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养儿子是为养老,其实,我把儿子都养成别人家的儿子了,养成我家里的客。” 有一个朋友是做婚庆服务的,那天人手不够,找我帮忙。 婚礼过程中,我负责泡泡机,在司仪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时,赶在每一次掌声响起之前释放肥皂泡。所以,我坐在靠近婚礼舞台的宴席上,同新郎的亲戚一道进餐。 这对新人,是城里女儿乡下郎。新娘是本城人,新郎来自湖北乡下。宴席上的来宾,主要是女方亲友。其实,不用司仪介绍,从外貌特征和衣着来看,我也知道,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新郎的来自乡下的父亲。 婚礼现场,总有那么一种热闹而又带着浪漫的气氛,但是,我感觉到,新郎的父亲似乎受到冷落。和各位来宾不相熟,又不了解城里的风俗人情,由于方言缘故,交流也不畅通,所以,他只在我们这一桌上频频举杯,邀请大家一道喝酒。到后来,只剩下我和新郎父亲相互之间敬酒。 新郎父亲知道我也来自乡下后,每次碰杯,都和我说很多话。他说,新郎的母亲晕车,家里也需要照看,她不能来参加孩子的婚礼,就他一个人来。 他憨厚地笑着说:“你看我今天是娶儿媳妇,我感觉我是嫁儿子。他们小两口,在这边,一年还能回几趟老家?以后,我和他妈在乡下,没什么大事情,也不会轻易开口让他们回家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儿子养大了,我心里高兴。乡下养儿子是为养老,其实,我把儿子都养成别人家的儿子了,养成我家里的客。”老汉喝酒之后,指了指新郎说,“他从读高中开始,就常年住在学校里,后来读大学,又读了研究生,离家越来越远,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他每次回家,我都感觉是客人来了。现在,又在外面成了家,回去得更少了,就更是客人了。” 新娘新郎来向老汉敬酒的时候,老汉已经醉了。 但我知道,纵使是把儿子养成客人,老汉还是打心眼里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刚刚说过,他还在努力把小儿子养成客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摘自《南国都市报》)
Read more天下沒有不爱子女的父母
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由于父母大都怀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双方的想法和观念难免会有摩擦,也就容易产生冲突和不愉快。其实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用理解、包容以及关爱拥抱对方,亲子之间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身为父母的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个学员曾经跟我说,她希望孩子将来能知书达礼,关怀生命,但是她的孩子花费太多精神在电脑上,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其他的事,这让她非常困扰。她的期望听起来很单纯,无非是希望孩子懂得分辨是非好坏,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但是孩子忙着玩电脑,没时间关怀社会,难道就错了吗?如果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我们以大松树作为比喻:松树要成为栋梁之前,得从小树苗开始栽培,给它时间成长,否则不满一尺高的小树苗,又如何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呢? 同样的,这个学员的孩子正值小树苗的时期,正是需要吸收营养、让自己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伟人和成功的企业家,都经历过一段自我完善、努力学习的生命过程,才有今日的成就。她的孩子上网也好,读书学习知识也好,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成长过程的积累。此时,你要求他花时间去关怀生命,帮助别人,是比较难达成的期望。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表示你对生命的理解有所偏差。 作为一位修行人,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他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并且有强烈的心理免疫力,能够处理并解决生命中的烦恼。 在孩子达成这个期望、长大成人之前,父母都必须去栽培他、引导他;其次,才希望他能够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什么能力帮助别人呢? 这个听起来虽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期望,但如果世上的孩子都能够生活自理,将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事实上,现在有多少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有多少大学生放弃美好的青春和未来而选择自杀?多少孩子学了满腹经纶之后却只会抱怨找不到工作?当然,这些孩子会走到这一步,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造成孩子极大的压力,在他还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之前,先得到的却是失望,于是他开始否定自己,然后父母又不断地给他压力,他就不断地对自我失望再失望,全盘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请问:他们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吗?对明天还存有美好的幻想吗? 我有一位住在温哥华的弟子,在中国的事业规模很大。他有个孩子边上学,边在理发店学理发,空闲时间还到一家超市做搬运工。当他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打了儿子两巴掌,儿子为了这件事还差点报警,最后儿子想了想:「算了,再怎么说你也是我父亲,就原谅你这一次,但下不为例。」 这个父亲有一天来找我:「师父,您说说看,我怎么会生了这样的儿子啊?」pic4-4 我说:「怎么了?我觉得你的儿子很好啊!」 他说:「我辛辛苦苦地拼出一番事业,他却在超市当搬运工。」 我说:「如果他是我的儿子,我会很高兴的。你想想看,他才十五六岁就知道自食其力,而且没有荒废学业,真的很难得。」 他就跟我说实话:「师父,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人若无壮志雄心,死了都没有脸见祖宗。你知道我希望他将来做什么?我想让他成为大老板。」 我说:「你想的,他就能做到吗?