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透一个人很简单,只需十个问题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我们作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与人有关。然而,公正地看清一个人并非易事。那么,如何可以通过第一印象迅速地对一个人作出判断,然后正确无误地辨认出(而不是错过)潜力股呢? 简单的做法是利用外在标记,例如在校成绩,资产净值,社会地位,职位头衔等。社交媒体给予了我们一些全新的外在评分标准:这个人有多少微信好友?这个人在微博上有多少粉丝? 这些外在指标与资质只能体现人的某一方面。它们虽然重要,但是并不反映一个人的全貌。某些微妙的内在因素可以更好地体现一个人的本质,然而一次又一次地被你疏忽遗漏。工作技能可以传授,但是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与态度就没那么简单了。 相比之下,评判外在与技能型的因素比较直观与客观。衡量软性的特质就困难很多,譬如意愿或者态度。此外,面对面的接触,细心的聆听与仔细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收集和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帮助提高判别他人的能力,尤其是在性格、态度方面。以下10个关键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那些隐藏在人们外表下的特质和诱因。 1) 这个人用来表述与倾听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如果一个人表述与倾听的比例高于60%,你要慎重考虑,这个人是过于自大,不愿意向他人学习,还是说只是怯场,从而说话杂乱无章、漫无边际? 2) 这个人是能量的给予者还是获取者? 不幸的是,有一种人时刻携带并且散发着消极的能量,你身边肯定不乏这种人。还有一种人,身上总是散发着正能量和乐观的情绪。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能量的给予者富于同情心、慷慨,他们是你会立刻想要共度时光(陪伴左右)的人。 3) 面对一项任务,这个人比较倾向于「行动」还是「反抗」? 有一些人在接受任务时立即进入防守性、批评性状态。另外一些人立刻开始行动,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多数情况,你应该倾向于与第二类人共事。 4) 这个人给你的感觉是真实可信,还是阿谀奉承? 那些虚假的赞美,和使劲想要给你留下好印象的人一样,无法让人感觉良好。真正优秀的人不需要巴结他人上位。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才是工作环境中令人愉悦的伙伴。 5) 这个人的配偶是什么样的? 面试重要职位的时候,我的一个商业伙伴给了我一个绝妙的点子:与面试人的配偶,伙伴,或者亲密好友一同外出活动。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 这个人如何对待陌生人? 仔细观察一个人是如何对待与自己素未谋面的人,我称之为「出租车司机或服务生测试」。这个人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大方与厚道,是否能够与司机或服务生进行平等的交谈?还是说他漠视这些人,甚至恶语相向? 7) 这个人过去是否有遭遇挫败后重新振作的印迹?

