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怎样不耽误孩子的教育?17招式等你偷师…

昨天有妈妈朋友找我倾诉,说孩子和自己不亲了。 迫于生活压力,我们为人父母,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和更稳定的工作,经常加班晚归、甚至周末也要上班的可能性很大。 更有甚者,我们会到外地工作,一走就是几个月一整年,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亲戚家来带,做“留守儿童”。而这样做的危害,不仅是孩子不亲了,更容易造成更多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更大的连带隐患。 很多父母也知道这样的危害,但仍然用一句话来躲避这个问题: ——我工作忙呀! 可是忙归忙,缺少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到底会多孩子的成长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 我有个朋友,女儿叫惠惠。就是由于妈妈工作忙,惠惠由从乡下来的姥姥带,专门只负责惠惠上学和生活上必要的照顾。 可是,姥姥并不知道怎么陪惠惠学习和玩游戏,更谈不上现代的家庭教育。按照姥姥自己的话,“我一个乡下老太太,没文化,能看住孩子别丢就行”。 就这样带了几个月,问题来了。惠惠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喜欢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缺乏对其他人的同理心。 有一次,有个小朋友豆豆想邀请惠惠玩过家家,可惠惠却说:“臭豆豆,晨晨来了,你不会找晨晨玩吗?别喊我!”剩的豆豆愣在那里,不知道哪句话惹了惠惠生气。 另一次,一位小朋友硕硕因为豆豆随便仍在地上的苹果皮而滑到哭了。而当老师问她:“老师刚刚要求果皮放到盘子里,惠惠为什么要乱扔到地上呢?”结果惠惠回答:“那是硕硕自己不小心的。姥姥说让我扔地上,吃完她会扫地。” 而让惠惠妈妈更惊讶和苦恼的是,惠惠刚入学时,见到别人扔在地上的果皮,都是会自己捡起来丢的。 因此,正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而让乡下的姥姥带,导致惠惠跟着姥姥也没了幼儿园以外的社交圈。 孩子开始拒绝别人,远离集体,行为习惯也慢慢变得随意而缺乏基本的交友素养与习惯。 不难发现,惠惠妈妈的苦恼,同样是因为平时工作忙缺乏陪伴而引起的——每天几乎除了工作就是睡觉,又何来心思管那么多孩子呢?可是,不去管,又会让孩子更加难以管教而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他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只要家长守住几个基本的原则,并且利用好平时和孩子相处的碎片化时间,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忙妈妈的基本原则 1.能在白天做完的工作尽量不要带回家 如果晚上加班就牺牲了陪孩子的时间,不仅错过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也使您和女儿的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孩子会觉得妈妈不爱他了,而这时很多孩子出现成长问题的根源所在。 2.无论如何周末抽出一天不加班 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您愿意,就肯定能留出一天时间来陪孩子。 周末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海洋馆,去游乐场。 这样,到了周一,每个小朋友都自豪地讲述着昨天和妈妈一起玩的经历。

Read more

孩子的缺点,一定要指出来吗(深度好文)

