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对策教爸爸妈妈,改变孩子磨蹭的坏习惯!

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肯定很苦恼一个问题,就是我家宝宝做事怎么那么磨蹭,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浪费好多时间,看着宝宝磨蹭,真是替他着急啊!那么,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呢?就来介绍一下吧 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对策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 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 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指出磨蹭带来的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强时间观念。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 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如何让宝宝管理好时间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2、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3、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4、正面强化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5、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因为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地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

独处对孩子和父母都有好处

你知道你的孩子需要被关注,从他们一出生,他们就需要被爱、需要有人与他们玩、需要有人鼓励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每天一刻不停地在他们左右。有一条线父母必须要平衡好,那就是要区别好给孩子足够的关照和给孩子太多的关照。 允许你的孩子,还有你自己,有自我的时间,这会对你们双方的生活都有益处,而且还能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纽带。目标是在家庭时间与独处之间平衡好。看一看独处有什么好处,如何找到独处的时间。 独处的力量 允许孩子与父母双方单独度过自己的时间,这有很大的作用。经历独处有助于个人学会某种特定的任务,创造性地思考,处理自己的情感。独处的时间如果恰当的话,那么甚至可以改善同情心与社会技能。研究发现,独处帮助个人形成持久的记忆。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在相信自己单独经历某种事的时候,形成持久的记忆。例如,一个学乐器的孩子,如果单独练习的话,会更容易记住音符与指法。 一定时间的独处让一个人去控制自己的时间,感受自由。在独处的时候,他们可以以自己的节奏解决复杂的问题,或者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放松下来。这并不是说,对学习与控制情感来说,独处比社会交往更优越。这只是意味着,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让人成为他们有可能成为的最好的人。对孩子来说,独处或许意味着在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情况下花时间学习新东西。对父母来说,独处可以给他们所需要的放松和充电的时间。 问题:没有人再有单独的时间 尽管很多父母理解独处的好处,但他们总是找不到独处的时间。不论你的时间是花费在了开车送孩子去练足球、去上音乐课、或你想在给全家准备一顿美餐,事实是身为父母的人的生活是很忙的。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让孩子单独出去,让他们骑车满城市转,或者在他们的卧室里玩游戏,很大的可能你是被评价为「忽视」了他们。记住:独处与忽视不是同义词。根据一项研究,父母积极地教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所花的时间在近几十年来增加了,尽管父母比以前工作更多了。这意味着父母、孩子独处的时间少了。 为什么这是个问题呢?没有时间追逐自己的热情和放松,父母与孩子都疲惫不堪。结果是你牺牲了对自己的自我照顾。而且是以什么为代价的呢?研究发现,你在孩子3至11岁时与他们在一起所消磨的时间的长短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消磨的时间长短,与你孩子的学术成就、情感健康、行为,一点关系也没有。 事实上,随着你在孩子身上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对孩子的效果可能会越不好。当父母得不到足够的独处时间时,他们会身心紧张,缺乏睡眠,这将对他们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当你感到崩溃、精疲力竭、焦躁时,你给孩子的肯定不是你的最好。重要的是,你与孩子一起花的时间的质量。再次强调,关键是要平衡好。孩子与父母双方都需要共聚与独处的时间。 解决办法:如何找到独处的时间 如果你觉得太忙,没有自我的时间,考虑在你的日程表上安排出这样的时间。例如,吃完晚饭后,家人可以去他们自己的卧室享受半小时自己的时间,或者在睡觉前享受一小时自己的时间。如果这样一来显得花费的时间太多的话,你可以考虑把这安排为一周两到三次。 在自我时间段,你可以做你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不论是缝纫、阅读、木工、整花园、体育锻炼,等等都行。你的孩子还可以用这段时间发展他们自己的爱好,如演奏乐器、阅读、画画。 如果你的时间安排不合适,那么考虑选择比较适合于每个人其它时间。你可以在你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度过你的自我时间,而你的孩子可以在你做晚饭的时候享受他们自己的独处时间。你不必每天都花很多的时间独处,但重要的是每天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来学习新的技能,从事自己热衷的事情,照顾自己。 如果你发现给自己找一点独处的时间简直就不可能,那么或许是你一家人需要重新评估与安排你们的日程的时候了,或许是该放弃一两项事情的时候了。做太多,结果只能是让每个人感到压力,身心疲惫。为了你们的健康与幸福,你需要每天有自己几分钟的时间。 如何最好利用自我的时间 你的独处时间是放松的时间。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冥想、打坐、做你喜爱的事情。不要用这时间干家务活儿,或者在睡觉前去查看工作的电邮。对孩子来说,这是自由地享受乐趣的时间。尽管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很多东西,比如去阅读或演奏乐器,但你让他们独处的这段时间不应该用来做作业或者打扫房间。 尝试每天都去利用这段自我的时间,形成自然。今天什么能帮助你消除压力?你的情绪适合于什么?不要逼迫自己或孩子去干任何事。不然的话,这段独处的时间就变成了另一个压力的源泉。你的孩子或许一天要玩他们的玩具,另一天要练他们的乐器。美好的是,这段时间,你的孩子不必去回答任何人的问题,因此他们真的在自由地享受能带给他们乐趣的东西。把这段时间视为「自由」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而支配。结果是,你们大家都会为这段自由的时间而越来越开心。 享受自我的时间,在某些父母看来或许有些自私。如果你遇到别人的评论的时候,提醒自己这真的是为了每个人好。准许自己休息一下,充充电。当你照顾自己的时候,你可以更好地去照顾孩子,因为你处在你的最佳状态。因此,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图来自:wallcoo.net

