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忠诚来自哪里

很多老板经常抱怨员工对企业不忠诚,却很少去想想员工为什么不忠诚,因为忠诚从来都是双方面的,体现的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合作状态。 员工忠诚来自哪里?大致说来,员工忠诚度来自以下8个方面: 1、来自企业的信任 信任是员工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基础。 这种信任不仅体现在对老员工,对新员工尤其重要,甚至试用期间的员工也要给予基本信任。 这种信任与否,往往影响到员工个体和企业团队对企业的忠诚度。 2、来自企业的尊重 如果一个企业尊重员工,时刻把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员工肯定对企业感恩戴德; 否则,如果一个企业藐视员工,只是把员工当做赚钱的工具,那么员工永远不会有忠诚之心。 3、来自企业的重用 每个员工从内心里都希望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企业和老板的赏识和重视。 在企业里,员工得到了重用,就会萌生感恩之心,才会忠于职守,忠于企业。 4、来自企业的待遇 优厚的待遇是吸引员工的磁铁,也是员工安身立命的前提。 待遇优厚才能使员工“既来之,则安之”,将全部精力投放到本职工作当中,一心一意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5、来自企业的信誉 企业的信誉对员工的影响相当重要,良好的信誉会让员工相信企业、依靠企业、献身企业。 首先要及时兑现员工的待遇,在不违规的情况下,绝对不能任意克扣员工的待遇。 6、来自企业的关爱 员工与企业之间,并非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而是应该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 企业从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到对家庭的帮助,以致有时候对员工错误或过失的人性化处理,这些细微的关怀更能俘获员工的“忠诚”。 7、来自企业的理解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员工,理解员工所想、所说、所做、所需,尤其要理解员工面临的苦衷、困难,并能与之充分沟通,然后协调或帮助员工解决困惑,那么员工将会把企业当做“知己”。 企业理解员工,真正懂得员工的心,员工自然会忠于企业。 8、来自老板的魅力

Read more

需要员工感恩的企业,注定没前途

常怀感恩之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应该有的生活态度,企业对员工好,员工就应感恩企业并积极投身到工作中,有的甚至被列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感恩文化的宣导,真的能够留住优秀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吗? 今年八月,任正非在界浙商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让台下的企业家一片哗然:“如果员工感谢华为,那我相信华为是做错了,一定是我(华为)给他多了”。 言下之意,拿到这份待遇的员工都理所应当的“配”,如果他认为自己不配,还需要感谢公司、感谢老板,那只能说明他是不值钱的庸才,是华为走眼了。 招了一堆庸才的企业能有什么前途? 但是让员工感恩的公司、老板并不少见,有几家公司的年会不唱《感恩的心》,不配上手语表演的? 好像这样一感恩,团队就凝聚了,员工就忠诚了,业绩就上来了,老板就伟岸了。 我擦,这可能么? 要是这样管用的话,那老板们还不如请现代女德教母丁璇来给员工讲讲三从四德呢,说不定家家都能成世界500强。 为什么企业不该提倡感恩文化呢? 1.需要感恩的往往是庸才 我认识一个非常知名的企业管理专家,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天才嘛,都是有脾气的,都是需要迁就的。” 你还别不相信,这个说法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学者马泰斯·巴斯就曾经在一组实验中发现,“有脾气”的被试者往往创造力更高。研究发现脾气可以激发人的肾上腺素、勇气等一系列元素。 所以高水平的员工常常是有点脾气和自负的:我根本就不需要感恩老板,因为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付出了相应的高水平劳动。即便这个老板和企业不在了,我凭着自己的本事,不管到了哪一方天地,我还是会有饭吃。 对人才而言,他们浑身都是本事,哪里都是机会,根本就不需要把感恩和忠诚挂在嘴边上,只会用实干来回报自己拿的这份钱。 但是庸才就不这样,因为如果没有这家企业,那他真的可能就吃不上饭,他拿的这个待遇可能真不如他付出的劳动“值钱”。 所以他需要时时刻刻迎合老板,把感恩挂在嘴边上,生怕老板解雇了自己,就要饿肚子。 如果不是心虚,为什么需要感恩老板呢? 2.钱和机会给到了,还需要员工嘴上的感恩么 好多企业强调感恩,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想要建设所谓感恩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提升业绩;另一个就是老板的“孤独心态”作祟,满足一个中年人肿胀的被需要感。 但是企业有办法让员工嘴上感恩,但有办法让员工心里感恩么? 还真别说,有! 杰克·韦尔奇就说,员工工资最高的时候企业成本最低。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中国哪家民营企业的人均利润最高? 不是我们知道的BAT,也不是任何我们所熟知的暴利企业,而是河南一个小城许昌的名不见经传的商场——胖东来。

