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为孩子做一件事,孩子的变化超乎你想象

1 小家伙有段时间特别淘气,不好好吃饭,对青菜完全不感兴趣;性子很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经常拉着大人跟他比赛,还只能他得第一,输了就哭;玩具经常乱扔乱放,讲也讲不听…… 那段时间,刚好是我和他爸爸特别忙的时候,所以,也不是特别有心情和精力跟他慢慢讲道理,但是,我做了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帮他脱了衣服钻进被子里,忽然想起白天他幼儿园老师跟我说,小家伙现在每天午睡后都能自己把衣服穿得很好。 我很高兴,同时也很好奇,这个在幼儿园会穿脱衣服的小家伙,为什么在家里却非要我们帮忙?于是,我搂着小家伙心情大好地对他说:“小毛,我今天要表扬你哦。” “为什么要表扬我呀?”小家伙有点兴奋。 “因为老师跟我说,你现在会自己穿衣服了。是这样的吗?” “是的呀,我还会自己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呢。”被夸奖的小孩一脸自豪的样子。 “哇,是吗?那你可不可以叠给我看一下呀?” 话音未落,这个小孩便咕噜一下从热被窝里钻出来,撅着个小屁股把在幼儿园新学的技能展示给我看,一边展示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先关上两扇门,再抱抱娃娃,然后向我鞠个躬,这样就行啦。” 看着原先被揉做一团的毛衣在这个小孩略显笨拙的动作里慢慢地变成了一块整齐的“小豆腐”,我心里竟莫名感动起来,然后由衷地夸赞他:“儿子,你真的好棒呀!都不需要妈妈帮忙就能把毛衣叠得这么整齐,明天早上,你是不是不用妈妈帮忙也可以自己把衣服穿好呀?” “可以呀!”小家伙回答得很痛快。 2 第二天早上,经过我的稍微提醒,他果然自己开始穿起来了,穿完还特意跑到厨房跟我确认:“妈妈,你看我是不是自己就能把衣服穿好了呀?” 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他当天表现比较好的地方特别郑重地说出来——也就是“点名表扬”。 比如: 妈妈今天要表扬你哟。因为今天妈妈买菜回来的时候,你看妈妈提不动,就帮妈妈拿了苹果和肉,这样妈妈就轻松多了,胳膊也不酸了。谢谢你帮我做事。 不客气,妈妈,明天我还会帮你做事的。 你今天和爸爸比赛跑步,后来输了,我看你本来想发脾气的,但后来又没有,是不是因为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是男子汉了,所以就不能随便发脾气了呀? 是呀。 我看你今天吃了不少的青菜,是不是因为你想快点长高个,这样就可以打败怪兽,保护妈妈了呀? 对呀,还可以保护爸爸呢。 今天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看见你把你的积木全部都收到玩具箱里了,小汽车也都放到你的车库里去了,你是不是也不喜欢家里面乱七八糟的呀? 是呀,我还把所有的故事书全都放到书柜里了。这样书柜里也不会乱七八糟了。 ……

