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之~如何迅速掌握新公司核心的东西?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只要你到了一家新公司,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少的需要1个月,多的甚至需要3个月,这个磨合期都是非常煎熬的。 在业务和环境等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展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看起来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我去一家新公司时,首先会忽略自己的不适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新的学业务知识中,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核心的东西。这样,我就能很快强大起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竞争力也会快速提高。以我最近的一份工作为例,因为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最后被定为“不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而终止了合作。选择不同,没有对错。 但是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这让我未来半年或一年都是非常受益的。所以,我对这家公司心怀感激,即使离职,也帮她们处理好后续客户的问题,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客户,也帮着促成了签单。那么,进入一家新公司后,如何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呢? 一、公司的规模。 如果是大公司,就要搞清楚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如果是小公司,就要搞清楚每个人是做什么的,负责哪块业务。 拿我入职的这家公司(以X代表)举例,这是一家创业公司,二十多人的团队,迅速了解每个人做什么并不难。你可以在公司聚餐,每周的会议,和同事一起午餐时了解这些内容。当然,现在每家公司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入职前,我把X公司过去一年多的推送都看了一遍,基本上清晰判断出X公司发展脉络和方向。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了每个人在做什么,你就清楚了你们公司的业务。对熟悉的事物,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会让我们迅速喜欢上一家公司。 二、公司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 简而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是赚钱的地儿,就一定有商业模式存在。 商业模式,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通过百度都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数据。 我的第一份工作,公司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补习,也提供雅思、托福出国考试培训,还有暑期夏令营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一点,我就可以判断出公司的业务,再通过业务量的多少,判断出什么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咨询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很简单,就是通过给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来赚钱。 当然,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X公司,我研究他们微信公众号,最早是通过线上微课和线下课程来赚钱现在,线上建群,限制100人,每人收费49.8元的课程就不做了。他们尝试了腾讯直播课程,线下课程也做得越来越好,由刚开始多人同时授课,变成现在的单个老师集中授课2天,这是一个创业公司快速发展不断探索优化的过程。 这样的变化,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我去了X公司之后,主要负责企业大客服,目前这个方向上,只有一个副总负责,也是我的直接上司。这块业务,也是他们的重点。现在,X公司开发自己的APP,下半年之后,他们开始转在线收费课程。目前,APP已经有学员开始内测。 我能写得就是这些,都是大家从表面上能够直接了解到的,如果写的再多,就不合适了,涉及商业机密了。方法教给大家了,大家就以自己的公司为例,去研究吧。 三、自己工作的流程。 你了解了每个人做什么,也知道了公司的商业模式,这时就要看每个核心业务具体执行流程是什么。 怎么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业务呢?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宣传的问题,有钱的大企业,通过电视做广告;现在一些小众的品牌,通过自媒体做宣传。 我是怎么知道X公司的呢?通过罗辑思维,他们每次线下大课,都在罗辑思维上发布,并招募人员参加。 从这点可以判断出,他们和罗辑思维是合作关系。

Read more

为什么敢为下属“打伞”的人,才是好领导?

