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能量,活出全新的自己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某些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良好,因为,他身上带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感染到那种积极快乐的感觉。而另一些人则相反,因为他身上负能量过多,不断地向你传递消极悲观的情绪。 蔡永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小S进行评价时说:“小S是个很好玩的人,她个性本身就是很乐天,很有活力,这个朋友让我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有的人会让我觉得活着很没劲,碰到他会把我的能量都吸走。” 确实如此,和正能量多的人打交道时,你能感觉到:你跟他在一起感觉是安全的、放松的、亲近的,你觉得他浑身散发着诸如同情心、同理心或愿意去支持你的感觉。且有他在旁边,你会觉得比自己独处的状态更好,因为你的正能量也会跟着上升。 而和负能量多的人打交道,你却感觉到:你跟他在一起感觉不安全、紧张,处于防卫状态。你觉得是被吸取、削弱的感觉,你自己的正能量减少,负能量增加,感觉不舒服,自己是被挑剔的、挑战的和攻击的,你会很想逃走。 因为,他们把“负能量”,传递给了你,而本身“正能量“并不强大的你无法抗拒,接收了对方传递的负能量,连带传染到你自己也感觉诸事不顺。 所以做一个正能量的人非常重要,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同和支持。而如果周围人都认为你是一个负能量的人,对你的工作和人际关系都是破坏性的。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负两种能量。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找回自己的正能量,接纳、运用和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当负能量找上门来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拒绝接受或者积极转化。 畅销书作家大卫·波莱讲过一个例子: “某日,我跳进一辆出租车,想去纽约中央车站。开始,一切都好好的,车子安全正常地行驶在右侧车道,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冷不丁从旁边停车场冲山来,横在我们正前方,出租车司机猛踩刹车,车子侧滑出去,轮胎与地面发出尖锐的摩擦声,好不容易才停下来。当我反应过来时,出租车与黑色轿车后备箱仅一寸之隔,好悬。 我惊呆了。但是,更令人吃惊的是,明明是黑色轿车的司机差一点酿成重大车祸,可他却探出脑袋,朝着我们破口大骂。甚至竖起中指,向我们示威! 随之发生的事情则更让我震惊不已,出租车司机竟然微微一笑,朝那个家伙挥挥手。我吃惊的是,他太友善了吧,于是,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你那么做呢,那个男人疯了,像要杀人一样!” 出租车司机回答到:“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儿倾倒,释放出来。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极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 所以,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吧!做一个正能量多过负能量的人,尽量发掘自己的正能量,疏导自己的负能量,并将负能量华丽地转化为正能量。 正能量的人,会对生活乐观,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悲喜交加,所以已经学会坦然面对。当快乐来临时,会尽情享受;当烦扰来袭时,就理性解决。他们相信改变的力量。确实无法改变时,就坦然接受。 正能量的人,拥有大智慧,他们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不会扭曲事物的本质,不会夸大事情的不利面。他们知道世界运作的原理,明自人人都有优点和弱点,也知道如何去克服人性的弱点和发挥人性的优点。 总之,正能量的人,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有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更有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我宁愿你吃点苦

女儿上的是重点中学,开学比普通中学早几天。 晚上,女儿偎在我身边,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妈,明天我就要滚回学校了。” 我扭头看着她:“你还不该滚回学校吗?都玩了快五十天了,再玩下去你就傻了。” 女儿噘着嘴不高兴:“我还想去看大海呢,你们也没人陪我去,又得明年了。” 老公正好听到,承诺说:“下周日,爸爸开车带你去,反正又不远,当天就能回来,不耽误学习。孩子嘛,快乐最重要。” 我呵呵了两声:“你就会做老好人,好像女儿不是我亲生的,我比你更希望她快乐。 可是,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 记得今年春节刚过的时候,我正在上班。敲门进来一位小伙子,还有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 小伙子怯怯地问:“听说咱们公司招一线工人,请问有什么条件吗?” 负责招聘的同事把招聘简章给他看:一线工人要中技以上学历,有从业资格证书。 小伙子在包里翻了半天,只找出一个技工学校的毕业证,没有从业资格证。 同事告诉他这不符合条件,等招学徒时可以再来。 小伙子气馁地看着那位阿姨:“妈,人家说不行。” 那位阿姨堆起满脸笑和我同事解释:“他就是技校毕业的,只是毕业后没有干过技工,也就没拿证。闺女,你看能不能让他算学徒?” 同事回头看我,用眼神请示可否。 我说:“下个月应该就招学徒了,您记一下我们办公室电话,随时打电话来问问,等我们招学徒工再来好吧?” 小伙子一脸不情愿的表情,问他母亲:“妈,怎么办?” 那位阿姨拉着他,说出去一下。 过了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是我同学燕子打来的电话。她问我刚才是不是去了一对母子? 我说是。 她“唉”了一声和我唠叨:“那是我姨和我表弟,家里就这一个男孩,宝贝得不得了。上学不好好上,也舍不得管,说孩子开心最重要。” “好容易苦巴苦结上了个技校,毕业后表弟去一个工厂实习,不到一个礼拜就回来了,说太累。我姨就惯着他,让他在家里啃老。” “这不到了该找对象的年龄了,一有人介绍对象人家就问,是干什么工作的。我姨才明白,这么大了该找份工作了,不然就打光棍了。你看看能不能给照顾一下?让他在你们那当个学徒工就行。” 我叹了一口气。 这位想让孩子快乐的母亲,她一心由着孩子的不努力不上进,以为这是为他好,能够让他快乐。他少年时快乐了,可是,成年后呢?

