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打折的生活

念完短文,看看你是否在过打折的生活…. 有一天,我陪上司上街选购圣诞礼物。当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坐下喝咖啡时,女上司问我:“新年要到了,不买点礼物送给家人?” 我笑着说:“我爸妈都很节省,只有不乱花钱,他们才会觉得我会过日子,将来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上司看着我,讲了他自己的故事: “知道吗?我曾经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担忧未来的人。” “ 我总是担心事业,总想攒更多的钱,读更多的书,拿更高的学位。36岁的时候,我怀上一个孩子,可当时我考上了经济学的博士。学习很紧张,为了更优秀,我彻夜苦读,结果孩子流产了,我再也没有怀上过孩子。现在我有了很多很多的钱,但却一辈子也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女上司的话让我非常震惊。 她又说:“很多人都认为节省能让他们的生活更保险,所以,他们把现在的生活过得潦草而廉价。其实这是对生活没有自信的表现。我绝不主张挥霍浪费,但你要知道,健康的享受是人生的进步。” “当你为了将来而省略了生活中应有的享受时,你的生活就打了九折;” “如果牺牲了自由与亲情,你的生活就打了七折;” “如果你放弃了自己的意愿和爱情,那你的生活就打了对折,再富足的生活也经不起打折。” 其实何止金钱如此,时间和精力也一样,当你全部投入在工作中,没有分配给亲情和爱情的时候,就离失去不远了。 幸福生活十要: 一,当你发现自己不再盲目的喜欢跟风似的和一群人混在一起,开始尊重自己的意愿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开始安排自己的种种计划,规划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独处也变得充满意义。 二,当你面对很多选择时,不再犹豫不定,脑中会很快得闪过三个以上选择某种选项的必要原因。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开始学着镇定理性得思考问题。 三,当你在饮食习惯上越来越重视食物的质量,养生之道的念头闯入脑海,坚持吃早餐,坚持锻炼身体。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变的真理。 五. 重视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因为这些人不是总会存在你的生命中的,也许在不轻易间就物是人非了。在他们面前你无需作假,切忌不要忘了真诚。 六. 让自己快乐,让周围的人快乐。绝对比金钱有价值。 七. 在面对得与失,去与留的问题上,大度与开怀会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简单的事情变得富有意义。 八.