Read more

经历是一笔财富

首先,我可以告诉你:80%的职场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很努力,你做得很好,但你的上司还是觉得你不行;你很用心,本想着跟公司一起扛到底,自己一点“二心”都没有,但你的上司可能想歪了,还是觉得你有问题,于是,找个合适的机会将你踢出局;又或是你很信任自己的单位,但最后发现单位根本就对不起你的信任,更对不起你的真心…… 这样的委屈,真的很常见,既然你都遇到过,那你怎么知道我就一定从没遇到过呢?就算我没遇到过,但我能明白,这跟经历过也就没啥区别了。你经历一些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懂得,为了经验,为了收获;所以,如果可以不用经历就能得到经验和成熟,那就不一定非得经历了。但我也可以告诉你:我经历过!因此,总该有发言权了吧?! 不过,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感觉痛苦,还是因为自己经历得太少了,毕竟,只有刚开始的那么一两次,你会觉得很疼,后面的几乎就没什么感觉的了;跟恋爱一样,第一次失恋,你会痛彻心扉;第二次,就不会那么痛了又或是你都不会轻易开始“第二次”了,除非真的遇到对的那个人。 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第一次被伤害,是因为我们付出了真心和信任并在潜意识里对对方寄予了希望,因此,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被伤得越痛!第二次,我们保持着一贯的真诚和信任,就算遇到了不够好的单位也被伤害,但也不会感觉那么痛了,只因这不是“第一次”,只因我们已有了相应的免疫力,只因我们内心变得更强大了。 另外,公司有公司的考虑,其实,我们不用对结果想太多负面的东西,也没必要让它影响我们的心情——当你进一家公司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总有一天你会离开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因此,到了该离开的时候,默默离开就好。 说点更实际的吧,我们不能单看表面,谁说离开就一定是一件坏事呢?谁说离开就找不到更好的呢?很多时候,你之所以纠结或痛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你在内心告诉自己“没有更好的了”或“难以遇到更好的了”,于是,你失望,你感觉很不爽……其实,还有很多更好的在等着你,只是需要你通过时间去发现,需要你看得更长远一些。 也许你只是遇到工作变动并对它感到很不满而已,而我以前的情况也许比你惨多了——祸不单行,所有不好的事情在同一时间发生,就相当于你被捅了一刀而我被捅了很多刀,估计你也很想知道我那时的“表现”吧? 那时候,我就是不想说话,别人问我话,我都是答非所问,就是要终结谈话,保持沉默。只是我沉默不是在想负面的东西,也不是生恨,我只是在思考问题:看看如何扭转败局,如何将手中的烂牌打好——人生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打好手中的坏牌,如果你可以东山再起或起死回生,你自然就不会被眼前的琐碎或不如意影响心情。这叫做格局! 当然,成熟跟格局都是历练出来的,第一次,你哭了,你恨了,你闹了,这叫做正常;第二次,你不哭,你不恨,你不闹,这叫做成熟;第三次,你沉默,你思考,你改变,这叫做格局!魅力都是被伤出来的,魅力就是成熟+格局+思想! 这些都是钱买不到的财富,也是岁月给我们的价值,当你有不那么顺利的经历,这是一件好事,真的——很简单,正如你不会看到我每天都写同一种风格或题材的文章一样,正如你不会看到我拼命追求每一篇文章都要写得很好很好一样,因为我们需要慢下来看看自己的“不好”、接纳自己的“不好”、也不要总是做得“太好”,不要总是“赢”得太多! 有价值的人生一定是该赢的时候拼命地赢,该输的时候一定要输,并且,你不要太贪心,不要每次都赢,因为你会累的,因为你需要休息,因为你需要给别人机会——你越成熟,就越愿意输;你越成熟,就越不爱赢,只会在关键的时候赢它几把,这就够了,不关键的时候,让给别人,腾出时间整顿自己! 在别人希望看到你赢的时候赢,在别人需要看到你输的时候输,这叫做牛逼!在别人想不到的时候赢,在别人想不到的时候输,这叫做平衡!所以,经历是一笔财富,很有意思,很美好,不要被困于它表面的“苦楚”才好!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未来,工作在哪里?重新定义你的工作与人生。

