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睡仅仅是长不高?最重要的竟是……

儿童睡眠关系着孩子的成长,睡眠不规律对所有年龄段儿童都有影响。晚睡的危害对我们成年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就别说处于发育中的孩子了。 英国伦敦大学一个研究团队调查了3岁和5岁儿童的睡眠情况,发现3岁儿童睡觉时间最不规律,约五分之一的3岁儿童没有固定睡觉时间。 晚睡除了可能造成孩子躁动爱哭闹,个性怯懦,缺乏行动力,意志力薄弱,影响身体抵抗力,影响智力发展,也会让孩子长不高,甚至性早熟。 儿童睡眠时间 良好的睡眠状态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越小,大脑发育越快,需要睡眠时间就越多。那么各龄孩童睡眠时间多少算正常呢?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睡眠时长标准 年龄:新生儿(0-3个月) 推荐:14-17小时 不推荐:不足11小时;超过19小时 年龄:婴儿(4-11个月) 推荐:12-15小时 不推荐:不足10小时;超过18小时 年龄:幼童(1-2岁) 推荐:11-14小时 不推荐:不足9小时;超过16小时 年龄:学龄前儿童(3-5岁) 推荐:10-13小时 不推荐:不足8小时;超过14小时 年龄:学龄儿童(6-13岁) 推荐:9-11小时 不推荐:不足7小时;超过12小时 学龄儿童前儿童应该保证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应该每天保证有9~11小时的睡眠。 晚睡的危害 危害一:孩子长不高 晚睡或睡眠不足,就表示醒着的时间太长,对身体而言是一种过度刺激,进而会引发人体的压力反应,诱发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它会抑制脑下垂体功能,致使脑下垂体减少分泌生长激素,让孩子长不高。

Read more

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01] 我侄子今年八岁。暑假在我家住,因为受综艺节目和同学的影响,他很想去体验一下玻璃栈桥。 我告诉他,只要他在一个月内,认真地把暑假作业做完,且保证85%以上的正确率。我就带他去。我的要求很明确,怕他耍小花招。 侄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般,要达到高正确率,必须很仔细很认真地去做每一个题。那一阵他电视也不看,iPad也不玩,起床后就认真写作业。每一个题都做得工工整整,无刺可挑。他似乎生怕我会以其它理由取消这次的计划。 这一切在表姐的孩子来我家后被打破了。在饭桌上表侄儿听说了我们的“玻璃栈道约定”,就嚷着要妈妈带他去。表姐告诉他,想去的话就要像弟弟一样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做好了我就带你去。 表侄一听就不高兴了,直接把筷子拍在桌上。他马上整个人躺到地板上,哭着滚来滚去,嚷着就是要去玻璃栈桥,就是要去,马上就去。任我们怎么劝都无动于衷,他一边蹬腿,一边哀嚎。表妹无奈,只好答应带他去,明天就去,作业先不写。 侄子看到这些,默默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过一会儿我进去的时候,发现他正坐在床头伤心地哭泣。 那一刻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我懂他伤心的原因。因为我从小也是一个试图以懂事来讨好成人世界的孩子,我明白他那一刻的委屈和嫉妒。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认真完成任务,遵守规则,用完美的表现来争取糖。 他们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地去讨好大人,却完全没有哭闹的孩子“嚷一下”效果好。 懂事的孩子,总是乖得让人心疼。 [02] 我小的时候,就是父母眼里懂事的孩子。我总是体谅他们的难处,很少向他们要求买学习用品之外的东西。 我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看上了一款CD随身听。每次放假我都会在商店门口去看它几眼。因为它被锁在柜台里,我扒在那里看的话,热情的柜员走过来提议我试一下效果。 我已经试过一次了,当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后,悦耳的音乐迅速在耳膜上倾泻下来,我整个人震撼地久久不能自已。当时我多么想把它拿走,抱着它躺在床上听个天翻地覆。可是我没有钱,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它,告诉店员我不喜欢,我再看看。店员只好把CD、耳机取下来,各自放回原位,眼神里满是鄙夷和不耐烦。 店员的情绪让我很尴尬。自那以后,每次我惦记它的时候,都会佯装在店门口等人,四处张望,漫不经心地瞟CD机两眼,来望梅止渴。 我当时那么想要得到它,但我从来没有跟爸妈讲过。因为那并不是一个上学的孩子的应该拥有的东西,而且价格略贵,身边也没有几个小伙伴有。甚至来说,爸妈都没听说过这种东西,我觉得我没有理由增加他们的负担。 但理智压制不住渴望,我做梦都想得到它。想凭零花钱买到它,基本不可能,那一阵我每天都过得很失落。 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跟爸爸讲,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好不好。乖了那么多年,我可从来没有提过别的过分的要求。 可是没有讲就是没有讲,一个懂事的孩子总是这样过分的“善解人意”,不敢去索取既不名正言顺又非理所应当的东西。 [03] 后来我想到一个方法,攒压岁钱去买。以前的压岁钱都是我主动上交的,那一年我想拒为己有。大几百块钱揣在兜里,眼看就要开学了,我就可以奔着我的CD随身听而去了。可是,一个记性好的妈妈打破了我的所有计划。 她提出了一个“替我保管”的方案,将我的所有“资产”没收了,把钱掏出来的时候,我的心在滴血。 那一刻,我想过,如果我撒着泼儿打死也不交,妈妈也会拿我没办法,顶多会感觉到有点失望而已。可是我做不出来,我乖乖地把带着体温的压岁钱掏出来,还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我就是一直都这么省心。

