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条以上,说明你老了!

初老症现象: 01. 喜欢低调,逐渐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 02. 熟人面前是话唠,生人面前少搭腔。喜欢交往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03. 可以不看电视,但热衷玩微信。智能手机、电脑是必需品。 04. 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心态、健康最重要。 05. 开始喜欢研究国学,历史、天文、地理,向往退休后的生活。 06. 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运动。 07. 开始劝诫朋友戒烟戒酒。 08. 有意无意开始缩小、精炼朋友的圈子。 09. 开始买以前舍不得买的东西。 10. 喜欢和妈妈、爸爸呆一起聊天。越来越爱在家呆着。 11. 开始每年按时体检。 12. 旅游成了一种习惯了。 13. 喝茶越来越讲究了。吃饭开始好清淡。 14. 性情越来越温顺。轻易不和人发脾气抬杠了。 15. 注重全方位的保养,开始会治各种小病,懂药理了。 16. 衣服鞋子全以舒服为主了,开始相信养生的必要性了。 看完感触极深,几乎全中啊! 告慰那渐渐逝去的岁月, 纪念那曾经青涩的青春! 我以为我升华了,原来是老了!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 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有这样几个赚钱的小故事。请耐心品读: 故事一 威尔逊是假日酒店的创始人。一次,威尔逊和员工聚餐,有个员工拿起一个橘子直接就啃了下去。原来,那个员工高度近视,错把橘子当苹果了。为了掩饰尴尬,他只好装作不在意,强忍着咽了下去,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第二天,威尔逊又邀请员工聚餐,而且菜肴和水果都和昨天一样。看到人都来齐了,威尔逊拿起一个橘子,像昨天那个员工一样,大口咬下去。众人看了看,也跟着威尔逊一起吃起来。结果,大家发现这次的橘子和昨天的完全不同,是用其他食材做成的仿真橘子,味道又香又甜!大家正吃得高兴时,威尔逊忽然宣布:“从明天开始,安拉来当我的助理!”所有人都惊呆,觉得老板的决定很突兀。 这时,威尔逊说:“昨天,大家看到有人误吃了橘子皮,安拉是唯一一个没有嘲笑他,反而送上一杯果汁的人。今天,看到我又在重复昨天的错误,他也是唯一没有跟着模仿的人。像这样对同事不落井下石,也不会盲目追随领导的人,不正是最好的助理人选吗?” 故事的启示: 领导力关键体现在善于“识人”,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流露的细节中,能否细致观察每个人并发现真正的“人才”。 故事二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李秉喆答。老板很吃惊,但还是给了他。第三天一早,李秉喆又空着手来了,张口要300份。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的。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老板疑惑地问:“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老板立即对他刮目相看。 故事的启示: 企业的第一使命就是获取客户,赢利是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两者绝对不能错位。否则就只能先甜后苦做一锤子买卖,欲取先予绝对不是什么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乃至一种智慧。 故事三 北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 最后,急于用钱的投资商以“跳楼价”把海洋馆脱手,黯然回了南方。新主人入主海洋馆后,在电视和报纸上打广告,征求能使海洋馆起死回生的金点子。一天,一个女教师来到海洋馆,她对经理说,她可以让海洋馆的生意好起来。 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1/3是儿童,2/3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三个月后,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 海洋馆打出的新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 故事的启示: 从客户那里获取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废话吗?可我们身边到处可见只想到向客户收费,而忽视其核心诉求的商家。满足客户的核心诉求,取悦客户最在意的人,哪怕看似免费,反而会迎来滚滚财源。商业就是这样有趣。 故事四