Read more

打骂孩子,到底有多可怕?看看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

[01] 正在午睡的我,接到了昔日的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她说在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想见我一面,我说好啊。 这个同学叫娟儿,在高中和我同桌一年,印象里,她低着头走路,话不多。印象最深的,是某次上课,她额头有血滴下来,我好心提醒她,却被她狠狠瞪了一眼。 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因为成绩不好,她经常被妈妈暴打。有次成绩没考好,她妈更是赶到学校,拿了一个木头棍子,当头就是一棒,好在她妈妈很快被几个老师拉住,这才免了皮肉之苦。 这么多年,偶尔在同学群里,依稀了解她的状态,再次见到,却仿佛老了许多。她说她离婚了,因为不自信,总是担心老公沾花惹草,吵架更是家长便饭;女儿也不乖,一不听话就动手打孩子,因为从小的教育告诉她,这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最终,老公说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女儿也归了男方。 曾经她也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从小活在父母的“打骂”教育下,却也最终活成了她最痛恨的人,将这种愚蠢的教育方式施加在下一代孩子身上。她既是一个“打骂”的受害者,也是一个“打骂”的传递者。 俗话说:“棍棒下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曾在一期节目中说过,自己是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的,随时会有扇耳光的危险,还曾被妈妈用一捆枯枝打到浑身是血,很长一段时间活在恐惧当中。这种打骂你认为可取吗?然而,研究表明,打孩子却是一个最愚蠢、最无能的行为。  [02] 那为什么家长们还要乐此不疲的打骂孩子呢? 1)研究表明,2-6岁的孩子被打骂,是因为调皮捣蛋。 孩子把洗衣粉倒进了鱼缸; 把毛巾放在马桶里洗; 拿水杯里的热水去浇花; 穿着漂亮鞋子去踩泥坑; 把手机扔进了水里…… 诸如此类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们的这些“罪行”简直就是“罄竹难书”,可孩子很是无辜,因为这一个阶段,就是他们开始探索的阶段,所以常常会做一些让家长们觉得是“错”的事,在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错与对,他只是想亲自去尝试一下。 其实,这种尝试,有助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家长们千万不要过多指责孩子。 2)6岁以后,被打骂是因为不好好学习。 身边很多家长,都在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开始感慨,以前从来不动手的,现在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 网上流行的那一段:“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可见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很是敏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更打不得。 “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笔下那么多生动的角色,陪伴了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可他学生时代,并非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曾被老师开除。后来,他的爸爸郑洪升便在家教他。著名主持人孟非,在上学那会,数学成绩一塌糊涂,是班上有名的“捣蛋王”。但是他们却是人生的赢家。 所以,家长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却不是唯一的标尺。而且,正确和耐心的引导,远要比打骂有效果。退一万步说,孩子成绩不好,最多就是不成材,但是,你的打骂却会让他不成“人”。 3)打骂孩子最简单的理由——孩子不听话。 很多家长打骂孩子,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在家长们的眼里,觉得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要多,他们决策的事情肯定是有道理的,正确的,可孩子偏偏不买账。说不通是吧,好了,一顿揍,孩子不说话了,默认了家长们的话,世界都安静了。 专家们说,孩子在四五个月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他们会拒绝喝奶,饿了臭了都会哭,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做事的理由和风格,这也就是家长们所谓的,越长大越难管。

Read more

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给孩子留下什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吝啬的父母,最喜欢琢磨的往往也是这个问题。给孩子留下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着实不好回答。 人们一般最先想到的答案是金钱,但这却可能是最不靠谱的答案了。给孩子留下一些东西,本意是为了让孩子更幸福。如果把财富留给不会支配它的孩子,可能不但毁了财富,还会毁了孩子。 留给他快乐的童年 一位老师问孩子心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一个孩子说:“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大房子,但门很小,只有我一个人能钻进去,爸爸妈妈都钻不进去。”一个孩子说:“我想发明一种药,让我妈吃了光说好话不说坏话。”一个孩子说:“我想发明一种隐身术,藏在父母身边听他们怎么说我。”还有的孩子说:“我买了床不搁家里放在树上,省着他们一天到晚唠叨我。” 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钱,而是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孩子的精力被繁重的学习、兴趣班占据,没时间阅读、运动、亲近自然,这些都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必定对其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现在,虽然爸爸妈妈节假日愿意带孩子出去了,但是人去心没去。爸爸拿着手机不停地打,妈妈把旅游变成了购物,孩子跟着什么也看不到。三个人上山爬几步照一张相,回家就看这张笑得挺好、那张闭眼了,大自然什么样全忘了。 孩子脑子里的东西都是看来、听来、做来的,大自然会给孩子很多的智慧。爸爸妈妈们,珍惜孩子的童年吧,让他把该玩的玩了、该看的看了、该走的路走了。 留给她学习的动力 现在的孩子,学习好像都是给家长学习。高考完,一位家长问孩子:“今天考得怎么样?”孩子说:“都给你写出来了。” 孩子们为什么不爱学习?就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目标。有梦想才有可能成功。 其实考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多带孩子到社会生活中了解各种职业,或者在和亲戚朋友见面时认真地给孩子介绍对方的职业,让孩子了解某个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或许孩子就会对某个职业感兴趣。孩子思考得越早,了解得就越具体,目标就会越明确。 留给她满满的成就感 为什么孩子离家出走?为什么迷恋网吧?就是爸爸妈妈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的孩子是金子。 很多人都说,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孩子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可中国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满意度最差。因为中国的家长不为孩子得到的而欢呼,却为失去的而遗憾。 今天孩子成长的路上缺的不是老师,是观众。谁为孩子鼓掌喝彩?都在挑孩子的毛病。这样比来比去,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压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而潜能的发挥是需要机会的。爸爸妈妈要学会用语言激励孩子,把孩子“行”的地方找出来,这样他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与其给孩子留下财富,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变成财富的孩子,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只要给孩子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学习的动力、满满的成就感,他就什么都不会缺。 财富本来属于全社会,又何必一定要留给孩子?只有那些学会了正确看待和处理财富,并且能用财富来反馈社会的孩子,才配拥有财富。 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担当得起财富,才是这个时代父母的责任。 文/正向语录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为什么有时宁愿骗自己去顺从,也不敢直接拒绝他人?

