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性教育,不仅讲“身体”,更要讲“道德”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开始教孩子性知识。现在让父母上一堂“性教育课” 性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生理卫生课,科学的性教育,不仅讲“身体”,更要讲“道德”。 身体发育的知识 向青少年讲解性与生育的全部生物学事实,其中包括解剖基本常识,如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构造、功能、性反应系统的特点,以及生殖器官的卫生保健知识。 性別角色的教育 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了解性教育的相关知识。 两性之间协调的人际关系教育 教育孩子如何与异性正确交往,教给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弄清性教育的“时间表” 对孩子的性教育,应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分为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和少年阶段(11—14岁)。 3岁:父母应该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 3—7岁: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要让孩子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性别、性角色的认识。 7岁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教师。有一些犯罪分子经常把性侵害的魔爪伸向年幼无知的孩子,因此,家长应从孩子懂事起就告诉孩子自己有哪些私密的部位是不允许别人触摸的,如果有被侵犯的苗头要立即告诉家长或报警。 7—10岁:孩子会逐渐对电视网路上出现的恋人亲热的镜头产生浓烈的好奇心。此时,家长应告诉孩子相爱才会做出亲密的举动,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要长大成人以后才能跟自己喜欢的人有这些举动。 10岁—14岁:孩子会关注到异性的身体发育与自己产生很大差异,有些男孩、女孩接触异性同学可能会产生羞涩感,家长应引导孩子认识男女生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差异,让孩子坦然与异性同学相处。 14岁—18岁:孩子渐渐会对异性同学产生莫名的好感,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并告诉孩子,如何才是对自己喜欢的异性负责的行为,以及婚前性行为的负面影响。 掌握科学谈性“五大策略” 对于“性”这个敏感话题,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需要把握尺度,讲究策略。 第一、平常心不谈“性”(性观念) 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家长的观念也要与时具进。有的家长一看到电视上有恋人亲热镜头,就急忙换台;其实,如果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相爱。孩子就会坦然接受这个现实。 第二、适时让“性”不再神秘(最好的时间) 专家认为,对孩子开始性教育的最好时机是3—5岁,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对性别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如果家长错过了这个向孩子释疑的好时机,往往会导致孩子对性形成最初的神秘感,甚至形成长期挥之不去的心结。 第三、谈性也可如同“家常话”(坦然面对,对待) 跟学校“性”教育相比,家庭“性”教育更具有个体化、生活化的优势,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为理想的管道。遇到孩子问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家长要像解答其他问题一样坦然对待,用家常话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第四、孩子困惑家长不应编“瞎话”(别胡说八道)

Read more

该让自己放松的「征兆」,你中了几个?

该让自己放松的「征兆」,你中了几个? 现代人生活忙碌,经常早出晚归,工作家庭两头跑的结果就是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因此适当的放松和旅游正好成为调適良方,就列出了你该让自己放松的「征兆」,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1. 最近开始留意护照上的印章 翻阅护照上的各国通关印章,可以让你重温当时旅游的时光,但这也代表你也想开始规划下一趟旅行了。 2. 最近常失眠 可能很多人都有的睡眠问题,试着透过旅行缓解吧。 3. 错过太多身边聚会 最近的你常常推掉身边各种聚会吗?与家人、朋友一起规划旅行出游,重新找回彼此的连结吧。 4. 工作上屡屡出错 工作上发生的错误越来越多?其实是大脑需要重开机的征兆。 5. 对工作失去热情 「星期一症候群」怎样都好不了,面对工作就是不来劲,这时只好休个假外出走走了。 6. 失去幽默感 生活中的大小事让你不再觉得有趣,甚至变成厌烦吗?改变一下生活节奏,来趟旅行吧。 7. 当生活=工作 生活不只有工作,但若工作变成你生活的全部,就要好好检讨休闲生活的比重了。 8. 靠酒精纾压

