这五点教您如何养出懂事好孩子!

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听话的,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我必须这么做”,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培养会好得多。 培养懂事的好孩子,家长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一、耐心倾听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气,也为孩子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二、真正放下身段 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而非指挥者。 三、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四、同孩子做协调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与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五、把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家长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带给孩子的启发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时刻。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用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 文/教你做气质妈妈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兔子不再吃胡萝卜的时候怎么办?(团队使用激励机制方法)

1.兔王遇到的难题 南山坡住着一群兔子。在蓝眼睛兔王的精心管理下,兔子们过得丰衣足食,其乐也融融。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外出寻找食物的兔子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兔王发现,原来是一部分兔子在偷懒。 2.奖励的必要性 兔王发现,那些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怠工,对其他的兔子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那些不偷懒的兔子认为,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那还干个什么劲呢?一个一个跟着偷起懒来。于是,兔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宣布谁表现好谁就可以得到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 3.随意奖励,激起不满 一只小灰兔得到了兔王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这件事在整个兔群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兔王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而且居然是效果适得其反的反响。 有几只老兔子前来找他谈话,数落小灰兔的种种不是,质问兔王凭什么奖励小灰兔?兔王说:“我认为小灰兔的工作表现不错。如果你们也能积极表现,自然也会得到奖励。” 4.兔子们学会了变脸 于是,兔子们发现了获取奖励的秘诀。几乎所有的兔子都认为,只要善于在兔王面前表现自己,就能得到奖励的胡萝卜。那些老实的兔子因为不善于表现,总是吃闷亏。于是,日久天长,在兔群中竟然盛行起一种变脸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工作作风。许多兔子都在想方设法地讨兔王的欢心,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兔子们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遭到了严重打击。 5.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为了改革兔子们弄虚作假的弊端,兔王在老兔子们的帮助下,制定了一套有据可依的奖励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兔子们采集回来的食物必须经过验收,然后可以按照完成的数量得到奖励。 一时之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为之一变,食物的库存量大有提高。 6.注意奖励制度的改革 兔王没有得意多久,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在盛极一时之后,很快就陷入了每况愈下的困境。兔王感到奇怪,仔细一调查,原来在兔群附近的食物源早已被过度开采,却没有谁愿意主动去寻找新的食物源。 有一只长耳朵的大白兔指责他惟数量论,助长了一种短期行为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利于培养那些真正有益于兔群长期发展的行为动机。 7.当规矩被破坏之后 兔王觉得长耳兔说得很有道理,他开始若有所思。有一天,小灰兔素素没能完成当天的任务,他的好朋友都都主动把自己采集的蘑菇送给他。兔王听说了这件事,对都都助人为乐的品德非常赞赏。 过了两天,兔王在仓库门口刚好碰到了都都,一高兴就给了都都双倍的奖励。此例一开,变脸游戏又重新风行起来。大家都变着法子讨好兔王,不会讨好的就找兔王吵闹,弄得兔王坐卧不宁、烦躁不安。有的说:“凭什么我干得多,得到的奖励却比都都少?”有的说:“我这一次干得多,得到的却比上一次少,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8.胡萝卜也会失去激励作用 时间一长,情况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额的奖励,谁也不愿意去劳动。可是,如果没有人工作,大家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兔王万般无奈,宣布凡是愿意为兔群做贡献的志愿者,可以立即领到一大筐胡萝卜。布告一出,报名应征者好不踊跃。兔王心想,重赏之下,果然有勇夫。 后来,所有的兔子都得到了大量的胡萝卜,胡萝卜也就失去了它原先的激励作用。 故事主要是的讲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发现兔群经历了没有激励-随意激励-不完善的标准化激励-破坏激励-激励失效的过程。对此,我们获得的启发是: 1、激励机制有必要设立; 2、激励机制要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化; 3、激励机制要落足长远,不能目光短浅、涸泽而渔,既要能鼓舞士气,又要保证组织的长远发展基础;

