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分手后的不同反应

分手后,有些人释怀了,因为再也没人管着自己,又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有些人难受了,因为再也没人宠着自己,以后都要独自生活了;还有些人不悲也不喜,也许这份感情还没有强烈到让TA伤心的地步,也许是经历太多TA早已麻木…… 但不管怎样,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如今各奔东西,转眼间就做回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有趣的是,因男女心理差异,分手后的心情也大不相同。 男人分手后的心情:伤心、难过、但最终会释然的生活 或许男人相比女人要更自律一些,社会的责任和身为男人的自觉让他们不会轻易流泪。即使分手对于他们来讲也很痛、很伤。有些男人用情至深堪比女人,突然面临分手,他们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快的大哭一场。 或者叫几个哥们来个不醉不归;但哭过闹过之后,男人会收起分手后受伤的心情,重新做回“铁汉”,因为他们明白无论怎样生活还会继续,既然挽回不了,不如释然后好好的生活。 女人分手后的心情:彷徨、迷惑、短时间内走不出分手的伤痛 和男人不同,女人的情感更纤细,也更敏感。分手后女人容易患得患失,特别是用情至深的的女人,分手后可能会失去生活的目标,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迷茫。 这样的女人在生活上都比较依赖男性,当男朋友在身边时,爱情就是她们的一切,她们把情感全部投入到男人身上,所以当男人离开时很多女人都接受不了现实,容易做出冲动的蠢事。 有些女人性格刚烈,因分手给她们的身心带来的极大的打击,短时间内走不出分手的阴影,无法重现开始新生活,心理医生建议女人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不适合你,所以上天才让他离开你,相信真正能给你幸福的另一半正在与你相遇的路上,分手后女人更应该好好珍爱自己。 纵观男女分手后的表情,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不论是舍不得还是真放下,都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的人生即使再无聊也是限量版,不应该把心思都用在缅怀过去的爱情里。沉迷过去就等于放弃未来,无数恋爱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走出阴霾,才能获得下一份更宝贵的幸福。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这三种表现,证明你嫁了个假老公

