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宝宝晚上只要妈妈哄才能睡觉?

曾听不少宝妈说过:宝宝白天和谁玩都行,但晚上只让宝妈哄睡,别人谁都不要。 有时候宝爸过来哄,宝宝反而闹的更厉害,有时候还哭的撕心裂肺的,直到妈妈接手,立马就停止哭泣。 其实更多的以下原因: 1、宝宝熟悉妈妈的心跳。 胎儿时期,宝宝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妈妈的心跳, 熟悉的心跳节奏能给予宝宝充足的安全感,能使他快速安静下来。 对小宝宝来讲,妈妈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能信任的人。 2、宝宝更熟悉妈妈的体味。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总喜欢把脸埋入妈妈怀中, 磨蹭着寻找她熟悉的味道,接着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其实比你想像的还要深刻。 我们都说妈妈爱孩子,可孩子又何尝不是把所有的信任都给你了呢? 幼年时从妈妈那里获得的充足舒适感和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对环境良好适应能力的开端。 小时候获得妈妈足够陪伴和爱的宝宝, 长大后更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容易接纳别人,处好人际关系; 反之,孩子在幼年时安全感缺失,成年后难以弥补,往往会形成封闭、焦躁的性格。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宝宝也会与爸爸亲密起来,父亲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可以有效的帮妈妈分担辛苦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强行关灯逼迫孩子睡觉 后果只能父母自己承担!