拒绝别人是需要力量的,这种力量来源于人的自主性。一个有充分自主性的人,能够确认自己的选择与主张,当然会有拒绝别人的力量。相反,一个缺少自主性的人,往往会顺从地接受那些他们内心抵触的要求,因为他们很少有力量去对抗他人。当他们总算鼓起勇气拒绝了别人时,马上会产生内疚、焦虑、自责、羞耻等负面情感。对于缺少自主性的人来说,任何选择的情景都会让他们寝食难安。 一个男孩重复了某种模式。A和B是他所喜欢的两个女孩,不过他更喜欢A,两人有时会互送礼物,感情即将水到渠成,等待着窗户纸被捅破的那一刻。有一天,B突然向他表白了,男孩因为更倾向于A,于是便礼貌的拒绝了B。B很伤心,B的伤心让男孩不知所措,并感到非常难过。于是男孩心软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后来他主动地约了B,并莫名其妙的答应了B。但与B的相处并未让男孩安心,他不断地被后悔与想逃的感觉所占据着。 这个男孩无论在恋爱关系里,还是在专业选择上,都出现了类似的纠结模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主张总被父母粗暴的干涉,从日常的琐事直到专业的选择,无一不如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这个男孩的自主性没有被很好的建立起来,选择与拒绝的情景是他最无力应对的情况。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约在2-3岁的年龄阶段,会经历一个自主性对依赖的冲突高峰。孩子会频繁地出现说“不”的行为,比如不合作,不听话,不遵守规矩,随地大小便,不吃饭等等。这些拒绝行为其实是孩子建立自主性的尝试,他们想要感觉到自己并非依附于父母,而是可以自我作主的。这种自我作主的感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立的重要标志。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和理解这个说不的淘气小孩,并适当的管教,那么孩子的自主性便被建立了起来,他们会建立起自豪的品质,拒绝他人时不会有强烈的内疚或羞耻。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将自己的需求合理化地作为正当权益,擅自将孩子的需求归结为错误的,这种自私专横的养育方式将引发孩子焦虑、羞耻和内疚的情感。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父母,以种种有利于他们的说辞,比如“爸妈赚钱很辛苦,你要听话”、“不孝顺”、“把我气得心脏病发作了”,来打压孩子的自主性需求,有些父母还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施以严厉的惩罚。这些孩子经常会被内疚与焦虑所控制,特别是在与别人意见相悖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体验这些痛苦的情感,孩子会违心地答应父母的无理要求,但这种违心的答应背后又潜藏着强烈的愤怒。远离父母是这些孩子强烈的渴望,谁愿意跟一个总是不尊重你的人相处呢?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拒绝别人的方式是说谎而不是直接说不?原因在于这些人缺少拒绝别人的力量。于是他们采取了侥幸的方式,以说谎的方式去掩饰真实的拒绝意图,以避免体验到因为直接拒绝而唤起的内疚或羞耻,或者避免受到想象中的伤害。自主性没有充分建立好的人,严重的会出现强迫的症状,生怕任何拒绝或攻击信息的泄露,采取仪式性的行为去抵消那些攻击性的意图。比如,反复的整理、计数,过度爱清洁,以这种反向形成的方式,去防御内在强烈的伤害性愿望。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父母必看!是否也犯了这个错误?

