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些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 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生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 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 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 学龄期 为秘密困惑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 孩子为何隐藏秘密 孩子有了“秘密”,却总是瞒着家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听他们道来—— 暂时保密给大人惊喜 安安(5岁,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电视里学来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话”告诉爸爸妈妈。等到过一阵子才说,有时看到他们开心和惊讶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玩。 点评:孩子的这类行为其实是为了给家长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惊讶换取心理的愉悦,具有良好动机。家长应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可烦躁恼怒。 不顾阻挠暗地行事 娜娜(7岁,女):父母总对我说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喜欢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尝试,不想让他们知道。 点评:这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发现后,应以民主的态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她一定的活动自由。 害怕批评和嘲笑 凯凯(6岁,男):放学回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练习体操动作。因为我想顺利通过筛选,成为六一儿童节体操比赛的队员。不过,爸爸妈妈对我很没信心,所以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总说:“什么都没干。” 点评:这说明孩子不愿暴露缺点,而在维护“自尊”。家长应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耐心帮助他,不要对孩子提过高要求,更不要讽刺挖苦他。
Read more你还在帮孩子「剪碎」食物吗?
记得上幼儿园一个学期后,幼儿园老师组织家长们开了一次交流会,会中老师提出个别孩子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午餐时候如果是吃排骨或者鸡翅这类大块或者有骨头的食物,他们就坐在那里饿着肚子看着食物发呆,一脸无从入手、不知所措的样子! 后来老师深入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孩子从小在家里都没有自己吃过这类食物的经历,因为家长们都把这些「困难」食物加工切碎剁烂了,有些孩子已经3岁了,连这些食物的完整个体形状都没有见过! 说到这里大家回想一下,在餐馆就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个别孩子的家长手上都会备有一把小剪刀? 饭菜一上桌,家长就把这些「困难」食物仔细地、耐心地一个一个剪碎,精致程度到达家长认为孩子不会被卡到的时候,才会把这份「加工食品」放心地放在孩子的面前。 说来也奇怪,这种「餐中备剪刀」的风气是何时流行起来的,其实这是商家赤裸裸的牟利而衍生出来的东西!难道以前没用剪刀剪食物的我们都被卡死啦? 有家长可能会反驳:这样也是为了孩子吃得更方便也更干净啊!老是用手抓,用牙用手扯,满嘴满脸油腻腻,多脏啊! 家长的「无力」反驳是:看似卫生整洁的进食,其实在抹杀孩子锻炼发育的机会! 牙齿是干嘛用的?家长的回答是:牙齿,是人类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既然上天已经送给我们这个免费礼物,为什么我们要摆而不用白白浪费,还花钱买剪刀?而且这不仅仅是浪费这么简单,还会带来一系列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 咀嚼,是咀嚼肌群依次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活动,而咀嚼肌的强度和时间是可由大脑的自我意识所控制的。 咀嚼可以将大块的食物切割、磨碎,再加上舌的搅拌,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食物对口腔的各种刺激,不仅能反射性地完成口腔内食物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加工过程,还能反射性地引起消化管下段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准备有利条件。 也就是说,咀嚼首先是一个实践性的大脑活动训练,看到食物的大小,大脑做出判断,指令人体做出不同的对应动作。 例如:切断食物需要用切牙,撕咬肉类等坚韧食物需要用犬齿,研磨食物需要用臼齿(又称磨牙)……咀嚼肌边运动便给大脑发布信息。 于是大脑被激活,咀嚼过程中脑细胞间的信息频繁往来,脑部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 上面幼儿园老师提出的个别小朋友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实践训练,所以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的大脑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需要怎样使用自己拥有的牙齿! 你说如果连吃东西这样普通的生理反射都做不好,那么大脑对于其他更复杂的事情的应变能力会如何?据医学专家的研究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经常咀嚼食物的儿童。 在大脑思考如何咀嚼、咀嚼多久等等的过程中,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研究表明,可以在吃东西的过程中静下心来细嚼慢咽的孩子,其专注力比狼吞虎咽的虎孩子要更好。 其次,咀嚼是一个脸部咀嚼肌(也属于骨骼肌)很好的锻炼机会。 骨骼肌要多训练,它的肌力才得到提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不同食物的处理能力,这也是宝宝可以从流质食物,到半流食物,再到固体食物过度的一个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神经等构成的牙髓组织,是给牙齿提供营养的主要通道。 在咀嚼的过程中,可以刺激牙髓和牙床,兴奋牙神经、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促进牙齿的生长同时也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更加坚硬稳固,也为将来的恒牙生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再次,咀嚼不仅仅是把食物磨碎的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它同时是将食物初级消化的一个化学过程。 在咀嚼的过程中,大脑会调节口腔的唾液腺,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以帮助进食。唾液,除了有湿润食物帮助吞咽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含有消化酶(主要是唾液淀粉酶)。 也就是说咀嚼食物不仅是为了磨碎食物帮助吞咽的物理过程,同时也是食物和口腔消化酶充分混合、消化的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有了这两个作用的协同,食物可以更精简的进入下一个消化阶段,为胃部的消化运动减轻了不少负担。
Read more孩子的潜能 — 你发现了吗?
