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早教的方法 婴儿早教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为你归纳了4大点早教方法,妈妈们可结合自家宝宝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早教方法。 早教方法1、多讲童话故事 丰富宝宝幻想世界 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若宝宝幻想世界太窄是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因此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 早教方法2、多读多看多思考 从小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 早教方法3、语言教育愈早愈好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早教方法4、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婴儿早教的误区 作为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因此非常重视早教。但是早教也要讲究方法,若不注意就很容易掉入早教的误区,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下面归纳了3点早教误区: 误区1:过分依赖早教中心 现在的家长大都忙于工作,而年纪太小幼儿园不收,现在出现了早教中心,很多人就觉得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撒手不管,或者是觉得孩子在早教中心就没有自己什么事,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早教中心。 纠正:虽然都是玩,但早教中心并不是幼儿园。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这也能称得上是早教,之所以要来早教中心,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师有经验,可以弥补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但很多家长采取让邻居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早教中心的做法,自己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也就丧失了,同时孩子只有在早教中心锻炼这一两个小时,平时跟不上效果同样不明显。 误区2:早教效果价钱说了算 俗话说孩子的钱最好赚,现在岛城的众多早教中心不仅水平良莠不齐,收费更是千差万别,一节课收费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同的收费自然在很多的家长心目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贵的早教中心,效果会越好? 纠正:对于这种观点,就有部分早教中心管理者说,早教的收费的确有差别,而且收费也是参考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如果选早教中心最好别从价格上来做决定,现在很多早教中心装潢的富丽堂皇,以此来收取高昂的费用,这样的并不鲜见。选早教在关心其硬件配置的同时,还要留心他们的师资力量,以及品牌历史、知名度等。 误区3:早教是让孩子更聪明 在早教中心,一位家长的咨询的问题很简单,来这里会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吗?事实上,类似这位家长的问题,在机构接待的过程中遇到的并不少,很多家长更是直截了当的询问,早教中心能让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教不教唱歌、舞蹈这些内容。 纠正:对于早教的效果,家长往往会存在误区,例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和性格。至于会不会让孩子更聪明这个问题,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为他将来不管是在哪个层面工作,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和事业,为个人的创造和幸福打下基础,这是家庭早教之目的。 文/育儿宝典
Read more哪一年出生的孩子 天生聪明 旺父旺母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家庭,而孩子作为家庭的希望,常常被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父母多么艰辛,也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那么从生辰八字的角度看,哪些年份出生的孩子,天生聪明,旺父旺母,以后有大出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988年、2000年、2012年的龙宝宝 1988年、2000年、2012年出生的龙宝宝,天生就比别的孩子聪明,他们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上有祖辈余荫庇佑,六亲有助益,斗志昂扬,有勇有谋,一生事业顺利,钱库丰隆,成就非凡。而且他们天生顾家,注重亲情,对父母孝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1992年、2004年、2016年的猴宝宝 1992年、2004年、2016年出生的猴宝宝,天生精明,为人活跃,有勇有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觉力,善于捕捉市场动态,把握市场前沿,领先一步,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他们天生家族缘深厚,重视孝道,敬重父母,热爱妻子和家庭,一生财库丰隆,生活幸福,成就不凡。 1987年、1999年、2011年的兔宝宝 1987年、1999年、2011年出生的兔宝宝,性格温顺善良,善待父母和朋友,为人活泼,有灵性,他们智慧出众,才思敏捷,他们乐于助人,一生贵人朋友非常多,事业上也能得到贵人朋友的鼎力相助,事业发展顺利。更有“月神”庇佑其身,一生平步青云,成功成才。 虽据命理,这些宝宝都天生聪敏、旺父旺母,但后天的教育也不可马虎。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在精神上富有的好父母。当孩子感到迷茫,遇到挫折时,他们一定是引路人。 所以,不管孩子是什么生肖,生于什么年份,天下父母心,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来看看以下专家提供的 “好父母教育秘籍” 方法/步骤吧: * 良好的沟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子,即使他年纪真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作为家长,要及时有效的和孩子沟通,聆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展开后续的一系列教育。 * 尊重孩子。孩子是父母生的,没错。可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身体,她就是一个**的个体,作为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 * 有些事引导但不干涉。因为孩子是**的且有思想的,所以势必会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与家长产生分歧。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极力干涉,而是引导(只要不是道德和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就不要严厉干涉。),否则孩子以后会后悔的。 * 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父母。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在孩子面前,活的轻松一点。和他们做朋友,不偷看他们的日记,而是和他们互相诉说自己的心事。这样,长久下去孩子才会信任你,你才可以及时知道你想知道的信息。 * 永远积极阳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你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回家,影响家里人的情绪。在孩子面前,父母是他们的避风港,他们的心里不快还等着和你倾诉呢,结果你们自己就抱怨个不停。孩子就更觉的世界不美丽了。 * 最重要的除了沟通就是理解了。当孩子做了什么你觉得出格的事情,不要只想着责骂。自己先在房间想想你在那个年纪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以及推人,给予充分理解。 * 某些事情合理引导。中国教育改革了很久,但对于某些事情还是很保守。比如性,你要适当的和孩子解释,而不是一味回避,遮掩。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只能自己去发现了……
Read more孩子胆小怯懦谁的错?