Read more

不要站在幸福里找幸福

生活里,我们都有一个错觉:幸福总是别人的,唯有烦恼属于自己!于是,我们一天天感受着所谓的烦恼,一天天寻找着,其实就在身边的幸福! 曾经有这样一项有趣的调查:世界上什么人最幸福? 在上万个答案中,其中有四个令人印象深刻: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完成的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上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小时终于救活了一个病人的大夫。 福就是如此,只要用心感受,平凡却并不简单。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诗人,才华横溢且家境富裕,妻子美丽温柔,儿子聪明伶俐,但他怎么也感觉不到快乐。他请上帝帮他找回幸福,上帝先夺去了他的财产,再带走他的妻儿,最后拿走了他的才华,诗人痛不欲生。 过了一个月,上帝把这些又重新还给了他,诗人搂着妻儿,长久地跪在上帝脚下,深深地致谢,感谢上帝赐予他幸福。 另一则关于穷人的故事。穷人家房子很小,四世同堂,异常拥挤。他请求上帝帮他摆脱这种困境。上帝说你把鸡和鸭也关进屋子里,和你们一起住,一周后来找我。 一周后,穷人备受折磨,苦不堪言,再次请求上帝帮他。上帝说你把牛和羊也关进屋子里,和你们一起住,一周后再来找我。 又过了一周,穷人痛苦难耐,再次恳请上帝帮他。上帝说把那些动物都赶走吧,一周后再来找我。 一周后,穷人跪在上帝脚下,深深地致谢,感谢上帝赐予他幸福,让他尝到了久违的快乐。 其实上帝并没有多给他们任何东西,只是给了他们一份失而复得的感觉而已,他们便从中体会到拥有的满足,从而开始珍惜现状。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帝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们跳开来看待自己的现状。 很多时候,当我们为找不到幸福而苦恼时,并非是幸福真的远离了我们,变得遥不可及,而是我们自己迷失了方向,缘木求鱼。 由于我们自身变得麻木,以至于对幸福熟视无睹,但幸福始终默默地跟随着我们。有一天我们幡然醒悟,蓦然回首,会发现幸福正在拐角处对我们微笑,静静地等候着和我们一起回家。 聪明人未必幸福,但智慧的人会看到幸福;灵巧者未必幸福,但豁达的人会找到幸福。幸福与智慧、豁达始终相伴。 在这个世界上,你未必是最幸福的,但你肯定不是最不幸的。 来源/国学文化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爱的最高境界是引路