你自己算是大老板吗?」 他说:「不是。」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这说不过去。 「你知道社会上有多少好手好脚却好吃懒做的人?有多少大学生自杀?你的孩子能这么上进,已经很好了。」 他说:「那么你期望我的孩子将来怎样呢?」 我说:「我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将来做什么,毕竟他不是我的儿子,但是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具有自理能力。」 他说:「就这么简单?」 我说:「听起来虽然简单,但你做得到吗?虽然你赚了很多钱,请问现在你幸福吗?快乐吗?」 他说:「刚开始赚了钱数钞票的时候,感觉很高兴,现在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我说:「如果你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工而感到很快乐,对他来说,这就是幸福,你觉得不好吗?」
Read more接孩子放学,你选择早接还是晚接?很重要!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放学时,幼儿园门口常常满满地站着很多的家长。那么家长是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还是晚一些接孩子好呢?当前对于上幼儿园的宝宝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讨论,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向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早接派 丁丁妈:早接是安慰孩子 丁丁妈说,我都是早早来接的,不论是我来接还是孩子姥姥来接,都是早早地在门口等着,一开门第一个冲进去,趴在门上看看孩子在教室里干什么呢?是不是玩得很开心?尽管现在孩子很愿意去幼儿园了,我们还是希望看见孩子在幼儿园有哪些活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另外,我觉得早点接对孩子也有心理上的安慰,他会觉得家长很关心他,孩子们就怕家长不来接,怕家长把他给忘了。 策策妈妈认为:早接,是为了孩子的期盼 策策妈妈说,每天早上送宝宝去幼儿园,妈妈要离开的时候,策策总会说:“妈妈,放学时你要第一个来接我回家!”当然我没有提前接过他,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到现在,都是按园里时间4点30。从他的话里面可以看出,孩子在玩了一天后,他最急于见到的肯定是爸爸妈妈,尤其是见到其他小朋友都让爸爸妈妈接走了,他的心里更是有一种期盼心理。为了不让孩子着急地等待,我是全职妈妈,不用怕耽误时间而晚接,尽量早点等在门外,从门外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期盼着,如果看见了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在欢喜跳跃,孩子的心理就是这样,生怕家长不要他们了。 晚接派 天天妈认为:想让孩子多些玩的机会 刚入园时天天也是每天都叮嘱妈妈:“妈妈你早点儿来接我呀!”但是最近他已经完全适应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也不再叮嘱我关于早点接的事了。先前是按时间去接,变成现在要等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离园后才愿意离开。他不急不燥地在玩着玩具,小朋友们走后,他还把小椅子都摆好堆起来。有时妈妈晚些出现的时候,都看见他正和几个被晚接的小朋友,还有长托班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 豆豆妈:晚接还可以多些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一些家长实在是享受不了刚放学时教室门口嘈杂鼎沸的声音和异常拥挤的场面。豆豆妈说,因为接孩子时人太挤,所以索性晚些去接了。一开始也会担心孩子会不会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而哭闹不安,可是实践证明,豆豆适应得还挺好。另外豆豆妈说,因为晚去些老师不那么忙了,还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向老师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也不错呢! 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 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 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为什么会这样? 大人早出现,代表的是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孩子能体会到,相比其他家长较晚出现的孩子,由此带给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也会高,“看吧!我妈妈/爸爸是第一个来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价值感给孩子带来自信。 但是如果家长总是第一个来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长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可能会失望甚至抱怨家长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来,因为家长的一贯早来已经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一定要避免总是最后接走孩子,偶尔的一两次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如果经常如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因为长期目睹班里的其他孩子被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总是最后被接走,甚至还要搬起小板凳在园区门前等候,无形中已经给了孩子一种标签——你是不被爸妈重视的孩子,孩子会感觉到一种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巴妈是个工作狂,她儿子小巴是个可怜的娃,小巴妈每天风雨不改,都是最后一个接他回家。小巴妈每次跟我们转述老师的话,我们都有种想揍她的节奏:放学铃一响,小巴从一秒前的活泼突然安静下来,随后就是站在教室的一角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被一个个接走,眼里满是惆怅。当最后只剩下几个小朋友后,他总会带头自主地搬起小板凳放在幼儿园的铁栅后面,然后坐下来,手里抱着书包,样子像极了一只受伤的小兽。] 