Read more

销的什么?售的什么?

“一、销售过程中销的是什么?”   答案:自己 1、世界汽车销售第一人乔·吉拉德说:“我卖的不是我的雪佛兰汽车,我卖的是我自己”。 2、贩卖任何产品之前首先贩卖的是你自己。 3、产品与顾客之间有一个重要的桥梁:销售人员本身。 4、面对面销售过程中,假如客户不接受你这个人,他还会给你介绍产品的机会吗? 5、不管你如何跟顾客介绍你所在的公司是一流的,产品是一流的,服务是一流的,可是,如果顾客一看你的人,像五流的,一听你讲的话更像是外行,那么,一般来说,客户根本就不会愿意跟你谈下去。你的业绩会好吗? 6、你要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好的产品。 7、为成功而打扮,为胜利而穿着。销售人员在形象上的投资,是销售人员最重要的投资。   ”二、销售过程中售的是什么?”   答案:观念。 1、卖自己想卖的比较容易,还是卖顾客想买的比较容易呢? 2、是改变顾客的观念容易,还是去配合顾客的观念容易呢? 3、所以,在向客户推销你的产品之前,先想办法弄清楚他们的观念,再去配合它。 4、如果顾客的购买观念跟我们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观念有冲突,那就先改变顾客的观念,然后再销售。 5、是客户掏钱买他想买的东西,而不是你掏钱;我们的工作是协助客户买到他认为最适合的。   ”三、买卖过程中买的是什么?”   答案:感觉 1、人们买不买某一件东西通常有一个决定性的力量在支配,那就是感觉。 2、感觉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响人们行为的关键因素。 3、它是一种人和人、人和环境互动的综合体。 4、假如你看到一套高档西装,价钱、款式、布料各方面都不错,你很满意。可是销售员跟你交谈时不尊重你,让你感觉很不舒服,你会购买吗?假如同一套衣服在菜市场屠户旁边的地摊上,你会购买吗?不会,因为你的感觉不对。 5、企业、产品、人、环境、语言、语调、肢体动作都会影响顾客的感觉。 6、在整个销售过程中能为顾客营造一个好的感觉,那么,你就找到了打开客户钱包“钥匙”。   ”四、买卖过程中卖的是什么?”

Read more

为什么越简单的商业行为,越受欢迎?

