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谎

有一次和16岁的女儿聊天,她告诉我,她都跟同学说长大以后要像妈妈一样。我问:“什么样?”她说:“独立、坚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很开心自己以身作则给女儿做了好榜样,可是我扪心自问:“这是天生的个性,还是后天学习来的?”答案是:“两者皆有。” 是的,我好像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有时候我想要的未必是对我最好的(至少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傻),不过话又说回来,所有的发生都是为了成就后面的我,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呢?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够勇敢地去追寻时,你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有一次,媒体采访时问我:“如果有人问你‘张德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向别人描述自己?”我的答案是:“一个勇敢活出自己的人!” 我回顾自己五十年来的生涯,觉得恐惧是阻挡我们活出自己的最主要因素。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当炮弹朝你飞来的时候,如果你转身就跑,你会被炸到;如果飞速地朝着炮弹的来处奔去,你会发现炮弹从你的头顶掠过,远远地落在了后方。 这也是我使用的方法。每次碰到让我因恐惧而裹足不前或是能量受阻的情况时,我就想:“最坏会发生什么?”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最坏的情况,然后问自己:“这又怎么样?你能接受吗?”于是我勇敢地接受最坏的状况,然后带着勇气继续前进,不缩手缩脚地担心后面会发生的事。这跟吸引力法则并不相悖,因为我不是用恐惧在吸引这些东西,我是看清楚它们,不在意它们,甚至愿意接纳它们,反而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让我不会受到“最坏情况”的侵犯。 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人生中放下、舍离一些别人眼中宝贵的东西,做一些别人没有勇气做的事,我的人生因而精彩万分。曾经有一位我分别多年后才见面的高中同学,听了我的经历之后,摇头叹息说:“别人三辈子的生活让你一辈子就过完了。”其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我敢而已,我敢去追随我的心,勇敢地活出真正的自己。 还有一个勇敢活出自己的要素就是:“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谎。”你可以对别人撒一些小谎,但原则是——说谎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别人好。比方说,老人家常常会担心这、担心那的,你能不说的就不说,免得让他们操多余的心。有一次在国外上课,一个学员住在我隔壁。白天我礼貌地问她:“我因为时差半夜起来,有没有吵到你?”她说“没有”。然后她问我:“你有没有听到我这里有什么声音呢?”其实我半夜被她的鼾声吵醒(她比较胖),可是话到嘴边,我学乖了,换了一种方式说:“知道有人在附近是很好的一件事。”既不说谎,也不伤人。我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有这种智慧。 但是你永远不要欺骗自己。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你永远看不见自己的真相,就更不可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了。举一个自欺欺人的例子:有一个朋友,她和老公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两人日渐疏远,她老公还是很爱她,但是她却对老公越来越没有感觉了,更不喜欢和老公做爱。后来她有了外遇,因此面临抉择。她说,她不愿意告诉老公,因为怕他承受不住,觉得他会很可怜。可是我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真相是:她老公会赚钱,能给她优裕的生活,而她外遇的男人根本就是个艺术家,还要靠她养,这是现实的考量。另外一个考量就是,她其实不想面对自己内心的愧疚,无颜跟自己的老公启齿:“你对我这么好,可是我不爱你,我有外遇了。”这才是重点。可是她拿“怕老公伤心”为理由,一直脚踏两条船。欺骗别人没关系,最严重的是她欺骗了自己,永远活不出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个能够做真实自己的要素就是:勇于打破自己从小被父母(后来是自己)建构的牢笼。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男人要成功、要有钱、要高大、要英俊、要强壮等。而女人则要有好的婚姻,做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女儿等。或是我们的牢笼是对父母唯命是从,即使已经成年了,终身大事还要看父母的脸色。或是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从事一项自己不喜欢的枯燥无味的工作,后来因循成习,早就忘了自己少年时的喜好和梦想,不再去想如何实现。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阻碍我们去发展自己真正的天赋或最向往的生活状态的牢笼,而且还不止一个。你的牢笼是什么?如果你只有一个月的寿命,你会做什么?为什么现在不做?有一部电影叫作《遗愿清单》(BucketList),是说两个在医院临终病床上的病人感慨自己有很多想做却没做的事情,于是两人说好,利用自己仅有的寿命去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 我也在想,我的遗愿清单是什么?不太多,呵呵。因为我是如此追随自己的心,勇敢地活出了自己。不过后来找到一项:当演员。我从小一直很想演戏,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演员,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所以我决定将来要写一个电影剧本,然后自己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 文/张德芬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孩子越优秀离我们越远,为什么我们还要让他们努力

