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你决定了女儿会不会遇到渣男

有过一个短片,说的是一个父亲去女儿家里看望,发现女婿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吃着东西看电视,而自己女儿却在忙东忙西拖地洗碗。父亲很是心疼,在回去路上猛然发现:原来女婿的样子,不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翻版么? 那个时候自己忙于工作,回来了就心安理得的当个甩手掌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妻子料理,他从未觉得有何不妥。现在看到女儿忙里忙外的样子,这才意识到,女儿在家中的角色不就是在重复母亲的角色么?然而她找到的老公,不过是另一个自己罢了。 很早之前看到网上报道国际巨星蕾哈娜被男朋友在家里殴打,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她怎么看待这件事,她说,自己仍然爱着男朋友。因为从小见到父亲对母亲实施家庭暴力,所以她理解克里斯当时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寻求帮助的方式。 我当时看完还挺惊讶的,无论对父母的教育是认同,是漠视还是反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总是在冥冥之中重复着父母的人生,甚至或多或少的复制了父母的婚姻。 ******** 这就是心理学上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会无意识的模仿父母的性格,继承他们的口味,传承他们的事业,甚至是重复他们的人生。 我有个朋友叫隋棠,妈妈是一个小提琴老师,她却不知道自己爸爸是谁。隋棠继承了母亲的美貌,这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姑娘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但是她的情感生活历经曲折。 隋棠17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37岁的大叔,为了他毅然辍学离家出走。无论妈妈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她,甚至痛哭着哀求,她都不愿回来。两个月后,她哭着跑回家说,原来大叔有老婆,他一直在欺骗自己,直到那个女人找上门来,隋棠才认清他的真面目。 对于女儿的遭遇,妈妈非常内疚,从此以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她的陪伴和照顾上,却仍然无法改变女儿情感上的缺失。 一个缺乏父爱的女性,会永远想要填补这一块空缺。她们总想寻找一个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的男性,但是很难发展出一段充满信任的关系。 与其说隋棠找的是男朋友,不如说她一直在寻找的是那份缺失的父爱。与其说,她只喜欢叔叔,倒不如说她只是想要追寻被年长男子照顾和疼爱的感觉,那是她从未有过的一种体验。 研究表明,如果女性从小就能够从一个重要的男性——父亲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她就不会拼命想要从别的男人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因为她已经拥有了。 而那些老男人们,像冯唐所说,他们就像西游记里的老妖,肺腑里吐出的舍利球常常能熨平皱纹,抚慰心灵,和他们相比,那些不会说话的小男生怎么入隋棠的眼,但是选择跟小女孩在一块儿的中年男人哪有简单纯情的主? 所以隋棠不是”被小三”就是被当作一种炫耀的工具,就像他们开的豪车戴的名表,她从未被当作一个女人一样真正被尊重。她一直飞蛾扑火,苦苦追寻的东西她却从未得到过。 女孩儿成年后所追求的东西基本都是童年时代的缺失,为什么很多单亲家庭的女儿更容易遇到渣男,因为童年时代的安全感缺失让她们忽略了责任和人品对于爱情、亲情关系的重要性。 如果她从小面对着一个宽厚、善良、温柔、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那么她对狭隘、暴力、冷漠、自我的男人会有天然的心里排斥。如果原生家庭各种关系圆满充满幸福感,女儿长大后肯定会生活幸福。 ******** 所以说,姑娘们我们在给自己找老公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将来的儿女找父亲。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会不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父亲。因为你的婚恋选择,直接影响着你女儿未来的选择。 我们就是我们子女的原生家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以及他一生的幸福。我们不能保证给孩子一生富裕的金钱和物质,但精神上的榜样力量会有更深的影响。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勤奋上进,那么自己就别老成天打麻将看肥皂剧;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好的品行,那就别总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还沾沾自喜;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鸿鹄之志,就别总安于现状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知书达理,就别有点不满意就甩开膀子与人撕逼。 你是什么样,你的子女就是什么样,甚至以后他们的家庭关系就是什么样。 父母总在无意识中就教会了孩子如何表达和接受爱,如何处理分歧,如何表达感受,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各种互动。无论是错是对,有益或有害,孩子最初都只能学习父母的模式。 或许年轻的父母还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富裕的成长环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孩子的“富养”。因为真正的富养,不是为孩子提供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也不是提供多么浓厚的文化环境,而是提供一个快乐无忧充满安全感的家。 ******** 父母彼此相爱,就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也是最完美最成功的富养。