潜在能力的5种表现 1、语言才能: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常给孩子朗读的故事,要是你更换了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喜欢对人讲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 2、音乐才能:喜欢伴随乐器的弹奏演唱;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3、社交才能:善于观察父母的心情,领会父母的忧与乐;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4、想象能力: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相地方;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5、运动智能:喜欢自己动手,很多东西一学就会;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怎么发展宝宝的这些潜能 1、语言才能:讲故事 妈妈每天晚上给宝宝睡前讲故事,故事、素材的积累能够让宝宝不断地观察学习,积累词汇;宝宝年纪稍长,就可以鼓励他跟你讲故事,比如复述今天老师讲的白雪公主故事,或者几天前妈妈说的那个小红帽故事。 演讲 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说,而且还应该对孩子说话的内容给予引导。比如家长给孩子一个小主题,让孩子自由发挥随意演讲,或者说说他认为有趣的事,说完后家长可以给他一些指导意见,宝宝锻炼了口才,同时也建立了自信。 2、音乐才能:用孩子懂的方式传递音乐 对小宝宝,妈妈可以哼着歌或者放着轻柔的音乐,帮宝宝做个轻抚按摩;对大宝宝,妈妈可以带领他跟着节奏拍手、踏脚或敲奏小乐器,感应音乐的拍子;或者拿着纱巾,舞出旋律的高低,甚至亲子间的传球,都可在感应乐曲中传递音乐的美好。 玩音乐,不分形式 家长可以让宝宝试着敲打锅碗瓢盆,制造出音色高低不同的声响。用塑料调羹敲出些柔和的“叮叮”声,或是用木制的勺子敲打出“嗵嗵”的声音。挑选一些宝宝平常喜欢的童谣或是歌曲,一边唱一边用手边的小道具来增加特殊的音响效果,用铁锅和铲子敲打出相应的节奏。 3、社交才能:多让孩子与人相处 幼儿园是个扩大宝宝圈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最好平台,家长也可以多带宝宝去公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和陌生人相识、相处的人际技能。 在游戏中让宝宝学会角色转换 和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让他“真实”地感受到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想法,学会逐渐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妈妈拒绝分享玩具,可以让宝宝感受到“被拒绝很受伤”的心理感受。 4、丰富想象力:制作手工艺品 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比如彩纸、纸盒、纽扣等等,鼓励宝宝自己用这些材料动手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手工作品:比如用酸奶盒子做成小汽车、用糖纸和橡皮筋做成娃娃裙子等等。创造的过程能够激发宝宝潜在的想象力。 5、运动智能:和孩子玩平衡游戏 用纸牌或者铅笔搭金三角结构,或者用空矿泉水瓶逐个搭高,有时候和宝宝一起玩单脚投掷纸团的游戏,这些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平衡感和肢体的协调运动。 鼓励孩子拆装东西 宝宝是个小破坏家,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宝宝将拆散的东西重新组装起来,比如小汽车或者一些小型电器拆了重装,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Read more一瓶醋 告诉你如何教育孩子?99%家长看完陷入深思…