有一天,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 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经常被老师留,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有时候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 我问这个妈妈:“被老师留下来写作业这件事,你们家长一定要如此关注吗?”这个妈妈回答:“只有让她意识到错误,她才会改啊!”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她才能改正错误,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是否有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其实,“慢”并不是“错误”,甚至也不能算是一种缺点,因为有个别孩子的特质就是比较慢,他们只是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一些时间练习和适应罢了。 我顺着这位妈妈的思路追问她:“好,就像你所说的,你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么改的效果如何呢?”很显然,这正是她所苦恼的地方。 我说:“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但从来没告诉她,而是设法肯定她、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不知不觉变快,是否更好呢?” 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她也总是关注这个“错误”,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孩子就会确信自己是个“慢小孩”。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总是批评她,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 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屡教不改”呢? 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这样慢!孩子已经接纳了“慢小孩”这个标签,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但她心中的自我形象,还停留在“慢小孩”的阶段。 这个妈妈说了一个细节:“孩子在抄句子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一句话一句话地抄,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这样太慢了!’她虽然照办了,但是很不高兴。” 我建议她用商量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过,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方法,你愿意试试吗?” 如果孩子愿意尝试,一定会发现这样更快。如果不愿意,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今天还是用你的方法,妈妈帮你记时间,看你平均一分钟抄几个字。明天咱们再试试另外一种方法,看看一分钟抄多少字,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办法。” 我们也可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 我们仍然是关注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但在她写作业的时候,不给她一点压力,不去催促她。假若某一天她完成得非常快,家人可以积极地肯定她。 孩子并不会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会从中总结经验,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 家人也可以叫她分享经验,这样她会有意识的总结方法,也许会用到下次作业中,这样会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 表象是写作业慢,深层次的原因是尊重和接纳。 孩子具有与大人一样的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当你的孩子出现和其他孩子不同、貌似缺点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谴责,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叫他有力量和动力自己慢慢修正问题。 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春节的时候,4岁的小外甥总是抢着接电话,他拿起听筒扯着嗓子问:“你谁啊?”显得非常不礼貌。不让他接电话,他就哭鼻子。 于是我便问他:“你想接电话是吗?”他说:“嗯。”我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接电话不能这么大声地嚷,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话,你学会了,家里所有的电话都由你来接,好吗?” 小外甥很懂事地点点头,我教他的三句话分别是:你好。你找谁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考虑到小外甥才4岁,我教他的话,尽量通俗好记,没用“请问”“稍等”这些词。小外甥重复了一遍,我们便放心地让他接电话了。 开始的几次,我比较留心,他做得很好,我就肯定他:“打电话的人一定在想,这是谁家的小孩儿呀,这么懂礼貌!”小外甥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很受用,接电话的热情更高了,变成了极其敬业的接线生。 所以,只要方法对路,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困难。

Read more

懂得与人合作,是消除自卑感最重要的方式

来访者,郁,走进咨询室,刚刚坐定,便急不可耐地与我数说着部门其余同事的十八般武艺,个个独具风格,耀眼夺目。 同事A 从5岁开始练习书法,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年会上狠狠的秀了一把,把整个公司都惊艳到了。 同事B 留学归来,不仅英语流利,还自学过德文,在应付客户时因为语言出众增色不少,整个人都散发着“舍我其谁”的光彩。 同事C 文笔过硬、逻辑清晰,每次写出的文案清新又独具创意,总能让领导感觉眼前一亮。 同事D 虽然能力一般,偶尔还会拖部门的后腿,但对吃喝玩乐尤其精通,每次部门聚会,她总是能安排的得体又特别,让大家玩得十分尽兴。 …… 郁越说越起劲,对每个同事的优点如数家珍,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嫉妒,当然还有难以掩饰的失落。 “你呢?”我忍不住问。 “我只会工作,什么都不会。”郁扶扶眼镜,沮丧地对我说。“所以,我特别自卑”,她补充道。 “因为,他们太优秀让你显得特别平庸?” “对”。郁回答的干脆,我甚至能从这简短的回答中,感受到她每一日与这样的同事相处,内心有多少压抑与挫败。 “你喜欢你们的部门吗?” “喜欢,也不喜欢。”郁回答的很小声,“喜欢,因为它够优秀,不仅业绩好,每个人都很精彩,非常有活力;不喜欢,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几乎时时刻刻在提醒我,究竟有多差劲。” “你好像在无意间把部门的同事,都放在了一个敌对的位置上,跟A比书法,跟B比外语,跟C比写作,跟D比谁更会吃喝玩乐”,我说,“所以,你无论跟谁比,你都觉得自己很弱,然后自卑满满。 “是的,我想比他们都好。”郁坦率的说,然后,又立刻觉出有些不合适,补了一句:“虽然我也知道不太可能。” ********* 郁的自卑,再熟悉不过,因为内心有一份对“完美自我”的期许,希望自己比所有人都好,一旦愿望落空,或者发现总有人比自己做得更好,便自卑了。 但不知你是否发现,这种自卑,多多少少包含着某种“我是世界的中心”的自大的味道。 就像我问郁:“为什么你要比他们都优秀呢?” 郁很疑惑地看着我:“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吗?”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优秀,但程度不同,视角也不同。有些人的优秀里,把“我”放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有些人的优秀里,有“我”,也有“我们”。