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我在为一只蚂蚁引路。 丹尼尔听了,忍俊不禁地笑道,一只蚂蚁需要你引什么路? 小男孩认真地回答道,这只蚂蚁和同伴走散了,正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它的同伴,我要把它引到它们的队伍中去,这样它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丹尼尔这才仔细地看到,原来小男孩在用草茎将一只走散的蚂蚁慢慢地引到蚁群中去。在小男孩的努力下,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终于被小男孩引到了那些蚂蚁群中。见到了同伴,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立刻欢快地和大家碰着触角,显得十分亲热和兴奋。 丹尼尔不禁对小男孩这种心地善良的做法很是欣赏,他说道,谢谢你,为那只走散了的蚂蚁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小男孩这才抬起头来望着丹尼尔,他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看着这纤尘不染的笑容,丹尼尔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离开小男孩,丹尼尔一路上不住地自言自语道,为一只蚂蚁引路,真的很有趣、很有创意。 丹尼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大老板。他乐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扶危济困,被人称为“大善人”。偶尔一次在路边看到一个小男孩为一只小蚂蚁引路,给了丹尼尔心灵带来很大的震动。他想,给那些迷失方向的蚂蚁引上一条路,使那些走失的蚂蚁不再迷惘、惊慌,真的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这个道理。 一天,丹尼尔刚走到公司门口,忽然被一个中年妇女挡住了去路。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向丹尼尔泣诉道,丹尼尔先生,您可怜可怜我们母女吧。我男人得了重病去逝了,我也失业了,我们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说罢,女人从包里拿出相关证明,央求丹尼尔能救济下她们母女。 丹尼尔听了,心里溢满了同情。如果这事发生在从前,他会马上掏钱或叫财务部门拿出一些钱给这对母女救急。但今天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亲切地询问那位女人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人泪流满面的回答道,我以前是做财务工作的。 丹尼尔听了,眼睛一亮,他对女人说道,我马上安排人事部门对你进行考核一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你就在这家超市财务部门工作,并预支你3个月的工资。女人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光芒,对丹尼尔连连称谢。 一年后,在这家超市担任财务主管的苏姗女士,她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受老板丹尼尔的赏识和器重。在圣诞节超市举办的晚会上,苏姗女士对前来参加晚会的丹尼尔说道,谢谢您丹尼尔先生,是您为我引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同时,也给了我一种人格的尊严。 丹尼尔笑道,尊敬的苏姗女士,不用谢我,是您的才华和努力,在生活中得到了回报。苏姗女士羞涩的笑了,笑的很甜、很明媚。 一天,丹尼尔收到一封名叫雅各布的小青年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说,他今年刚考入麻省理工大学,由于父母早逝,生活十分困难,上大学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丹尼尔先生能资助他一下。 丹尼尔看了这封信,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你进入大学后,可以到我公司开在麻省理工大学校外的那家连锁超市分店打工,我将提前预支你一年的打工工钱。我会把你相关情况向那家超市说明的,届时你去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 几年后,已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老板的雅各布在公司成立仪式上说道,当初,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学生,我向丹尼尔先生求助,丹尼尔先生独辟蹊径,给我引上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如果当初他只给我一些钱,只能解决一时之急,甚至给我养成懒惰、不劳而获的思想。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丹尼尔的高瞻远瞩,也就没有我今天创业成功。他的行善,充满着一种智慧和远谋,使被救助的人,得到了一种人格的尊严和力量。 在出席得克萨斯州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中,丹尼尔对来宾们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爱的根本宗旨,是要给被爱的人,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还要给人以人格尊严。这是一种道德底线,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升华。 丹尼尔的一番话,在人们心里荡起了层层涟漪,人们心里溢满了温暖和感动。得克萨斯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中指出:为一只蚂蚁引路,是爱的一种最高境界。 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在台湾有一位夫人,早年丧偶,她在台湾靠教书赚钱抚养儿子,将儿子抚养成人。 这个儿子小时候非常听话,她把儿子教育成人之后,送他到美国来留学。 儿子毕业之后留在美国上班赚钱买房子,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孩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这个老夫人一直一个人在台湾,她打算退休之后到美国跟儿媳和儿子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 就在她自己要退休前的三个月,她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将这个愿望告诉儿子。 她自己一想到养儿防老,想到亲戚朋友羡慕的眼光,喜从心来,于是她一面等儿子的回音,一面把台湾的一些产业和事务都处理掉。 在她退休的前夕,她收到了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开启信一看,里面还夹着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 她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她的儿子从来不给她寄钱,她赶紧把信开启,信上写道: 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决定还是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 如果你认为你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啰嗦了。 母亲读完这封信之后老泪纵横,只觉得一生守寡,从此会老年凄凉,她痛不欲生。 后来她学佛了,学佛之后,她想通了,她把这3万美金兑换成台币,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 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儿子,信上写道: 儿子,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作是以前给你信的补充文字。 我收到了支票,用你这张支票做了一次世界旅行。 在旅行中,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看破、放下,让我看到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在变化。 如果我今天看不破,还这么执着、这么痛苦的话,可能一年半载,我就会去世,或者我会想不通自杀,地府岂不又多了一个冤死鬼。 儿子的绝情让我看破了人间的缘聚缘散,一切都是无常,让我学会了淡定从容。 我已经没有孩子了,心无罣碍,所以我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啊。 赵朴初说过: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这真的是一篇不忍心看,却又不得不看的文章……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像故事中的这个儿子一样没有良心,但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抱着老了靠子女的想法过活。 说真的,养老真的只能靠自己。 孩子对你孝顺,是福分;若孩子不够孝顺,我们也强求不来。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做好靠自己养老的打算。 来源/环球文摘精选

Read more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小徒弟回答:“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老禅师回应:“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老禅师再问小徒弟:“那现在满了吗?” 小徒弟回答:“现在满了。” 老禅师又吩咐道:“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 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 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Read more

