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做作业?怎么陪?答案都在这里了 很多家长白天上班累得够呛,回来还要陪孩子写作业。但是,有的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时,不仅没有起到让孩子提高做作业效率、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还无意之中让孩子产生了厌学、过度依赖父母等行为。这种情况下,家长辛苦不说,孩子还不领情。 于是,很多家长干脆就放弃了。其实,有实验证明,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的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孩子学习也是如此。 那么,家长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是正确有效合理的呢? 做作业之前有5问 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作业的事情,可以向孩子问一问下面5个问题: 1、今天每科老师都布置了哪些作业? 2、你计划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 3、你觉得每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 4、为什么会认为这个是难点呢? 5、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难点呢? 不要小看这几个问题,从以上5个问题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今天的学习情况。 孩子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脑海中会构造一个系统体系,然后从框架上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回顾一遍。 而且,家长清楚了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有利于纠正孩子做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会倾向于先从容易的开始,然后再集中精力攻克难题。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比较擅长哪一科,同时又在哪一科比较薄弱。从这些小问题中捕捉到孩子偏科的倾向,并及时纠正。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孩子的作业哪些是脑力活,哪些是体力活。像是类似抄写语文生词这种“体力活”可以让孩子放在精神不济的时候做,而理解、背诵、做数学题之类的作业就要在精神充沛的时候进行。 最后三个问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了解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好,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没有掌握好这一个知识点呢?是上课走神了,还是知识点本身就很难理解?孩子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家长协助,哪些他自己能搞定?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不是陪着孩子做作业,而是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写作业。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作业本,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字写得不好看,或者是题目做错了,他们便一边帮着孩子修改,一边指责埋怨孩子:“又错了,你怎么不想清楚再写呢?”“说过多少次了,就是记不住,你是榆木脑袋吗?” 这种看起来好像很负责任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专注力的一种很大的干扰。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会无所适从,他的关注点就只有一个——家长什么时候离开。孩子的兴趣和能量之门无法打开,慢慢地,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所以,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作业情况后,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可以在旁边静静地看书等,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孩子自会向你咨询。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再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 如何给孩子检查作业? 检查作业时,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不要一股脑地全指出来。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指出具体的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的范围,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比如,家长可以说“这道题做得不错,但是有一处地方是不对的,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细看一看”,如果孩子发现了,不要忘了称赞一下他;即使一时无法找出来,家长也不要失去耐心。 数学作业要重点检查孩子的做题思路,解题步骤,算式的列法,计算的结果要让孩子自己确认;语文、英语作业,如果发现了错别字,只需要在下面画个小圆点,不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写法,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查字典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Read more从小培养这个习惯,父母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沉迷电玩啦!
犹太人的智慧和聪明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民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企业家,包括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等等。如果一个犹太人家里失火了,他们首先抢救的一定是书。 据说,在犹太人的童年时期,刚一懂事,妈妈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就会将蜂蜜滴到书上,让孩子能够在书中品尝到蜂蜜的香甜从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而在中国,曾有调查发现:孩子在小学时,每天读报的人数为16%,读杂志的人数为10.6%;但是到了中学,每天读报的人数仅为6.8%,读杂志的人数为5.2%;这些数字远远低于每天都看电视、上网的中小学生。 其中,有30%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也有12%的家长从不和孩子一起阅读或交流;还有近一半的家长只是偶尔与孩子一起阅读。 因此,专家呼吁:从婴儿起,父母们就应该每天至少抽出20分钟的时间为孩子坚持朗读,直至中学,终有一天会发现,这样的习惯会让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浅,而这也是避免孩子沉迷电视和游戏的最好方法。 愉悦妈妈给家长的建议: 1.给孩子营造好的阅读环境 和孩子一起读书,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父母经常看书,那么孩子也一定会耳濡目染,长此以往,就会慢慢喜欢上阅读。 有调查显示,那些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其家中,都有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单独的房间,专门给孩子阅读时使用,并在家中定一个具体时间,关掉电视,全家人一起阅读。 2.用书籍包围孩子 哈佛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在房间里放满书籍,让孩子可以随处都接触到,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以,在孩子的房间里放满各种书籍,包括故事书、绘本、杂志、字典等,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书籍放得太高或者太集中,应该放在孩子可以随时拿到的地方,甚至可以是餐桌、床头、沙发上等位置。 3.抓住细节,提升阅读水准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家长要时刻抓住孩子的阅读心理,以便因势利导,将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提问是促进孩子加深阅读的好方法,不过,家长们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水准,不要反复问孩子一些他已经回答过或是早已了然于胸的问题,否则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也就不可能达到提高阅读水准的目的。 所以,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多问一些涉及细节的内容,而非常识性的知识,这是一个帮助孩子进步的不错方式。 在阅读上,孩子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因此,如果孩子提出了一个家长也无法解答的问题,那么可以带着孩子去查字典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孩子了解获得答案的方法。 文/愉悦妈妈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七种情况,造成家长对教育不上心 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 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 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可以针对以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家长?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Read more3岁孩子上错车竟不哭不闹,只因妈妈教了她7道“保命题”!