Read more

残酷,但年轻人不可不知道的职场五小事

初入职场,该注意的眉眉角角有哪些?如何做事情到位,不当个白目新鲜人?了解那些主管没说,你应该自己懂的事情,学会主动报告进度、没有居心的当个贴心的下属。关于更多你该瞭解的职场潜规则,不要再作自以为聪明的职场“猪头”! 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有一种抱负,一种想要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的理想。这种理想并没有错,只是理想要实现,往往必须要在对的时间点、遇到愿意栽培你的人,你才有可能实践你的抱负。 很多时候,职场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你可以在一间小小的公司里头看尽人生百态,你甚至可以在一个少于十人的团队里头,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学会如何讨好别人、甚至学会如何保护自已。 这篇文章献给那些初入职场的新鲜人,你或许未曾在社会上经历过很多的事情,你甚至会认为自己富有满腔热血,只要自己真诚地对待别人,你就不会成为职场斗争底下的受害者。 但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你所想像地那么样地单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在适当的时机点做对的事情。以下,是我给各位的五个职场小撇步: “保持距离” 我见过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遇到许多看似和蔼的上司同事,就开始打从心底喜欢这个环境并且相信公司里的每一个人,就开始跟同事掏心掏肺。 你一定要弄清楚,这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不再是那纯朴的学生生活。 曾经有一个实习生刚到我们的公司时,就跟我们的老板分享他未来还想要去念书的计画,犹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老板还在大家面前称赞那位实习生是个有理想的好青年;但大家却想不到,那位实习生最后无法转成正职的原因,竟是老板认为这位实习生以后并不会在公司待太久,因为他还要再去念书。 所以,你千万不可以在还没有弄清楚周遭的环境之前,就把自己的生活、未来的规划,甚至是更多私密的事情告诉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人家的心里在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不要全盘相信” 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职场里头的人历练都比你久,他们都比你更懂得职场之道,所以你就更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全盘相信别人所说的话。 有些长官说的只是场面话,他心里想的与他最后做的决策往往跟一开始跟你说的不尽相同;有些同事跟你一起诉说其他同事的坏话,你跟他敞开心胸地抱怨,这些抱怨或许早就已经被那位同事给散播了出去。 我并不是要说人心险恶,只是在职场上,很多时候你还没有弄清楚环境以前,你一定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要全盘相信公司里头的人对你所说的每一句话;直到有一天,你弄清楚哪些人说的话是该相信,哪些人说的又是不该相信的时候,才是你真正能够敞开心胸的一天。 “没有永远的敌人” 在职场上,人脉就像是信仰一般,没有它,人们找不到工作;没有它,你无法拓展事业;甚至没有它,你就无法成功。 职场中的社交圈很小,你今天在这个公司里头遇到了一个下属,也许过了几年,你跳了槽,他却变成了你在新公司里头的上司。 我们都需要人脉,而一个人之所以会有好的人脉,就是他懂得去经营自己的社交圈,他懂得不去树立敌人。 你可以与人保持距离,但是绝对不可以与人交恶,就算你觉得某些人真的不可理喻,就算你真的跟某人在职场上发生了争执-主动去道个歉。你或许不是真心地去道歉,但至少这个动作会让你少了一个敌人,而这个人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或许又刚好变成了你的贵人。 弯下腰,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继续看,不可不知的职场残酷事 “能力再好,也没有爱你的上司重要” 这是职场里头最残酷也是最现实的议题,你今天就算在公司里头人际关系再好、工作能力再强,你如果没有一个愿意提拔你的上司,一切都是枉然。 假设你今天是一个主管,你底下有两个实习生,其中,一个实习生是名校毕业,非常聪明,做事能力也强;但缺点是,他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他喜欢跟上司争辩事情的对错、他不喜欢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他甚至不愿意去讨好自己不喜欢的上司。 相较之下,另一名实习生虽然没有那么样的聪明机警,但他的话却很少,只要是上头指派的任务,他一律接受,他甚至常常找机会去问上司问题,跟上司吃饭聊天。

Read more

面试时提出这8个问题,让你脱颖而出

导语:在面试的时候,主考官会通过我们的应答提问做出一个评价和结论,看你是否符合他的要求。但相同的问题,在那么多的人潮当中,你想要脱颖而出实在是个难题。下面职场专家教你面试小技巧,8个问题,让面试官对你有好印象。 现在求职者境遇越来越难了。如果打算找一份逞心如意的工作,那么在面试开始前就要付出辛苦努力做好准备工作了。 这意味着,你不仅得精心准备每一个可能会被问及的问题,还得能提出令主考官印象深刻的问题来。 身处如今的商业环境,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仅仅能力符合是不够的,你必须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才行。而没有什么比提出精彩问题更能体现出你的优秀的方法了。 千万不要把这个珍贵的凸显自己的机会浪费在提问那些俗气的问题上,主考官的耳朵已经快被磨出茧子来了。你的目的是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发言。你的发言应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更加凸显你获得该职位的资格。 •证明你有足够的信心能胜任该职位。 •明确用人公司的挑战。 •证明你是个负责任的人。 •进一步增强你作为候选人的实力。 对你来说,提出问题是增强自己竞争力的最好方式,它说明你已经明确了用人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你将如何帮助公司完成这些挑战。 根据对众多求职者和面试官的调查,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咨询师发现,有这样八个问题在面试的时候提出,会让面试官在几十甚至几百位竞争者中一下子留意到你,从而让你脱颖而出。 1、贵公司最看重的究竟是什么?您认为我的工作将如何更进一步加深公司的价值? 2、在工作中贵公司采取什么样的程序使员工的合作能够更顺畅的进行? 3、您的团队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一些改进? 4、在最初的两个月中,我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5、您能就贵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最令人满意和最令人不满的地方,分别为我举例说明一下吗? 6、我是要指导他人还是要接受他人的指导呢? 7、您会如何评价我的成功?三个月或六个月后我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才会证明我达到了您的预期呢? 8、现在我们谈的是这个职位与我是否拥有胜任资格的问题。您对我胜任这个职位是否有什么疑问? 上面这些问题可以作为你在面试中参考的原型,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更改,让它们成为你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适当加以修饰,以便更突出你的优点。 责任编辑:stacey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原来还有好些春节习俗是我不知道的呀

