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看见!

所有父母真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吗? 但不管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 我的朋友雨宁,一次聚会喝了点酒后,聊起父母,说着说着就哭了。 她说自己是家里的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姐姐聪明漂亮,深得家人疼爱。弟弟虽然调皮捣蛋,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唯有她,“是为了生弟弟,上帝给予的赠品。”从小她就知道,自己是“多余”的,是借着弟弟的光,才看到了这个大千世界。 她说,她很爱自己的妈妈。八岁的时候,妈妈生重病住院,她担心妈妈会死掉,就一个人跑到麦田里跪着祈祷,祈祷妈妈不会死。她跟上帝说,如果妈妈好了,她少活两年也没关系的。 半个月后,妈妈康复出院。她一个人又欢天喜地地跑到麦田里去“感谢上帝”。她还试着帮妈妈分担家务,却常常因为“笨手笨脚”打碎碗啊、盘子啊什么的,遭妈妈责骂。反而是姐姐和弟弟,什么都不做,却比她得到的疼爱要多的多。 最后,雨宁说,她觉得自己就是被严重忽视的那个。那种不被爱、不受重视的感觉,伴随了她二十多年。一如莫泊桑一部小说中的人物。“她在家中毫无地位,她这种人,就连亲人也如陌路。不会生活,不问世俗,不被人爱。” 不过,正因为父母的“忽视”,激发了雨宁内心渴望被“看见”的强烈愿望。她是他们姐弟仨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工作后,她还自学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用她的话说:“我从小没有在被爱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我的心里营养过于贫瘠,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不能接纳自己,就很难接纳他人。如果我自己没有,就不可能给予他人。如果我不能与父母和解,就无法建立与孩子间健康的亲子关系。” 就这样,雨宁一直在成长的路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童年“被严重忽视”的创伤,已经痊愈。伤口虽已缝合,还是会隐隐作痛。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那些在童年被父母真心对待,积极关注的孩子,他们成年后,再不需要为了赢得他人的眼光,委屈自己。他们也才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刻意讨好他人。 每个孩子,都本能的渴望与父母亲近,都想做父母最好的孩子。当他欢天喜地的想要倒一杯水给你,却又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你是看见了“打碎杯子”这个行为,还是看见了“他想要倒一杯水给你”这个行为背后的孩子本身,决定了你对孩子的态度。而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你们的关系,你们的关系决定了多年以后孩子对你的态度。 我一直在努力想要成为对孩子积极关注的人。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很难。当他把一件事做得不错,符合“我的要求”时,很容易看不见,就如我们习惯了活动自如的手指。但是,当他把一件事情搞砸,完全不符合“我的期待”时,就很容易看见,就如手指突然被划了一道伤口。而且得此机会,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似乎此时才彰显“父母的威严”。 孩子对父母的爱出于本能,即使你刚刚打他一顿,不出三分钟,他依然会过来拥抱你,叫你妈妈。无论穷富贵贱,他都愿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却掺杂着很矛盾的情感——无论你承认与否。如果他乖巧懂事体贴人,学习认真成绩好。爱他,一点也不难。如果他调皮捣蛋不听话,不爱学习成绩差。爱,就变得不那么容易。千万别说,你“打孩子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那不过是为自己的无能在发泄情绪,是为自己的教育失败在找台阶。既责怪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又怨恨孩子。 真正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就那么几年。而这短短的几年,却常常被工作占据。甚至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一说心里话。当那个孤独的小小的身影,渐渐的有了秘密,渐渐地与这个家庭渐行渐远,纵使百般惆怅万般无奈也枉然。 好的家庭教育,是在童年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也就是能用心看见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而成年后,又能学会放手,祝福孩子远走高飞。 大环境却不是如此的尽如人意。我周围很多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劳作,表现的好,忽略不计。表现的不好,“严加管教”,又名“简单粗暴”。成年以后,父母张罗着托关系给找工作,借钱给买房子,然后又催着找对象结婚生孩子。 父母劳心劳力不讨好,孩子受约束受管制不领情。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前三年,若没用心陪伴孩子,后三年将双倍弥补。前六年,若没有用心陪伴孩子,后六年要花十倍的精力去弥补。前十二年,若没有用心陪伴孩子,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弥补。 可能也弥补不了。 作者:豆妈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正确责骂孩子