Read more

读“老子”入道,修“道德”明理

好不容易有一个空闲的周末,本来打算驱车去山里躲躲清净,可是一个电话打过来,又走不了了。许久不曾见面的好朋友来访,开口拒绝显然是不合适的。 老朋友进门,也不用分什么宾主了,随便坐是最自在的。只是有一样,茶,可是不能随便的。选最好的茶叶,亲自泡茶,这也算是我对待朋友最高的接待“规格”吧!老朋友最讲究真味儿,这倒让我可以省去了不少泡茶的琐碎细节。 “明素,好久不见了,今日登门可是有非常重要的议题来找你参悟的!” 茶还没有喝上一口,就直奔主题了。这位仁兄就是这样的性格,不喜欢拐弯抹角。我只好一边给他倒茶,一边开口说道:“有话请讲当面!” “最近我遇到了人生当中非常困惑的问题,想来找你请教请教。本来已经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迷茫呢?” 听到这里,我就笑了,说道:“最近这是怎么了,怎么又来一个这样的问题啊?难道大家最近都在专心求道吗?” “啊?还有人找你问过同样的问题?” “是啊,是啊,还不止一个呢!今天加上你,这一周已经是第六个了。” 这位仁兄瞪大了眼睛,脸上有点异样的神情,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确定我不是在撒谎,才继续说道:“你说说看,他们遇到的迷惑是什么?” “人生的二次发力找不到方向!” 这下他真愣住了。愣了一会儿,他使劲点了点头,说到:“太对了,就是这个迷惑。人到中年,经验、阅历、人脉、资金、项目,好像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不管做什么事儿,心里老觉得没有底气。激情和淡定,这两种感觉都找不到了,老刘,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又给他倒了一杯茶,缓缓地说道。 “读过几遍,也听过一些国学专家讲《道德经》的课,里面的句子记住了不少,可是真正理解的却不是很多。怎么,听你的意思是说,《道德经》里面会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我看着他的样子有点好笑,但是终于还是忍住没有笑出来,缓缓地说道:“老子五千文,说透天下事啊!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急于实现所谓的人生抱负,在修道的功夫上用心太少,而在于用术的层面上却极尽能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地位和财富一天天的增加,可是真正的道行却在逐渐消退,这就是此消彼长啊!时间一长,当我们跨入中年的时候,看似积攒下了不少资源,却消耗掉了自己真正的资本。丢掉了道,再想用术去实现妙,不是玄,而是有点悬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还没有上道?” “哈哈,没错儿!说直白一点,就是压根儿就没在道上!” “唉!看来还是自己的修为不够啊!” 看着他有点服气的样子,我不好意思再揶揄他了,于是正色说到:“老子的道,其实是没有方向的,有方向其实是相对的。” 他看了看我,有点迷糊,摇了摇头,表示听不懂。 “你想想自己的创业经历,一开始的时候,想过会有今天的成就吗?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找到的方向啊?” 看他点了点头,我接着说道:“那你想想现在的困惑,为什么非要有了明确方向,才肯去发力呢?” 他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端起茶杯,慢慢地喝完了一杯茶,终于开口说到:“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脸上开始泛起了淡淡的红光,放下茶杯,接着说道:“我有点明白了,这些年的磨砺,看似很多方面提高了,可是却丢掉了初心。当时想不到的事情都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现在反而不行了,非要想明白了再去做,这已经犯了主观上的错误。这样的思维方式,已经把自己装进了既定陷阱里面,根本不可能走出来。天下的事情,哪有设计好了再去完成的呀?这才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看来《道德经》里面的智慧真是高明,中年人的迷惑,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解决了。咦?不对。之前没有人告诉我说‘名可名、非常名’是这样的解法啊!老刘,这是你杜撰的吧?” 我冲他摆了摆手,说到:“这都是你自己说的,不是我说的。”

Read more

不吃药不花钱9种食物帮你快速清理血管!