Read more

管好自己的嘴!三句最易让夫妻吵架的话

导语:婚姻生活哪能一直风平浪静,两个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共组家庭,小吵小闹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说夫妻吵架有时可以更好地增进感情,但总是吵闹的话也让人心力交瘁,大家造吗?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让你们之间燃起“战火”,完全就是因为没管好自己的嘴,经营婚姻需要有技巧,夫妻相处自然也有道。 夫妻之间沟通也得多留心,控制好舌头,有些话创造和谐,有些话则一说出口就爆炸! “又在抱怨!” “所以你现在是觉得很委屈是不是?” “难道我就不辛苦吗?” 明明就是想沟通,却一个不小心就演变成批斗大会,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平和地说出自己想法又不造成对方反感,以达沟通的目的吗?原来就是这几句话在作怪!以下这三句超NG的话,只要说出口最容易吵架! NG1:以“你……!”为开头,听起来充满攻击性 明明只是担心对方会着凉,希望对方多穿件衣服,但是用“你……”做为开头时,听在对方耳朵中,就充满了指责,好像对方故意找麻烦一样:“你为什么老是要让我担心!” “你应该要多穿件衣服!”换做听者的角度,这时会觉得“我又没有让你要担心、是你自己爱瞎操心!” 这时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当____(事件)的时候,总是会让我觉得____(感受)。”用事情当作主词,因为这个“事件”,因此令我产生一种感觉(所以不是因为“你”怎么样而“害”我如何如何),比方: 》 “每当寒流来,看你身上衣服那么单薄,我就好担心你会着凉。” 》 “当你这么回答我时,总让我觉得很不好受。” 》 “当你在看电视,我请你帮我看一下宝宝,你没有立刻反应时,我会觉得好无助。” 提出对某种事情的感受,也能让对方了解你真正的感受,使得双方的焦点可以变成“共同解决某种感受”,而不是解决“谁的错误”。 NG2:“难道你不晓得……” “为什么不……”质问性开头,让人不自觉想反击 老公今天起得比平常早,多问了一句:“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啊?”没想到老公回了一句:“难道你不晓得我今天要跟客户开会吗?”是不是听起来就让人很想接着吵架呢? 很可能,老公只是起床气,所以口气不佳;但这句话给人的潜在感受是:指责对方不够关心自己。(是不是想回:对啦,我就是不晓得、我就是不关心你啦!)所以下次不管是另一半提出问题,或者跟爸妈沟通,尽量改用“肯定句”回答,比如: “我今天要开会,得早点到公司准备资料。” 有时候希望家人帮忙分担家务,但又心情不好,很容易冲口而出:“难道你不晓得我很忙吗?” “为什么你就不能体贴些?”这样的话反而让人听了很不服气,就容易演变成吵架:“你忙?我就不忙吗?” “我不体贴?那要怎样才叫体贴?!”如此不如换一种说法:“老公,我有点腰酸,洗衣机里的被子麻烦你晒喔。”确实表达当下所希望的,可以避免一场无意义的争吵。