三个已经退休的同事,家里三个完全不同的孩子,他们的现状引发了我们的感慨。 -1- 同事A,孩子是那种最标准的学霸。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来就没有考过第二。 高考时,如愿以偿进入了国内那所最顶尖的名校。 本科毕业,考上了美国某名校的研究生,并取得全额奖学金。 一直到博士毕业,没花父母一分钱,而且还经常往家里寄美元。虽然寄得不多,但孩子的那份心意,我们都懂。 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工作,并和另一位留学生组成了家庭。 可以说,孩子就是一个标准的成功青年。 有子如此,A应该心满意足了吧? 不然。 一说起孩子,A却是经常眼圈发红! 现在老两口已经退休,可以说有钱有闲。 但去美国吧,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有障碍,非常不适应;在国内吧,唯一的孩子却在万里之外,连最基本的亲情都享受不到。 正是他们把孩子培养得太优秀,才使得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想想将来老了怎么办,那种纠结和无奈,老两口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2- 同事B的孩子也很优秀,但没有选择出国。 他最终留在了北京,娶妻生子。 B倾尽一生的积蓄,在北京给孩子买了一套小平米的住房,当然,只是交了首付。 剩下的月供,两代人老少四口共同承担。 在这个汽车已经成为代步工具的当下,B还没有买车。 因为,在我们这个小城工作,他一年的收入就算不吃不喝,充其量也就够在北京买一平米的房子! 他需要省下每一分钱,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 可以说,他这一辈子,就为北京那几十平米的房子奔波了。

Read more

高考过后,父母该如何面对失利的孩子?

考试已经成了父母和孩子心中的一道坎,并且是大坎小坎接连不断,如果要迈过这一道道的坎,就必须要经历困苦和磨难。“十年寒窗苦读”,“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这一句句的警示名言,无不在诠释着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是一件必须要付出汗水、泪水和血水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上学,只要是考试的前一天,父母就会做好吃的,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也会想办法煮上两个鸡蛋补一补,考个好成绩。从学校的老师到孩子的父母把考试都当做了一件大事,并且再三叮嘱孩子和学生,考试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考的好才能考上好学校,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也只有找到好工作,你才能活得像个人。给孩子灌输这些重要信念的人都是孩子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所以,他们说的话深深地植入了孩子的心中,扎根发芽,经过多年的大考小考以后,这种信念已经根深蒂固。 考试本是一种方式,一种检验所学知识是否牢固、是否学懂得直接的方式。但是,人们却赋予了它太多的含义,每一种含义都是那么的重要和不容忽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好好读书,才能成为人上人”这些被曲解的价值观一点点的渗透了每个学生。最终,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个目标,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算是完美,才算是成功,才能够对得起爸爸妈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证明这个人一无是处,没有出息,给家里人丢脸,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这种传统的、老旧的观念,让很多孩子无法面对现实,一旦失败就会自暴自弃,放弃自己。 每年的高考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前全家总动员,齐上阵,为孩子保驾护航,孩子却是夜夜难寐、茶不思、饭不想,心神不宁;考试结束后等待分数的日子,更是让人焦躁不安,一旦分数公布,一颗紧张而悬着的心才算稳定下来。考上的孩子一家人喜出望外,分数不理想的孩子,肯定是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再不会引导,孩子往往会承受不住高考失败的打击。 父母正确引导让孩子有平常心 让孩子正确理解高考,认识高考,父母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考试观念,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才会面对现实,接受现状。只有考上大学才是“鱼跃龙门”,否则就是“虎落平阳”,这种错误的认识,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无形的压力,时间久了这股压力会转化成一种负面的能量,影响孩子的身心。 父母摆正心态引孩子另辟蹊径 高考是转折点,更是人生的重要起点,分数可以决定你能不能上大学,但是,永远不能决定你明天将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话虽说了这么多年,一旦到自己身上就失去控制。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通过高考这一条“独”径,走出阳光大道,而完全忽略了人生之路可有千条。孩子学习的过程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得生存技能的途径,目的并非只为高考。父母要摆正心态,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上大学,他们还有很多属于自己的事情要去做,不要以分数来断定孩子的能力,要看到孩子的其他优点。 高考失利后孩子需要的是支持 不要指责、抱怨、漠视孩子,孩子考得再差,他永远是你的孩子,不要因为考试不理想就拒孩子之门外。这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而非不停的唠叨。父母给孩子的永远是鼓励和肯定,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回到家中,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安慰和陪伴,而不是一味的自怨自艾,甚至冷眉横对。更不要对孩子诉苦,有些父母会因孩子考不上而对孩子诉苦:“这些年为了你上学多么的不容易,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省吃俭用,都给你交了学费,而你……”类似的话,会让孩子有负罪感和内疚之心,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活着没有价值,会深深地刺痛孩子的心。 因高考失利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每年都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父母的关注。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考试只不过是一次检验,和平时上课没有什么区别,父母从观念上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不要给孩子任何的心理压力,正确的引导还是要有的,也是必需的。 让孩子通过每一次的考试不仅仅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牢固性,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一种性格和心理素质,当父母面临考试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孩子也会正确面对,父母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让高考真正地发挥其效力,而不要让高考成为有些孩子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处理