Read more

养活一条鱼要多少水?

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 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来与基辛格进行一次完整的交谈,她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问了许多无关主题的话: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名人,该做怎样的准备才恰当?杨澜对导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导师问她:“把一条一斤重的鱼全身擦湿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把一团棉花蘸上水就足够把一条鱼擦湿了。” 导师说:“你养一条鱼,是不是仅靠棉花里的那点水就可以呢?” “那样的话,它根本无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事实上,一条鱼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点水。采访也一样,必须做百分之百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导师说。 导师的话给了杨澜深刻的启示,她在多年拼搏后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杨澜再次采访了基辛格。采访前,杨澜搜集了大量资料,从基辛格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稿到他的传记,另外还有厚厚的七本书,杨澜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访中,杨澜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该往哪儿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虽然这次采访的时间只有27分钟,但其中展现出来的深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外交专家的认可。 事后,杨澜说:“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准备是多余的。好比擦湿一条鱼,需要的仅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点水,可要养活一条鱼,必须有一鱼缸的水。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怎样告别职场匆忙症?

职场匆忙症是一种可怕的工作传染病,患者总是想要赶紧把每件事情做完、做好,尽力压缩时间以期望达成目标。然而,每一秒都在赶,每一刻都在加速,结果就是导致机体始终处于紧急状态,肾上激素分泌加大,内分泌失调,容易焦虑、失眠、烦躁,情绪变得失控,身体和生活通通一团乱,以至于原来想做好的工作,也因此变得差错频频,最终离成功越来越远。 1.每天早起10分钟 冥想、打坐、深呼吸、练太极……什么都行,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用清醒的头脑开始一天高效率的工作。 2.放慢脚步 走路或者坐车的时候放慢脚步。试着遇到堵车也不要着急,要求自己每天观察到至少一个有趣的人或事物。 3.有效的时间管理。 根据工作性质,制定每日、每周或者每月的工作进度表,明确deadline.并随时提醒自己,按部就班就行,不着急。 4.跟同事交流 试着放慢说话的速度,不要在别人说话时打断人家。想要指责、否定、批评、抱怨他人的时候,立刻闭嘴,停顿一分钟。然后换一个态度再说话。 5.留出自由时间 告诉自己在每天的工作中也需要一些自由时间,开个小差、发个小呆都是可以的。收邮件、重启电脑都是这样的好机会。 6.不要强求完美 十个工作计划中能保证有一半是完全按照预定计划完成的就很好了,要知道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不要事事强求完美。 7.量力而行 对于上司的确不合理的要求,能够委婉地说“不”,并且商讨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不要硬着头皮接受下来,然后逼死自己。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抱一下,说说心里话