在孩子睡觉时间上,估计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有头疼的时候,有些妈妈是长期为孩子睡觉的事情焦虑,为啥呢?不就是睡觉嘛,“困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如果都能用这个简单的自然规律来顺势而为养孩子,那就妈妈、孩子都幸福了。现在的问题是,铺天盖地的月儿专家说了孩子要科学睡眠,白天规定需要睡几个小时,晚上规定需要睡几个小时,还规定几点睡,几点起,到点不睡,就强制,到点不醒,就“闹醒”,总之,孩子要照着“科学规定”、家长要求去睡觉,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也不能按照自己的睡眠需求,在睡觉这事儿上,差不多过的是“傀儡”生活。 当然,凡事都有度,孩子睡觉也不是说,完全不限制,比如玩到夜里一两点,还说不困,不睡觉,那也对孩子身体发育不利,当然有些地方、有些家庭认为过了11点或者12点,是很晚了,必须要强制睡觉的。关于孩子睡觉,有些人说是养成习惯很重要,夜里大概几点睡觉,这样早上才能正常起床去上学,白天中午再午睡下,就差不多了。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固然是很好的,问题就在于不是很多孩子都能有这个习惯的,有些孩子就是精力旺盛,晚上睡的晚,中午还不睡觉,这样子,有些家长就“坐不住”了,紧张在意,必须的改改啊,尤其是和其他有规律睡眠的孩子妈妈交流后,回去面对自己的孩子,肯定想“整整”了。于是家长发话了:到了晚上10点,必须睡觉,不睡觉,就强行关灯,孩子大哭也不行,强制睡觉。嗯,这样的规定和要求,强制实行两三天发现,孩子半夜睡觉,突然惊醒还大哭,哄好久才又睡下,或者孩子突然说梦话“我不要睡觉,我不要睡觉,我还要玩会”,然后一到晚上要睡觉时,家长也害怕,孩子又要闹,孩子也不爽,“亲子大战”,久了肯定吃不消啊,孩子、大人心理压力都很大,谁也过不好。 所以,关于孩子晚上几点睡觉这个问题,还是不能采用高压政策,一般夜里不爱早睡觉的小朋友,客观来说,和家长的作息也分不开,大人睡的晚,孩子也跟着睡的晚,尤其是三四岁的小朋友,更是模仿大人的生活习惯,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精力在白天没有充分“发泄”,到了晚上10点还不困,也有一些小朋友是看着很困了,也打了哈欠,大人让睡觉就是不睡,可能是玩的太兴奋了,或者是太好玩了,孩子扛着“困意”也要玩,关于最后这点,很多家长都会强行关灯睡觉,不让孩子玩了,明明很困了,还撑着玩,虽然一定程度上也可行,但是这么做了,最关键的一点是,善后。如果家长让孩子哭着睡觉,还不哄,那么睡前心情不好,对睡眠质量是有影响的,尤其是三四岁的小朋友,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弱,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安全感。 不管是家长偶尔还是经常这样强行关灯,强制孩子睡觉,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心理想法如何,不去采取措施“哄哄”孩子,让孩子释放了不良情绪再去睡觉,是非常不恰当的做法。那么,如果我们家长真的这么做了,怎么安抚孩子,让他释放内心的不满和伤心、难过、委屈情绪呢? 接下来就说一个实际操作过、真实有效的做法: 背景:10:30了,孩子已经短时间内打了三四个哈欠了,还是要玩电脑游戏。爸爸就强行关灯,夺走平板电脑,说明天还的上幼儿园呢,必须睡觉了,不然明天早上起不来。孩子才不听,不管呢,大哭。 做法: 妈妈:哦,宝宝(可以是孩子的名字)伤心了,你是不是还想再玩一会电脑呢?(表示理解) 孩子:嗯(得到认可,被妈妈看见自己的需求) 妈妈:哦,妈妈知道了,宝宝还想再玩一会电脑。要是不让玩,是不是就很难过呢?(说出孩子的情绪,是一种间接帮孩子表达) 孩子:是的。我还要再玩一会嘛。 孩子说着说着就大哭,开始用手推妈妈,让哭着说让妈妈开灯。(又大哭,是孩子得到理解后,情绪的释放) 妈妈:宝宝很生气,不让玩就很生气,对吗?(继续理解) 孩子:是啊(恶狠狠的说),我就要再玩一会。(还是大哭)(孩子继续表达不满和情绪) 妈妈:哦,不让玩,宝宝就很难过、伤心,不开灯,宝宝就很生气、委屈,妈妈知道了,宝宝还想再玩一会,不然就不愿意睡。(继续共情孩子的需求和情绪) 孩子:嗯,还想玩(变成小声哭泣)(释放了一些,会缓和,大家可以这样的过程多次重复,直到孩子情绪缓和下来) 妈妈:嗯,妈妈都听到了,妈妈懂的,知道宝宝想玩。昨天不是玩到很晚,早上就很困,起不来,很难受的。你已经打了三个哈欠了,眼睛已经很困了,你还不让眼睛睡觉,第二天就没精神了,所以早点睡,明天放学后我们还可以玩游戏啊?周末爸爸妈妈还带你出去玩呢(孩子情绪缓和后,可以说些符合现实的话,并转移注意力说些其他让孩子感到关爱的安排。) 孩子:嗯,那我睡觉,不玩了,周末我们就去住酒店(这是孩子自己的替换和安慰) 负面情绪释放后,孩子安心的一觉睡到早上起床上学。 最后,如果家长们感觉不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共情能力弱,那么,需要我们家长多学习,可以看书,也可以通过外界协助自我成长,提升情感敏锐性和共情能力。事实上是,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给到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如果你都习惯压抑、否认情绪,不去表达和释放,那么这样的操作方法,做起来就不容易的。 文/阿波罗新闻网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帮女儿洗澡时,爸爸随口一问,女儿竟说出了藏在心中的秘密…!