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呢?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吃完奶之后会出现打嗝的情况,甚至还会吐奶。看着宝宝不断的打嗝,妈妈们也是很着急。那么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呢?怎么避免孩子打嗝的出现呢?下面寻医问药专家来介绍一下宝宝打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 1、吃得太快:给宝宝喂食的速度过快,或者宝宝吃的太快,会使大量的空气吸入体内,自然会引起打嗝。 2、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从人体内释放出来时会引起打嗝,一般来说宝宝不会经常喝这类饮料。 3、由于乳食不当,若乳食不节制,或过食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 4、如果宝宝在喝奶水的时候不节制,或者食用了过于生冷的奶水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并且气机升降失常,这就会导致宝宝的胃气上逆动膈,就会打嗝不止啦! 宝宝打嗝怎么处理 1、喂完奶后可以先竖抱宝宝,并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宝宝排出胃里的空气。也可以轻揉宝宝的腹部,帮助排气。或者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垫个不太高的小枕头,然后把宝宝的双手放在脑后,也可以很快消除打嗝。 2、将宝宝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宝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搔痒,一般至宝宝发出哭声,打嗝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宝宝的耳边、嘴边神经比较敏感,搔痒可使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呢?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宝宝打嗝的原因,也为大家介绍缓解宝宝打嗝的方法,提醒大家,在喂奶之后最好要给孩子拍嗝,帮宝宝拍打嗝,及时把胃部的气体排出来,那么就会减少打嗝的情况!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当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值得所有母亲深思!

