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想在办公室拥有好人缘,光靠出色的工作能力可不够,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决定了上司或同事对你的态度。在办公室里最容易被忽略的10件小事,你千万别去做。 1、偷瞄别人的电脑屏幕 拉黑指数:★★★ 你正在电脑上认真写新年工作计划,一回头却刚好碰到同事的目光,目测他刚刚应该正盯着你的电脑屏幕。这种感觉一定很差,对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对并肩奋战的同事来说,工作上的事本不算机密,但被人从身后偷偷注视,总会让人觉得如芒在背。如果你正跟同事交流,刚好碰到他电话响起,不管是电话还是微信,稍稍把视线偏离手机屏幕的方向,会让对方感受到更多尊重。 2、只提意见,不提建议 拉黑指数:★★★★ 每次开会讨论方案,总有人积极地第一个发言,只不过从来都是只提意见,不是说没有新意,就是说预算太高,恨不得一句话就把方案拍死,可问他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他又说自己还没想到。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寻找可行的方案,满满负能量并不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创意,至少可以把否定句变成疑问句,指出值得大家继续探讨的方向。 3、借用东西后,总忘记回归原位 拉黑指数:★★★ 刚走到隔壁部门讨论工作,才发现自己忘记把文件订好,从同事那里借用订书机,结果用完后又顺手放在公共区域。虽说办公用品本来就是公司财产,但这样真的非常浪费资源,不仅害别人找起东西很不顺手,还得经常重复领取文具。物尽其用,环保从办公室做起。 4、小心,香水有“毒” 拉黑指数:★★★★★ 香水可以帮你提升气场,但在密闭的办公室中,香水味一旦过浓,就会随时入侵同事的空间。倘若附近有准妈妈,就更要注意。要知道,人类的嗅膜远小于其他哺乳动物,而且很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你经常使用同一种香水,很可能对它的味道不再敏感,就连喷多了也没注意到。想检查自己身上的香水味是否太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你走入电梯时,留意一下别人的表情,如果有人不自觉蹙眉或向后避让,那就可能是你“香气逼人”了。 5、上班下班,你无处不在 拉黑指数:★★★ 在电话和短信时代,你跟同事的关系很单纯,大家只是在办公场所和时间见面,下班后,各自回家。当社交媒体越来越无孔不入,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有时却有点过于亲密。以前,你可能会觉得,下班后再打电话问工作的事有些不礼貌,现在却毫不在意地用微信喊话。如果你想加同事或客户为微信好友,别忘了先问问对方是否介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关系延伸到生活中。 6、成为办公室噪音制造者 拉黑指数:★★★★ 当大家都埋头工作,安静的办公室里,键盘声仿佛构成一首激昂的进行曲,让人斗志满满,就在这时,总会冒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刺耳的咳嗽声、咔嗒咔嗒的按笔声、肆无忌惮的交谈声,以及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偏偏主人离开了座位,电话肆无忌惮地响了一遍又一遍。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场礼仪,进入办公室后把手机铃声改成震动。 7、茶水间悄悄聊八卦 拉黑指数:★★★★★ 办公室内私自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这样是最容易引发圈外人的对立情绪的。你更不应该的是在圈内、圈外散布小道消息,充当消息灵通人士,这样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真心对待,只会对你惟恐避之不及。要是同事给你说小八卦,出于各种因素你可能不好跟他说教,但不妨只是听一听,让留言止于你身上。 8、总是抱怨不停 拉黑指数:★★★★ 工作时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饱受委屈、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也不要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经常习惯性地抱怨工作、抱怨今天的天气、抱怨你的电脑经常死机……最终的下场要么招人嫌,要么被人瞧不起。与其有空抱怨,不如把这些时间提升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
Read more社交场合绝不能开的四种玩笑,一定谨记!