Read more

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一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 母亲:“吃饭啦。” 女儿:“等一下” 于是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 女儿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也就是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我不熟悉法律,不知法律上这位弟弟有没有义务赡养姐姐。但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我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我做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我们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如果她表示了感谢,她会得到更多,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下次我不再替她做那件事;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真人真事)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XX,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父母们警醒,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转发吧,让现在还为孩子做多了还懵然不知的母亲,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感恩。 *转发吧,让现在还为孩子做多了还懵然不知的母亲,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Read more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当你想和家人靠近,不知不觉间以自己喜欢的标准向他提出要求,却让对方受不了,感到窒息难受。终究还是要给家人留点距离才幸福。 不同的家庭常有不同的家庭矛盾 灵子的婆婆对她很苛刻和挑剔,总觉得她抢走了自己的儿子,处处为难她。虽然灵子和丈夫都努力孝顺,但无论做什么婆婆都不满意,两家人又常常见面,结果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阿春婚后丈夫经常出差,想多陪伴寡居的母亲,经常回娘家住,可回家又总被母亲管,催她生孩子,又埋怨她选了不够好的丈夫。她稍微表达意见便被母亲视为不孝,不理她又于心不忍。 小柯父母过世早,几乎是姐姐养大。成人后,姐姐依旧喜欢管他,常常打电话来问行踪,还不请自来帮忙他打扫房间。看到他房里有女人物品,便问东问西,甚至问到未来孩子出世等问题。小柯感激姐姐的恩情,却受不了她管手管脚。 最好的婚姻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但放在亲情关系上,便有很多人不明白,并且难以做到。当你想和家人靠近时,你总想知道对方更多,掌握对方,甚至控制对方,让对方迁就你,按照你的意思做。不知不觉间以你自己喜欢的标准向对方提出要求,让对方受不了,失去空间和自由,感到窒息难受。可你往往又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总认为自己的要求很合理,其实却在制造压力,破坏关系。而反过来,你如果老被家人要求着、控制着,你也会想逃避、想清静。 总是因着爱的名义,让我们都容易忽视,原来我们不知不觉介入了家人的世界,干预家人的天地,侵犯了家人的隐私和自由。“我是他的谁谁谁”,仿佛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为自己作为亲人的角色自行赋予了无限权力。 我们都不希望别人管我们太多,干扰我们的世界,但我们往往常常干预家人,制造矛盾。 当关系恶化了,被管被干预的一方,若你再做什么也好像不管用,甚至你不做什么也会无奈地引起对方不满,这个时候,拉远距离才是最好的缓冲剂。 即使是最亲的人,在负面能量日渐膨胀时,也应设法远离,如计划分开住,或减少见面机会和时间,让双方透透气,回到自己的角落,有机会冷静,先面对自己,少管别人。 管人是心瘾,虚耗自己和别人的能量。再亲的关系也应懂得保持距离,不再纠缠在天天见、天天管的困局中,把紧张的关系和执著的心瘾放松下来。待双方的正能量回归了,才有能力看清楚道理到底在哪里,才有客观的自我反思力,才有解决和改善问题的机会。 之后你会发现,见面少摩擦少,没人给你管或管你时,你会变得更包容,更珍惜在一起的和谐时光。 人靠在一起感到安宁才是幸福,黏在一起彼此疲累相互埋怨便是孽。关系再亲,也应有自己的意愿和生活方式,并尊重别人的意愿和生活方式。保持距离,保留空间,自能相见欢,关系长久可亲。 文/素黑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做一个女人,你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连自己的孩子都会看不起你。 周末的时候和好友M小聚聊天。她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图片来给我看,那是一篇学生作文。 作文的题目叫做《我的妈妈》,稚嫩的字体这样写到: 我的妈妈不上班,平时就喜欢打牌和看脑残的电视剧,一边看还一边骂,有时候也跟着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饭超级难吃,家里乱七八糟的,到处不干净。 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说都是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羡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M在一家小学当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这篇作文便是她班里的学生写的。看完后真得让我大惊失色,这竟然是一个孩子眼里的妈妈。 M对我说:“这个学生的妈妈没有工作,整天在家里闲着,不知道学习,不知道进步,都跟社会脱节了,看了吧,做一个女人,你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连自己的孩子都看不起你。”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看不起妈妈,也许还不至于,或者他只是羡慕,别人有一个能干的优秀妈妈,于是心里生发出了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其实,不光这个孩子的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看到,有一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女人,慢慢放弃了努力,每天无所事事甘于日复一日的过着一样的烟火生活。 不仅仅是没有工作的,就算是有工作的,也勉不了如此,她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这样了,有吃有喝,不缺这少那,丰衣足食,哪里还用得着学习和进步,更用不着奋斗。学习和进步,那是孩子的事儿,奋斗那是男人的事儿。 我住的这幢楼上有一位三十大几岁的女人,个子不高,长得白白胖胖的,一脸的富贵相。爱人做着生意,经济条件不错。他们的一儿一女都已经住了校,平时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 她没有什么爱好,除了一日三餐,就是打麻将。我曾听她说过,她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晨吃过饭后去打麻将,打两将回来做中午饭,午饭后睡一觉,下午打一将,回来做晚饭,晚饭后,再打两将,回来睡觉。 我不懂麻将,不知道一将是几局,也不知道一将能打多久。但是,我知道她的生活里除了吃饭就是打麻将。 一个秋天的晚上,我和爱人散完步,在楼下恰巧遇见她的爱人从外面开车回来,便停下聊了一会儿。 他抬头瞅瞅楼上的家一片黑暗,唉了一声:“一天到晚光知道打麻将!这么晚了还不上家。” 我说:“嫂子多有福啊,你这么能干,什么也用不着她操心,不打麻将干嘛啊!” 他叹一口气:“有法吗?我到是想让她操心,她可得操得了?她这么多年不出家门,不读书不看报,什么都不懂,说实话,跟个傻子差不多,连沟通都没法沟通,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哪像你们,能写会算,见多识广,放到哪里哪里行。” 当时,我还悄悄地对着老公指责那个男人没良心,女人为了他和家庭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放弃了自己的外出机会,到头来换到的却是他的嫌弃。 现在想来,她所有的牺牲与放弃,其实最主要的是自己不愿意付出努力。 多年前我在新浪博客上,结识一位叫做花妈妈的女子。她的博客上记录着她点点滴滴的生活,没想到一入她的博客深似海,一直追了多年,直到现在。 她是一位上海移民到加拿大的女子,有两个漂亮的女儿,我认识她时,大女儿还在上小学,小女儿两三岁。 为了照顾孩子,她辞掉工作,做了一个全职妈妈。她们家的院子很大,后院被她种上了菜和果树,前院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她家餐桌上吃的是自家的绿色蔬菜,花瓶里鲜花不断,都是自己园子里长的。 她的手好巧,自己买来手工书,做各种手工,她做的口金包、一针一线手缝的被子、挂毯、比商场里卖得都好看。她给女儿们做舞蹈服、做头花,穿戴出去羡慕得一众外国小朋友不行。 她把自己的手工送给亲朋友好友,她帮着邻居裁剪衣服,她送自家种的鲜花给女儿同学的妈妈。