这些日子,沉下来了。 有一些想不通的事,想通了,心情自然开朗。 有一些一直困扰的事,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也算有了些许结果。 很多,很多,开始变淡,淡到无限趋近于无所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自己学会释然。 难免,有时还是会选择逃避现实,避开自己的敏感。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求知的过程,不断的犯错,错后总结,然后或改正或再犯,积累多于昨天的一点经验。 所以,也常安慰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拥有,因为此时的拥有,可能下一刻就逝去,或不再属于你。 也就因此,开始学会享受另一种心境下的生活,虽然它们一直在,却被忽略。 有人说,世间太丑恶,越长大越亲眼见,那么多不堪,那么多猥琐,其实我有同感。 内心还是强烈的鼓励自己,不向这些满目疮痍看齐,好好努力,一直到让老天爷也感动于我们的真诚。 其实,不是谁变了,不是谁想变,而且外界的环境在变,人们开始身不由已,情非得已,慢慢变成向它看齐。 可以理解他们的无奈,和逼不得已,想想,却还是远离那个沼泽地,知道下去就上不来了,干脆放弃。人这一生有多少无奈,多少感慨,千古以来无数的骚人墨客留下了他们的切肤之感,于后人揣摩。 但不亲身经历,怎能感同身受。经历总是很残忍,看到别人的幸福,你会回忆,看到别人的痛苦,你会痉挛。 我们从天真无邪,不经世事,到如今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强撑起一张充满阳光的笑脸。 在那个无人知的角落,曾有多少次失声痛哭,多少次忘情咆哮,多少次死去活来的想法。 可第二天,一扫阴霾,仿似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重新上路。 这种可贵的积极,就缘于明天的未知,缘于改变的欲望,又一次狠狠的拍拍屁股上路。 真好,活着真好。 还有那么多可以选择的路口,供我们选择。 还有那么多可以让我们拼搏的理由,让我们积极进取的可能不切实际的目标。 但,天才是怎么来的,都是因为那些看似疯狂的想法。 亲爱的你,亲爱的自己啊,我们继续奔跑吧。 失去该失去的,失去虽然有点残忍,但其实你都知道的,凡事都是两面的。 同样的错,只要不犯第二次就可以了,在追求现实的同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童话一样的梦。 毕竟,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且随时可能中断。

Read more

写给有点疲惫的你

总会在某个瞬间,觉得心累,深感疲惫。难受的不只是身体的疲乏,更有由内而外的煎熬。 大家都会累,我们都一样。越是真心满满的人,越容易为情所伤;心地越善良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欺骗。越是这样,越容易觉得心累。 “疲惫”像是慢性药,当我们感到疲惫时,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没有热情。甚至常常会深感煎熬,度日如年。明明心里难受得要死,就是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明明身体累到不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常常,一次又一次,在某个孤独又漫长的黑夜里,止不住一次次回忆过去,一次次用过往伤痛的经历,狠狠的刺伤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会累,每个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候。疲惫就疲惫,不用伪装。刻意掩饰内心的情绪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累,就说出来,痛,就哭出来。找个懂你的人倾诉,找个爱你的人依靠,一切不顺心都会悄悄远去。 时间是治疗一切不快的良药。等有天回头你会发现,曾经耿耿于怀的大事都变成不值一提的小事,曾经觉得难以逾越的大关都变得渺小不堪。 真正觉得心累难熬了,就停下来休息下吧,不必对自己紧紧相逼,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累了,就给心一个休息的机会吧,它也需要时间去调整,多给自己一点时间,给自己一个机会。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出发的初衷。心累了,就停下来问问自己,当时执意追求远方的原因是什么,调整好心态继续出发!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会有疲惫的时候,可生活再难再累都得继续下去,我们改变不了外界,只能改变内心,改变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笑对人生的难。让生命中的那些美好与忧伤,都成为你生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生命中的那些欢乐,点亮你疲惫生活的快乐与梦想。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忘记也是一种幸福