社交场合绝不能开的四种玩笑,一定谨记! 1.开玩笑要看对象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性格不同。和宽容大度的人开点玩笑,或许可调节气氛,和女同学、女同事开玩笑,则要适可而止。 2.开玩笑要看时间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开玩笑,最好选择在对方心情舒畅时,或者当对方因小事生气时,通过开玩笑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 3.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 在图书馆、想要拥有傲人身姿吗?!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场合,不要开玩笑,在治丧等悲哀的气氛中,不宜开玩笑。 4.开玩笑要注意内容 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风趣幽默,情调高雅。在社交活动中,忌开庸俗的玩笑。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例如不能以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取笑。 所以,在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时机,千万不可贸然行事。有些人,就是这么不识得体,把文章分享出去吧,或许会帮助了世界某角落的谁~ 文/教你说话小诀窍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5大职场黄金法则让老板主动找上门
想在强大竞争的职场中脱颖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超高的业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圆滑的处事技巧等,那究竟如何才能快速的升职加薪呢?下面5大职场黄金法则让老板主动找上门。 法则1、让老板看到你的业绩还有责任心。职场中,经常听到有人叹息说,自己的能力是最强的,但每次升职加薪却没自己的份。其实你只是没有用对方法而已,你除了要让老板看到你的业绩外,更要让老板看到你的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做为领导人的必备条件,要知道公司靠的是整个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你一个人。 法则2、主动多沟通,向老板展示自己的优点。如果现在的你还认为:只要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定会被看到,被重用,那我想说你错了,要知道“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所以想要老板看到你,就得主动跟老板多沟通,经常性地向老板汇报工作,既可展现你的努力和能力,还能及时求得他的指教,不断修正方向,以减少失误。 法则3、不抱怨,横向发展。有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做得足够的好了,但还是没有升职,那也没关系,不要抱怨,可能是有人比你做得更好,或者是暂时没有升职的职位,这时的你可以冷静的评估一下自己,也想想这个公司还有没有升职的机会,如果只是本部门没有,那可以考虑横向发展,指不定换一个新的部门能使你学会更多的技能。 法则4、展现专业领导能力。如果你想升职,那就应向老板展示出自己有驾驭领导职位的能力。因为一般老板在考虑升谁时,除了业务水平,更会估量谁“看起来”像个领导,以及“做起来”是个领导。同时,你也得多展现你在领导管理方面的才华。例如:你的协调沟通能力、遇到阻力时的解决问题功力、高压下的冷静以对定力,以及挫折后的乐观积极活力,这些都是你足以胜任领导的最佳说明。 法则5、会议中积极谏言。领导召集开会,当然期望借用员工脑力,所以开会时一定要积极谏言,不用担心风头太健,惹人讨厌,只要方法对,绝对是一个绝佳的自我展示机会。想像一下,一个内心有想法,善于思考又能当众完美表达出来的人,怎么会不被看中。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掌握这5种能力,成功离你不再遥远!
成功者的身上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质,他们身上都具备以下的这5种能力,如果你也能掌握以下的这5种能力,那成功将和你不再遥远! 成功者具备的5种能力: 1、领导力(带领团队,领导人心所必备,打造超级战斗力团队所必须) 2、说服力(说服人才假如你的队伍,说服你的合作伙伴与你合作,说服你的家人支持你的梦想,说服你的员工彻底的投入工作,说服你的客户购买你的产品等等说服力无时无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行销力(行销你自己,让跟多的人了解你,认同你,为打造团队建立基础。行销你的公司和产品,让最多的人了解你的公司和产品,从而使得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4、公众演说力(领导人凝聚人心,传播观念,呼吁行动的重要武器,能以一对多的方式影响他人,批发式的销售你的产品或理念,快速倍增你的影响力和效用) 5、打造团队的能力(任何时代都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任何人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达成,一个人赚一千万可能很难,但1000人赚一千万就变得容易得多) 以上的五种能力是环环相扣,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它们都共同指向一个地方,那就是如何领导人、如何用好人!是的,“人”才是关键问题所在,任何事情,任何事物都是人做出来的! 文/陈安之老师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掌握25个小技巧,在家也能把活干完