有一天我看到我太太骂外孙,虽然我听不懂她在骂什么,但是可以看到她很生气的表情,手中拿着鸡毛撢子作势要打外孙。我对太太说:「外孙很聪明,有不好的行为用讲的就好了,何必骂他、打他?」我太太回答说:「他很皮」。我说:「他很皮也是你骂出来的!打骂的方式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教育孩子最好是避免使用责骂的方式。任何人包括儿童或成人受到责骂,通常都会有三种反应方式:反击对方、否认犯行、将犯行合理化。 我曾经对二十岁到六十岁数百位的大学生做过情境测验,我先说出情境,情境的末尾是:你收到好友来信,并被好友在信中痛骂了一番。我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一封回覆信。因为回信时间短,内容通常是真实反应。 学生回覆信的内容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妙趣横生,但都归类为三种: 一是反击:钟鼎山林,各有天性,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这种方式年纪大的用得多)。 二是否认:老兄好久不见,我现在已经不当老师,改行当调查局员,那天是和一位同事去旅馆调查一个案件,您的想像力太丰富了。 (这样的反应各年龄层都有)。 三是合理化:唉,老兄您有所不知,没有爱情的婚姻味同嚼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有不得已的苦衷。 (年轻的大学生多使用之)。 所以小朋友迟到通常会说:家里闹钟坏了或者是爸爸的车轮胎破了,以合理化其行为。 这三种反应方式都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当然更谈不上改善行为。不好的责骂方式,不仅效果不彰,它还会造成孩子心灵的的创伤,甚至比用打的方式还来得严重,棒打只是伤在肉体,但是责骂却会造成心灵的永久性的创伤。因此,管教孩子尽可能不要使用责骂的方式。话虽如此,任何儿童都会有不正确的行为,为人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实际上无可避免地会使用责骂的方式。因此如何正确责骂孩子是父母必须学习的课题。 以下几个原则供父母参考: 第一:父母责骂孩子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心情。 不要在被孩子惹毛了才破口大骂。人一生气就无法冷静思考,这时候往往口无遮拦,任何伤害孩子心灵的话都说得出口。相反的,如果父母心情冷静、头脑清晰,这时候表现应该是温和教育孩子,不是责骂孩子。 第二:责骂孩子之前,好好思考一下,你所责骂孩子的事情,能否改善? 如果责骂的事情,孩子本身想要改善也无能为力,那么,此时父母最好三缄其口。例如骂孩子「矮冬瓜」「呆瓜」,孩子根本无法改善,他再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身高或智商。还有骂女儿皮肤黑,像黑肉鸡,她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使皮肤变白,这种责骂只是徒增心灵的伤害,却于事无补。 第三:具体说出要孩子改正的行为,不要使用形容词。 (例如:你这坏蛋;你这无可救药的孩子)责骂孩子。形容词是抽象的,孩子不容易理解父母真正的要求是什么?你要他改善什么行为? 第四:责骂孩子时最好不要口出恶言,而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改善,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 例如避免骂孩子「头发乱七八糟,好像贵宾狗一样」,而是指导或告诉孩子:「去把头发梳理整齐。」 第五:责骂孩子时最好在口气上显得平和温柔。 一般而言,语言可以分为主体语言和副语言。主体语言是指你所说出的话,副语言是指说话时的阴、阳、上、下;快慢急徐;高亢暴躁,轻柔温驯,更包括表情、动作、姿势。副语言有时候会改变主体语言的意义。例如:一位女孩子对男友撒娇说:「你给我走开!」,和生气时说的同一句话,彼此的意义却是天南地北;父母对孩子大声说:「下次小心不要再把盘子弄破了。」,这和口气平和地说同一句话,孩子的感受也会完全不同。大声地说,孩子感受到被责骂;轻声细语地说,孩子会理解这是父母的教导,当然孩子的反应也截然不同。 第六:如果可能与孩子同罪。 也就是当你指正孩子某个行为不好时,如果能够加上爸爸(妈妈)以前也是如此,这样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比较小,同时觉得爸爸可以改善,我也能,增进孩子改过的决心。例如你要孩子不要抽烟,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以前也是老烟枪(当然说的要是真话,如果自己没有,也可以举别人的例子,如名人等),后来医生要我戒烟,我就决心不抽烟。

Read more

有錢人VS窮人, 心態決定一切!十句話!人生必修課!