导读:现代社会,讲求效率,竞争激励,如果你没有高的执行力,高效率,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调整企业战略,响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那就是实施更好、更简洁的工作流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单点,把产品设计的简单点。 微信刚上线“摇一摇”功能时,马化腾曾不无忧虑的给张小龙发了封邮件: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如果竞争对手来模仿,会不会在上面叠加一点东西,就说他创新了。 张小龙则是很霸气的回应:我们的功能已经做到极简化了,竞争对手不可能超过我们的,因为你要超过我们就得加东西,一加,就超不过我们了。 增加功能,跟消费者购买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很多企业在做产品时,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习惯性增加功能,以为每增加一项功能就增加了一份竞争力,其实,这只是企业产品开发人员想当然的想法。消费者并不这样想,或者说你增加不增加一项功能,跟消费者买不买你产品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 对,尽管这个结论很打脸,但事实却是如此。拿发展演进最具代表性的汽车行业来说,完全可以看到产品功能的增加跟消费者购买几乎没毛关联。 在汽车厂商想当然的认为7座汽车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时,结果在市场上却鲜有人问津。 厂家想的是增加座位后,一家人无论去哪里一辆车都够了,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可消费者怎样想的呢?我想去哪就去哪,干嘛非要一家人挤在一起,烦都烦死了,我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自己的路。于是,7座轿车被市场无情抛弃,空间更简化、更灵活以甲壳虫为代表的紧凑型轿却在欧洲风靡。 汽车的功能很多,你要了解完一部汽车的所以功能没有一天是不行的。但实际上真正有竞争性的革命性的也就一个,即自动挡。这是真正让汽车具有竞争力,并且消费者购买时是可以忽略价格的。 下一个功能是什么呢?是无人驾驶。但在向无人驾驶挺进的空档期,依然会看到无数无关痛痒的功能被叠加到汽车身上,以为这是竞争力的体现,以为消费者会为此买单。结果是,新的汽车并不是叠加了功能而销售出去的,而是因为不断的降价和强大的营销才完成销售的。 无数的商业行为告诉我们,复杂总是被简单打败 谁能说其他行业不是这样的呢?手机,当初的按键功能已经相当丰富了,但乔布斯的iPhone却只有一个按钮,简单把复杂彻底给秒了。 说到这里,还是有人不服气:窦老师,你说的都是苹果、汽车都是大工业,不具有代表性,好,咱接着来。这样的商业案例举目皆是。 高傲的钢笔把毛笔赶进了收藏室,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败给简陋的连小三都算不上的签字笔。拉面抻的再筋道也卖不过擀面皮。他们并不是败给了自己,完全是败给了简便。 康师傅、统一的各种料包、各种口味、各种油包都要做到极致了。结果呢,消费者嫌麻烦,也不管你是红烧还是油炸的,选个简单的好了——“北京方便面”,小小一个料包,就是点盐加胡椒粉,你想揉碎吃煮着吃泡着吃都行,随便。统一与康师傅相杀多年,只想着加功能了,结果被极简的北京方便面给比了下去了。 餐厅在想办法增加菜品时,西贝莜面却在简化菜单,因为人们常点的也就那4、5样菜,你搞那么多菜品,光翻菜单能把手翻麻了,不单是顾客的时间浪费在翻菜单上了,服务员也跟着遭罪,站旁边也不是走也不是,在边站着吧,顾客咋也选不好,一离开他就喊“点单”。产品设计成这样,你还想挣钱,不骂娘都是好的。还有那个逆天的“好市多”超市,也是将SKU做到极简的典范。 包括手游市场,更是简单占据了绝对主流,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窦老师也就不再举了。 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有人说,为什么简单反倒受欢迎了呢。 首先,现在大家生活、工作都处于快节奏中,简单、直接的消费体验才是大家更容易接受,更能形成潮流的。 同时,现在的产品竞争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包装过度、功能过度的阶段,当人们都在习惯性增加功能时,你一定要想办法简化自己的功能。简单点,再简单点,反倒是能够迅速突围的好方法。 当然,简单,并不是简单的去功能、去包装。而是在充分理解消费行为和消费体验上的化繁为简,就像武林高手的“无招胜有招”。简单点,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文/窦林毅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很多年前,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作者:刘主编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比赚钱更重要的 是让自己更值钱