承认吧,办公室早就不是你唯一的工作地点了。除了咖啡厅和自己的卧室/书房,甚至奔波在路上的时间也不得不忙工作。 尽情投入工作需要某种仪式感,但这跟适应一个新鲜的工作地点显然是矛盾的。小南收集了25个来自业界大牛的亲身体验的小技巧,让你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拥有超高效率。 在家工作:实在太安逸了,如何集中精力? 在家工作有什么好处?不用浪费时间在上下班上,不怕跟同事聊起了八卦一下子耽误过去几个小时,最重要的是可以想什么时候工作就什么时候工作,让自己的精力调整到最佳状态。 然而,在家工作也可以是“困难重重”,自然有别的事情让你分心。相信不少人都看过BBC前几日在播放朴槿惠离开青瓦台的新闻时,记者在自家书房中直播连线,背景突然出现两个熊孩子…… 家里有小孩的人很难不被孩子打扰。没有孩子,也可能被各种琐事分心,毕竟家里实在是太安逸了!玩玩手机,到处收拾一下,时间就被拖延过去了。以下建议就是教你如何集中注意力,按照你的时间表工作。 25个来自业界大牛的亲身体验的小技巧,让你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拥有超高效率。 -1- 你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工作空间,一般是书房,而且得有一道能上锁的门。如果身边有孩子尖叫,电视也在热闹的播放,想要工作效率,可能性不大。 – Rohan Hall,rSitez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 即使一个人在家,工作时也可以尝试戴上耳机听轻音乐。它将帮助你忘记周围环境,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 Emgas Widle,Pegasus Associates照明的电子商务营销专员 -3- 即使计划在家工作,早上起来以后也要好好梳妆打扮,穿上平时上班穿的衣服,就像9点打卡上班那样安排一天。 – BJ Cook,Digital Operative Inc.的首席执行官
Read more15个同事偷偷讨厌你的迹象
别奢求办公室里的人都喜欢你,但如果挺多人讨厌你,那你上班的日子可不好受了。讨厌你的同事,大多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但还是有些迹象可以看出此事,让你有机会尽快解决这样的问题。 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但你应该随时注意其他同事的需求,保持友善、勇于沟通,对于同事的态度和行为也不要总往坏处想。 接下来就是Business Insider整理出来15个同事偷偷讨厌你的迹象,但别忘了,你可能只是误解了他们的肢体语言或语调。但如果这些行为单只针对你,那或许真的代表他们不喜欢你。 1. 你的直觉告诉你,他们并不喜欢你 你可能是对的,但也有可能只是想太多;如果他们对你的态度和别人不同,你或许不是他们最喜爱的人。 2. 你在的时候从不微笑 如果你在场的时候,同事会刻意不微笑,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3. 不想对上你的目光 不喜欢或不敬重某个人的时候,实在很难对上他的目光。如果你发现,同事在和你讲话时会刻意避免眼神交会,那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你。 4. 刻意避开你 如果你在等电梯时,发现同事改走楼梯,或是他们会等你离开休息室才进去,他们很可能就是在避开你。 5. 散播谣言 这非常幼稚又不专业,但在职场亦随处可见。有人不喜欢你,所以他们散播与你有关的谣言。 6. 当你不存在 如果你进办公室时同事不会道早安,或是他们在离开办公室时不会和你说再见,那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喜欢你。 7. 简短答案 如果你问「最近怎么样?」他们总是回答「不错」或「还好」,或是电子邮件永远只讲公事,不会先写个「哈啰」或「午安」,那或许表示他们不怎么喜欢你。
Read more四招破解“职场动力不足综合征”
职场动力不足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工作中缺乏挑战和动力,压力过大出现的沮丧、头痛、疲劳和复发性感染等一系列症状。美国盖洛普公司全球实践主管、畅销书作家柯特·科夫曼说:“在美国,有55%的员工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因而和公司也没有建立情感连接”。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雄心勃勃的人跟容易患上职场动力不足综合征,因为他们工作能力更强,工作没有挑战就开始觉得无聊了。要缓解工作动力不足,有以下几招。 走出你的舒适区 觉得工作无聊很大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你现在的工作内容是自己很擅长的,时间长了即使在别人眼中很有意思的工作也变成了机械、枯燥的重复。尝试选择一些自己不那么擅长的内容,走出舒适区,跨个界吧!周杰伦跨界拍电影,谢霆锋成立了特效制作公司,韩寒还是职业赛车手……你可以从小步子跨起,尝试做一些其他岗位的工作,会发现工作忽然又变得充实起来。 认识新的朋友 学会倾诉,千万不要把问题憋在心里。如果你觉得公司的节奏太拖沓,但又挑不出其他的毛病,可以找比你年长的同事,或者是其他同行聊一聊,换一个角度了解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公司建立联系,主动参加工作日的聚餐或是周末的聚会活动,发现他们值得你学习与赞赏的地方。 列一个动力清单 下班到家后,写下当天觉得开心、满意或是感恩的三件事情,不要总是被工作中的无聊情绪包裹。学会用文字和自己对话,胡思乱想不如冷静的笔头。慢慢你会发现,其实每天过得也挺充实的,小本子里记满了正能量的事情。 下班了也别闲着 患上了职场动力综合征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太闲了,才有时间思考工作很无聊的问题。下班了也别让自己闲着,为自己亲手做一顿美味的晚餐,给房间来一次彻底大扫除,一周读完一本书,或者去户外跑跑步……都能让你动力满满。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公司请你来做什么?