01 前几天在外边吃早餐,旁边一桌坐着一家三口,孩子应该是要去幼儿园,背着一个小书包。爸爸匆匆吃完早餐后就开始玩手机,孩子吃了几个饺子就说要蘸点醋,刚好自己桌的用完了。 “叫你爸爸去拿。”孩子妈有点不高兴地说。 “爸爸,拿醋。” “你自己去,不是跟你说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嘛。老师怎么教的?”爸爸头也不抬地说。 孩子抿了一下嘴巴,然后自己去隔壁桌拿去了。没想到刚拿起来就掉在了地上,满地的碎片和撒开的醋,空气里都酸酸的。 “你这个笨手笨脚熊孩子,看我不打你屁股!”这时候爸爸就起身骂起了孩子。 妈妈赶紧把吓得不知所措的孩子拉了过来,“这么大瓶子的醋,是有点滑,没事,跟老板道个歉,赔一瓶就行,下次注意点”。 “我看就是你惯的,就知道溺爱,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孩子爸爸一脸的不耐烦。 “那我是不是也惯你了,孩子的事你什么时候操过一点点心,家里的事你又关心多少?你还好意思大喊大叫。如果不是你玩手机,没照顾一下孩子,会这样吗?” “你,不跟你说了。”这时爸爸也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了。 我们常常说不要溺爱孩子,要孩子独立,可是,你真的好好爱孩子了吗? 很多的父母,特别是爸爸,打着要孩子独立的招牌,躲进自己的世界里玩乐或者清净。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需要孩子为你做点事的时候。会不会得到种种推诿呢?如同你当年糊弄孩子那样。 明明在玩手机游戏,却跟拉着自己手的孩子说自己有事要忙;明明是想看一场球赛,却推开孩子说爸爸忙。很多时候,找着借口,推开孩子的手。其实你推开的不是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对你的依恋之情。 要知道,播种爱才能收获爱。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孩子将来待人处事的态度。 02 在知乎看到一个这样的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一个小男孩看故事入了迷,故事里说有人给国王贡献了一条桌布,脏了不用洗,只用在火里一烧就干净了,原来这个桌布是石棉做的。 小男孩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烧不着的布,男孩的爸爸为了给他演示,不顾妈妈的反对,拆了家里的电热杯,从里面拿出石棉,然后放到煤气灶上烧给他看。 果然那块石棉没烧着,反而变白了。从此小男孩知道了石棉燃点高这个事实。 二十年过去了,爸爸在电话里问他, QQ为什么登录不了,怎么下载电影,为什么显示器不亮,电脑越来越慢是怎么回事。 每当他犯懒不想回答时,他就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周末,在燃气灶上安静躺着的那块石棉。” 看到这个小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如果是我想做的事,家里却很支持,从不多问。所以我那时候就会拿不多的零花钱找医生买体温计、注射器,用来做一些小实验。将一只青蛙打大肚子,或者量各种水的温度。 虽然奶奶没有读书,不知道给我讲解,可她却支持我去努力读书,去探索这个有趣的世界。也不会说这是浪费,更没有说我是瞎玩,她觉得这很好。
Read more妈妈,你越催促,孩子越慢! 这么做才管用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催都不着急,一直是妈妈们心头的一道大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有一天早晨,妈妈眼睁睁看着孩子穿好衣服又在床上伸懒腰,吃饭的时候没完没了地发呆,弄撒了水就慢条斯理地擦桌子,扔个纸巾恨不得用十分钟。这些事情忙完了,时间已经很晚,注定要迟到了。 以前,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就一个劲儿地催促,这次妈妈小小地挑战了自己一回,就想看看不催会怎么样。妈妈虽然什么也没做,但内心焦急、不安、气愤,想催又拼命忍住,这个过程相当难受,不可思议的是,最后的感觉居然是无比平静。妈妈心里在想:“迟到就迟到,迟到也没什么可怕的,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反正老师批评他,又不会批评我。” 在上学的路上,孩子明显着急了,小声嘀咕:“哎呀,要迟到了。”然后张罗着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第二天,妈妈更加潇洒,什么也不说,默默地等着,到了上学时间,妈妈拎着钥匙下楼,孩子手忙脚乱地带上东西,一路小跑追出。上学路上孩子非常担心迟到,堵车的时候,干脆自己下车往前走。