衡量领导者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责任心。除了对工作整体的负责的心态之外,还有对下属的负责。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下属“遮风挡雨”。试想,为什么在军队里,领导总是特别受人爱戴? 行走在职场中的人,很容易受到来自上层或外部的麻烦和干扰,比如无理的指责、额外的工作,甚至是政治迫害、报复等。这个时候,孤独无助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上司能够站出来为自己说句话。但是,这个问题常常被大家所忽视。 有一次,我在与他人谈起什么样的领导值得追随时,大家都认为“能够罩得住下属”的上司值得追随。有的领导懂得为下属说话、办事,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下属,并为他们争取应得的利益,跟着这样的领导有好处有面子有前途,心里舒服。有的领导只知道为自己说话办事,在关键时刻退退缩缩,生怕惹是生非,甚至为了保全自己,不惜让下属做替罪羊,跟着这样的领导憋屈、窝囊,难有好的发展。 对下属而言,上司就是一把伞,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出来为自己的下属遮风挡雨。正如原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谈到的:“领导者之所以比下属薪酬高,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出色,而是因为他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其中一项责任就是当员工面对没有必要面对的麻烦时,领导者要挺身而出。” 一个能够罩得住自己下属的领导,才能够最终获得下属的信任和爱戴。 站出来,为下属说句话 当你的下属有了委屈,受了伤害,如果你不站出来为自己的下属说句话,那么还有谁会站出来替你的下属说话呢?就像一个孩子在外受到欺负了会向自己的父母寻求保护一样,一个在职场中遭遇麻烦的人也会自然地希望自己的上司能够站出来保护自己。 我的朋友曾经和我谈起自己的一件往事,当年自己的一位下属由于家庭的原因拒绝了老板的一项工作安排,老板非常气愤,决定将他调离到别的岗位上去,实际上就是要把他“冷冻”起来。我的朋友知道老板这是在打击报复,也知道自己的下属心里十分委曲,但我的朋友因为惧怕老板的淫威而没有对老板的决定提出任何的异议。 这件事过去以后,我的朋友对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和后悔,他和我说到,自己无论如何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下属做出一番抗争或努力,也许这样做无济于事(他的老板很强势),但至少应该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和努力,让下属知道,我的心里是有他的。在我的朋友看来,看到自己的下属有了麻烦,自己不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不是对下属,而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 实际上,那些优秀的领导人都非常懂得维护自己的下属,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获得了对下属的“领导权”。有一次,卡莉·菲奥莉娜的两位下属在工作中无端地受到了来自一位上层领导的责难,心里很苦恼。菲奥莉娜知道后并没有因为对方的级别比自己高而保持了容忍的态度,她勇敢地站出来,要求让对方向自己的下属道歉。最终,在菲奥莉娜的坚持下,对方亲自打电话进行了道歉。 菲奥莉娜面对来自上面的挑战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上去为自己的下属赢得了自尊,也为自己赢得了自尊。 在你的下属需要你的时候,站出来,为你的下属撑腰说话,尽管这样做会让你很为难,甚至会冒有一定的风险,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越是值得你去这样做。 伸出手,还要撑得起来 相信大多数的领导都知道保护自己的下属,在下属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为自己的下属撑腰,但是,能不能撑得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像是在雨中为他人撑伞一样,雨很小的时候,撑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人也未必需要你来撑;雨很大的时候,他人也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未必能撑得起来。 所以,为下属撑腰不能不撑,但什么情况下撑,如何撑,以及有没有实力去撑,这是每个领导人都要面临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加州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罗伯特·萨顿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他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有这样一位领导者,他总是敢于同错误规定以及报复心强的高级行政人员做斗争,并善于保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他很讲究斗争策略,因为如果他在高层眼里变成了一个刺头,或者更糟,直接被解雇了,那他就谁也别想保护了。他告诉手下,只要行政管理人员和那些规定不关乎他们的工作业绩或尊严,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他打了一个比方:“我要做的就是在上面有人泼脏水的时候,撑开伞罩住你们,你们要做的则是尽量不要让我撑得太频繁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伸出手为下属撑把伞,该伸手时就伸手,有时候我们需要缓一缓、看一看,不该伸手时就放一放;有时我们不需要伸手,只是借力撑一下,有时我们需要用双方来为下属支撑,甚至做出一些自我的牺牲。 作为一名称职的、优秀的领导人,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性格特征就是勇气和韧性,看到下属淋在雨中,站出来,伸出手,为自己的下属撑把伞。当然,有时让下属淋一下,见识一下无情的风雨也是必要的,这一切都要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 文/刘勇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想要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学这4个招数吧!

