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熬夜努力,还是熬夜装逼

01 熬夜成了一种瘾‍ 某位媒体人下班途中猝死,报道着重指出他常常熬夜加班。媒体人们心有戚戚焉。 熬夜导致过劳死,这几年屡见不鲜。 昨晚和闺蜜见面,她劝了我好几遍:少熬夜。少熬夜。少熬夜…… 这话已经成了一句口号。 天天喊着要做,却从未落实过。 熬夜的危害,人尽皆知。听过许多道理,熬夜还是继续。 对有些人来说,熬夜是因为真的忙碌;而对有些人来说,熬夜成了一种庸碌。 比如我。我每天半夜十二点推送公众号,之后和异地恋男友聊一聊,一两点在朋友圈分享个文章链接,以表明自己还没睡。 不知何时,熬夜也成了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之一。 十二点刷朋友圈,你会看到一两句,“终于下班了”; 凌晨一点刷朋友圈,你会看到几句感慨:“这个点还不睡的,只有广告狗了吧。” 不,朋友圈里没睡的,除了广告狗,还有公号狗,还有创业狗,还有设计狗,还有考试狗,还有打游戏的单身狗…… 熬夜的理由数不胜数。每一个都冠冕堂皇。 熬夜成了一种惯性,一种瘾。 02 熬夜造成努力的幻觉 熬夜常常和拼命和努力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我们宣扬熬夜。 从那个传闻中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到田小姐标榜自己长期缺觉导致蓝色大脑,都让我们产生幻觉,熬夜就等同于努力,缺觉就等同于拼命。 其实,很多时候,你之所以熬夜,是为了假装努力和感动自己。你只看到自己努力,以为熬夜就很了不起,却忽略了自己曾自暴自弃。 熬到很晚,复习到十二点,加班到第二天,还不忘发个朋友圈。 复习一定要拖到考前一晚,工作一定要拖到deadline,最后一刻才开始赶,你早干嘛去了。 你有时间刷朋友圈,有时间跟朋友聊天,有时间看电影追剧,有时间玩手机游戏,就是要拖到半夜才去工作学习。还安慰自己,这是因为努力。 你不是努力,你只是效率低下而已。

Read more

管好自己的嘴,全都为你好

为每天造的口业忏悔 1) 不要评价别人的好坏,因为他们并不影向你吃饭。 2) 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3) 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那和你没有一点关系 4) 不要评价别人的学问,因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 5) 不要评价任何人,哪怕是你最看不起的人。 6) 不要胡乱花钱,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业。 7) 不要趾高气扬,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势。 8) 不要太过张扬,要明白没有一个人会比你更弱小。总之,做人要低调一点。 9) 不要依靠别人,因为生活沉重,谁都想活得轻松。 10) 不要伤害别人,因果迟早都会来。 11) 做人不要解释,是智者的选择。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向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向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别低估任何人 ,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12)

Read more

聊微信几大禁忌,一定要看看

禁忌1:不招惹是非 带有明显政治激进色彩的内容和图片不发为好,这样,可使你远离是非。 禁忌2:不能低俗 过分低级庸俗的内容和图片不宜啭发,因为你的作品是你自身品味的客观反映。 禁忌3:不能咒人 不可强制别人啭发你的作品,比如:啭了将走大运、发大财,不啭将会如何如何……这是微信交流中的大忌。 禁忌4:不能泄露他人隐私 不能随意发表未经他(她)人同意、带有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和图片,这涉及人权和肖像权,也是行规。 禁忌5:在朋友圈内不要常发个人生活琐碎和烦恼的事 偶尔还好,天天在朋友圈传递这样的负能量,这既影响朋友们的情绪,浪费朋友们的时间,也会暴露了个人隐私。 禁忌6:涉及国家和工作单位机密不要乱发 哪怕一对一发也不妥,信息网络时代都有被记录和泄密的可能。 禁忌7:别让微信绑架你的生活 再好的东西也是双刃剑,把握好尺度才能让微信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绝不能成为低头一族,影响工作生活和健康。 俗话说的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 你坐在我对面却在低头玩手机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当朋友难过时,请不要随便对他说这十句话