所以说,不管是早接还是晚接,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总是第一个,也不要经常落在最后。 幼儿园放学接孩子回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至少每周爸爸或妈妈亲自接送一次 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每周爸爸或妈妈最好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爸妈平时忙,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或爷爷接送,但爸妈只要有时间,总会来接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 朋友圈里有个妈妈最近记录了她偶尔的一次接孩子放学的情形:当孩子看到门外的我的时候,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抬起头自豪地跟老师说:“你看,妈妈今天来接我!”走出门口见到熟悉的小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也是妈妈来接我放学了……”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让这个当妈的百感交集。她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尽责的妈。 家长答应了早接,但临时做不到对孩子有影响吗?
Read more尊重孩子的磨蹭,90%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们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亲子冲突一触即发。当妈的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常能理解各位妈妈的心情,但在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之前,要先请妈妈们检视一下自己的教养方法哦。 场景一 六岁的小雨一直有吃饭慢的问题,一餐饭一般都要半个小时,有时还要更久。特别是早餐的时候。早上上学的时候,左邻右舍和我们家,几乎每天早上都有这样的声音,“快点吃,谁谁,快点吃饭,来不及了,要迟到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小雨吃饭的速度不但没有变快,还常常因为担心迟到而没把早饭吃完。 场景二 儿子东东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是个慢性子,做事节奏慢,总爱磨蹭,东东妈也知道他大多数时间不是故意做得慢,而是性格使然,但还总是压不住火,总跟他发脾气!但是发完火又是后悔~ 场景三 乐乐上三年级了,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这一幕:乐乐妈把孩子叫醒后,然后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乐乐妈发现孩子还在穿衣服,于是急道,“我都做好早餐了,你怎么还没有穿好衣服?等下又要迟到了。”在乐乐妈的催促下,孩子终于穿好了衣服。乐乐妈让他赶紧去刷牙、洗脸,他却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了句,“我还没收拾好书包呢。” 孩子磨蹭,是不是对新技能不熟悉? 孩子一慢,你心里又急,你就忍不住唠叨,讲道理,甚至指责和打骂? 可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领导每天都这样对你,你的心情是怎样? 一直不停的催促只会占用孩子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仅不会快起来,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因为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复回荡着“你能不能快一点”的催促,这样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为太在乎时间变得手忙脚乱。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妈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动。这直接是种入侵和越界。 很多时候,孩子做功课、做家务、生活细节上会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刚刚接触到新的技能,需要时间练习。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节奏下,才能最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这时候总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势必会让他乱了阵脚,手忙脚乱,反而变得瞻前顾后难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点,妈妈就不能有耐心,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会强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这么慢。 孩子磨蹭,是不是因为父母帮的太多?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妈妈会以时间来不及为借口,包揽了很多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 比如早上时间不够,帮孩子穿衣服; 出门时间来不及,帮孩子喂饭、收拾书包; 孩子不懂安排时间,直接排出时间表,精细到吃饭如厕。 虽然妈妈一边催促着、批评着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妈妈都给干完了。 妈妈为节约时间帮孩子忙,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 或许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这一切都是在妈妈的保护罩下进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觉自愿努力的结果。 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做事慢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妈妈什么都会替我做的! 长此以往,当妈的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做事能力变弱,也会变得更加拖拉、懒惰,依赖性强,慢慢形成恶性循环。
Read more除了孩子,你的婚姻还剩下什么?