导语:谁不想在职场上一展身手,谁不想在职场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些切机——老板的赏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想要老板看到你的可用之处,就展现给他看,给自己一个机会。 1、确定老板的目标 你的使命是帮助你的老板完成他或她的现实目标。然而,这些目标究竟是什么目标?有的时候,答案简洁明了。可有时,你不得不做一点更深层的挖掘,学点职场心理学。 里杰,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对自己的销售纪录引为自豪。曾有几次,他向他的老板――莎罗解释说,他如何如何卖力工作,劝说一位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莎罗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赞同。 最后,里杰鼓起勇气,面对着她,“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不是吗?”他问道,“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莎罗和他的态度一样,直视着他,答道:“里杰,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可他耗费了我们太大的精力。请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订3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 里杰得到信息后,他把手中较小的客户移交给一位经纪人。虽然他只收到少量的佣金,但更重要的是:他正在帮助莎罗实现他的目标――找到主要客户。 2、支持你的老板 你可以多种方式表达对老板的忠诚,但不是拍马屁。 雷姆赛,国际市场副总裁的一位助理,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根据老板的笔记,准备好业务进展曲线图表。起草图表时,他注意到老板写道:“美元坚挺,则出口就会增加”。雷姆赛明白,事实恰恰相反。于是,便通报老板,告知已经纠正了这一错误。 老板感谢雷姆赛及时发觉了他的疏忽。当第二天向上呈报未出丝毫弊漏后,老板对雷姆赛做出的努力再次道谢。 3、帮助你的老板获得成功 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很容易忘却最初原因:老板认为你能为他或她的成功尽心尽力,做出贡献。 贝丝,一位负责家用电器连锁店的副经理,发现了这一法则的价值所在。她和她的老板莫尼克都赞成:如果扩大连锁店的经营规模,生意便可扩大两倍。但,莫尼克还有些犹疑不定,因为她难以确定经营管理的前景,即:规模扩大能否带来适当的回报。下一次地区会议上,一位办事处高级官员询问贝丝对于工作进展的态度,“工作开展得不错,连锁店生意兴旺,”她答道,“我喜欢莫尼克的工作作风。多数经理们也许常常抱怨不能把所有的商品和用户塞进如此狭小的空间。而我们,上周几乎是把电视机直接从运货车上卖掉的。如果有更大的地方,那些顾客也许还会有许多人光顾更多的商品。我们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全力以赴进行工作的。” 几周之内,莫尼克的连锁店计划又增加了一间侧厅。正如预计的那样,销售量迅速增长。莫尼克对贝丝的杰出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4、解决问题 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帮助老板解决难题。 卡尔是某学院的部门助理他的老板罗格负责管理学生和教职员工。极其糟糕的签到系统使学生们常常因还未上课就被记名,许多班级拥挤不堪,而另一些班级却又太小,面临被注销的危险。想象罗格已承受着改进系统的学生压力,卡尔自告奋勇组织攻关,负责开发一个新的体系。老板高兴地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这个攻关小组开发出一个大有改进的系统。之后的一次组织机构改组中,罗格升任了主任,随即,卡尔被提升为副主任。对其开发并成功地完成的这系统,罗格给予了高度赞扬。 责任编辑:米米巢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干事业不是先有钱,而是先有胆!

一、胆量决定财富 1、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 2、不拼,怎么知道不行 3、有没有勇气走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4:人的成功是被冒险逼出来的 5、不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我们坚决不做老实人 6、害怕失败,就等于拒绝成功 7、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二、机会青睐于果断(果断法则) 1、一个有魅力的人,必定毫不犹豫,说到做到 2、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 3、当你做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时,机会就来了 4、对于强者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机会 5、不要因为那些“如果”,影响了你的果断 6、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不做决定要好 7、我们还有机会,因为我们还活着 三、成功者希望自己“一定要”成功(“野心”法则) 1、不是“我想要”成功,而是“我一定要”成功 2、虽然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3、斩断退路,把自己逼上悬崖 4、积极行动,将49%的成功率扩大到100% 5、态度决定高度,企图决定成败 6、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未来 7、想越过高墙,你就先得把帽子扔过去 四、“发现”就是成功之门(判断力法则)

