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的十大步骤

1、明确你的人生价值观 对于一些中高端的职业经理人自然不用说,他们已经具备相当多的职业经历,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而大学毕业生则需要想清楚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 2、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兴趣被誉为第一老师、一切与兴趣相关的工作都会激励人的内在潜能。如果你的工作选择与兴趣相关的话,你的未来职业旅程就会充满挑战,同时也充满乐趣。 3、找到你的奋斗目标 几乎所有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都提到目标,找到奋斗目标你就不会荒废你的青春。在有限的年青时光里,奋斗目标将会一直指引着你,直到达到目的地。 4、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不能决定自己是否要选择一份新工作,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工作,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活得明白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和奋斗的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不会碰到选择的烦恼。 5、了解能激励你的因素 有的人被外界客观的因素所激励,比如看到别人的成功和成绩可以激发你的表现欲、行动欲或者上进的欲望等;有的人被自己激励,自己激励自己的人通常表现为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达到某种自己认为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等;也有的人同时被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所激励。了解激励自己的因素可以帮助你自省并适度地调整目标,从而降低选择的风险,缩短达到目标的距离。 6、催化你的晋升欲望 快速晋升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快速晋升的前提是出色的工作业绩。如果你本身有晋升的欲望,那么请你做好目前手头的工作;如果你没有,请你现在开始思考你为什么没有,之后规划出你未来要达到的理想职位。 7、明确你自己的成功概念 成功的概念因人而异,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至少你自己要明确什么是你的成功底线。这样可以促使你进步。明确你的选择,这跟你的生活期望、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关系。不明确自己的成功概念,人就容易迷惘和懒惰。你要时时注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如果发现不是良性的,那么请尽快调整。 8、透视自己目前的职业状态 工作是否开心?发展空间如何?是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你需要透视目前的职业状态,目的是为了管理你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犹如花草一样,如果你精心去打理,它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如果你疏于或者懒于去管理,那么你也不要指望它对你会有什么作用。 9、提高对雇主的忠诚度 这里只是单纯地建议对雇主的忠诚,不讨论企业对员工的培养问题。不建议为了职务而跳槽,更不建议频繁跳槽。职业规划的管理具有连续性,而连续性则体现了你对待雇主的忠诚度。如果遇到了发展瓶颈,你也要试图先从内部寻找解决办法。你未来的雇主尤其是高级管理者,他们都会看你跳槽的原因,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雇用一个对雇主不忠、不负责任的求职者吗? 显然不。同样,在加入某家企业之前,你也要充分了解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直线老板的风格,觉得不靠谱就不要加入。很多人都会抱怨是公司没有履行承诺。这其实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没有能力判断你未来的雇主,那么你就没有能力管理好未来的工作。永远不要告诉你下一个雇主,因为上一个公司如何不好你才想换工作,那是很愚蠢的借口。即使你的前一家公司有问题,你也不要觉得那是促使你换动工作的最佳借口。如果你是为了发展而离开,企业会更欣赏你。 10、了解你的特个性征和心智能力 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又叫做个体心理特征。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或者说是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并使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动态组合。这些心理特征包括:需求、动机、价值观、气质、情绪、自我知觉、角色行为、态度等。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根据对初生婴儿的观察,有的好动,是兴奋型的,有的较安静,是抑郁型的。这些神经类型特点就是影响个性形成的先天因素。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如何跟垃圾人共处?