有些孩子天生大胆,有些孩子天生胆小,但更多的却是看到那些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被父母宠在手心里,遇到一点委屈碰到一点挫折就扑到父母的怀里哭泣,父母疼到心肝里,替他出头,安慰他,殊不知,越是这样,孩子越是胆怯怕事儿,而且遇事越发没有主见。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小男孩正专心致志地拼装玩具超人。当他把超人拼装好时,被一个大个子男孩一把抢去,并被推倒在地。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老师面前哭诉。 我以为老师定会调查事情的真相,再严厉地批评大个子男孩一顿,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 然而老师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挨打的男孩说:“不要哭,你去把属于你的东西要回来。” 于是这个小男孩就跑上去夺回自己的玩具,还跟大个子男孩打了一架。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他最后胜利了。我能看到小男孩拿回玩具时自信的笑容。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或者通过成人的干预,为孩子解决难题,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应该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信。家长们,不妨放手,像美国教师那样,仅仅是给孩子一句鼓励,让他自己要回属于他的东西,同时,注意让他使用正确的方式。 如今我也是一个1岁多孩子的妈妈,女儿从小就胆大,碰到什么人都不怕,遇到比她大的小朋友她也敢上去挑衅抢东西,有时候还把大朋友吓哭,大家都叫她小魔女。可是小魔女遇到了一个大魔女,那是邻居家的小女孩,比她大半岁,生得很高大,她们两个见面就抢东西,打架,女儿个子小,刚学会走路站都有点站不太稳,经常吃亏。 有一次在领居家又开始抢东西,女儿力气没那么大,一直处于弱势,她的东西一被抢就声音尖利的哭叫,并委屈的望着我,可我从来不帮她,只是鼓励她:“不怕,把你的东西抢回来”,女儿虽小,可是也能理解我的意思,感受到我的支持,她虽然还在哭,可是却勇敢的走上前去伸手抢她的东西,期间还被大魔妇女打了两下,女儿一点也不害怕,专注的抓着她的玩具,终于抢了回来,并且马上跑开,一上午两人就是这样拉拉扯扯的抢东西,哭、喊。可是女儿在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胆量。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不是怂恿孩子打架抢东西吗,这样的孩子攻击性太强,其实不是这样,只要家长掌握分寸,该争斗时要争斗,该谦让时也让孩子学会谦让,要让孩子勇往直前,自己做主,父母的怀抱不能成为他们退缩的天堂! 作者/袋鼠妈妈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我从来不拿你和别的妈妈做比较
这篇文章叫做《安的种子》,很早以前就看到过,一直记忆犹新,这次看到就拿他转出来给还没有看过的父母。 这个标题写的非常的棒,回想起来,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谁谁家的孩子考试比你好”,“谁谁家的已经钢琴10级了”,“谁谁家的这次考入了大学”,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话,我们可能料不到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换位思考,要是你的孩子经常冒出来这些话:“谁谁的妈妈做菜比饭店还好吃……”,“谁谁的爸爸是哪个公司的老板,一年赚100多万”,“谁谁的爸爸,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辆宝马”,“谁谁的家里,每年都要出去旅游3次”等等……末了再加一句“我的爸爸妈妈怎么这么没用?” 试问作为家长的你感受会如何? 希望父母能从小种下一棵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就好。虽然需要你的精心浇灌,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一样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独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 我们的孩子从来不拿自己妈妈和别人妈妈做比较。 也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看你…… 这句话最伤害孩子的心,每个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无论妈妈爱大吼大叫还是温柔体贴,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看到自己的妈妈,眼睛都会发亮,会跑过去张开双臂,迎接自己最爱的妈妈。孩子都可以做到这样,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做不到呢? 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约定一个鼓励的动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头,可以是一个拥抱,也可以是一个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只要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更正,随时随地,鼓励一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很重要。 《安的种子》是一本颇有禅意的绘本,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对本来说,种子是否会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个”!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导孩子要力争第一,孩子可能就会成为本。)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把种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Read more假期请不要纵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
快放寒假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心情别提多开心了! 老师们也同样高兴!因为放长假对幼师来说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幼师通过安排旅行游玩或者充电学习,可以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期。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幼师又不喜欢放假。 寒假里,离开了有规律的幼儿园或学校环境,代为看护的大多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容易溺爱孩子,再加上还有一个春节,更是孩子容易放纵的时候。在不到一个月的假期时间,就会生出一些坏习惯,这着实令父母和老师们头痛。 很多幼师说,假期结束后,她们会渡过一两个月非常焦虑的时期,因为孩子们突然变得很难管、有些孩子甚至很长时间都改不掉假期养成的坏习惯。老师要花很长时间调整,非常折腾。你是否有同感呢?与其等假期过后再费老大的劲儿纠正,倒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这些坏习惯不能纵容 1. 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 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2. 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此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吃得太多,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3. 看电视玩手机ipad 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看电视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4.“宅”在家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 对策: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5. 两面派 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Read more4大礼貌伤害孩子,父母应警惕!