以前,孩子成天赖在自己身边时,你烦他,动不动就吼骂他;后来,孩子渐渐长大,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想让他多在你身边呆一会,都成了一种奢望…… 孩子在你身边时,夫妻俩聊的是孩子;等孩子离开你身边时,夫妻俩还能聊些什么?你们还会有当初谈恋爱时那么多话题吗?有些现实,恐怕只有到孩子不再需要我们时才会发现:我们一直围着孩子转,却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千疮百孔。 这不,距离孩子刚开学没多久,表姐就哭着来找我:“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你姐夫离婚了。”说完就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个不停,完全不给我留一点空去安慰她。 等过了一会儿,表姐自己哭完了,就开始跟我数落姐夫的各种不是:“你说,现在婷婷也不在家了,家里就剩下我们两个人,这多好,可我俩现在一天连十句话都说不上啊。我让他多陪我聊聊天,人家倒好,直接来了句:‘你去找你朋友聊聊天喝喝茶多好啊,何必一天都赖在家里呢?’你听听,你听听,这还嫌弃我整天在家待着了。” 我赶紧劝道:“姐夫不是嫌弃你,他的意思就是让你多出去转转,多见见好朋友,不是能更开心一些吗?你看你,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几乎全部时间都给了孩子吧?你前阵子不还说,等婷婷上了学,你可得好好放松一下嘛。现在多好的机会啊。” 表姐一听,态度缓和了许多,却又一脸忧愁地说到:“哎……哪还有什么能随时叫出来喝茶的朋友啊。以前没孩子时,大家经常一起逛街吃饭购物,等各自都有了孩子后,出来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关系都淡了。” “关系淡了不要紧,多联系联系就好了嘛。而且现在白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干些自己喜欢的事啊。表姐以前不是喜欢插花吗?那有空就把家里用插花重新装饰一下啊。”我热情的建议道。 表姐一下子笑了出来,“噗,别提什么插花了,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早忘光了,你要让我怎么给孩子换尿布、做饭我在行,其他什么高雅的东西就免提吧。” 我看着表姐这些年沾满了“柴米油盐气”的面孔,真的很难想象,当年热恋中的表姐是那么女神的一个人物。要知道,当年表姐可是我的偶像,是我整天听到的“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开始了校园生活,给表姐空出了白天时间,可表姐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不是常盼着他们长大,然后拥有和老公的二人世界吗?为什么现在孩子长大了,能离开父母了,我们大人却显得小孩子气,离不开孩子了呢? 没有了孩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早已迷失了自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孩子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却变得空洞无一物。 围着孩子转,似乎已经成了自己的习惯,没有孩子在自己身边,坚持了多年的习惯突然被打乱,就好像内分泌系统失调了一样,烦躁、不安、焦虑,我们甚至开始怀念,孩子小时候窝在自己怀里喝奶时的情景,是那么温馨、幸福。 但是你要明白,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的,你爱你的孩子,把他辛辛苦苦的养大,并不是为了独占他,而是希望他能独立自主,过上自己的生活。所以,你也要学着独立,要有“即使没有了孩子,我依然过得丰富多彩”的自信才行! 夫妻关系一定要大于亲子关系 龙应台曾经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没错,父母与孩子终究要“分离”,而能够陪你走到最后的,除了你自己,就是你的另一半了。所以,在爱孩子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你的伴侣。 就像表姐这样,为了照顾孩子,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结果嘞?自己早就没有了朋友圈,曾经的业余爱好也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就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老公,都变得无话可聊。 所以,女人们,在照顾孩子时,请让老公也参与进来,两个人一起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除了孩子,仍然要像谈恋爱时那样,多培养两个人共同的爱好,这样才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另外,养孩子要“舍得”,舍得将孩子托付给别人,比如可以暂时交给老人照顾几天,两个人出去旅行为感情加加温,实在没时间,去外面吃个浪漫的烛光晚餐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总之,孩子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夫妻之间越相爱,家庭关系越和谐,孩子才会越幸福。 爱人先爱己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那他又怎么懂得如何爱别人呢?凡事都要讲求一个度,照顾孩子也是一样,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有压力啊。 就算孩子努力做到了最好,可孩子终归只是孩子,能力毕竟有限,所以他们的表现未必如大人意,而一旦你付出的多,你向孩子索取的就会越多,对孩子的表现也就越挑剔。这样,即使孩子表现的再好,在你眼里也不够完美。 给自己一点闲暇时间,也给孩子一点自由,给大家彼此一点距离,生活才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快乐。
Read more这7种父母,养不出孝顺孩子!有的赶紧改