层次高的人都懂得,人生中某些阶段,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成长,是让自己更加值钱,之后才会赚到更多的钱。 01 表妹桐桐是个爱吃爱玩,爱时髦爱打扮,就是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女孩子。 高中三年结束后,高考分数不出意外地惨不忍睹。 桐桐既不肯复读,也不肯上技校,她说她真不是读书的料,执意要走上社会大展拳脚。 姑姑姑父都是老实巴交的小人物,靠做一点小生意维持生计,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不能给桐桐安排一个好的出路,于是让我劝劝桐桐。 我问她自己是怎么想的,她说就是不想读书了,也不想再花家里的钱,想去打工或者学习美容美发,她爱打扮对美容美发感兴趣。 我告诉她学习美容美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去店里做学徒,工资很少或没有工资,能不能学到技术看个人努力程度。 另一种就是去专业的美容美发学校学习,学费较贵,可以先打工攒够学费再去报名学习,这样学习更快也更高效。 她不想去当学徒工,嫌挣钱少,跟着小姐妹去南方打工了,在工厂当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她去的时候说是打工攒够了学费就去北京学习美容美发。 过年时看见她,手里拿着苹果手机,身上穿着时髦的衣裙,化着和她的年龄不符的浓妆。 我问她,攒够学费了没有。 她一脸不屑的说:别提了,我也不打算去学了,每月挣的工资都不够我自己花,哪能攒下钱来呢。 再说,我觉得打工也不错啊,每个月都能赚几千块钱,能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化妆品,学了美容美发不一样是为了赚钱吗。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桐桐又在南方打了一年工,然后和一个男孩子恋爱了。未婚先孕,草草结婚,婚后成了全职主妇,全职妈妈。 她的老公也是一起打工的男孩子,挣钱不多,还不能承担起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他们的生活完全仰仗着公公婆婆,难免看人脸色,仰人鼻息,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一次表妹回娘家,想给自己爸爸买两瓶好酒,去问公公婆婆要钱,钱没要到,还被公公婆婆好一顿挖苦讽刺。 表妹给我打电话,嚎啕大哭,她说当初真应该听我的,攒够学费去学习美容美发,当了两年流水线工人,什么能力也没有学到,挣的钱也早就花完了,现在想去挣钱却毫无技能傍身。 孩子一岁多时,表妹让自己父母帮忙看着孩子,拿着手里积攒的婚礼礼金去北京学习了美容美发,主攻纹綉技术。 学成归来的表妹,开了一家工作室,做纹眉綉眉纹唇纹眼线,生意好时一天就进账好几千。 她感慨说,当年觉得赚那几千块钱很重要,能买衣服,买手机,买化妆品。现在才知道,年轻的时候,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更值钱。 02

Read more

为什么强调打卡是公司衰败的开始?

白岩松曾经说过: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可能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当今的许多公司仍旧把打卡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殊不知,打不打卡其实并不重要,那些优秀的公司从不会为了考核而考核。 教授让学员评估3家公司前景: A. 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游和比赛。 B. 9点上班,不考勤;办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时间可以理发和游泳。 C. 想来就来,上班可带狗和孩子,上班时间度假不扣工资。90%的学员选了。 结果:A是倒闭的金正公司,B是微软,C是谷歌。 看到这里,是不是在想一个公司该如何对待员工才能时刻前进呢? 1、“上下班打卡”应该放在员工考核的第几位? 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员工绝不会因为公司要求打卡或不打卡,而懈怠了工作,相反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的宽松工作环境,却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做任何事情都应“以终为始”,我们在管理和考核员工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对一个设计策划人员,我们要的是创意;对一个销售人员,我们要的是产品销售的业绩,而不是上下班是否忘记打卡。 2、考核员工的项目越多,就越能管好员工吗? 经常看到一些企业的考核非常复杂,考核指标之多,量化之难,操作之复杂,到了事实上无法实施的地步。比如:一家公司对于一个销售代表的考核居然有7个指标:任务完成率、管理能力、公关能力、费用率、人品、上报方案的质量、衣着谈吐,等等。 这哪是考核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呀?如果按照这家公司考核中的一些量化指标,能做到60%就已经接近一个完人了,他怎么可能只做一个销售代表呢?这些考核指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个国家部长的标准了。 如此这般,是越考核越不得要领,越考核越觉得员工素质越差,越考核越觉得体系不完善。以上考核项目这么多,而效果不佳的关键是考核没有聚焦。 我们究竟希望销售代表给公司带来什么?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就考核这个关键指标就行了,其他的是管理问题。后来他建议考核指标由7个改为两个,结果好得出乎意料。 3、企业是为了竞争获取利润,还是为了管理的完美而存?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占到先机,就只有靠速度来弥补了。速度快的企业所导致的低成本资源的汇聚,本质上是一种速度上所产生“裹胁效应”。“速度领先”战略的副反应就是“有限度的混乱”。 在这个阶段,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企业的存在到底是为了管理的完美而存在,还是为了抓住机遇实现盈利而存在。 即使解决了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将企业搞得非常完美,但我们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机会和速度,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那这种完美又有什么价值呢?这种完美是短命的,因为它失去了竞争的基本前提。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理解,企业是为发展而不是为完美而存在的。 公司招聘那么多员工,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每天上下班打卡而来的吗?一个每天一上班就惦记着下班打卡的员工能是一个好员工吗? 有人问:如此来说公司就不需要制度了,愿来就来,愿走就走吗? 非也,制度是必须的,那要看你考核的重点在哪里。

