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父母不同意买新款的手机给他,读国三的孩子就与父母冷战,不仅绝不开口和父母说话,还总是摆个臭脸,一副欠了他多少钱的样子……孩子试图以「把父母打入冷宫」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应该怎么办? 教养态度提醒 父母只负责孩子「需要」而非「想要」的东西 亲子间的消费之争,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吵着父母要买糖果、玩具,到孩子长大一些,要求想买游戏机、手机、电脑、摩托车等,因为花的是父母的钱,父母自然就觉得有权力给意见、下决定、或是行使否决权。以至于和孩子经常从家里吵到卖场、再从卖场吵回家,最终搞得亲子两不欢,甚至还会刺激、养大了孩子的消费欲望,父母这般「损兵折将」真是何苦来哉? ! 我从两个女儿有自行消费的机会(上学校福利社买东西),亦即在大女儿小一、小女儿幼稚园大班时,就开始给她们零用钱。除了在她们刚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因为兴奋、再加上缺乏经验而乱花时,我要忍耐着不去介入、干涉她们。其实不用等太久、且耗费极低的成本(六、七岁的孩子能乱花掉多少钱?),在她们经验过几次不愉快的消费,慢慢学会约束、修正自己的购买欲望和行为后,我就完全无需再去烦心她们的用钱,更遑论和她们为了消费而争执、冲突了。 所以,每当我们母女一起逛街、购物时,她们若看到什么喜欢、想买的东西,我都只需笑眯眯地说:「不错啊,妳可以考虑拿零用钱来买。没带钱的话,我可以先借妳;金额太大的话,也可以让妳分期付款……」,然后就把问题交还给她们自己去伤脑筋、做决定了。因此,两个女儿从小就知道父母没有一定要买什么给她们的义务,只有「爸爸喜欢或妈妈愿意」才买给她们的权力,也就是说,父母只负责孩子需要(need)的东西,至于孩子欲望想要(want)的东西,他们要学着自己满足自己,并学做一个明智的消费者。 同时藉由零用钱,父母还能培养孩子储蓄、理财等方面的能力,更能利用零用钱,让孩子承担起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例如,弄坏别人的东西,就要用零用钱买一个新的赔偿别人)。所以,你给孩子零用钱了吗?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读小学而你还没有给他零用钱,赶快给他零用钱!然后,你也能体会「零用钱」是多么有效又好用的教养工具了。 高效能父母这样做 Step 1 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 因为无法得偿所愿,孩子就试图以冷战迫使父母就范。孩子这样的做法,对于不同想法和观念的父母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有的父母会觉得生气,认为孩子居然使手段来胁迫父母;有的则会感到伤心、难过,觉得在孩子眼中,自己甚至还比不上一只手机;而有的父母则会觉得失望,认为孩子只会追求潮流、太过浮夸、虚荣。那么针对父母不同的情绪、感受,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争取权力、报复或是自暴自弃。 Step 2 处理父母的情绪 无论孩子的行为目的是想要争取权力、报复或是自暴自弃,父母首要处理的都是先平抚自己的情绪,再来处理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当孩子想以情绪操控做为武器,父母就更不能显露出「中弹」的模样。一旦,孩子发现父母果然情绪受到影响,就会将这些操控的戏码如火如荼地继续演下去。 Step 3 厘清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想要新款手机被父母拒绝,因此生气、难过都属合理正常,父母可以同理接纳他,但并无责任要去化解他的情绪(买手机给他,孩子就开心了),更没有道理要被孩子的情绪绑架,因为这本来就属于孩子自己的问题。 基于希望孩子能以正面的态度及方式处理问题,父母可以运用反映倾听,协助孩子加快走出负面的情绪风暴: .朋友中,只有你的手机最旧,让你觉得实在太逊了? ! .因为旧手机功能太少了,所以你想换一只新款的?
Read more这6类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很多家长第一个就中了!
