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重点中学,接受最优质高等的教育。 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所以,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01懂得情绪管理的家庭 据调查显示,90%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办?孩子考试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产生焦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长无法很好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长期处于家长的负面情绪下,一方面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也变得暴戾,乱发脾气;一方面他们可能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关心,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告诉家长,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而且,有的时候,无法控制情绪会让自己和亲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久前,一个上海的新手妈妈由于疏忽,5个月大的孩子不慎从床上摔落。本就自责难过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体谅,反而被丈夫指责“不上班,在家连孩子都看不好”,一气之下,她选择带着孩子跳楼。 这位妈妈,超载的愤怒像情绪炸弹般爆发出来,伤到了自己,也伤到了尚在襁褓的孩子,孩子颅脑重伤,直到现在也没脱离危险。 如果一个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积极、如沐春风的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也是一个会情绪管理的人,人家关系也一定不会差。当他面对问题时,他会用理智思考,而不是任由感情引导。 请相信,如果如果你给孩子带来的是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如果你为孩子献上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 02好好说话的家庭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图片,列举了孩子不好的11种表现,其中有8种都是父母不好好说话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不计其数,明明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却从不顾及孩子的想法、面子,用人前教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明明是善意关心的话,到了嘴边就换了一种说出的方式;明明是想让孩子进步,却总是“打压式”的教育刺激孩子。 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很多孩子是不会辨别弦外之音的,他们会单纯地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 他们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认为自己就如同父母所说的那样,没用、笨、愚蠢…… 一旦他们接受了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就很有可能朝着这方面发展。

Read more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不能错过的4大暖心时光

孩子永远是父母最甜蜜的负荷,两岁大左右的孩子,不但正在摸索学习,同时,也和父母一同度过彼此生命中最亲密的时光;现代爸妈们常以手机镜头,随手记录下美好的时刻,并上传至网路,无时无刻的「晒娃」;而以下,就是美国教养杂志《Parents》归结出最让父母们感到暖心的四大时刻。 「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酸甜苦辣都是在所难免的,而每当我想起和孩子相处的总总,其中有许多片刻,着实都让人值得细细品尝、一辈子珍藏」本身就是一对双胞胎的妈,更是《宅居行动家》(Homebody in Motion)部落格主的艾莉珊卓‧杜宾(Alesandra Dubin)透过美国教养杂志《Parents》,进一步和读者们分享学龄前宝宝令她最难忘的四大时刻: 1.宝宝爱撒娇 「当宝宝跑向我,开口说:『妈咪我爱妳』,我瞬间就被融化,」杜宾说,不论是亲亲抱抱还是牵手,孩子的温暖总是让爸妈和长辈们不自觉得飘飘然起来;杜宾接着说:「就像昨天我跟双胞胎走在路上时,听到身旁路人不断称赞她们手牵手的可爱模样,更让人心生骄傲,毕竟,当有一天我的两个宝贝收起笑脸耍酷,和我渐行渐远时,我想我会非常怀念这难得的亲密时光」。 2.宝宝有礼貌 当人们听到这么一对可爱的双胞胎老是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时,常会投以赞许的微笑,这就是做为母亲最自豪的时刻,两、三岁的宝宝喜爱与人互动,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得到一份玩具那样的新鲜,我希望他们能永远铭记这一份喜悦。 3.宝宝想帮忙 学龄前的宝贝会经历一段想当爸妈小帮手的有趣阶段,父母们也常因此而被逗得乐不可支,像是他们往往迫不及待的帮我们把东西从房子的另一头拿到我们身边,东西不小心打翻也会眼神无辜的擦地板,同时,更会凑到身边有模有样的把尿布包折好收好;每当我帮女儿绑个马尾,或是用上可爱的发夹,她总会在第一时间蹦蹦跳跳的跑去跟爸爸说:「爸爸你看!爸爸你看!」,而这样窝心的画面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呢! 4.宝宝臭奶呆 「在宝宝刚满两周岁​​时,他们懂的词汇不过就是那十几个单字,开口仍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然而,就在不到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掌握单字的能力瞬间功力大增,现在她们跟我还会一句来一句去呢!亲眼目睹孩子的成长是种难以言喻的喜悦,随着孩子们日渐长大,我们的对话也越来越清晰,虽然孩子总有些单字还是念不出来,不过却也「笑」果十足,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地方,我想,我会想念他们老是把『柳丁』,念成『扭丁』、把『卡车』说成『塔车』的这些美丽误会,」杜宾分享道。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这些弥足珍贵的时光,都将是一生一次绝美的回忆。 图:pexels.com