[幼教] 当爸爸妈妈或老师在监督小朋友做功课时, 当小朋友写了错误的答案, 你是不是会马上开口说”错”, 并要小朋友马上改正呢!? 如果是的话, 请马上停止这样的举动, 因为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信心, 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 有一个同学的课业比较弱, 常常需要妈妈独立监督指导。 每当小朋友的课业回答错误时, 这位妈妈都会马上中断他的写作, 并要他马上更改答案。 几个月后, 小朋友已经养成一个习惯, 每当回答一个题目时, 都会抬头等待妈妈的肯定, 确定答对了他才会继续下一题, 完成一题了, 又是抬头等待着妈妈的回应。 完了, 培养一个无法独立自主完成课业的小朋友, 是妈妈们想要的吗?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

Read more

你现在的样子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闺蜜当了妈,就放弃工作和打扮,连轴围着女儿转,争分夺秒干家务。每天从鸡飞狗跳开始,到疲惫不堪结束。偶尔有点闲情逸致,也都给了孩子和家庭。 女人做了母亲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身材的走样,缺觉的疲惫,而是被母爱侵占的时间和剥夺的自我。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女儿和丈夫对她的付出不但没有感恩,反而带着不尊重和不满足,她才意识到,自己毫无保留的牺牲,让孩子耳濡目染之中觉得女人的付出就该是理所当然的。 妈妈给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向他展示,一个女人,是怎么做女人的。你如何演绎女人,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女人。 太多女人,在当了妈妈后不在意外表,也不追求内涵,就因为:我的妈妈也是这样随意,她要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哪有时间打扮,形象什么的,不重要! 太多男人,在婚姻中对妻子百般挑剔,就因为:我妈妈就是这么无私奉献的,我妈妈就是这样为我付出的,你身为我的老婆,也应该这样做! 女人做妈妈的样子,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母亲是孩子人生观的一部分。 一个热爱生活,宠爱自己的女人,会让孩子学会认真对待生活,懂得为自己负责,在今后平凡的生活中保持着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的老师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我们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但是离了彼此我们也能过得很好;我爱你,但是也爱自己;我为你付出一切,但是也会为自己有所保留;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但是我不会把你当作我的全部。 她女儿仿效妈妈的样子,努力为自己而活,坚持自己的目标,承担自己的人生。言传身教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一味付出,却不知道对自己好的女人,就会让孩子学会只知毫无底线的付出,然后被动地等待他人来发现,却不知道用心经营自己。 这种全身心付出的爱里会有太多的控制和期待,而这期待里,还有害怕被辜负的脆弱,在无形中成为孩子背负的重担,这样的孩子,哪会过的幸福? 我的发小每次花钱,都倍感不安和内疚。因为她每花一分钱,就会想到她的妈妈为了她省吃俭用的穷酸模样,这让她无形之中背负了一道枷锁,仿佛花自己工作赚来的钱都是一种不孝。 所以,做一个“只顾自己”的妈妈,比做一个只知道牺牲自我的妈妈,更容易养出健康幸福的孩子。 “只顾自己”的妈妈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女人自尊自爱的快乐模样,让孩子明白家庭生活的正常模式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相爱,而不是某个人过度的付出和支撑,不存在理所当然的谁照顾谁。 “只顾自己”的妈妈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是父母全身心地投入,而是退居到身后的守护,给予他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人格。她们相信只有放手让孩子的人格自由发展的园丁,才能收获一棵健壮而又生机勃勃的大树。 就像胡可,教育出安吉这样负责懂事、机智能干的孩子,就是因为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手让孩子去过不被管制、不被束缚的生活。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注意⚠️专家提出宝宝喝酸奶“3要”“3不要”(慎重)