养一个孝顺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关系,父母的言行给予了孩子错误的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孝顺。以下这些行为,作为父母的你有吗? 1、经常打骂孩子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会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易暴,主动去打别人。特别是孩子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因为五六岁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2、包办溺爱孩子 父母包办溺爱,就是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孝顺的机会,让孩子心理变得越来越冷漠。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付出和牺牲都是顺理成章的,一旦父母没有做到孩子对他们的要求,孩子反而会怨恨。 3、不懂教育方法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反之,完全没有汲取教育知识和技巧的父母,一味蛮干,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产生不良影响,继而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和爱护,甚至对父母产生反感。这样伤痕累累的孩子,怎么会愿意亲近父母呢? 4、天天对孩子唠叨的父母 “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妈妈的心里,失败的孩子失败在妈妈的嘴里。” 父母的唠叨容易使孩子反感,认为父母不值得尊重,进一步就会顶撞父母,当矛盾一步步扩大,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会疏远。 5、不尊重弱者 怜悯弱者与孝顺父母其实很相近。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对社会来说,弱者是索取少、奉献多的一群人,而对孩子来说,父母也属于索取少、奉献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穷人的人往往不孝顺父母。 6、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医院,并受到了别人的称赞,这时就会产生一种良好的道德体验感,今后还会不断地做好事。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同样如此。所以,父母平时要试着让孩子为家里做点事,并及时称赞孩子,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7、自己不孝顺 父母生你养你,为你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这样的父母你尚且不孝顺,难道还想指望孩子孝顺你吗?孝顺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榜样,才是孩子日后孝顺你的第一块基石。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孩子就是世上最好的爱
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見妳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绝不敢要孩子了。」我一愣:「妳都看见什么了?」 她同情地说:「看見妳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还辛苦;看见你栉风沐雨,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見妳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見妳的皱纹与眼袋,看見妳无穷无尽的付出。」 她叹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交付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妳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我笑了,对她说:「妳什么都看见了,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她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妳不是在自欺欺人吧?」 我告诉她,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鸡翅时,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我分吃。我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色油渍,我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朋友若有所思,脸上不再是戏谑的表情。 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儿子像个小小男子汉,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我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母亲,就是孩子心灵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朋友爽朗地笑起来,她说:「好羡慕你,女王陛下。」 我告诉她,去年五月的一个中午,儿子很晚还没回来。在外环路上,我找到了他。这一路,槐花开得纯白如雪,幽香扑鼻。他对我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没能买到康乃馨,就来到了这里。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花,请让它好好地开,不要摘。」望着这一路盛开的槐花,我知道,这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牵着孩子的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到这里,朋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我告诉她,就在前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验血。当医生宣布儿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旁边验血的人,还有医生,都感动地说:「有个这样的孩子,真好。」我平静地陈述完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却在刹那间湿润了。 