Read more

你孩子有挑战或告状这种行为吗

宝宝的挑衅行为 男孩 孩子为什么挑战强者和权威? 孩子从4岁左右开始,就会慢慢地发现有些人身体比自己强壮,有些孩子在群体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优势,使得他们很羡慕。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也会有一些力量时,就会去试验这个力量。 一般情况下,在男孩子身上出现试验力量的情况较多一些,他们会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试起,慢慢地去挑衅哪些比小孩子再大一点的,然后再去挑战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接着最后去挑战哪些身体和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麻烦起来,每天与别的孩子发生不愉快,这会给他带来不良情绪,孩子好像觉得这段时间有这么多人对自己不好,跟自己产生冲突。他回家后会向家长诉苦,比如老师让他坐反思角,没有让别人坐;某某人老爱告状,老爱哭,讨厌死了;某某人老是欺负他…… 根据孩子的哭诉,家长可以看出来他试验力量的过程。 如果他在说老师罚他坐反思角,很可能是他在拿年龄比他小的孩子试验力量,一天无数次地去碰那个比他小的孩子几下,如:去动人家正在工作的材料,惹得那个小孩子总是哇哇大叫,老师就会提醒他,提醒无效就会让他去坐反思角。 如果他去惹同龄的孩子,一般他们都从挑战女孩开始,女孩大都会向老师告状;一般他就注意了这个女孩的的告状,印象深刻,回家见了亲人就会诉说别人告状给他带来的不愉快,会抱怨某人老爱哭,却没有注意自己是怎样把别人给惹哭的。这个年龄段男孩子还没有反思能力,所以还不能进行这种关系联接的思考。 女孩 女孩子在这种时候则可能出现用语言挑战别人,拉帮结伙利用阴谋孤立某人。这都是孩子在练习作为一个人的正常过程,当然也是苍天给我们了教机,让我们有机会面对孩子出现的人类不美好的一面,以便改造它。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告状说某某老欺负他,说明他在挑战权威了。挑战如果是成功的,他从此就会变得非常自信,非常有力量,也会替代原来的权威成为引领者;如果挑战失败,他会暂时等待,积蓄力量,继续挑战。这个时期的女孩跟男孩情况基本相似,但女孩更多的是在搞“儿童政治”,是语言和关系的斗争,而不是直接的力量竞争。 这是试验力量中最艰苦的时期,甚至家长也会受不了,不断地去找老师,要求老师干预。作为一个好幼儿园,在这种时候老师一定会细心地判断孩子是在试验力量还是在被群体欺负,所以不会让孩子因遭到群体欺负而受到伤害。但孩子如果是在挑战权威,老师要给他机会和时间,让他获得最终结果,并静观事态的变化,给予适当的帮助。 家长了解了4岁孩子的这种特征,知道孩子这时的不良情绪都来自成长的烦恼,家长静观事态变化就可以了。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对自己力量的肯定,也需要家长给孩子的行为一些指导,将孩子的设想和挑战的方式引向文明和智慧,缩小暴力和攻击的倾向。 平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平等地聊聊天,聊一聊往后孩子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跟孩子一起讨论针对那个问题的几个方案,这样会给孩子往后的发展带来信心。还可以给孩子提供更能够吸引孩子的工作,使孩子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工作会非常深入,而且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还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亲社会行为的故事,这对孩子也是有利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有忧愁,有受害感,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多数孩子会把幼儿园当家一样感到舒适和亲切,同伙伴也会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超越友谊的手足情感。这时闹矛盾的机会虽然也还有,却是很平常的冲突,如果家长不进行破坏性的帮助,孩子就会成长的有力量,皮实。人类其实需要这样的经验和成长。 提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化快得让父母常常无所适从。