“无论你是什么人,都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在某些人眼里,就算你没做错啥、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但你也是错的,反正,你的存在就是错的,甚至你连呼吸都是错的——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就行了:卑鄙、无知的其实都是弱者,别跟他一般见识就好!要知道,我们都是有素质的人!” 别抱怨自己命运多舛,如果你命运不好,肯定是因为你思想不够好——马云不是因为他多么的有能力而成功的,而是他那样的思想早已决定他不是一般人,思想越是一流,命运肯定也越是一流,根本就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所以,他没钱时也是一流的自信啊,因为他知道最后的结果,所以,当然有底气!如果你可以一眼看到头,你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除非你看到的结局很不好。 再说了,思想那么一流的人,如果那么充足的正气都聚不了财,这就有悖常理了,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的意思是说:改变思想,自然就能改变命运,自然会逐渐地变得富裕,当然,所谓的改变就是永远用正面思维思考问题,特殊情况下综合思考,但尽量不要吸收任何负面、消极的脑电波,不要说那些太难听的话,否则,咎由自取。 1、首先就要隔离那些垃圾思想,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人之本在于脑袋(或你的心),只有脑袋一片光明,你周围的环境才会变得额外的明亮。 2、每个人都有磁场,而垃圾人的磁场就是垃圾场;一旦你发现对方是“疯狗”,动不动就乱咬人,那就要“走为上策”了! 你越快撤离不健康的磁场,就能越大限度地保持自己身上的正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本来正气就不多了,若你再被不好的磁场给啃噬掉一部分,估计接下来,你就会出现抑郁状态了,至少也会心情变得很糟糕…… 3、从垃圾人身上挖掘价值!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价值,而我是属于那种几乎天天都会犯错的人,虽然别人不一定知道这个事实;但我说实话——几乎每天我都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或更快,又或是跟别人交流和开玩笑时其实怎样说可以更好一些…… 我的意思是:自己身上就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你研究透了自己,自然就会读懂了大多数的人性,于是,就知道以后该怎么更好地为人处世了! 自己对自己而言,就是一部无字天书,非常值得一读,并要好好品味! 别人对你来说,就是一部葵花宝典,读懂它,将会使你在江湖厮杀中占尽优势! 垃圾人对你来说,就是一部新华字典,你搞不清楚的各种原因,都能从其身上给寻找出来! 因此,要学会从垃圾人身上“套现”,毕竟,新华字典里的“字”相对来说是最多的!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职场性格大分析

“急性子”执行力或会更强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这是时下在职场中最流行的一句话。这是因为,如果缺乏执行力,便不可能有实际的力量朝目标奋勇前进,导致预期的目标无法实现,自然无法谈及竞争力。史蒂夫·乔布斯之所以被世界上不少人视作职场“偶像”,是因为他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有超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率,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 说到执行力,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些做事情风风火火的员工。一般来说,急性子的职场人行动力都比较强,对待工作任务反应迅速,对于一些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处理和应对。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抓到机会就做,绝不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做事追求效率,有超强的执行力;遇到南墙,立即回头,另辟蹊径,绝不磨叽;看到不爽就破口大骂,沟通超级顺畅,更好带队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相对而言,慢性子的职场人在执行速度上不如“急性子”。他们有时是为了考虑周详,追求最佳的结果;有时则花费太多时间思考或者不知道在干什么,从而少了行动魄力。 当然,“急性子”和“执行力强”之间并非画上必然的等号,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急性子”有时行动快过思考,还没想清楚做成什么样才算最棒就已经“完成”了,所以结果未免会有点马虎,在准确度和细致度上反而不如“慢性子”。 性格博弈: 职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华英才网一份有关职场性格的调查显示,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着数量相当的急性子与慢性子同事。家庭遗传、后天教育和所处环境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一个人的性格或急或慢。在工作中,急性子与慢性子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 个性不同,分工不同 有这么一种说法:个性急躁的人做不好客服,他们无法静下心来面对絮絮叨叨的客户;而个性“悠然”的人则做不好公关,缺乏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是最大的硬伤。即使同样是服务行业,工作性质类似,有时也因工作内容的不同而需要营造出不同的工作氛围。急性子和慢性子的员工由于其性格特点不同,在分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陈曦告诉记者,慢性子的人或许更适合从事需要耐心、细致和聆听的工作,更适合节奏较慢的氛围。那些要求快速反应的工作则更适合急性子。找工作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岗位,更容易做出成绩,自己也会感觉更快乐。 无论“急”或“慢”,心态要积极 无论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各有所长。陈曦认为,作为领导者而言,之所以大多喜欢反应快速的员工,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明确的目标和积极争取的精神。而那些负面情绪较突出的员工,是老板不喜欢的。因为性格很难改变,而情绪对行为有直接影响,有负面情绪的人往往给团队带来较多消极能量。在同事之间,无论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只要彼此志同道合,有类似的目标和追求,共同语言就会更多。 “人际交往,真诚是最重要的;还有诚信,信任别人,也能让别人信任自己;再有就是‘不自私’,做到完全的利他很难,但至少要做到不为自己的私利斤斤计较。”陈曦说。因此,不要总拿自己的个性“说事儿”,提升工作能力和职场情商,才是真正取胜的关键。 专家教路:学会“选择”情绪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拥有两种性格: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个性,在生活中会随意展现出来;另一种则是在职场中历练和打造出来的“职场性格”。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少企业女高管都是“双面人”——她们被称为职场“女魔头”,魄力和执行力之强大,令下属敬佩不已,然而脱下职业套装之后,她们却也能够很好地享受慢生活,与友人交谈时语速缓慢而温柔,丝毫没有工作中的压迫感。个性的“急”与“慢”,或许无法被转变,但“职场性格”却是可以在后天培养和改变的。只有适度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更适应职场的需求。 若想“打造”一副完美的职场性格,陈曦认为,首先要改变心态,一个人拥有的最大自由,就是“选择”情绪(即态度)——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心态改变带来行动改变,任何问题便都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和行动才是关键。有研究认为,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次坚持,尝试改变自己并建立行为习惯,至少需要21天的重复或坚持。因此,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 职场性格不等于坏习惯,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是因为性格决定了当我们遇到某些事情时的反应以及处理方式,而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自然会给个人带来影响。虽然说很多时候“本性难移”,然而更多时候,心态却也可以决定性格。 “所谓‘命运’也包括职场。性格的确很难改变,但重要的是能否分辨哪些是性格,哪些是坏习惯。不要什么事都归咎于性格,或者总是用性格为自己找借口。”陈曦表示。“认识自己”是了解自己性格的途径,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某种性格标签,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拓宽自身潜力的范围。无论什么性格,只要不断深入认识自己,都会让你发现一个崭新并且更有力量的自己。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不要等老板来安排你的工作