还在跟电脑或是机器人抢工作,那,你就死定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认为全球经济已进入「新平庸(New Mediocre)」时代,这意谓所得很难增加,新工作机会也寥寥无几。 3M趋势席卷世界,平庸已被「终结」!经济学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说,在市场(Market)、大自然(Mother Nature)和摩尔定律 (Moore’s Law)这3M 巨大力量都爆炸性成长的情况下,世界变动之快前所未见,反映在社会经济现实面就是:「平庸」再也行不通了(Average is over)。 听这些描述,你吓出一身冷汗?坏消息还没完。 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就算你自动减薪,别人也不要你」的时代,这是经济学大师、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主任柯文(Tyler Cowen)的预测,因为很多工作都能以电脑或机器人取代,未来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只会愈来愈少。他警告,如果你的技术还能跟电脑互补,你的薪资与就业前景可能比较乐观;但如果不是,恐怕就死定了。 如果你以为在大企业工作,就能远离这些威胁,那么来看看企业的近况。三星全球智慧手机出货成长率低迷,市占率下滑,霸主神话破灭。油价跌至6年低点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石油业为因应收入大减纷纷裁员和删减资本支出。曾经的蓝海,成了未来的红海陷阱,从低毛利、过度竞争的台湾电子科技业身上看得最明显。 大企业神话破灭的速度与力道,堪比彗星撞地球,而过去大家争捧的金饭碗工作,褪色的程度也令人心惊。 长久以来优良职业象征的「三师」医师、律师、会计师,近年不仅收入下降,社会形象也不如以往。少子化使得流浪教师破万,高达近4成的律师未执业,都陷入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窘态。 那,未来,工作在哪里? 工作新趋势成形,找你未来的位置 世界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大多数人所意识,过往成功经验全被翻盘,新的机会在哪里? 长期研究趋势、被誉为「最懂年轻人」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金兰都,在走访欧美亚10国后发现,各地年轻人都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所谓的「好工作」?如何才能过由自己主导的人生?从学习传统工艺的年轻人、拿铁锤做工的流汗女孩、在咖啡馆工作的上班族、教编织的毛线小铺老板等人身上,他于《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来》一书中归纳出未来最值得关注的全球工作6大新价值: 价值1 Locavore 「在地青年」时代来临

Read more

一双鞋,看懂的将来必成老板

一双鞋,耐克的6百多;李宁的4百多;特步的3百多;361的2百多;所以,出身很重要。 一双鞋,在地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甚至几百。所以,你待在什么地方很重要。 一双鞋,只有合脚并且合意了才能卖出去。所以,沟通了解很重要。 一双鞋,少了一只,是不值钱的。所以,另一半很重要。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很便宜。所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很重要。 一双鞋,积压多年,只能打折处理。所以,碰到合适的就结婚吧。 一双鞋,有人3、5年如新的,有人不到一年穿烂的。所以,有个好上司很重要。 一双鞋,不管产地在哪里,能一路同行就很难得。所以,缘分很重要。 一双鞋,不管样式有多新,穿过之后都会变旧。所以,珍惜很重要。 一双鞋,不管设计多完美,总能找到一点瑕疵。所以,包容很重要。 一双鞋,不管包装有多好,不耐穿就等于白搭。所以,内涵很重要。 一双鞋,不管价格有多贵,不合脚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适合很重要。 一双鞋,不管评价有多好,只有亲自试过才知道。所以,相处很重要。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5种方式助你摆脱平庸

平凡与平庸,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每个人面对的生命尽头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死亡。但有些人选择在死亡来临之前,将梦想带进坟墓,而有些人选择珍惜每一分,选择努力不让自己后悔。这就是平庸与平凡最大的区别。 一、“差不多就好”,你是这种心态吗? 所有的平庸与低成就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 “自我设限”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件事情我肯定没办法做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种心理暗示,就像在给自己挖陷阱,这个陷阱,虽然可以帮助你阻挡任务失败带来的挫败感,虽然可以帮助你暂时维护你的自我价值感,但是,却剥夺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机会。 你杀死了自己的潜能力,你拖着沉重的枷锁在生活,你每天都在扼杀自己的潜力和欲望。 由于你的各种自我设限,导致你自身无穷的潜能力与欲望没有发挥出来。日复一日,你从各种自我设限里,慢慢变成“差不多先生”,你对自己的要求仅是达到“差不多”就好。渐渐地,你在时光流转之间慢慢沦落至平庸之徒。 二、你周遭的环境,对你有影响吗? 文化学者于丹在北大演讲时曾说道:“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为什么现在很多就业指导专家会建议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尽量去大公司,去大城市发展呢? 想必原因应该人人都清楚。其一是因为大城市、大公司比较有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其二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人,不一样的眼界会造就不一般的人。 就我而言,我的体会是: 1、因为大城市有涵养,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你不需要去体会小城镇的庸俗与狭隘,不需要去领悟小城镇的人情世故。在大城市里,你可以单凭自己的实力,创造你自己的机遇。 2、因为大城市里多的是比你优秀的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只会拼命让自己不断往上爬,拼命让自己不掉队。 3、因为大城市里有眼界,你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线下活动,参加不同的培训班,结识到各行各业的顶尖人士,从与他们的交谈与对话中拓宽你自己的眼界。 当你周遭的环境,周遭的人也是平庸的话,那么潜移默化的过程里,你也许会慢慢沦入平庸。 三、你是“不敢”还是“不想”? 你是否有这句口头禅:“我想做A,但是我做不到,因为B,C,D,E种原因”。 这句话意思是:你想实现某种目标,可是你在还没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并给自己找了一堆无法实现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曾想过,你到底是不敢去做,还是你压根就不想改变不想去做呢? 我觉得抱怨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你就是愿意安于现状,不愿突破,你连自己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你只知道顺其自然。 很多人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是努力过后的结果。 这就是你导致你平庸的第三种心态。不敢去尝试,不愿去突破,因循守旧,宁愿随波逐流,也不愿破釜沉舟。 四、5种方式助你摆脱平庸 1、多接近优秀的人,多靠近优秀的圈子。

