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朋友圈

[01] 早上我开车行驶在路上,车载收音机里传来这样的一个消息:一位63岁的母亲在朋友圈公开征集一名“女儿”,年龄19-24岁,如果陪她去三亚旅游,她不但愿意负担全部的旅游费用,并且赠送iPhone7手机一部。 什么?这么好的事?天上掉馅饼,还是天上掉陷阱? 后来我上网,发现网上出了这位黎女士朋友圈内容,连她本人的手机号码赫然在列。可见这条消息绝对是真实的。据这位母亲介绍,她的老公喜爱旅游,和团队远足出去多天,唯一的女儿在加拿大定居。 她想去旅游,没有伴儿,才发朋友圈求陪。于是这条朋友圈刷屏了! 我从这个母亲的身上看到了目前一部分老人的生活现状。他们大都有着良好的工作,经济情况不错,有的刚刚退休。子女因为工作在外地。自己的交际圈不大,或者没有痴迷的爱好,这时就感到深深的孤单。 纵然有钱有闲了,恐怕也只有“玉容寂寞泪阑干”。这条消息凛冽了我,我能理解每天夜里只有一个人的世界,体会有话说无人听的悲哀。 满目的孤独似疯长的野草,只好用金钱来换取短暂的陪伴。这个母亲不知有没有屏蔽亲人的朋友圈,否则她远在加国的女儿看到母亲朋友圈里晒出征女儿的心愿,不知作何感想。 [02] 陆姨的姑娘七宝是个励志妞。出国留学,找的是外籍老公,拿着高薪,定居海外,夫妻俩二人年薪数百万之巨,在海外属于精英阶层,开豪车,住别墅。还给父母在武汉的汤逊湖买了别墅……简直就把身边那些在家门口混饭吃的同龄人秒成了废物渣子。 那些年,精英七宝是我们的头号公敌。我们一个个在她的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们拼尽一生也无法逾越。我们不想仰视,也无法直视。她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来。 后来,她生了孩子,又到美国定居,女儿小七很漂亮,才四岁,已经会说包括汉语、英语、武汉话在内的几种语言。听说,小小年龄已经跑过北欧圈的好多国家。见识甩我家没出过市的康哥十八条街。说实话,我们对于北欧那些美得像童话的城镇的认识,都来自于陆阿姨。 唯一的遗憾,七宝繁忙,十几年来回国的次数屈指可数,而老两口去曾到国外住过一月余,外语、生活习惯、朋友圈……60多岁的人对国外生活完全不习惯,那感觉就像自己和自己剥离。哎,用陆阿姨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福享不了! 逢年过节,陆阿姨会把亲戚请到她的别墅。一大桌亲戚围坐,吃喝玩。以前的画风是大家集体羡慕陆阿姨,羡慕大别墅,羡慕争气的七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画风一转,陆阿姨开始羡慕望她的老姊妹:你们儿孙围绕身边,成器不成器也好,吵吵闹闹也好,都在一处呆着呢。 我永远只能通过sky软件才听得到女儿的声音,通过视频看到小外甥的模样。连个吵架的人都没有!你们累了病了,孩子们踩了风火轮似的来跟前照顾,我头疼脑热,床前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女儿不会回来,我不愿出去。哪天年老体弱时,谁来搀扶我? [03] 我的同事燕子有一次回她老家,回来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情景,我们办公室集体唏嘘了好久。村口有一座石桥上,桥的这头坐的是几个老太太,那头坐的是几个老头子。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翘首以盼的是,早已到城里安家的子女偶尔抽空回家看看。 每当有孩子从外地回来,那家的老人就像过节般的欢天喜地。买菜、杀鸡,临走,攒了一年的好东西都拿出来,让孩子们带回去。但大多数时候是,老人们呆呆的坐着,仿佛像桥上的石墩静默无声,他们等不到,永远忙碌的孩子。 他们永远不会说,孩子我好想你,你能回来看看我吗?他们只会说,孩子在外面好好干,我好着呢!那桥头孤独的身影刺痛了谁的眼? [04]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虎哥是朋友圈里的真汉子,他在深圳已经落户,厂子也顺风顺水。年前突然卖掉了厂子,一家人搬回了应城一个小镇子生活。每日陪老父钓钓鱼、溜溜鸟、围着家里的水塘走上七八个来回。朋友大惑不解,人到中年何事折腾?虎哥轻描淡写:老父已是肺癌晚期,化疗痛苦还无济于事,我只能陪在老父身边尽孝。如果我不回来,哪怕日后我登上福布斯,都会永远抱憾。钱是王八蛋,用了还能赚。 朋友一时无话,直觉耳边一阵嗡嗡,再等他清醒过来,虎哥提醒他,快四十岁的人了,怎么哭成狗?他想起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患病的日子,正是他一个微电影拍摄的最后收尾阶段,他砸进去了近80万,大部分都是借的。他焦虑一心要尽快弄好,让父亲看一眼,可是——子欲养,亲不在。他的电影在后来拿奖无数,每当他听到筷子兄弟的《父亲》他就哭得不能自已。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05]