Read more

创业是创业,混饭吃是混饭吃

职高毕业后,我没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又不想回到家乡继续“养羊生孩子盖房”的故事,于是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城里的同学时,他就像听到一个幽默故事那样开心地笑了:“创业?你的意思是混口饭吃是吗?” 我说是要创业,不只是为了吃饭。他问我准备创什么业?我告诉他,我姨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商店,我准备在她商店门口借一个角落批发雪糕。冷饮厂可以免费提供冰柜,雪糕可以赊卖,我要付的,就是2000元的冰柜押金,然后就可以开业了。以每根雪糕平均一毛五分钱的利润计算,我一个夏季做得好的话,可以赚到—万五。同学听完了我的创业计划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这还不就是混饭吃吗? 他的话让我的脸红了,可是我并不服气,因为我明白:我是在创业,绝不是那种随遇而安地讨饭。那个夏天,太阳出奇地毒,我在烈日下被蒸得汗流浃背,可我在心里还不住地默默祈祷:老天爷你热些吧,再热些吧!让我的雪糕多卖一些吧。整整一个夏天,我在最热最渴时都舍不得动冰箱里的一根雪糕,卖雪糕的季节过去后,我点了—下钱,赚了—万六千元,除去电费、货款、生活费,我净落了七千元钱。我很高兴,这是我有生以来赚到的第一笔钱,我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吃了顿饭,把我成功的喜悦和他们一起分享。 几杯酒下肚,朋友们都说我还挺能混的,会养活自己了。一个混字让我听得十分刺耳,我告诉他们,我这不是混,是创业。他们报之以哂笑:偶尔卖卖冰棍也算创业呀。我无语了,我知道“毕业三日、人分九等”的道理,这几个同学有的成了公务员,拿着旱涝保收的高薪;有的靠家里的关系正儿八经地做起了生意,买车买房。在他们眼里,我把这种摆地摊的工作称作创业,简直是个笑话。这充其量也就只算是个小买卖!可是苍天作证,在那大汗淋漓的110天里,我每天都在认真地计算成本、控制支出、想方设法地多卖雪糕,我是真心真意地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的呀。 后来我又干了许多别的事情,每做一件事,我都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投入其中,希望从此打开成功之门。虽然我做得很辛苦,内心也一直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神圣憧憬,可我收获的,似乎总是别人的轻视和讽刺。也许是我的起点太低吧,那些小打小闹的投资和收益,在习惯以百万、千万论事的都市人眼里,简直就是乡下人在城里挣工分。这也不能怪他们势利,那些小钱确实太微薄,微薄得和民工们的血汗钱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只够维持吃饭睡觉。但我知道,意义是不同的,我坚信,我是在创业,不仅仅是在城里找吃喝。 有一次,我上了一个创业者联盟网,其中有一个栏目,是介绍致富经验的。那天我正好从乡里收槐花卖到城市的酒店,一天赚了500元。这是我单日收益最高的一天,所以我一时高兴,在那里也发了个帖子,介绍了自己的这条创业方法。可没想到,在其后的12条跟帖留言中,有11条是骂我的。一个网友的留言很难听:创业网什么时候让菜贩子混进来了?卖槐花也叫创业连猪都笑了,强烈建议版主将此帖删除。还有个网友留言:500元也值得在这儿显摆?只是我女友的一条内裤钱。 说实话,看到那些留言后我难过了很久,难道我的行为亵渎了“创业”二字吗?难道非要开公司、开宝马才是创业,才配享受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吗? 我原本觉得,只要是自食其力,凭本事挣钱,都可以算做是创业,可我的这种观念,在城市的淘金生活中却屡受打击,虽然我一直努力尊重自己的劳动,可在夜深人静时,一种莫名的自卑感会时不时地涌上心头,让我觉得创业也许真的与自己无关,自己本来就是个在城市里混饭吃的乡下孩子,一个月几百上千的收入,就是我所谓奋斗的价值。在别人一次次的取笑声中,我开始迷失自己,开始分不清创业和混饭吃,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了。 然而一次从天而降的商机,却给了我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让我对“创业”二字的理解,再也不会模糊和偏差了。那事发生在一个春节前,一个偶然相识的同乡突然找到我,说看我平时努力折腾却赚不到钱,怪可怜的,他有一笔大生意,看在同乡的份上,分一部分给我做,保证能利用春节十五赚个七八万的。这个同乡事业做得很大,平时都是出入大酒店,开高档车,在我眼里他一直算得上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现在他主动找到我共同发展,我当然是求之不得。