Read more

新趋势,把公司做小,把客户做大

把企业做小、做轻,可以聚焦能量,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实现长远发展和突破;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可以让企业摆脱成本经营和价格竞争的困境,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长远竞争力。 大型集团的懊悔——由“全”到“专”的选择策略 有一家大型的中央集团企业有3000家子公司,但90%的利润来自于两个金融方面的企业:银行与证券。集团的领导懊恼地说,如果当年公司能够像万科那样勇于舍弃,专门做强房地产和金融两大行业,到今天一定能成为最盈利的公司。但因为当初的集团领导人总是感觉其所经营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都不错,看看哪个也舍不得放手,才有了现在的懊悔无及。 贪大求全是中国企业最普遍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寻找各种机会,能做就做,什么赚钱做什么。殊不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成长空间与先发优势殆尽,企业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老板要学会把企业做小、做精,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坚定不移地专研下去。 那么,对于老板来说,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小、做轻?这里有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建议一:重人才、轻资产 真正重视人才的中国企业并不多见,许多老板宁愿出1000万买一台机器堆在厂房里,也不愿每年出点钱请专家顾问。这就是患上了典型的“重资产、轻人才”的“重病”。而且,经查找,商界管理学府,很多企业喜欢用听话的员工,因为他们觉得这种人适合企业文化,合老板胃口,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往往被逼走。 老板要克服“资产情结”,及时处理掉不符合公司发展方向的资产,采用轻资产进行经营,逐步提升资产的利用率。同时也要加强员工价值分析,而不是凭个人喜好判断员工的好坏。 建议二:重效率、轻规模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规模,看公司行与不行,首先要看公司规模大与不大。其实,未来大多企业必定是小规模的,但小规模要想生存就必定在效率上比大公司高才行,不然只能被大企业淘汰掉。比如你在服务做得比大公司好一点,速度快一点,价格低一点,包装美一点,使用便利一点,更人性化一点,只有这样,你的小公司才会生存得好一点。 建议三:重客户、轻销量 有位做自动门生产的企业家朋友找到我,近期自动门行业陷入了价格战危机,他为此事而烦恼不已:“跟着打价格战,就会舍弃利润;不跟着打价格战,就会舍弃销售。” 我问他:“你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吗?” 他答道:“我们的品质是中国最好的,完全可以跟国外的品牌去竞争。” 我笑着答道:“那为什么不把产品拿出来秀一把呢?要达到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就应该将自己产品的最高价值展现出来。” 不要在价格上竞争,要在价值上竞争。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方案中你那一部分。我们在接受每一笔业务订单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点:企业的客户是有限的,产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预测它的有限性,对能赚到的钱做到心里有数。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一定做到有价值,要清楚明白企业经营的目的,到底是基于成本考虑还是基于价值考虑。 建议四:重市场、轻生产 有人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虽有一定道理,显然,这是生产观念时代的思维产物。当今时代,企业的命根不在生产而在于市场,在于客户。可惜的是,国内的很多企业都缺乏专门研究市场和行业的专业人才,上哪一种产品完全凭老板个人经验和直觉。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必须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这样才能保持长效的竞争力。 文/财富管理智慧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职场经验谈:在月薪三千时,做月薪八千的事