Read more

告诉你怎么跟你孩子说「不」

教育孩子守纪律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会令人心力交瘁。你希望看到孩子永远挂着阳光般的笑容,而不是愁眉苦脸、哭泣或者是乱发脾气。用不恰当的方式对孩子说「不」,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危害,但是如果做得恰到好处则能让你的孩子感到愉快并对以后在孩子教育上打好基础。这里给大家一些有效的方法教你怎么跟孩子说「不」。 1、说一次就够了 当你第一次说「不」时一定要坚决,不需要反复说几次。说的时候表情要严肃,并要跟他说明为什么他不能得到想要的。如果第一次说「不」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试着用另一个方式,比如告诉孩子怎么做就会得到肯定的答复。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心软。如果你的孩子知道了如何能够钻你的空子让你答应,他们以后就会不断地欺负你。 2、做出解释 有时候光说「不」是不够的。家长需要给出理由,不然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不被允许,从而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3、用肯定的方式表达不许可的意见 孩子听多了你老是说「不」,这会对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造成危害,同时会产生怨恨心理。这个时候,你可以试着以说「行」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其想法的不赞成。举例说明,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吃饼干,你可以答复他说:「行,吃完晚饭后给你饼干。」如果在购物的时候他们要求买个新玩具,就说:「好啊,如果你想把这个玩具作为你的圣诞礼物的话。」这样,你的孩子有机会在某个特别的日子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并学会妥协。 4、不要大吼大叫 《儿童发展杂志》中有篇文章说:「对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跟体罚他们带来的恶果相差无几,这可能会引发行为方面的问题和情绪发展问题。」对孩子吼叫带来的恶劣后果超过了任何可能的暂时沉默的好处。 《婚姻家庭杂志》发现,大声吼叫会导致抑郁和伤害孩子自尊。所以,学会用平和友好的方式进行交流显得至关重要。 5、尊重隐私 不要当着其他人面前训斥孩子。相反,你应该得到他们的注意后把他们带到较为隐蔽的地方,清楚地告诉他们你说「不」的理由。如果你当众骂他们,特别是其他人还变本加厉地嘲弄他们,那他们会记恨。记住,如果你当众羞辱了他们,他们以后也会对你做同样的事情。 6、用非直接的方式说「不」 给孩子其它替换的选择可以让孩子认为你没有完全拒绝他们的请求。比如说:「不行,亲爱的,你不能吃糖果,但是你可以吃个苹果」。这样的建议给了他们其它的选择,并有机会跟他灌输吃健康食品的好处:苹果比糖果更健康。 7、不要承诺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父母经常说: 「现在不行,孩子。」那么如果现在不行的话,什么时候就行呢?如果你无法兑现你具有暗示性的承诺,那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你产生信任问题。相反,你应该提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让你的孩子知道他的愿望会得到实现。比如,「现在不行,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在你生日的时候给你买。」 8、让孩子做选择 让孩子做选择是把权力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有一定价值。如果他们自己能做决定就不会觉得被忽视。例如,你可以拒绝其想吃糖果的要求,但是你可以同时提出给他们吃水果的选择,提醒他们你一直说的健康饮食的好处。让孩子们做选择时,需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在他们选择后招致你再次的否定而使他们感到挫败。 9、 父母双方不要互相牴触 有时,当父母其中一位在说「不」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到另一位面前讨说「行」。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父母双方发生矛盾,让你的孩子学会如何操纵大人。这个时候,你和你的另一半一定要交流好并明确最后的决定。 对孩子说「不」确实很难。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开心,这其实很容易做到。如果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当时片刻他就高兴了。当然,你也可以用吼叫责骂的方法对孩子说「不」。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家长能花点时间学会如何用平和有效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才是必不可少的。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原生家庭的影响,伴随一生,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1]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更大 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2] 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规则也不同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 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妈妈们和丈夫的相处中,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细节上的不一样的地方,在孩子面前,你们是怎么相处的呢? [3] 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 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 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妻子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但是,对你明明有爱,你却感受不到;别人明明没有伤害你,你却觉得别人是在伤害你,这种“负面情绪的过度察觉性”如果传递到下一代孩子那里,结果孩子的家庭幸福感也没有多少吧! [4] 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5] 值得思考的问题

