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 被这个“别人家小孩”一直打败的我们,如今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孩子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宿敌”,有一个也许见不到但是无处不在,从来都不曾有缺点的完美小孩——“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学历高、工作钱多又不累,还有一个完美的男/女朋友……网络上,众多网友吐槽“别人家的孩子”,可见深受其害。 总把别人家的小孩放在嘴边,其实是众多家长心中的一种投射,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完美,与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他们只好将内心的期待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只看到其他孩子身上的某一种优点,便将其放大,认为其他的孩子就如同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美,借以这种美好形象,来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让其意识到差距、懂得进步。 虽然众多父母希望给孩子找一个榜样,但是用这种对比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观念里总是需要和他人比,那么父母的眼中,总有更多更完美的孩子比自己优秀,孩子内心就会感觉“没希望”,因为做得再好,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客观向上的评价,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多数都是从身边人的评价开始的。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且关注自身的不断进步,孩子才能够感到被关注,才有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转念一想,也许你的孩子现在正是其他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他们成绩不突出,但是他们做事总是认真踏实,也许他们没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并愿意努力付出,只要你愿意去找,孩子身上总是有许多闪光点。由于你的忽略,你对“别人家小孩”的关注,忘了给自己孩子鼓励,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们会变得更加开心,更加自信。 完美的孩子并不存在,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有些父母身为成年人,却不能用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会将自己心中对孩子的完美期待无限放大,一旦孩子稍微不达标,就恨不得马上采取各种方式去操纵、去改造,对“别人家孩子”的赞美和肯定。 实际上正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冷暴力,家长通过试图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修正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能接收到正向的信息,虽然他们可能犯了错,但家长又何尝不是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了孩子的现状。 一次次提到“别人家孩子”的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否定,这种负面信息强加到孩子身上,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也会内心产生对“其他小孩”的怨恨,他们认为有了他人的存在就让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好,这种负面思维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犯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固执无端,希望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虽然内心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并不把与孩子的沟通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子女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成为众多家长的标准。 可实际上不平等的沟通对孩子是有害的,再多频繁的沟通都只能是徒劳。长久下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主意正、不好管”,孩子认为家长越来越“粗暴、不理解”,彼此都是由爱产生了怨恨、误解。 做家长的成人们,需要意识到你们的点滴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思想传递给孩子,就会被吸收,成为孩子的观念。你的表扬肯定要多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的积极关注,并且愿意帮助他改掉坏习惯,扬长避短。当孩子知道原来,家长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是权威又是理解自己的伙伴时,他才能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才能正面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然无论别人家的小孩多么优秀,他的存在将会是孩子的噩梦,是孩子极度抗拒的形象。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孩子的成长才是良性循环,接收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 图:pexels.com

Read more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相信,中国妈妈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沙拉原来也是这样。她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后来,沙拉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初到以色列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那时的沙拉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于是,她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当孩子们回家后,她又一个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她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只有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位邻居大婶看不惯了。有一天,她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这位大婶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自己想怎么溺爱就怎么溺爱。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沙拉后来发现,在以色列家庭里,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艰苦生活。于是,沙拉诚恳地接受了这位邻居大婶的意见。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她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帮忙卖春卷,卖掉一个春卷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春卷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沙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上,值日表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经过“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设立“值班家长”,并且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 沙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了面包当早餐,还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一个汤。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沙拉都可以睡个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个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宠爱孩子人人都会,甚至连母鸡也会,可是,学会这样“狠心”地去爱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成功的钻石经销商。   沙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总结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建立自己的「教育哲学」