【原来还有好些春节习俗是我不知道的呀 】 [ 正常版 ] 扫尘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 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团圆饭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 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 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

Read more

如果你想飞,今天就是起点

1 昨天傍晚,有人在朋友圈发了张夕阳的图片,上面写着:唉,又一天。言语间,仿佛充满了无力感。我在下面留言问:怎么啦?他回复:感觉一天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 其实,发出这种感慨的人很多。 我有一个远房表哥,也是我小时候的邻居。他每个新年都来和我们拜年,每次来了都会叹息:唉,又一年。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叹息时,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自己曾经是个文艺青年,梦想就是业余出几本书,可工作后,每天下班就往沙发上一靠,什么都懒得做了。 一年又一年,年年是白板。 这位表哥,曾是我少年时的榜样。我记得母亲不止一次和邻居们议论起他,都是满脸的羡慕。那老谁家的小谁,考上了大学,真了不起,以后前途无量。 我很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夏天,我们全家经常在有过堂风的大门过道里吃饭。他有几次从我家门口路过,父亲总是望着他的背影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像他一样有出息。” 一别经年。我结婚时,他竟然参加了,才知道他和我婆家有亲戚。他虽然有些发福,但眉眼依稀,我一眼认出。 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一份轻松的工作,拿着撑不着饿不死的工资,下班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也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可总也没有付诸行动。日子就这么重复着,这些年,仿佛就过了一天。 想不到,我和他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我对他的崇拜像个扎破了的气球,噗的一下瘪了。而这些年,我一遍遍听他说那句“唉,又一年,再想干点啥都晚了”,我对他早就从崇拜变成了失望。 今年,他搬了家,住在我家对面的一个小区。我离单位近,有时候步行上下班,很多次在路上遇到他,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滚滚车流中。他的皱纹,他的花白头发,他木然的表情,告诉我,他的日子应该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通过他的模样,我能看出他这些年还一直处在刚毕业时的起跑线上,从未移动。一个偶像,竟然一生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懒惰不前,这是令我最泄气的地方。 我希望的是一个,哪怕曾经目不识丁,但通过努力已有丰盈人生的榜样。 2 其实,这个世间,有多少人每天都想着改变,晚上睡到床上的时候,雄心万丈,醒来又是重复的一天。 曾经在网路上看过一段话:别抱怨,别自怜。所有的现状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抱怨能说明什么呢?除了你什么都想要的贪,还有你不想做努力的懒。 是啊,一年又一年,时光悄然流逝,你增长的却只有年龄。对命运不甘,却又不肯用行动去改变,只好一年年长叹。 唉,又一天,又一年,一辈子完了。 亲爱的,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已冬日素裹。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我们总是经过得太快,而领悟得太晚。 图片来源:stocksnap.io

