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优秀的领导,先看有没有这4种思维!

导读:思维能力是衡量领导者的总体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标志。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主要不是体现在做上,而是体现在想上。通过一个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就可以看出这个领导者的能力水平。本文中所提到的4种思维方式,对领导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有四种思维很累,甚至有点儿反人类。不过,这四种思维对于当领导特别有效!所以,当时很累,长期看省事儿又省心。 所以说:劳心者治人。孟子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动脑子的是领导,傻干的是吃瓜群众。一个动脑子的率领一众傻干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 换位思维 人的本性是多为自己着想,不得不为别人着想。不然,人这有机体就太不容易生存了。文雅的表述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的基因》,社会达尔文主义,有道理!我不相信进化论,但是我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自私的基因。当领导的人,必须克制这种自私本能,多为他人着想。我不是要你利他,我是要你理解他人,从而让组织利益的满足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要知道,领导者领导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自私的。你不换位思考,怎么领导得了? 换位思考比较难,人们好不容易从别人角度想问题,但是往往以己度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类共性,如果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那么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错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换位思考的升级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较难,不如直接问:你要啥? 有没有遇到喜欢给你夹菜的好心人?估计他给你夹的菜不一定是你爱吃的,但是很可能是他爱吃的。自己给自己夹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关键句型: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 我毕竟不是他,以他的性格和价值观,他会怎么想? (直接问他)你怎么想? 2、内省思维 内省思维就是反思自己。荀子曰: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可能有点儿多,领导比圣人忙,三日一省比较合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觉得今天的领导者应该定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胀了? 我是不是得过且过了? 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我是不是轻重缓急不分了? 在关键事件(成或败)发生之后,要问自己: 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哪些外在因素?哪些自身因素? 可否归因为自己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努力?策略? 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以后怎样做得更好?

Read more

老婆的鼓励是老公奋斗动力!

男人和女人一样,也有软弱、恐惧、失意的一面。只不过碍于大男子主义,和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他们不轻易表露出自己脆弱的面孔。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独自舔着伤口。 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在辛苦经营家庭和事业的同时,也需要一个感情宣泄的园地。女人应该适时敞开胸怀接纳男人的脆弱,在融合感情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帮男人减缓各种压力。 任何一个男人,都需要在感情上得到支持,即使所谓性格倔犟的男人也是如此。在困难时刻,更需要从家里人那里得到支持。在家庭中,做妻子的尤其应该记住,许多女人之所以能获得家庭的幸福,都是由于她们善于说鼓励的话。 恋爱中女人要学会给予男人鼓励 男人大多是自负的,特别是恋爱中的男人,往往喜欢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在女人面前,这个时候女人要学会给男人自信。有什么事情就都让男人去做好了,给男人足够获得自信的机会,女人只要学会小鸟依人就好。学会给男人自信的女人才最可爱。 生活中女人要给予男人鼓励 家是由老公和老婆组成的,老公不可避免地扮演了家庭中、生活中的主心骨的角色。所以老婆要学会在生活中给男人自信,要老公能够挺直腰板。老公做了一餐极为简单的饭菜,不要只是一个微笑了事,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告诉他这是你吃过的最幸福的一餐。老公擦了一次地板,不要只是一句感谢了事,深深一个热吻,告诉他自己找到了一个最贴心的爱人。要让老公知道他在这个家庭中永远是必不可缺的。学会给老公自信的老婆才最幸福。 事业上男人需要女人的鼓励 事业对男人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家无男人不成家,男人没有事业不成气。女人要学会在事业上给男人自信。男人事业如意了,不要泼男人冷水,恭维的话是必需的,要男人能在你的支持下更上一层楼。男人事业失败了,不要冷嘲热讽;鼓励的话是必要的,要男人能在你的支持下从逆境中走出来。聪明的女人懂得扶持男人,愚笨的女人会使男人在自己的埋怨声中就此委靡不振。 一个女人的气质是书熏出来的,一个女人的灵性是音乐听出来的,一个女人的智慧是环境打造出来的,一个女人的美是投资时间和金钱保养出来的,一个女人的健康是自己珍惜出来的;如果一样都没有,不要抱怨你身边的男人,而是要学会鼓励他,也不要做保姆式的母亲,不要拿孩子做自己不成长的理由。 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懂得不断的成长,因为你决定你男人的最高点和孩子的起点!