Read more

孩子的世界里,亲人的“出场”顺序很重要!

每次朋友聚餐,我都带着我家女儿,曾有朋友好意提醒,带孩子出来吃饭,自己根本吃不好,还不如把孩子放在家里。对于这样的话,我一向是一笑置之。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吃一顿饭这么简单,这是我和孩子的一次经历。我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才离职的。 身边有人不解,怀孕那么辛苦,为什么不索性辞职算了,为什么不呢,是因为我想多赚点钱。辞职呢,是因为我想全身心陪伴孩子。 孩子四岁后,我把婆婆接过来,帮我带孩子,我回归职场了。这时,我身边的人又开始操心了,觉得我做的不够理智,孩子最难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应付带娃,做家务,把自己累的体重一直维持在不过百。现在孩子大了,省事了,却让婆婆来带。 而我的妹妹正好跟我相反,孩子出生以后,她就把孩子交给我妈带,为了自在,给孩子断了奶,让我妈把孩子带回老家。 我妈为了帮她带娃,还提前一年退休,小外甥和外婆特别亲,每一次过年过节,妹妹回去,他就像是看一个陌生人一样看着自己的妈妈,对于妈妈手里的玩具和零食,只流出渴望的眼神,小脚却不肯往前挪一步。 而我女儿从外婆那得到一块肉,立马跑过来递给我,高兴地说,妈妈,这是外婆给我的肉,给你吃。 妹妹在一旁一脸的羡慕,在几次讨好儿子无果,脸上开始有一些悲伤,羡慕地说,姐,你好幸福。 我看着她说,你本来也可以这么幸福,只是,你错过了而已。 在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眼里,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为了自己的那一份自由和快活,就根本不想尽一个当妈妈的责任。 她们总想着,孩子长大了,我在物质的方面多付出一些,孩子的心就自然回归过来了。 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关于亲人也是有一个“出场”顺序的,如果你占了“位置”,那么在孩子的心里,你就是最重要的,在他们看来也是最亲近的人。 我身边一个朋友,和老公两地分居。 其实,在很多次的聊天中得知,她老公在另外一个城市,公司给租了一套两居室,很适合他们一家三口住。可他老公总觉得,儿子太吵闹了,自己工作强度大,不想被影响。 于是,他老婆一直带着孩子在老家,而他呢,一个人过着“单身”的日子,跟他一起去外地的,还有一个同事,半年后,就把老婆孩子接了过去,每天中午,他在办公室看小说,他就开始收拾回家,说要看孩子,不然老婆没法做饭。 看着同事在公司和家两点奔波着,他庆幸自己是明智的。 只是,年底公司举行亲大旅游的时候,同事的儿子特别粘他,一大一小的男人在一起,他老婆负责给他们父子拍照,特别和谐的一道风景线。 再看看他家呢,儿子趴在老婆的肩膀上,嘴巴上喊着要回家,他想减轻老婆的负担,根本无望。 儿子根本不买他的账,用蛮力把孩子抱过去,孩子对他又是踢又是打,一个景点还没有玩,被气的一点儿心情也没有了。 他老婆无奈地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儿子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一共不到一个月,你让他怎么和你亲,平时和你视频,你总说忙,说回家再说。 在儿子的世界里,他只有妈妈还有幼儿园的同学老师,爸爸对于他来说,只是电话那一端,承诺给他买玩具的“陌生叔叔”而已。 这个爸爸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等孩子大了,我就把你们接过来,他以为儿子是自己的,自己想什么时候,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都可以。可是,他错了。 对于很多童年开心的事,难过的事,大家都会刻骨铭心。 这就足以说明,一个孩子的童年是有多么重要,对于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等你大了,就……”,如果你爱孩子,就应该好好珍惜眼前,不要总是妄想,他们大了,带他们不是那么费劲了,你再以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的角色出场,对不起,“场内”人员已满,根本挤不进你们这些“等爱”的人。 爱孩子也要趁早,让那一句“等孩子大了”见鬼去吧,更不要把到手的“入场券”丢了。 因为你晚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容纳不了你了,也许你会挤进去,但是,那情景绝对不是你希望的那样。