不管是刚刚步入职场处于迷茫的新人,还是在职场中不停徘徊、无法定位的人群必须要弄清这些问题。 公司请你来做什么? 1、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2、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 3、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坐多高的位子! 4、你能解决多少问题,你就能拿多少薪水! 5、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公司的问题:就是你改善的机会; 客户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成长的机会; 同事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支持建立合作机会; 领导的问题:就是你积极解决获得信任的机会 竞争对手的问题:就是你变强的机会。 不要轻易离开团队 1、不要老想着做不顺就放弃,哪个团队都有问题,哪个团队都有优点。 2、跟对领导很重要,愿意教你的,放手让你做的领导,绝对要珍惜。 3、团队的问题就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抱怨和埋怨团队就是打自己耳光,说自己无能,更是在放弃机会! 4、心怀感恩之心,感谢系统给你平台,感谢伙伴给你配合。 5、创造利润是你存在的核心价值,创业不是做慈善。 6、遇到问题请先思考,只反映问题是初级水平,思考并解决问题才是高级水平。 谁能享受到胜利成果 第一:能始终跟着团队一起成长的人。 第二:对团队的前景始终看好的人。 第三:在团队不断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Read more你说话的方式毁了你的优势!
一个人会说话,体现他的情商、智慧、历练,你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不会经常因为情绪反弹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一次活动上,他坐在我旁边,是一个文创企业的老板,设计师出身,带了一个年轻女员工。准备吃饭的时候,大家交流创业心得,女孩开始低头玩手机。“你就不能不玩手机吗?”他忽然说,声音大到我们都听到。“怎么了,饭不还没来嘛?”女孩脸一红,显然面子挂不住。“要再玩手机你就出去!”他更生气了。 大家纷纷劝解,心想这都什么事儿啊。后来女孩跟我一起去洗手间,说她拿了年终奖就辞职。“不伺候他了,烂人!”她的老板是不是烂人?我看未必。与工作伙伴、客户一起吃饭,低头玩手机显然很不专业,然而,因为老板采用了不恰当的说话方式,不仅导致自己失去了一个员工,更使这位员工,因为反感老板的情绪失误,而失去了反思自己的机会。 如果当时,他可以发条微信告诉女孩,这样的场合,认真倾听大家谈话,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女孩是不是更乐意放下手机?如果事后,他能给女孩讲讲职场社交规则,告诉她什么情况下,不应该低头玩手机,女孩恐怕不仅不会觉得他是个烂人,甚至在很多年后,还会想起有一个大哥哥一般温暖的上司,教会自己很多人生道理。 上司,是我们踏入职场后,最重要的良师益友。身为上司,你要永远记得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给上面交待,更重要的是在下属面前的形象与修为,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跟你一起干活的人,更是与你一起成长的兄弟姐妹。 我对一个好上司的判断,首先看他说的话,会不会让自己失去威信与优势。一个人会说话,体现他的情商、智慧、历练,你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不会经常因为情绪反弹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会说话,他说的话你才能听进去,你在他手下做事,才能更快地学到东西。 想想那些特别讨厌的人,你会发现,首先是他们说话的方式特别让人讨厌,而不一定真做了什么坏事儿。 很多时候,占了理的人,因为说话的方式别人接受不了,而成了过错方。这种情况,在婚姻里也很常见。结婚纪念日,丈夫忘了买花,太太开口第一句话是,嫁给你这种男人真倒霉,总是不给我买礼物。 丈夫的内疚,瞬间化为愤怒:娶你才倒霉呢,嘴巴像刀子,忘性又大,上个月才给你买了包。 做错了事,却完全不知道自己错了,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当失误发生时,我们会变得敏感、自卑,一边埋怨自己怎么这么笨,一边出于本能,希望抓住对方的失误,扳回一局或者挽回一点面子。 占据优势,却不会说话的人,正好给了失误方这个机会:瞧你什么态度?就冲你这态度,我这样对你也没错。 真正能让别人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错了,不是看你跳得多高、说得多难听,而是心平气和地找原因、说结论,不要把事情引入指责的怪圈。任何关系,一旦进入互相指责的怪圈,大家就会放弃成长,只争输赢。 我在职场看到过太多这样的团队。老板经常指责下属,说话完全不讲究,下属就开始挑老板的刺,什么嘴臭、腹黑、油头、长相猥琐、三观不正直男癌都来了,没有一项是就工作论工作。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这样的职场环境,离职恐怕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样的老板不会让你成长,只会让你逐渐失掉对工作的热爱。 为什么有人总是以不当的说话方式让自己处于劣势?