Read more

小和尚卖石头,唤醒无数人!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 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0元就20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 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傅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00000元!” “200000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师父,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00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禅师摸摸小和尚的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值20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值200000元!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你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你准备把自己摆在怎样的人生拍卖场去拍卖呢?你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呢? 不怕别人看不起你,就怕你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说你没有价值?除非你把自己当作破石头放在烂泥中,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义。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什么叫信任?(很短,却很好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 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 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 小女孩同意了, 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 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 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 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男孩。 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 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 藏起了很多糖果。 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百分之百的话 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你百分之百, 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诚心, 对待所有的人和事,然后睡个安稳觉吧! 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 就如文中所说的一样, 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百分之百呢? 虽然我们深知猜疑这东西最伤感情, 可是还是会不断地忍不住地猜。 疑心是对他人的不信任, 对自己的不自信, 对彼此的折磨, 对感情的亵渎,

Read more

学习如何道歉

我们都知道社交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门学问。可是我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而我很荣幸在年轻时有接触这门学问,真正的学习过一些有关社交学问与技巧的课程,而非像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从生活中自我领悟。当然,这些学问在当时看来很低级,但是这些知识对我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学习如何道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会正确有效的道歉是毋庸置疑的。你也许会说,这很容易,一句“对不起”就全部搞定了。那学会道歉有什么学问呢?虽然“对不起”是我们最常用的道歉方式,当你的购物车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或者你忘记了别人的名字的时候,这种道歉是很合适的。可是我想说的是,当我们遇到更复杂的情况时,我们怎样能够有效的道歉使自己脱离困窘,也让他人真正的感受到你的歉意并且大家能够和好如初。 1、承担责任:如果你不是真心的道歉,每个人都看得出来。道歉不是一种为自己狡辩的伎俩,更不拿去用来骗取别人的宽恕,你必须要感到自责,勇于承认过失,才能够真心的道歉。 事实上你的过失并不是你真正做错的那件事情,大多数时候,更主要的原因是是因为你伤害到了他人。当你迟到的时候,一句“我对于我没有尊重您的宝贵时间而感到道歉。”比“我忘记打电话告诉你我要迟到了”要有效得多,而后者也只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 不要找借口。如果你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这个责任。“我很抱歉读了你的个人信件,我以后绝不会再做出类似的事情。”即使有的时候真的是有一些误会或者客观因素掺杂其中,现在也不是解释的时候。如果你一定要解释,你也要承认你错误的部分并且承担这个责任。“……但是有些部分我还是要和您确认一下这样做是否合适。” 集中于你自己的错误。道歉要坚决杜绝集中于对方不快的道歉形式,例如“我很抱歉,你和我在一起似乎并不很快乐”或者“我很抱歉,对于这件事你竟会如此疯狂。”这种说法更多的像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你的道歉一定并且只能够集中于你自己犯的错误或是你的失败。 2、要考虑到你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许你不认为你的做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应,预警依然是很重要的一点。 情感预警:“我知道你对我很失望。” “我没有要和你找麻烦的意思。” “我知道你现在对于我的事情很生气。” 其他预警:“这意味着这个季度的预算会出现几千块的缺口。” “我知道这些数据对于你的报告不可或缺,你好像已经因为这个而一团糟了。” “我估计你要是让她滚开的话她会对你发火的。” “我知道你在等我。” 3、试着补救:有些错误是不难补救的,但在你道歉的时候仍要着重于你先前犯的错误。而有些事情却很难挽回,这时候你就要尽全力试着弥补。另一种补偿方式就是要确保你以后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有时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补救。 从你能够做到的开始。“我已经交过了滞纳金并且启动了自动赎回。” “我会打电话告诉她我的误解并和她重新制定计划。” “我已经重做了数据表所以不会再出现错误了,并且制定了一个补救计划以挽回损失。” “这里有几个我已经想到的补救措施。” 询问你还能够做些什么以补偿。“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来挽回你对我的信任?” “你能否帮我想一些能让我不再犯同样错误的措施?” “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善现在的状况。”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注意:“对于这件事你还想要我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不是个好说法。)