Read more

解读职场成功的三靠和十种竞争力

解读职场成功的三靠 一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决定态度和风度,态度决定方向,风度决定成效; 你的性格是决定你命运的关键,性格决定着你职场之路的发展方向,虽说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在职场中的摸爬滚打,你的性子一定会有所变化,毕竟在职场生存,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脾气干事,跟同事合作,与客户打交道,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与原则,不能一味的直截了当,所以,良好的性格铸造,是你职场成功的关键。 二靠知识,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能力,有多少能力,就能解决多难的事; 知识决定你的能力,也许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点牵强了,其实不然,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你是不是可以明白的更多,懂得的更多,只有知道的多了,才有能力去完成相应的工作,而能力的强弱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强,解决困难的时候必然就得心应手一些,反之,知识储备量少,能力薄弱,遇到困难也就会差一些,想成功就困难很多了。 三靠意志,成大事者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大本事,而是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现代职场人非常欠缺的一点,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害怕了,甚至放弃,试想,哪个成就大事的人不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过来的,职场中就没有一 味的一帆风顺,越大的成功,之前遇到的失败就越可怕,唯有在这不断的摔打中人才会变得更强,唯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才能让我们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慢慢走向成功! 解读职场十种竞争力 学历 所谓学历,包括学校、科系、学位。若本身学历不好,一个补救方法是出国留学或报考国内硕士班,用最高学历“勾销”先前较差的学历。尤其现在国内研究院所广开大门,从“硕士在职班”到“产业硕士班”,想要拿个好学校热门科系的硕士学位,各种渠道都很畅通。另一个补救方法是选择对学历门坎较宽的工作,例如部分服务业、成熟期的科技公司、或西北的地方企业,由于在人才竞争上处于劣势,对学历也不敢要求太高,不妨先在这类工作累积一定的资历,因为“资历”要比“学历”更管用。 证照 除了法律、会计、医疗等行业要有证照才能执业,目前包括金融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美容业、餐饮业、健身业等行业,以及制造业的环卫部门,也都逐渐走向“证照化”。如果你的学历条件较差,专业证照可弥补学历的不足。 专业技能在校期间所培养的专业,只是你踏上专业之路的第一步,许多行业所特有的专业技能,学校无法提供,只能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以,在最初的“学徒期”,薪水待遇是其次,学习机会才最重要,要把工作当成学校的延伸,把主管和资深同事当成良师,像海绵吸水般虚心学习,专业技术的“马步”才扎得稳。单一技能的人才过剩,如果能跨领域培养多重专长,将可拉开你的领先距离。 听说读写算 听说读写算,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培养的基础能力,从生活到工作都离不开这5种能力,但新生代这方面却有“退化”的现象。很多主管抱怨新进员工的电子邮件辞不达意、不知所云;营销主管也发现年轻一代虽然创意十足,但连象样的文案都写不出来。此外,做事情“无厘头”没有逻辑,谈吐应对粗俗无礼,也让主管们为之傻眼。 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算,办公室文书软件的运用,也成为新的基础能力要求。很多企业以为新生代是计算机时代,应聘条件通常不会注明要熟悉办公软件,等到录用后才发现不懂PowerPoint、Excel的新人,竟然为数还不少,有人甚至用Word绘制简单的图表都不会。总之,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数字能力、逻辑思考力、办公室文书软件运用能力,是你不可小看的职场基础能力。 “软技能” 除了专业技能的“Hard Skill”之外,“Soft Skill”也不可或缺。不论你是工程师或业务员,任何工作都需要做报告的能力,要懂得如何进行一场会议,要会做基本的企划提案,在工作上要能创新思考,遇到问题要有分析解决的能力,对内外部客户要掌握服务的技巧、具备良好的说服力。一名外商银行主管表示,他用人一定用国外留学归国的MBA,因为他担心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口头表达或上台做报告表现会欠佳,从而会担心这样的员工如何去跟客户做提案? 性格特质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新人求职上,再贴切不过了。很多企业主领教过“草莓族”的不能吃苦耐劳、抗压性与挫折忍受度低、缺乏小组合作精神、忠诚度与责任感低、追求卓越的成就动机不足,因此在新人的筛选上,更加重视性格特质,并且采取“3Q Very Much”的准则,也就是说IQ(智商=专业技能)、EQ(情绪商数)、AQ(抗压性)三者并重。而从性格测验、社团活动纪录、面试表现,都不难看出性格的端倪。

Read more

一个小老板,却说出了做大生意的秘密!