我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做什么,所以这些话是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地将这些话说给我的朋友,这不能能安慰他们,反而是令人感觉到隔膜。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观点——凡事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用烂了的十句话抛出去,不懂得如何安慰的话,宁可沉默就好了。 1、你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在我们的语境中,“改变自己”的潜台词,往往是劝说别人变得忍让屈服。请不要劝说你的朋友忍让屈服,你要支持他变得强大起来,需要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原则,仅仅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已,他仍然可以做原来的自己,不需要去改变别人,只是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而已。 2、社会就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 对别人说这句话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个社会哪样?你认识中的社会和别人认识中的社会一样吗? 3、不要抱怨,抱怨又解决不了问题 与这句话类似的还有“有抱怨的时间不如去做blabla……”“有抱怨的时间你早就巴拉巴拉……”“有本事不要在这里抱怨,去巴拉巴拉……”。 抱怨其实是一种不太受周围人欢迎的行为,特别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们会本能地逃避负面情绪,并且阻止他人情绪的表达。 然而,在你的朋友向你诉说自己的痛苦或者悲伤时,请不要对他们说“不要抱怨”,他们只是想要有个人倾诉而已,他们需要的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有人能包容他们的负面情绪而已。 4、少抱怨,多感恩 抱怨该抱怨的、感恩该感恩的就可以了,尊重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不值得感恩的人感恩,是种什么心态? 5、比起谁谁谁,你已经很幸福了 我从不认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来的。 他们总会找到比你更惨的人。来证明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有比你惨的人,你就觉得自己幸福了,某种程度上不是一种好的心态。 你嚼着窝头,回头一看还有吃不上饭的,你就觉得窝头啃着挺香,你不去想想怎么能让自己吃上白面? 你买不起鞋,回头一看还有人没有脚,你就满足了?你不去努力挣钱给自己买鞋? 这几年,劝人要知足的越来越多,鼓励人有追求的却越来越少。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幸福还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为世上断腿的人多,就不允许崴了脚的人哼哼。谢绝比较谁更惨,谢绝“你这样已经算是很幸福”。人幸福不幸福的标准是自己的,不是比较出来的。 尤其是不要在朋友郁闷的时候,再跑过来说我当年多惨多惨你现在这个算什么。 6、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用“凡事”取代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用一个“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求你凡事对内归因,就像是这十句话的共同特点那样,是对对方错误的有意迁就和回避。矛盾的起因,该谁的就是谁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别人的,方式就只能是把别人的错误压在自己头上。 这一点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很多父母尤其喜欢把矛盾的责任全部推给孩子,把自己情绪的起因全部推给孩子。 凡事向内归因,对心理产生的压力是巨大的,承担太多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过错。如果形成了对内归因的习惯,外界的伤害会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后果。 不回避自己的责任,但“原因”该谁的就是谁的,我们没有“多”找自己原因的义务。

Read more

你知道什么叫“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吗?

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大家都以为说的是: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糟粕。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但是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君子斗不过小人?

君子不是斗不过小人,只不过是级别不一样, 斗来有失身份: 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 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 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 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 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 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 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 君子顾及脸面, 小人不计影响; 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 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常见的小人类型: 1、擅长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 对别人尊重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素养,说一些普通人爱听的话、喜欢听的话也是为自己营造较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手段,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某个人有 “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 的爱好,你就应该特别留意了,起码你在他面前是绝对不能说其他人的坏话或是发谁谁的牢骚了,免得小人搬弄是非。 2、喜欢搬弄是非;或者造谣生事 喜欢搬弄是非者或是喜欢造谣生事的人,通常都会是另有目的另有阴谋的,这种人习惯于用这种贬低别人和污水化别人的手段来衬托出自己的优秀,或是设计好让比自己优秀的竞争对手陷入困境,失去领导或同事们的信任。如果你发觉身边某些人总习惯用“听说”来造句时,你就要特别留意了。 3、习惯挑拨离间,甚至暗箭伤人