妈妈说,这一天,内心完全没有像前一天那样挣扎,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经过这一切后,妈妈感慨地说,虽然在育儿书上,无数次地看到“父母不着急,孩子会自己负责”之类的道理,但真真切切地体验这个过程,还是觉得很奇妙,尤其是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性,她简直不敢相信。 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他也明白晚了就会迟到,他也不想迟到,可当你在不断焦急的催促他时,他反而不着急了,因为他的注意力被你转移了,因为此时“迟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妄图“控制”他,他对“自由”的争取在他心里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你越催,他越慢,因为他要“抗争”。 以前妈妈焦虑的时候,就会去不断催促孩子,这个不假思索的行动往往帮倒忙,结果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当文中的妈妈找回了自己的感觉,感受内心的焦虑逐渐转化成不安和愤怒,最终这些情绪慢慢消失了,当回归到平静时,内心是非常有力量的,这时候就可以理智地面对孩子迟到这件事。 而当你淡定下来,当你不再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迟到”就成了孩子此时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就会自己着急,自己学着承担,自己学着负责。 有些时候我们不必为孩子那么着急上火,有些事情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直面人生。孩子要学会成长,我们要学会放手。 做一个淡定的妈妈,不要把自己拉进跟孩子战斗的泥沼中。 再花五分钟,看看为什么你的孩子那么拖沓和任性,找出原因! 图/wallcoo.net
Read more看宝宝睡觉的姿势就知道将来的性格如何!
心理学上认为,人无意识时的睡姿与性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透露出他隐藏的心理状态。不知道妈妈爸爸有没有认真观察过宝宝的睡姿呢,来看看你家宝宝将来是哪种性格吧! 1. 侧睡宝宝 新生宝宝以侧睡最好,能使全身肌肉完全放松,即使回奶也不易使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这类型的宝宝妈妈在睡觉是要多留意,在宝宝侧睡是要用枕头在侧边挡一下,以免变成俯睡,容易造成窒息。 宝宝性格:这类宝宝性格比较随和,有时候会有点害羞。在一定程度上,有点缺乏安全感。 2.趴睡宝宝 有的宝宝特别喜欢趴着睡,虽然趴着睡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宝宝要是太小不提倡趴着睡。因为趴着睡可能会压到宝宝的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的微信。 宝宝性格:趴着睡的宝宝比较喜欢热闹,胆子很大,但是自尊心又特别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属于慢热型的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 3.仰睡宝宝 仰睡是妈妈最放心的睡姿,因为仰睡妈妈可以及时看到宝宝的睡眠情况。但是这种睡姿容易造成宝宝吐奶吐不出来,呛到宝宝自己。 宝宝性格:仰睡的宝宝一般心胸比较开阔,比较信任他人。 4.「大」字宝宝 宝宝双手双脚自然伸开呈现「大」字。这种睡姿的宝宝一般受到妈妈爸爸的陪伴比较多,安全感很足。 宝宝性格:典型的活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善于表达,比较乐观自信。不好的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不过偶尔做事会比较冲动,需要家长好好引导。 5.士兵式宝宝 宝宝面朝上,双手贴放在身体两侧,属于规矩矩的「士兵式」。 宝宝性格:这类宝宝自尊心强,性格强势,不服输,且属于保守型,做事有原则。 6.蜷睡宝宝 这些宝宝睡觉喜欢像在子宫里面蜷缩着,比较安静。 宝宝性格:这种睡姿说明宝宝缺乏安全感,很依赖父母。而且性格比较敏感,这些宝宝需要爸爸妈妈更多的陪伴和爱抚哟。妈妈不要忽视了。 7.抱东西睡觉宝宝 喜欢抱着玩具、毛巾、被子入睡;或者喜欢抓着妈妈的胸部或者其他部位睡觉。 宝宝性格:这类型的宝宝安全感不足,所有才会特别的依赖某一个东西或者妈妈。妈妈应该多陪伴这些宝宝。 看了这些睡姿和性格,你家宝宝属于哪一种? 孩子辅食如何添加?晚上如何哄孩子睡觉?孩子挑食不吃饭是什么原因?