好友林萍闪婚了,对方是一家公司的白领,有点小帅,口才一流,于是保持了二十几年单身的林萍,在一番甜言蜜语和一些体贴入微的小动作的轮番轰炸下,彻底的缴械投降了,恋爱谈了不到三个月就领了证。 然而还未等她从新婚的甜蜜中回过神来,对方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甜言蜜语没有了,嘘寒问暖没有了,两个人的关系就像在一块过日子的陌生人。 默默地听林萍倒了一肚子的苦水,我很心疼,也很无奈,像这种只能靠结婚才能试出来真心假意的男人,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如果能够及早透过他的行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尽早抽身,可能就不会伤的那么深了。 真正爱你、在乎你的人一定不会对你的忧虑无动于衷,对你的事情不管不顾,更舍不得让你大热天的一个人出去为生活奔波。他对你的感情是真是假,语言可能会骗人,但行为是骗不了人的,透过以下三种表现,看一看你是不是嫁了一个假的老公: 01 每一次吵架,你若不服软,他便不低头 爱人之间偶尔拌拌嘴是婚姻中的一种调剂,可以使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 但是如果在每一次拌嘴中,最先妥协、最先服软的那个人是你,而他却得理不饶人,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除非你们的关系向来如此,否则你就该警惕了。 在他的心中,你的位置到底有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而林萍,婚后的每一次拌嘴,却都是她细声细语的服了软两人才和好。 02 在朋友同事面前从不主动提起你 真正的爱一个人,是会把她主动的纳入到自己的人生中的,就像所有的雄性狮子那样光明正大的向其他同类宣示自己的所有权。 如果他的家人朋友对你的事情一无所知,他的父母不知道你的爱好,他的同学聚会、朋友聚餐等所有私人的活动都不主动邀请你参加甚至避开你,这象征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你只是他为了完成“成家”这一任务的牺牲品。 林萍婚后,除了过年回家见父母,平日里林萍老公参加私人聚会从不说主动邀请她参加,除非在林萍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答应。 03 心疼钱高过于心疼你 林萍说了一件事,令我这个听者都感到寒心。 林萍婚后住的地方是两人合伙租的,为了省房租,租的是那种不带抽烟机的老厨房,一做饭满屋子油烟,在厨房中做饭的林萍更是呛的眼泪直流,好几次林萍在老公面前提起装油烟机的事,他就以还得存款买房子为由反对,此后便不了了之。 看着林萍还不到三十岁就已变得暗黄的皮肤,我不由得慨叹,这样的男人,不赶紧踹了还留着养老吗?一个心疼钱高过心疼你的男人,心里还会真正的有你吗? 恋爱中的女人智商可以为零,但婚姻中的女人若是智商还为零就危险了。 错的人要尽早发现,才能抱着一颗还未冷却的心去迎接对的人来临。用对的方法早日揭开那个“他”的真面目,才能安心做一个真正的被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女人。 作者/漫姐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五块钱的故事(深度好文)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以“五块”开始出价,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 拍卖会又开始了,男孩还是每次都以“五块”起价,当然最后还是被别人竞走。慢慢地,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越来越多的人对男孩竞价的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拍卖会快结束的时候,只剩一辆最棒的脚踏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十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煞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灯光装置。这无疑是一辆难得的好车!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 站在最前面,而几乎已经放弃希望的那个小男孩还是站起来,坚定地说:“五块”。此时拍卖会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屏住呼吸,静静地站在那儿等待着结果。 这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盯住这位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他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欢呼着举上那皱巴巴的五块钞票,得到了那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漂亮的脚踏车,脸上流露出人们从未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除了“胜过别人”、“压过别人”、“超越别人”之外,我们能否可以“成就别人”?这是值得深思的。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李嘉诚戴的表,是西铁城表。市价1000港元,他已戴了十几年。他戴的眼镜,也用了十几年了,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 扎克伯格比李嘉诚还有钱,但在个人生活上十分小气。无论是发布会、外出活动,还是演讲,他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平时上班,开的是1.6万美元的本田。出去旅行,最常去的就餐场所是麦当劳。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分五次用……人活到极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与简。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 一千多年前,苏轼被贬黄州,与泗州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几起几落,在尝尽人生五味之后,他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超逸,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返璞归真,让生命回归最舒适的状态。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 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体验结果,正如他所说: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 乔布斯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说:“我喜欢极简生活。”他把这种极简,也带到了工作中。1997年,他回到苹果公司。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70%的项目,随即又砍掉了90%没有特色的产品,只专注于iMac、iPod、iphone、ipad。发明iphone4时,他只有一个要求:“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结果,极简的iphone4开创了全球智能手机时代。 这正应了道家名言——大道至简。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简到极致,便是大美。 ********** 十几年前,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因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而震惊学界。所谓自我损耗,就是每做一个选择,就会损耗一点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功能就会下降。你手机里装了5个外卖App,能进行多样化选择本是件好事,但你可能就此陷入无所适从的选择中,不知不觉消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所谓时间管理,不是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而是给自己设置限制,让自己专注于最喜爱最重要的事情。简单,才是效率。 **********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他的演奏极其节制,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但乐音宛如从他心里流淌出来,观众听着听着就不禁泪流满面。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王菲的演出录像,发现她在舞台上基本没什么动作,她打动人的,就是她清澈的歌声。歌手,最本质的是什么?就是歌声。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生活越是素简,内心越是绚烂丰盈。

Read more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只需讲这八句话!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3.你想要怎样? 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6.你决定怎么做?

Read more

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于挫折的态度。〞 要知道,哪个父母都不可能终生跟随孩子,更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今天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就少,将来吃苦的可能性的越大。 曾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镶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张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看了这个故事,对你是否也有所启悟呢?记住: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 所以,奉劝所有家长,别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学会吃点苦,并懂得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道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什么是倍增学原理和分享经济?(创业者必看)