血管是人体血液流动的管道,在运输血液、分配血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老化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心血管疾病高发,而血管老化主要是我们的血管没有及时清理。 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做好心血管病的预防很重要,而及时的清理血管就是很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在食物中多吃一些能帮助我们疏通和清理血管的食物,就能很好的预防心血管病。 冬瓜——预防动脉硬化 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冬瓜含钠量较低,能有效辅助治疗动脉硬化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高血压、肾炎、水肿膨胀等疾病。经常吃冬瓜,不但可以减少体内的脂肪含量,对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也有着良好的疗效。 胡萝卜——排毒 胡萝卜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它含有的大量果胶可以与汞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毒素排出。 小白菜——保持血管弹性 小白菜中含有大量粗纤维,其进入人体内与脂肪结合后,可防止血浆胆固醇形成,促使胆固醇代谢物胆酸得以排出体外,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保持血管弹性。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玉米——软化动脉血管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海带——防止血栓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洋葱——舒张血管 洋葱中含有一种较强血管扩张作用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西红柿——抗氧、防血栓 不仅富含各种维生素,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花生米——清理血管壁 花生米含不饱和脂肪酸,它有清理血管壁的作用,还能帮助软化血管、控制血压和血脂。 科学健康饮食,有助于帮助我们有效预防心血管病。而且以上9种食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有很好的清理血管的功效,经常吃能够保持我们的血管健康。 来源: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张大东 审稿:健康科普分会专业专委会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

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快乐更是真谛!百年之后,你睡你的,我睡我的,再美丽的语言也无法跟你沟通,因为我们要沉睡,睡很久,很久…… 所以,身边的人要相互珍惜,因为每个世人的时间都越來越少,最终还是要互相分离。不要争执,不要斗气,好好说话,相互理解!好好珍惜对你好的人 ,弄丢了,上搜索引擎网站如谷歌或百度也找不回来。 离开了,互联网也联系不上!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或长或短;生活,每个人都在继续,或悲或欢;人生,每个人都在旅途,或起或伏。人无完人,事无完美,有些小人,你不须计较,计较会烦;有些繁事,你不必在意,在意会累。人这辈子,有人羡慕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他们都是外人;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丟失自己的本性。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 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 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 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 一样的人们,不一样的活法。 再优秀,也得碰上识货的人;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再真诚,也得赶上有心的人; 再谦让,也得面对珍惜的人。 你所知道的不要全说,你所看到的不要全信。 这个世界,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品。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用心数数,我们的生命已经过半,还有多少日子,够我们浪费,够我们消遣,够我们作践,够我们感叹。 好好的活着,简简单单过好老年的每一天!

Read more

孩子从磨蹭到自觉,家长只需这样做

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喜欢磨蹭。 孩子磨磨蹭蹭、做事慢慢悠悠的坏习惯让很多父母都烦恼不已。起床催、作业催、睡觉还是得催。 究其根本,不外乎这三种原因: ▷ 缺乏时间观念 ▷ 注意力不集中 ▷对要做的事没兴趣或不知道怎么做 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从磨蹭转变为自觉: 1、戒掉唠叨、催促 最近有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让孩子关掉电视去睡觉,说一声当没听见;耐着性子催第二遍时孩子嘴上答应一声,身体还是一动不动;等到终于忍不住脾气了,吼着催孩子,他才终于不情愿地关掉电视睡觉。 很多家长不知道,越是唠叨、催促得多,孩子越爱磨蹭。 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是“妈妈有没有催”。妈妈催的才是紧急的,妈妈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渐渐地,孩子的内驱力在这样日复一日不停的催促声中被消磨殆尽,就变得越来越不自觉。 孩子有他自己的做事节奏,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人们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节奏去要求孩子,给他一些慢慢成长的空间。 在确实需要提高速度的事情上,与其催促责骂,不如正向引导,例如“反话正说”,看到孩子在某件事上提高了速度,就及时表扬鼓励他,激发孩子信心。孩子受到正向激励,就会越做越好。 2、改掉包办、替代 很多家长看不惯孩子做事慢吞吞或者做的不好,为了图一时省事干脆自己替孩子做,然而只会给后面带来无穷的烦恼。 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那么孩子就会做20%;如果我们有80%的事不做,那么孩子自己就会做80%。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喜欢磨蹭。因为他对父母的帮助产生了依赖心理。 想让孩子做事自觉高效,还需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的帮助和替代解决得了一时的事情,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就慢慢磨蹭也没关系,反正还有爸妈会给我收拾“烂摊子”。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并且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样他才会产生思考,不自觉就会调整自己的方式,渐入佳境。 3、加强孩子时间观念