前几日下午3点左右,825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听到乘客喊:“司机师傅,后面有个小孩身边没有大人。”王师傅赶紧把车停靠在路边,走到车厢后面,看到一名小女孩正不哭不闹的坐在椅子上。于是便轻声询问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但小女孩一直很警惕的看着司机师傅不说话。 不管王师傅怎么问,小女孩都不开口。王师傅意识到小女孩可能是与家人走丢了,于是立刻向调度员报告情况。 还好,女孩妈妈在发现女孩不见后,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公交公司调度站。在核对了相关信息后,女孩妈妈立即赶往了女孩所在地。一直不哭不闹的小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终于委屈的哭了出来,边哭着边跑向了妈妈的怀里。 事后女孩妈妈解释称:“当时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才6个月抱在怀里,另一个女儿3岁半跟在后面。当时来了辆公交车,自己光顾着哄怀里的婴儿,就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女儿。等上车以后才发现大女儿不见了。” 据女孩自己说,“当时是看错人了,跟在一个穿着颜色相同的‘妈妈’后面就上了车。上车之后才发现妈妈不见了,但是我不敢哭,免得让大家以为我是自己一个人。妈妈曾经教过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有事找警察叔叔。我就等警察叔叔帮我找到妈妈。” 宝妈说 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普遍差,从小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机智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这7道“保命题”,家长务必得考考孩子! 1、你放学了,但妈妈今天有事情,要晚一点去接你。如果有陌生的叔叔或阿姨说:“你妈妈让我来接你,跟我走吧!”该怎么做?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管来的人说的有多么动情,都不要跟他走。碰到这种情况,要回去找到老师,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确认一下。如果暂时找不到老师,就呆在原地或人多的地方不动。 2、你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个蹲坐在地上的老奶奶,她说:“好孩子,奶奶脚崴了,你能不能扶我回家啊?”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看见奶奶摔倒了,帮忙扶起来就好,但不要把奶奶扶回家。可以叫附近的叔叔阿姨来做,或者是找警察叔叔帮忙。 3、你自己走进了一条小胡同,发现后面一直有人跟着你,该怎么做? 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慌,也不要快步跑开或大声呼救,应尽快走出胡同,或随便看见哪家有人就走进去。向成人或警察求助。 4、你一个人在小区里玩,有陌生叔叔或阿姨过来搭讪,还给你好多好吃的,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不能吃!里面有可能有“毒药”,吃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想吃的话,马上回到家向妈妈要,妈妈买给你吃! 5、妈妈带你去超市或商场时,如果走散了,有阿姨过来说:“我知道你妈妈在哪,我带你去找她。”该怎么做? 孩子和家长走散时往往会很惊慌,一哭反而容易引起坏人的注意。家长要告诉孩子:遇事要冷静,别急着哭。就算妈妈暂时不在身边,过一会也肯定会回来找你的。如果有陌生人要带你去找妈妈,不要随便跟着走,赶紧去找穿制服的叔叔阿姨。 6、妈妈带你出去玩的时候,如果妈妈去上厕所,让你在外面等一下,这时一个陌生叔叔过来说:“孩子,去那边等吧,我那边有好多玩具,一边玩一边等妈妈好吗?”该怎么做? 妈妈尽量不要离开孩子身边,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进厕所,那就告诉孩子:一定要乖乖呆在原地,一动都不要动。不管谁来搭讪,都不要跟他走。那个人说要给你什么好东西,都不要答应他,等妈妈出来后买给你! 7、你一个人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说:“我是抄水表的,开下门让我进去看一下好吗?”该怎么做? 不管门外的人说什么,都不要打开门!而且还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让外面的人觉得家里还有好多人。你可以假装大声喊爸爸妈妈下来开门,或是对门外说:“我爸爸妈妈出去买点东西,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自己打不开门。”然后赶紧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让他们赶快回来。 父母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看着孩子一辈子,与其时刻担心,不如从此刻起,帮助孩子树立起防范意识更重要!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8个建议,让孩子从此爱上学习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一位老校长从这8各方面给了我们建议: 1、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2、承认差异 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4、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5、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帮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Read more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1]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描写过一个梦幻般美丽的场景,每次想到那个场景,都会觉得温暖。 