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 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对宝宝的教导上呢? <1> 让大的让小的 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案例】 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 那么你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 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2> 逼孩子打招呼 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案例】 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就跟孩子说见到爷爷和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说都不肯叫。妈妈烦躁地说:快喊爷爷啊,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太不听话了。结果是妈妈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你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如果带孩子去朋友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们见面问好的话,这个聚会就会变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3> 碍于面子不会拒绝 对宝宝有害的分享行为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案例】 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玩,在一起玩的另一个小朋友的奶奶给他糖吃,糖拿出来了,孩子说什么都要。可是刚在家吃糖了,妈妈不愿意让他连着吃太多,而且很快就要到午餐时间了。可是老人家给孩子糖吃,她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让孩子吃了。那天中午孩子饭量明显减少。
Read more把这10个气质传给孩子,胜过十栋房子
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优秀的父母亲,并不是给你的孩子留10亩地、10栋房子、10辆轿车、10个百万存款,而是言传身教给他们10个生命气质: 01. 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 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02. 常勤快地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 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 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 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03. 可以和任何人沟通。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04. 会写。 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05. 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 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06. 养成孩子严谨的性情。 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佼佼者。 07. 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反省。
Read more孩子爱用尖叫来抵抗,处理尖叫的方法,搞定爱尖叫宝宝!
尖叫,也是一种语言 为人父母是件令人喜悦的事情。然而伴着喜悦而来的,并不全是春风得意。很多父母还没有享受到对孩子教育成功的满足感,却首先得到了孩子哭闹为自己带来的尴尬。 “啊——!”刺耳的尖叫声打破了周边的宁静。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宝宝又开始发飙了? !大部分家长在尝试了一切方法之后,也只能“冷处理”,但正如一位家长所说: “这不仅需要钢铁一样的意志,更需要有聋了一样的耳朵!” 关于宝宝为什么会尖叫,爸爸妈妈们也有很多的解释。有的说是为了发泄情绪,有的说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力,有的说宝宝发出的不是尖叫,是寂寞……其实都答对了,但是孩子在不同场合的尖叫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只有明白宝宝想要什么,才能釜底抽薪地让他停止吵闹,还你一片清静的时光。 1、高兴的尖叫 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或是做游戏兴致高涨,会兴奋地挥舞小手,身体上下摆动,眼睛笑成了一条线。但这还远不能让宝宝充分表达他兴奋的情绪,于是欢快的尖叫声成了宝贝高兴的信号。爸爸妈妈可不要让宝宝吓住了,宝宝只是想用尖叫来表达他的快乐,把他快乐和激动的情绪传递给你们,让你们一同分享! 2、寂寞的尖叫 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电脑前忙活,宝宝一个人在客厅的地板上玩积木。多么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啊。大错特错!一个人玩太没劲了,宝宝需要有人在旁边为他鼓掌加油。于是,尖叫声再次响起。此时的尖叫是在抗议你们对他的忽视,宝宝需要你们的关爱,他在向你们传递这样的需求。爸爸妈妈能从宝宝的尖叫声中听到宝宝的心声吗?宝宝怕孤独!所以无论多忙,请都不要忘记亲子时间。 3、愤怒的尖叫 宝宝和小伙伴正玩得开心,突然一个大孩子走来抢宝宝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宝宝双手紧紧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对方力气怎么那么大,快抢不过了,宝宝发怒了。