Read more

顾客只为这两件事买单

今天想讲一个营销心理分析。 又是我家男一号和我之间的段子,这段子被我藏了好久了。每次想起来都会笑上半天。不过,有趣的事,其实也很有用。 儿子坐在自己玩具堆里,感慨自己没钱买新玩具,说“我要把旧玩具都卖掉,这样就有钱买新玩具了。” 我问他,“怎样卖旧玩具?” 他说,“挑些好的玩具,便宜卖了。” 我说,便宜不一定能“卖”掉。这样吧,我们玩个游戏,你先试试能不能卖给我。如果你能成功的卖给我,那么就有钱买新玩具了。 于是,儿子拿了一个小汽车玩具,开始和我讲,这个玩具如何如何好,还演示给我,说,你看这个车比那个厉害,还可以变形。 我听他讲了足足两分钟。就是不开口。 儿子急了,问,你买吧。 我说,“你根本没打动我,因为我不需要。这样吧,你挑一件你认为无论如何都卖不掉的玩具,送给我。你可以看看我能否成功地卖给你。” 儿子一听,觉得有道理,至少还可以跟我照猫画虎学学如何销售。 他拿了一个巧虎塑料立体小人,说,“就这个吧。” 我看到这个塑料小人小面有凹槽。估计是个什么配件,便问他:“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他说,“是下面一摞积木一样的东西,这个巧虎卡在上面可以让它们不倒。下面的积木还可以一个个推翻的。” 我也没听明白,就问:“怎么没见你玩过?” 他一脸沮丧地说:“就玩过一次!被爸爸没收了,就放到书柜顶上了。” 我说:“那你想不想玩?” 他说:“想!” 我说:“那这个卖给你,只要5块钱。我还可以帮你把柜顶上的玩具拿下来。可不可以?” 他脱口而出:“可以!” 我笑说:“你输了。” 他表示不服,又拿了一个手指陀螺。非要让我再把这个卖给他。 我说“这个手指陀螺,你确定不要了吗?这可是我去青岛机场买给你的。你知道吗?当时有4个,只有这一个是带钢球的,拿在手上分量很足,确实和其它塑料的不一样。当然,这个也最贵,35块钱买的。我想了想,还是买下来了。 其实,现在,我一点也舍不得卖给你,因为我知道如果你拿这个陀螺和其他小朋友的塑料陀螺比赛,你很容易就获胜了,因为它转得又快又久。 当然,如果我送给哥哥,他就会赢。

Read more

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五个人,得一人足矣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到底怎样的知己才是我们所盼望的呢?以下是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五个人,得一人足矣。如果在我们生命里出现了这样的人,请好好珍惜! 一、懂你的知己 除了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个人,如果还能有一个知己,能够陪你一起没心没肺的笑,陪你放肆地哭,陪你一起减肥,一起大吃大喝,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和不美好,一辈子联系不消失,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站在你身边,永远明白你在想什么,与你脾气相投,要好好珍惜。 二、过命的朋友 人的一生很难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和困境,在你困难的时候,能够不问任何原因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的人,能够为你的事东奔西走的人,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人,为了维护你的利益不惜与人大吵一架的人,一定不要错过。 三、给你忠告的人 人非圣贤,总会犯错。我们犯错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给我们忠告的人,他们可能比我们年长,比我们懂得更多,也可能只是个孩子,一个举动让我们觉得羞愧继而反省,这样的人要感谢他,是他们的存在,及时给了我们忠告,让我们学会反思,学会低调,学会做人。 四、实力相当的对手 没有敌人的人生是孤独的,没有对手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可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五、向你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这个社会鱼龙混杂,但归根结底,还是好人多。在你落魄时,在你急需帮助时,向你首先伸出援手的往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他们把你从死神的身边拉回来,让你相信这个社会其实还是很美好的,人与人之间没那么淡漠。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海边度假的时候,许多孩子一起在玩沙子。女儿一路小跑,准备去抢夺别人的玩具,我一把抓住女儿刚要落下的手,把她拉了回来。 女儿俨然已经是个“人精”,见到母亲佯装哭泣。她是笃定了她外婆会责备我,不由分说地责备我。 果然,母亲说:你把孩子弄哭了,孩子抢玩具是占有欲的表现,这是孩子的必经时期,不必大惊小怪。 女儿看着我,露出得意的样子。 我说,三岁见老。不放大孩子的缺点,但也不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不被打,但也不能打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 母亲没有吭声。 回去的路上,我和母亲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 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小学时,他有很多朋友,每次外出秋游,总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到了初中,每个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为什么? 一、他对谁都很礼貌。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二、他为人不贪心。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三、他懂得分享。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未必多昂贵、多好吃,但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母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谁。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可能不能够成为职场精英,取得不了所谓的成绩,获得不了体面的工作。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我认识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他以前在学校时,做过一个研究。 他发现,一个班上如果这个学生有足够好的人缘,为人纯良,那么长大后必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而那些成绩优异但有些孤僻的孩子,可能在学校里尚且出色,到社会后,除去一部分成为了顶尖的科研人才,剩下的便默默无闻,甚至有些至今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因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后,你就发现,除去一部分智商卓著、能力超群的人不需要比拼情商外,大部分人需要的就是拼人品。而这个人品,与他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密不可分。 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教养就是一生的盔甲。 我也有一种感觉是,在我的学生时代,那部分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在踏进社会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 其实,到了我们这代人成为家长后,大部分人还是会不经意走了父母的老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培养孩子的能力上,比如什么时候会开口说话,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写字,什么时候会数数。 其实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却是在每一段时期,纠正孩子身上最不该有的习惯——暴力、抢夺和刁蛮。 我特别认同有一句话是:穷养也好,富养也罢,但教养最不可缺。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工艺品,但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磨平孩子的个性,也不纵容孩子的缺点。未来的某一天,希望她活在人世,对于她自己,是一件高兴的事,而对于人间,亦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Read more