她写一个大概只有5岁的小孩儿,用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旁边,男孩的祖母不停地骂他慢,龙应台说:“不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02] 怀孕后,遇到别人,被问的最多的问题通常是“几个月了?”,“什么时候预产期?”。 很多人得知预产期是9月28日后,几乎都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样子说,哎呀,得晚上一年学。 可是,我压根不觉得晚上一年学很遗憾啊。即便我的孩子出生在9月1日之前,我也会让他晚上一年学的。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把“能否学到更多的算术、拼音”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我对此,并不认同。 让4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算术,识字,整天忙着上课、排队、坐好、站立和听讲,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就得不到满足,这会为他日后的学习带来诸多隐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等问题。 我家老大三岁就上了幼儿园,6岁上了一年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们为了让他早上一年,竟然还为此找了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本身的觉悟不够,不明白早上学,会有哪些弊端。 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因为儿子年龄比别人小1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让他早上学一年,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压力,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学习难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畴,一年级时,别人能读懂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他读不懂。另外,还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诸多问题出现。 过早地让他上学,使他在不该受到约束的年龄受到了过多的约束,一个从3岁就开始被要求读书、算术、写字的孩子,他通过什么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在哪里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王国? 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在大自然中撒欢、奔跑的年纪,你却要求他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讲课,那么,他还有用于自我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吗? [03] 我家大儿子已经深受其害,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上学。 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有4岁孩子的表现,4岁的时候就具备5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不想让被误导的早期教育——学拼音、写字、算术、认字——无情地摧毁孩子的童年。 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具有5岁孩子那样强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他专注,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半个小时。 当他还处在需要通过探索世界和游戏来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时候,我不会让他坐在教室里,应对学校的各种苛刻要求,从而远离充满想象力的大自然王国。错过积极探索世界的过程,及游戏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未来自我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将难以应对将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童年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我们小时候,都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到7岁才上幼儿园,8岁正式上一年级。 而现在的孩子,过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样,家长还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
Read more如果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想放弃,父母一定要读读这篇文章
01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面对困难时的“逆商”越高,越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 一位小学家长对我说,孩子上四年级了,每天做作业时总是不停地喊妈妈过来帮忙。 “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快来帮我做。” “妈妈,这个字我不会写,你来给我写一遍。” 这位家长叹了口气说:“我觉得他太容易放弃了,一道题明明他自己看两遍就懂了,但通常只草草看一眼就说自己不会。他怎么就不肯自己动脑筋呢?” 这位家长的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遇到孩子做事遇到挫折想放弃的情况。这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包办太多、干预太多有关系,在不经意间孩子的自我发展被扼杀了。