Read more

心理学家:夫妻每天都有个黄金相处期 你好好利用了吗?

01 有位妻子抱怨,丈夫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然后躺在沙发上看,直到妻子怒气冲冲做完晚餐才恋恋不舍地从沙发上起身,吃饭。这样的行为让妻子愤愤不平:凭什么我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他却能悠闲地看电视? 为此他们吵过不少。为了取得一些心理平衡,每次丈夫回到家,妻子就会给他布置一些家务——比如洗菜、准备餐桌等等。 但是丈夫也不是每天都会乖乖地去做。有时工作不顺心,丈夫回到家就一言不发走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对妻子的安排置若罔闻。 妻子指挥不了丈夫自然就更生气。于是两人就在对彼此愤怒、失望的情绪中度过一整晚。 久而久之,在每晚见面之前,两人就已经在心里对彼此做出了防御姿态。 丈夫可能会想,她今晚又要指挥我做什么?我在外面已经被人指挥得团团转了,回家还要被人指挥! 而妻子可能想,回家什么事也不做只会等着吃饭,根本就不关心我累不累! 两人还没见面,就已经剑拔弩张了。 02 他们这样的沟通模式能够改变吗? 当然可以。 一对夫妻每天都有一个增加亲密感的黄金时间,若能好好利用,他们之间的亲密感就会增强,感情也不容易而不是在油盐酱醋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漠。 通常一对夫妻每天早上会相互告别,各自去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这一整天的时间里,他们要面对很多事件,承受各种压力,其中有些解决了,有些没有。这些没有解决的压力会给他们造成很多负面情绪。当他们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家的时候,心里仍然有着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闷闷不乐回家看电视的丈夫。 此时,他们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理清这些情绪,将自己的压力讲出来。 当一对伴侣回家后单独相处的时候,就是增进亲密感的黄金时段,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这个时段进行一场”减压对话”,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牢固。 “减压对话”开始于询问,你可以随意的问问伴侣,”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或者”你今天工作怎么样?” 如果发现对方情绪有些沮丧,还可以说出你的感受,比如:我觉得你好像有点不高兴,发生什么事了吗? 即便这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伴侣也可以这样开始聊天,因为这种聊天是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我关心你,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和我说。 03 当伴侣愿意向彼此倾诉每天的压力时,就需要注意“减压谈话”谈话内容了。 无论伴侣表达什么情绪,不要试图纠正或者消除伴侣的情绪,任何情绪都没有对错,因为情绪只是一个人的感受。评论谁对谁错都是别人的事情,而你只需要让伴侣知道,你认可他的感受。 当妻子向丈夫抱怨:老板太偏心了,总是把难做的工作分给我,好做的就给别人。 一个不能与妻子共情的丈夫可能会说:你都没有亲自做,怎么知道别人的工作就比你难呢? 这样的回答给不到伴侣任何支持,反而还会让妻子更不舒服。