Read more

不要把你的恨灌输给孩子

01 闺蜜眉头紧蹙的对我说,她深深觉得她的妈妈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自从她懂事开始,妈妈就像祥林嫂一样,经常一字一泪地哭诉,爷爷奶奶对她如何如何不好,姑姑和婶子又怎么欺负她,爸爸就是个窝囊废,不懂得保护她。 小时候闺蜜看到妈妈哭得像个泪人,会打心眼里心疼妈妈,并恶狠狠地发誓,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替妈妈报仇。 就这样,在妈妈不厌其烦的抱怨下,青春期的闺蜜就像一只倔强的刺猬,她会怒气冲天的顶撞爷爷奶奶;还会口无遮拦地指着姑姑和婶子破口大骂;甚至她还会冲着埋头抽烟的爸爸,歇斯底里的大喊,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保护我妈,如果天下的男人都像你一样窝囊,那我宁肯不结婚。 尽管闺蜜觉得自己像个穿着盔甲的勇士一样,替妈妈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但她仍然很有挫败感,因为她的妈妈依旧不快乐。 每次闺蜜冲家人大发雷霆后,家人都会毫无例外的指责她没有教养,指责她妈妈不会教育孩子。然后,她妈妈又会像唐僧一样,周而复始地念叨这些婆媳和妯娌之间的恩恩怨怨。 高中时期的闺蜜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她经常无比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不停地拍打着自己头,然后长叹一声气,看她如此苦不堪言,我忍不住询问她为什么而苦恼。 闺蜜眉头紧锁地对我说,她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和她哭诉,和奶奶、姑姑婶子之间的宿怨,她觉得妈妈很可怜,替她感到委屈,但又恨自己无能为力改变这一切。 我安慰她,别想那么多,大人之间的事情,是我们现在年龄所不能理解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我们强大才能做父母的保护伞,不是么? 考大学的时候,闺蜜特意报考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三亚大学。 不知道为什么,她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愿望,想远远地逃离这个怨气冲天的家。 离开前,妈妈一般收拾东西,一边又对她说起那些纠缠了十几年的恩怨。闺蜜突然很冷静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觉得很委屈,可以选择离婚,离开这个让你百般痛苦的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妈妈被闺蜜的话吓了一跳,不可思议地望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女儿,讪讪说,说什么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没点烦心事,不能因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就离婚啊! 闺蜜很认真地对妈妈说,那么就请你忘记那些所谓的伤害,只有我们宽容的对待别人,才能被他人温柔相待,不是么? 多年过去了,闺蜜如今也嫁作他人妇,并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当她为人妻,为人媳,为人嫂的时候,才深刻明白到,结婚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本来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清官难断的千古奇案。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何况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很难分辨清对与错! 我们无法左右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闺蜜的婆婆因为身体健康问题,没办法帮忙带孩子,闺蜜只好让妈妈过来帮忙,没想到小时候的噩梦又重新开始。 妈妈几乎每天都在抱怨,闺蜜的婆婆,为什么不帮忙带孩子,还引导孩子,以后不要对奶奶好。 闺蜜无比崩溃地对妈妈说,请不要把大人之间的恩怨,牵扯到孩子身上好吗? 闺蜜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叛逆的自己,就在她正义凌然地替妈妈讨回公道时,没有人会在意她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私人恩怨。 大家只记住了,她只是一个没有教养、不尊敬老人的野蛮孩子。 她不想自己变成像妈妈那样的怨妇,也不想孩子变得跟小时候她一样,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个年龄不应该理解的怨气。