Read more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去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一、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二、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三、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四、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五、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一、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二、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三、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四、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五、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一、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三、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四、用自信取代自卑 五、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六、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Read more

爱孩子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值得父母一看!

(一)0-6岁,爱等于陪伴 智力的塑造:0-6岁智力发育最快的,50%的智力在4岁前形成,聪明不是脑细胞有多少,而是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多少。在某方面刺激多,脑神经元较粗。在某方面的智力就发达。 情感培养:左脑发达→是逻辑思维强,右脑发达→是创造性思维强,想象力培育,以及完整的情感培养才会有完整的人格表现:这个时间段,不要对孩子约束太多,陪他玩,让他赢。培育他的温暖感。 性格的塑造:建立概念,知对错,把教育放在故事里,少讲道理。有句话说到:习惯于有求必应,必致骄横无礼;习惯于有求无应,必致自卑消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在这一点上家长要提起重视。 (二)6-12岁,爱等于教练 自信养成:一定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我们要多用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12岁前要完成2万次的肯定。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这里可以引用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了。 习惯养成:重视细节,所有得到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奖励和惩罚:关注他的喜好,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让他因肯定而感动。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事情和爱分开,你犯错,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 责任养成: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家长代替他做,却无法代替一生;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玩与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三)12-18岁,爱等于尊重 他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我长大了,要求平等了。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家长和老师: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师告黑状。让孩子喜欢老师很重要。 学业和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不断的成长,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给平台:鼓励去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励参加文体团队活动。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行万里路。让孩子热爱生活,参加暑期亲子夏令营。 给榜样:与谁同行,向谁学习。恰当的目标,鼓励达成。多关心、多沟通、多抚摸。抚摸对孩子心理影响巨大,传递理解、信任、尊重。永远记得让家成为每个孩子心中温暖的港湾,不要让家成为竞技场。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0-6岁宝宝每一年不能错过的成长关键点!