注意!宝宝喝酸奶三要三不要 随着酸奶的营养价值被确定,喝酸奶成为了一种时尚,该如何正确的饮用酸奶呢?专家提出了酸奶的“三要”“三不要”。 1、要鉴别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奶粉)、糖、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乳酸奶”,因其不具备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购买时要仔细识别。 2、要在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 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酸碱度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则在2以下,如这时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如果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5。 3、要饮后及时漱口 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的主导作用。 4、不要加热 酸奶中的活性、乳性乳酸菌,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便大量死亡,不仅特有的味道消失了,连营养价值也会损失殆尽。 5、不要与某些药物同服 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治疗腹泻的一些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 6、不要给婴儿喂食 酸奶含钙量较少,而婴儿正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钙。尽管酸奶中由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体微生物,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尤其对患肠胃炎的婴儿和早产儿更不利。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妈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有一天和妈在电话里聊我小时候频频遭到“毒打”的经历:数学考到95分要被扇耳光,语文生字写得马虎要被掐大腿内侧,有时候放学后贪玩耽误了写作业,屁股被打到又高又肿,第二天都没办法坐在班里的座椅上。往昔凄惨的镜头全堆在眼前,我怪里怪气地嘲讽妈,“妈,听过那个笑话吗?世界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电话那一端不语,我咄咄逼人地继续讲,“妈,还记得那年就因为我写字慢,你拿着不锈钢椅子毫不含糊地冲我砸过来吗?”妈沉默了许久,说,“孩子,妈记得。” 几天后接到妈的电话,我正在上班,背景音响吵得厉害,我心不在焉地让她快点讲。妈说“就给我两分钟,刚从报纸上读到一段话,说得挺好,我记性不好要赶快说给你听,咳咳,‘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人说得有道理,妈嘴笨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孩子啊,你原谅妈妈吧,当年打你的时候,我心里认得也是这个理,妈只不过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妈是什么样的人呢? 妈是六零后出生的那一代,成长于文化大革命的末期,贫穷是整个社会共有的症候,物质上吃定量供应的二米饭和窝窝头,精神上只有小人书和黑白的革命教育片。妈是家中的老二,是最肯吃苦的帮手,冬天在雪地里捡煤球捡到手生冻疮,夏天编草鞋草绳搓出一手老茧。高中还没毕业,就迫不及待辍了学,藏起荒唐的飞行梦想,在餐馆做起早贪黑的服务员,每个月工资三十七,其中的大部分要用来补贴家用,剩下的零零散散,小心翼翼地折在方巾里,攒够了就给自己买一盒友谊雪花膏。后来妈结识了爸,两个人一样的穷,恋爱时的活动只有压马路,最隆重的约会是去看了一场《罗马假日》。两年后有家境较好的男职工向妈示好,妈却毅然决然地嫁给爸,二十三岁生下我,自己还是半个孩子,一边按着育儿书的步骤养育我,一边投身于家庭主妇的柴米油盐里。不发达的医术在妈的肚皮上留下长长的伤疤,从此她的喜怒哀乐,全部和我有关联。 从我五岁开始,妈就对我进行棍棒教育,坚信毒打出才子,因此我的童年结束得特别早,没看过太多的大风车和小龙人,放学后吃过晚饭就自觉地规规矩矩坐在小方桌前写妈来买的练习册。那个时候,妈是多么的苛刻,戒尺就放在身旁,眼睛紧盯着我的答案,那嘴角一牵一扯,手掌抬起放下之间,都是我的恐惧。也许因为这样,我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不是因为争气,是因为害怕,害怕拿着月考的试卷回到家里,妈的脾气鞭炮一般炸响,一手擒住我,一手鸡毛掸子打过来,爸在鬼哭狼嚎的气氛中叹气,什么都做不了。可是妈并不满意,她觉得女孩子除了成绩好,还该说英文,要懂音乐,言谈举止中要有点气质和才情。于是我的周六开始被字母装满,十几岁的我背着重重的书包,独自走四公里的路,穿过一个拥挤的市场,经过邮局,银行,报刊亭,走过下棋的老头儿们和树荫下聊天的老太太们,稀里糊涂地坐在教室里听一个半小时的英文课;我的周日从此被音符占据,妈骑自行车送我去学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幽怨地背着琵琶,双手牢牢把住车座的两端,却连妈的后背都不愿亲近一下。 很不幸地是,我没有在其中的任何一件事上显示出过人的才能,我听不懂英文的单复数,也看不懂音乐的五线谱,在我有限的脑容量里,字母撕扯着五线谱,音符钻进字母表,两者暴力地交融发出恐怖的噪音。于是我的青春期里,又多了这样的景象:英文书被撕烂,琵琶扔在一旁,我把屁股自觉地撅起,气急败坏的妈,抡圆了胳膊,一下又一下,我的身上太痛,眼泪太多,常常看不清窗外的晚霞。除此之外,妈也限制我的交友自由,她只许我和天天向上的四眼小孩做朋友,又完全掐灭了我情窦初开的小火苗,在唯一有男孩子向我告白的夏天,那张被我藏在书包深处的小纸条,被妈粗暴地搜出来摊在桌面上,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完全不顾把头埋在胸口的我,十六岁薄薄的脸皮和深深的自尊…… 我想很多时候,我都是恨妈的,在我十八岁的日记里,写下过这样灰暗的话,“一个本应该懂得爱的年纪,为什么我却先学会了恨呢……”我恨妈逼我成为第一名,恨她强迫我学不喜欢的东西,恨她践踏我的自尊,恨她粗暴的脾气,也恨她的鸡毛掸子和扫把,恨她没收我全部的自由,给我一个苛刻的人生,却从未对自己有过任何的要求。 