Read more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成功正是一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比如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容易颓废,觉得任务太难了完不成,于是产生了焦虑心理,只好选择暂时逃避,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而一旦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要放弃的心态,则每天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千米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内心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是因为面前有太长的路要走,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坚定地对他说:“事实上,现在我一毛钱都没有,所以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并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最终敲定需要的预算是7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但超出了舒乐博士的承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其他人也都对舒乐博士说“这似乎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面写道: 1.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在这神奇的化整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2000万美元,但是在舒乐博士将这宏伟的目标化整为零之后,奇迹般地募集了足够的资金,让这个大教堂成为了加州胜景。 这张目标地图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这是一个无论如何忙碌都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是化整为零之后,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即使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但是因为可以看到为了每个小目标而忙碌的回报,就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应对压力和挑战。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对他所谓的“智慧”都有些迷惑不解。10年后,他在自己的自传中道出了这个“智慧”的真相:“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第一个标志……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正是这种循序渐进的态度帮助山田本一获得了世界冠军。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过:当我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一旦确定了书的主题和框架,我便不再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有多么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节、下一页甚至下一段怎么写。在六个月当中,除了一段一段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不要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标就是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不要抱怨每天忙碌于如此多的琐事,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Read more

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

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 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 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 错过一辆车,可以等, 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辈子: 有一种东西不可利用, 那就是善良。 有一种东西不可玩弄, 那就是信任。 有一种东西不可欺骗, 那就是感情。 有一种东西不可愚弄, 那就是真诚。 否则, 你会失去真正对你好的人, 失去后, 将不再回来。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所谓的高情商,其实就是好教养

孩子的高情商并非天生,而是来自好的教养。 01、情商高,其实是好教养 现在家长们聚在一块,已经较少聊“智商”了。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孩子不是明显的目光呆滞、行为障碍,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智商问题;二来,智商的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情商”和“教养”。 “情商”这词近年来很流行。何谓情商高?至于什么是“情商”,什么是“教养”,好像没有谁能给出确切的定义。 很多人只是笼统地觉得,能说会道、处事圆滑、人缘好便是情商高,吃西餐知道如何放置刀叉、喝红酒知道摇摇杯子便是教养好。比如,台湾女性林志玲,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每次都能在绵里藏针化解危机的功力,被赞赏为高情商。 一位同事前几天分享了一则关于高情商的故事:说她上高中时,姐姐生病住院,她帮带不满三岁的外甥。一天,她去幼儿园接外甥回家,看到路人多,于是跟孩子说:“我抱你吧。”结果小家伙回了她一句:“小姨累,我自己能走的。”她瞬间泪目,并最终还是抱了她。 时到今日,同事对外甥的高情商仍称赞有加:所谓的高情商,其实就是好教养。 其实,情商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概念,说得简单点,就是一种能感受他人情感并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这样说来,情商应分两点来看:一是对外,能识别甚至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别人的情绪;二是对内,能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良好品性,其实都属于情商,比如:独立、同理心、自信心、责任心、自律能力等等。 在这点上,它无疑和教养是相通的。不少人认为所谓的有教养,只是懂些规矩之类,实则不然。有教养,不仅懂规矩,还懂得规矩里的态度。规矩为敬重人而设,所以一个好教养的人,即是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又能约束自己的人。 有教养,一是自己举止得体,而是让别人跟自己相处时感到舒适。所以才有人说:所谓高情商和好教养,是相通的,就是自己过得舒服,也让别人过得舒服! 02、好教养,无疑跟家风有关 在单位里,有一个名校毕业的实习生。大家一起讨论选题策划时,他脑汁洋溢,贡献了不少点子。到了午餐时间,会议仍未结束,选题组长拜托他给大家订个盒饭。没想到,这孩子却无比决然地拒绝道:“很抱歉,我来这里当记者的,不是打杂的。” 后来才了解到,他对“平等”的概念有着错误的观念。他认为自己来实习做的是记者的活,如果跑去给人订饭的话,就等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这于他是不公平的。 出生在官宦高知之家,从小父母给他种下的所谓的身份平等观,恰似一颗种进了他眼里的毒瘤,让他看不见另一种平等——人格上的平等。职业大小,无关贵贱,因为人在人格上始终是平等的。 相反,一位有着多年烟龄的领导,只要见到有人靠近他,都会立刻把烟熄灭。他说起他儿时家穷,他妈对他说,你抽烟是你的权利,我不反对, 但你以后在抽烟时得多留意身边有没有小孩或其他人,因为你没有权伤害别人。相反,你是个男子汉,你得顾着别人一些,多给别人一些关照。 可见,真正决定一个人教养的不是他的家境,而是家风。家风是什么?简单说,一个词,一句话,一个人……都是家风的载体。 父母有严格的自律,能时刻保持优雅,孩子会打内心相信这是生活的最高准则;父母不善调节自身情绪,孩子看在眼里,一样会视之为生活的不二法则, 这样等将来如果他自己碰到挫折时,情绪很快被引爆,容易伤人伤己,损害人际关系。 对孩子的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到“其身正”。只有家长做到了,家庭才有正直的家风,才会教育出高情商、有教养的孩子。 03、高情商、好教养,就是自己和别人都舒心 那么,如果我们打算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教养,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独立 情商高的孩子,在思维上应该是是独立的,在生活上也应该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一方面,孩子要能够自己思考某些问题,并自己拿主意解决;另一方面,孩子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Read more