Read more

为什么婚后的男人说变就变?

很多男人,婚前对另一半呵护有加,一结婚就变了个样,和恋爱时简直就是180度转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因为新鲜感过了,忘记了浪漫? 一、为什么男人婚前婚后会不一样? 1、婚后女人喜欢唠叨 面对疲惫的老公,要试图去理解,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着想,尽量不要唠叨,等她心情好再去教育他,这样效果才好,如果一直唠叨,另一半只会更加反感。 2、因为女人不再注重打扮 女人在婚前什么都要注意,外表、言行举止都要小心,但是结婚以后,女人就不愿意在这么累,让自己真正的样子显现出来,这样难怪会让男人变得不一样。 3、女人个人的魅力下降 婚后绝对不做全职的家庭主妇,尽管另一半有能力可以养妳,明确表示不希望妳去工作,但一定要拒绝,如果接受安排,就意味着妳逐渐断绝与外界的接触,会变得落伍。 二、婚后男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1、不再愿意哄女人开心 婚前男人为自己的女人忙进忙出,送早饭做消夜,还上演温馨接送情,走在路上都手牵手,深怕被别人抢走。但婚后却一副冷漠的表情,即使女人年纪再大,都是需要被呵护的。 2、不再愿意陪着逛街 在谈恋爱的时候,男人总是会陪着女生逛街,还会帮忙提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但是婚后,要找老公出门逛街,享受两人休闲时光,是比登天还难啊! 3、不再愿意注意对方的健康 婚前把女友的健康看的比什么都还重要,不准熬夜、不准加班,但是婚后的男人却忘了妻子健康的重要性,指望老婆多做家事、多照顾家里跟孩子,身体健康放一旁。 4、不再愿意浪漫 谈恋爱的时候只为了一个微笑,就能用尽招数逗女友开心,但是在婚后,却忽略了这些生活情趣,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偶尔来一点小惊喜,都觉得懒。 5、不再愿意用心关怀 恋爱时期总是非常担心她的安危,电话、讯息不停地叮咛着,更恨不得天天守在女友的身边,但是结婚后,却不再这么关心她,反而还希望她能稍微远离自己的身边。 6、不再愿意耐心对待 每个男人内心都有急躁的潜质存在,结婚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妳会发现男人说话做事不像在恋爱时,会拐弯抹角和委婉曲折,而且容易缺乏耐心。 责任编辑:yeqimei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再牛逼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四个字