在我的记忆里,妈从未有过一份长久的工作,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代表,一张脸灰突突,从不用化妆品,衣服是夜市里淘来的大妈款,任腰间赘肉暴露得坦荡荡,也不肯费心藏一下。她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没有文化也没有梦想,每天伴随她的,只有电视,记账本和安眠药。 在我的心里,妈对家庭的贡献不大,只是一个吃的符号,她代表早晨六点半的豆浆油条,晚上七点钟的红烧带鱼和苦苣皮蛋花生米,深夜里的海鲜泡面和拌黄瓜,休息日里的酸奶杏仁巧克力和南国梨。妈整天混迹于菜市场的热闹里,操着尖利的嗓门,不顾形象地和小贩激烈地讨价还价,多少次我跟在她的身后,刻意地保持相当的距离,闷闷不乐地想,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能像别的妈妈那样,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烫时髦的大波浪,擦口红抹白粉,穿红色的修身毛衣,紧身牛仔裤,脚踩着细细的高跟鞋夹着公文包去上班,走过时带有一股令人回味的淡淡香水味。所以,在整个青春期里,我一边害怕妈一边嫌弃妈,像是一株不甘被埋没的植物,很叛逆也很用力地,向着妈的反面,拼命拼命地生长,我才不要成为她那样的人。 后来,我果真没有成为妈那样的人。 我知书达理,低调含蓄,凡事思考比行动在先,做事靠大脑和理智讲话。我十指不沾阳春水,嫌弃菜市场的肮脏与喧嚣,不屑懂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早上在健身房度过,晚上看新闻写博客,有一票喝咖啡谈人生的朋友,也有一个人独处的好时光。我读得懂卡勒德·胡赛尼和米兰·昆德拉,看得懂希区柯克和伍迪·艾伦,分得清《欢乐颂》和《蓝色多瑙河》,游走过尼亚加拉瀑布和纽约博物馆,知道霍金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赫本和派克最后没有在一起,当年刺杀肯尼迪的也许不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我任由自我膨胀到极点,自大地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摊开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赌气一般地展示给妈看。可是,妈却不那么在意了,她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老到皱纹爬满眼角,老到头发半白,老到再也没力气打我。妈收起鸡毛掸子和扫把,不再逼我成为第一名,也不再把我的优秀满世界地炫耀给人看,她变得温柔慈祥,竟然有些不像她,当我把第一本书的着作权炫耀着拿给她看时,她甚至只是淡淡地说,“你喜欢的事,就去坚持吧。” 可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忘掉童年和青春期时的不愉快,我仍然习惯把自己时不时的敏感和自卑归罪给妈,我会残忍地拿“孩子遭毒打跳楼”“青春期少女离家出走”“花季少女自残”的新闻给妈看,妈总是一副抱歉的表情,拿着报纸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自责,叹气,沉默。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会有一丝邪恶的快感。可是我还是不懂,当年的妈,为什么会忍心对我那么苛刻呢? 我最终在心底原谅妈,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搬家时从一堆旧相册里发现一本陈年日记。这本纸张发黄的日记本,零零碎碎地记满了大概妈三十几岁时每天所要面对的家庭琐事,今天家里买到了便宜的菜,明天孩子又要交补习班的钱,晚上打了孩子心情很难过,听说三楼的婷婷不念高中去深圳了,最近睡眠不好安眠药剂量又加了一倍……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仿佛被泪渍浸润过的凸凹不平的纸张,矮胖松垮的字迹写道,“夜深了,他还没有回家,作为一个女人,我的心在滴血……”就在那一刻,妈十几年前的生活,和我现如下的成人世界,仿若产生了一种共鸣,我开始能够体会也仿佛能够看到,从二十三岁开始,这个在贫穷中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女人,沉溺在一种多么沉重的辛苦里。 她要独自面对拮据的生活和并不幸福的婚姻,在那么寂寞的时光里以泪洗面。可是她却从未想过逃离,擦干眼泪,转过头来依旧要保证孩子六点半的营养早餐,丈夫加班后的夜宵,干净的地板和透亮的窗户,银行卡缓缓上升的盈余……妈那一代的女人,对于家庭比我们更有信念,牺牲成为她的一种本能。她在生活里无限地看轻自己,那样地逆来顺受,而唯一的反抗是不惜一切代价要让女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她不愿看到她的下一代,因为没有知识和梦想,困束于家门口的菜市场,和她一样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一份菜价和小贩斤斤计较。她相信外面有她不曾感受过的美好,她希望她的女儿,有能力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 那是让我多么难过的一个夜晚,摊开的日记,仿佛一扇穿越时光的窗,让我看到另一端日子里的艰难。晚风凉凉的,泪眼婆娑的我,欠了妈一个时代的温情。 我想,有一个故事,我忘了讲给妈听。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第四种笨鸟,他们生蛋后就收起一双翅膀,不辞辛劳地筑更坚实的巢穴,觅更多的虫子,在老鹰的盘旋下把幼鸟护在身后,一心一意地哺育它。等到幼鸟的羽毛长成,她就带它去飞行,任它翅膀扑棱,摔倒爬起,满身伤痕,直到可以放心地看着它在天空长久地飞行。终于有一天小鸟迫不及待地要离开温暖的巢穴,于是做妈妈的,看着那个曾经幼小的雏鸟飞向广袤的天空,最终变成一个模糊的小黑点,伸着脖子仰望的她是多么地骄傲与幸福,骄傲幸福到以至于都忘了自己,早已听觉减弱,羽毛脱落,永久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妈妈啊妈妈,这真的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一只鸟。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管教孩子大喊大叫? 一点儿用都没有