1、自我認知 窮人: 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什麼改。 富人:骨子裡就深信自己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也是他血液里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 2、休閑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劇的劇情感動得痛苦流涕,還要仿照電視里的時尚來武裝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場,即使打高爾夫球也不忘帶者項目合同。 3、交際圈子 窮人:喜歡走窮親戚,窮人的圈子大多是窮人,也排斥與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也就是窮人的模式。 大家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 節約技巧,雖然有利於訓練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漸漸囿於這樣的瑣事,而將雄心壯志消磨掉了。 富人: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喜歡去嘗試,敢於冒險。 4、學習 窮人:學手藝 富人:學管理 5、時間 窮人:一個享受充裕時間的人不可能賺大錢,要想悠閑輕松就會失去更多賺錢的機會。窮人的時間是不值錢的,有時甚至多余,不知道怎麼打發,怎麼混起來不煩。 如果你可以因為買一斤白菜多花了一分錢而氣惱不已。卻不為虛度一天而心痛,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富人:一個人無論以何種方式賺錢,也無論錢掙得的是多還是少,都必須經過時間的積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 富人的閑,閑在身體,修身養性,以利在戰,腦袋一刻也沒有閑著。 6、歸屬感 窮人:是顆螺絲釘。窮人以為出身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從屬於並依賴於一個團體,於是他們以這個團體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讓自己 的一切合乎規范,為團體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遷徙。對於窮人來說,在一個著名的企業里穩定的工作幾十 年,有實習生一直干到高級主管,那簡直是美得不能再美的理想。 富人:那些團體的領導者通常都是富人,他們總是一方面向窮人灌輸:團結就是力量,如果你不從屬於自己的團體,你就什麼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招兵買馬,培養新人,以便隨時可以把你替換掉。

Read more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孩子往往都是大人们的一面镜子。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以身作则。 【01】 这几年,我们开始更多地谈论教养。 因为我们发现经济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养没上去,所以才有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各种丑闻。 而国内的话,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样的情况。 俞敏洪说:“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 我自己之前对教养也没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不打扰他人,不给他人造成麻烦。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孩子们的教养问题。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为什么会有了孩子才会去注重?因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诸多不足。其实孩子很多时候不明白礼仪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时候,也教会孩子。 就比如前几天带孩子出去吃饭,和几个玩伴在一起,马上就开始大叫起来,孩子一兴奋就叫,加之他的嗓门很大。 我马上把他牵回来,跟他说,这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过了一会几个人就爬到隔壁桌边上的沙发座位的靠背上去了,这个时候我就去把他们叫回来,告诉他们不要打搅其他的客人用餐,应该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则我会动用终极处罚手段了(一个人去外边门口站着反思,需要的话我可以陪你,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 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很难控制情绪和行为,但是父母一样要管教好他们,不是说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一顿。那样只会显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没有教养。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然后温和地告诉他该怎么做。 当然有妈妈会说孩子太淘气,不听管教的。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规矩和自律。 【02】 要知道:孩子再小,也会长大。 当孩子犯了错或者惹了麻烦,我见过最多的借口就是“孩子还小,没事!”所以就有两三岁的孩子在我家仓库边上的墙上尿尿,我不能责备啊!因为孩子妈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啊! 所以就有新闻上说的,孩子用石头划停在路边的车,孩子妈熟视无睹,以致于气不过的车主直接把孩子踢飞,最后引起官司的事。 犯错孩子那方坚持的理由是:孩子还小,凭什么动手。 这个理由真的是自带光环,无懈可击。 合适的做法是不是应该把那个熟视无睹的妈妈踢飞呢? 当孩子惹祸的时候,马上就用孩子还小来回应。这是对孩子的成长不负责的行为。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会狠狠教训他的。 看到过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 可是试问,孩子还小,做妈的也小吗?为什么不及时管束好自己的孩子呢?