一岁: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处在婴幼儿时期时,特别喜欢有人在他身边,注意他的举动,逗他开心,和他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才会更顺利。这一年里,爸妈们要耐心地给予他们关爱,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人爱。很多爸妈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但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时,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两岁:培养幽默感 两岁到了又好气又好笑的年龄阶段。他们不再像之前那么盲目、莽撞、冲动,一刻坐不住,但是他们也开始变得固执、不听话,因为他们想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我家儿子现在处在快两岁的阶段,这个阶段他有他的主见和思想,而且我总觉得我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家里的垃圾桶必须是他自己装好袋子,家庭成员不能穿错彼此的鞋子,不然他会闹,自己的小马桶自己要放好,冲马桶必须是他自己做,而且冲完一定要洗手,洗手的时候要自己倒洗手液,等等等等 人的幽默感起步是比较晚的,要到两岁时,孩子的幽默能力才有初步的表现。而两岁半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很多大人眼中的“好玩”,正是小孩幽默感的源泉。大人们要了解他们表达幽默的方式,要好好维护并且努力营造幽默的环境。 三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这一年 在三岁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稳定和不稳定两个螺旋上升的时期:三岁到三岁半的孩子是快乐而友善的,到了三岁半以后,孩子将会经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时候,爸妈的表现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个性与创造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的三岁时。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除了让他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外,还让他用嗅觉、味觉或触觉来感知。 四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四岁孩子心理的关键,在于他们更高的身体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到了一起。他们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变幻莫测的想象力,张狂而可爱,做什么都“过度”。这个阶段,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家长们的首要选择。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爱说话、爱韵文,喜欢说悄悄话,也喜欢唱歌,甚至喜欢吼叫。他是他自封的讲解员,也是他自己的听众。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所以请你们尽量去回答他们“为什么”。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会通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五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在饮食、睡眠、排泄、穿衣、洗漱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知道自己如何吃饭了,夜间睡眠大多是愉快而顺畅的,大小便也基本可以完全自理了,情绪和身体状况都朝着正方向发展。但是在五岁半到六岁之间,孩子的紧张情绪较之前有所增加,宣泄的力度也有所增强。 五岁孩子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就是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让妈妈开心。尽管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显得相当自信,但他仍然需要妈妈的肯定。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 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当他跟妈妈说话时,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说完,就急着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要说什么。所以妈妈的脑筋要转得够快。虽然偏爱妈妈,但他们也会以爸爸为荣,喜欢有爸爸陪伴在身边。 六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到了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他最大的苦恼是既依赖妈妈,又想要离开妈妈,期盼走向独立,所以六岁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孩子和妈妈在这个阶段都会觉得纠结和难受。 这个阶段,他们对爸爸的需求开始增大,他们更钦佩的人是爸爸,而不是妈妈。因此爸爸偶尔出面接手负责照顾孩子晚上的洗漱与上床,往往能让事情顺利得令人匪夷所思。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之中。 大约从五岁半到六岁半之间,孩子的许多行为似乎从各个方面一起忽然转身,都朝向明显对立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六岁的太过精力旺盛而且强横刁蛮,转向七岁的太过忧郁而沉寂的过程中,期间却会有一段日子是孩子的美好最为绽放的时刻,也是让爸妈最为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 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发展过程有提前有延后,所以请爸妈们一定要记住:要理解并且欣赏他的行为。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妈妈这样说话,我保证,孩子肯定会很懂事(建议永久保存)

当孩子做事磨蹭、不想理我们或者反抗我们的时候,妈妈你要这样说话,孩子才会懂事听话。 >>>> 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 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 不这样说:还不回你的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困就不想睡觉。也许我想看电视,也许想做有趣的事儿,我还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你们规定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体的生物钟定好了,我会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选择我喜欢的做,然后顺理成章地睡觉去了。不过,我有病的时候可能还是例外啊。 >>>> 2、当孩子做事磨蹭 ✔ 这样说: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走了,你现在穿好衣服,还是把衣服拿着?你要带什么包?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 不这样说:你还在那儿磨蹭?我们要晚了,赶快吧,听见了没有!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没有意识到我在磨蹭,特别是在玩我喜欢的玩具时,我没有时间概念啊。如果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顺着你的督促做选择。 >>>> 3、当孩子说“不”的时候 ✔ 这样说:好的,你可以说“不”,但是,我需要听听你说“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可以吧,说出来吧。 ——尊敬的、正面的引导 ✖ 不这样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是对你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说“不”时,我在尝试我的独立性,想证明我在长大,也许,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导,也许,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在学习不惧怕别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Read more