可当我知道了他的“生意”真相后,立刻愣住了,原来他要我和他一起,收地沟油造假“金龙鱼”。 我犹豫了,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拒绝了他。同乡很吃惊,说我送上门的钱都不敢赚,胆子也太小了,这样一辈子也不会有自己的事业的!我回答他说我承认,我这人胆小,但既然生了颗胆小的心,还是规规矩矩地做事吧。 拒绝了他后,我心里豁亮了许多。我以前总觉得,这个同乡是个事业上的强者,可今天看来,他不过是造假的坏蛋,他那些代表成就的东西,在我的眼里也一瞬间变得一钱不值,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我自己的创业准则。 我继续着我的事业,很努力很投入地干着别人不以为然的事业。终于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买下一个工厂所有的煤渣,这是个既脏又累的活,一年做下来,只能赚个辛苦钱,前任的承包者就是觉得它不足以混饭吃,而放弃了它。可我把它接下了,很认真地去做,因为那时我突然想到,要是这个厂我做得下来,那么这个厂所属的集团里,就有20个厂的煤渣可以接过来。如果在一个地方年赚一万只是混饭的辛苦钱,那么在20个地方年赚一万,就是一种很盈利的事业了。 几经周折,我的计划得以实现。我从一个厂的煤渣开始做起,渐渐地越做越大,现在我控制着上百家的煤渣处理权,年收入足以让起初最看不起我的同学承认:这是一种事业了。 创业是创业,混饭吃是混饭吃,两种不同心态下的工作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很庆幸,把煤渣当成事业来做,并且真地做成了事业。 图/pixabay.com 文/付军

Read more

想成功,少走弯路

想成功,少走弯路,拥有最正确的思维最重要! 落入坑洞的猎人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下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只能在地面喊叫。 幸好,坑洞的壁上长了一些草,那个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以嘴巴咬着草,慢慢地向上攀爬。 地面上的人看不清洞里,只能大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嘴巴咬着小草攀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了!” “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了呢!” “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庞大的家产就无缘享用了。” “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才好!” 落入山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张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 就在他张口的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当场摔死。 启示: 不管是人生还是事业,在面对困境和难关的时候,千万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只管坚定地向上攀爬。面对不相干的议论,我们要学会姑且听之,相信自己,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上帝与乞丐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 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 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 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 “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 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 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 上帝感到很悲哀,这一次,他狠狠心说:“假如我给你1000万元呢?” 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买下来。” 上帝挺高兴。

Read more

先让钱包鼓起来,七大战略提高你的赚钱能力!