Read more

这才叫经典语句

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最酸的感觉是没权吃醋。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上天决定了谁是你的亲戚,幸运的是在选择朋友方面它给你留了余地。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傻与不傻,要看你会不会装傻。 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不要见一个爱一个,爱的太多,你的爱就要贬值。 想完全了解一个男人,最好别做他的恋人,而做他的朋友。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如果说我懂的道理比别人多一点,那是因为我犯的错误比别人多一点。 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 当别人开始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你永远看不见我眼里的泪,因为你不在时我才会哭泣。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说有上辈子的人是在骗自己;说有下辈子的人是在骗别人。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Read more

真正的为人之道,应该是……

真正的为人之道,应该是: 【夫妻之道】 因为要过一辈子, 你有你的任性,他有他的个性, 包容之下才有彼此的相融, 和睦的家庭。 【父子之道是孝敬】 百善孝为先, 父慈子孝, 不一定要给父母多少钱, 而是让他们感到温暖,顺心。 孝敬之后才有父子情深,其乐融融。 【母女之道是倾听】 女儿的心事大多说给母亲听, 多一点耐性,少一些烦躁。 老母亲的唠叨,也要用心去听。 倾听之后才有母女连心,亲情温馨。 【朋友之道是真诚】 从陌生走进生命, 从相逢融入心灵, 朋友间最怕欺骗和虚假, 给予真心才能收获信任。 真诚之后会是暖心的友情,相携的永恒。 【为人之道是宽容】 这世间没有不平的事,

Read more

仅此一副对联,便写尽了人生

今天诗词君读到一副对联,可谓功力深厚,堪称神联: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很有深度!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 是啊,水无两点难结冰,一撇一捺才是人! 人字两笔 一笔写得到,一笔写失去 人生在世,没有永久的得到,也不会永远失去。得失总是相伴而行的。你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得失之间,莫要太过计较。 一笔写过去,一笔写将来 仿佛就是一眨眼,人生已过半。前方是向往的将来,回首是昨天的记忆,而今天就在脚下。昨天已回不去,明天依然未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 一笔写快乐,一笔写忧愁 有快乐就会有忧愁,两者是相对的。忧愁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不会遗憾在这世上走一遭。 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 一生之中,若遇到一人携手白头,是件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事情。感情之所以被歌颂,就是因为它的不容易得到,如果你已有幸得到,且行且珍惜。 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也没有满布荆棘的人生路,有逆境就会有顺境。只要咬牙坚持了,才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 人生难得有好友,人生难得有对手。有时候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人,不要抱怨对手的强大,因为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让你更强大。 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 很多事情是你坚持之后得到的,苦尽甘来的会让你更懂得珍惜。但是你也要明白有些事情却是无结果的,努力过就够了,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

Read more

“胡说八道”是哪八道? “六亲不认”是哪六亲?

【人有三急】 这一词中的三急指的是:心急,手急,性急。 现在“人有三急”也多用来指排泄、饮食等问题,即尿急,便急 ,屁急,虽看着似乎不登大雅之堂,但却与人的个性、心理、伦理等或多或少有些关联,所以这种引用倒也形象贴切,无可厚非。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三媒具体是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还有就是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六证具体来说指: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出自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三姑六婆】 “三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 尼姑,是庙里的女性;道姑,是道观里的女性;卦姑,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牙婆,旧时汉族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媒婆,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妇女;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妇女; 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妇人;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 此成语原本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现代汉语拿来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 【三长两短】 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 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四体不勤】 四体指双臂、双腿。 【五谷不分】 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论语 ·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形容的就是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五体投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