4岁左右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随着宝宝自我意识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和萌芽,宝宝会有很多新的行为表现。一些孩子可能会经常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打架,心中总是充满不满、委屈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专家认为,宝宝出现这种行为可能是正在挑衅强者和权威,试验自我的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子女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01 我有个阿姨,做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退休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请她辅导孩子。 有人托了几个不同的关系,再三来找,阿姨推不过说:“那我们试一次。带个最近考试的卷子,来分析一下。” 约定好的时间,是那个有些身价的父亲带着孩子过来,态度倒是谦恭,寒暄半天。开始上课,阿姨说:“卷子请拿出来。” 小姑娘开始翻书包,翻来翻去,耸耸肩说:“忘拿了,在教室座位里。” 这时候小姑娘才想起来,原来明天要交的作业,也是要改这张卷子。回头说:“老爸,我坐在教室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你去给我拿回来!” 老爸马上站起来,抬脚就走,走了一步想起来问:“明天还要交什么作业?快查查,我一起给你拿回来。” 这时阿姨说话了:“同学,你收好东西和你爸一起走吧。今天的课不上了。” 四年级的小姑娘非常惊讶,估计从来没有人跟她这么说过话。嘴一撅,头一扭,分明就是生气了。 姑娘的老爸赶快陪着笑说:“老师,学校不远,开车半小时,就能回来。我们一定下不为例。” 教了45年小学的老教师说:“学习,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聪明,也不是努力。而是学生要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不可推卸。看样子,她在家里,从来没有担当过自己的过失吧?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担当的孩子,找谁教也是教不来的。” 阿姨发难,并不是孩子忘了带卷子。谁没有“忘了”的时候?可是“忘了”总是一个疏忽,是一个造成了既定困扰的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既然错了,至少要有一个自我检讨的态度。 没有自我检讨,还有人倾力庇护,怎么会有进步? 中国家长是世界上最舍得花时间、最不计成本、最不惜余力培养孩子的家长。 为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碎尸万段,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家长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最包办包赔,专治专管的家长。 你的舐犊情深,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02 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是一家公司总经理。有一天秘书来报,某同事的妈妈来了,在外面等。 在法国,有同事的直系亲属不请自来,基本都是因为本人发生意外。他吓得冷汗就出来了,停了手头所有的工作,让人事部经理陪老太太进来。 老太太进来的时候,目测看着神态平和。他松了口气,估计事故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大家坐定,老太太开始说:“谢谢公司给囡囡这个机会。我家囡囡从小就是听话的好孩子,德智体美样样一流。初升高中,考大学,后来的研究生,都是自己考的,不需要家庭帮助。去年九月份入职公司,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个月都还能省出钱来孝敬家里……” 我朋友不会讲中文,靠翻译一句一句翻。谈了3分钟,老太太一直在唠家常。他看了看人事经理。人事都是人精,马上接上去问:“阿姨,请问你今天来,有什么问题呢?” 老太太说:“哦哦,今天来有两件事,第一呢,我家囡囡也来你们公司八个月了,一直没有涨工资。可是根据她的学历和能力,我和她爸爸认为公司应该给她涨工资。另外呢,她们部门的主管,已经怀孕了,再过几个月要休产假了,我们觉得囡囡比较适合这个位置……” “WHAT???” 看到老板一幅目瞪口呆的样子,人事经理主动站起来说,“阿姨,这个问题归我管,我来跟你谈。”