晋武帝时代的羊祜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后人根据这句名言,演绎出一种人生态度,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剩下的一二自然是如意之事了,我们何不常想一二,忘记或少思八九呢?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遗憾,有太多的伤感,有太多的无奈。比如:人际间的擵擦、误解、纠葛、恩怨,都可能成为人生的一种阴影,一种痛苦,一种忧伤。这些东西都会留在记忆里,天长日久,气难忍、怨难消、恨难忘,必然给生活带来重负,那就很难感受到幸福。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忘记,忘记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忘记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忘记情场上的恩恩怨怨,忘记一切忧愁,忘记一切憎恨,忘记一切痛苦,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东西。 忘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很难,没有人能够做到那么洒脱,也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完全忘记。传说中有一种汤,人喝下去以后就会忘记一切。不过,这种汤上哪去找呢?既然没有灵丹妙药,那就只好学会有取舍地忘记,那就常想一二,少思八九。 常想一二,少思八九,就应该乐观豁达。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乐观,内心充满欢悦和满足,有的人悲观,内心堵满悒郁和烦恼。其重要原因就是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导致生活状态不同。 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毕竟占绝大部分,凡事常想一想一二成如意的事情,就会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曙光,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份宁静,在濒临窒息时得到一次深长的呼吸。 学会用心去感谢人生中如意的十之一二,才能以坚韧化解苦难,才能让生活充满阳光,才能体味快乐和幸福。 常想一二,少思八九,就应该自我减负。人生在世,喜欢的东西很多,就象恒河沙数,到手的却寥若晨星。明明得不到的东西,又何必手推火车累断筋呢?何况世上的名权利都是身外之物。其实,人生很多不如意的事都是自找的。 比如:刻意争一些不该争的东西,越争越不如意;总和这个比和那个比,越比越不如意;欲望太强又力不从心,越想越不如意。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权利之心,不如意就自然减少,身心负担就会减轻。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佛家说:有求皆苦。儒家说:无欲则刚。道家说:清心寡欲方得道。现代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常想一二,少思八九,就应该善待自己。世界是个万花筒,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有些人对别人还能宽容地对待,而对自己却往往过于严格,过于追求完美,不甘人后,这样势必活得太累,把自己置于自责的误区,严重者还会引发心理疾病。 因此说,善待别人是一种美德,而善待自己更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只要我们尽了自己的努力,就算有些事做得不完美,甚至失败,也要宽容自己,善待自己,释怀自己,这样,才能有舒缓放松的精彩人生。 图:pexels.com

Read more

爱,需要最适当的距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会场中有十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六号位和十号位已坐上了两个陌生人,这时,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通常会选择八号位,而第四个陌生人通常会选择三号或四号位子。由此可见,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位子时,通常遵循这样的法则:一个人既不会紧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也不会坐得离那个陌生人很远。 因为,紧挨着陌生人坐下,对方会变得不安,甚至可能会把身子移向另一边,而这个人也很可能会感觉不自在。但是,若在离陌生人很远的位子坐下,就有可能伤害对方,对方可能认为自己因某些不好的地方而被你嫌弃。因此,人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往往会选择既能给人留有一定空间,又不致对人造成无声伤害的位。这就是心理学上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原则”。 每个人都需要一些个人空间,且这些个人空间通常是不容侵犯的,但是这个空间也不是无限大的。一般情况下,亲密友好的人距离就近,但距离再近也不是“亲密无间”。个人空间不仅仅是体现在空间距离上,还体现在人的心理距离上,一个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更不容侵犯。 同样的道理,爱人(包括亲友)之间也应该留有各自的空间。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关心,哪里就没有爱。”但是,关心不是束缚,如果不顾对方的感受而强加于对方,关心过度或者关心错了地方,就变成了控制,反而会令爱人厌烦。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别人透露。很多时候,人保留隐私,只是想给自己留一点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你爱你的爱人,就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尊重隐私就意味着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如果恋爱时,男人主动要把自己的初恋向女友坦白,聪明一点的女人是会拒绝的,并且会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秘密,我寻找的爱情只有你的现在和将来,我对你的过去不感兴趣。因为你的过去不属于我。” 每个人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过去,不想说出的,是心口的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需要对方来疼来爱的,每个人都需要爱情之外的感情交流,不要千方百计地去问对方最不想说的事情,不想说自有不想说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保留、守护自己私密空间的需要,有交朋友和交流的需要,也有情感的需要。相恋的两个人是两个合作的个体,而非一个共同体。每个个体都应该给自己留一个空间,保证自己最不想让人知道的、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不受伤害,这样的爱情才能和平持久。 为了爱情的美好,女人常常勤奋而痴情地吐出情感之丝,将男人网在自己的世界里,青藤缠树那样不肯给他们半点活动的空间。但网来网去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男人是非常渴望自由的,只要给男人以足够的自由和信任,他们就能很容易和女人相处得亲密融洽。 另外,在给对方空间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片天空。因为,不管爱情多么真挚,对方都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不要以为找到了真挚的爱就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就应该永远被无微不至地照顾和保护。得到爱人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是幸福,但是别忘了,爱你的人是会变化的,因此,务必要保持你的独立性。 相恋的两个人在一起,应该使两个人生活得更加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来独立的自我消失了。爱情中的双方本来就是两个交叉的圆,交叉的那部分是彼此分享的领域,让彼此可以交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未交叉的部分是给个人提供成长的空间,让各自保持个性,只有保留自己的个性空间,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距离的,就像刺猖一样,太近了,就会彼此伤害。给自己一片天空,也让对方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对彼此都好。 没有哪个人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只是因为爱着对方,就想把自己的全部给予他。其实,这样会让彼此都活得很累。所以,聪明的女人会寻找一个最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让对方感到爱意,也会让自己轻松快乐。 适当的空间和距离可以避免伤害 适当的空间和距离可以保持神秘 适当的空间和距离可以保证清醒 适当的空间和距离可以模糊缺点 适当的空间和距离可以让爱成长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成功者的逆向思维,让世界沉默了