于是,“啊——!”尖叫引来了双方的家长,一场干戈才化为玉帛。 12个月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尖叫是他抗议的声音,是自我保护的信号。 4、反抗的尖叫 该喝牛奶了,不想喝!该睡觉了,不想睡!怎么妈妈总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议。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经休息,宝宝的尖叫声就像划破长空的鸣笛,尖锐刺耳。 12个月的宝宝不再是襁褓中的婴儿,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宝宝产生反抗情绪的时候,不如停下来问问宝宝的意思,和他温存一下,缓和一下情绪。 5、模仿的尖叫 邻坐的宝宝喜欢尖叫,宝宝也跟着尖叫,一起叫多有意思啊,看谁叫得更响,看谁叫的时间更长!宝宝的模仿力很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只要是这个小人儿感兴趣的,他都会亲历亲为地去尝试。当别的宝宝用尖叫引来大人的注意,宝宝也会去尝试这样的方法,看看是否奏效。粗心的家长如果不够细心,就很容易中了宝宝的“圈套”。因此当宝宝模仿尖叫的时候,家长不必反应过大,那更会激起宝宝尖叫的劲头。 长期尖叫危害大,过度放任毁孩子 虽然每个孩子在某一段时期都会出现尖叫行为,但长时间下来却会对孩子成长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1、丧失基本生活技能: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习惯处处“代劳”,这容易让孩子舍弃一切自我学习机会,待孩子长大后便会发现,周围同龄人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己却没有,不仅容易被排挤,也会影响到自信心。 2、情绪管理失当:习惯以尖叫来发泄情绪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较缺乏忍耐宽容的心胸、忌妒心强、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等,且不易获得别人的认同。因此,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上自然无法正常的维持。 3、挫折忍受度低:当遇到问题,不愿意去面对或解决时,“尖叫”就成了孩子表达需要寻求的协助方式。孩子一尖叫大人就帮他处理,长久下来,容易养成孩子面对挫折的忍受度低;日后进入团体生活时,稍有挫折压力,便会无法应变处理,“逃避”便成了解决问题最佳途径。 4、声带受损:长时间的尖叫,不仅对孩子的声带造成伤害,更可能变成无法恢复正常声调频率的遗憾。尖叫久了不仅口干舌燥,有时还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0-1.5岁」语言不足的尖叫期
Read more写给我的孩子:不能选的伴侣
孩子,你终将步入成人的行列,然后,有一天,你也许会带一个男人(或女人)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说,你想和他(她)生活在一起。 结婚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是生命的归宿,但我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结婚。当你成年之后,你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我不会去干涉。 但我依然会期待,有一天,你可以结婚,因为结婚也代表了一种内心的稳定和对关系的信任。如果,你不喜欢结婚,那我也期待,在你的一生中,一定要去好好谈恋爱。恋爱虽然劳神,但恋爱会带给你懂得自己懂得他人更多的机会。 年轻人在决定结婚之前,往往有过很多次的恋爱经历,每一段经历都可以让他们知道更多,什么样的人是不适合自己的。 所以,一旦决定结婚,他们的婚姻可以非常稳定,可以保持几十年的活力。所以,婚前是一个耐心筛选和等待的过程,而一旦进入婚姻,就需要责任和承诺,所以,当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多留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 01. 关于门当户对 老话说,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并不是钱财、权位上的相当,而是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模式等等的相似。 当你们在这些对人生的基本理解越相似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相互理解。有冲突,也容易达成妥协。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人生需要不断奋斗的人,就不要去选择一个贪恋生活安逸的人,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他不知进取、太过自私无赖;如果你在城市中长大,没见过农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人,就不要轻易选择一个由整个大家庭供养下奋斗到城市中的人,因为当他不断回报他的大家庭时,你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断入侵。 02. 慎重选择一个对食物太过贪婪的人 从心理学上讲,年轻时太过于肥胖,除开生理因素,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个人格发展不那么健康的人:首先,他可能是一个贪婪的人。 不要小看“吃”这件事,人一生下来与母亲最主要的连接就是吃,是吃才能让一个婴儿活下去。所以,吃的背后,有许多心理、情感的需要。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意味着内心有太多关于被爱、被接纳、安全感等等的缺失,所以,会用吃来填补。 他在吃东西的同时,也可能会不断吃掉你的情感和生命,会让你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欠他太多。 他心里有一个巨大的洞,为了填上它,他会不断索取你的情感,就像要吸干你最后一滴血。