Read more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 不是你不好, 而是时间渐渐斩断我们的交集。 但请你记住过去美好的回忆 都被我珍藏在心底, 也许只是等待一个机会重聚, 彼此又像从未分离。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 也许是我明白了 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距离。 不是时时刻刻黏在一起, 而是松弛有度、若即若离。 只要彼此的心未曾走远, 天涯海角我们都有机会重聚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 也许是我们有无法调和的分歧。 恰当的远离能让你我在冷静中反思。 为了找寻合适的相处方式和更久的情谊, 为了让彼此更加亲近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 也许是我觉得身心俱疲。 于是没有力气再品尝期待落空的滋味, 不愿再感受付出被忽视的孤寂。 我不过是希望 我的真心可以换来你的真意

Read more

长期单身,是因为太爱自己

情人节那天,我收到一束鲜花。怀着些许小欢喜,我拍了张照片post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柠檬跑来点了个赞,随后在下边评论:虐狗。 我敲开她的会话框:“这阵子不是有个IT男在追你吗,他没给你送礼物?” “那不一样。”她迅速回过来一行字,“相亲认识的能有多靠谱?再说,我又不喜欢他。” “你说我是不是变态了?”柠檬突然问我,“无论谁追我都无感,甚至还会觉得有点厌烦。看到你们一个个的都脱了单,心里又不免觉得失落。明明很想恋爱呀,很想有个男朋友啊,可别人一靠近,我就把他推开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大概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好恋爱的准备吧。”我说。 不给别人主动靠近你的机会,也不给自己去了解他人的机会。你像一只受伤的刺猬,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却又希冀着会有那样一个人,他能真正走进你的内心,目睹你的喜悦或哀伤。可你忘了,敞开心扉才能被人看见,否则留给他人的只会是漆黑一片。如果你的内心是排斥的,那么就算对方挤破了脑袋也是枉然。所以,不是对方不合适,是你压根没动心思。 有个男生在微博上跟我吐槽,说他之前谈了个女朋友,两人在一个单位。 他对她体贴入微,天天早晚上下班接送,周末请她吃大餐。可她还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喜欢捕风捉影。一天不见就紧张地问东问西,打听他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 那天他跟他朋友出去吃饭,期间女友打了三个电话,就因为手机开了静音没接到,她就和他大吵了一架。 平日里,她还喜欢管教他,不许他抽烟,不许他喝酒。 有次他陪领导出去应酬,忙到很晚才回家。他打开房门的一刹那,差点被她给吓死。 原来,她正披头散发地坐在沙发上等他,脸上明显有哭过的痕迹,眼睛周围一圈的妆都化了。 他刚想解释什么,她就把手边的抱枕朝他扔了过去,边扔边叫他滚。 后来,他们分手了。 男生说,“我跟她谈了三年,同居两年。其实一开始她不是这样的,可后来,因为我工作的调动,她变得异常敏感,许多小事就这样被无限放大。分手后,我一直单身到现在。我想我是有阴影了吧,女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有个女生给我写过一封长长的信,信中她向我讲述了自己的上一段恋情,虽然乏善可陈,但她却曾经甘之如饴。 前任对她并不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所以她加倍对他好,以为爱得毫无保留就会得到他的重视。然而事与愿违,即便她如此敝帚自珍,对方该劈腿的时候还是劈腿了,丝毫没有顾及她的感受。 给我写信那天,是他们分手后的第301天。 她说,“想想从前的我,实在是傻透了。身边朋友都说我笨,付出太多却不被珍惜。到头来,他还是把我给甩了。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想对一个人这么好了。有那份精力,不如好好爱自己。” 受伤之后,我们都变得小心翼翼。大部分人想要被爱,却又渴望自由。 男人不想被管,女人不想被轻视。每个人的心里都暗藏玄机,自然难以殷殷相惜。 大我两岁的表姐说,“如果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可以养活自己的能力,我为什么要恋爱结婚生子?我租一套二居室的单身公寓,养一只喜欢的猫咪,假期约上几个朋友逛街购物喝喝下午茶,何乐而不为?为什么非要给自己找虐?” 大我四岁的表哥说,“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虽然有时候是寂寞了点,但好过被人指手画脚。我就是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所以如果对方与我并非绝配,那反而是种累赘。” 面对他们的安之若素,我不禁哑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单身让人上了瘾?又是从什么时候起,爱情变得不值一提?