Read more

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

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快乐更是真谛!百年之后,你睡你的,我睡我的,再美丽的语言也无法跟你沟通,因为我们要沉睡,睡很久,很久…… 所以,身边的人要相互珍惜,因为每个世人的时间都越來越少,最终还是要互相分离。不要争执,不要斗气,好好说话,相互理解!好好珍惜对你好的人 ,弄丢了,上搜索引擎网站如谷歌或百度也找不回来。 离开了,互联网也联系不上!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或长或短;生活,每个人都在继续,或悲或欢;人生,每个人都在旅途,或起或伏。人无完人,事无完美,有些小人,你不须计较,计较会烦;有些繁事,你不必在意,在意会累。人这辈子,有人羡慕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他们都是外人;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丟失自己的本性。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 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 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 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 一样的人们,不一样的活法。 再优秀,也得碰上识货的人;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再真诚,也得赶上有心的人; 再谦让,也得面对珍惜的人。 你所知道的不要全说,你所看到的不要全信。 这个世界,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品。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用心数数,我们的生命已经过半,还有多少日子,够我们浪费,够我们消遣,够我们作践,够我们感叹。 好好的活着,简简单单过好老年的每一天!

Read more

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五个人,得一人足矣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到底怎样的知己才是我们所盼望的呢?以下是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五个人,得一人足矣。如果在我们生命里出现了这样的人,请好好珍惜! 一、懂你的知己 除了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个人,如果还能有一个知己,能够陪你一起没心没肺的笑,陪你放肆地哭,陪你一起减肥,一起大吃大喝,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和不美好,一辈子联系不消失,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站在你身边,永远明白你在想什么,与你脾气相投,要好好珍惜。 二、过命的朋友 人的一生很难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和困境,在你困难的时候,能够不问任何原因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的人,能够为你的事东奔西走的人,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人,为了维护你的利益不惜与人大吵一架的人,一定不要错过。 三、给你忠告的人 人非圣贤,总会犯错。我们犯错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给我们忠告的人,他们可能比我们年长,比我们懂得更多,也可能只是个孩子,一个举动让我们觉得羞愧继而反省,这样的人要感谢他,是他们的存在,及时给了我们忠告,让我们学会反思,学会低调,学会做人。 四、实力相当的对手 没有敌人的人生是孤独的,没有对手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可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五、向你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这个社会鱼龙混杂,但归根结底,还是好人多。在你落魄时,在你急需帮助时,向你首先伸出援手的往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他们把你从死神的身边拉回来,让你相信这个社会其实还是很美好的,人与人之间没那么淡漠。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比“我为你好”更扎心的是“爸妈没钱”

活不是建立在有钱与奢侈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有心与情趣的基础上。 这几年,特别流行念叨原生家庭的影响,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成年后,内心的黑洞与父母之间的关联。 前段时间联系上了一个发小,多年未见,情谊还在,经常一起聊聊天。我对她的近况并不熟悉。从谈话中感觉她很焦虑,尤其对钱。经常跟我说,她有房贷,孩子还小,水果又涨价了,两年没去商场买衣服,最多去给孩子买双鞋,三百多块钱呢。 起初我以为她收入很低,后来无意中了解到她的家庭收入,绝对已经达到大城市中产阶级水平。 我忍不住说:“像你这样的收入都焦虑,普通工薪族该怎么活啊。” 她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也总在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爱钱。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穷怕了,现在赚钱再多,也不敢乱花。” 她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为钱吵架,所以现在结婚以后,从不让爱人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两人经济AA 制。尽管有时候不免冷漠,但她觉得真实的冷漠比虚伪的温情强,别一边甜言蜜语,一边惦记你的钱。 “你觉得钱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我问。 “当然。”她回答得很快,一秒钟都没耽误。然后疑惑地问:“我记得你家那时候也很穷啊?”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 ******** 那时候,我们都住在甘肃金昌,父母是大型工矿企业的员工,比农村经济情况好一点,但也是家家户户都穷。每家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我家因为父母都是丧偶再婚重组家庭,孩子更多。 但我跟发小不同,我从没觉得自己家穷。 在发小不断跟我强调当年生活穷困的启发下,我的记忆一点点复苏。 发现我父母跟她父母最大的不同是,她父母一言不合就哭穷,家里大小事情,只要有不如意不顺心,就归结为没钱。 而印象中,我父母从没在我们面前说过“穷”字。 我妈手巧,带动了我大姐 ,用巧手装点家里的每一处。手工刺绣的门帘、枕套、电视机罩,勾花的茶杯垫、头巾、外套。 还有我们穿的毛衣,是母亲用旧毛衣拆下来的线织成的,拼出很好看的图案。前两年看到米兰时装周秀场一件繁复的复古款毛衣,我心说,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穿过的吗。 物质匮乏并没有妨碍我们一天天长成虚荣的小孩。至今记得童年最闪亮的日子,是有一年儿童节,我跟姐姐穿着小皮凉鞋走在路上。 小孩脚长得快,没人舍得给孩子买皮凉鞋。我妈不知道使了什么招数,竟然用爸爸要扔的一双黑皮鞋,加上我们穿破的布鞋的底,制作了两双一片式牛皮凉鞋。 两个小孩一路上迎着叔叔阿姨的赞美与同龄小朋友的羡慕,那种富足的感觉,如今想起来还像大冷天正饿的时候,吃到一口软烂入味的咖喱牛腩。 虚荣是个好东西,当虚荣被满足时,人的自信,以及向善向美的意念,都有了扎根的土壤,美好的世界在春风里舒展。 虚荣同时又是一头猛兽,它的胃口是被饿大的。年少时克制欲望的人,成年后内心深处,往往有着膨胀巨大的虚荣心。