Read more

婆婆抱怨媳妇懒,而媳妇说了10句话,婆婆听后沉默了

男人会经常对老婆说, 对我妈好点,我妈养大我不容易。 却没有说, 妈,对我老婆好点, 我老婆离开父母一个人来咱们家多不容易, 我们要好好对她。 男人有时候还是自私的, 不好意思说,你妈帮你说了! 一位婆婆和邻居说: 我那个媳妇好吃懒做, 睡到中午,家事也没做, 东西还让我儿子拿到房间给她吃, 真是太过份了。 邻居又问她:你女儿嫁得还不错吧? 婆婆说: 对啊,过得很幸福呢,大家都对她很好, 也不用做家事,假日都到处去玩, 也可以睡到中午,女婿还会煮东西送到。 这就是人性。 所以,网络上曾有位儿媳对婆婆说了10句话,火爆了朋友圈! 1、您儿子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你想的那么了不起。他娶到你的儿媳并不是人家姑娘高攀了你们家,要珍惜儿媳妇。 2、儿子有多懒,我们这些做母亲的都清楚,别再说您儿子忙所以要儿媳做家务,他在忙着聊QQ,打游戏你心里其实知道。 3、不要让儿媳像您那样照顾您儿子,他是您儿子,是你儿媳的丈夫,儿媳只会把他当丈夫,不会把他当儿子。 4、不要在您儿子面前说儿媳的坏话,您这样做,只会让他们无休止的争吵,吵到最后,忍无可忍就是离婚,如果是因为您而离婚,您的罪孽可大了。 5、儿媳生孩子坐月子,带孩子的时候,您可以不帮忙,也可以说您没这项义务,但是请记住,在您需要照顾的时候,请您不要想起她,媳妇也没这项义务。

Read more

生个女儿,父母为什么要更加努力?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因为做了父母,压力陡增,为了孩子,父母需要不断的努力。文章写得不错,很多人是在做了父母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努力的开始努力,以前努力的则更加努力。 不过,在读者留言中,我还是看到了一些独特的观点。有人说,生男孩的家庭才需要拼命的努力,生女孩的努力啥,怎么享受怎么过。这种观点不是凭空而来,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观点。 刚准备生二胎的时候,就有人问:“你家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得到“是女孩”的回答后,提问者也替我松了口气。 “女孩好啊,再生一个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压力了。要是老大是个男孩,就要慎重了。” 不少生男孩的父母被问到生不生二胎的时候,也是回答:“不敢生啊,想生个女儿,怕又是个儿子。将来要准备两套房,想想都累。” 言外之意,生个男孩要比生女孩压力大的多,生个男孩要给他准备房子,要帮他娶媳妇,压力太大了。那你的意思是说,生个女儿这些都不需要了? “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是很多人挂在嘴边、耳熟能详的话,也被普遍所认同,可是我想问的是,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大多数家庭里,不管儿子女儿都是宝贝疙瘩,生个男孩压力大的传统观念恐怕要改改,相反,生个女儿一点都不轻松,做父母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你要给女儿更大的选择权 我并不认同生个孩子就要为他(她)准备好了一切,要给他(她)准备一套房子,甚至不惜倾尽自已一生所有。 但是,如果你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有“生个儿子就要为他准备一套婚房”的思想,那么也请你为女儿准备一套房子。 虽然大多数人的观念都是,结婚男方买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有点法律意识,再看看现在的婚姻法,你就知道为女儿准备一套房子有多重要。 假如你的女儿长大嫁人,出嫁之前男方提前买好了房子,你也给女儿准备了不少的嫁妆,女儿风风光光的嫁了人。 但有一天女儿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两个人要离婚,这套房子还是男方的,跟你女儿一毛钱关系没有,不管他们结婚多少年。你曾经陪嫁给女儿的嫁妆,恐怕早已消耗殆尽,这时你的女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有时候,你的女儿可能为了有一个家,有一个固定的住处,而忍受婚姻中各种不如意,因为她没有太多的选择。 同样,你如果能在婚前为女儿准备一套房,她也会有更大的底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而不是为了房子或者其他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如果说一套房子能让儿子有一定的底气娶个媳妇,那么,一套房子也能够让女儿有底气去选择自己的幸福。 你要给女儿一个大的格局 我们常常说要富养女儿,虽说儿子也不能一味的穷养,但在富养女儿的观点上大家是一致的。 要富养女儿,自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带她见更大的世面,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她有更开阔的思维。 虽说没有钱女儿的精神不一定不富足,但没有钱作为后盾,很多东西你没法带女儿去见识,没法带她去体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她的视野。 你要富养女儿,让她精神上富足,首先你自己得是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 你整天挣扎在生存线上,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去读书、去锻炼,时不时的为了买菜少找一毛钱而跟商贩计较半天,你怎样成为女儿的榜样? 你整天不修边幅,把自己打扮成大爷大妈,就算把女儿打扮成小公主,她的内心里还是成不了公主。