孩子们顽皮是很正常的,你一定也不希望孩子过早地成熟,像个成年人一样彬彬有礼。但有时他们把握不了分寸,比如他揪小朋友的头发取乐或将你急需的东西藏起来看你火烧火燎而暗自得意。再理智的妈妈也难免有怒火上冲的时候,一味地惩罚不是办法,管教需要恰当的方式,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像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管教,可以使孩子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不对因而不去做。甚至更奢望,他因为知道拽人家的头发是不对的而乖乖听话,而并不是因为他心里惧怕再惹妈妈发怒而不去做。 但大多数时候,今天我们制止了他的不好行为,似乎对明天还要阻止他做出更坏的举动没有什么帮助。孩子到底何时才能学乖一点儿? 育儿专家指出:孩子可以学会听话、懂事,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教给他们。这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下面所讲的这六个秘诀非常有效。虽然,它不能防止一个淘气的孩子偶尔犯错,但它可以帮助你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小孩从这样的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1、说到做到 育儿专家指出: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儿童的原则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表明越重要),那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来表示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能逃避惩罚,他们试图竭尽所能的做到这一点。但当他们知道你会怎样做,或犯了错会发生什么时,他们就可以预测他们选择那种行为的后果,这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这一点? “说到做到”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不要心软,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让步。总结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规矩和无论何时他们破坏这些规矩都会出现的后果。然后,将这些统统告诉你的孩子。 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之前请三思,你运用的语气和措词的不同,效果差别会很大。像说:“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硬,但过会儿,孩子就很自然地明白你的意思了。 在另一些情况下,把你所期望的作为要求他们必须做到的解释给他们听。假如,你要带他们逛超市,告诉他们不要乱动和拿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了的后果是什么。 说到做到要求你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须大声威胁。 2、不要小看孩子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的批评。 为什么不要小看孩子? 育儿专家指出:孩子并不因为你惩罚了他,他就会从对自己不好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感觉也许会过去,但反复的批语(“为什么你总对别人这样不友好”)也许会产生消极的感觉使其挥之不去。 如何做到这一点? 这暗示着你相信你的孩子,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终,也就促进了孩子做出更好的行为。自尊来源确的行为。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如果我做了正确的事,我会自我感觉很好。如果通过做这种正确的事我就能得到很好的感觉的话,下次我还想再这样做。” 3、带着赞赏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确含义是“教”(读一声)。如果你只是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话,你会失去大量的给予孩子正确引导的机会。例如当孩子拿起玩具,你通过像奖励她一小块点心这种具体的方式提醒她,你希望她怎样做,效果反而会更好。 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许你很难相信,但却要反复这样想:他想做个好孩子。但他也渴望受到别人的注意,如只有当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的时候,才能引起你的注意……,我想你是可以明白我的意思。当他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时,多给些鼓励和赞许,这会激励孩子下次做的更出色。 如果有其他人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大加赞赏,建议父母应将这些表扬转达给孩子们,这会让他感到骄傲,并且这些表扬会比父母对他们的赞许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如何做到这一点?