如何带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聪明的爸妈这么教!(超实用)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孩子。如果一个小孩儿跟大人说话有问有答很有礼貌、能在饭桌前安安静静坐着把饭吃好再自己把盘子收了、坐电梯会在一侧等里面的人出来再进去并且在电梯里全程安静……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个小孩儿很成熟很有礼貌。 但矛盾的是,很多家长潜意识里又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就会跟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还可能会压抑个性甚至会吃亏。所以他们有时候会鼓励或默许自己孩子某种大大咧咧能争能抢的气质,行动鲁莽说话不客气的孩子被误认为是能力强、敢于表达。 其实那只是没教养而已,跟个性没半毛钱关系。而且这种没教养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终生。 那什么是教养呢?教养就是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就是对尊重和边界深刻理解之后的一种分寸感。有了这种分寸感,大家都会感觉很合理很舒服;没有这种分寸感,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烦恼。 一、声音 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一开始就要教一件事儿:正确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内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开大会,怎么大声都没关系。在室内的时候就用对方能听见的音量就好了。室内包括家里、教室里、楼道里、车上(公交车或自己家车都算上)、电梯里等等。餐厅、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在自己家的车里也要降低音量?因为小空间的大吵大闹会让人心烦意乱,也会影响司机开车。 看电影不要说话,实在要说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声说。 电梯里有别人的时候不鼓励聊大天儿,因为别人不愿意听你家的事儿。需要交谈也要尽量小声、简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电梯不是游乐场。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叫别人的时候要自己走过去叫,不能隔着屋子扯着嗓门儿喊别人过来,有什么话过去说。我有时候忘了,他们还会提醒我。 周末你们起得早,我们还想再睡会儿呢。爸妈卧室门没开之前不能在外面大吵大闹,不能练琴。 住公寓就不要在家里拍球了,楼下邻居受不了。 虽然说了室内要小声,但饭桌上当着别人的面互相咬耳朵是不好的,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们在背后说什么,会觉得被隔离、不舒服。其实小孩儿都喜欢这么做,暂时无所谓,但与其大了再改不如现在教给他们。 二、耐心、谦让、礼貌的举止 从小要学会给别人一点儿耐心和谦让。不挤、不抢、排队。轮到自己再玩儿。玩儿的时候如果后面有人排队,玩儿一会儿就要让给别人,不能自己霸着玩儿个没完没了虽然别人也说不出你什么来。 大人交谈或打电话的时候要安静等在一边或走开,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试图打断,不紧急的事儿等一会儿再说,紧急的事儿要先说一声“excuse me”/“打扰一下”。 要扶住门让后面的人通过;电梯来的时候让到一侧,让里面的人出来以后你再进去;进电梯以后如果外面还有人没进来要为人家按住开门键(而不是关门键)。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来熟地乱跑,要由主人带着参观,一般也不主动提出来要参观。别看见什么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当外人儿。用别人家卫生间要问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卫生间?”人家肯定让你用,还会指给你适合的那一个。别人给的零食要问过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着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过道里。自己东西掉了要马上捡起来,别人东西掉了帮着捡;公共场合不钻桌子,即使是榻榻米那么诱人的桌肚子也不能钻,虽然你是小孩儿。 三、有礼貌地说话 跟人好好说话,正面沟通,避免使用嘲讽、诘问、挑衅、毫不客气的语气,不能用反问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别人跟你说话或问问题要回应。 从小不逼着孩子叫人,而是给TA做正式的介绍:“某某,这是我儿子/女儿,这是某某叔叔,say hi/你好”。 活学活用“请”、“谢谢”、“对不起”。“请”是“魔法词”,说了别人才会帮你,不说就得不到帮助。有些小孩儿说话特别“冲”,喜欢用命令的口气,比如“我要/要吃这个”“给我拿内个”,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像得了圣旨一样赶快去办。其实这句话正确的展开方式是”我能不能吃这个?”“请帮我拿一下内个”。而且得到以后必须要说”谢谢“。 需要绕过别人的时候说一声“借过”或“对不起让一下”,不能硬往上挤。