Read more

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

我想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 不是红酒,那样的醇厚浓郁会让你原本黯淡的心事发酵;不是鸡尾酒,那种明艳活跃会将你孤单的影子拉得更长;不是辛辣的白酒,那种浓烈太容易触痛你敏感的神经;也不是酸涩的啤酒,太多的泡沫只是空想,它会让你陷入更加不切实际的幻境。 我想送给你的酒叫做“贵腐酒”. 这杯色泽金黄的酒,口味甜美清冽,香气沁心,像桂花、蜂蜜,又像杏或者芒果,请你含一口,让所有的馨香在唇齿间撞击。 波尔多的9月,深秋的凉风吹落了满园的葡萄叶,成熟的果实缀满枝头,像一颗颗晶莹的紫玛瑙,在秋日的阳光下耀眼夺目。斑驳的阴影里,有些葡萄却显得不那么美丽,它们灰暗、粗糙、干瘪,卑微地瑟缩在枝头,像丧气的孩子。这些葡萄感染了霉菌,一种叫“贵腐霉”的霉菌侵蚀了葡萄的表皮,使得新鲜的汁液蒸发殆尽,却没有腐烂,留下的是一粒粒发皱的葡萄干。果农看到这些丑陋的葡萄,抱着随意的态度,把它们装进了和那些饱满的果粒一样的橡木桶。不曾想,这些被贵腐霉侵蚀了的葡萄竟创造了一个奇迹,酿成了独一无二的珍品。这种色泽金黄,有着独特香气和丰富口感的葡萄酒成了名副其实的液体黄金。 纽约葡萄酒商扎奇斯和洛杉矶沃利斯共同举办的葡萄酒拍卖会上,单瓶1847年的伊甘贵腐酒拍卖额达71675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白葡萄酒。 那些曾在寒冷的深秋,独自瑟缩在枝头的、风干的、发皱的、险些被遗弃的葡萄,正如自卑的孩子,孤独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你认为自己贫穷、低微、不美丽,用重重的心事把自己层层裹起,悲悲切切地将自己遗弃。 你不似红酒高贵典雅,却必须真实,不能勾兑,或许不那么深沉厚重,却唇齿留香,保持本色也是难能可贵;你没有鸡尾酒的鲜艳明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瑰丽的人生;你不似白酒浓郁绵延,必是经历了岁月的积淀,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唯有将急躁与功利尘封,才能将内心的浮华转化为沁人的香气;你没有啤酒那般洒脱豪迈,但再细微的理想也能发芽,再卑微的人生也会开花,将自卑的心绪暂时收起,年轻的心需要一些泡沫带你沸腾,不要在意短暂的碰撞和散落。 喝过这杯贵腐酒,你该相信,不是所有的命运都已注定。 文/韩逸萌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孩子一辈子都会记得的十件事