一份工作,假如有两种薪资报酬: A:一个月给你30万元,每天给你1万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一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 2 倍。 (选择A? 还是选择B?你会选择哪种?) 选择B的朋友请看下面结果: 第1天:0.01元,第2天:0.02元,第3天:0.04元,第4天:0.08元,第5天:0.16元,第6天:0.32元,第7天:0.64元,第8天:1.28元,第9天:2.56元,第10天:5.12元、 第11天:10.24元,第12天:20.48元,第13天:40.96元,第14天:81.92元,第15天:163.84元,第16天:327.68元,第17天:655.36元,第18天:1,310.72元,第19天:2,621.44元,第20天:5,242.88元、 第21天:10,485.76元,第22天:20,971.52元,第23天:41,943.04元,第24天:83,886.08元,第25天:167,772.16元,第26天:335,544.32元,第27天:671,088.64元,第28天:1,342,177.28元,第29天:2,684,354.56元,第30天:5,368,709.12元30天合计:10,737,418.23元,明白了吗?这个就是倍增的力量! 还记得这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下棋。一天,他下完棋后突发奇想,要奖励棋的发明者。他把发明棋的人召到皇宫中说:你发明的棋让我天天开心快乐,我要对你进行奖励,你说吧,你都需要什么?当时,正直天旱闹灾荒,老百姓民不聊生。棋的发明者说: 我什么也不要,你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一粒米,第二个格里放两粒米,第三个格里放四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算数。 当第一排的八个格放满时只有128粒米, 皇宫的人都大笑起来。当排到第二格时,笑声止,而被惊叹所代替。 国王大为吃惊,通过计算, 要把这64格棋盘放满,需要1,800亿万粒 米,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米粒总数的10倍。国王认输了,并给予相当的奖励。棋的发明者用这些米粮,救济了无数灾民。 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市场倍增学的来历。市场倍增学又叫网络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槐宝。世界上最聪明、最能赚钱的美国犹太人说过这样一句 话:“拥有了网络,就拥有了世界。”网络外行者,很难明白此话的真意。但作为深知市场倍增学原理的人士,100%的人都会认为这是 一句至理名言。在美国50万的百万富翁中,大约就有20%是市场倍增学缔造了他们巨大的财富。这就是市场倍增学的伟大!倍增学原理 1、市场的倍增市场倍增利用几何级数原理,其范围 大,涉及面之广,是其他任何营销方式所不能及的。假如一个公司有8 个直销商,每个直销商发展8位直销商,到底8代的时候这家公司就有 16777216名直销商。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是一个无穷倍增的,当然,在现实当中没有这么快,有些环节不可能像理论上说得那么快,但是这种方法的威力是别的营销方式所望尘莫及的。 2、时间的倍增在时间上,直销商的效率是别人所不能比 的。公司向4,000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宣传,假如每个顾客需要20分钟。那么共需要1,333小时,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得166天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假如通过直销商宣传,到第三代就已经超过4,000人。 用一天的时间完成166天的工作,是时间上倍增的魔力。 3、效益的倍增效益的倍增包括公司的效益倍增和知晓上的效益倍增。公司的效益倍增是通过直销商数量的倍增和市场的倍增来实现的;直销商的效益倍增是借助网络组织人数的倍增,间接下线的增加而奖金数目倍增的。