Read more

父母身教-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沟通

小朋友念书的时候,联络簿上总会被盖上好宝宝印章,或是爱讲话印章,当我们在要求孩子,要有礼貌、守承诺的时候,身为爸妈的我们,也有做好榜样吗? 读书这件事,是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很大的原因,我从不对儿子开口说:「你该去读书了。」而是问他:「你什么时候考试?准备得如何?你确定吗?」因为读书是每个小孩的义务,所以他必须对自己负责。兴趣和学生的本份是有所区隔的,兴趣是要在不影响本份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做的,这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就像前面文章提到的「行前约定」,今天出去可以买一样东西,或者今天出去不能买东西,亲子之间一起协定好,也学习彼此互相尊重的道理。 然而,反观父母亲,我们不能只要求小孩,自己承诺的事情也要做到。有些父母常为了哄小孩而信口开河,到了无法兑现的时候,一句「没办法」或「办不到」就脱口而出。渐渐地,也会让孩子认为,只要像父母说出一句「没办法」,就可以就搪塞过去? 所以父母亲着实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此外,夫妻在教育上的理念也必须一致,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因此我非常感谢先生。我们并没有分配好,由谁来负责小孩子的教养,但是他十分尊重,及配合我和孩子间的互动模式,同时我们也遵守着,对小孩的所有承诺,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身教。 儿子念国中,正接近联考的日子,某日他在擦黑板,有别班的女同学跑来找儿子聊天,这其实是件小事。但是导师看见这个情形,就在联络簿上写了一些话,意思大概是说快要考试了,不要身边苍蝇、蚊子一大堆的,类似这些不舒服的言语。导师认为考期将近,应该要专心读书,平时EQ很好的儿子却大发脾气,他气到不行,他觉得老师怎么能形容自己的朋友,是狗屎、是苍蝇、蚊子?这些字眼根本是在污蔑他的朋友! 正值国中时期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朋友,所以他非常生气。我耐着性子安抚他的情绪;他甚至说想写连络簿回话给老师,反对老师错误的说法。这时候我说:「妈妈知道,你对于这种说法感到不舒服,也同意你表达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你现在正在气头上,生气的情绪占满了你的思绪,你觉得现在写出来的话,真的能适当的让老师理解,你对这些话的不舒服感觉吗?你真正想跟老师表达的是什么?」他想了想:「对吼,但是我还是想让老师知道,不能这样子讲我的朋友。」 我回答:「这是你的目的,我们应该是朝这个方向去表达,而不只是发泄情绪?妈咪也认为导师的说法不太好,也同意让导师知道你的不舒服,但是不要让导师觉得你不懂事;你的目的只是想表达,并不是要得罪导师,那又何必写出不好听的字眼?」他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对耶,我不要这样被情绪控制,我只是想对导师说,不要这样子讲我的朋友。」我接着说:「好,那你先静一静,再想想要怎样回覆给导师,才能完整表达你的感受,并且是不带情绪的说法。」 于是孩子静下来思索,最后写着:「老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因为我平常没有太多时间能跟朋友相处、联络,而我的朋友并非老师所说,是不好的朋友,只有偶尔碰面才能聊上几句。」同时我在旁边加注写着:「老师,感谢你对我儿子的关心,但是我知道昱翔在这件事当中,有不舒服的感受,如果他有对你不礼貌,我代他跟你道歉。」让孩子自己冷静思考,并在旁替他加注解危,用这种方法,才是教导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 事件发展到最后,老师把他找去,好好沟通了一番:「因为老师不了解状况,所以说了令你受伤的话,现在你跟老师解释,我就懂了,老师在这里跟你道歉。 」经过这次事件后,昱翔跟老师的感情变得很好。试想,如果当下他是带着情绪所写出的话,情况想必是比较负面的结果。 像类似的事件,多数父母的想法是很两极的,有些父母只想到替孩子出气,又有些父母认为都是孩子错,老师才是对的;大概十个之中,有九个半都是这么做的吧!我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母亲,却能对每件事,巨细靡遗的与孩子整理、了解并突破,所以儿子常说,有这样的妈妈是很幸福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沟通,不在于讨论事件的对与错,而是纵贯全局,希望孩子学会判断事情的发生面向,让他了解,下判断,不要带情绪,而是客观作多方面思考。 文/ 吴雅玲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于挫折的态度。〞 要知道,哪个父母都不可能终生跟随孩子,更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今天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就少,将来吃苦的可能性的越大。 曾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镶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张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看了这个故事,对你是否也有所启悟呢?记住: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 所以,奉劝所有家长,别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学会吃点苦,并懂得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道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聪明的爷爷奶奶带孙子,从来不说这8句话!