Read more

确定方向,要先借力

人生路上,首先找到人生的导师,借用成功人士的眼光去选择目标,确定方向,先借力,后能力,先借船,后造船,抱团打天下! 人生指引,看完这六个问题,你还敢迷茫吗? 第一问:成功路上,您是自己乱走,还是有老师指导更好? 人生路上,因为有父母,才有生命;成功路上,因为有老师,才有方向。父母优秀,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优秀的老师,才可以带出优秀的学生。 成功之父罗伯特清崎说,成功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没有人指导。 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一片迷茫。父母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但老师,您一定要去学会选择,您觉得是吗?如果同意,请看第二问。 第二问:打工还是经商? 您打工这些年,您的工资涨了多少?一年下来,您口袋里增加了多少收入?如果您的工资收入永远赶不上房价,物价,油价,医疗费用,教育成本,交通成本的上涨幅度,您觉得结果是什么?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让打工者口袋里的收入越来越少!财富之父罗伯特清崎说:获得财务自由,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商! 那些不想赚钱的朋友,就不要继续往下看了。道不同,不想与谋。李嘉诚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实力决定尊严。别空口谈爱心,谈孝心。 给父母买件衣服都犹豫半天,您还说自己孝顺吗?您忙得连陪伴父母,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都没有,还谈孝心吗?孝顺都需要实力,爱也需要能力,维系家庭也需要实力,贫贱夫妻百事哀,贫穷国家无外交。 当然,赚钱不是唯利是图,而是在奋斗中,用自己的胜利果实给自己一个奖赏。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得到的开心才是最永久的。开心的赚钱,开心的享受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问:先打工,还是先创业? 您觉得现在是富人赚钱快,还是穷人赚钱快?一栋房子的转手,一打工者一生的血汗还不够!我们什么时候创业最好?答案是刚刚毕业的时候,是年轻的时候。 为什么?首先如果你去打工,可以预见那个环境是多么的消极。为什么那么多人本来有创业的打算,工作几年之后却意志消沉,失去斗志?就是环境改变了他,消极的环境把他同化掉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成功人士说:人最可怕的破产就是失去热忱。中国也有句古话:哀莫大于心死! 其次,你打几年工就能学到创业的经验,就有了阅历?充其量就是有了怎么样打工的经验,但是做老板跟打工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所以你那个经验和阅历毫无作用,甚至让你形成一种打工者的穷人思维阻碍你的成功之路。 第三你打工能建立人脉?我们有句话说:成功者吸引成功者,打工者吸引打工者。什么意思?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意思。你的周围全都是打工者,他们对你创业能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说资金,你打几年工能存多少钱?算你10万,能做什么?服装店都开不起。即使开得起,也是把数年的积蓄全部压上了,一旦失败将一无所有,而且白白的耽误几年大好时光。 所以创业越早越好。以一个大学生为例,毕业的时候按照23岁计算。这时候开始创业是最好的。首先年轻人有激情,有朝气;其次这个时候没有老婆,孩子,而且父母也不需要照顾,没有家室之累,可以放手拼搏;再次万一这个时候失败,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时间,所谓年轻没有失败。 所以我们年轻人一旦遇到了机会就要牢牢的抓在手里,看准了就立马行动,别犹豫。 第四问:能力还是借力?造船还是借船? 无容置疑,打工都需要一技之长,创业也没有白吃的午餐。李嘉诚说,创业,只有两个办法:造船过河和借船过河。显而易见,造船的更需要实力,比如您开家小店,资金、货源,物流,仓库,店面,房租,员工,人事,管理,人际关系,竞争等,都是要您去处理。 跟3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早已经供大于求,今天很多开店的人,用尽心思经营,去竞争,到头来身心疲惫,去除房租,工资和各种成本,其他的钱很多又送给医院,到头来还是为“房东,员工打工”!靠实力竞争,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 所以,最智慧的人,不是能力强,而是会借力。神舟电脑老总,申请QQ都不会。所以,先借力,后能力,就是最智慧的人。当能力不强到时候,先借力,借船过河,叫养精蓄锐,当实力强大的时候,再造船也不迟!很多人,自己没有实力却要打造平台,乐于造船,一生都在造船,结果人财两空,忘记过河了。 第五问:靠眼光还是靠眼睛? 李嘉诚说:当一个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反对,您要坚定的做,当95%的人反对的时候,您要赶紧做;当50%的人认同的时候,您就做一个消费者就好了!