公司里总有一些人经常闲着无事可干,领导走过去询问原因,他就说:“您安排的事情做完了,没事啦。”这样的人每个公司都存在,他们认为,做完老板安排的事情就很不错了。然而,在企业里,虽然听命行事相当重要,但是个人主动进取的精神更重要。 在新经济时代,昔日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了,今天企业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就自动自发去工作的人。 闻名世界的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定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而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著名职业经理人卫哲刚进入职场时,曾有一段佳话。1992年,当卫哲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的时候,他曾到万国证券勤工俭学。他翻译的一份年报得到了万国总裁管金生的肯定,管金生表示一定要见见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次见面,让卫哲成为了“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与一般秘书不同的是,卫哲工作时非常主动积极,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刚开始管金生只是让卫哲翻译年报,剪剪报纸,这些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小事,但是卫哲却把它当成大事,做足了工夫。卫哲十分留心在那么多的剪报中哪些是老板看过的,然后进行引导。这些事情,老板没有要求他这么做。到后来,管金生不看剪报中午就吃不下饭。 作为秘书,卫哲要做给老板端茶倒水这样的小事,他也琢磨出很多技巧。比如开会时,什么时候去倒茶水,才不会打断老板讲话的激情;什么时候光倒水不加茶叶,什么时候该带着茶叶进去;老板有抽烟的习惯,什么时候打火机里的油没了该换个打火机,卫哲都把握得很有分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管金生认识到,如果再让卫哲做复印、倒水、剪报等事情,就是屈才。于是,24岁的卫哲出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证券界最年轻的副总。 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尽职尽责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工作需要的是一种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微软企业文化的一个精髓是员工要自己找事做。每一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既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有激情。简单地说,微软的工作方式就是“给你一个抽象的任务,要你具体地完成”。对于这一点,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桌面应用部经理毛永刚深有体会。1997年他刚被招进微软时负责做word,当时他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该用什么工具。他和美国总部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做。这样,员工才能发挥最大的主动性,设计出最令人满意的产品。最后,毛永刚通过自己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呢?坦率地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大多数情况下是茫然的。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诸如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没有人会告诉你需要做的事,这都要靠你主动思考。在自动自发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当你清楚地了解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你的工作职责,你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然后马上行动,不需要老板吩咐。 我们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上下班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工作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对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当你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请主动去做你要做的事情吧!不要等你的老板和上司来安排你的工作,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当你全力以赴地做好你的工作的时候,你将得到最高的回报。 文 /kojety 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的沉默 会让老板很不安