记得多年前曾有句经典的广告台词:“我是当了爸爸后,才学会当爸爸的。” 其实不只是新手爸爸如此,相信对于每个爸爸来说,不管儿女多大,在身为“爸爸”这个角色上的学习,终没有结束的一天。 然而,什么样的爸爸才算是好爸爸呢?或许,藉由网友“黏迪舜”与女儿的对谈,能让大家有不同的省思。 昨晚,帮女儿洗澡时,我慎重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觉得我算的上是一个好父亲吗?” 她歪着头,深思熟虑地想了好一会儿说:“我觉得如果有分数,你应该算不及格的父亲。” “原来我在你心中是不及格了啊!”我有点难过地喃喃自语。 “没关系,爸爸~因为也没有人教你怎么样当一个好爸爸啊!”她安慰了我这一句。 “那…还是你教导我,怎么当一个你想要的好父亲?”我对她提议… 她又想了想,然后注视着我的双眼,彷佛看穿我的灵魂、我的内心,逼得我也专注看她并洗耳恭听。 “对我来说,一个好爸爸其实很简单,我教你。” 你只要好好的对我们说话,说话你懂吗?不要一下子就不耐烦,不要一下子就凶我们,不要一下子就开口骂人,你只要…好好的讲~耐心的讲。我们一下子不懂没关系哦!因为你比较聪明嘛~你就再讲一次,好好的再讲第二次、第三次。我们是家人,最后总是会听的。你不需要骂人,你懂吗?” 她讲的这一番话,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感到羞愧无比,这孩子真的观察入微,而且道破我的问题。 “还有,你跟妈妈可以专心的陪伴我跟弟弟吗?” 专心一点,陪不是你们在旁边做自己的事,而是专心看我们做我们要做的事,譬如写功课看书练习钢琴,我真的很想专心,可是我常常做不到。” 她沮丧的对我说出第二段话,又让我恍然大悟,我们一直期待要求她专心,却没以身作则,难怪她有苦难言。 “好好的说、专心陪伴我,如果你做的到,我想你会很棒!” 爸爸,说真的,我真的很喜欢你当我的老师,因为你教我功课时,都让我听得懂又笑哈哈,真的很厉害。” 我正帮她用浴巾擦干身体,她抱了抱我大腿,抬头仰望着我,湿透的头发下有张真挚的脸庞,眼神中充满大大的期待~ “好。我会照你说的做。打勾盖印章?” 我忍不住亲了她脸庞,然后对她挤眉弄眼,伸出指头…她笑了。 孩子,由衷谢谢你,有勇气当老师点醒我,包容我的不完美跟坏脾气,并且告诉我怎么当一个好爸爸。 当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真的不容易。 我彷佛就像两岁娃儿,还在学… 人一生中要扮演无数个角色

Read more

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学会这一招,一治一个准!

昨天开学第一天,睿睿放学回家,不一会儿就把老师留的一点作业做完,然后让我带着去邻居家找乐乐玩。 刚进乐乐家,就听到乐乐妈又在里面吼乐乐:“你能不能专心一点?写作业就写作业,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你什么时候能写完啊?我告诉你,你写不完就别吃饭了!” 乐乐妈吼完,看到我带着睿睿来了,就问睿睿:“乐乐现在还不能跟你玩呢,他作业还没写完呢,你的写完了吗?” 睿睿得意的说道:“阿姨,我已经写完了。” 乐乐妈一听,双眼放起了光,赶紧凑过来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啊?赶紧教教我啊。你看我们家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做作业就没消停过,小动作不断,效率特别低,可愁死我了。” 其实像乐乐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家长都曾为孩子做作业磨蹭发过愁,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做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 为什么同样一份作业,有的孩子半小时就做完了,而有的孩子却要花两个小时才完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效率,而高效率的来源是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 比如,在一张含有30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30的数字打乱顺序后写在表格里,然后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30,要边读边指出数字,家长在一边计时。 一般情况下,7-8岁的孩子按顺序找完30个数字的时间是35-55秒;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30-35秒,而一些反应比较快的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像这样,让孩子每天训练一遍,表格里的数字可以经常变换,相信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这种方式简单有趣,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这个方法,不仅能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做题速度。 除了做益智游戏,还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等。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可过长,但可以逐渐延长练习时间,重点是要每天坚持练。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应该干什么 给孩子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从硬件条件说起,房间的光线应该充足,如果使用台灯,一定不能刺激孩子的眼睛;另外,用来学习的桌子也要干净整洁,配合桌子的椅子要高低适中……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孩子,那就别怪孩子坐不住了。当然,大多数家长是一定能做得到的。 另外,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不要孩子在房间写作业,而你在外面看电视或讲电话,还很大声音,这让孩子怎么专心学习?尤其是一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学习内容,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更是学不下去。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说好听一点是陪着孩子写作业,实际上却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写。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或者字迹不工整了,就马上出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哪里错了,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和检查的机会。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总是屡错不改,还会忍不住在一旁指责:“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样做不对,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榆木疙瘩。”本来孩子学习时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结果被家长这么一“盯”,整个人都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生怕哪里做的不对,被家长批评。 久而久之,孩子写作业时的关注点不再是学习,而是家长什么时候会离开?甚至会在脑子里幻想家长会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出去。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又怎么能写好作业?于是被家长一顿埋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不要以为陪孩子写作业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实际上却恰恰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尽量不要在旁边看着,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如果实在不放心,那就拿本书坐在远处自己看,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气氛。当孩子遇到难题时,自然会主动找你解决的。 文/imamaclub.tw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育儿宝典】这么多早教方法,哪个才适合你家宝宝呢?