Read more

四块糖的领导力|伯乐故事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不错,领导力既是管理的核心,又是管理的升华。甚至由此,很多人都特意强调“领导”与“管理”的不同。 但是领导力是什么?有效的领导力又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是影响力。 那么,影响力又从何处来呢? 有的人立即想到了“权力”,谈任何事都最关心“谁拍板”。有的人立即想到了“是非”,认为只要自己一心为公、自恃扬善,便不怕鬼叫门。 但我觉得都不对。 动辄将领导等同于权力者,是鲁莽而肤浅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希特勒横扫欧洲,却迅速亡国。迷信权力,只会让人走向崩溃,包括他的事业,及他本人。 坚信领导来自于正义者,则是简单与幼稚的。古今中外历次应运而生的变革却都最后夭折,早已证明:内容往往不如方式更能决定事物最终的成败。比如北宋王安石。 而陶先生这一经典故事,则一举点破了我原先内心只是朦胧混沌的一个想法:“领导力的精要,是诱导……” 我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基于我们人所共知的一个道理:“以人为本”。管理也好,领导也罢,前提就是承认我们作为的对象是“人”。因此,管理与领导就必须基于人性。 而人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以自我为中心”——最近也有个很有趣的概念,叫“自重感”。除非是他发自内心愿意做的,其他最终都会阳奉阴违乃至适得其反。 所谓“愿意做”,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而对此,权力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权力永远只是物性的,而不是人性的。 人性的另一特征,便是“非理性”。人是感情的动物,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绝大多数是依据感情,而非道理。而能始终理性的人易成大事,正反证了多数人本能的非理性。因此,人们从理性上在看重你在上面做什么的时候,更从感性上看重你做事(不管是什么事)的方式。君不见,当今西方民主选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下到基层无休止地握手拜票,而无需多说任何所谓主张。因为,对于多数人,受到尊重的心灵快慰,远重于对是非曲直的判断。 特别是作为领导,更应该明白:你所辖的部下对于是非曲直自有独立的判断,既不需要你去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你也几乎无法去从是非层面上改变他们的原有判断,只不过他们隐藏于心不表露出来罢了。如果领导者敢于蔑视部下的智力,那他自己就是实足的弱智。 那么,作为领导者能做的、应做的是什么?就是诱导,利用人性去诱导。 回到陶先生的案例,就是利用了人性中“以自我为上”——原来我居然会有这么多值得自豪的优点!应该说,他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完全来自自己的智力与判断力,与陶行知无关;但他对自己错误毫无保留地忏悔表达,则完全是情绪至上被陶行知诱导的结果。 而正是这种基于人性需求而被诱导出来的、发自内心的认知,对他的影响力才是最巨大、最持久、最深远的。 作者|李襟岳

Read more

真相,有的时候真的不重要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爱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 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回家后,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刚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赶紧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喝牛奶!” 我觉得她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明明刚从外面吃东西回来呀!好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做了个手势,拿出一片面包,给我撕了一点,自己又撕下一点。 老太太看我们将半口面包塞进嘴里,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们刚吃了那么多东西,根本不是空腹。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呢?”我不满。好友拍拍我,笑着说:“如果她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我们又何必告诉她真相呢?真相对她不重要,对我们也没意义,不过是半口面包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相不重要”。多年来,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坚持真理,如果你觉得对方错了,一定要指出来,帮助他改正,严是爱,松是害。 不久,与另外一位朋友闲聊,说起公司流水线上的一件小事。两位员工用同样的方式打包产品,老板每次经过都要说,哇,这看上去不够结实哦。 A总是一声不吭地加一条绳子,B则会长篇大论地向老板证明自己的包装多么科学多么结实。 B觉得A是个虚伪的马屁精,真正为公司着想的是自己。可是不久,A升职了,B依然在流水线上。 半口面包与一条绳子本身并不重要,长辈、领导或朋友,纠结于不重要的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是出于对尊重的渴求,他不关心你的肚子是否饱,包装是否结实,他关心的是当自己的话落地时,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一味坚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失败。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省下那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重要,还是让一个人感受到被尊重重要?显然是后者。 放弃不重要的真相,并不是让人做墙头草,而是坚持该坚持的,放弃不该坚持的。真相重要与否,不在于你的感受,而在于这件事是否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是否关乎道德与底线。 如果一个人,常常凭着直觉去辩解与忤逆,日积月累,你会成为一个真实却毫无教养的人。 在无关紧要的真相上,无谓消耗,使人际关系越来越糟,那其实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浪费生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送给正在奋斗的你,终身受用!

-01- 学会结交不同层次 一个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学会结交不同层次的人,你才能够做大事。 -02- 不带着目的去交往 不带着目的去交往,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3- 做自己的贵人 你要找到贵人很重要,但是同时你要做好自己的贵人,比如你做事麻利一点,周围的人因此喜欢你,你就是自己的贵人了。 -04- 建立共同的联系 交往最好的方法是尽快找到你们之间的共同联系,这个共同联系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地方,也可以是某种共同的爱好,甚至是某本书。 -05- 与平等的人一起成长 只有地位平等、人格独立的两个人一起成长,这种关系才会变得更好。 -06- 聆听他人的声音 如果你虚心地去聆听他人的声音,每一个陌生人都可能带给你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07- 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你越夸对方,对方就做得越好,甚至把他原来的缺点都掩盖住了。 -08- 不要说谎 不说谎话,是因为谎话难免会有被拆穿的那一天,无意之间找来的借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露了馅。 -09-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