“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大概是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听说了这个育儿观念。是的,和所有初听此话的父母一样,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穷养儿子,就是要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多吃苦,让他有奋斗意识;富养女儿,就要为她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温柔、高贵的品质,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创造有品位有情调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按此方法,对自己的孩子施以影响,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来若干年后,当自己穷养的儿子遇到一个富养的女孩,会产生怎样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我家属于经济状况尚可的家庭。但我坚决奉行“男孩要穷养”的理念,几乎没给儿子买过昂贵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岁生日时破过一次例,给他买了一辆遥控小汽车。上了小学,我告诉他,我们家不缺钱,但这些钱是爸爸挣的,所以给你的零花钱不能乱花。如果要买课外书或是给同学买礼物,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就是洗个碗五毛钱,扫次地一块钱,等等。 应该说,我的教育还算是成功的。儿子不贪慕虚荣,接人待物相当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强,学习几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话说就是:姐,你这一辈子不上班,不挣钱,但你培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于春节期间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去年12月份,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约我春节去三亚度假,笑说两个孩子有些年没见了,趁机让他们培养培养感情。 当时我想,培养感情只是玩笑话,两家找个机会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说服了先生后,我们两家决定去三亚过春节。 因我空闲时间多,女友说由我来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说实话,三亚的好酒店确实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须住五星级吗?我征求儿子意见,儿子说干净舒服就行。于是,我决定了住四晚家庭旅馆,住两晚豪华酒店。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们在亚龙湾的家庭旅馆迎来女友一家。寒暄过后,小公主非常冷静地环视了一下房间,说:“我们怎么住这里呀?” 我笑着跟她解释说,这里非常干净,且离椰梦长廊很近,去沙滩也很方便。可小女孩不满地说:“这里没有waiter(服务生),没有游泳池,也没有早餐……”害得女友连忙打圆场。 其实我也没在意,心想家境优越、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点的。可儿子替老妈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说,要不是初次见面,他早就让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这才是开始,后面几天的情形几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两个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着太多的分歧:每去一个地方,儿子都想坐公交车,可女孩就是打的;儿子想去吃海鲜大排档,可女孩就是觉得不卫生……就算是一处海景,女孩子会发出“想要盖幢房子”的感叹,儿子却在一旁笑她太矫情。 幸好两家大人心态还好,认为孩子之间怄怄气是正常的。后来我跟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尽量听从她的意见。儿子还算听话,尽管心里有意见,但行为上还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后一天,两个孩子发生了口角。 那天,我们逛的景点叫天涯海角,附近有个超大的土特产专营店。我们想顺便买一点特产带回杭州。已经逛累的女孩子明显不想去,她说:“拎着这么些东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机场买更方便啊!”这话明显是针对我们说的,儿子有些不服气,说买不买是我们的事情,你有钱就去机场买! 无趣之下,女孩子认真又天真地说:你这样吝啬钱,小心以后找不到老婆哦! 儿子想也没想,回了她一句:你这样的娇气鬼,才没男人会娶你! 机场告别时,我跟儿子说,这一路过来,妈妈发现你有时候有失男子汉的风度,是不是应该向妹妹道一下歉?小女孩小嘴一撅,说:“口头的道歉太没诚意啦!你得买件礼物哄我开心才行!” 两家的旅行就在两个小孩之间的拌嘴加玩笑中结束了。 这次两家的家庭旅行中两个孩子的表现,令我感慨奉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弊端。拿我儿子来说,现在看来,他是一个勤俭、自律的男孩,但也随之附带了过分严谨、不懂适度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而女友富养的女孩子,虽然有眼界懂潮流,将来不会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蒙骗,但她同时也要直面自己因此而养成的骄娇二气,否则将来即使遇到心仪的男孩,其性格也会成为相处的障碍。 所以“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现在看来也许是没错的,但等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时,家长才会发现自己错了。 很多家长都对“富养女孩”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只要给她钱就可以了,这大错特错,这样的做法只能使女儿的虚荣心逐渐膨胀,她即使拥有高贵的气质,也是徒有其表而已,一旦涉及实质性的问题,这样的孩子最终还是会败下阵来。因此,“钱”绝不是“富养”的唯一内涵。对于父母的教育来说,“富养”富在家庭环境上。 家庭环境主要是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都有很大影响。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良好的精神环境可以熏陶孩子的性格。 富养的“富”,指的不止是金钱,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宋默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一书中说:“富养女孩,并非惯养女孩,而是要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她认为富养的真正内涵是“气质高贵”。富养的女孩见多识广,优雅聪慧,并且独立自主。

Read more

五招教你培养高情商孩子

一、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 他父亲很有技巧地回答:还好吗?有同学打你,所以你很委屈? 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里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在协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要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很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四、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的比较结果,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量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 此外,也应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还要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提供协助,这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父母亲该多鼓励孩子观察别人的需求,而主动提供帮助。不妨常问孩子:你有注意到有谁特别需要帮忙吗?你觉得你能够做些什么去帮助别人吗?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协助时,例如帮家人提东西,则该立刻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够培养出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日后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皆会大有助益。 五、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要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一个孩子,有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的历史成绩。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然而他做了心态上的调整,笑着跟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门科目还被他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 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孩子独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起伏