Read more让孩子脱颖而出的20个秘诀
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有提前调整心态,孩子才能更好地开始新的学期。而我们所说的脱颖而出,并非单纯指学习上的进步,更多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作为父母的你,是否也掌握了这些秘诀? 1、宽容而温暖地包容孩子 就算孩子犯了错,也要用宽容的心原谅他,用温暖的话包容他。孩子确信得到父母的承认和爱时,才会自己有信心,运气才会发芽。 2、拥有具有信念的教育哲学 害怕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强迫孩子学习不愿学的知识,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最重要,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 3、帮助孩子拥有梦想 父母要帮助孩子拥有具体的未来梦想。孩子拥有了梦想,要引导他们相信这个梦想能实现,这种行动就会赋予孩子进行自我开发的积极”动机”。 4、信任孩子 不管孩子拥有怎样的梦想,都要暂时相信孩子能实现这个梦想,母亲不断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被成长的好运气包围。 5、引导孩子拥有具体的梦想 有了梦想,就帮助他们对这个梦想有一个具体的勾画,围绕这个梦想启发他的具体行动。不要给孩子留下强迫印象。 6、母亲是学习的辅助者 如果想让孩子走运,母亲首先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读书,拥有可以与孩子共享的经验。 7、忍耐是最基本的内容 不要唠叨,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要为孩子创造能够自觉变化的环境,开心地等待他的变化。就算偶尔孩子做一些不合心意的事,也不妨放任他一次。 8、做话语祝福的传达者 母亲要成为给孩子传达祝福的人。接受”话语祝福”长大的孩子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机会往往与运气联系在一起。 9、让孩子有目的地旅行 旅行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旅行孩子能培养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战精神。 10、让孩子独自判断 让孩子独自判断眼前直面的情况是最好的训练。就算无法相信,也要认可孩子自己的决定并鼓励他们。 11、让孩子承受一定的痛苦 孩子感到痛苦时,想去扶他们的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走他们的人生路。告诉孩子人生是独自决定的。 12、眼界放开 树立很大的梦想,让孩子通过梦想独自成长,在广阔的世界成长的过程就能抓住最好运气。
Read more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 对别的孩子来说,生在一个爸爸是政府官员、妈妈是大学教授的家庭,相当于含着金钥匙。但对我却是一种压力,因为我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良基因。 两岁半时,别的孩子唐诗宋词、1到100已经张口就来,我却连10以内的数都数不清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打伤了小朋友,还损坏了园里最贵的那架钢琴。之后,我换了好多家幼儿园,可待得最长的也没有超过10天。每次被幼儿园严词“遣返”后爸爸都会对我一顿拳脚,但雨点般的拳头没有落在我身上,因为妈妈总是冲过来把我紧紧护住。 爸爸不许妈妈再为我找幼儿园,妈妈不同意,她说孩子总要跟外界接触,不可能让他在家待一辈子。于是我又来到了一家幼儿园,那天,我将一泡尿撒在了小朋友的饭碗里。妈妈出差在外,闻讯赶来的爸爸恼怒极了,将我拴在客厅里。我把嗓子叫哑了,手腕被铁链子硌出一道道血痕。我逮住机会,砸了家里的电视,把他书房里的书以及一些重要资料全部烧了,结果连消防队都被惊动了。 爸爸丢尽了脸面,使出最后一招,将我送进了精神病院。一个月后,妈妈回来了,她第一件事是跟爸爸离婚,第二件便是接我回家。妈妈握着我伤痕累累的手臂,哭得惊天动地。在她怀里我一反常态,出奇的安静。过了好久,她惊喜地喊道:“江江,原来你安静得下来。我早说过,我的儿子是不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上了小学,许多老师仍然不肯接收我。最后,是妈妈的同学魏老师收下我。我的确做到了在妈妈面前的许诺:不再对同学施以暴力。但学校里各种设施却不在许诺的范围内,它们接二连三地遭了殃。一天,魏老师把我领到一间教室,对我说:“这里都是你弄伤的伤员,你来帮它们治病吧。” 我很乐意做这种救死扶伤的事情。我用压岁钱买来了螺丝刀、钳子、电焊、电瓶等等,然后将眼前的零件自由组合,这些破铜烂铁在我手底下生动起来。不久,一辆小汽车、一架左右翅膀长短不一的小飞机就诞生了。 我的身边渐渐有了同学,我教他们用平时家长根本不让动的工具。我不再用拳头来赢得关注,目光也变得友善、温和起来。 