Read more

20个比喻,说透人生

1、油条:不受煎熬,不会成熟;总受煎熬,会成为老油条。 2、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3、拉面: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 4、饺子:脸皮不能太厚。 5、啤酒:别急,总有让你冒泡的时候。 6、蟹:一辈子只能有一次红极一时。 7、豆腐:关键阶段,需要点化。 8、窝头:还是留个心眼好。 9、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10、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 11、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12、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 13、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 14、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 15、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16、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17、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18、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19、树叶: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20、历史:历史的标点全是问号,历史的幕后全是惊叹号。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小心,那个叫“更好”的敌人

生活也好,爱情也罢,好了之后,总想着更好。 若是有个人爱上了你,十有八九会对你说:因为爱你,所以要让你变得更好!于是,对方跃跃欲试,你也雀跃不已,两人开始朝着“更好”的方向一路狂奔。 何谓“更好”? 若是男人,就得多点上进心,在工作上积极进取;若是女人,难免就得把自己修炼得十八般家务样样皆能,还得内外兼修,培养点诗书气质。本来,你觉得如今的生活并无不妥,可若是有这么一个人愿意和你一起分担“更好”的担子,不就是爱的表现吗? 你以为碰到了真爱,明天也会更美好,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你本来挺好,也挺知足。可后来,对方带着你,一路朝着“更好”高歌凯进。于是,你眼睛净顾着盯住“更好”,而忽略了如今本来就拥有的“好”。这些“好”尽管没有你认为的“更好”来得更诱人,但是,也已经是别人眼中的美丽风景了。 你一路往前奔,盼着哪一天,生活和爱情走到一个“更好”的站点,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可多数人并不见得能如愿。就算真的有这么一天,到了你本来认为的“更好”之后,又会有新的“更好”的目标出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更好”的道路上一条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所以,你恐怕要到了最后,才发现“更好”原来就是吊在驴子前方的那条萝卜!一直往前走,却没有够得着的那天。结果,放眼四周,原本没那么好却容易知足的那些人,小日子过着过着,却也过出了悠长幸福的味道。 你后悔莫及。可是,你曾经拥有的那些“好”,不就是被你用“更好”逼走的吗? 太多这样的人,太多这样的爱,为了所谓的“更好”,而忽略了眼前的“好”。你盼着对方能达到“更好”的样子,那样才值得你好好去爱,却不愿去挖掘如今的“好”;你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虚无的“更好”上,却不愿意好好珍惜眼前的“好”。多数情况下,“更好”是条不归路。你在这条路上,不见得有收获,但失去是肯定的。你说,你的爱情、你的生活,怎么可能真的“更好”? 你一直在“更好”的道路上,挣扎着、奋斗着、痛苦着。你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感受一下生活的“好”。在你眼里,不如你“好”的别人,都过得挺好了;可唯有你,为了“更好”,却硬生生把好生活葬送了。 发自内心地想要“更好”,是好事儿。可若是为了爱,硬拉着对方一起奔赴“更好”,最后恐怕会事与愿违。在爱情的风景里,请提防一个叫“更好”的敌人。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比出轨更可怕的,是“假装幸福”

我有一个邻居,夫妻两人都是中学教师,他们两个经常出双入对,对别人也总是彬彬有礼,结婚这么多年,好像也没看到他们互相吵架斗嘴的,背地里,很多人都非常羡慕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外人看来,那就是小区里的模范家庭。 可是,有一天,我在公司附近看到这个邻居和一个女人走得很亲近。一开始,我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又见过他们两个几次,我才决定把事情告诉邻居的妻子。 我原本已经预想好了她会大发雷霆,然后让我带她去手撕小三,最后给丈夫一记狠狠的耳光。 可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妻子听说后,并没有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而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知道”。 原来,他们两个其实早就已经离婚了,只是怕影响自己教师的形象,出门就装作很幸福的样子,到了家里,各自生活,互不干扰。 对于他们来说,笑仅仅是一个表情而已,与快乐无关;幸福仅仅是逢场作戏,与内心无关。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场永不谢幕的电影,电影演得再好,总会有面对现实的时候;生活过得再难,那还是每天需要面对,总不能把它当喜剧一样过。 ******** 生活如饮水,冷暖自知,悲喜自明。真正的幸福,并不一定需要挂在脸上,也不一定需要秀在朋友圈里,你的快乐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活在自己的心里。 我们很少能看到黄磊在公共场合上和自己的老婆孙莉秀恩爱,可是他们两的婚姻,却是成了很多人口中的佳话。在他们两结婚12年之际,黄磊说,婚姻里并没有什么魔法可言,所谓的婚姻,就是一切褪去光环后的日子。 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因为周围人的眼光想要你爱他,你才会和他在一起。 同样的,当你不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需要考虑周围人的看法,努力挽留。 有的人,总是会处于种种的考虑,努力把自己装成一个好妻子、好丈夫,哪怕背负再大的艰难,也不愿舍弃别人给自己设定的形象。他们可以把很辛苦,说成我很好,把不幸福,说成很快乐。压抑着自己,欺骗着别人。 ******** 我们不是为谁而活着,善待自己,才是对生活最好的交待。假如真的不爱了,就请不要再自我伤害,假如需要放手了,就请不要苦苦缠绵。 最难过的事情,不是不爱了,而是即使形同陌路,也要假装幸福;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出轨和不忠,而是即使已经放手,也需要彼此恩爱。 有人说,如果你说了一个谎言,就需要编99个谎言来这个谎言。因为害怕被揭穿,害怕别人拿掉给你的虚荣,就需要不断地折磨真是的自己,这样,一个人就会不断生活在痛苦之中。 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看到才算是幸福,只要你自己心里清楚就好;快乐的生活也不需要四处张扬才算快乐,只要你过得好就好。 文/漫姐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的人生,还剩下多少电?