婴儿早教的方法 婴儿早教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为你归纳了4大点早教方法,妈妈们可结合自家宝宝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早教方法。 早教方法1、多讲童话故事 丰富宝宝幻想世界 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若宝宝幻想世界太窄是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因此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 早教方法2、多读多看多思考 从小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 早教方法3、语言教育愈早愈好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早教方法4、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婴儿早教的误区 作为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因此非常重视早教。但是早教也要讲究方法,若不注意就很容易掉入早教的误区,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下面归纳了3点早教误区: 误区1:过分依赖早教中心 现在的家长大都忙于工作,而年纪太小幼儿园不收,现在出现了早教中心,很多人就觉得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撒手不管,或者是觉得孩子在早教中心就没有自己什么事,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早教中心。 纠正:虽然都是玩,但早教中心并不是幼儿园。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这也能称得上是早教,之所以要来早教中心,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师有经验,可以弥补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但很多家长采取让邻居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早教中心的做法,自己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也就丧失了,同时孩子只有在早教中心锻炼这一两个小时,平时跟不上效果同样不明显。 误区2:早教效果价钱说了算 俗话说孩子的钱最好赚,现在岛城的众多早教中心不仅水平良莠不齐,收费更是千差万别,一节课收费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同的收费自然在很多的家长心目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贵的早教中心,效果会越好? 纠正:对于这种观点,就有部分早教中心管理者说,早教的收费的确有差别,而且收费也是参考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如果选早教中心最好别从价格上来做决定,现在很多早教中心装潢的富丽堂皇,以此来收取高昂的费用,这样的并不鲜见。选早教在关心其硬件配置的同时,还要留心他们的师资力量,以及品牌历史、知名度等。 误区3:早教是让孩子更聪明 在早教中心,一位家长的咨询的问题很简单,来这里会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吗?事实上,类似这位家长的问题,在机构接待的过程中遇到的并不少,很多家长更是直截了当的询问,早教中心能让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教不教唱歌、舞蹈这些内容。 纠正:对于早教的效果,家长往往会存在误区,例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和性格。至于会不会让孩子更聪明这个问题,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为他将来不管是在哪个层面工作,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和事业,为个人的创造和幸福打下基础,这是家庭早教之目的。 文/育儿宝典

Read more

把这10个气质传给孩子,胜过十栋房子

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优秀的父母亲,并不是给你的孩子留10亩地、10栋房子、10辆轿车、10个百万存款,而是言传身教给他们10个生命气质: 01. 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 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02. 常勤快地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 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 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 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03. 可以和任何人沟通。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04. 会写。 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05. 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 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06. 养成孩子严谨的性情。 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佼佼者。 07. 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反省。

Read more

孩子爱用尖叫来抵抗,处理尖叫的方法,搞定爱尖叫宝宝!