Read more

低质量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

[01] 柚子在她28生日那天哭了。 我们给她唱完生日歌,祝她永远十八岁,对她说,希望早点找到意中人。 她笑着对我们说:“老娘才不着急呢,一个人也挺好的”,但没过多久,她就收到了自己妈妈发来的短信,我们不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但看得出来那一刻的她有些不开心。朋友散场后,我留下来和她一起打扫卫生,她窝在沙发里,对我说:我好累啊。 我觉得奇怪,便问她:“你怎么了?”话音刚落,她的抽泣声随之而来,我走过去坐在她的身边,把她拦在怀里,告诉她,不要哭,这样不漂亮。 她说,自己想不明白为什么28不结婚,在家里人看来就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要被逼迫着参加一场又没有意义的相亲,为什么不能再陪我等一等,难道就算我嫁给一个自己压根不爱的人,只要成立一个家庭,这样他们就开心了吗? 我试探性的问她,是不是阿姨又催你了? 她点点头,眼泪又止不住的掉,支支吾吾的告诉我:年纪越大越讨厌春节,因为全家人聚在一起,几十张嘴巴对你评头论足的感觉像是进了刑场,每分每秒都是折磨,尤其是过了25岁,开始被家里催着结婚,亲戚们也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爸妈开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前些年刚工作的时候,他们还会在提起自己女儿的时候眉眼间都是欣喜,可现在不了,他们会因为我没有成立自己的家庭而感到有些抬不起头。 听她说完这些,只觉得心酸,却一时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她。 在我眼里,柚子是活的特别明朗的那种姑娘,永远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些年身边也不缺追她的男生,也有试着去接触的,但结果都是无疾而终。没有遇见那个对的人之前,她宁愿单枪匹马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想有任何的将就。但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她,她也不能去跟所有人解释自己不结婚的原因。 即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不匮乏,但压力是无形的,爸妈每次期待她带男朋友回家所说的的话语,当她单身了一年又一年时父母那黯淡的目光,都常让她喘不过气。 她问我,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错吗? 我说,我们都没错。没有两情相悦,那还不如孤独终老。 [02] 堂姐和柚子一样,33岁,至今没能遇见那个对的人。 她参加了无数次别人的婚礼,见识到婚姻的万般中模样,比如说,有和相亲对象认识三个月就闪婚的,也有因为未婚先孕而不得不步入婚姻的,还有因为父母催婚无法反抗,无奈嫁给“合适”,与爱情擦肩而过的。 好像每见证一次,就更坚定自己继续等待下去的念头。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年纪,依然孑然一身。 我开玩笑的问她,三十多岁还没把份子钱捞回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的感受。 她告诉我,很多时候自己都会盯着台上的一对新人发呆,然后自顾自的在心里念叨一句,他们到底在着急什么呢? 我说,可能只是想摆脱一个人的生活吧。 她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摇摇头说,我理解不了他们。听后我笑了,大概理解她为什么不肯屈从,坚持选择独身了。因为她想要的是真真切切的爱,不是合适凑合和将就。 很多人都好奇,她是怎么顶住被家里屡屡催婚的压力抗衡到现在的。 许是舅舅和舅妈都希望她获得幸福是真实牢靠的吧,偶尔催促,但从不强迫。逢年过节被七大姑八大姨问起来她有没有男朋友的时候,舅妈也习惯了抢答,只为减少她尴尬的处境。爸妈的理解和宽容,是她对抗外界压力最有力的支撑。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父母少之又少。 他们也许不会明白,你究竟在等些什么,也想不通,你为什么不愿将就。

Read more

原生家庭的影响,伴随一生,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1]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更大 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2] 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规则也不同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 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妈妈们和丈夫的相处中,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细节上的不一样的地方,在孩子面前,你们是怎么相处的呢? [3] 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 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 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妻子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但是,对你明明有爱,你却感受不到;别人明明没有伤害你,你却觉得别人是在伤害你,这种“负面情绪的过度察觉性”如果传递到下一代孩子那里,结果孩子的家庭幸福感也没有多少吧! [4] 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5] 值得思考的问题