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但就如曾国藩所言:作人从早起起,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 南怀瑾也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喜欢早起,在翻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他便收笔。 这样持续了一个月便译成了那本书,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早起翻译的那段时间是很愉快的。 中国有句谚语: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其实在这个越来越忙碌的社会中,我们太需要把早起的好习惯继续培养起来,因为早起,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 1.精力更旺盛 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2.人体免疫力强 不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早睡早起的习惯都是有利健康的。早起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而晚睡或者缺少睡眠,都是对免疫力的重大打击。 3.抑郁风险小 缺少睡眠是抑郁症的一大诱因,爱熬夜的人易罹患抑郁症。而习惯早起的人,睡眠充足,做事更井井有条,准备充分,极少慌乱,因而更少抑郁。 4.工作效率高 “夜猫子”睡眼惺忪的时候,早起者可能已经完成晨跑、做好早餐、处理完一大堆事务。对于当天更具挑战的活动,早起者更可能会早早制订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5.做事更认真 多项性格研究发现,早起的人,责任心强,行动果敢,效率更高、组织性更强、目标更明确、更关注细节。 6.快乐感更强 早起者沐浴晨光会让心情更舒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早起者的情绪更积极,自我健康感会更好。 7.为人更和善 悉尼大学曾有过一项心理学研究,习惯早起的人通常更和善、情绪更稳定,不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一味的追求冒险心狠手辣,及善于撒谎玩弄人。 富兰克林说:早睡早起可以让你健康、富有,充满智慧。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早起者呢? 1.允许自己早睡 若要早起,不能熬夜。即使你觉得你自己睡不着,你可以在床上阅读书籍。如果你真的累了,你会比自己预期的快很多而进入睡眠状态。 2.让闹钟远离你的床

Read more

你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的孩子

亲子,不如远子!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如果你见过那些让人心痛或者心酸的个案——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你会明白此话中的苦心: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 所以,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如果你很难把孩子从你们的床上弄到他/她自己的床上去,这可能已经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给孩子空间 ,别把他整个“占满” 1、以”爱”的旗号,践踏孩子心地 你家的儿童房,真的是你孩子的吗?如果它是按照你的意愿布置的—— 如果孩子弄得脏乱点就会被训斥一顿;如果孩子不能请小朋友来玩,因为妈妈喜欢整洁清净……那么,孩子看起来有个房间,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另外,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妈妈让干别的;孩子看花呢,妈妈让看人呢;孩子看人呢,妈妈让看花…… 有个朋友说她见到一个妈,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孩子说比萨,妈说,比萨有啥好吃,咱们吃鱼头泡饼,不给孩子任何做决定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决定了。 还有,妈妈老想着帮孩子,比如孩子抢玩具,妈妈赶紧说,别抢别抢,妈妈再给你买一个;生怕孩子吃亏,着急地给孩子灌输如何讨人喜欢,着急地支招如何胜过小朋友……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思维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不给孩子留白,不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 而且,不允许孩子那些看起来没出息的兴趣:玩烂泥、捡树棍、淋雨、无缘无故欢笑……每当这个时候,就泼他们的冷水,呵斥他们,把他们从兴高采烈变得缩手缩脚。 如果你也是这么当妈妈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整个儿被”妈妈”占满了,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大人经常无意识地强制孩子,不知不觉间,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以”为孩子好”的名号,肆意践踏着孩子的心地。 2、粗暴施压”成功废掉”孩子 如果孩子的反抗能让我们清醒些,看到我们的自以为是实际上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赶快调整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做父母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截。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能真的被妈妈摧毁了。 妈妈成功地废掉了孩子。 他/她为了妈妈高兴,放弃了自己!代价是,他/她没有了自己,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记不得是哪位大师说的,但绝对是真理:孩子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长大的。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心性,尊重孩子的空间,不要打扰孩子的发展! 说到要”远”子,你得除了孩子外,人生还有别的东西。你不能把人生乐趣、意义和价值,全押在做妈这一件事上。如果除了孩子你没有别的乐趣,如果除了当妈你没有别的价值,你根本无法做到”远子”。

Read more

99%的人不知道的职场秘闻!