生意场上很多人都说“无奸不商”,活脱脱像沙士比亚笔下描述的“威尼斯商人”。 我却一直认为,在所有的生意中,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的常规生意是永远的生意。 而这些永远的生意中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是“诚信”,用四川话来说就是“憨”。 当年我初入商场有人给我讲做生意先做人时,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我是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口碑”。 我曾经卖过米、开过餐馆、买卖二手车、种养兰花…… 卖米的时候,我纯粹是地道的小摊贩,每斤米赚几分钱,晚上打烊数钱是以分分角分过手。 但我秤米的时候,我会秤得旺旺的,完了还要往别人米袋里添一把。 进了新货,我会先送一两斤给正在犹豫的婆婆大娘拿回去尝。 行情涨后,我会等几天再涨。这样,我的顾客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居民小区的婆婆大娘们,常常在我的摊位前排起长队。几年以后,我的粮油生意已经开始用车皮进货了。 我做二手车生意时,我会出比别人稍高的价格购车,会以经别人稍低的价格卖出去。对买车的人,我会如实告诉他这车还有哪些毛病,大概花多少钱去哪个修理厂可以修好。这样一来,有旧车的人都喜欢来找我,我的货源比别人多,车也卖得快。 我接手一家宾馆的餐厅,同行都认为宾馆业的餐厅不好做。接手后我发现,宾馆餐厅不好做的原因是消费者认为“贵”、规矩多、味道几十年一贯制。我立马破规,取缔包间费、开瓶费、服务费。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毛利由一般宾馆的60%降至40%。菜品创新,亲自到山区找山珍、野菜、土菜,引进“江湖菜”、“农家土菜”。使餐厅既能吃到上千元的燕翅鲍,又能吃到几十元经济实惠的家常菜,价格甚至比社会餐饮还低,食客自然蜂拥而来。 这些年来,我身边做生意的朋友倒下一大批,能够做大的屈指可数。聚在一起都在感叹,生意太难做了,商场险恶啊!我不好说什么,但我心里明白,如果你的野心不要太大,如果诚实地去做,如果能吃得起亏,如果讲信用,生意是做得好的。 有一天,一位朋友说:如果别人说你精,你肯定做垮;如果别人说你憨,你肯定做大。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经产这么些年,我正是自觉不自觉这样去做的。 古人云:欲取之,先予之。表面上你“憨”,其实最大的赢家还是你! 来源:《公关世界》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好老板,都是瞎子、聋子、笨蛋!(说得很到位)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然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团队越来越好。 1、看不见 汉朝有个故事,说尽了管理者的特点。宰相丙吉,有一天在都城内走,忽然前面出现了两个打架的人,头破血流,还在继续斗殴。他没有出面处理打架的事情,而是绕道走了。走了不远,发现路边的牛在不停地喘气,于是停下来看牛为什么喘气。随从很奇怪,就问宰相,为什么不管人的事,而关心牛,难道牛比人更重要吗?丙吉说人打架的事情,我也看见了,但那是都城将军的事情,他会处理好的,如果他处理不好,我就撤他的职,这也是考验那个人是否称职的机会。而牛喘气,可能是天气出现了问题,可能有灾害,事关天下的收成,这是我的职责,所以分外关心。 也就是说老板在完善了管理体系以后,要真正把工作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不要随便干涉下属的权限,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这样的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里的很多事情,老板知道就好了,要假装看不见,让下面的人处理为好,这是考察下面人能力的好机会。即便是下面的人失误了,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老板也要把这个损失当做是选人的成本。不要怪别人做错了,而要怪自己当初为什么把这个人放在那个岗位上,如果老板此时耐不住寂寞,出手挽回损失,那员工会形成依赖感,总盼望着“上帝之手”为他解忧,进而降低企业的效率,这比那些损失更可怕。 2、听不见 如果老板听觉灵敏的话,小道消息很容易传到他耳朵中,那他是听还是不听呢,如果他听的话,公司的小道消息会更多,让正式的信息渠道出现瘫痪。 可悲的是,有的老板对小道消息乐此不疲,几天听不到,就感觉不舒服。甚至有的老板还挑拨,发动群众互相监督,他把一个员工叫进来听完工作汇报以后,问:“你的那个上司,最近怎么样?你觉得他怎么样?”这让这个做员工的如何来回答?做经理的总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照实说了,怕给经理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只说好的,那就不全面,有说谎的嫌疑,真是左右为难。今后不管怎样,这个员工对经理的心态会不同,他会想:“原来在我们面前神气的经理,老板对他不信任,有看法。”那经理如何做管理呢? 还有就是上班时间听得见,下了班尽量不要和下属单独相处,要听不见才好。以前万科的王石有个故事,王石有一天晚上九点左右,听到有人按他家的门铃,他在上面问:谁呀?下面的人说:我是某某,来和您汇报一下工作。王石说:现在是下班时间,你要爬山,可以来找我,你要汇报工作,请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找我。 如果王石同意了这个经理来汇报工作,别的经理会怎么想呢?于是大家纷纷在下班以后找王老板汇报工作,那他们上班做什么呢?上班就只好在办公室玩耍,想着如何在晚上汇报工作。企业哪里还有什么未来。所以王石的观点是对的,下班让工作走开!听不到才好,除非出了公司要倒闭的大事,否则不要找老板,经理们自己来处理,这才是考验经理们水平的时候。 3、做不了 老板还要想不到,做不到。这样才能让下面的人多想,才能开启下面人的智慧,让下面的人多做,培养做事情的能力。才是在培养人才,即便老板想到了,也要说不知道,而要让下面拿出观点来。即便老板自己能做到,也要让下面的人来做,老板做更重要的事情。说起来这些道理都懂,但做到就难了。大多数老板是行业里的专家,大多数老板是外向的,他能看到很多问题,看到了更愿意动手搞定。让他袖手,让别人来完成,他觉得别人做得没有他好,觉得别人的效率太低了。突破自己是最难的! 其实老板是公司最贵的资源,一个企业年利润1000万,也就是说老板一年挣1000万,老板平均3万一天。如果老板整天做下属的事,是不是有点太贵了? 老板只有超脱才能客观、只有客观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超越。做老板是孤单的长跑,比赛马拉松。老板要修炼到孔子说的“仁”的境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看不见、听不到、做不到的老板才是好的大老板,否则就是小老板! 文/老板日记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我的前半生》暴露的职场潜规则,比离婚好看10,000倍