职场中沟通交流很重要,千万不要一味地沉默,低头工作,这样会让老板心里很不安! 定期主动汇报工作进度,让上级知道你的工作状态,是让上级放心的重要一条! 这会增加上级对你的信任感和支持力,没有一个上级会把工作交给他不放心的下属。 有时候,一项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为局势发生变化而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司一般都会及时把调整后的方案通知执行的员工。 但是要知道,领导也有疏忽的时候, 如果员工能做到经常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度,员工就会及时得到消息, 反之,不汇报工作,领导也忘记了通知,员工得到消息的时间就会被延缓, 而在这段时间里,这名员工所做的工作不但白费,甚至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如果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有关负责人追究顶头上司的责任,上司就会把责任全推到你的沉默上。 要是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度, 上司就没了推卸责任的藉口,负责人也就不会因此而对这名员工进行处罚了。 在工作中,我们因为对上司的意图理解得不全面,发生了工作偏差,导致劳而无功。 有的时候,自己一肚子的委屈,还听到领导这样说:“为什么不及时告诉我?!” 这句话曾经让很多职场中人郁闷过,很多人的确存在和领导的“沟通障碍”, 遇到困难的时候,怕开这个口会让领导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事实真相是: 如果你善于卸责,那就不太可能被主管信任; 但如果你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应得的,你也还是咎由自取,也不能担大任。 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汇报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尝试这样做:直接给领导结果。 上司都很忙,没有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 如果你的汇报过于冗长,很可能会引起上司的反感,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所以你要先说结果,而不是去描述过程。 比如:“领导,我现在已经安排好工作事宜,等候您的通知,我随时就可以出差!”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做了各种努力,为什么人才就是留不住?

所谓人才,是指在某方面有专业知识或者专门技能,并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现代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越是大型的公司,越是人才济济。一个优秀的人才,能解放老板的身心,提高公司的效率,让公司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 让老板们头疼的现实是:人才流失很严重,想尽办法都留不住心仪的人才。总是抱怨人才难得,却没有反思核心的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怎么可能留得住人才? 在我看来,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工作任务量不合理 工作任务过少,或者任务工作过多,都是不合理。如果过少的话,人才基本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接触的面也比较窄,会产生郁郁不得志的感觉。如果工作过重,超出人才的承受能力,短时间内会让人爆发大能量,然而这也容易造成后劲不足,提前榨干了人才的价值。 二、待遇不合理 对待人才,要有个适当的度,这个度就是待遇。首先是个人才肯定会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之后他们会对公司进行观望,如果这个时候给的待遇(包括薪资,岗位)等,不符合心理预期的话,他们的心里会有裂痕,一旦找到合适的机会,肯定会扭头就走,到那个时候,再谈都是空话,因为他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好老板。 三、批评多过赞美 有些管理者笃信必须多批评,但难免会陷入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境地。人才比一般人更加有自尊心,如果他觉得批评过多,自己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从而觉得在这里不受到重视,自己没有价值,自然也会想离开。如此一来,就跟批评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对于成绩,应该是多鼓励和赞美,对于小瑕疵,应该是直白地指出,对于错误,应该是批评为主,辅之以鼓励,如此方可驾驭人才,一味的以老板权威,批评人才,压制人才,最终都是得不偿失。 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内,以上三点原因其实是最主要的。现在都是双向选择,职业自由化。老板给平台,人才给能力,本该是共赢的。人才也没有非要你公司不可,但公司找一个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要想让人才为你服务,就多站在人才的角度去考虑,发挥他们身上应有的价值,达到双赢的局面。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凭这6条标准,看什么工作适合你