01|老板的桃色绯闻千万别去传 如果你偶然听到老板与哪位女员工或者哪位美女的桃色绯闻,千万别去传。尽管有时候那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有时间和地点,你心里肯定对这种事情存在疑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是的,这种事情是真是假还难辨。好奇害死猫,千万不要好奇去问别人,或传播或讨论这样的事,首先这事情跟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而老板总是希望员工维护他的名声的,如果有一天让老板知道你在背后这样败他,会怎么样? 02|千万不要爱上你的老板 爱上你的老板,一般都不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大部分的老板已经已婚。如果你的老板又年轻又帅身材又好能力又强,那么爱慕他的想法请只存在于你的脑海里,千万别实施行动。因为一个这样的老板,公司里不知道安插了多少老板娘的眼线,万一东窗事发,应该是说有一丁点苗头,你就已经被老板娘请出公司了。 03|出纳财务、采购、仓库、广告等职位的负责人,很可能是老板的亲戚或亲信。 在中小企业,在这几个有关钱的关键职位的负责人一般都是老板的亲戚或亲信。毕竟是关于钱,钱怎么出的,出到哪里去的,老板要知道得清清楚楚。就算是有吃回扣,老板也宁愿这回扣是被自己的亲戚吃了,也当是给亲戚的一点好处,那是老板自愿给他的钱。 04|大部分的公司内斗,是老板允许和默认的。 你整天埋怨公司政治斗争厉害,觉得老板蠢,没能力保住大局。其实不是的,大部分的公司内斗老板心里都是清楚的,是允许和默认的,甚至有的还是老板自己挑起的。为什么?老板难道不知道内斗会损害公司利益吗?但老板更害怕自己的权益被侵害。就这像古代的皇帝一样,要平衡各方关系,不能让一家坐大,如果有一家做大了,这就很有可能威胁老板的地位和利益。 05|利益往往是第一重要的 利益往往是第一位的,在工作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是看利益在哪里?利益原则的意思是: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可以分析它对谁有好处,以及它会损害谁的利益。如果你能把这一点看透,你就厉害了!当然,如果不争那点蝇头小利,不追那点权势,我们还是可以做个安静的美男子或小女子的。 06|不要把公司当作家 很多企业文化会教导你把公司当作家,公司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2003年联想大裁员,有员工发表了《公司不是家》的言论,之后柳传志回应了这一言论,他说确实不能把公司当作家。你犯错,你懒惰,你不上进,家仍然可以包容你接受你,但是公司不会。唯一的是你要把自身的全副能力打磨好,每一件事都做好,打造好自己的全能力。 07|当你工作很清闲的时候,需要警惕了。 当你在企业里工作很清闲的时候,你就需要警惕了,因为企业从来是不养闲人的,有可能是你这个职位要进行调整,不再发展这方面的业务,也有可能是这个项目的业绩不好。这时你不要一直在那里坐以待毙,要看看自己的岗位是否可以调整到其他部门?或者自己找点事来做,或者留意下其他公司的职位做好准备。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弱者易怒,强者平静!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有一颗温柔的心肠,有一颗智慧的头脑。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都能充满智慧的刚强壮胆,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强者通常平静如水,并且相对平和。内心不平静的人,处处是风浪。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内心不强大的 人,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 不够强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变得摇摆不定和坐立不安。 要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需要具备至少以下品质特征: 高度自律和自黑 为什么不说自信呢?不自信的人,普遍内心比较脆弱。一个自信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往往带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并时刻充满激情。 所有的盲目自信,和空腹自信,都是自以为是。心中要有真才实学,哪怕在不断的试错,但终究能到达攀登高峰的那一天。 人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高度的自信,从高度的自律而来。 自律又是什么?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来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除了自律以外,自黑的能力也相当重要。 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等你哪一天稍微做出点成绩,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便在背后,唧唧歪歪的议论是非。 从最开始的吐槽,到断章取义的论断甚至无趣的黑你。 自黑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自己黑色幽默自己。自黑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另类的修养。 你必须看透那些无聊恶俗的人,要比他们还会擅长黑自己,待他们自知无趣后,便会羞愧的退场而去。 必须经历绝望 经历绝望的意思,就是已经走过这段岁月。也许你还未曾绝望过,并不意味着你不坚强,但一定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坚强。未绝望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绝望可能是情感、事业抑或无法面对的孤独等等。 “必须” 是一个前缀词,一个重要的状态。“必须”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绝望来临时,坦然无惧的接受它,即使当下极其痛苦,甚至失去了自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值得体验的一种人生。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一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谛。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经历绝望,但不要被绝望吞噬。相反你要胜过它,如同战胜黑暗,迎接光明一样。 需要一个信仰 人实在太有限,不论你信仰什么,总归要有一个信仰,否则和动物无任何区别。 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信仰,只是各自的信仰不同而已。有人信仰权力,有人信仰金钱,有人信仰自我,有人信仰爱情,有人信仰幸福,有人信仰美食,有人信仰党派,有人信仰制度,有人信仰无神,有人信仰有神,有人信仰多神,有人笃信基督…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都令人值得尊重,但是任何信仰都需要深入了解并相信,才能称之为“信仰”。 智慧和真理,有着天与地的距离。学会渴慕真理胜过追求智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