如何管理“鸟人”?

何为“鸟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各色的人。如果事不关己,我们常常会调侃:“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倘若被其所伤,则干脆骂道:“什么鸟人!”而同事之间骂对方是鸟人的时候就更多了。那么,什么是鸟人呢?广义上讲,是严重偏离大众行为标准的人;狭义上讲,是与自己行为标准偏差较大的人。人们对鸟人的态度通常表现为心理上的抵触和行为上的排斥,导致摩擦不断,严重影响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人们之所以各有差异,除了先天因素,也与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有关。而正是由于这些隐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判别标准和行为标准,进而导致矛盾。这些差异比较大时,矛盾演化就会激烈,于是在对立方看来就是鸟人,结果双方谁看谁都是鸟人,于是什么鸟也就都有了。这就是人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原因。 如何协调“鸟人”? 话又说回来,企业里没鸟人行不行?还真不行。尤其企业规模大了,更需要性格、特长和能力各异的鸟人,没有他们,企业肯定是一潭死水,甚至正常运营都很困难。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用鸟人的高手。 作为企业,尤其上了规模的企业,该如何用好鸟人呢?这要因人因事而定。首先做到人事相宜,发挥每位鸟人的特长,尽量安排能发挥其性格、特长、能力的岗位。比如:会挣钱的就让他去拓展市场;会省钱的就让他们去做管理,精打细算;会花钱的人就让他去做公关搞外联,花钱能花到地方。如果用反了,结果肯定很糟糕。 同时还要注意创造条件让鸟人之间多沟通了解。如果鸟人之间不沟通不了解,就总会认为自己的贡献最大,而另外的鸟人在休息。 加强鸟人之间沟通的办法有: 一是领导必须明白每一岗位都辛苦不易,万不可偏袒某一方;二是公开场合倡导每个岗位的特殊作用,否则就不用设岗了;三是当有人到领导这里诉说自己辛苦和状告其它职位轻松时,领导在肯定下属的辛苦时还要明确告知其实谁都不容易;四是必要时公开派活儿,让大家都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并强调这些岗位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大家配合的重要性;五是组织公开观摩活动,尤其把那些不容易展现出来让人们理解的岗位工作,尽可能地给大家展示出来,争取大家的了解和理解,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明白大家其实是一个整体。 如何管理“鸟人”? 当面对鸟人众多和鸟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时,关键则在于建立用鸟机制。没有一套好的用鸟机制,或者根本没有机制,势必造成各类鸟人之间矛盾的加剧,整天吵吵闹闹,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尤其在企业规模大了以后,琐事增加了,人员也增多了,如果不是用规范化、机制化、职业化的用人手段,仅靠老板个人的随机、随意,无论怎么样都摆不平众多鸟人之间的矛盾,企业肯定是众“鸟”叽叽喳喳,各行其是,一团乱麻。于是老板干着急没有办法,负责任的好鸟也无可奈何,坏鸟更趁机捣乱渔利。于是干的抱怨,不干的也抱怨;有能力的抱怨,没能力的也抱怨;老人抱怨,新人也抱怨……几乎所有的人都抱怨。 而这时常见的是,繁忙的老板在情急之下间歇式(因为忙只能间歇式)地插手管理各个方面,又造成了各方面工作的不连续,工作陷入被动。于是人们由怨生恨,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而老板急需各类人才,渴望有特殊能力的人力挽狂澜,而人员成批地进来后又成批地离去。企业组织成了短训班。