导语:当你拿着三千块的工资时,你是得过且过只干三千块的活儿,还是想向老板证明你远远不止这个价?职场中有一句话叫做,“以老板的心态打工,你早晚成为公司的股东”。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的五千,就是在这个阶段修炼的学费。 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妹子,编的稿件漏洞百出,我怒拍桌子,她却回了句:“一个月三千块工资,你还想怎么样!”琢磨她这话挺有意思,就像我们买了件便宜货,用不了两天就坏了,于是宽慰自己: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你还想怎么样?当然,她的潜台词是,你给我八千,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但问题是,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先体现出八千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我不仅写到位了,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其它则是我建议的方案。 当时我没有去想其中的关窍,只是因为喜欢写作,就会琢磨怎样写会更好;又因为珍惜自己的文字,所以觉得出自我手的文字,都关系我个人的品牌,于是很用心。在我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带过二十多个中文研究生后,才发现这种态度很稀缺。那些比一般人多念七年语文的人,竟连自己写的东西都不愿多看一眼,文字、标点、语法的错误触目惊心,对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无所知,更别说去关心版式好不好看,配图美不美了。 他们关心的是要不要加班,而想做好文字工作的人,是不会去考虑这件事。因为打磨文字所下的功夫,是看不到底的——不然曹雪芹也不会“加班”十年,还写不完一部红楼。试问,要做好哪项工作不是如此?以“要不要加班”来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的人,绝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他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做了”而不是“做好”。 举个例子,我公司附近的麦当劳门口,有个看自行车的大妈,夏天时她都会给所有的车,覆上自己带来的塑料布。顾客取车要走时,她还会笑着拧一把湿布,帮你擦擦坐垫,降降温。她从来没有开口,但很多人会主动多给她一块钱,还连声道谢。大妈和其他看车人的区别,就是“做好”和“做了”的差距——在金钱上,差距是一倍;在成就感上,差距无法估算。 我完全了解有些新人的想法:又不想在你这久混,干嘛那么卖力气?其实,谁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向更好的企业、更好的工作迈进,是我们每个人的征程。不同的是,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坚固的基石,所以越走越高。 成为世界五百强的CEO,应该是每个职场人的向往吧,但对于新人而言,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大公司就像蔡京家的厨房,岗位细分到切葱花都要一个专职的厨娘,你可能老长时间连切肉的大活都没机会沾手,更遑论学会做一整个包子。而小公司人力资源紧张,同样三千工资不可能只让你切葱花,所以你必须很快学会做包子,还得会做很多种包子——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学。 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大公司,庆贺之余也要提醒自己,公司看到的只是你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在职场上你还是一个零,有可能变成正数,也有可能变成负数。很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强大,当作自己能力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人淡忘。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不妨这样解:一是做得好的技能,一是想做好的态度。有这份“业”在,不愁找不到舞台。但这份“业”不是白来的——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的五千,就是修炼这份“业”的学费。 责任编辑:海丽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求职陷阱多,找工作多长心眼