许多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 02 前段时间遇到幼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谈起近况,他唉声唉气,说自己在生活中诸事不顺,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并说自己命不太好,甚至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身。 我不太相信命运。静静地听下来,发现一个逻辑。在我这位朋友口中,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跟同事关系处理不好,问题都出在同事身上;跟妻子闹矛盾,都是“家里那位太矫情”;对父母也是各种埋怨,“都怪他们,不舍得给我找路子、铺门路。”…… 我想起他的小时候。他是被纵容和溺爱着长大的。从小由家人抱着长大,因为怕他磕着碰着;做错了事、受了伤等,就“都怪这破椅子,怎么就挡着我们乖孙的路了。”他若遇到点无法解决的事,或一有什么需求,只需可怜巴巴地瞅着大人,还未及开口,大人早早就安排妥当…… 记得一次,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耍,他想要别人手中的东西,别的小朋友不给,他便伸手一把抢过,还顺带将对方推倒在地。对方气不过,挠了他一下,他就呼天抢地地大哭起来,哭声立刻引来他的奶奶。老人家上来就逼着对方小朋友跟他赔礼道歉,还说,“谁叫你不早给我们家宝贝玩的?” 一个被溺爱着长大孩子,他的内心究竟在经历着什么呢?是感觉到自己非常安全、自在,一切都美好无比吗? 可能在家庭里,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确是这样的。然而,一旦长大一些,一旦走出家门,他就更容易受挫。因为他的过于自我中心,会让他失去很多关系。没人能够像家人那样去满足他。 这时,挫折就发生了。在家庭中,他就像是活在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里。然而一到现实中,吃着和别人一样的食物,呼吸着和别人一样的空气,立马会出现不良反应。很显然,我的这位朋友,他虽然早过而立之年,却依然是那个想要依赖他人、遇事就逃避或推卸的孩子。 03 其实,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做事遇到挫折想放弃的情况,心里也很纠结。就这么放弃吧,担心孩子以后养成习惯;要求孩子坚持吧,却往往引来孩子的激烈反抗。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给孩子独自探索的机会和成功体验。 探究那些遇事就退缩、想要放弃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一个共性,即没有自信。 何为自信?通俗说,就是我觉得我能行。如何培养自信?两个步骤。第一,事情成功了。第二个,这件事是我做的。 自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你说你很爱孩子,孩子就一定会有的。要让孩子跟成功的事件进行绑定。孩子从中获得“我可以”的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所以,那些爱孩子的家长,请停下你的过多包办和替代。你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要么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两种自我认知导致的结果都是自卑。 第二,多理解和支持,少批评和指责,激发孩子改变自我的认知。 若发现孩子经常出现“我不行”的感觉,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时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挑剔过多,导致孩子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知,做事自信心不足。
Read more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感觉是对孩子好。其实这样子是害苦了孩子。首先,苦是不能代受的。地藏经讲到,父子至亲,都不能代受苦。那每个人来这个世界,都带着他的福报和业力。有些苦是他要去承受的,现在不受,未来就要受。 所以,苦有两个特点,第一个不能代受。第二个,是平衡的。迟早要受的。早受苦,是早了苦,是好事。那佛弟子,应该在顺利时,身体健康时,把该受的苦受了。身体健康时,受苦能承受起。那老苦,又老,又苦,那就可怜了。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会吃苦耐劳。在西方国家,都不把家产留给孩子,而是贡献给社会。甚至孩子十八岁后,就要独立了。所以西方人生活比较富裕,也有这个原因。那中国人很喜欢把家产留给孩子。这其实也是不好的。花的是父母的钱,用的是自己的福报。这一点很重要的。 要让孩子受些苦,这也是有智慧的爱。自己也不要有享受的心态。不要有轻松的,享福的心态。像世界上顶级的富翁,许多都是从苦中来的。那高僧大德,他们能成就,也是从苦中来的。受苦,其实是了业。过去造下的恶业现前了,那苦就现前。 在父母溺爱下,孩子从小就不受苦。那长大后会如何呢。嫁人前,一点都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帮父母分担烦恼,到了结婚后,又不懂的孝顺公婆长辈,那在孝顺上就有缺,以后生活就会很苦,就要把这个苦也补回来。所以说,不会因为你爱你的孩子,上天就不会让他受苦拉。大道无私。人要大道无私,不自私,不私情,才能和道相应。想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好好教导,要珍惜福报,要多培福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你自己粗茶淡饭,却让孩子锦衣玉食?
01 闺蜜Ann约我吃饭叙旧,我们坐下点好菜,刚上来两道,她的手机就响了。接完电话,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用美食诱惑她,她依然兴趣缺缺。 我忍不住问她,什么电话能瞬间把你弄成这样? Ann叹了口气告诉我,打电话过来的是她一位叔叔,找她借两万块钱,请她一定一定要帮这个忙。 我顺口问道,他借钱干吗用啊? Ann郁闷地说,他儿子要和同学去美国玩,需要几万块,但家里没这么多钱,一开始他说太贵了,劝儿子放弃吧!但这表弟从小娇纵惯了,二十岁的人了,有什么不依他就立刻暴跳如雷,这不都绝食两天了,说已经跟同学约好了,如果不去就太丢脸了,要是不让他去美国,他就死给他们看。 我冷哼一声:那就去死喽,这种孩子,整个窝囊废,针刺一下都大叫三声,哪有死的勇气。 Ann说:谁说不是呢,但人家担心宝贝儿子,忙不迭地就答应了,所以过来借钱了。说实话,去年他就跟我借了5000块钱,因为他儿子吵着要苹果6S,他们夫妻一个月收入加起来不足7000,但无比宠溺儿子,从小对他的要求就有求必应,认为这样才叫爱孩子,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以前我们苦,现在不能让孩子再苦了”。 