这里套用叶挺将军的《囚歌》赋诗一首用来“讴歌”一下没有建立用人机制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为人才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才(奴才)爬出的洞也紧锁着,老板的声音高叫着,快进来吧,给你舞台的自由,然而没有门,人狗何以进出?” 没有鸟人干不成事情,而没有用鸟机制更会出现上述诸多混乱。因此,必须建立用鸟机制。 这些用鸟机制如何建立? 首先,必须有统一的文化理念,用统一的理念来凝聚人心。这就像梁山泊的108将,应该说个个都是与众不同的鸟人,而“替天行道”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理念。管鸟人,首先是宣传教育在先,最好是制订约束他们偏离行为的时候,邀请他们一同参与,他们参与的过程就是宣传动员贯彻教育的过程。 其次,要有统一的行为识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革命军队区别于任何其它军队的行为识别,因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管理鸟人的前提就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因为鸟人的行为规范往往比较容易偏离大众的行为规范,而且鸟人都是性格迥异有一定特长和才能的人,往往都是过高评价自己的特长,而忽视自己的缺点不足的人。制度一经颁布,鸟人犯忌要与普通员工同罚,不能因为鸟人特殊的性格、特长、能力而迁就。如果企业纵容了一次鸟人,其他鸟人肯定不服,大家有可能比着违反各种制度,普通的老实员工也会违反制度,结果企业肯定是混乱无序。 第三,对于屡次犯忌和故意犯忌的鸟人就应当引起警惕:是向制度的挑战,还是另有隐情?如果是制度不好就改变制度。但改变制度前一定要先处罚犯忌者,哪怕是这条制度百无一是;如果是另有隐情,那么就应具体对待。在任何性质的企业里,类似给脸不要脸的特殊“公民”都会有。怎么办?矛盾上交,上交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发表郑重声明,目的不是羞辱特殊“公民”,而是告诉全员此为个案:不得效仿,仿者严惩不怠。 如何排除“坏鸟”? 没有鸟人不行,但有四种鸟人品德是有问题的,那就是:疯鸟(疯子)、骗鸟(骗子)、小鸟(小人)、坏鸟(坏人)。对这四种鸟人坚决不能用。小鸟就是损人利己的人;坏鸟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人;疯鸟就是说话不着边际,而且前后矛盾,神经兮兮,甚至见谁咬谁的人;骗鸟就是专门挖空心思骗取上司老板的信任,然后谋取到一定的利益后走人,剩下烂摊子让老板自己收拾的人。 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尤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小鸟、坏鸟、骗鸟、疯鸟随时有可能“光临”企业,因此一位好的人力资源主管是相当重要的:把好人员进口的同时,及时发现组织中蜕变成的四种鸟人,发现后立即开人,防患于未然。不然,等到这些人熟悉企业情况后,要远比一般员工难开,而且成本很高,往往会在开除时制造事端,甚至开除后还会惹事不断。怎么办?机制化、规范化是防止这些乱七八糟鸟人得势最有效的方法。在不规范管理的企业,老板常常喜欢打破常规的用人机制,随意安插和提升,这样很容易使那些小鸟、坏鸟、骗鸟、疯鸟趁机混进来,壮大成势。有人会说老板能不明白好坏吗?回答是老板不可能是什么都行,特别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但老板自己往往感觉不到,周围的吹嘘之声,导致自己过高地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也是人力资源专家,结果误把李鬼当李逵。所以企业必须有规范的人员进出机制。首先,规定严格的人员进入机制,老板不得轻易打破人员进入机制。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引进,都不要轻易绕过人力资源岗位进人;诸如:迟到早退或病事假,而应重点是针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来制订相应的淘汰措施。这样做的重点不在教育,而在纯洁队伍。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