Read more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父母的事

这是心理学界的曾奇峰老师在2007年写给自己女儿的一封信。是一篇旧文,但再次读还是情真意切,言辞灼灼,充满着睿智与平和的态度和思想,对女儿爱而不溺,宠而不娇。值得父母亲和想要做父母的人再次看一看。 亲爱的小人: 之所以叫你“小人”,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确很小啊,胳膊腿细的像我的手指;二是“小人”这个词稍带贬义,就算是对你有时候调皮而我又对你没什么办法的一种“报复”吧。 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征求你的意见呢?但爸爸这样说是认真的,人生有很多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出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件,死亡是最后的那一件。 当然,不仅仅是你,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来又不得已才离开的。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在生活了二、三十年后,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就决定让你也来看看。 所谓不错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它却并不完美,还有很多不那么好的、甚至丑恶的地方。甚至有一些人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占十分之八或者九,这真的是很大的比例了。当然,有更多的人认为,人生的大部分是很美好的。不论你以后怎么看待生活,爸爸都想跟你定一个“君子协定”: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精彩又好玩,你不必谢谢我们;如果你觉得人生痛苦又无趣,你也不责怪我们,好吗? 有一些父母觉得,自己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而且把孩子养大,所以孩子应该感恩。现在你知道了吧,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多是件不好不坏的事情;而养育孩子,则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法律规定,不养育孩子的父母亲,是要负法律责任,并且会遭到众人的谴责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养育孩子,最低限度只是没犯法而已。我们不必对仅仅没犯法的人说,谢谢你啊。 你的出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从此我升级为爸爸,这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升迁”。8年来,你一直都在教我怎么做一个好的爸爸,你教的很好,我呢,也在不断地努力学习着。 你出生之前,爸爸只是做着你奶奶的儿子,无止无休地接受着奶奶的爱,而没有学会怎么给与爱。爸爸想告诉你,学习爱和被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有了你之后,爸爸才学会了怎么给予爱。你以前是那么的弱小,而你以你的弱小衬托了我的强大。在你感到害怕搂着我的时候,在你让我为你打开矿泉水瓶盖的时候,从你无比欣赏和崇拜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觉得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真诚的信任和赞美呢。爸爸从你那里得到的荣誉和鼓舞,远远地超过了从其他方面得的。 爸爸是别人的心理医生,而你却是爸爸的心理医生。在爸爸的内心变得不那么宁静的时候,你的纯真灿烂的笑容可以很快让我从心灵的泥潭中走出来,变得跟你一样轻松和快乐。看心理医生是需要花钱的哦,所以我还欠你一大笔治疗费啊,呵呵。  你的出生,还延伸了我的生物学存在,使记忆了我的信息的基因可以在这个星球上持续地存在下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迟早都会离去的,但因为你,爸爸即使离开了,却还有一些东西留着,这会让爸爸觉得很安心很自豪呢。 你还让我学会了爱自己,不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对你的控制的权利。有些不那么会做父母的人,把自己弄得惨兮兮的,他们会对孩子说,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命地工作,等等。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想操控孩子,使孩子丧失维护自己权利的伦理立场和道德勇气,对父母哪怕是无理的要求,都无条件地服从。 我从来不认为父母都是对的,父母都是从孩子慢慢变成的,既然孩子可能犯错误,变成了父母后同样也会犯错误;怎么可能一变成父母就不会犯错误了呢。而且,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任何人都必须向自己的孩子学习,才能慢慢地变成好父母的。所以孩子应该是父母的老师啊。 