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比金子还宝贵,家长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孩子们并不懂得。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有紧迫感,谁珍惜时间,谁勤奋,谁就可以得到时间老人的奖赏。童年、少年正值人生的开端,如初升的太阳,是学习的黄金时代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全部。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岁月中,最了解也最熟悉自己的孩子,同时,父母有意无意在孩子面前所表露出的一举一动,都对形成孩子的一些习惯性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一些父母的疏忽,总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做事少闻少问少管,孩子正确的行为缺乏鼓励强化,错误的行为没有坚决阻止,久而久之,会使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导致好习惯没有形成,却形成了许多坏习惯。 2.要教育孩子尽量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要科学地用脑。用脑的时间长了,大脑会变得迟钝,这时要适当地休息。一般工作一个小时左右,大脑就会疲劳,此时仍然用功的话,学习效率是很差的。 不同学科在大脑中使用的脑区是不同的,例如抽象思维主要在左脑,形象思维主要在右脑。因此,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交替学习,使大脑各部分轮流休息。同一天时间中,早晨、上午精力充沛,要让孩子努力抓紧学习较难的功课,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教会孩子善用整块时间干件大事 有些事情,最好是用一整块时间,一气呵成,干出个结果。比如孩子在计算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每天想一会儿,又去做别的事,那么第二天又得从头开始想,因为昨天的思路已经忘记了。这样的话,就会很耽误时间。 4.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才会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5.让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时间 有的事情是硬任务,必须在某个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时间了。例如,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的事情,算算还有多少天,要规定每一天要做多少,当天没有完成的话,就要及时补上。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错过了机会,就会前功尽弃,F分可惜。 6.增加孩子的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陛活动,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与孩子一起商定好,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孩子吃饭磨蹭,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了就不许他再吃,而且要狠下心来,不到下顿饭不给孩子吃的等等。 7.让孩子作息有规律 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情;做事总是杂乱无章,缺乏条理。父母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让孩子养成“拖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会根深蒂固。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时间观念的前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都可以让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8.要让孩子有充足的锻炼身体的时间和睡眠的时间 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不要少于1小时,睡眠不要少于10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也会影响智力。长期睡眠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会下降。也要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他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从事交友、阅读、发展业余爱好。 星期天要让孩子充分地休息,从事正常的娱乐活动。总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既要让孩子争分夺秒,珍惜光阴,也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睡眠、锻炼、发展业余爱好。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全部时间排得密不透气。 让孩子知道了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 如今很多父母都很心急,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有人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学者杨佩昌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 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杨佩昌道。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Read more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前段有个妈妈找我咨询。她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一直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失业三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然后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戏到深夜,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 这位妈妈急得起火,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对方也坦诚,说:你儿子对工作不上心,好几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干,还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开会老呛领导,走廊里见了老总从来不打招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 这些话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她说,“我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我倒觉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变糟糕的。这男孩子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质,比如不善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只是在大学毕业前,这些统统都被成绩掩盖了。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 所以,在他两岁时,你给他做花样早餐、教他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他要懂规矩有礼貌。他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于是他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他五岁时,你让他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他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他霸占公共玩具你由他去,他受欺负你帮他打回去。于是他工作后跟老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他十岁时,你只关注他有没有考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他要尊重老师感恩父母。他对长辈大喊大叫,你觉得勇气可嘉,吃饭时别人没落座他就大快朵颐,你觉得他吃饱就好。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开门他上车,领导开会他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 他十五岁时,你全心都是他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他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他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他就恼羞成怒,你和他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他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他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他二十岁时,你总想着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他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他吃一点苦。于是毕业后他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 他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在社会这片海,他刚一下水,就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别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风暴雨,别人的小浪花,都是他的惊涛骇浪。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轮也漏了。他头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永远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优秀。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我在报社做记者时,带过很多实习生,现在大多连模样都忘了,只有一个姑娘,我印象深刻。 她是香港人,大三暑假来交流实习。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好,我给你带了棒棒糖。我先让她看了一天报纸,晚上问她感受,她说有些标题跟香港报纸的风格不一样。然后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趣,第二天写了稿子,就让她取标题。她苦思冥想很久,饭也不吃,一举取了二十几个。 后来我让她试着写稿,她每次都特认真,两百字的稿子要查几十份资料。不过有时还是不过关,我得全部推翻重写。她也不难过,会反复看我的版本,总结经验,很谦虚礼貌地问我她的问题在哪里。平时同事们在办公室聊天,别的实习生都是默默旁听,只有她,会很努力也很恰当地加入,讲她的见闻和想法,她说话很好玩,常常引起笑声一片。 有一次我俩去找主任汇报工作,她走前面,到了门口,忽然缩回来,我问怎么了,她吐吐舌头,说“我看见主任正在聚精会神‘打喷嚏’,我爸说不能打扰别人‘打喷嚏’”。她实习了一个多月,是唯一一个离开时已经能独立写稿的实习生,唯一一个让三位主任都记住了她的实习生,唯一一个我舍不得放走的实习生。 我至今认为,这姑娘无论在什么单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会深受欢迎。她的教养、友善、责任感、主动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劳。记得她有次告诉我,她爸妈每次打电话,都会问几个问题:今天有没有帮到老师?有没有认识新朋友?自己有什么收获?我想,能问出这些问题的父母,跟那些只会问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每个父母都清楚,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开心、顺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荣誉。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社交焦虑导致孩子拒绝学习?