对一个人来说,最深刻的莫过于童年跟父母的点滴往事。 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会让孩子或深或浅的记录在生命的刻录机上,成为孩子一生或甜蜜或感伤的回忆。 其中有10件事,会被孩子铭记一辈子,看看你已经做了几件? 1、孩子每天放学进门看到的第一个情景 对于开始上学后的孩子尤其是如此,孩子从早上到下午都待在学校,家里的一切跟学校的是两个世界。当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看到家里的情形总能印象深刻。 家里空无一人?还是总有奶奶或妈妈在家里等待?妈妈是愁眉苦脸的还是情绪高涨的?笑容满面的妈妈尤其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幸福。 2、生病时,爸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 孩子生病时,情感是最脆弱而敏感的,爸妈的言行会历历在目。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生病时,爸妈的特殊照顾而爱上生病。 自己的需求是否会及时得到爸妈的回应?爸妈是如何慈爱的带自己去看医生?温柔的哄着吃药,抱着孩子心疼的安慰,夜深人静甚至还在床边守护着,都将会成为孩子温暖的回忆。 3、第一次偷东西后,爸妈的态度 5、6岁前的偷,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记忆。而5,6岁后的偷窃,孩子的心智已经得到发展,并且有一定的道德标准。 孩子们会因为偷东西,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非常害怕爸妈的责骂。 爸妈是否选择原谅还是殴打一顿,都会被孩子记住一辈子。宽容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感恩。 4、每晚睡觉前,爸妈陪伴的细节 睡觉前,孩子们在床上嬉戏翻滚,爸妈轻抚后背挠痒痒,或者爸妈陪伴做手影游戏、亲子互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又或者只是轻轻依靠在妈妈身旁,静静地聆听着床边故事。 睡前的陪伴时间无论长短,总能在孩子心灵上留下痕迹。 据说睡前是一个孩子的心灵最宁静的时刻,爸妈的举动不仅影响梦境,还会影响孩子第二天的情绪。 5、作业是独立完成的还是爸妈辅导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年时期写作业的印象尤为深刻。 独立写作业,会让孩子在成年后更有成就感;而父母辅导写作业,大人的态度是孩子最为关注的,是鼓励引导的,还是批评指责的,都能在孩子心里形成或温暖或反感的记忆。 大人在辅导作业时的负面态度,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亲子关系。 6、跟爸妈一起做一顿饭或点心 你是否有时间跟孩子一起做一顿饭?相比在外购买的美食,跟爸妈一起,从材料的选购到食材的准备,最后到制作烹饪,孩子能记住每一个细节和步骤,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喜悦,都能让孩子回味一辈子。被称为事半功倍,最能提升情感的亲子活动。 7、记忆中第一次庆祝生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自己是故事里的主角,大人或其他小朋友围着自己歌唱,或说着让孩子高兴的话,无论是出外玩耍,还是吃着美味的食物,孩子能感受到周围人表达出来的重视,自己是被关注和关爱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Read more