我对朋友说:「妳没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时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无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温暖。但请妳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生活中,幸福与否,与忙碌没有直接关系。你说,不忙才幸福,而有的人,悠闲着却痛苦着、无聊着。你说,有事做,才幸福,而有的人忙碌着却空虚着、迷茫着、烦恼着。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和感觉,幸福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在你的生活中看见幸福,选择在你的生活中以美好的状态去展开,以美好的感觉去生活。 作者:刘继荣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做一个女人,你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连自己的孩子都会看不起你。 周末的时候和好友M小聚聊天。她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图片来给我看,那是一篇学生作文。 作文的题目叫做《我的妈妈》,稚嫩的字体这样写到: 我的妈妈不上班,平时就喜欢打牌和看脑残的电视剧,一边看还一边骂,有时候也跟着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饭超级难吃,家里乱七八糟的,到处不干净。 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说都是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羡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M在一家小学当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这篇作文便是她班里的学生写的。看完后真得让我大惊失色,这竟然是一个孩子眼里的妈妈。 M对我说:“这个学生的妈妈没有工作,整天在家里闲着,不知道学习,不知道进步,都跟社会脱节了,看了吧,做一个女人,你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连自己的孩子都看不起你。”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看不起妈妈,也许还不至于,或者他只是羡慕,别人有一个能干的优秀妈妈,于是心里生发出了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其实,不光这个孩子的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看到,有一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女人,慢慢放弃了努力,每天无所事事甘于日复一日的过着一样的烟火生活。 不仅仅是没有工作的,就算是有工作的,也勉不了如此,她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这样了,有吃有喝,不缺这少那,丰衣足食,哪里还用得着学习和进步,更用不着奋斗。学习和进步,那是孩子的事儿,奋斗那是男人的事儿。 我住的这幢楼上有一位三十大几岁的女人,个子不高,长得白白胖胖的,一脸的富贵相。爱人做着生意,经济条件不错。他们的一儿一女都已经住了校,平时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 她没有什么爱好,除了一日三餐,就是打麻将。我曾听她说过,她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晨吃过饭后去打麻将,打两将回来做中午饭,午饭后睡一觉,下午打一将,回来做晚饭,晚饭后,再打两将,回来睡觉。 我不懂麻将,不知道一将是几局,也不知道一将能打多久。但是,我知道她的生活里除了吃饭就是打麻将。 一个秋天的晚上,我和爱人散完步,在楼下恰巧遇见她的爱人从外面开车回来,便停下聊了一会儿。 他抬头瞅瞅楼上的家一片黑暗,唉了一声:“一天到晚光知道打麻将!这么晚了还不上家。” 我说:“嫂子多有福啊,你这么能干,什么也用不着她操心,不打麻将干嘛啊!” 他叹一口气:“有法吗?我到是想让她操心,她可得操得了?她这么多年不出家门,不读书不看报,什么都不懂,说实话,跟个傻子差不多,连沟通都没法沟通,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哪像你们,能写会算,见多识广,放到哪里哪里行。” 当时,我还悄悄地对着老公指责那个男人没良心,女人为了他和家庭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放弃了自己的外出机会,到头来换到的却是他的嫌弃。 现在想来,她所有的牺牲与放弃,其实最主要的是自己不愿意付出努力。 多年前我在新浪博客上,结识一位叫做花妈妈的女子。她的博客上记录着她点点滴滴的生活,没想到一入她的博客深似海,一直追了多年,直到现在。 她是一位上海移民到加拿大的女子,有两个漂亮的女儿,我认识她时,大女儿还在上小学,小女儿两三岁。 为了照顾孩子,她辞掉工作,做了一个全职妈妈。她们家的院子很大,后院被她种上了菜和果树,前院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她家餐桌上吃的是自家的绿色蔬菜,花瓶里鲜花不断,都是自己园子里长的。 她的手好巧,自己买来手工书,做各种手工,她做的口金包、一针一线手缝的被子、挂毯、比商场里卖得都好看。她给女儿们做舞蹈服、做头花,穿戴出去羡慕得一众外国小朋友不行。 她把自己的手工送给亲朋友好友,她帮着邻居裁剪衣服,她送自家种的鲜花给女儿同学的妈妈。
Read more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完再也不骂孩子啦…