很多次看到妈妈晚上躺在床上看书,看困了想睡觉,可又不得不起来关灯,于是我用一个星期帮她改装了一个灯具遥控器。她半信半疑地按了一下开关,房间的灯瞬间亮了起来,她眼里一片晶莹,“我就说过,我的儿子是个天才。” 直到小学即将毕业,魏老师才告诉了我真相。原来,学校里的那间专门收治受伤设施的“病房”是我妈妈租下来的。妈妈通过这种方法为我多余的精力找到了一个发泄口,并“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培养了我动手的能力。 我的小学在快乐中很快结束了。上了初中,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让我再次成为了批评的对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损坏实验室的用品,更重要的是,那个班主任是我极不喜欢的。比如逢年过节她会暗示大家送礼,好多善解人意的家长就会送。 我对妈妈说:“德性这么差的老师还给她送礼,简直是助纣为虐!你要是敢送,我就敢不念。”这样做的结果是我遭受了许多冷遇,班主任在课上从不提问我,我的作文写得再棒也得不到高分,她还以我不遵守纪律为由罚我每天放学打扫班级的卫生。 妈妈到学校见我一个人在教室扫地、拖地,哭了。我举着已经小有肌肉的胳膊对她说:“妈妈,我不在乎,不在乎她就伤不到我。”她吃惊地看着我。我问她:“你儿子是不是特酷?”她点点头,“不仅酷,而且有思想。” 从此,她每天下班后便来学校帮我一起打扫卫生。我问她:“你这算不算是对正义的增援?”她说:“妈妈必须站在你这一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再辜负你一次 初中临近毕业,以我的成绩根本考不上任何高中。我着急起来,跟自己较上了劲儿,甚至拿头往墙上撞。我绝食、静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以此向自己的天资抗议。 整整四天,我在屋内,妈妈在屋外。我不吃,她也不吃。 第一天,她跟我说起爸爸,那个男人曾经来找过她,想复合,但她拒绝了。她对他说:“我允许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喜欢江江,但我不能原谅任何人对他无端的侮辱和伤害。” 第二天,她请来了我的童年好友傅树,“江江,小学时你送我的遥控车一直在我的书房里,那是我最珍贵、最精致的玩具,真的。现在你学习上遇到了问题,那又怎样?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将来哥们儿可全靠你了!” 第三天,小学班主任魏老师也来了,她哭了,“江江,我教过的学生里你不是最优秀的,但你却是最与众不同的。你学习不好,可你活得那么出色。你发明的那个电动吸尘黑板擦我至今还在用,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第四天,屋外没有了任何声音。我担心妈妈这些天不吃不喝会顶不住,便蹑手蹑脚地走出了门。她正在厨房里做饭,我还没靠前,她就说:“小子,就知道你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吃东西。” “妈,对不起……我觉得自己特别丢人。” 妈妈扬了扬锅铲子,“谁说的!我儿子为了上进不吃不喝,谁这么说,你妈找他拼命。” 半个月后,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A、去一中,本市最好的高中。B、去职业高中学汽车修理。C、如果都不满意,妈妈尊重你的选择。”我选了B。我说:“妈,我知道,你会托很多关系让我上一中,但我要再‘辜负’你一次。”妈妈摸摸我的头,“傻孩子,你太小瞧你妈了,去职高是放大你的长处,而去一中是在经营你的短处。妈好歹也是大学教授,这点儿脑筋还是有的。”
Read more孩子不自信?父亲用3件旧衣服改变了他的一生
卖衣服的小男孩 13岁的那年,父亲有一天突然递给男孩一件旧衣服。 “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 “大概一美元。”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中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他紧紧攥着两美元,一路奔回了家。 以后,每天他都热衷于从垃圾堆里淘出旧衣服,打理好后,去闹市里卖。 如此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20美元?” “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20美元,它至多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5美元的小费。 25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到200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角拉佛西来到纽约做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Read more你是那种让孩子欢迎的父母么?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