Read more

春节喝酒不伤肝八个技巧

夏季炎热,一瓶冰啤酒下去既可以解暑热又可以交朋友,简直是一举两得。然而专家却提醒爱喝酒人士,酒虽好喝,却会伤肝,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48克以上,32%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为什么喝酒会引起肝病呢?如何健康的饮酒? 为什么饮酒会引起肝病呢? 各种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只有10%自肠胃排出,90%则在肝脏中代谢。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更容易得酒精肝 饮酒后血中乙醛浓度明显升高,可引起面红、心悸、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从而阻止进一步大量饮酒。如果出现上述表现但继续大量饮酒,体内的乙醛含量将持续升高,不仅可导致酒精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因此,饮酒易脸红的酗酒者,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更大,患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几率也明显增加。 偶尔饮酒也有可能导致酒精肝 因为酒精肝的形成与酒中所含的酒精浓度有关。有研究表明,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8g酒精,而女性更少。 48g的酒精相当于白兰地100ml,或威士忌120ml,或绍兴酒250ml,或啤酒1000ml。如果超过这个量持续喝上3~5年,或者两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每日饮酒精量大于96g),就会出现肝脏损害。 摄入酒精的计算公式为:摄入量×酒精度×0.8=摄入酒精量。以啤酒为例:750ml×0.08×0.8=48克,即每天喝一瓶啤酒,患酒精肝的危险性就会大增。目前我国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男女患病率为8:1。另外,研究对300多名患者的调查显示,酒精肝发病明显呈年轻化,占新发肝硬化的六成左右,其中80%的患者在40岁左右,最年轻的酒精肝患者年仅26岁。 远离肝病的最好方法自然就是戒酒,但是一些人因工作等原因实在无法舍弃酒精的话,也要注意一些技巧降低对肝脏的伤害。 八个小技巧让你喝酒不伤肝: 1、尽可能饮热酒 不管是白酒、黄酒,加温后饮用:一是芳香适口;二是可挥发掉一些沸点低的醛类有害物质,减少有害成分。喝酒难以避免。适量喝酒,有益于健康,酗酒伤身。 2、空腹时不要饮酒 一面饮酒,一面进食,酒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酒精受胃酸的干扰,吸收缓慢,就不易酒醉。如果连干几杯或空腹饮酒,一瞬间体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升得很高,令自己进入危险的麻痹状态。所以,这种饮酒法要尽量避免。 饮酒前,先吃一些淀粉的食物,或泡一杯高纤的燕麦片先喝下,因为根据研究,要减少酒精的吸收,水溶性的淀粉比脂肪来得有效,甚至如果来不及吃东西,可以先喝代餐,代餐中有纤维,会使您的胃立即有饱胀感,减少酒精的摄取量。 3、不要大口猛喝 要慢慢喝酒,不时地停顿一下,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4、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和豆制品 绿叶蔬菜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豆制品中的卵磷脂也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5、最好的醒酒物不是茶水 更不是雪碧与可乐,而是果汁,特别是橙汁、苹果汁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因为它们含有果糖,可以帮助酒精更好地燃烧。 6、不要多种酒混合饮 因为各种酒成分、含量不同,互相混杂,会起变化,使人饮后不舒适,甚至头痛、易醉。

Read more

最聪明的活法 是把生活过得有弹性

01 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出差,同行的有一位总部高层领导,在酒店富丽堂皇的自助餐厅吃饭,刚好和那位高层领导坐一桌。领导说,他住过很多国家很多酒店,其实最怀念的,是某次野外地质考察,住过的50块钱的小旅馆。 那是西部的一座高原小城。天空和云朵都很低很低,到了夜晚,漆黑的夜空里可以看到明亮的星星,不像在你的头顶,而是在你的周围,前、后、左、右。 人被星星包围着,在宁静的,辽远的地方。多像一个清丽的梦境。 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原来50块钱简陋的旅馆,是可以被怀念的。 原来不止有五星级酒店,头等舱和爱马仕,才是最好的生活。 后来我得知那位领导,虽身居要职,却偏爱生活的简与素,山珍海味吃得,路边两块钱一碗的馄饨也吃得;宝马奔驰坐得,乡间农夫开的拖拉机也坐得。 02 我想起少女时代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三毛。 三毛的一生,活得自由洒脱、精致而梦幻。 曾被一个细节感动:三毛回国,坐的是末等舱,和山野渔夫、底层平民百姓共处于拥挤嘈杂、混合着各种气味的空间里,却可怡然自得,并和他们打成一片,聊得欢畅无比。 有人问三毛,你是知名作家,为什么和这些人混在一起?为什么不买头等舱,你又不是买不起。 三毛觉得,这些人身上才有最生动的生活。 那位高层领导和三毛一样,都不觉得以自己的身份,应该去住什么级别的酒店,坐什么级别的飞机,和什么级别的人打交道。 他们过的,是一种有弹性的生活。 著名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也很喜欢弹性的生活,他的公司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却喜欢和普通人一样坐国家航空,他的助理曾经问他,为什么不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呢? 查理.芒格说,因为我喜欢参与生活当中,而不是被隔离在生活之外。 03 什么是好的生活? 如果以物质标准和舒适度来衡量的话,头等舱当然比经济舱好,私人飞机当然比国家航空好,五星级酒店当然比50块钱的小旅馆舒服。 我也曾听很多人这样标榜自己的品味:车子我只喜欢什么牌子,电脑我只用什么牌子,衣服我只会去逛哪几个牌子……把品牌的logo往自己身上一贴,好像就活得比较高级,令人羡慕。 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某个职位,就一定要有怎样的标配,略有不足,就觉得屈就,配不上自己的身份地位。他们焦灼又拧巴,将良辰美景虚掷,我只觉得这样的人刻板又乏味。 因为当你把自己套进一个标准里面,就难免变得坚硬、无趣,作茧自缚。 在我看来,最好的生活,最聪明的活法,就是可以把生活过得有弹性—— 不是非这样不可,别样亦可;在任何的际遇和环境里,都可以发现美好和有趣的一面,并心怀感恩;对于偶然和意外,能够迅速适应和调整,把失去活成另一种获得。