孩子这5个心理成长信号,常被误认为问题行为

孩子成长的一些信号,常常会被误认为是“问题行为”。这些误会,很可能会让父母错失正面引导孩子的机会。 01 搞破坏 很多孩子到一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一些让父母匪夷所思的“破坏”行为。比如:把所有抽纸都从纸盒里抽出来,扔东西制造噪音,将所有盒子、柜子门都打开,想将手伸进插座…… 当孩子身体运动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会大幅提高。 这个“搞破坏”的时期,实际是孩子人生阶段的“实验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的每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具有意义。 他们什么都想要亲自摸一摸,打开来看,摔打一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这件物品。 但这些行为常会被父母误会是“没规矩”,因为有点像在搞破坏。 其实这个阶段不必要着急管教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实验”,让他们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02 “妈妈快看!” 当孩子会说话以后,他们看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急切想让妈妈、爸爸去看。这种让父母配合自己指示的行为,是孩子想要了解更多事物的信号,这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能力。他们可能会“咿咿吖吖”指着一件东西,努力引起父母的注意。在这个时候,孩子发展出了“兴趣”和“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 这时父母可以顺着孩子的“指示”,告诉他多一点相关信息。 比如,如果孩子指着一朵花发出“啊啊”的声音,父母可以清晰地告诉孩子“这是花”,让他知道正确的名称。甚至可以抱着孩子走到花前面,让他摸一摸,闻一闻,告诉他颜色和气味。 有时孩子会很急迫,不用手指,而是拉扯父母衣服来引起注意。这时父母不要焦急,看看孩子是想表达什么,可以将孩子带到他想了解的物品前。 父母很忙也尽量不要忽视孩子这种渴求“了解更多”的行为。 03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两岁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他们会感觉自己不再那么需要成年人照顾。 此时孩子玩耍时,会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世界中, 不想和别人说话,也不想被打扰。 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期。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玩耍、思考,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呼喊父母。刚开始孩子可能独自玩耍几分钟,渐渐延长到十来分钟,二十分钟……

Read more

儿时的安全感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篇文把孩子5岁前各个时期安全感的建立做了详尽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告诉了爸爸妈妈们如何与孩子互动是更好的,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推荐给大家。 正文 婴幼儿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体可以分为0-90天、90天-36个月、4-5岁三个阶段来谈,保证孩子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充分的心理营养,这样的孩子未来的发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我能活下去吗(0-90天) 婴儿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通过脐带输送的丰富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在被一种铅一样沉重的感觉代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比我们成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和挑战都更加剧烈。 想想我们的“小可怜”,它想喝水,但自己不能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他头都不能抬一下,甚至连笑也不会;他不好看,五官不突出,头发只有几根,头大脚小身子短;他不能表达自己,也不能听懂别人;他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 如果没有人管他,他将毫无疑问的死去,会有人能“受得了他”,能毫不厌烦的悉心照料他以便帮他活下去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 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活下去,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活下去。 生理营养即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不需多言,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其一,被无条件的接纳;其二,被看成最重要的,至少在这九十天里。 正常来讲,这些是不成问题的,孩子们在盼望中出生,一个大家庭都会围着小宝宝转,而作为“主角”的妈妈则会像热恋中的男女那样自然的分泌苯体胺,看着自己的骨肉怎么爱也不够,逢人显摆小宝宝的照片,尽管在别人眼里新生儿一点也不好看。当然,妈妈还会自然的分泌乳汁,不同时段的乳汁营养成分不一样,完全和不同阶段孩子的需求相匹配。 但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境况,生活并不总是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的。诸多因素会影响到母亲是否能够尽职。 其一,孩子降生时,年轻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摆脱生活的压力,在物质收入和社会认可方面都处于挣扎奋斗期,而孩子占用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引发冲突; 其二,年轻的父母大约在结婚后一两年内生下宝宝,一两年的时间常常不足以让夫妻有比较好的融合,学会彼此相处,夫妻关系的不通顺,会大大影响母亲的情绪; 其三,从女孩到妻子再到母亲是一个角色突变,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对这样的转变有所准备和受过训练,如果母亲在自己原来家庭中成长得很好,母亲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就更能适应和胜任这些角色,如果不是,那么就会面临困难; 其四,三十岁左右的年龄,不是人真正的心理成熟的年龄,在个性和能力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步。 总之,压力和各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母亲苯体胺的分泌,苯体胺分泌不足,会导致母亲从情感上接纳孩子不够,只是从理性的责任感来照料小孩。 如果只是出于责任而非享受做母亲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非常煎熬的,就像婚姻退化为责任一样让人感觉负担,母亲在压力和负面情绪中做母亲,常常心力交瘁。 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出现问题,占有欲强,爱妒嫉,长大后就会特别“粘人”,幼儿园、小学粘老师,中学谈恋爱,总之,会不断寻觅,找到一个在他面前自己最重要、最被接纳的人。 所以,生小孩一定要准备好,物质上有一定基础,情感心理上也准备好,比如没有性别偏好、夫妻关系稳定亲密等。 2.我能做我自己吗(90天-36个月) 这个时期,总体来讲,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时段较长,我们还可以细分一下。 ▍4-10个月 孩子比以前已经长大了很多,已经可以笑了,这是一个分水岭,孩子的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萌芽。另外孩子开始学会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替代物,如毛巾、柔软有毛的玩具等。孩子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需要母亲了。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母亲自己有没有安全感,是否能够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亲安全感不足,就会把放手看作失去,从而给孩子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碍了孩子分离和独立。