Read more

生命的目的,就是享受过程

人的一生是一直朝着某个地方前进的旅程,有些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抵达一个特别的地点、目的地,有些人则漫无目的。 那些漫无目的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那里,也就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而只看到目的地的人呢?就算到达,也往往错失了目的。 怎么说呢? 比方,如果爬山时你老望着山顶,就根本看不到脚边的花花草草,人生旅程也是一样,如果你只在乎何时到达目的地,那就错过整条路上沿途的美丽景致了,不是吗? 说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和女友相约在一棵大树下,他性子很急,很早就来了。虽然春光明媚,鲜花绽放,但他急躁不安,根本无心欣赏。 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小精灵。 『你等得不耐烦了吧? 』精灵说:『把这个钮扣缝在衣服上吧!每当你遇到不想等待的时候,就向右旋转一下钮扣,你想跳过多长时间都行。 』 年轻人高兴得不得了,他握着钮扣,轻轻地转了一下。 真是奇妙!女友出现在他的面前,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他。 『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有多好? 』他心里暗暗地想着。 他又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出现在他的面前;美若天仙的新娘依偎着他;乐队吹奏着欢乐的曲调,他深深地陶醉其中。 他看着美丽的新娘,又想:『如果现在只有我俩多好? 』不知不觉他又转动了一点钮扣,立刻夜阑人静… 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我还要一栋大别墅,前面是我自己的花园和果园。 』 他转动着钮扣,『我还要一大群可爱的孩子。 』 顿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宽敞的房子里玩耍。他又迫不及待地将钮扣向右转了一大半。 时光如梭,他还没有看到花园里开放的鲜花和果园里累累的果实,一切就被白茫茫的大雪所覆盖了。再看看自己,须发皆白。 他懊悔不已,『我情愿一步步走完一生,也不要这样匆匆而过! 』