阿华(化名)是位十八岁的大一新生,入学半年多来,同学们多半融入自由而奔放的大学生活,在课业之余,也加入社团、参与学会以及经营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看着大家每天下课后三五成群的结伴同行,阿华也很想和大家一起,但每次只要有同学当面邀请阿华参加聚会时,他却总是眼神闪躲、支支吾吾的不知所措,加上担心表现不好,又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阿华总是很快地回绝别人的好意,久而久之不再有人主动靠近他,阿华也因面对人群的焦虑令他越来越不舒服,导致翘课的次数逐步增多,几乎整天窝在宿舍里。在诺大的校园中,阿华一个人的身影却总是显得特别孤单。 像阿华这样害怕面对人群的例子并不少见,在我几年的治疗经验中,有不少人也有类似的困难,因而长期下来因畏惧学而开始拒学,最后往往要付出极大的身心代价。这种在别人面前就容易害羞脸红、只要接触人群就会感到极端焦虑、甚至光想到即将要和别人互动就开始紧张冒汗、难以平静的人,很可能是罹患了一种身心科的焦虑疾病,叫做「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许多人乍听到社交焦虑症,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想法便是:「社交焦虑症?不就是比较害羞内向而已吗?难道比较害羞的人,有严重到要看医生的地步?」 什么是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是属于焦虑症家族中的一员,其他焦虑家族的成员还包括恐慌症、强迫症、创伤后压力疾患以及广泛性焦虑疾患等等,这些家族成员都是以焦虑为主的精神疾病。 近来许多研究指出,社交焦虑症不仅只是心理暂时的困扰,它更是一种同时在基因、大脑生化反应以及认知功能,运作不良的疾病。社交焦虑症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当他们进入或是即将进入社交场合时,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焦虑感,并且把注意力过度的放在自己身上,而这种焦虑无法如正常人一般随着时间而自然消退,长期下来会严重的影响工作、人际以及生活的品质与功能,尤有什者,社交焦虑的患者会养成逃避所有会跟人接触的场合,而失去了与人群互动的机会。 曾有研究找来社交焦虑症的受试者,邀请他们在众人面前公开演讲,并同时对他们进行脑造影分析。结果发现,社交焦虑症的患者在演讲时,大脑中的杏仁核(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与恐惧反应有关)会出现活化的情形,而一般正常人则是在大脑皮质才有活化的迹象(用来侦测、注意、执行计画以及处理讯息等高阶认知功能),这结果显示出社交焦虑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反应,显然与一般人有差异。 依据美国卫生机构的大型正式调查,平均每八到十一人之间,便有一人罹患社交焦虑症,是继忧郁症、酒瘾之后,第三大的心理疾患。在台湾,一项来自台北荣总精神科,以大台北地区国、高中生门诊的初步调查显示,符合社交焦虑临床诊断的青少年人口,竟然高达一成的比例。加上社交焦虑症不仅容易出现忧郁情绪,也是药物滥用的高风险群,以上所有迹象都显示,社交焦虑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心理健康议题。 社交焦虑症的治疗 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同时使用药物并搭配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症是有帮助的。通常精神科医师会提供患者抗忧郁剂,如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剂(SSRI)、血清素—正肾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剂(SNRI),或抗焦虑剂等等,用来调节大脑情绪回路的神经传导。 临床心理师则会提供以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心理师详细厘清当事人的想法、行为与情绪三者在社交焦虑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与循环,并且透过改变思考模式(重新思考社交情境中的刺激对当事人所代表的意义)、尝试新行为(以更具建设性与反思性的行为来替代当事人原本的逃避反应)、降低自我觉察(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外在的人事物上,减少对内在生理反应的监控)以及建立信心四个具体的方法,改变社交焦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心理师也会和当事人讨论让他害怕的情境,搭配放松训练,利用系统减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让患者从最不害怕的情境开始练习在其中活动,逐步累积成功的经验。最终的目标是协助患者能够克服心中的恐惧,尝试回到原先害怕的社交情境。 对大部分的患者来说,只要能够稳定接受精神科医师的药物治疗,并且搭配临床心理师的认知行为治疗,假以时日,其症状都能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并恢复应有的社会功能。 案例中的阿华,在医师以及心理师的共同协助下,已经可以逐步地摆脱面对人群的恐惧,愿意开始尝试和其他人互动,并期许自己能够再度拥有满意的社交生活。 社交焦虑的行为表现 一旦发现家里的孩子或是亲友,在想法,情绪以及行为上出现以下的症状,并且影响平常的生活功能时,便应该尽速协助就医寻求专业协助。 1.认知症状(想法):负面想法、自我诋毁、低自尊。 2.生理症状(感受):流汗、脸红、肢体颤抖、肌肉紧绷、嘴干、心跳快速等。 3.行为症状(举止):无故离职、拒学、拒绝升迁等。 在学童的行为表现又可再细分为: A.学龄前儿童:对陌生的人事物容易感到害怕或缺乏兴趣、哭闹烦躁、拒绝参与活动或是发言。