人人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是不对的哦~ 看看下面列举的6类妈妈,你在其中吗? 过分愧疚型 我们都知道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常常会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的一些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还记得一些幼儿园妈妈群里分享的情景——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你甚至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为的就是让孩子少点愧疚感,不哭闹,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抗。 分析:因为母乳不够,妈妈愧疚;因为忙于琐事陪孩子时间少,妈妈愧疚; 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你是否对孩子疼爱到极端,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但这种付出,长此以往很难得到回报,当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会养成怪别人、找客观理由的品性,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更没办法进步。 控制欲极强型 《虎妈猫爸》大家看过吧,这种类型的妈妈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很多妈妈眼里,孩子没有按你规划的人生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这种案例在我身边就有,现在孩子长大了甚至妈妈还会去管,成为了“妈宝”或者没有思想的人。 他们父母有一个很自私的行为,就是特别乐意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一些事业工作不顺利的家长,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拼搏中,为了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发展,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都置若罔闻,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则通,堵则盈”,孩子若很难活出自我, 会觉得很迷茫,只有更加去依赖父母,求助怎么做,长期以往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热衷攀比型 中国妈妈爱攀比在国际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到升学考分,小到鸡毛蒜皮的琐事,中国妈妈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攀比一番。买什么文具,上什么私家补习班,甚至家里有钱的还要晒晒车,房。当然除了物质,最重要就是成绩的攀比。 人家的孩子去英语补习班,不管自己孩子喜欢与否,都不甘落后;孩子考了班级前三名,就问第一、二名是谁,要求下次赶超他。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成了你攀比的砝码! 渐渐的通过身教,孩子也把眼睛只盯着分,只懂得吹嘘,不知为何学,不懂学以致用。 “孩奴”型 孩奴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热词”,形容某些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试着问问自己 有了孩子后,是否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很多妈妈经常感慨当妈前后的巨大差别: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 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但真的是这样吗?也不尽然,首先,这样副作用很严重,因为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可以负责任的说,孩奴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Read more这些亲子小策略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让孩子向服务员确认订位 大多数会议都是为了讨论要去哪里玩、到哪家餐厅吃饭。当大家最后敲定完餐厅,我就对孩子们说:“由你们负责打电话跟餐厅订位。” 那时老大才上小学,弟弟妹妹们不用说了,年纪更小,但我还是坚持由他们去预约订位。于是,他们只好战战兢兢地拿起话筒,告诉对方全家用餐的日期、时间、人数。现在想想,当餐厅接到这样的订位电话,会不会觉得是小朋友恶作剧?幸好没发生什么误会。 到了餐厅门口,我也会让小孩自己出面向服务生确认订位。在一般家庭,通常都是父母一手包办这些事,但我还是坚持,有些任务,孩子真的可以独立完成。 换工作前挨个询问孩子的意见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我们还住在美国花园新城的时候。当时我正考虑转换跑道,离开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准备回台湾到光启社,那次会议地点定在楼下公园的喷水池边,我问太太及孩子们:“我想换工作到光启社,你们说好不好?”我请他们每个人都发表意见,最小的儿子立行那时候才大班,但一样有发言权。 其实当年要放弃飞机公司的工作回台湾光启社,两个工作的性质、薪水差距都很大,所以开家庭会议,除了征询家人的意见,也是希望借此舒缓一下心理压力。 说实在的,那会儿孩子都小,对于父亲想要换工作一事,能表示什么意见?不过,我还是郑重其事地让他们挨个儿发表意见。多年后他们长大成人,却都还记得全家曾经一起在喷水池旁开会,讨论爸爸是否换工作的话题。 让孩子用一个字形容你 我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很多元。有一回我看一份英文数据里头提到,开烛光家庭会议的效果比较好,所以偶尔我们就会点蜡烛来增加气氛;我们也曾玩过游戏,让每个人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对彼此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非常惊讶,别以为孩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天真无邪的小朋友,观察力往往是非常敏锐而正确的,例如有一次,小儿子黑立行就用一个字形容姐姐黑立琍,他说姐姐是“变”,他这个字一说出来,全家都拍案叫绝。立琍很聪明,虽然她的聪明没有用在读书上,但她的反应快却是全家公认的,立琍点子多,黑立行经常应接不暇,所以他说出“变”时,大家都觉得一针见血、非常精准。 大家不妨今天晚上就和家人试试这个小游戏,每个人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家人,父母们看看自己的孩子用哪一个字形容你,或是先生用哪一个字形容太太,这是非常好玩的一个游戏,你们也许会对彼此的答案大感意外呢! 