但事实上,你是满足不了他的,因为那个洞如果他自己没有去织补漏洞,就会填进去多少漏掉多少。 其次,他可能会是一个没有节制力的人,太过贪婪,就难以节制。对一个人来讲,可能就会有一些危险,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他能拒绝吗?面对各种欲望的膨胀,他有能力克制吗? 如果他缺少节制的能力,就有可能允许自己沉迷于一些有危险的需要,比如药品、赌博。 第三,对食物太贪婪的人的心理世界可能有一部分停留在孩子阶段,他用自己的身材证明自己还小,还没有性别的魅力,从而避免幻想中与同性父母的竞争。可是,一个不敢长大的人,可能也会回避性方面的功能,可能难以带给你更多美好的体验。 第四,他还可能是一个不愿健身的人,我们先不说健康的身体是在为双方的幸福做积累这件事,单就不愿锻炼来讲,可能就意味着他缺少自控力,不愿付出艰苦努力。 我想,你一定不愿意在伴侣关系中一直照顾他,因为你也是需要被照顾的。 如果上面讲的这些他都没有,那你也要考虑到第五点,他从视觉上能吸引你吗?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是视觉动物,而我们更容易被身材健康的人吸引。这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基因选择的智慧,值得尊重。 03. 不要选择一个太过俭省的人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当一个人有经济能力仍舍不得吃一顿特别点的饭、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时,他可能不愿满足的不只是你的需要,更有可能他的内心缺少活力,也没有能力爱惜自己。
Read more老师希望家长们了解的五件事
本周,在“家长—教师研讨会”上,我调转了谈话方向,向“教师”这半边与会者提供了一些空间。我问老师们,“你想让学生们的家长知道什么事情?”以下五点反复出现在答案中。 1. 孩子能做的事情远比你以为的要多。虽然有那么多与之相悖的证据,但你的孩子确实不需要你帮忙系鞋带、拉拉链、削铅笔、理书包和午餐盒,以及每天无数件他们指望着你来出手相助的事情。 可以听听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建议。如果你觉得孩子们磨磨蹭蹭出一次门要费半天劲,试想一下,每天六次,老师们得把20个孩子领出教室大门。小学老师是委派任务的高手,这样一来,擅长系鞋带的孩子就成为其他小朋友们的“系鞋带专家”,而掌握了拉拉链技能的孩子可以得到“拉链帮手”的光荣使命,在你还没要求孩子学会“自立”前,班上所有小学生都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拉拉链、戴手套。下次,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他有什么事情不会做,别急着出手,先等一等。 2. 不断给孩子反馈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的孩子每次涂鸦、作业碰到问题或者画完画,都需要得到你的认可,那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培养孩子们建立自己内在的认可标准和诚实的自我评价,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随着他们一点点长大,面临艰难险阻,他们需要有能力从自己身上获取力量与认可。要是做不到的话,他们在碰到肤浅的外界评价时将会更加容易受到影响,这些评价有可能是同伴压力,也有可能是霸凌和社交竞争。你得帮他们戒掉对你的反馈的依赖,当孩子们问“妈妈,我这幅画画得好吗?”或者“爸爸,我做得棒不棒呀?”时,你要把问题调过头来,问他们对自己做的成果感觉如何。 3. 如果你答应,不把孩子说的关于在学校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当真,我们也答应你,不会把孩子说的所有家务事都当真。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分享的故事,并不能准确代表家中的真实情况。比方说,我家姨甥曾跟全班小朋友说,家里来了个机器人,把妈妈的“羞羞部位”给切除了,他的老师明智地对此表示怀疑。相应的,如果你的孩子回到家,说老师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太低,在全班同学面前冲着他大吼大叫,在你有机会跟老师把事情问清楚前,最好先假设这位老师是无辜的。 4. 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上,参照的都是你的行动,而不是说教。你是子女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仿效的是你的行动,而非语言。如果你告诉孩子,一边跟人讲话一边发短信不礼貌,可当你假装听他讲起自己这一天的学校生活,却在继续看着邮件时,你等于是在强化本想去纠正的行为,从而教会他不要相信家长的教导和主张。 同样的,如果你想在家中倡导某种行为,比如热爱读书,也得言传身教。追寻新的知识,新的体验;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某样新的东西。正如S.Q.老师在邮件中写到的那样:“塑造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学习内在的愉悦。而且不要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了解各种感兴趣的知识(怎样清洁火花塞,用木工车床最适宜做哪一类的木工活,听听神曲《狐狸叫》)。要向孩子显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你自己就得读书、思考、说出心中的疑惑。” 5. 教会孩子,犯错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成长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孩子们看到你失败的样子,承认你犯了错,并且跟他们开诚布公地探讨你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什么。正如K.M.老师在邮件中所写:“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失败后做了些什么,这才至为关键。如果在孩子每次失败后,你都越俎代庖,他们就没法学会该如何走出第一步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