Read more

孩子偷偷从妈妈皮包偷了200元,妈妈讲了一段话,从此钱再也没少过!

你粗暴的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暴虐,你细心的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感恩,你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对于偷钱的孩子,亦是如此。 1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学内发生了偷窃事件,当时的老师让班上的学生会干部留在教室,一个个询问是否偷窃。结果查明,偷窃者是一个女孩子。 于是,这个女孩子在众人面前被指为小偷,遭到了大家的指指点点。从那以后,她不但没有改过,反而步向仇视老师、同学甚至社会的人生。 虽然不只是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坏孩子”的烙印。虽然钱找回来了,但是这种“抓犯人”方法会伤害孩子自尊,甚至会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后果。作为父母家长,要避免在众目睽睽之下伤害孩子自尊。 2 有一位妈妈曾经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 这位妈妈有个12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他们为了买一只新手表,哥哥从妈妈的钱包里面,偷偷拿了两张100元,哥哥一张100元给了妹妹,一张自己留着买手表。妈妈发现钱少了,她猜测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谁拿了。一次晚饭的时候,妈妈对孩子们说: “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少200块,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 妈妈很担心。”哥哥低下了头,妹妹神情有点紧张,妈妈证实了钱是两个孩子偷的。妹妹胆小,偷偷将100元放回妈妈钱包。 数着钱,妈妈笑了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200元,其实是我算错了,是少了100元。”妹妹表情变得坦然了。 但是哥哥还没动静,妈妈补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我们去叫警察,你们说好不好?”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变得紧张了,趁妈妈做饭时,偷偷将10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着会孩子们归还的钱,妈妈心里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说:“妈妈大头虾,100元也根本没丢,是妈妈数错了,年纪大了这脑子坏了……”。哥哥与妹妹对视着笑了,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丢过钱! 3 面对孩子的偷钱行为,父母应该怎麽做? 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 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清楚他们犯错误了。如果粗暴地抓犯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导致孩子不承认和敌对的行为。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 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以满足。 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妈妈尽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日后还,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 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你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暴虐,你细心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依靠,用爱去体贴和呵护,在养成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同时,不给孩子的心灵增添伤痕。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适合3-6岁宝宝的户外游戏