经常赞扬能够增强孩子自尊心的理念受到了质疑,教育界人士主张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体验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如今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反而让孩子们缺乏适应性并且无法承受失败。有些孩子甚至在课堂上都不敢举手因为怕自己说错。 新的研究显示那些出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进入职场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却不能找到工作。研究认为这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因为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了。 澳州校长们主张那些对孩子期望过的高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是形容对孩子十分关切,并且积极参与到孩子生活中每一步的家长。),别给孩子太多压力要他们取得成功,这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同时不敢面对挫折。 澳州悉尼一中学校长凯福德(Rod Kefford)博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患得患失的学生,教育质量也必将承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今天的老师们不会过多批评学生,而家长们总是把孩子们保护的很好。但是在60年代,老师会直言不讳的指出孩子的不足。 凯福德博士说:「后来有人发明了自尊心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最有害的教育理念。我们不敢做任何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但是这恰恰让我们无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如果我们真想提高孩子的适应力,让孩子体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学习过程就是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凯福德博士同时指出,学校应该让孩子有面对失败的信心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让孩子避免失败的行为其实反而让他们在人生路上有所欠缺。」 有研究表明,80年代和90年代后出生的人进入职场后有优越感,不喜欢多付出。由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特文戈(Jean Twenge)教授带头的一项研究指出,「80年代和90年代后出生的人喜欢优越的工作,不想过多付出但是却想报酬丰厚。当他们在工作中不顺利的时候,往往选择退出。」 特文戈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自理,父母觉得替孩子做事可以帮助他们,但是恰恰相反,孩子们反而变得不独立。」 如今父母和老师都会鼓励孩子说他们与众不同或者是他们可以梦想成真。尽管这样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专家们认为,让孩子增强自尊心的同时,别让他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特文戈教授指出:「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也意味着对自己期望过高,父母或许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但是其他人却可能不会这么认为。这个落差会让进入社会后的孩子感到很难适应。」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不妨也让孩子独立一些,更好的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

Read more

给宝宝“喂药”的4大误区,当妈妈的你犯过多少?

每当孩子生病,家长的除了宝宝难受的小样子外,就属“喂药”这件事最让妈妈头疼了!对于听话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不愿意吃药,只要妈妈鼓励几句,也能很顺利地把药吃下去。但是面对“吃药”大部分孩子都是不乖的,每次吃药就是一场“生死大战”…… 遇到这种宝宝,很多父母可能会做出无奈之举——强行给孩子喂药。抓住孩子的手、脚、头,捏住孩子的鼻子,强行灌药……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很容易伤害到宝宝!不知道除了这一点,下面这些错误你们还犯过多少? 1. 捏鼻子、压舌头强行喂药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采用捏鼻子的方式给孩子强行喂药,或者用小勺盛药,压住孩子的舌头,顺势把勺里的药倒进孩子嘴里,这样孩子就会乖乖地把药咽下去。 妈妈们要知道这是很危险的,压舌强喂如果一次性给药太多,有可能会引起咳呛。而捏鼻子灌药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啦。 正确打开方式:正确引导宝宝对吃药的认识,对于懂事的宝宝,耐心的告诉她妈妈的期待以及吃药的好处,或者准备一些小礼品,小奖励,让宝宝能自然的把药吃下去。 2. 告诉宝宝药的味道像糖果 这种做法,无疑是王后的毒苹果。为了让宝宝吃药,哄骗宝宝药片=糖果。万一如果药很难吃,会让宝宝对父母的话产生不信任感,下次喂药就更加困难。 正确打开方式:切记要告诉宝宝按照规定服药。我们应该把药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就算宝宝拿到了,也要告诉他药不像糖果可以随便吃。 3. 给5岁以下的小宝宝直接服用药片 对1岁的小宝宝来说,肯定不能用药片,应选择液体制剂、冲剂。因为片剂需要和水一起吞服,但是宝宝可能太小,还没有get这个技能,因此很可能造成药片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的危害。 正确打开方式:如果不得不给小宝宝服用片剂,就需要妈妈把药片碾碎成粉,和水调匀给给宝宝吞咽。 4. 家长总觉得自己是医生,用药根本停不下来 有些家长感觉喂宝宝吃药很困难,就自作主张一次多喂一些,一天少喂几次,或者看宝宝症状严重,就加大用药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些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宝宝喂药,或者看到别人的孩子生病,和自己的孩子症状一样,于是就直接给宝宝copy一份药单,这样做有可能导致用药无效甚至有不良效果。 正确打开方式: 及时就医,遵医嘱,且给宝宝吃药前,仔细检查药袋上的名字、日期及用量,注意是饭前还是饭后吃,两次吃药的时间至少要间隔4个小时以上,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小药量,不可盲目给宝宝吃药。 除去这些误区,在宝宝吃药的问题上妈妈们总是有很疑惑,比如宝宝把药吐出来了怎么办?可以把大人药减量给宝宝吃吗?……到底咋办? 常见问题1: 遵照医嘱一日三次的话,最佳喂药时间是怎样的呢? 基本上是早、中、晚(睡前)三次。如果在达到最佳药效上更进一步要求的话,一天一夜24小时中每隔8小时喂一次最为理想。从宝宝的生活习惯来说,早中晚的概念不像大人那么准时。所以每次喂药间隔6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Read more