01. 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上一生 遗憾的是,正如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语言暴力,在孩子做错或者没有达到家长期望值的时候,都会说出让孩子伤心甚至绝望的话,很多家长语言暴力之后都不觉得有什么错,甚至不觉得自己对孩子有过语言暴力! 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大声的谩骂,对孩子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甚至是恶意地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暴力。家长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双方的不平等关系,也就是家长认为,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就得听我的。 02. 语言攻击和身体虐待一样有害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行为却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家长情急之下,可能就会“随口”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题怎么不动动脑子”。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家长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能够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颤动?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就会将家长不经意的这些话语放大,认为爸爸妈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愤怒、逆反的心理(虽然当时不一定表现出来),这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甚至穷凶极恶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内向顺从的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的语言暴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嘲笑、谩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懒惰的人,我一无是处,不受欢迎……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03. 拒绝语言暴力,批评教育请低声说话 降低声调,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听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有调皮好动的熊孩子,想要让家长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那确实很难。没关系,该批评就批评,不必隐忍。只要在说话前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低声调可以调节情绪、赶走愤怒。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遇事暴躁、不冷静、喜欢开口就大声责骂的父母,其孩子日后性格暴躁的几率也会更大。 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我们说拒绝语言暴力,不是说不能骂孩子。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声调、语气和措词外,家长还要注意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嘴巴,将美好的留给孩子,将不好的自己带走。 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的一切,他们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不论好坏。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有一颗改进自己的心,意识到粗暴的语言对孩子是有伤害的,尽全力减少伤害的发生,就是进步。 愿我们都成为更好的父母,一起共勉吧!
Read more5岁宝宝血管像80岁老人,知道原因后爸爸长跪不起~究竟是是原因呢?
5岁宝宝血管像80岁老人,知道原因后爸爸长跪不起~究竟是是原因呢?那么请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一5岁宝宝在上海医院高血压科进行检查,医生测完血压后惊呆了,收缩压高达180,且用降压药效果很差,所有临床检查都显示正常。直至进行了血管内皮检查,才发现孩子的血管像八十岁老人动脉硬化一样内皮严重损伤,甚至搏动消失。 当满身烟味的孩子父亲前来咨询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每天吸3~5包烟。澳大利亚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二手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比自己抽烟还要严重。 孩子的父亲得知是自己喜欢抽烟害得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患有高血压疾病时,重重的抽了自己一个耳光,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爸爸们觉得抽烟没什么,不抽烟反而觉得会不舒服, 可是爸爸们有没有考虑过,跟着你吸二手烟的妈妈和宝贝? 什么是二手烟? 危害比一手烟更大! 二手烟的成分与一手烟几乎没有差异。二手烟中包含4000多种有害物质, 其中包括40多种与癌症有关的有毒物质。在二手烟中, 许多化合物在侧流烟中的释放率往往高于主流烟, 如一氧化碳, 分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亚硝胺是50倍。所以吸二手烟对身体的危害甚至比吸烟者更大。 二手烟对孩子主要的伤害 二手烟的影响 诱发厌食 由于婴儿被动吸烟后很难及时将吸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当宝宝将吃饭与吸烟联系起来,就可能出现厌食。 影响智力发育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在阅读、数学、推理等方面显得发育不良,那么最好马上让他远离二手烟,因为即使是一点点“二手烟”都会对宝宝的学习能力造成伤害! 容易成“夜哭郎” 根据美国布朗大学流行病学家艾蒙德·谢那萨教授的研究,在怀孕期间吸烟的母亲,生下“夜哭郎”的概率是不吸烟母亲的两倍。另外,因为父母或者家人吸烟,也会增加他无端哭闹的概率 减少二手烟危害小妙招 1、点蜡烛可以消除烟味,点香可以驱赶烟灰尘,花露水可以减轻烟味损害。 2、在别人抽烟时出门转转。 3、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先开窗户,擦桌子,擦地板可以清除每日尘埃中的烟叶残留物,浇灭烟头用水或者仍到装水的纸杯里,别直接在烟缸里熄灭,那样粉尘又被吸进鼻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