导读 想成为有钱人,首先要有赚钱的愿望。这愿望务必非常强烈而且明确。在财富的累积过程中,不要嫌钱少,先从小数目开始,逐渐赚得多一些,总有一天能赚得更多。 阿卡德在一张小桌旁坐下。桌上,一盏圣灯不时飘散出的香气,奇妙又迷人。这个全巴比伦最有钱的人的演讲是这样开始的: 一个破烂不堪的钱囊就算是我的第一个库房。只是我无法容忍这钱囊空空如也,因此,我千方百计寻找填满钱囊的妙方。上天保佑,我发现了7个妙方。 我把它们传授给你们。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走不好的人,就永远也不会登上财富的殿堂。 |致富第一大要领:先让你的钱包鼓胀起来 你们每放进钱包里10个硬币,最多只能花掉9个,这样,要不多久你的钱包就会鼓起来,它的重量日渐增加,握在手里你会觉得很舒服,你的灵魂也会感到满足。 这话听来太简单,也许会引你们发笑。但我敢说这是一个奇妙的真理,当我控制我的支出不超过所得的十分之九,我的生活仍然过得很舒适,但攒钱比以前更容易。这分明是上天赐给人的定理。钱包经常瘪着的人,金子是不会进他的门的。 |致富第二大要领:为你的开销做预算 每一个人都承载着他们的能力所无法满足的诸多欲望。你只能满足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只要仔细研究,分析你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发现,有一些你曾经认为必不可少的开销,其实恰恰可以免除或减少。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你花钱的效率提高到100%。 将确实有必要做的选出来,然后从钱包里取出十分之九的钱去支付。划掉其他不必要的,因为一味地放纵欲望,只会助长你的贪婪,终将后悔莫及。 |致富第三大要领:利用好每一分钱 装满金子的钱包令人满足,但它也许造就的只是一个吝啬鬼、守财奴,不会有别的意义。我们从自己的收入当中存下来的金子,只能算是个成功的开始。这些储蓄所赚回来的钱,才是建立我们的财富的基础。 我的第一笔获利的投资,是借钱给阿格投资铜材,这次经历使我的智慧得以增长,资金不断增加,我的投资也在扩大–从最初的只借给一些人,到后来的借给许多人。 让每一分钱,都如同农田聚积作物一样,反复利用生出利息,帮你带来新的收入,这样财富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钱包。 |致富第四大要领:谨慎投资,避免损失 一旦拥有了金子,人们就可能受到看似可行的投资机会的试探。在你借钱给别人之前,最好调查一下借钱的人是否有偿债的能力,信誉如何。做任何投资,你都要事先彻底了解一下那项投资是否要担风险。 不要过分相信你拥有的所谓智慧,在这方面找经验丰富的人多商量。他们愿意免费提供这类建议,实践证明,这些建议真正的价值就在于能保你不受损失。 |致富第五大要领:拥有自己的房子 一个人只要真心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就不可能达不成心愿。那些经营贷款业务的钱庄,很高兴你们向他们借钱买自己的房屋和土地。假如你能拟就一个购屋计划,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数目,你完全能借到钱,支付那些地产商。 房子落成,你付钱的对象由过去的房主,变成了现在的银行。你每一次分期付款后,债务就少一些,几年之后房产便会是你的了。 一个男人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便是得着了无边的幸福。他的生活费用将大大降低,余出的钱可以用来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并满足他渴望实现的欲望。 |致富第六大要领: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一个人有很多方法可以确保未来的生活无忧无虑。有的人找一个隐秘的地方,偷偷把财宝埋藏在地里。也可以买几栋房产或几处地产准备养老。假如选对了将来有可能升值的房地产,他们将永久从其中获取利润。 你也可以把小额的钱存入银行,并定期续存增加数额。长期的小额定期存款,会使你的将来有所保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