很多妈妈爸爸由于白天要上班,都会把小宝贝暂时交给爷爷奶奶带。很多老人家一些无意说出的口头禅,其负能量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宝宝。所以父母们可以适当提醒爷爷奶奶们,别当着孩子说以下8句话。 第一句:你妈不要你了 / 你爸爸走了 估计全世界的老人都非常喜欢说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小孩子是不会区分的,因而很容易伤心。并且,这样根本不会达到和孩子更亲近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心里会疑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分离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坚决不能用这个方法来哄骗孩子,而是慢声细语得跟孩子讲清楚,爸爸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会回来的,而且他们离开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宝宝跟着爷爷奶奶有更好玩的事情等。 第二句: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 其实不管是老人,甚至是年轻父母也会用“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来吓唬孩子,这本身就是一句谎言。 警察是保卫人民的,用警察来吓唬孩子,一是把警察妖魔化了,二是这根本就是一个不会实现的“恐吓”,老人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用一个谎言来吓唬他。假如孩子有一天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他却不敢向警察呼救,很可能就错失机会发生危险。 第三句:小孩子不懂事,你还跟他计较? 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磕磕碰碰,很多老人带娃的喜欢说一句:小孩子不懂事,不要跟他计较!难道因为孩子小,犯了错或是不礼貌就可以原谅吗?其实,长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意识,分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孩子小的时候的确不能正确合理的分辨事情的对错,需要家长及时指出。如果老人往往处于保护或溺爱,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过于包庇,这样反而害了孩子 第四句:都是xx不好,我们打它! 孩子一摔倒就责怪地板、凳子、桌子等物体,而不是告诉孩子走路太快或其他原因摔倒,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不青红皂白的埋怨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老人的错误引导不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认识,长大后犯了错误不会自我反省和改正,一味地推卸责任。因此,孩子摔倒了就是摔倒了,是因为自己没有站稳或是大人没有保护好孩子,不能抱怨其他客观存在的事物。 第五句:我们 / 你爸妈挣的钱都是给你花的 孩子一哭就答应他所有的要求,以后就成了他惯用的“伎俩”。但是,这一招在除了家人之外的人身上就不灵了,因为别人不会无条件的满足你。喜欢说这句话的老人本是处于对孩子的爱护,但过于纵容就会害了孩子。经常对孩子说“我们 / 你爸妈都是为了你,钱都是给你花的”,会让孩子把家人对他的付出看做理所当然,长大后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第六句:谁家孩子都不如我孙子好 “庄稼看着人家的好,孩子看着自家的好”,以自己的孩子为荣本是一件好事,但过分、盲目的认为自家孩子优秀,无人能比的话,却会造成孩子骄傲自大的毛病。 一般情况下,老人很难做到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因此,在这里提醒广大带娃的老年朋友们,孩子犯了错就要批评指正,鼓励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七句:那个小孩不好,咱别跟他玩 “这家的小孩太调皮,你容易受欺负,你别跟他玩。”“那家的小孩不上进,你跟他不学好,别跟他玩。”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老人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评价哪个孩子好与不好,更不要干涉孩子自由交友的权利,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交朋友,让孩子自己去接触、判断,时间久了,孩子自己就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八句:别告诉你妈妈 大多数妈妈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比如,不能吃垃圾食品,妈妈态度坚决一定不给买,而老人带孩子相对要“心软”一些,看不得孙儿哭闹就事事都顺着孩子,然后交待孩子“回家不要告诉妈妈”。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个坏人,而爷爷奶奶对自己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不但学会了撒谎,以后做了坏事都隐瞒着家长不说,而且还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因此,老人一定不能因为溺爱孩子,而让他学着撒谎。

Read more

穷养富养 都不如慢养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这曾是许多家长的观念。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你慢慢来。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章苒 | 来源:李月亮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自己粗茶淡饭,却让孩子锦衣玉食?