Read more

要想活得年轻,就要年轻地活着

周末跟朋友固定小聚的时间。N小姐说今天实在不想洗脸出门,邀请大家去她家里聚。 到N小姐家里,她一脸慵懒的把大家迎进家门。然后我们几个窝在沙发上,听着轻音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各自手里握着手机。 就这样一直到天色变暗。大家商量出去活动的结果是,外面这么冷,雾霾到现在还没有散去,哪里都不去。一个小时后,我们吃着外卖,看着偶像剧。 N小姐引起了一个话题,看起来越来越老了,不再像是二十多岁的女孩,让大家帮忙推荐一款去皱纹效果好的眼霜。 叽叽喳喳一阵之后,小A说:“其实,用什么保养品都没有用,看起来衰老是因为我们过着老年人的生活,工作没热情,生活也没激情。” 我们五个人在沙发上窝了一下午。这在两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我们有太多想去的地方,太多想做的事情,太多想吃的东西,要一个一个去体验。 还在年轻的不得了的年纪,我们慢慢失去好奇心。生活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我们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少。 ********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跟现在比起来,以前快乐的阈值相当低。读大学的时候攒一学期的钱,买一个镜头,晚上做梦都是笑的。那时拍一张满意的照片,一天的心情都好的飞上天。现在能买到最高级的镜头,却再也找不到当时的快乐了。就算拍的照片获得摄影奖,也没有什么感觉。 之前隔几天就会发现一种很好吃的东西,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让他们都去吃。现在吃什么都是一个味道,玩什么都没有兴致。 小A说现在连谈恋爱都没有兴致了,手牵手轧马路啊,荒郊野外去野餐啊,哪有这兴致。 阿凯说,现在唯一的娱乐项目是跟朋友打麻将,像一群老头老太太。去年冬天总感冒意识到免疫力下降,凑了一支足球队,踢过两次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之后,就再也没有组织活动。 一个朋友发状态:现在把所有年轻人的活动都戒了,不要叫我出去玩。 所有的这些不积极,都会在我们脸上和心里表现为衰老。 我想不起来从什么时候起,在周围的伙伴身上,青春变得模糊。 工作一年之后开始,男生肚子慢慢鼓起来;女生的脸上也开始看出岁月的痕迹。男生除了工作上还能斗志昂扬之外,其他活动都懒得去了。女生越来越宅,最好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过一天。 ******** 打球,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爬山,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 旅游,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逛街,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 不到三十岁的一群人,一个个负重前行,活得不年轻。这群人以前不是这样的,短短几年时间,像换了一群人。 之前就算是跑了一天刚从外面回来,同学喊一声出去吃夜宵,也是满口答应,套上衣服跑下楼。现在即使在家宅了一天,也还是懒得下楼。谁都叫不出去。 刚毕业工作那会儿,就算是囊中羞涩,过千的衣服都得使劲咬咬牙才舍得买,也会穿越半个城市,排两个小时的队看MissDior展览。现在别说排队看展览了,路过展览也没有多少兴致走进去。 之前三天不运动,就感觉缺了点什么,浑身不舒服,好像满满的能量出不去一样。现在办了健身年卡,游泳年卡,瑜伽年卡,却总能找到一堆的理由,说服自己工作已经够累了,老胳膊老腿儿,就不要折腾了。 不管是不是老胳膊老腿儿,当一个人这么觉得的话,他可能就已经不再年轻了。 比这些更可怕的是,斗志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消耗的超不多了,棱角也在现实之中消磨的不剩什么了。

Read more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你思念的人

如果想你了, 我会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你的微信, 即使我知道,机率是那么的渺茫。 如果想你了, 我会用拇指在手机上飞速的打下一连串的问候, 最后…却始终没有按下发送的键, 只是害怕打扰到你…… 如果想你了, 我会打开你的朋友圈相册看一下, 默默看,不点赞, 始终有种甜蜜的感觉, 就像……巧克力的味道。 如果想你了, 我会想,你是不是会想我呢? 哪怕,只有一秒钟的时间。 如果想你了, 晚上做梦也梦到了朦胧的你, 我会不愿意醒过来, 只是害怕,梦一醒,你会离开…… 如果想你了, 我会深吸一口气, 把弥漫了思念味道的空气吸进, 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如果想你了, 我会静静听歌,把歌里的故事,

Read more

不想穷下去 就每天提醒自己这 11 点!

下面是成功者都有的 11 点特色: 1. 别看电视和玩网路游戏 记住,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三小时以上的, 一定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过 25K 的, 如果你想要月收入超过 25K, 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电视上。 同样的道理, 那些平均每天玩网络游戏 或聊天超过三个小时以上的, 也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过 25K 的。 2. 成为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 这个世界,有这么一小撮的人, 打开报纸,是他们的消息, 打开电视,是他们的消息, 街头巷尾,议论的事他们的消息, 仿佛世界是为他们准备的,

Read more

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 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话语中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会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情况是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七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了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只有炫耀和跟风。 我记得最让人悲伤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住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 我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7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件宽松布裙,把冰镇西瓜挖空盛了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再泡一壶绿茶。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香风习习,伴着夏天的蝉鸣。这样有创意、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前段时间与一位长辈聊天,他谈起自己的女儿。他说女儿上小学、中学时他从未接送过,但是上了大学后,他反而每个周末送女儿上同城的大学,这成了一件让他愉快的事。为什么?因为一路上可以聊天,什么都聊,边走边说,一两个小时的步行,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路上有风吹,有鸟叫,有甜品铺,还有青春的女儿神采飞扬的表情……类似的是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 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电视节目,房间里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的妈妈去送……讲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还是有无可替代的深情和简洁纯粹的爱存在。 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来源:《幸福·悦读》 文|沫沫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