参加了幼儿园分享会,加上平时要上的中科院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这么多儿童教育的课程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快乐的童年,因此都在拼了命的研究全球各种教育理念,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那么多的教育理念,再牛逼的教育理念,说白了抵不过四个字: 言!传!身!教! 不过,好像并没有太多家长想起来这四个字。 我们这一代的人做父母,拼了命的给孩子买买买,想要给他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哪怕是一块香皂,一瓶沐浴露。再者,我们拼了命的读书,学育儿学教育,一年花好几万送到早教中心亲子游泳馆。我也曾是这样的妈妈,玩具买了一箱又一箱,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大,但孩子多半玩几天就没了兴趣,这时候我发现,他喜欢玩我的手机。 为什么?因为手机会发光吗?因为手机看上去好玩么?声光电的玩具哪个不比手机好玩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陪他的时候,总是一边坐在他身边一边玩手机;喂奶的时候,一手拿奶瓶一手玩手机;哄睡觉的时候,他趴在我肩头,我一手托着他一手玩手机。八个月了,他一直看着我在玩一个方砖一样的东西,自然产生了兴趣,他喜欢所有人的手机,包括电梯里陌生人的手机,看到了都想要去伸手拿。 我在想,如果我从他一出生就开始手里拿着书在读,他会不会现在喜欢翻绘本。已经准备好的满满一书柜的绘本和各种朋友送的昂贵的幼儿读本,一本都不曾翻开过,从美国买了一百多块钱一本的布书,原以为他会喜欢,但也就是翻几下然后丢到墙角。没有什么,比得上他每次看到我手机时候的激动,以及不用教就会用手指划屏幕。 我突然意识到,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超乎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他还太小,什么教育都太早的时候,他让我看到了人从出生开始每一步的发育和变化。一切就是这么快。 晚上分享会的群里很多人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人说蒙特梭利牛逼,有人说华德福多么尊重天赋,有人说国际学校才是最好的选择,有人说公立学校基础教育才最扎实。但是,尽管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在说家庭教育最重要,但仿佛,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家非常美满,没有任何问题,学校教育才有决定性作用。 但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收到过的教育,那些对自己的性格成长有直接打击的,全部来自于家庭,我几乎想不起来,哪个老师打击了我让我变成了什么样子。比如我家人说我唱歌跑调,我从五六岁起再也没有唱过歌;比如说我的亲戚总是在聚会上逗我开玩笑让我难堪,我现在参加集体活动就很难受等等。我觉得完善的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指三个人一家人完美幸福,更多的指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比如我经常上的儿童教育的各种课程,如果老师留作业,90%的人都在互相抄(我也是),或者买了课起晚了不上课了(我也是)。家长都是这样的,孩子能不抄吗?有几个家长天天读书啊,孩子能喜欢读书吗?家长都游手好闲没事儿就看电视买买买的,凭什么要求孩子读书好呢。想到这些,就不寒而栗。 我一直记得我老板的一件小事。 我老板是一个特别霸气威猛的男人,我第一次看见他就觉得很害怕,像个黑社会。我是他的助理,因此我帮他做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但每次,他都非常客气客气再客气的跟我说谢谢。他说一次谢谢我就发抖一次,感觉是不是什么做的不够好,让他这么客气,这不就是我的工作么?谢什么谢?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了跟他说:“老板,不用谢了,太客气了,怪吓人的。” 老板说:“我是个有孩子的人,我要以身作则。” 后来,我再也没拒绝过他说谢谢,尽管我依然不习惯。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那时候我还没孩子,但却提醒我,以身作则是什么意思。以身作则不是装,不是在孩子面前变成另外的样子。以身作则是一种习惯,一种日常的行为,一种能让人看到但又不刻意的东西。如果作为成年人你丢失了某种好的行为和习惯,那就要尽可能多的让自己变回来。不是变回来一时,而是永远变回来。 作者:赵星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每一对夫妻都是生死之交