Read more

孩子用这6种方法学习,看似努力,成绩却越来越差

总能看到一些家长在抱怨“平时看着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小编总结了一下:孩子的确很努力,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学习方法其实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1、做作业时常常从最简单的做起 这个孩子有个习惯,一遇到作业比较多,他就喜欢先挑简单的开始做,可是做到后面就开始没有精力了,应该认真做的题却是胡乱做的。 提醒: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先做最难的作业,从最难到简单,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孩纸解答完一道难题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更顺利地完成接下来的作业。 2、偏好喜欢的科目 非常偏科,尤其喜欢数学,所以,他会花很多时间在数学这一科目上,虽然孩子的数学成绩不错,但是总体成绩却不好。 提醒: 我们要明白,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注重的都是总体成绩,不会单单只看单科成绩。 所以,我在这儿推荐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每个学科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将孩子的弱势科目补习一下,一段时间过后,你将会发现虽然还会有强弱科目的区别,但是整体实力已经大大增强。 3、死记硬背 妈妈经常看到孩子背书,本来对此感到挺高兴,觉得孩子学习努力,但是没过几天,孩子背过的知识点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孩子死记硬背地记忆知识点,这样不仅记得慢,忘得也非常快,考试是不可能拿高分的。 提醒: 我想说的是,把你不理解的东西记住是没有用的,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和消化你学的东西。 建议大家背诵英文单词或词组时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加入海量听读的成分,让耳朵、嘴巴、大脑、眼睛、手都用起来。 背诵古诗词时要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背诵数理化的公式定理时要理解其推理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用时多一点,但是记忆效果却是最好的,可以减少重复记忆的次数,加深记忆效果。 4、只看书不思考 家长发现孩子看书挺认真的,可是后面问孩子看了书后有什么感想,孩子的回答是:没有。只看不思考的方式看书是没有什么用的。 提醒: 我想说,思考可以帮助理解,更可以提升记忆效果。因此,希望大家在看书的同时,自己多思考,多总结,最好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才是真能够巩固基础的好办法。 在复习的时候,手上必备一只笔,多写、多划、多总结。 5、只做题,不归纳

Read more

孩子,不上学,你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

有不少同学都觉得,不是只有靠上学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我能做兼职还能去摆摊……但现实却是,很多人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了。 下面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对高考以及读书的一些看法,他的观念,希望大家都好好看看,以此共勉!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财富还是智慧? 经验还是人脉? 这些你都有吗?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你读一万年书,也拼不过一个韩寒,但是他不上学,却比我们学的还要凶猛。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这是非常事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 但是孩子们不这么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将来肯定也能干出个样子来,不一定会比那些考大学的同学混的差。 孩子,你是哪来的自信?不考试,不上学,你还有多少东西可拼?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虽然很多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合理,一考定终身,让孩子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创造力。 可是,正是考试,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很多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环。 每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无例外的认为,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不管上的什么大学,后来找了什么工作,是高考让自己看到了更大的可能,也是高考让自己一直相信,努力了总会有一定的回报。 诚然,那些高考失败或者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也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相对于上大学的几率,要小太多。 如果有考试这样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去试试,非要绕远路呢? 看不上考试,你的优势在哪里? 有的孩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认为即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是综合素质还是你的见识? 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考试都考不好,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