自己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出门,都会保持手机的电量满格。 现在的智能手机,满打满算电池也就坚持一天,我们从早上一睁眼,就要考虑省电的问题。 只要用手机时稍有放纵,就可能坚持不到下班,如果恰恰在户外,如果再恰恰没有充电宝,就可能耽误事。 当剩余电量到了50%之后,似乎消耗得比前50%更快,直让你的心里时刻在打鼓。 这多像我们的人生…… 年轻的时候觉得日子好慢,等过了三十岁、四十岁,忽然感觉时间仿佛加快了速度,一转眼就已经变老。 除了不谙世事的孩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电量不足。 你看看那图,或者自己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即使是新生代的00后,也已经剩余不足80%。 人生本短,时间对谁都不是那么宽裕。 也许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你没有这样的危机感,但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这一年是不是已经电量不足?这个月是不是已经电量不足?今天是不是已经电量不足? 要知道,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天,一个月,一年组成的。 看着手机的电量越来越少,我们知道尽量不玩游戏,不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 我们的人生呢?是不是也要绷紧这根弦,不把时间消耗到无谓的地方? 人生迟早都会谢幕,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让自己的遗憾少一点,是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东西多一点。 不教一日闲过,真的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因为,不教一日闲过,我们的人生才不会闲过;珍惜每一个今天,就是在珍惜我们的生命! 手机没电了可以再充,我们的人生不会再来。 让人生不留遗憾的最好方式,不是感慨时光的无奈,而是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 因为每一个今天,都是我们余生里最年轻的自己,都是电量最足的时候。下一刻,电量只会更少。 心里时刻保持这份紧迫感,爱你想爱的人,做你想做的事,才能让你的人生无悔。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请你告诉孩子这三条鱼