轻信品牌幌子差点掉入非法传销 有一天她接到初中同学打来的电话,很热情地关心她的近况,在得知她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十分“热心”地说要帮她介绍工作,说是一个大牌公司,工作轻松,且待遇非常高。林晓蓓当时也觉得很心动,于是和家人交代了一下,当天晚上就坐上了去贵阳的火车。之后林晓蓓被带到了一间房里,里面坐着十几号人正在听“老师”讲述怎么暴富的经验,所有人都很亢奋。林晓蓓这时感觉到有点不对劲: 第二天同学准备带林晓蓓去看一下公司,一处正在装修的店铺,这期间,老同学告诉她要先交点钱作为前期的“投入经费”。说到这林晓蓓确定来自己的想法,这是传销。 当时林晓蓓就以要去取钱为由准备离开。出来的时候,她告诉老同学,自己还要去看一个在贵阳的朋友,找了许多借口才得以脱身。谈到这样的经历,她还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没有及时醒悟过来就糟了。” 巧设名目交钱 没找到工作反蚀本 “网络兼职,日赚百元”“会上网,就赚钱”……看着这样的说辞就会觉得心动。可当心了,这可能是陷阱! 毕业于我市某高校的蒋玉涵和她的两个同学近来就遇到了这样的闹心事。她在网上找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个网站上的广告很诱人,说是只要会上网就能赚钱,并且每天收入上百元,非常轻松。于是,蒋玉涵和同学便在网站上注册了,但却被告知,如果要做这个工作,首先要交500元的“保证金”。 当时想到500元也没有多少钱,只要工作几天就能赚回来了,她们也没多想,就支付了,就这样等候工作通知,结果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就职培训收费 仔细推敲发现猫腻 家住市中区玉带街的陈怡全是应届毕业生,6月初,他在某招聘网上看到广东某集团公司在招聘网站管理员,正是他的对口专业,该公司又属于国有大型企业,他就投了一份简历。 几天后,他接到面试电话,要对他做个简单的电话面试,第二天,陈怡全又接到同样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初试通过,半小时后将进行复试,电话录音还将交给公司高层审核。 之后,他再次接到电话,对方表示他已被录用,但在入职前需去广州进行带薪培训,有专人来接,路费全部报销。不过,因为公司报销路费要开了发票才可以,所以得先由陈怡全将路费转账到公司账户。 在听到要先将路费打到公司账户上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为了验证对方真假,他通过网络查询到这个公司的官方电话,客服却告知他,公司近期没开展过任何形式的招聘,更没在任何网站挂出过招聘信息。这才发现是一个骗局……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中产阶级 vs. 有钱人的十大不同:光是思考就不一样

根据 Forbes ,美国前 400 个最有钱的人拥有比最低层 1.5 亿美国人更多财富。但中产阶级的人呢?你有想过吗?你不穷,但也不有钱。根据过去数十年来的资料显示,中产阶级似乎越来越缩减,这代表你在未来成为中产阶级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你会变得更穷或更有钱。你想要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你想变成有钱的那边,你就该开始像有钱人那样思考。下面是中展阶级与有钱人之间的 10 个不同之处,供大家参考。 1. 中产阶级过得很舒适,有钱人拥抱不舒适 愿意接受不舒适,习惯不舒适,或许会很困难,但只是为梦而活的小小代价。 —— Peter McWilliams 投资中,舒适很少会有利可图。 —— Robert Arnott 做一份「安全」的工作很舒服,为别人工作也很舒服,中产阶级的人觉得舒服代表快乐,但有钱人明白,当我们将自己置于困难的情况就会有很棒的事情发生。开创自己的事业是一个风险,而风险让人很不舒服,但这点风险就是创造财富和达成更高成就的代价。 走出你的舒适圈 ,看看你所拥有的选择。如果你想要变有钱,就没办法过得这么舒服,你可能会失败,这很好,因为如果你不失败,代表你做得不够多。 2. 中产阶级活在水准之上,有钱人更懂得开源节流

Read more

办公室暧昧及恋情:谈还是不谈?