Read more

孩子就是世上最好的爱

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見妳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绝不敢要孩子了。」我一愣:「妳都看见什么了?」 她同情地说:「看見妳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还辛苦;看见你栉风沐雨,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見妳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見妳的皱纹与眼袋,看見妳无穷无尽的付出。」 她叹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交付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妳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我笑了,对她说:「妳什么都看见了,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她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妳不是在自欺欺人吧?」 我告诉她,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鸡翅时,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我分吃。我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色油渍,我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朋友若有所思,脸上不再是戏谑的表情。 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儿子像个小小男子汉,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我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母亲,就是孩子心灵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朋友爽朗地笑起来,她说:「好羡慕你,女王陛下。」 我告诉她,去年五月的一个中午,儿子很晚还没回来。在外环路上,我找到了他。这一路,槐花开得纯白如雪,幽香扑鼻。他对我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没能买到康乃馨,就来到了这里。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花,请让它好好地开,不要摘。」望着这一路盛开的槐花,我知道,这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牵着孩子的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到这里,朋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我告诉她,就在前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验血。当医生宣布儿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旁边验血的人,还有医生,都感动地说:「有个这样的孩子,真好。」我平静地陈述完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却在刹那间湿润了。 我对朋友说:「妳没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时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无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温暖。但请妳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生活中,幸福与否,与忙碌没有直接关系。你说,不忙才幸福,而有的人,悠闲着却痛苦着、无聊着。你说,有事做,才幸福,而有的人忙碌着却空虚着、迷茫着、烦恼着。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和感觉,幸福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在你的生活中看见幸福,选择在你的生活中以美好的状态去展开,以美好的感觉去生活。 作者:刘继荣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教养,从尊重别人开始

每一个人,不管他的职位高低、身份贵贱、财富多少、能力大小,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人给女人小孩上的宝贵一课 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去公司,孩子一直流鼻涕,她就拿出纸巾给他擦鼻涕。擦完鼻涕随手 便把纸巾丢在了干净的地上。 这时在旁边打扫卫生的老人走过来把纸巾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什么也没有说。 女士又把一张纸丢在地上,老人还是静静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 当女士再次把纸巾丢在地上时,老人依然没有说什么就把它放进垃圾桶里面。 可这位女士瞥了一眼老人后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像那个人一样,要干这些肮脏的活,被人瞧不起!” 老人这时候走过来,说:“这里是某某公司,只有公司职工才可以进来,请问您是怎么进来的?” 妇女很自豪地说:“我就是公司营销部的经理!”老人听了,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随后便出来一位青年,老人说:“我建议你重新考虑一下营销部经理的人选是否合适。” 青年尊敬地回答:“好的,我会慎重考虑您的建议。”原来,那清洁工是公司的总裁! 最后老人蹲下来,微笑着对小孩说:“孩子,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很容易去尊重上司,尊重那些名门望族,尊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 可是,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某些人,比如那些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勤杂工,觉得他们衣着简陋,面容沧桑,根本就懒得拿正眼瞧他们,更不用说去尊重他们了;甚至觉得和他们打招呼、说话简直都有失身份。但是,总有一天,这些势利行为会付出代价的。 不要认为在他们面前没有必要表现高雅,也没有必要体现修养,说不定某天你的恶劣行为就会被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看到。人生处处是考场,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想教出优秀孩子,父母一定要常说这5句话!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技巧, 很可能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想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其实并不难,只要常常对孩子说一些受益可用的话即可,一起来看看吧 ! 1. “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 – 培养价值感 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 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 就可以问问他:” 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 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像力, 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多了, 自我价值感就慢慢养成了,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 “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 – 给予心理支持 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都可能遇到被老师 无端指责、被其他孩子欺负等负面事件。 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心智不成熟等原因, 不愿意听完孩子的话,就指责孩子 ” 肯定是没听老师的话才被骂”, 或者怂恿”