有空给孩子们讲讲三条鱼的故事吧: 第一条是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 母马哈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大马哈鱼是一条母爱之鱼。 第二条是微山湖的乌鳢。 据说此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觅食而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供母鱼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大多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乌鳢是一条孝子之鱼。 第三条是鲑鱼。 每年产卵季节,鲑鱼都要千方百计地从海洋洄游到位于陆地上的出生地——那条陆地上的河流。央视动物世界曾经播放了鲑鱼的回家之路,极其惨烈和悲壮。回家的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旁边还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大瀑布的鱼多半进入了灰熊的肚中;跃过大瀑布的鱼已经筋疲力尽,却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的猎食。只有不多的幸运者才可以躲过追捕。耗尽所有的能量和储备的脂肪后,鲑鱼游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完成它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谈恋爱,结婚产卵,最后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出生地。来年的春天,新的鲑鱼破卵而出,沿河而下,开始了上一辈艰难的生命之旅。鲑鱼是一条乡恋之鱼。 常常想,在这个世上至少还有三条鱼让我们感动。 一条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目送着我们走向远方,无怨无悔地付出直到无所付出; 一条是子女,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与我们结下了血脉之缘,从此无比信任相伴到老; 一条是故乡,无论飘得多高,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踏上这条回家的路。 我们都是一群孤独的鱼,不小心游到了这个世界上,从此被这个世界收留,成为今生今世三条鱼最大的牵挂。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在一个“熬”字。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有了。有人说人生如粥,有人说人生如药,也有人说人生如汤。可无论是哪种滋味,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岁月中熬出来的。 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 熬,表面上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就像林语堂所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一马平川,在熬的过程中尝尽各种滋味,待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天,肯经受这场修行的人,就会收获超乎常人的坚毅品格。 纵观历史,姜太公熬得住,终于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践熬得住,终于成为一代霸主;司马迁熬得住,终于完成了旷世《史记》……西汉名臣韩安国曾经历漫长的牢狱之灾,饱受狱卒欺凌,就这样熬着磨练性子。等官复原职的那天,终于凭借脱胎换骨的外柔内刚性情,步步为营,最终稳居高位,得以善终。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能捺住性子去熬、不肯轻易言弃的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肯任凭环境左右自己的人生。熬得久了,心性磨练得坚韧了,他们就算在百折千磨中,也能成为可以被打倒,却绝不会被击垮的人。 给正在奋斗的你! 你正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也许有时候会感觉看不到尽头。但你要相信,渡过了这一段努力的自己都能感动自己的日子之后,你想要的,岁月统统都会还给你。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给略觉失意的你! 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竭尽全力。 给正在迷茫的你! 所谓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大事干不了,小事不肯干;不想做手边的小事,只想做天边的大事。但你必须知道,小事不肯干,大事也轮不到你,趁你跌倒还能站起来的时候,先学会脚踏实地。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一个让你温柔的男人,到底有多重要?

① 以前的小云,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未满2岁的孩子过着月薪只有2500元的北漂生活,感觉压力真的很大,因为每个月除去房租和奶粉钱等等,就所剩无几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有段时间,她的人生很黑暗,尝试着换工作,但找了很多还是没遇到合适的,受挫多了,心情自然也就不好了;回到家里,孩子也不知怎么了,总是吵吵闹闹动不动就哭,让她觉得很疲惫和心累。 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去外面散步,逛到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那里只有一家小型的快餐店,她想为孩子买点喝的,但那里只有雪碧、可乐之类的冷饮,并不适合小孩喝,于是,她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店里的其他地方,终于发现有台饮水机。 “可以给我一杯纯净水吗?我可以付钱的。”她轻轻地说。 “这里没矿泉水,饮水机里的是我们喝的水,你没杯子怎么喝?!”服务员冷冰冰地答道。 她顿时愣住了,心凉了半截,虽然她知道自己还可以进一步“纠缠”,继续跟对方说“我可以买你们的一个杯子吗”,但当时不知怎么了,这话明明已经到了嘴边,最后却还是硬生生地被咽了回去。她带着孩子转过身离开了那个地方,眼泪也流了一路,也许是她泪点比较低吧,又或是想起了一些不愉快之事…… 看着北京这座城市,她突然觉得好陌生、好难过,也许是一个人过得太苦了。 在后面的日子里,她终于控制不了自己压抑已久又无处“安放”的负能量,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骂人的泼妇,完全不考虑结果。 ② 对于小云的变化,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被生活逼疯掉的人,恐怕也只能如此。 毕竟,只要是人,都需要温暖;并且,只要是人,一旦缺爱就很容易变得丑陋,忘记了自己是谁或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记得,曾经的我也是一个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火的人,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没有一丝柔情和好感。 然后呢?我变成了一个很自负很强势的人,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感到很不屑,觉得他们及它们都不值得我浪费时间。 当然,我跟小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很自负,是因为很早就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云端之上的生活,跟自己有关的一切几乎都是我说了算,因此,“很强势” 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种必然,自以为是地活了好多年。 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以前的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令人讨厌,只可惜当初完全没有意识;都说青春是懵懂的,只可惜我现在才看透了那种懵懂,所幸的是:还来得及。 ③ 最近,看到小云,我也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她终于二婚了,并且变得温柔了许多,当初的那些戾气再也找不到了。 “你变温柔了!” 小云微笑着对我说,其实,这句话我本想对她说,谁知被她抢先了一步。 “你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我轻轻地回应了一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