这话也没错,可也得量力而行吧!小时候,他儿子只是要求买买玩具,他还负担得起,但是现在一会儿要换手机,一会儿要换平板电脑,一会儿要出国,他们早就吃不消了,只好找亲戚借钱,很多人早就不待见他们一家了。 我忍不住问:有这么夸张吗? Ann一脸抽抽地说,你是没看见我这个表弟,父母一年收入不足十万,但他凡请同学必上五星级酒店,身上的衣服必须买名牌,一双运动鞋就近两千,而且只要新款一上,就要去买,他们那点家底,早就给他折腾光了,过年时,他父母还在发愁,以后他结婚的钱怎么办?据说他妈妈又多打了三份工,才勉强维持了他的开销。 我说:你们有没有劝过他们? Ann翻了个白眼:怎么没劝?劝得嘴巴都干了,他们只会皱着眉头,可怜巴巴地说‘有什么办法啊,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啊’,好像你所有的劝诫,就是阻止他爱孩子似的。 02 我完全理解Ann的感受。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女孩,当时她拎着一万几一个的包包,脖子上的钻石硕大闪亮,穿着一件玫红色的羊绒大衣,头发打着波浪卷,开着一辆几十万的车上下班。 一开始,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白富美,即使不是,也是个殷实人家的女儿。 后来有人无意听到她打电话,才知道这一切的真相。她的父亲是一名保安,母亲是环卫工人,买车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存款就只有三万,父母厚着脸皮去跟亲戚们借了十几万,其余的采用按揭付款形式。父母给她打电话,就是因为按揭款还差一点,问她能不能拿一点出来,听了这话,她特别激动,谴责父母没用,人家的父母给孩子名车豪宅,自己买辆车居然那么费劲,由于她太激动,才被人听到了这个电话。 知道真相后,很多人都在背后谴责这个女孩,认为她虚荣,无情,不孝。 我对这样的女孩也没有好感,但我更不赞同的是这些父母的做法:家里明明只有三万,孩子要三十万的车也答应?买不起就借就贷款?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说,孩子想要,没办法啊!不能让孩子失望啊! 想必,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女孩才会提出这种要求。 这段时间,网上流转了不少文章,类似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父母活得低声下气,你却光鲜亮丽,很多人纷纷谴责这样的孩子。 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问题:是谁提供了他们去远方的路资?是谁委屈了自己,让他们过得光鲜亮丽?不要说这就是伟大的父爱母爱。 爱有很多种,我惟独不觉得这种爱伟大,如果非要给这种爱一个形容词,那也就只能给个“愚蠢”,他们亲手用爱的名义,将好端端一个孩子,养得人事不知,失去人性,难道这是值得歌颂的事? 03
Read more孩子长不高,原因怪家长,后悔没有早知道!
孩子最终的身高70%来自于遗传,只有30%来自后天。爸爸妈妈别小看这30%,以下这些行为就是孩子长个儿的最大障碍,千万要杜绝。不要等到孩子长不高定型了才后悔哦! 1.晚睡 很多父母都是晚上12点才睡觉,宝宝们也相应睡的很晚。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间是深夜11点至凌晨4点,如果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熟睡,可以有助于发挥生长激素的生理效应,促进身高发育。 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大约需要30分钟,所以平时尽量让孩子在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这样才能在深夜11点左右进入熟悉状态。 2.起太早 家长早早要赶去上班,只能是早一点叫宝宝起床,好让能够帮宝宝尽快梳洗、吃早餐。 但过早地叫醒宝宝,竟然会影响到他的身高发育!宝宝要长高个子,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确保8小时以上。因为生长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钟内明显升高,且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 宝宝只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清醒时并不分泌。爸妈尽量每天保证宝宝的充足睡眠,尽量让他睡到“自然醒”。 3.少坐多动 宝宝爱玩,家长往往在家里喜欢买一大堆玩具给孩子,希望能够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变得更聪明。 但宝宝长期坐着一动不动,特别影响身高发育。 爸爸妈妈平时要重视宝宝的体育锻炼,宝宝运动时,尤其是走、跑、跳等运动,会拉扯关节,使身体的长骨受力,从而刺激骨骼两端软骨的发育,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帮助孩子长高。 4.心理障碍 不止外部因素,心理因素也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孩子身体没有疾病,却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的情况下,父母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比如说孩子听了一个恐怖故事,或者家中父母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心智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打破生长激素分泌的日常速率。 5.吃太多 想要宝宝营养充足,快高长大,妈妈们都喜欢让宝宝吃饱一点。父母 然而,人在饥饿状态下,会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这可以刺激儿童骨骼生长。相反,吃得过饱反而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家长要注意宝宝每顿饭不可塞太饱,另外还要注意均衡营养,重视蛋白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亲爱的妈妈们,当下一次别人问你孩子怎么长高,别只知道“晒晒太阳补钙”哦。 只有我们改善每天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与孩子共同快速成长!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