Read more

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屏障

01 边玩手机边带娃,算陪伴吗? 在最近热播的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二季里面,包贝尔的老婆包文婧被很多人吐槽为“巨婴妈妈”。 女儿饺子在一旁看动画片,包文婧一直在旁边看手机,头也不抬一下,没有任何互动。饺子已经长到两岁了,她自曝:“孩子跟姥姥和保姆更亲。” 孩子的内心非常简单,谁对她更用心,她就会更亲近谁。 很多父母自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在他们面前常常闹脾气、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渴望,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放下手机,陪我玩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 02 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最近看到一首诗叫做《等》。 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五分钟。 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来。 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 我带孩子去游乐园的时候,时常看到的一幕场景就是——爸爸齐刷刷地全坐在旁边看手机,在里面陪孩子的往往是妈妈或者老人。 那一刻,手机里的信息和游戏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都知道没那么重要,但常常安慰自己说:“我确实有很多事要忙啊。用手机是在工作。” 找个理由说服自己很容易,于是,孩子就成了这些理由和借口的牺牲品,成了还不如手机重要的事。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的孩子,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主动来找他。 我问:“你们在一起是什么状态?”他很难过地说:“没有什么话可说,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关心,孩子也从来不说自己的任何事。一旦管教,就是冲突吵架,孩子摔门出去。” 这是世界上唯一绝不可能逆转、失去了就绝不会回来的东西是时间。 当孩子一点点小小的发现,无比兴奋地想跟你分享。当孩子想要跟你表达,你却看着手机说:我在忙,你等等。 等等等,等到你有时间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他们已经不需要你陪了。 03 孩子需要的是这样的陪伴 很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视,包文婧的女儿饺子每天跟妈妈的交流就是——妈妈帮我调动画片。 不是孩子依赖电视,而是她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更有趣的事可以做。 孩子在0—3岁期间,不太有自主能力,父母怎么安排他们,他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老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 不要以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这个年龄,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科学家。

Read more

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30件小事一看便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爸爸妈妈都在拼命赚钱,留孩子跟着爷爷奶奶; 或者爸爸在赚钱,妈妈陪着孩子,殊不知爸爸对孩子性情的塑造也非常重要。 ********** 英国著名学者哈伯特说过:“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曾经说过:“我想不出还有比获得父亲的保护和爱更强烈的青少年需要。” 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发现:在父亲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家庭中,孩子更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合作与社会技能,发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较低。 另一调查也表明,父亲经常与孩子在一起,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有一番作为,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能过得幸福,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有一个优秀的父亲形象,那么,请从今天开始做个好爸爸,多陪伴孩子! 30件成长大事,在孩子成年之前,需要爸爸陪伴着去完成,你做到了几件? 1、至少教会孩子下一种棋 2、与孩子一起“异想天开” 3、和孩子多做一些益智游戏 4、带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5、饭后和孩子一起散步 6、和孩子一起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 7、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 8、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餐 9、和孩子一起孝顺长辈 10、陪孩子参加各类竞赛 11、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12、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 13、和孩子享受园艺的快乐 14、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15、每年和孩子来一次长途旅行,开阔孩子视野 16、陪孩子一起逛逛书店 17、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Read more

请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大学!