职场没有捷径 好走的路都不是坦途 剧: 做全职太太10年养尊处优的罗子君,早就和职场脱节,但为了与前夫争夺儿子的抚养权,罗子君咬牙开始找工作。然而作为一个30+的职场新人,子君自然到处碰壁,这让闺蜜唐晶十分担心,贺涵却如此安慰唐晶:“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析: 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捷径,其实不过是投机取巧,在苦难和挑战面前绕道而行,以求得百发百中的圆满。但别忘了,挫折,往往是成长的加速器。 失败的人之所以倒地不起,就是因为他们一击即溃,而成功的人之所以无往不胜,恰恰是他们在每一次跌倒后都脱胎换骨,看似节节败退,实则以退为进,因此再度上阵后必将强者愈强。与其削尖了脑袋耍小聪明,不如先炼就无坚不摧的真本事,在职场上能逢凶化吉,才是屹立不倒的盔甲。 交友才能交心 交心才能交易 剧: 离婚官司开庭前,子君所有的面试都被拒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便利店售货员的工作,因为和顾客发生冲突,被领导开除了。此时的子君急需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增加儿子的抚养权争夺的筹码,关键时刻,贺涵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高端商场里的奢侈品销售,对罗子君这种毫无经验的人,连便利店的打杂都干不好,转而做高端销售简直是天方夜谭。 贺函知道子君对这个offer势在必得,干脆面授了自己的经验之谈:“每一个买过东西的客户,你都要记住他们的特点喜好,留下电话和电子邮箱,然后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他们精确的咨询,而不是无差别的群发对待。这样他们就有一种被奉为上宾,被重视差别对待的良好感受。” 析: 三百六十行,各自有门路,但本质上销售的都是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依赖,就成功了大半。因为交友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无论是以客流取胜的闹市商铺,还是靠声名立脚的高端品牌,做好与顾客的关系维护,保证老客户阵营不流失,才是最高明的选择。 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 再做谁都不可替代的神器 剧: 临面试前贺涵还对罗子君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析: 培养所向无敌的能力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法则。初入新环境,你必须尽快熟悉各个环节,打造自己360度无死角的技能,才能在长江后浪拍前浪的竞争中稳如泰山,然而从唐晶到贺涵,隔着100个职场精英的距离,当然不能就此止步,你仍需挖掘出自己的核心优势所在,并无限化扩大它,直到他们成为你的爪牙和锋芒,你终于可以无可替代。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再做谁都不可替代的神器,等到你真正强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好运连连。 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就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剧: 子君搬家后第一次上班在地铁里被挤掉了高跟鞋,孤立无援地站在地铁站门口打电话求助贺涵,却被贺涵拒绝了,贺涵晚上吃饭的时候给子君讲了为什么不去帮他:“实战之前,必须预演,以排除一切意外的可能,没有人在乎你所谓的特殊情况,更没有人有心情有时间去听你解释,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就一定是你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好。” 析:

Read more

职场书那么多,到底应该怎么读?