公司一直在陆陆续续招聘人,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来看一眼就走了。每个来应聘的人我都会聊上半小时到一小时。 是当朋友一样聊,我觉得既然不得不花这个时间,那么不论对谁来说,无论是谁要有所收获。所以,我常会讲一段关于如何选职业的这个话题,是我的个人观察和总结。我自己换过很多工作,越年轻越任性。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如果早一点知道这6条,现在的我肯定不一样。 具体是哪六条呢? 1、先选大行业 女怕嫁错郎,男怕进错行。现在似乎都不怕了,错了都能改。但少走弯路,意味着能更快抵达目的地。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就那么三四十年(算上以后延迟退休),如果十年是个坎,你选的行业周期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时间周期。 很多行业变得非常快,报考大学专业是还是热门,一毕业就不流行了。铁饭碗的真正意义在于不会消亡和被取代,长寿的行业才可能有铁饭碗。 我最早在IT行业工作,那时IT行业如日中天。我服务的都是硬件公司,后来软件公司崛起,硬件公司没落,到现在又成互联网的天下了,再过几年,互联网也OUT了,人工智能又要崛起。 记住,新领域永远是年轻人的天下。行业越来越新,我们越来越老。 所以,我发现不能再跟新行业跑,而是要停下来思考了一下什么行业值得选?青春可以当饭吃的时候,要尽情吃。同时也要懂得及时离开。 那些永远存在的行业,才是首选。哪些行业永远存在呢?我们生存必需的行业会永远存在。比如,食品、服装、健康、教育….. 所以,我最后选择了母婴行业。人类总要繁衍后代吧?无论怎么变,生孩子的事儿总不会变。人们只会在生孩子的方式、方法、环境、心理上持续优化。 只要有人类,这个行业就永存。 2、选大趋势 以前父母总想让我去学个会计专业,我确实学过。表面上看,每家公司都需要会计。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会计中的基础工作迟早会被技术甚至人工智能所替代。 再比如翻译,这个专业也很容易被新技术取代,只是早晚的事儿。好比以前有打字员这个职业,现在呢?已经消失了。 接下来的趋势是人工智能。那就要考虑,哪些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部分?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艺术,比如,写小说……还有那些必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需求…… 这些功能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精进的方面。 3、占先机,上快车 具体在某个行业里,就要去了解发展趋势。如果刚好赶上快速发展期,那么恭喜你,登上了快车。就好像前些年,房地产快速增长时,很多人在那波潮流中收获丰厚。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选对路线比个人努力还要重要。个人努力付出和收获,没有什么关系。毕业几年后,很多差距是因为你上的车不同造成的。 从上海到北京,你乘飞机或高铁,和你骑了自行车相比,哪个更快?哪个更努力?想明白这点就不要抱怨了。另一种情况是,你预测到了这个行业要爆发,提早占个位,等在哪里。等候整个行业起飞时带你一起飞。但别忘了,等候的过程是一种煎熬,当然,也不排除预测失误的情况。 比如,我预测大陆的月子会所行业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我去年创办了一个中国月子行业媒体【孕富月子行业投资圈】,就是为了占位子。 为什么呢?在台湾70-80%的妈妈生孩子后会住月子中心。而月子会所本身也是消费升级。尽管这个新兴行业里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方向是对的。坐月子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满足家庭的需要。 我不知道哪天爆发,但是我有耐心等。

Read more

35岁以后你还能干嘛?