Read more

如果有以下小动作,那么他其实对你动了心

女人在恋爱阶段会考量男人的综合素质且比较倾向于物质层面的需求,女人在结婚之后则比较看重男人对自己是否真心。 事实上,多数人都是俗套里的草根人群,为此,在物色终生伴侣时,除了最起码的硬件所需,看要看重男人是否对你动真情,如果女人在恋爱阶段收获了更多的痛苦,那么,请不要将恋情将就。那么,男人对女人动情后会有哪些表现? 一、流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也就是说,男人其实在爱情领域也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说恋爱中的男人为你流泪,或者在你面前流泪,那么,就是真爱了。 当然了,女人更需要男人的坚强,为此,男人偶尔在女人面前流泪,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男人经常在女人面前流泪,那么,女人只会看到男人的懦弱,从而丧失最起码的安全感,并做出离开的决定。 眼泪对于绝大多数男人来说是尊严的象征,对女人而言,如果有个男人偶尔在你面前流泪,那么,请珍惜他,因为他可以在你面前无需遮丑,说明他已经把你视为家人或者比较重要的人。只有动了真情的男人才会如此。 二、撒娇。 撒娇女人最好命,但是,撒娇并非女人的特权,因为男人也会撒娇。男人撒娇的主要表现是孩子气。一个在爱情领域动情的男人,会给女人一份单纯,即在女人面前没有任何设防。 所谓的不设防,就是保持内心的纯粹,完完全全将自己交付出去。源于男人受够了工作中的尔虞我诈,他渴望内心还能保留一份纯净,为此,男人中会将那份纯净留给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那么,女人该如何判断男人的低能与撒娇? 只需看男人的工作能力即可,如果他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但是在你面前又彰显一份幼稚,那么,亲珍惜此等男人,因为他更愿意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经营你们的情感。 三、吃醋。 爱的最高境界是在乎,唯独动情,才会散发醋意,但是,吃醋和小心眼还是有区别的。 吃醋的主要表现为,当你和某个异性的惯性尤其亲密时,他会对那个异性产生敌意,甚至有时会为了让你远离那个异性,编织一些那个异性的坏话。而小心眼则表现在将你套牢,对你的日常行为进行跟踪,那怕是你和异性之间的正常打招呼他都会感到不爽。 为此,女人要看透男人是吃醋,还是小心眼,对于小心眼男人绝对不能嫁,否则婚后会非常痛苦和心累。 当然了,在乎的另一面就是不在乎。如果一个男人只是缠绵时想念你,除此之外看似对你足够的自由空间,那么,此等男人也不值得托付终身,因为你只是他暂时的泄欲工具或爱情备胎。 四、大方。 爱情的种种浪漫之举都需要金钱的支撑,对于绝大多数女人来说都不可能嫁入豪门,但是草根与草根的爱情一样可以玩出浪漫,就比如偶尔相约去比较有氛围的的饭馆吃饭,比如一起去看一场新上映的电影,比如一起结伴来一次不奢侈的旅游。 如果男人在恋爱阶段总表现出抠门,那么,此等男人不是会过日子,而是他更加爱自己,请相信他只是对你吝啬,当他自己花销的时候,他会相对大方。 当然了,也有一些男人在恋爱阶段就花女人钱且心安理得,此等男人更是要早点推开。 虽说谈钱伤感情,但是,某些时候,男人的出手是否大方在某些层面又可以检验男人是否真心。 五、容忍。 男人需要包容与理解,但是有些男人却彰显了嘴碎与针锋相对。女人需要明白:找男人最主要看对方的担当,而不是较劲。 一个比女人还话多的男人,要他作甚?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男人说,如果结婚时,你家里不给一辆车,这婚就别结了。 想对女人说,如果你的准老公也是这样的男人,你千万别说,买车小意思,而是告诉他,这婚还真就不结了。 相信说这话的男人一定是自己买了婚房和支付了昂贵的彩礼为前提,即便如此,男人也不能用‘结婚’或‘不结婚’对女人给予要挟。恋爱阶段即可看出男人的秉性,一个没有容忍资质的男人,女人一定要远离。