Read more

过年期间,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规矩!

春节期间家长们带着孩子走亲访友,跟别人的接触也会比平时更多,这时往往能体现出孩子是不是懂礼貌有规矩。过年期间,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规矩! 当然,每个孩子可能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是一个人的品行,都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形成的,教给孩子们应该遵守的规矩,不仅不是对他们的束缚,反而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世界相处的好时机。 说话的规矩 很多人都觉得“童言无忌”,孩子是最纯真最可爱的,无论说什么都不必太介怀。 这话其实不全对,有些话,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得体的说,有些话,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能说。 见人要问好,回话要大方 很多人都觉得过年见到长辈亲友,孩子开口叫人,道一声“新年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如果家里有个内向敏感的宝宝,就知道什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了。需要父母多费不少心思去引导。 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有警惕心理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提前告知孩子,一会儿谁要来或者我们要到谁家去,进门要怎么称呼对方。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也就不会那么戒备了。 赞美可以当面说,负面评判要忍住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总免不了要评论和表达感受。特别是过年期间,孩子去了亲友家里,往往就容易说出:“你家里真小”、“你成绩好差”、“你这个没有我家的好”之类的话。 也许孩子本身没有恶意,但父母需要平时就跟孩子强调,当面去笑话别人的短处,去说别人的不好,是很不礼貌的,会让别人感到尴尬和难过,不可以口无遮拦。 求人帮忙要说“请”,受人恩惠说“谢谢” 有位妈妈抱怨,说她热情的招待了儿子的同学们来家里吃饭,之后又开车把孩子们一一送回家。可是这群孩子里有人下车直接就跑远了,连句“谢谢阿姨”都没说,她感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还见过有不少孩子,渴了就晃晃杯子,示意大人帮他倒水。收了礼物直接就拆,也不表达感谢,给人感觉十分不舒服。 这未必是孩子真的不懂事,很可能是平时父母没有及时去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应该去说礼貌用语。什么事都是习惯成自然,身为父母,我们还是要从小事抓起,及时进行督促。 说吉祥话可以,但不要索要红包 有个朋友说,去年回老家,一群孩子一边喊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边往他身上扑,口袋里的东西都被翻出来了,最后每人发了100才被放过。 朋友自己家孩子分寸感就很好,从来不会主动索要红包,要给孩子红包,孩子总会先看看父母,待父母同意,孩子才会双手接过红包然后道谢。 过年了,孩子们想要一点红包很正常,可是父母还是应该告诉孩子,主动向对方索要红包是不礼貌的。 不要插话,不要打断别人谈话 小孩子也是有知识面和表达的欲望的,有时候我们大人聊天,可能某个话题他正好知道一点,就会急切的想参与进来。也有时候他有什么需求和想法了,就会在大人聊天的时候打断直接说。 我们要告诉孩子,需要学会等待他人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别人,长辈聊天的时候不要插话,否则会显得很不尊重人。有需求可以跟爸爸妈妈小声说,爸爸妈妈会给你提供帮助的。 朋友中有位妈妈是跟孩子定了个暗号,如果孩子伸出两根手指摸头发,就代表需要妈妈了。新年人多期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做客的规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