给孩子买鞋,千万别陷入这4大误区!真会害了孩子!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几乎一刻也不消停。而为了让孩子能尽情地玩耍,妈妈给孩子挑选一双好鞋,关系到孩子的安全、良好走路姿势的养成以及脚部的健康发育。但以下选鞋误区,妈妈一定要避开,以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误区一:买大一码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鞋时,喜欢买大一码,因为孩子的脚长的很快,这样就可以多穿一段时间了,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孩子穿着过大的鞋子走路时,脚是得不到固定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走路的姿势,导致孩子放不开脚走路,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脚步发育畸形。 建议:宽松舒适为主 给孩子选鞋时,可以宽松一些,但不要让孩子的脚在鞋里挪动。试鞋时,可以摸摸前面脚尖部分,如果能按下去,那就说明鞋里面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可以减小一码试试。另外,孩子的鞋也不要顶脚,对孩子的脚部肌肉和韧带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发育期的孩子的脚,长得很快,建议家长不需要买太贵的,还是以舒适为主,一旦鞋码不合适了,及时更换。 误区二:鞋面越软越好 很多妈妈在给孩子选鞋时,会优先选择柔软度高的,觉得孩子穿上很舒服。这对于刚学步的宝宝可以,但到了孩子会走路时,太软的鞋子反而不合适了。 建议:视年龄大小而定 当孩子会跑、会跳时,他的关节和韧带正处于发育期,但平衡能力不强,如果鞋子过软,孩子的双脚得不到固定支撑,走起路来很容易左摇右晃,不仅容易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还有可能有扭伤脚踝的危险。 而且,好动的孩子走路时喜欢踢东西,选择略硬的鞋子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脚尖,避免硬物撞击的伤害。 所以,孩子鞋面的软硬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选,为已经会走路的孩子买鞋时,要注意软硬适中,更有利于孩子走路时掌握平衡。  误区三:鞋底越易弯曲越好 很多家长在买鞋时,喜欢先弯折一下鞋底,一来看鞋底的质量,二来觉得容易弯折的鞋底更有利于孩子走路和跑步,其实不然。有些鞋子虽然弯曲度很大,但其弯折点是在孩子的足弓部位,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足弓。 建议:足弓处不弯曲的平底鞋 鞋底最好是前三分之一部分可弯曲,而后三分之二的部分不易弯曲。这样既方便活动,又能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足弓。 而且,当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是没有足弓的,家长更要注意,不要买足弓部高起的鞋子。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穿平底鞋。   误区四:孩子选鞋也要潮 有些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商品时,总是喜欢带入自己的审美,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孩子购买。还有一些家长,自己本身很追求潮流,于是也想让孩子一起,从小做一个潮宝宝。就像国际明星汤姆克鲁斯的小女儿,3岁就蹬上了高跟鞋,实在不是一个好示范。 建议:品质最重要 给孩子买鞋,外观不重要,只要颜色童真童趣一点就好,关键要避免有问题的材质。 比如,鞋子是否有很重的气味,如果气味很重的话可能涂有化学染料。年纪小一点的宝宝有啃鞋的习惯,一旦被吃进嘴里,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留意一下鞋子的设计,最好不要有一些多余的小零件,以免刺伤孩子或者被小一点的宝宝误吞,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童鞋的材质应以布质为佳,忌购皮鞋。因为皮鞋较硬,会压迫脚部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影响孩子脚趾、脚掌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会造成脚部畸形。

Read more

“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儿子出国前还对爸爸说,那次谈话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很值得分享的一段话,教育其实很简单,言语间给予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