很多人喜欢读与谈职场类书目,目的是为了学习各种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以我的心得,我觉得,做为一个职场新人,这种学习,尤为必要。 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方法和心得拿来用一下,省下宝贵的时间,将精力用在刀刃上,更值。 至于文件怎么存放,排版怎样更漂亮,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工作,遇到压力时,如何调整,面临竞争时,怎样脱颖而出,读书学习时,如何效率更高……能拿来主义,就别再经历头破血流的碰撞去感悟了。 但凡事皆有两面,这种书不可读太多,读多了,就变成了对细枝末节的追求,从而忽略了真正能帮助自己成长的东西。 何为真正能帮助自己成长的东西?就是对管理思想的学习和对管理工具的实践。 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帮着提升我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是工作知识结构中真正的制高点,攻下一个,见效一大片,能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思考模式变得具有深度和广度,而不仅仅是摘一草得一叶式的细微进步。 一般职场书,都是些软励志书,或者技巧书,为了照顾读者,容易为大家轻易读懂并吸收,往往都写的比较浅显,很好读,一读就懂。而且,随着阅读量增加,你会发现,其实这类读物的内容,重复率极其高。 毕竟,大家工作,很多经验都是相通的,相似的,说要写出新意,也很难,一本书中出现10%~20%新鲜的东西,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很多人爱读,乃至上瘾,原因就在于,它似乎可以满足我们学东西的欲望,而且易学易用,最大,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里面的内容我们都能轻易懂,加上可以轻易学会,所以容易产生成就感。这就好比是喝粥,易吞易咽,容易吃得下去,吃的饱。 如果你长久做这样的读者,会营养不良,而且,牙齿会松动,胃肠的消化能力会变差。此时,你若再碰到硬一点的食物,便会抱怨它太难啃,嚼不动,咽不下去,于是很可能,你又会要求喝粥。 表现在工作的表现上,也类似。所以,很多看多了职场技巧书的人,一旦面对难度大大增加的管理、工具书的时候,就会望而却步,要么摇头放弃,要么渐渐疏离,乃至干脆放弃学习。但实际上,这些工具书,才是典型的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处理特定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各领域专家、管理精英解决问题的精髓所在。 在职场中,因为时间紧迫,大多需要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因此,我们需要好读易懂能快用的东西。这点,我觉得没错,也可以理解。但恰也是因为好读易懂,往往会让我们容易忽视掉消化理解。在学习和应用这件事情上,懂不代表理解,理解不代表会应用,会应用不代表能应用,能应用不代表能用好。用好是需要一个艰难的应用和不断沉淀、乃至纠结的过程的。 实际上,更要命的还不是读不懂,而是仅仅从字面上“读懂”了。字面上读懂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此懂非彼懂。就拿6W2H法来说吧,读描写和介绍这个工具的文字,不会超过20分钟。我跟很多人聊天,说起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并将之喻为思考的黄金模式的时候。 很多人就觉得惊讶,说:“你太夸张了吧?!就8个词而已,我上班第一周就学会了。”我每听到这里,就知道坏了,这哥们肯定是将文字上的理解当内涵上的理解了。所以,我可以用1秒钟就100%断定,他一定不知道6W2H是个什么东西。 实际上,我跟他也一样,是在入职一周不到的时间里学到这个工具的。但我真正理解它,将它当做一个重要的思考工具、创新技法,是整整三年后,从一份会议记录的表格里才窥得门径的。等到我能相对自如运用在问题的解决中,则要等到四五年之后。当然,不是说此前我就真的不理解,不会应用。其实我是“理解”的,我也能“应用”,而且对我的工作产生过很大的功效。 但十年之后,当我到一家公司当总经理之后,才发现,整个公司里,从工程师到总监,能用好6W2H的,没有一个。回头再去检视他们的会议记录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跟我十年前一样,真正将6W2H都运用不到一张会议记录里去。 大家别小看一张会议记录,真正要在几个格子里认真细致地填清楚它,还是相当考验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会议,连个问题点都提炼不清楚;有时候,问题点还提炼得不错,原因分析就错得离谱;好不容易看到一张这两项都做得不错的,再往下看,应对措施就显得笼统而模糊,不具备可行性。 例如,谈到要加强检查,怎么加强呢?什么时候开始?分几个步骤?哪些项目的检查频次调整了?从多少增加到了多少?谁负责执行?谁负责检查?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谁负责确认?达到效果怎么办?达不到效果又怎么办?达到效果要不要修改作业方式?要不要横向推广?这次加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短是多久?长是多久?这次加强成本有没有提高?效率有没有降低?综合成本是升了还是降了…… 这么一问,你就看的出来,问题立马就来了,即便是看似清爽利落的一张会议记录上,背面其实还悬而未决着一堆没写在上面的问题,而且,可能都是比写在纸上更重要的问题。这才是6W2H应达到的目的,但却也恰是在我们的理解和应用中,最易缺失掉的东西。 为了训练整个团队的思考能力,我曾经尝试着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以一张会议记录为衡量标准,要求无论大小,每个会议必需要有一张完整清晰、并经得住询问和推敲的记录。初时,大家都觉得很容易,但一轮到认真质询,就会发现,会有多难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月里,没有出现1张能被我按照上面的模式追问而能全部回答清楚并通过的会议记录。 这不是说我的要求高,而是企业里,有太多喝粥的人了。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大家已经习惯了吃流质食物,学表面东西。大家的胃肠已经变得太虚太脆弱了,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说起工具来,个个都知道,讲起道理来,头头全是道,动起真格来,大多真病夫。追根溯源,盖学习工作时,喝粥之缘故也。 当然,我也没有那么严苛,一家上千人的公司,真弄得一张会议记录都通不过,大多时候,也只是点到为止,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慢慢进步。果然,不到半年,公司里风气大变,再到现场和车间,很难见到那些诸如加强之类可以用在所有会议记录上的措辞了,放眼望去,贴在墙上、白板上的会议记录,都懂得用具体的数字、清晰的行动步骤、详细的推进计划、可衡量的目标等等。气象完全一新,与半年前比,完全判若两厂。 有些朋友读到这里,会说,一个6W2H而已,被你说的如此天花乱坠,真有那么神奇吗?你还别说,还真就这么神奇。其实不独6W2H,任何一个管理工具,你用好了,都会产生类似这样神奇的功效,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理解,有没有真正用出自己的心得。 我对这种能硬碰硬,啃工具,努力用于实践的人,总结为“扎马步,拉硬弓”。是的,惟其如此,才能不变成职场上只会浅层次理解和做事的“喝粥人”。