为什么要读大学?上大学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一种经历,通过这种经历,让你明白你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该有什么样的能力,你该如何看到这个世界。 很多孩子问父母为什么天天让我学习,让我考大学呢?很多父母不知怎么回答,只是泛泛的告诉孩子上大学能学很多东西。原本就被现在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回答能有考大学的动力吗?建议父母这样告诉孩子,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 1、同学 你的大学同学及朋友,将是你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你的同学对你的重要性,仅次于你的亲人。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有可能获得来自同学的友情、帮助与安慰。很多大公司的崛起,都是一帮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人一生的成功,都是因为一个志趣相同的优秀同学。 甚至你可能还会收获爱情,收获你的另一半,而爱情,是人生中与事业同等的两件大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谕。即使你大学时没收获爱情,你的大学也很重要。哪个青年人找对象会不考虑对方的学历呢? 2、你自己 大学四年,和一帮与你差不多优秀的、比你更优秀的或是不如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使你加深了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你了解到,你其实并不是那么牛,因为有人比你更牛,虽然你曾经认为自己很牛。当然你也可能了解到你并不是那么无能,因为有人比你更无能。 由于大学环境的宽松,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像中学生那样只知道学习。你了解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解了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了解了自己的优点、缺点。 你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接近真实。你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这就是成熟。 3、修养 你见过暴发户吗?很多暴发户虽然挣了很多钱,可他们身上却散发着庸俗、铜臭与粗鲁。这正是因为他们没上过大学,即使一身名牌、百般妆扮,也不能掩盖本身人文素养的缺失。 大学四年,你一直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一起,看音乐会,看画展,参加社团,读各种书籍,你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人文素养、道德修养都在不断地加深。 在人文素养方面,你要大大超过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 如果你有了钱,你可能会选择艺术享受,比如听音乐会、看话剧,甚至是艺术收藏,这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缺乏人文修养的人可能会去大吃大喝、购买奢侈品,甚至是黄、赌、毒,这是低层次的感官享受。你可能不如暴发户有钱,但你的人生质量是另一个层次。 我并没有看不起有钱人的意思,实际上,很多暴发户后悔没有好好读过书,很多富翁都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甚至是羡慕。他们经常通过附庸风雅来显示自己是有品味的,甚至要想尽办法给自己搞个大学文凭。 你在艳羡暴发户们腰缠万贯的同时,殊不知他们也在艳羡你的知识与品味。 4、独立思考能力 大学环境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锻炼了你的独立性。这种锻炼是必要的,因为你早晚要独立生活。当然一开始你可能不适应,你会无所事事、浪费光阴,但这是提高独立能力的必经之路和代价,你由此认识到了光阴的可贵。 你有了思考自己、思考社会的时间,你可以对各种社会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如果不懂,你会上网、会去图书馆去了解相关知识。你不再人云亦云,你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你会自己去判断对与错。 你不再迷信权威,你知道了很多专家、教授不过是徒有其名,他们的言论其实不比你高明,甚至是胡说八道、无耻谰言、屁话连篇。你知道了很多官员的话是假大虚空,他们道貌岸然的后面,是对财色与权势的追逐。 你明白了社会与人性的复杂性、多面性,你更加理性了。你一般不会去违法犯罪,大部分暴力罪犯都是低学历的、没上过大学的人,这些人犯罪都缺乏技术含量。你即使犯罪,那也应该是高智商犯罪。 5、知识 虽然你可能经常逃课,虽然你可能多次挂科,虽然你经常在课堂上睡觉,但是实际上,你仍然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你对你的专业,总会比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了解的要多。如果你很认真,那么你收获颇丰,虽然你可能没有感觉到。理工科的学生,更是学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东西。你曾经羡慕很多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小老板,但他们也只能做个小老板,而你可能会成为大老板,但你需要耐心。 现在,挣大钱越来越需要知识。中国第一代富人发迹于八十年代初,代表是农民企业家,靠机遇和胆子,别人不敢离开集体单干,不敢做生意,他敢,于是他成功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管理,到现在,很多公司已经面临困境甚至已消失。

Read more

孩子,有人打你,你要打他!(几亿人看完沉默了)

当孩子跟你说,别人打了他时,你会怎么教他?教他告诉老师?还是教他委曲求全?这位父亲告诉我们:打回去,被欺负要有反击。也许,你看完这篇文章后也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也许大人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爸爸,今天,王小红又打我了!” “啊,怎么又打你了?!那她今天为什么打你呢?” “我玩积木,她也要玩,我不给她,她就打我。” “谁先拿到积木的?” “我先拿到的。我已经拿在手上玩了,她来抢,我不给她,她就打我。” “她打你,你怎么办的?” “她打我,我就哭了。然后,老师来了,我就告诉老师了。” “老师怎么处理的?” “老师批评她,不许她再打人……” “那你现在难过吗?” “难过!老师批评她,她也不改,她老打人。” 这算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接着帮助她辨清是非对错。 “你们俩这个事情,是谁不对?” “是她不对!是她抢我积木玩,先动手打人的。” “好,她不对,那你要不要报告给老师?” “要!遇到麻烦找老师……” “老师知道后,有没有批评她?” “老师批评她了!可是,可是她不听,过一会儿她又打我,我心里很难过。” “你心里难过,你想怎么办才能不难过?” 阿淘不言语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那时候她太小了,她的人生里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麻烦。说到这里,算是辨明了是非对错,下面进入解决问题阶段。 有人打你,你要立即还手。 “那她打人,该不该打她?” “该打!”

Read more

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这年龄的孩子正处在蒙胧时期,是比较费心思的抵抗阶段。所以先要和他做朋友,引导和帮助他渡过这一阶段。也要讲些心理学,口气要温和,有时候更是用心去和他交流多一些,即使他做错事也不责怪,更多的是鼓励他、培养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步一步来,也可以通过同龄人带动他学会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转变的,以鼓励、表扬为主。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还不成熟,自尊意识往往处于嫩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便会用诸多的“不听话”来进行对抗。 所以,父母应当具有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独立自主要求的体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有时经常还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鞍,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图/googl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