选择之后,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了。如果选择正确,享受成功的快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另一种可能是要承受失败的痛苦和压力。其实这也没什么,人生如果只有成功和喜悦,那也会很无趣的。人生的真正快乐,多半来自于一些具有较大反差的情感体验,任何单一的情感体验,都会使人生这场筵席变得低廉和乏味。请记住,爸爸会祝你成功快乐;但是,如果你的选择错了、失败了,爸爸永远都在那个可以让你休息和疗伤的地方等着你,你愿意修养多久就多久。等你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候,再鼓励你上路。爸爸决不会在你遭受挫折后的任何时候趁火打劫说:当初你要是听爸爸的,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状况了。 爸爸既然已经准备好分享你的成功和幸福,也就同时做好了分担你的失败和悲伤的打算。好朋友都会这样做的,何况我是爸爸呢? 人生最大的选择,也就两个:事业和婚姻。其他的选择,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核心展开的。 亲爱的小人,到了你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你已经都成年了。爸爸会基于对你本人和对各个专业的了解,对你提出建议,最后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一个人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做一件自己爱做的事情,并且还可以通过这件事养活自己和获得荣誉了。我可不愿意你错过这样的幸福而代替你做出决定。爸爸现在就是因为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而幸福着,因为爸爸现在的职业,就是爸爸自己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告诉你啊,这个职业虽然很辛苦,但爸爸一直都很高兴地工作着呢。 婚姻是个人生活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到你谈婚论嫁的时候,已经比决定专业方向的时候更晚了,你也更加成熟了,所以爸爸应该更少说话了。跟专业选择相比,你的婚姻更加应该由你自己决定。从人生的大背景来说,爱情和婚姻,是人投注情感最多的地方,所以也是最有趣的地方。如果这件事都是被人幕后指挥决定的,那人生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很多人的父母,代替孩子决定婚嫁对象,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人生的快乐。这样的父母很自私呢:相当于让自己享受了两辈子的选择的快乐,而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也没活过。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就在于自己可以做出选择啊。在你人生的所有重大选择上,爸爸都是最热情的观众。爸爸要再次谢谢你,在爸爸的下半生,你会演出如此吸引我注意力的戏剧给我看,这会使我远离孤独和无聊,而且在我的今生今世就已经延伸了我的生命。所以爸爸觉得,养儿养女,不是为了防老,而是为了观看自己的一部分,活得比自己更丰富、更精彩。 我永远都不会跟你谈孝顺爸爸妈妈的事。因为我觉得,如果在你小时候我们对你很好的话,我们老了你自然会对我们好的;我不想把这样自然而然的事情,当成伦理道德的压力施加给你。就像我会自然而然享受美食,而不必总是给自己强调,不吃饭就会死去一样。 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把孩子对父母的自然的爱,硬性规定成一个道德准则,是大家犯的一个最为愚蠢的错误。我甚至不会对你说将来要对你的公公婆婆好,因为我知道,一个心中有自然而然的爱的情感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爱她的爱人的亲人。这样的爱,可以给你幸福,也可以使跟你有关的人幸福。 你一定要问,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对父母不孝的人呢?爸爸告诉你,孩子的不孝,是继发性的、反应性的。 简单地说,一个孩子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高品质的爱,那他或者她也就没有爱的能力,所以就对父母也没有爱了。孩子出生时几乎就是一张白纸,爱和恨的能力,都是后来学会的,而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 抚养你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担忧的焦点:成长、健康、饮食、安全、交友、学习、游戏,还有以后的专业、工作、择偶、婚姻和生育。从你的祖父辈那里我们知道,这可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艰辛旅途呢。但你不必内疚,我想说的是,你带给我们的快乐,带给我们的活着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我们付出的辛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