01 闺蜜Ann约我吃饭叙旧,我们坐下点好菜,刚上来两道,她的手机就响了。接完电话,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用美食诱惑她,她依然兴趣缺缺。 我忍不住问她,什么电话能瞬间把你弄成这样? Ann叹了口气告诉我,打电话过来的是她一位叔叔,找她借两万块钱,请她一定一定要帮这个忙。 我顺口问道,他借钱干吗用啊? Ann郁闷地说,他儿子要和同学去美国玩,需要几万块,但家里没这么多钱,一开始他说太贵了,劝儿子放弃吧!但这表弟从小娇纵惯了,二十岁的人了,有什么不依他就立刻暴跳如雷,这不都绝食两天了,说已经跟同学约好了,如果不去就太丢脸了,要是不让他去美国,他就死给他们看。 我冷哼一声:那就去死喽,这种孩子,整个窝囊废,针刺一下都大叫三声,哪有死的勇气。 Ann说:谁说不是呢,但人家担心宝贝儿子,忙不迭地就答应了,所以过来借钱了。说实话,去年他就跟我借了5000块钱,因为他儿子吵着要苹果6S,他们夫妻一个月收入加起来不足7000,但无比宠溺儿子,从小对他的要求就有求必应,认为这样才叫爱孩子,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以前我们苦,现在不能让孩子再苦了”。 这话也没错,可也得量力而行吧!小时候,他儿子只是要求买买玩具,他还负担得起,但是现在一会儿要换手机,一会儿要换平板电脑,一会儿要出国,他们早就吃不消了,只好找亲戚借钱,很多人早就不待见他们一家了。 我忍不住问:有这么夸张吗? Ann一脸抽抽地说,你是没看见我这个表弟,父母一年收入不足十万,但他凡请同学必上五星级酒店,身上的衣服必须买名牌,一双运动鞋就近两千,而且只要新款一上,就要去买,他们那点家底,早就给他折腾光了,过年时,他父母还在发愁,以后他结婚的钱怎么办?据说他妈妈又多打了三份工,才勉强维持了他的开销。 我说:你们有没有劝过他们? Ann翻了个白眼:怎么没劝?劝得嘴巴都干了,他们只会皱着眉头,可怜巴巴地说‘有什么办法啊,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啊’,好像你所有的劝诫,就是阻止他爱孩子似的。 02 我完全理解Ann的感受。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女孩,当时她拎着一万几一个的包包,脖子上的钻石硕大闪亮,穿着一件玫红色的羊绒大衣,头发打着波浪卷,开着一辆几十万的车上下班。 一开始,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白富美,即使不是,也是个殷实人家的女儿。 后来有人无意听到她打电话,才知道这一切的真相。她的父亲是一名保安,母亲是环卫工人,买车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存款就只有三万,父母厚着脸皮去跟亲戚们借了十几万,其余的采用按揭付款形式。父母给她打电话,就是因为按揭款还差一点,问她能不能拿一点出来,听了这话,她特别激动,谴责父母没用,人家的父母给孩子名车豪宅,自己买辆车居然那么费劲,由于她太激动,才被人听到了这个电话。 知道真相后,很多人都在背后谴责这个女孩,认为她虚荣,无情,不孝。 我对这样的女孩也没有好感,但我更不赞同的是这些父母的做法:家里明明只有三万,孩子要三十万的车也答应?买不起就借就贷款?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说,孩子想要,没办法啊!不能让孩子失望啊! 想必,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女孩才会提出这种要求。 这段时间,网上流转了不少文章,类似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父母活得低声下气,你却光鲜亮丽,很多人纷纷谴责这样的孩子。 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问题:是谁提供了他们去远方的路资?是谁委屈了自己,让他们过得光鲜亮丽?不要说这就是伟大的父爱母爱。 爱有很多种,我惟独不觉得这种爱伟大,如果非要给这种爱一个形容词,那也就只能给个“愚蠢”,他们亲手用爱的名义,将好端端一个孩子,养得人事不知,失去人性,难道这是值得歌颂的事? 03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