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棵树,只有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修剪,树木才能长的挺拔。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老话说:小树在砍,孩子在管。 未成年的孩子,必须要管教,必须要惩戒,通过管与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一味以爱的名义让步,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康熙一生子嗣众多,其对子女们的管教也十分严格,《庭训格言》中收录了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儿子们的诸多训诫,值得父母看看: 1、管教需注意方法 孩子要管,管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也不是命令孩子,更不是对孩子大喊大叫。 管教是指通过温和的沟通交流与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心灵的交流与爱的结果。 有很多父母总是通过吼和骂来管孩子,其实殊不知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当父母第一次责骂孩子,孩子可能会“如你所愿”,但当次数渐多,就像“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孩子渐渐对骂声变的麻木。 身体都是有逃生机制的,你一责骂孩子,孩子的大脑本能地转入逃生机制,开始思考如何逃过一劫,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加之,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的责骂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 最好的管孩子的方法是身教,让孩子在日常中耳濡目染接收正确的信息。 康熙帝对皇子们要求十分严格,这种严格并不只是在学业上,而是要求皇子们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在《庭训格言》中,康熙要求皇子们能够: 见人得失如己得失,嘉纳良言闻过则改,事无巨细不可懈慢,深思熟虑无憾无悔,恒劳知逸自强不息,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治心之要首在克己,防微杜渐预其未萌。 虽然每天政务缠身,忙的不可开交,但有一段时间里,他亲自为皇太子讲解四书五经。 后又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由汉人师傅们教授皇子们汉文和儒家经典。 在百官尚未早朝,天还未亮,多数人都在睡梦中时,皇子们就要进书房读书。此时康熙帝也在忙于政事,为皇子们做出了榜样示范。 2、管孩子并非事事都管 关心管教还是有必要的,但若事事都管,孩子也会失去动力。 马卡连柯曾说: 父母应该由着他冒险,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冒险。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管是要敲打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并不是时时事事都管着孩子,毕竟路是孩子自己的,父母不可能陪她走一辈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管教与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充当这花匠的角色,修剪,除草,通过外力来促使花树枝繁叶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