Read more

别让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深度好文)

别让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看到这个标题我是心疼的。我们似乎还记得小的时候,当我们把碗里不爱吃的青菜挑出来时,总会听到妈妈如河东狮吼一样的声音冲我们喊道:“老师没教过你不能挑食吗?不吃青菜会生病的。” 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画面逐渐成了这样: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父母饭桌上不会超过两个菜,而且晚上吃的常常是中午的剩菜。当我们回到家,他们瞬间便化身为神厨,巴不得将菜市场里所有的菜都弄回家,又是做鱼,又是做肉。摆满了一桌子,生怕有我们不喜欢吃的。 我们或许没有发现,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变得很听我们的话了,就如同我们儿时听他们的话一般。 父母其实也挺可怜,年轻时为家庭打拼,孩子长大了,自己也慢慢苍老。害怕孤独重亲情的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哪里不对,会让本来压力就大的儿女不高兴了。于是他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对我们说话的语气从最开始的命令,到现在的商量或者征求,更或者有些讨好。 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老去,无力再保护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对他们的依赖,从而转身依赖我们。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在我们面前真的变得小心翼翼起来。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变老,他们的地位从强势变成了弱势,而我们从之前的弱势地位变成了强势。我们不经意,没意识地说的话,做的事即使伤害到他们,他们却依然爱着我们,就像小的时候爱我们那样,因为爱,所以才会那么小心翼翼。 所以,请收起你的那些不经意,别让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下面这组漫画,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了都很有感触: 当你很小的时候…… 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 用勺子、用筷子 吃东西…… 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 教你做人的道理 所以,当他们变老的时…… 当他们想不起或接不上话时…… 请不要怪罪他们…… 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 当他们开始在吃饭时弄脏衣服…… 当他们开始在梳头时 手开始不停地颤抖 只要你在他们眼前的时候…… 请不要催促他们……因为你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在慢慢变老…… 他们的心就会很温暖 如果有一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