当你不再年轻了,你还能做什么? 职场35岁现象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人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今年传闻华为裁掉了一大批34以上的老员工,引起职场族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们大恐慌。 在华为那种狼窝里能熬到34岁的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还没修炼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那么35岁以上的体制外人都去哪了? 我几年前开始就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也没想出个结果。或许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如果你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掌握一些让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该。这话听起来正确得像真理一样,我只希望说这话的人自己到了35岁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无法被年轻人代替的人。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可代替?有肯定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轻人能做到80%甚至只是60%,而他要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觉得老板会怎么选择?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了,你怎么跟那些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拼加班拼熬夜?就算你身体是铁打的,你要不要照顾家庭?要不要陪伴孩子?大家同在一个公司,人家加班你不加班,老板看了会怎么想?换了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想?你会仅仅因为同情或旧情而允许一个工作量比别人少拿钱还比别人多的人存在吗? 其实代入NBA的情况就明白了,奥尼尔、邓肯、加内特、司机、科比等超巨能打到40岁左右自己不想打了才退休,而绝大多数普通球员不到35岁就打不上球了。三十二三岁以后即使还能拿到合同的一般都是低薪老将合同,像科比司机那样职业末年还能拿高薪的,那是人家之前为球队贡献了太多,这样的人在整个联盟能有几个? 下面再看看一些例子: 30多岁就当总经理却感叹没事业 我老婆刚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十几个人的润滑油销售公司做文员。 那家公司是一家港资公司的子公司,总经理30多岁,一个月工资加销售提成大概有一万多块,在2006年的广州,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非常令人羡慕的高薪。 总经理的生活确实也过得不错,有房有车还有闲钱弄点收藏,但我老婆(那时还是女朋友)说他有时会在公司闲聊时感叹没有事业。女友当时毕竟年轻,说X总您明明是事业有成啊怎么会没有事业? 那总说:男人得自己创业,才算是有自己的事业。当时我们都不理解这话,后来人过三十以后,慢慢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真的没有“老”员工了,自己的同学朋友也一个个不再打工了。至于当初女友公司的那个X总,在大约2009年的时候,公司解散,他得到了十几万的赔偿,后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我的两个老上司:40多岁,先后辞职创业 这样的现象绝非个例,且让我一个个数来: 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在一家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品牌部混着。第一任部门经理是我所亲见过的最多才多艺的人,这位老哥精通摄影、书法、围棋、国际象棋、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咖啡调制、古籍文献,文字功底深厚,文言和古体诗词都写得有模有样(能让我觉得有模有样的,可不是所谓高考文言作文那种水平)。 此人思维缜密,智商很高,有次一个同事在网上做了套智商测试题,在群里发给我们,几个人里就以他得分最高。某次上面某大领导不知发什么神经一时兴起交代要写个行业分析报告,他不到一个星期就交出一份洋洋洒洒四万多字节的WORD,我不信邪逐段复制去百度谷歌,发现竟然真是原创。 然后对理论物理也颇有研究(当然是业余意义上的),发现上帝粒子的那次,他半夜全程看直播,还即兴填词一阙。此人的工作态度更是令我汗颜,自称跟老婆孩子约法三章上班时间没有紧急事件不准打他电话,平时随便一个小破活动都如临大敌再三排练,所有文字材料的遣词用句要求简直比人民日报社论还严格,一篇例行公事的豆腐块都要一校二校三校。 这位老哥走后,空降的部门领导和他同龄,但风格截然不同。 新来的老哥对什么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胜在路子野气魄大,能跟各路老板、媒体人、广告人之类谈笑风生,曾操盘过某跟曼联队有关的颇有影响的热门事件,在业内也算有点知名度。 这两位老哥进公司的时候都是40岁左右,加起来做了两年,先后离开。 前一任回老家开了个咖啡馆,后一任确实路子野,玩起了创业,这四年来我所知道的他已经搞了四个项目,前三个都失败了,目前这个也没看出来有啥成功的苗头。要说眼光和嗅觉他确实不错,13年搞手游,14年搞在线教育,都是所谓风口上的行业。但即使再怎么在风口上的行业,照样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Read more

5个职场坏习惯,让你变成“众人嫌”

导语: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总会伴随你一生。如果把生活中不好的习惯带到办公室里,恐怕不仅让你的职场交际变得困难,还会烦扰到别人的正常工作。 1:发出莫名其妙的噪音。 莫名其妙的噪音,没有任何悬念地成为了让人抓狂的办公室坏习惯之首。虽然绝大部分白领都不希望一整天办公室里都没有一点声音,但是如果是过度的重复的噪音,则会让人心烦意乱。 想想看,如果你正在工作,而隔壁隔间里的女同事却在不停地弄出短信、微信提示音,你还会有心情继续工作吗?除了这些提示音,像是大声讲电话、吹泡泡糖、吃冰块和薯片、小声唱歌、不停地清喉咙等等,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2:在电话会议或是视频会议时引起混乱。 在开电话会议或是视频会议的时候,一些你觉得没什么的小声音可能会在耳机里成为惹人心烦的背景音。不要觉得参加会议的人只能听见讲话的声音,否则你就是太低估话筒的能力了。 通过你的话筒,大家肯定能听出你正从塑料袋里拿出一块椒盐饼干,或是在喝热咖啡。这些声音很容易让人分心,从而无法集中精神在回忆的内容上。 3:散发出强烈的气味。 也许你太喜欢蒜蓉面包或是蘸了蒜酱的饺子了,但是你的同事可不一定跟你有同样的西奥。如果你带着一股大蒜味或者韭菜味走进办公室,那么也许惹恼的不仅是同事,还有你的顶头上司。 除了食物,还得注意你使用的香水或化妆品,浓重味道的香水绝对不适合出现在办公室。因为它们除了把同事们熏得头昏眼花外,也只能让别人怀疑你是不是有什么异样的体味需要这么浓烈的香水来帮你掩盖了。 4:不分时间地点地闲聊。 在办公室里最首要的任务, 毫无疑问,是把工作做完。如果你把太多的上班时间浪费在闲聊上,一定让别的同事非常恼火。你要学会观察同事的肢体语言。 你在跟他们讲述自己周末的旅行时,他们是看着你的眼睛,还是盯着自己的显示器呢?如果是后者,那就赶紧闭上嘴,回到自己位置上干活吧。而且,在以后的时间里,除非同事特意问起,否则就再也不要提起这个话题了,因为除了你自己,打架根本对你钓了几条鱼开了多远的路不感兴趣。 5:入侵同事的私人空间。 在办公室里,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入侵他人的私人空间呢?比如说不请自到,去别人的格子间里借一下订书器双面胶什么的,这就是典型的惹人烦的行为。 虽然办公室格子间并没有门,但却建立起了一个私人的空间。即便是你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的时候,也一定不喜欢有人没打招呼就过来告诉你说“嘿,原来你也常逛这个网站”吧?所以,请换位思考,记住照顾别人的感受。 责任编辑:幽幽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深度创业:有些坑必须踩,希望你能软着陆