Read more

懂得与人合作,是消除自卑感最重要的方式

来访者,郁,走进咨询室,刚刚坐定,便急不可耐地与我数说着部门其余同事的十八般武艺,个个独具风格,耀眼夺目。 同事A 从5岁开始练习书法,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年会上狠狠的秀了一把,把整个公司都惊艳到了。 同事B 留学归来,不仅英语流利,还自学过德文,在应付客户时因为语言出众增色不少,整个人都散发着“舍我其谁”的光彩。 同事C 文笔过硬、逻辑清晰,每次写出的文案清新又独具创意,总能让领导感觉眼前一亮。 同事D 虽然能力一般,偶尔还会拖部门的后腿,但对吃喝玩乐尤其精通,每次部门聚会,她总是能安排的得体又特别,让大家玩得十分尽兴。 …… 郁越说越起劲,对每个同事的优点如数家珍,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嫉妒,当然还有难以掩饰的失落。 “你呢?”我忍不住问。 “我只会工作,什么都不会。”郁扶扶眼镜,沮丧地对我说。“所以,我特别自卑”,她补充道。 “因为,他们太优秀让你显得特别平庸?” “对”。郁回答的干脆,我甚至能从这简短的回答中,感受到她每一日与这样的同事相处,内心有多少压抑与挫败。 “你喜欢你们的部门吗?” “喜欢,也不喜欢。”郁回答的很小声,“喜欢,因为它够优秀,不仅业绩好,每个人都很精彩,非常有活力;不喜欢,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几乎时时刻刻在提醒我,究竟有多差劲。” “你好像在无意间把部门的同事,都放在了一个敌对的位置上,跟A比书法,跟B比外语,跟C比写作,跟D比谁更会吃喝玩乐”,我说,“所以,你无论跟谁比,你都觉得自己很弱,然后自卑满满。 “是的,我想比他们都好。”郁坦率的说,然后,又立刻觉出有些不合适,补了一句:“虽然我也知道不太可能。” ********* 郁的自卑,再熟悉不过,因为内心有一份对“完美自我”的期许,希望自己比所有人都好,一旦愿望落空,或者发现总有人比自己做得更好,便自卑了。 但不知你是否发现,这种自卑,多多少少包含着某种“我是世界的中心”的自大的味道。 就像我问郁:“为什么你要比他们都优秀呢?” 郁很疑惑地看着我:“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吗?”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优秀,但程度不同,视角也不同。有些人的优秀里,把“我”放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有些人的优秀里,有“我”,也有“我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