办公室恋情其实是我们同学恋情的成人版,比起外面世界乱七八糟的人来说,办公室恋情显得知根知底。不过办公室恋情也会有相应的弊病。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职场-办公室恋情 “干部下乡宣传禁止近亲结婚,遇到一位老农在田坎上抽烟。干部闲聊几句以后开始工作,刚说几句就被老农很不屑的打断——知道知道,不就是不允许近亲结婚吗?肯定不会!干部大喜说为啥?老农说,太熟,不好意思扒衣服。” 其实办公室恋情也一样,与自己每天一起工作的人在一起,太熟的恋情,好还是不好?有人会说职业规划师也管这事?其实不是管,而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帮大家分析办公室恋情的利与弊。 办公室恋情,指在自己的工作场合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开始的恋情。为了方便,职场恋情(指那种在职场或庞大的公司内认识,却无任何工作交叉的恋情)与办公室奸情(你懂的)不在此讨论范围。 如果你留心,办公室恋情其实挺泛滥,而一件事情如果泛滥,一定有许多隐藏的好处。 第一,就是至少有可能。办公室恋情往往产生于工作的耳鬓厮磨之间,现代人的工作太忙,适合的婚恋对象能见度其实不高,你看各大婚恋网站和非诚勿扰那么火就知道大家有多干渴。尤其对于正在大城市高强度工作的25-30岁的单身男女们,能够每周见面吃上几次饭的异性就只有同事。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正当此时春天来了,你怎么办? 第二,成本低,便捷。据统计,办公室的恋爱成本至少比一般恋情低一倍。上班可眉目传情,中午可幽会吃饭,偶尔还可相约茶水间小亲密一下,下班也免去了接送和等下班的麻烦,一起走出公司大门,拉手打车看电影去! 第三,安全。办公室恋情其实是我们同学恋情的成人版,比起外面世界乱七八糟的人来说,办公室恋情显得知根知底。年龄样貌身材打扮工作能力甚至工资多少假期几何,上班三个月,基本上都能门清。 不过办公室恋情也会有很多的弊病。 第一、好工作伙伴往往不是好恋人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的个性与能力相异的人组成团队 —— 一项目标导向的任务需要不同的人来完成,有人务虚,有人务实,有人展望,有人执行。而婚姻则更多是过程导向。也许老一辈的婚姻是目标导向的,”找一个靠谱的过日子的人”是那个年代的生活目标,所以会有很多性格相补的人在一起生活。而今天,你缝衣服做饭干不过你们家保姆,我扛大米和装修比不过楼下农民工兄弟,现代的婚姻中夫妻双方的生活目标导向被服务业代替,婚姻很大程度开始关注感情与过程 —— 谁也不希望下班回来,发现自己的婚姻又变成个大项目(虽然很多人不幸的活成这样),今天突击一个关键买房指标明天搞一个生孩子立项。如果你还希望可以两个人”与你一起慢慢变老“。那么选择一个你个性与能力相同的人则更加聪明。 所以请记得,好的工作伙伴,往往是糟糕的婚恋对象。千万带着工作中的崇拜和幻想,走入恋情。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J ·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办公室恋情亲密充足,激情与承诺则不容易保证。 第二、容易毁掉双方的职业发展 如果你珍惜自己或者对方的职业生涯,那么办公室恋情也是危险之地。假设你恋人是经理,而你是公司HR,当人们对你赞弹,他们如何知道自己批评的是嫂子,还是公司的HR?当人们从你口中知道离职消息,他们如何知道这是公愿还是私仇?很多恋情思考再三转入地下,但是地下也有地下的麻烦。当他对你提出今晚要加班的要求时,你又如何知道该何时回答恋人版的“你讨厌死了你”,还是“我知道了马上去办”? 日子一长,你和他背上各种流言蜚语,自己也心力交瘁。即使真的有晋升,也会被迅速归结于”还不是靠人上位“,你们的职业发展也逐渐停止了。 在我看来,办公室恋情真正的危险在于,如果你在工作的地方爱上一个人,那就别怪其他人把工作的等级、状态、心态带入生活中,但是你我都知道,生活远远大于工作。 作为一个自诩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主,如果我的重要员工真的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位同事,我会怂恿他说,上吧上吧万一成了我给他/她写推荐信,介绍去个别的好公司。这其实是一种保护,即保护了公司,也保护了爱情。作为职业规划师,我了解一个人平均要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