Read more

怎样摆脱父母的控制,不再追求父母的认可?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中。 这种阴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么是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实行的道德绑架,要么是用父母的威严强行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于子女身上,要么是将子女当做满足自己各种需要和期待的工具。 几乎百分之八十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都有着和父母相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几乎都是那几种情况: 我一直试图赢得父母的认可,可他们却从未夸奖过我。无论我多么努力,他们却总会觉得我不够好; 我感觉父母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必须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那些期待和对我的要求,他们才会在意我,才会对我好; 我的父母总是会过度的干涉我的决定,他们总让我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甚至在我成年以后的一些如考研、结婚等很重大的决定也必须要听他们的。 很多人都会非常痛苦的告诉我,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给他们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又几乎都会在说完这些后接着告诉我:可是那也不能怪他们呀;父母也很不容易呀;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吧;他们是为我好呀…… 于是这些人所受的所有悲伤,所有的痛苦都在这些来访者非常“懂事”的、不自觉的就为父母换位思考、不自觉的就站到了父母的立场上时被压抑住了。 他们一边满怀着对父母的【怨恨】与【愤怒】,一边又不敢将这些【愤怒】发泄出去。 因为他们下意识的就认定了:「如果我不能去为父母考虑的话就是我的错」。 所以他们本能地就会在当他们试图去【怨恨】父母时,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 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去怨恨和指责自己的父母;虽然自己很受伤也很不幸,但那不是父母的错;或是经年累月的认知与行为习惯令他对父母的畏惧成为了一种本能。 一个人所有未被正确发泄出去的愤怒和情绪都会转变为对内的自我攻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原生家庭的不幸能给一个人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的原因。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子女,即受到了幼儿不该承受的父母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实质伤害,又要忍受潜意识里怨恨父母的负罪感,还要承受那些未能发泄出去的愤怒的对内攻击。 不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人看起来活得很好啊,衣食无忧的应该很开心,可他怎么就是快乐不起来呢? 是啊,他怎么就是快乐不起来呢? 因为他从小到大这么多年里已经习惯了去扮演满足别人的需要的角色,他已经战战兢兢的去追求别人的认可这么多年了,对于满足父母期待的追求已经泛化到了他人际关系中的方方面面。 他始终是带着一个面具,不不不,是他根本就已经变成那个面具了,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开心,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 一个从小就被教育或暗示“你要成为别人”、“你要为了别人而活”的人怎么可能快乐呢? 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怎么可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满足,与不急不躁的对于喜悦、快乐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完整的体会呢? 每一次我试图令我的来访者意识到:「你不需要为你父母的问题负责,你父母多么的辛苦那也并不是他们能够伤害你的理由,你完全可以拒绝你父母对你的要求,也许在大多数时候错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是你的父母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反而是他们一直像是在被照顾的小孩子一样在索取你的爱。」 很多来访者要么会很不可思议的问我:真的吗?我真的也可以这样想吗? 或是他们会很坚定的认为:不可能!我不可能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且那个时候他们也是没办法呀,这真的不是他们的错啊……

Read more

教会孩子三件事,可保孩子一生安稳

一、知好歹 知道了好歹,孩子本性中的善良,就会指引他去做好的事情,拒绝做坏的事情。孩子的优良品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将来孩子踏入社会,这些品质也能起着定盘星和指路灯的作用,能让孩子不走歧路、邪路,并得到善良所应有的回报。 知好歹,这关乎孩子的情感和内心认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从小给予他们相关的熏陶,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接受和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懂规矩 教孩子懂规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然后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才会去做该做的,远离不该做的。这样日后自然就能行得正、走得稳。 现在教育孩子主张宽爱,要因势利导,这当然是对的。但因为孩子的特性——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都还比较差,所以古代那种严家教的方式虽然应当有所扬弃,却依旧值得借鉴。粗暴打骂固然不可取,态度严厉一些,对教孩子懂规矩还是很有好处的。 教孩子懂规矩,主要就是规矩清楚、赏罚分明。孩子言行合乎规矩,就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不守规矩的时候,批评和责罚也绝不能少。家长有原则,孩子才能对规矩有敬畏。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表率。家长做不到,孩子打心眼里就不服气。家长做到了,孩子还很可能会自己跟着做。 三、会感恩 感恩,即知恩图报,是中国文化中极有分量的一种品格。古人对此说了很多,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说的是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说的是不忘师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说的是不忘别人帮助之恩;“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说的是不忘前人之恩……一份感恩之心,可以串起这么多珍贵的品质,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何计深远呢?就要把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尽早地教给他们。而知好歹、懂规矩、会感恩都是为人的大素质、做人的大原则。教会孩子这些,一定能让孩子一生的路更顺,活得更安稳。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