摘要 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你身边有人在创业,大家都在谈论创业,来一场说干就干的创业,早就不是停留在朋友圈的鸡汤。 可在进入创业圈之前,你就该清楚,创业本身就是个坑,除了跳不跳,就是选择用臂力向后翻腾三周抱膝的姿势入坑了。 创业就像移民,时间会告诉你,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你敲钟那一秒的辉煌,而为了这一秒,多少人陨落深坑,无缘握锤。我们从滴滴的创业故事里挖掘了几个你还没创业就必踩的坑,希望你能来个软着陆。 坑之一:首先要迈过的,是你自己 每个创业理念刚开始都会遭到质疑,你要问自己,别人说不行就不行吗?就像别人说你行,你就真行吗? 你不需要从旁人嘴里建立自信,反而要对商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关键就在于,你怎么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没办法。唯一稍微保险的思路就是从自己关注的领域或日常生活中沉淀灵感。 打车APP滴滴的CEO程伟,每次到北京出差都因为打不到车误机到崩溃,这是他的刚需,更是大众的痛点。 那个时候出租司机不用智能机,所有人都觉得滴滴不靠谱,程伟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他笃信直觉,跟着感觉走了。 市场不成熟的时候,才有机会,也就是说,当所有人都觉得可行的时候,市场已经饱和。创业的大前提,是你在有自信的商业判断上冲动一下,不能反过来。 坑之二: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无路可走的时候,上天会给你一扇窗。” 创业不是心灵鸡汤,你要真信,就别创业了。 创业很多时候就是踩中了运气的节点。程伟找不到合伙人,机缘巧合碰到了合适的CTO;好不容易有了司机没订单,2012年底下了场大雪,订单一夜破千;如果没有碰到合伙人,如果没有下雪,如果没有如果呢?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跑得动的最快速度不断试错,打磨产品,做到万事俱备等风来。如果没有滴滴下雪能成就谁? 坑之三:项目只要重度垂直,胜算就大 “初创要窄小深重”、“精益创业”、“瞄准细分领域快速构建市场壁垒”等创业圈里耳熟能详的纯干货一定让你蠢蠢欲动。一旦开始创业,你在垂直领域里积攒的一点点势能立即就吸引关注。 滴滴进入市场的时候有向线上转型的易道用车,形成一定气候的时候对手是拥有大量高粘性用户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定位的服务)平台,如:百度、高德、大众点评,后来选择与腾讯地图合作并打通微信支付(大城市当年就是靠滴滴打车券倒逼用户开通微信支付,微信红包都是后来的事情),然后还有不断用钱去砸的快的,做专车业务的时候还有来自国外的 Uber。没有政府的红头文件,滴滴差点因为司机开车看手机不安全,和涉嫌扰乱车辆管理秩序等多种理由被要求下架。一个在功能上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打车 APP,背后确是惨烈的混业化拼杀。 你设想的微创新背后,其实危机四伏,BAT、同行、政府也只是看得见的对手。你们共同的隐形敌人其实是时间,谁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谁才能赢得战役。而滴滴能用光速飞翔,不受时间的束缚,除根植垂直领域,靠的是其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团队超强的执行力,和切入市场的时机。若有丝毫怠慢,即刻就会被快的反超,江湖霸主不再。 坑之四:创业者必须是产业精英且经验丰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