1、树皮特写镜头 游戏目的:观察和绘画 材料:放大镜、纸、黑色或棕色蜡笔 游戏方法: 带宝宝去观察附近的各种树,仔细用放大镜观察树皮的纹路。让宝宝闭上眼睛,用手去摸不同树的纹理,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用纸将树皮的纹路摹印下来:将纸贴紧树皮,用蜡笔摹印下树皮的纹路。在纸上摹印出不同的树皮,比较它们的纹理。注意不要将树皮剥下,以免将树木无保护的内层组织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树的生长。 2、画影子 游戏目的:扩展思维 材料:厚而不透水的纸、蜡笔或彩笔、绘画颜料 游戏方法: 晴天的时候带宝宝站在路边或草地上。父母在纸上画出宝宝影子的轮廓。再让宝宝摆出各种有趣姿势,画出他的轮廓。画完以后可以再让宝宝把大人的影子也画出来,再在影子的轮廓内涂上颜色。 还可以带宝宝到户外,在地面或墙上指出树、叶、花、树枝及灌木丛的影子,当影子映在一个平面时,可让宝宝在纸上画出它的轮廓。稍微移动纸张,画出叠影。回到家中,再涂色,挂在墙上欣赏。 3、水上比赛 游戏目的:观察和思考 材料:小木棒、树叶、树枝 游戏方法: 找一条小溪,或流动的水,在上游选定起点线,在下游选定终点线。将能够漂浮的物体(木棒、树叶、树枝等)放在水中起点线处,看哪些物体能够先到达终点。如果水是从桥下流过或流经通道,那么,在入口处将木棒、树叶、树枝等漂浮物投下,然后跑到另一端等待,看哪些物体先到达终点。宝宝很快就会发现哪些物体在水中漂流得更快。玩耍中,爸妈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4、看云的变化 游戏目的:联想和观察 云有各种不同变换的造型,让宝贝透过观察它的变化,作各种不同的联想。此外,也可以看草坪、稻田,或附近的树、花园里的花,被风吹过后不同的变化,让宝贝天马行空的联想,并说出来。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新教育大全