和孩子一起游戏至关重要 父母和孩子们相处,除了开家庭会议外,和他们有共同的嗜好,例如一起运动,像打篮球、打乒乓球,或是一起玩现在年轻人中最in(流行)的网络游戏和电动玩具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让动态的互动多一些,不要只是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这些方法都能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我六十岁生日时,全家一块儿聊天,聊到乒乓球,因为我和四个孩子住在美国的时候,车库摆了一个乒乓球桌,孩子们和我打球,从来打不赢我。他们很爱打乒乓球,但只要我一上场,就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他们觉得很奇怪,爸爸怎么这么会打乒乓球?我总是开玩笑地告诉他们,其实这是我用青春换来的,因为我都没在读书啊,是打乒乓球长大的! 篮球也是另一个我很喜欢的运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打篮球,虽然我的年纪比他们大得多,一转身还会不小心摔倒,但我三步上篮、投篮等基本动作仍非常不错,这也让孩子们相当惊讶。 另外,我也很喜欢带孩子们一起到外面餐馆吃饭,我太太曾经问过我:“干吗不在家里吃饭,老是爱上馆子?”其实这是另一种争取和孩子互动的方法,因为上馆子吃饭,就等于是全家人一定要坐在一块儿吃饭谈话,大伙儿不能乱跑,所以我通常会在吃饭的时候和孩子们谈谈话,而且每个人都有轮流讲话的机会,这也是增进全家人感情的好方法。 台湾地区前教育部门负责人吴京曾说过,在台湾长大的孩子成天被父母、老师逼着学习、考试,到美国留学也是认真苦读,最后当上工程师;但他的孩子在美国受教育,却每天打篮球,长大后也同样是工程师,比较之下,似乎有些讽刺。不妨趁着孩子还小,我们能够陪伴左右,大家一起多做些事情,这些以后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Read more“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爸爸最接地气的回答,精辟!
很值得读的一段话,教育其实很简单,言语间给予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读多点书,以后就会有比较多选择、比较多出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明白了吗? 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儿子出国前还对爸爸说,那次谈话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很值得读的一段话,教育其实很简单,言语间给予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图:pixabay.com
Read more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了!
前言 :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地很少,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这十一点,能够充分地说明,如果单靠老师,那就太耽误孩子了。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0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你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0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你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还请你记住,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03、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 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你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 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04、快乐教育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 ,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要么就不要要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 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格格不入,孩子成长的过程最痛苦;凡是从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快乐。 请你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老师不可能天天表扬他。 那么,这样的他其实并没有快乐,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你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05、争胜心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会大。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 因此,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班级多少名次,年级多少名次,然后鼓励孩子去努力。如果孩子因为学业的懈怠而导致成绩下滑,此时,适当的体罚,写检查都是可行的。
Read more一定要跟孩子说这10句话,孩子早晚会感激你
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有人会因为你的体型、相貌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爱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去做对的事、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会转变对你的态度;而那些一如既往不喜欢你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2、孩子,多说谢谢 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照顾你、容忍你。父母给了你生命,这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惠了。 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说谢谢,否则没有第二次了;当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要心怀怨恨,因为人家本来就没义务帮你,再说了,你为人家做过什么吗? 3、孩子,学习真的不是给我学的 我为什么一直催着你读书、学习?只有你读书多了,你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被不怀好意的人蒙蔽了眼睛,不至于被肤浅的人影响了你的思维。为什么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会花大钱买一种叫“神奇除锈水”的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种东西叫“盐酸”。 