除了少部分人是因为修养不够,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夫妻之间、父母之间,觉得怎么说话无所谓,反正是一家人;而那些喜欢以大家长自居的上司,也特别容易一开口就伤人。 距离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存在,成年人最重要的美德是边界意识。这个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都是外人,应该遵循社交三原则:彼此尊重、理智对话、就事论事。 那么,怎样说话能够让你清晰地表达自己,让对方意识到错误,以后避免同样的失误? 首先,当我们指出一个人的错误,绝不是为了让他无地自容,而是有所改进。那些因为意外而造成的小失误,一笑而过,对方会感念你的大度。 第二,问句,尤其反问,很容易造成居高临下的姿态。“你怎么能犯这种错误?”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失误是怎么造成的”,前者会让对方立刻竖起防备,后者才会让他们启动反思模式。 第三:不要算老账,说你总是这样,或者你上次也是这样。算老账容易让对方产生挫败感,即他在你心中的形象已经定型,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当对方失误,你占据优势,根本不必再去证明自己有多正确。总是做这种证明题的人,最后没变成神,反倒成了瘟神,大家避之不及。 指出他人失误,只有一个善意的出发点:就是增进团队成员的了解与和谐。应该把智慧放在探讨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把对方说成小丑。 你不是神,也会犯错,也反感他人的指责。请记住,当我们身边出现了他人,是为了彼此取暖,过得更好,而不是显得你比他高明,无论你们的关系,是朋友、上下级还是伴侣。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惯性思维~为什么消极比积极更积极?
当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同时存在时,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地倒向消极的一方,甚至不难发现,在不论文化和年龄的情况下,人们所使用的词语中,表示消极情绪的词要比表示积极的情绪的词要多得多。难道人们对消极的接受态度更为宽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异常的惯性思维? #1 人类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人类学家罗伯特·施劳夫曾经带领一个心理学研究生,在墨西哥城和芝加哥在两个分别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展开了实验,试图弄清楚不同的人在这方面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别。 在两个城市中,年龄分别为20多岁和60多岁的两组参与者被要求在两分钟内写下尽可能多的表示各种情绪的词。之后,研究人员会问他们写下的每个词语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 “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人们所写下的常用的词语当中,有半数的词语是表达消极的情感的。30%的是表示积极的情感的,20%是中性的。而且,这些不同文化和年龄的小组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轻人或是老年人,无论是墨西哥人或是美国人,都拥有同样的比例。”施劳夫指出。 施劳夫本以为,老年人会因为更丰富的成长经历而会相对消极一点,又或者老年人思想更为成熟,早已看透了事物的根本而相对积极一点,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施劳夫大吃一惊。 难道这意味着整个人类更倾向于消极?抑或是消极词语更能触动人心? #2 消极情绪更能触动人心? 在现实的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更容易受到负面的情绪所影响,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共存的情况下,我们更偏向于接受消极的一方。难道人类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强迫性重复”,意思是说人倾向于不由自主的重复一些早年的创伤性体验,比如曾经因为被羞辱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他会不断无意识中去创造曾经被羞辱的类似场景,然后会被再度羞辱;曾经因为妈妈抑郁而不能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会不断与受苦的女人交往,从而不断重复曾经需要不断照顾母亲时痛苦的那些体验等。 换句话来说,消极的情绪更容易触动人的心灵,甚至让人难以忘怀。比起快乐的情绪,当消极的情绪因为某种熟悉的场景而受到触发时,其会根据人的主观世界而产生对事件的恐惧、不安,甚至过分痛苦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快乐的情绪影响下,人们的情感状态大多坦然,舒适,但在消极的情绪影响下,大部分人会因此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因此所带来的情绪影响远远强于积极情绪,所以消极情绪更能触动人心,这并不是没道理的。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