1、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启发】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2、  14岁的李嘉诚开始“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从此渐入佳境,直至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他这样工作: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他认为重点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 一定在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电话,还有两件必修功课:跟着有字幕的英语节目大声朗读,以及夜晚的阅读。这两个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启发】成功除了勤奋、创新,还有另一个朋友——危机感。 3、事业初创期,被女友劈腿;成立公司遭遇失败,被封“烂片之王”;即使这样,他从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发动机,今天的刘德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面迎风不倒的精神旗帜。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 【启发】当前后左右都没有路时,命运一定是鼓励你向上飞了。 4、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启发】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5、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启发】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6、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启发】如果让你的老板觉得你已经可有可无,那你已经站在即将离去的边缘。   图/pexels.com

Read more

职场中:你不能一直不会

遇到不懂的,不去学习,不去钻研。只会推给会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的永远不会,能力也就只能保持在刚开始的水平。 1} 上个月因为公司的纳税问题,去了趟国税。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把问题和需要的资料拿给办公人员,对方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我把要解决的事情告诉她,她问了我好几次,然后看了我填的单,很快就录单了。 一个事情解决好了,我就把我另外要处理的事情问她。她又详细的问了我几遍,然后她就问了她隔壁的同事,她说她不会,还没接触过。她同事就走过来看了我的单,然后告诉她怎么办。后面把问题处理了,我就回来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负责我们这区域的国税主管打电话说我们上次去缴纳的单子一个对了,一个还要再修改下。隔了一周又去了国税,早上把单子给国税的办公员处理。对方表示我们要缴纳几千块的所得税,那个时候公司的对公账户没钱了,所以决定等把钱转进去了,在去缴纳。 回到公司,我发现我之前写的金额是本年累积的金额,按照政策,那个季度的销售额是不用纳税的。看来是办公人员把我的年收入写成了季度收入了。下午又去跑了趟国税,好巧不巧的,又是遇上了上周办公的女生。我告诉她我早上填的报表,金额不对,要修改。然后把新填好的报表给她,她一看,不懂的我的意思。我在那边解释了半天,而后她还是表示不知道怎么修改,她以为我早上的税款已经缴纳了。 2} 我在那边看着她怎么处理,幸好早上给我处理这个事情的办公人员回来了。给我办公的女生马上就问了她同事(早上给我处理的那个人),问她怎么弄。 她同事就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把情况说了。然后两人在讨论是怎么样的,最后女生立马把我转交给了她同事处理。她说她不会,叫我到她同事的窗口办理。最后她同事给我解决好问题。 我有点惊讶于那个一听就知道刚刚入职的漂亮女生,她不会处理的问题,她不是抱着不会就去问前辈怎么处理,然后给我解决。而是把我直接转交给了她同事,然后她也没有要去看看同事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的。 她没有想要知道,这个她不会的事情别人是怎么处理的。她没有想要学习,把不会的事情,去学习,然后让自己懂得。新人总是有一种态度,遇到工作内容不懂的。只会说:我不会,我没有处理过这样的,我不懂。然后把事情抛给懂得人,没有想过,这个不懂不会的事情,自己需要去学会、弄懂。 3} 如果一直把:不会,不懂的事情交给会的人,那么当你有一天不在是新人,而你连这些事情都没有学会,那样的工作能力太差了。不要觉得现在不会的问题,随着工作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任何事情,你不会不去学习,你是永远都不会的。 有人害怕麻烦,把不会当借口,把事情推掉。害怕自己会了,就会一直处理那些事情。但其实,你没有吃亏。把不会的事情变成会了,那是你的能力。在未来终将有用的着的地方。 愿你工作时,努力积极的面对困难,把不懂不会的学会了,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成长。如果一味的选择会的事情做,不会的事情不去学习挑战。那么你工作的再久,也永远如新人一般的能力。高薪资,高薪酬,永远没有你的份。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工资涨幅不大,而有些人明明才踏入职场一两年,身价就翻倍的涨。这些都源于个人的态度,愿意学习成长进步的人,永远不会被丢下。而安于自己所会的人,只能一直在原地止步不前。 作者简介:随心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