只有你成绩好了,你才能有资格去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至于为了生存去委屈自己、忙碌一生。 4、孩子,生命无比珍贵 因为你们还小,所以生死这些事情还体会不到。而到了父母这个“奔四”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先走”的了。要知道,看着同龄人去世,是一件十分悲痛而且令人恐慌的事情。当然,比这更悲痛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无权放弃。 5、孩子,常回家看看 说实话,每个父母都很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又希望孩子陪伴左右。越老越是如此。所以,不论今后你多忙,请抽空回家看看,能为你做顿饭,能为你提前收拾一下床铺,也是老两口莫大的欢乐…… 6、孩子,爱情比你想的要伟大,但也更平凡 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理解、扶持基础上的,爱情总归会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10几岁的年龄任何责任都担不起,也就给不了任何人幸福,所以,不要做一些“偷尝禁果”的事,对谁都不好。 7、孩子,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 只要是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不公,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这些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靠谱的事。咱家的车比邻居家的差,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咱家的车也是父母自食其力买的,一点都不丢人;如果咱家的车比邻居的好,你也没有自豪的资本,因为这车跟你几乎没什么关系,你不曾为它付出过什么。 如果你出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出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8、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任何场合下,都不要放纵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要有自己坚定地原则底线,一些恶习,永远都不要碰,比如酗酒、抽烟、毒品、性乱!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女孩本身就出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次的放纵,往往换来一生的不幸! 9、孩子,钱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更重要 金钱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几乎享受不到尊严、家庭、教育、健康……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那些通过偷摸、欺骗来获取财富的方法,你一次都不要去尝试。 10、孩子,凡事靠自己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你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很少有同事会去真心帮你;父母会老,陪不了你一辈子;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一大摊子事;就连你的孩子,早晚也会离开你,去成家立业……所以,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爱好,有健康的身体,自己快快乐乐地走到最后!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一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 母亲:“吃饭啦。” 女儿:“等一下” 于是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 女儿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也就是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我不熟悉法律,不知法律上这位弟弟有没有义务赡养姐姐。但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我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我做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我们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如果她表示了感谢,她会得到更多,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下次我不再替她做那件事;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真人真事)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XX,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父母们警醒,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转发吧,让现在还为孩子做多了还懵然不知的母亲,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感恩。 *转发吧,让现在还为孩子做多了还懵然不知的母亲,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Read more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你会怎么做?
接朵儿放学,幼儿园老师有些抱歉地说:朵朵妈,朵朵今天被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下,因为摔倒嘴巴磕破了皮。 小孩子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我表示理解。但孩她爸不这么认为,他连问宝宝:是不是小朋友打了你,是不是和小朋友打架了? 护娃心切的孩子爸,那晚居然教三岁的朵防身术:挡住,推倒。 朵爸坚持认为:一定不能让自己吃亏,所以,即使不打回去,也要挡住保护好自己,然后告诉老师。 虽然我觉得朵爸有点小题大做,但却陷入沉思:如果我的孩子,在学校真被人打了,我会怎么做? 1 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母亲批评的总是我们。 因此,我常怀疑自己不是她亲生的,因为她从来就没有“保护”过我们,甚至在长大成人后,我还问过我母亲这个问题。 母亲的回答貌似也有她的道理,她说:我不可能当着别人的面去护住自己的孩子,这样很没教养,即使是对方错了,我也不能这样咄咄逼人,也要先找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这是个教养问题,其次,这只是孩子间的小吵小闹,又没弄伤什么,无关大碍,何必放大引起大人间的纷争。 