图:pixabay.com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Read more

优秀初中生家长评语

1、在读初中三年中,由于学校的校风、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优良,致使该同学好学向上,品德优良;在老师耐心教导下,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为该同学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翻开女儿的课堂作业本,让我非常高兴!作业不仅字迹工整、干净,而且作业的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大部分都是a+,非常养眼。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3、我的孩子在这个冲刺阶段表现良好,虽然学习成绩中上,但品行优秀,孝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在家帮父母劳动。是个言出必行的好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他,而且都很欣赏他,尽管成绩不是很好,但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上,品德还是重要的。我们对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我们也相信他会更加进步。随着他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有时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能够接受父母的意见。他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比较自觉努力地学习。xxx能够取得一点进步,多亏了您对他的教育和关心,我们非常感谢。为了他进步更快,我们将积极配合老师对他的教育。 4、本次孩子的考试成绩令我基本满意。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悉心栽培,希望孩子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如今中考在即,希望我的孩子能凭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5、女儿从小学起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且担任班干部多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她比较听话,让我省了不少心。总的来说,女儿比较独立自主。女儿爱读书,而且有主见,不盲从,我不追求她的成绩,因为她懂得取舍。女儿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坚持,她在努力,凭她自己的信心我相信她一定能做到。 6、她是一个心智健康、沉稳大气的阳光女孩。性格善良温和、与人为善,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家中与父母为友,听取家长教诲;在学校能与同学友好相处,配合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学习踏实、努力,不急不躁,学习成绩稳定。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社会活动,竞选学生会干部,增强了与人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还喜爱书法、长笛、足球、排球等运动,注重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我们以女儿为骄傲,因为她是一个放飞心灵快乐明朗的好孩子。 7、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孩子的关心与教育,让xxx在这次的考试持续保持在班级前五名,真心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严格与督促! 8、她从小就文静乖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做好自己的本分,很少让我们操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书画,弹琴等。思想上日渐成熟,在自理自立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而且更加懂得去理解父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但就是不够坚强,较为软弱,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能够勇敢地去战胜。如今中考在即,希望孩子能凭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无憾的句号。 9、经过3年学校系统的管理和学习培养了孩子诚实守信、感恩、责任心强等良好品德。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关爱别人、感悟生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荣誉。自我管理意识强,具有坚强的毅力,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缺点。除了对学校所授的知识理解和积累外,善于阅读课外书籍,形成了自我学习、自我自立、自我超越的境界。同时兴趣广泛,具有各种不同的爱好,热爱体育运动,特别是热爱篮球运动。得到了德、智、体全面的发展。 10、他是一个聪慧懂事的好孩子,热情开朗、积极上进、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责任心和上进心;很有悟性。全面发展,在学习上勤奋上进,学习能力很强,每学期总评都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称号,在钢琴、绘画、书法、朗诵、舞蹈唱歌和节目主持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曾多次参加市、区级的朗诵、书法、征文、科技比赛获奖。她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全面发展、品学兼优。 11、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今年,我们家长很高兴看到孩子这一可喜的变化: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对学习感兴趣了,能主动学习了……我们有信心,孩子就这样努力下去,一定是学习最棒的!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朋友去参加一个婚礼,回来不住地唏嘘感慨。大意就是他亲戚的两个儿子,都读了不很好的大学,找到了不太好的工作,父母也都给他们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前年老大结婚的时候,女方非得再要八万块钱,当时家里没有,就说先欠着。 今年大蒜收获了,卖了五万多块钱,大儿子一把就要全拿走。父母好说歹说,总算给留下三千块钱的生活费。然后,老大家生孩子,办喜面还得父母拿钱。父母东挪西凑,总算把喜面办了。紧接着老二要结婚,有老大媳妇在那儿比着,老二媳妇也非要八万块钱。然后加上办喜酒的钱和其它费用,怎么也得小十万。 当父亲的东挪西借,才凑了六千块钱,一气之下,他拿着这借来的六千块钱,离家出走,一去不回。 在二儿子的婚礼上,当妈的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愁苦,当场嚎啕大哭! 那一年,才刚刚入冬,还不到供暖的时候。老天突降大雪,天气骤然变冷,很多上学的孩子,都没有棉衣棉鞋。而且,又因为路上积雪太厚,人和车都无法通行。我受弟妹之托,去学校给侄女送棉衣。回来的路上,正好看到一位母亲拿着一件羽绒服,很恳切地往女儿身上披。只是,那女孩不欢喜、更不感动。她愤愤地把羽绒服扯下来,扔到雪地上: “谁让你来的?你也不看看,这样的羽绒服,现在谁还穿?” “你先穿着,等晴天了咱买新的。”母亲捡起羽绒服,用商量的口气说。 “说不穿就不穿!你走吧走吧!我冻死也不要你管!”那女孩又夺了羽绒服,扔到雪地上扬长而去。做母亲的红了脸,又捡起那羽绒服,拍了拍抱在怀里,自言自语地说: “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要好,不知道冷。这也是去年才买的,咋就不能穿了?”她笑着,转过身泪水就下来了。她把脸埋进那件大红的羽绒服里,哭得双肩一抽一抽地走了……她身上穿的是一件自己做的小棉袄,外面连一件外套也没有…… 目送她走出好远,也没看见她的交通工具。这家长极有可能是步行来的,她还要步行回去。只是这回去的路要比来时的路,走得更艰难、更漫长吧? 真不知道那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父母死活的孩子,是不是都长了铁石心肠!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有没有想过,他随随便便花出去的那些钱,父母是怎么辛辛苦苦挣来的! “你养不起我,你生我干嘛?” “你连孩子都养不起,你还有脸活着?” 这孩子是不是更过分?就是这孩子,不好好学习,还非要上学。初中毕业去上三加二,每个月生活费就两千多。仅此也无可厚非,但他还喝酒、抽烟、帮别人打架 。有一次,打伤了别人他跑了,父母又是给人家看病,又是给人家赔偿,前后花了一两万。 就是这孩子,不要钱连个电话都不打,回家了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嫌弃父母没本事。 只是,这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父母死活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一位老太太带六七岁的孙子乘车,有人让座给她,她却让孙子坐下,她站着;一位妈妈送儿子上学,怀里抱着小孩,背上还背着儿子的书包;另一个老翁送孙子上学,他站在路边的冷风里拦车,孙子坐在路边的椅子上看手机;公交车上,有老人或者孕妇上车,很多坐着的学生却视而不见…… 一个不懂得尊老爱幼的孩子,是可耻的!一个不知道满足和感恩的孩子,是可怕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他对眼前的老弱病残孕都能视而不见,你也别指望他长大了就能孝顺你! 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尊老爱幼,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孩子连起码的尊老爱幼都做不到,他学习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 生活中的长幼尊卑 ,永远都不能错。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来自有问题的父母。当你的孩子不顾你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时候,你要检点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去抱怨社会或者老师!一味不计成本地为孩子付出,一味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愿望,到头来只能养成一个自私自利又贪得无厌的孩子! 文/宗风秋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家庭教育的十个“一分钟”

一分钟示爱。秋水爱长天,才共一色;落霞爱孤鹭,才共一飞;山峰爱山梁,才共一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心疼的人,即使在你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对你进行惩戒,也是父母在履行爱的责任。今天你不高兴,甚至流泪了,父母会更不高兴,会流更多的泪水。父母向孩子示爱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一分钟赞美。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了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一分钟参与。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一分钟游戏。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一分钟矫正。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一分钟期盼。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当让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样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描绘发展的蓝图、畅谈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培养孩子勤劳、勇敢的精神。但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应该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发展的。 一分钟接触。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一分钟倾听。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一分钟激励。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分钟惩戒。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孩子。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