生气后,各大器官会发生这些惊人变化,看完后再也不敢生气了!

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真的没有错。真的,其实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大多数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所以这也是老人们常说的老话儿:“病由心生”。不生气就不会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气死人的例子还真不少! 史上最有名的“气死人”的事件,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也有史学家称,周瑜并不是诸葛亮气死的,而是突发心梗。可是不论怎样,周瑜之死,说明生气对个体健康甚至生命都有极大的影响。 这在现代医学科学中也得到验证。心理和生理本是同根而生的孪生兄弟,生气不仅会带来强烈的生理变化,而且其产生的激素比任何情绪都复杂,且具有毒性。 生气后身体8大器官变化 1、心脏血流增加一倍 研究发现,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 生气时,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心脏则需要加倍工作。这时就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肝脏比平时大了一圈 生气后,最先伤的就是肝脏!所谓“气大伤肝”,如果经常生气,就会出现肝病、甚至是肝硬化。 也有研究显示,生气时肝脏要比平时大了一圈。而在中医看来“怒伤肝”,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肝胆不和。很多人生完气后,都会出现“两肋疼痛和肝区疼痛”。 3、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 生气也会损伤免疫系统?没错,人的情绪是由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控制的。作为激素,多巴胺会影响身体其他很多激素的分泌。 我们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分泌一种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的运作,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生一次气,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毫不夸张! 4、 生气时肺泡不断扩张 很多人在最生气时,肺部会疼。这是因为生气真的会伤肺。 人在情绪冲动时,呼吸就会变得急促,甚至会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这时肺泡就会不停扩张,没有时间收缩,所以很多人肺部会疼。这也是为什么常有人在生气时说,“肺要气炸了”。 5、生气时肠胃功能紊乱 你生气时,胃也会生气!这是因为胃部血流量减少,供血量不足,胃肠蠕动困难,引发胃肠“消极怠工”。 生气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血流量降低,蠕动减速,食欲不振,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胃溃疡等。 6、生气后乳房出现肿块 很多女人生气后,乳房会出现肿块,这是由于情志内伤导致的肝郁痰凝造成的,也和生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外,生气导致的气血瘀滞、肝脾失调,也是导致乳房肿块发生的重要原因。

Read more

让他三尺又何妨?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 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 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 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 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 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 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 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 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 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 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 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 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 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 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