但是,大人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可能会陷孩子长期处于不公正中。 孩子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父母没有替我主持公道,没有保护我,爷爷奶奶也是,我身边的亲人都不爱我,他们嫌弃我,我被抛弃了。 武志红说: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 这类孩子成年以后,或多或少都会缺少安全感。有心理专家认为,被遗弃感是所有恐惧之母。 2 但庆幸的是,我爸对娃却是截然不同的偏爱。 读小学时,我们班的小霸王男生追打我妹,一直追到我家里。当时我爸在家,他的大嗓门镇住了那个调皮蛋:你这熊娃,胆子够大,居然敢跑到人家家里打人,你试试看,敢动我女儿一根汗毛,老子让你这个小兔崽子好看。 结果,那个小兔崽子吓跑了,并且再也没有欺负过我妹。 我弟曾和别人发生冲突,并因为将别人误伤而赔偿医药费。也是因为这次冲突,我爸才得知,孩子在学校一直被人欺负被人打,而老师竟是睁眼瞎。 我爸当时的态度是:宁愿孩子打伤别人去赔偿,也不要让孩子受伤。 当然,爸说他不是鼓励孩子去打架闹事,而是要孩子学会反抗,这是一种精神。当孩子受到不公,就不应该忍气吞声,而是坚决反抗。他很乐意为这个过错买单。 想来,这也是我们姐妹兄弟小时候崇拜我爸的原因——他就是安全感所在,也许别人会觉得他霸蛮不讲理,可是在儿女心中,他就像一座山屹立在我们心中,保护着我们。 我不赞成所谓的以德报怨,也不赞成对孩子灌输这种“美德”。也许,这会是一种好家风,好教养。但一味要孩子对别人的伤害过度忍让,不反抗,或者反抗后被惩罚,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亲人的信任感,尤其是模糊对人对事的好恶判断。 3 读高中时,我们班上的第一名被一个矮瘦黑男孩坐江山。但不知为何,他一直受到他其男生的虐待。他的哥哥曾来帮他解决过这个事情,老师也允诺一定会多注意。然而他们能替他抵挡一时的残酷,却保护不了他一世,哪怕只是一学期。 没过多久,那帮学生又开始欺负他,并变本加厉。这种不公正待遇,直到文理分科,他去了别的班才摆脱。
Read more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规矩。我们家的规定就是吃饭前不可以吃零食,不能躺着看书,对人都要有礼貌……你是我们家的孩子,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定。 当然,在管教过程里,孩子常会有「不平之鸣」。例如:为什么别人可以吃冰淇淋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可以大声吼叫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可以跳床而我不可以? 再如大一点的孩子常会质疑:我同学都有最新款的手机,为什么我没有?为什么他们都有零用钱?他们都可以玩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为什么我不行?为什么阿猫可以这样?为什么阿狗可以那样? ……这种对大人要求「公平」的声音,常令父母左右为难。 有时表面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但什么才是公平? 孩子在提出这些「别人可以,我不行?」的问题之前,一定没几个人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把该做的事都做好,我不行?为什么别人可以把书读好,我不行?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父母要求的事,我不行? 我并不是要父母拿孩子跟别人比,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公平」就答应孩子无理的要求。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也不一样,对待的标准和方式自然不同。像我家儿子也曾质疑过:「为什么姐姐可以买手机,我不行?」,那是因为姐姐学校离家较远,且下课时间常不准时,加上地点人潮很多,有了手机可备不时之需;至于儿子因为很喜欢运动,所以常买球鞋或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而姐姐较没兴趣,也就很少买……。如果深入去想,就会知道,有时表面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再如,我规定了一些奖赏制度。今天姐姐拿到了奖品或奖金,是因为她努力的结果,弟弟没得到,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这时,弟弟就不能跑来哭闹说为何他没有?渐渐地,孩子就体会「要得到,先要付出。」,就会明白,有时候「别人可以,我不行」,反而才是最公平的事。 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论语里仁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老夫子说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是:「见到贤能的人,就应该主动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我们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是看见贤能的人,不去学习,还心生嫉妒;见到差劲的人,不去反省,还跟人比烂,这才是最糟的。 我听说,爱因斯坦的父母也有相同的困扰,爱因斯坦小时常跟一群朋友混在一起,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孩子,你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你整天贪玩,使得成绩不佳,我和你爸爸都为你的前途担忧啊!」 「没什么值得担心的,罗伯特和杰克成绩也不好,不也是天天玩吗?」爱因斯坦说。 「话可不能这么说啊!妈妈知道你喜欢听故事,我给你讲一个吧!从前,有两只可爱的小白猫在屋顶上玩。玩着玩着,其中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从烟囱里掉了下来。等它们爬出来时,一只猫很干净,另一只猫却很脏,你知道谁会去洗澡吗?」 「当然是脏的那只小白猫啦!」爱因斯坦马上答道。 「恰恰相反,因为那只脏的小白猫见同伴是干净的,以为自己是干净的,所以,他不会立即去洗澡,甚至还四处乱逛,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白猫回家一照镜子,才发现自己又脏又丑。」讲到这里,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当自己的镜子,你就会像那只肮脏的小猫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听完母亲的话,爱因斯坦满脸羞愧。因为这个故事,爱因斯坦当头棒喝,彻头彻尾的醒悟过来,就离开了他那群朋友。 下回当你又再质疑「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别忘了爱因斯坦这则「以己为镜」的故事。 别人再好或再差,都跟你无关,因为那是属于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数学不及格,所以,如果你的数学不及格,这代表你会成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吗?不会,你的人生只属于你一个人,和其他人毫无关系。不要管别人做了什么,或是他们的父母允许他们做什么。你是你,他是他。 作者:何权峰 (畅销心灵作家)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