上了年纪的人,是没有朋友的。老夫妻能依靠的就是彼此。 外公在世的最后十几年,中了两次风,腿脚不便利了,神志也开始混沌不清。 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外婆一手料理。上不了厕所,外婆就掺着他去。拿不稳筷子,外婆就喂他吃饭。说错话得罪了人,外婆就跟在后面道歉。 外公又有糖尿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外婆怕外公馋,就每日陪他一起吃粗粮,就这样,没有生病的外婆,忌口了十几年。 都说人老了会变成小孩,外公的晚年,也跟小孩子无异。 一到过年过节,他就主动向后辈伸手要红包,当着大家的面拆开来,谁给少了他还不高兴。 要来了钱,他就开开心心地踱回房间,一股脑儿全塞给外婆。 “我走了,你就全靠这些钱过日子了呀!” 他怕自己走后外婆会受委屈,就拼命地给外婆攒钱。 他说:“等我走后,就把我火化啰!” 这在讲究“入土为安”的乡下,简直不敢想象。因为当地政府推行火葬,但凡火葬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补贴,外公想多给外婆攒一点养老钱。 后来,外公的病越来越严重,再也走不了路,说不了话了。偏偏外婆又摔断了腿,进了城里的医院。 外公闹着要去看外婆,大家都劝他:“您老的血压不稳定,坐不了长途车的。” 他就是不听,坐在轮椅上干着急,说不出话,就用两只手不停比划,一张脸憋得通红。 没办法,大家只好带他去,他什么都说不出,就只能两只眼一动不动地盯着外婆,像是要把那张脸生生世世地记住。 如果你看过那个眼神,就会知道什么是生离死别。对于老年夫妻而言,每一次注视,都可能是永别。 那段时间,外婆一边打点滴,一边担心外公吃不好,睡不好。而外公呢,天天在家不说话,眼巴巴地坐着,生怕外婆的腿好不了。 后来,外婆好了,外公却去了。终究还是“入土为安”了,因为外婆不同意火葬,她不要那笔钱。 直到如今,外公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外婆还一直住在那间房子里,子女们接她出去住,她不愿意,她就要在那里,陪着外公。 ******** 年轻的夫妻,可以吵闹,可以分离,可以各奔东西,但老年的夫妻,生命枯竭得只剩彼此可以依靠。 朋友告诉我,她的父母一生相爱,母亲四十多岁了,还被父亲宠得像个少女,既不知道怎么交煤气水电费,也不会洗衣做饭。直到有一天,她爸在浴室洗澡时突然滑倒。 朋友说,她至今都不知道一生没干过重活,体重不过九十斤的母亲,是怎么把父亲从洗手间里背出来的。 那件事以后,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开始自己去交物业费,学习买菜做饭,甚至淘了一大堆医用保健书籍,认真学习急救方法。 而一向不准她劳心劳力的父亲,也不再干预她做这些,两个人都默契地心照不宣,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Read more

男人打心里觉得结婚好的时刻

男人打心里觉得结婚好的时刻 1 一位27岁的建筑师表示“结婚后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饭菜”。 “我妻子每天都在充分考虑营养搭配之后为我做美味的饭菜,真的让我感觉很幸福。”这位男士如是说。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工作,所以说健康的身体是很重要的。如果能让丈夫这么想,妻子为丈夫做饭才有了意义。 2 一位30岁从事广告业的男士说“结婚后妻子一直等待晚归的他”。 “我打电话说你先睡吧没关系,但妻子却一直没睡等我回来,真是超级感动。”男士说。即使两人结婚了也一直等到男方回来才睡,正是这样才抓住了男性的心吧。丈夫打电话来时,妻子说“我知道了”的话,丈夫也不会感到被对方等待而产生的压力,这样才是更好的做法吧。 3 一位 31岁的营业员表示“结婚后生了超可爱的孩子”。 “两个人有个好宝宝,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的样子,觉得他可爱得不得了。”的确,如果光和妻子在一块的话就像恋人生活的继续一样,但是一旦有了孩子生活立刻就不一样了。一想到孩子不断成长心情就好得不得了。 4 一名25岁的讲师说:“结婚让两个人同甘共苦。” “两个人能分担痛苦,那么喜悦就会加倍我们两个一直相互扶持。”这位男士说。正因为两人结婚了才能相互扶持。对方不管在快乐的时刻或是痛苦的时刻都陪伴在自己身边,两个人都是十分有勇气的吧。 5 一名38岁从事销售的网友表示,“结婚让父母放心”。 “父母一直为我担心,结婚有了孩子,这样也算是孝敬父母了。”男士说。可能建立新家庭,让父母抱孙子和孝敬父母有着密切的联系吧。 读了以上这些内容,你是不是也想成为让丈夫觉得结婚真好的妻子呢? 男人打心里觉得结婚好的时刻 - 有没有问过你的他这个问题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