尖叫,也是一种语言 为人父母是件令人喜悦的事情。然而伴着喜悦而来的,并不全是春风得意。很多父母还没有享受到对孩子教育成功的满足感,却首先得到了孩子哭闹为自己带来的尴尬。 “啊——!”刺耳的尖叫声打破了周边的宁静。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宝宝又开始发飙了? !大部分家长在尝试了一切方法之后,也只能“冷处理”,但正如一位家长所说: “这不仅需要钢铁一样的意志,更需要有聋了一样的耳朵!” 关于宝宝为什么会尖叫,爸爸妈妈们也有很多的解释。有的说是为了发泄情绪,有的说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力,有的说宝宝发出的不是尖叫,是寂寞……其实都答对了,但是孩子在不同场合的尖叫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只有明白宝宝想要什么,才能釜底抽薪地让他停止吵闹,还你一片清静的时光。 1、高兴的尖叫 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或是做游戏兴致高涨,会兴奋地挥舞小手,身体上下摆动,眼睛笑成了一条线。但这还远不能让宝宝充分表达他兴奋的情绪,于是欢快的尖叫声成了宝贝高兴的信号。爸爸妈妈可不要让宝宝吓住了,宝宝只是想用尖叫来表达他的快乐,把他快乐和激动的情绪传递给你们,让你们一同分享! 2、寂寞的尖叫 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电脑前忙活,宝宝一个人在客厅的地板上玩积木。多么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啊。大错特错!一个人玩太没劲了,宝宝需要有人在旁边为他鼓掌加油。于是,尖叫声再次响起。此时的尖叫是在抗议你们对他的忽视,宝宝需要你们的关爱,他在向你们传递这样的需求。爸爸妈妈能从宝宝的尖叫声中听到宝宝的心声吗?宝宝怕孤独!所以无论多忙,请都不要忘记亲子时间。 3、愤怒的尖叫 宝宝和小伙伴正玩得开心,突然一个大孩子走来抢宝宝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宝宝双手紧紧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对方力气怎么那么大,快抢不过了,宝宝发怒了。于是,“啊——!”尖叫引来了双方的家长,一场干戈才化为玉帛。 12个月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尖叫是他抗议的声音,是自我保护的信号。 4、反抗的尖叫 该喝牛奶了,不想喝!该睡觉了,不想睡!怎么妈妈总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议。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经休息,宝宝的尖叫声就像划破长空的鸣笛,尖锐刺耳。 12个月的宝宝不再是襁褓中的婴儿,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宝宝产生反抗情绪的时候,不如停下来问问宝宝的意思,和他温存一下,缓和一下情绪。 5、模仿的尖叫 邻坐的宝宝喜欢尖叫,宝宝也跟着尖叫,一起叫多有意思啊,看谁叫得更响,看谁叫的时间更长!宝宝的模仿力很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只要是这个小人儿感兴趣的,他都会亲历亲为地去尝试。当别的宝宝用尖叫引来大人的注意,宝宝也会去尝试这样的方法,看看是否奏效。粗心的家长如果不够细心,就很容易中了宝宝的“圈套”。因此当宝宝模仿尖叫的时候,家长不必反应过大,那更会激起宝宝尖叫的劲头。 长期尖叫危害大,过度放任毁孩子 虽然每个孩子在某一段时期都会出现尖叫行为,但长时间下来却会对孩子成长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1、丧失基本生活技能: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习惯处处“代劳”,这容易让孩子舍弃一切自我学习机会,待孩子长大后便会发现,周围同龄人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己却没有,不仅容易被排挤,也会影响到自信心。 2、情绪管理失当:习惯以尖叫来发泄情绪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较缺乏忍耐宽容的心胸、忌妒心强、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等,且不易获得别人的认同。因此,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上自然无法正常的维持。 3、挫折忍受度低:当遇到问题,不愿意去面对或解决时,“尖叫”就成了孩子表达需要寻求的协助方式。孩子一尖叫大人就帮他处理,长久下来,容易养成孩子面对挫折的忍受度低;日后进入团体生活时,稍有挫折压力,便会无法应变处理,“逃避”便成了解决问题最佳途径。 4、声带受损:长时间的尖叫,不仅对孩子的声带造成伤害,更可能变成无法恢复正常声调频率的遗憾。尖叫久了不仅口干舌燥,有时还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0-1.5岁」语言不足的尖叫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