一听到这个名词,许多家长会觉得这四个字离自己遥不可及,「哲学」这样的字眼大概属于哲学家或教育家一类的专家学者吧,其实不然,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哲学一样,每个人其实也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教育心得,只是您没整理出来而已。 比如说,您是觉得小孩子应该多一些时间玩,还是应该多一些时间来听听故事,学学某一种技能。或者您是打算让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还是认为应该严格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您自己教育观的一部分。 在我们幼稚园每个教室的墙上都贴着不同的「我们房间的教学观(Room philosophy)」,上面除了最基本内容一样之外,如喜爱孩子,耐心等等,其他的就是每个房间老师自己的教学观点了,各自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小班的老师认为自由玩耍对小孩子很重要,中班的老师则认为有目地的课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大班的老师们相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是他们的教学重点。于是每个班教室的布置风格和教育模式都完全不同,每个老师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实施自己的「教育哲学」。而孩子们也受益匪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老师都给予了他们不同的内容,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活动。 我刚到新西兰后对这一点不是很理解,而且更可悲的是发现自己做老师这么多年好像没有什么自己的「教育哲学」,总是人云亦云。尤其在中国大陆那种党文化的背景下与别人不同便成了另类,就更不敢与别人不同,「一致」倒成了褒义词。而这儿的教育有一点好处是鼓励你的不同,并给你的不同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老师的思维没有什么限制,可以任意地的伸展,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我个人认为这样环境长大的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开阔的视野,也容易有自己的主见。 家长们您希望把您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呢?您又想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您认为您有能力做到的是什么呢?这些都是您的教育哲学,内容可以慢慢补充,但基本原则不要随意更改。持之以恒,就会有所收获。比如您想培养孩子运动方面的能力,您就要多带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多一些机会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千万不要「随大流」,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让孩子做什么,朝令夕改令孩子不知所措。在教育孩子上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呀! 文/叶子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你是这样对宝宝的吗?

1、经常亲吻宝宝的嘴巴 害处:我们能理解父母喜爱宝宝的心情,但是宝贝们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都还有待完善,这样的“亲密接触”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递给宝宝(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会通过这样的途径被传染到宝宝身上),导致宝宝生病。 改变方法:情感交流的方式个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用亲吻额头、小手代替亲吻嘴巴,更要避免让其他来探视的人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巴和脸颊。 2、用嘴巴吸奶嘴尝试牛奶的温度 害处:用奶瓶喂奶时,有的父母因为无法把握温度,就直接吸一口来判定,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大人口腔中的细菌依附到奶嘴上,然后再进入宝宝的身体。如有的家长有蛀牙,而宝宝也有蛀牙,就是这种不良习惯导致的。 改变方法:如果对牛奶的温度没有把握,可以将奶瓶倒过来,将牛奶滴几滴在手臂的内侧,如果感觉不烫也不凉,说明温度比较合适,可以给宝宝喝。 3、细小物品、危险品到处放 害处:有的家长本身喜欢随手乱丢东西,总忘记将物品归回原位,如用完的剪刀、水果刀。还有硬币等比较小的物品也随手乱放,一个不注意大件会伤到宝宝,小件会被宝宝误吞。 改变方法:尽量做到将物品回归原处,硬币、药丸等容易让宝宝误吞误食的物品,一定要放在宝宝看不见的地方,危险物品一定要远离宝宝。地板、床上等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方也要收拾干净。 4、家中乱拉线 害处:现在家中的电器很多,有电器就少不了电线、插座各类物品,家中风扇的电线、网线、洗衣机的电线横七竖八到处散落,对已经会走的宝宝是很大的威胁,一不小心就会绊倒,而且一旦什么都不懂的宝宝去触摸电线、插座,就十分危险。 改变方法:插座装在宝宝摸不到的高度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各种接线可以买一些线盒将电线绕起来固定住,既节省空间,也让家中看起来清爽。还可以购买插座安全罩,将无法移动又暴露在外的插座盖住,这样就更加保障了宝宝的安全。 5、宝宝的内衣常常换新 害处:有些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我爱宝宝才从里到外都给他买了许多新衣服,怎么也不对了?”宝宝的皮肤很娇嫩,而再合格的贴身衣服,也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且柔软度不够,既可能擦伤宝宝的皮肤,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会危害宝宝的健康。 改变方法:贴身衣物选择时材质很重要,而且不要常常换新的,如果有亲友小孩穿过的也可以拿来用,因为里面所含的甲醛等化学成分,经过长期的洗涤已经基本不在了,而且更柔软舒适,虽然不是新的,可是对宝宝的健康更有利。 6、方便只用一次性纸尿裤 害处:纸尿裤用完就扔,方便又省事。但纸尿裤主要由纤维素、聚丙烯酯高性能吸附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少量的弹性物质和黏胶组成,透气性并没有那么好,如果纸尿裤湿了又没有更换,会伤害到皮肤,让宝宝的小屁屁变得红红的,而摩擦时也会损伤宝宝的皮肤,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皮疹,也就是俗称的尿布疹。 改变方法:夜间可以给宝宝用纸尿裤,但白天最好还是给宝宝准备一些布尿裤,虽然麻烦点,但对宝宝好。如果用纸尿裤,也要随时注意更换。 7、大肆给孩子进补 害处:孩子还不会吃饭的时候,给孩子补钙、补铁、补锌……孩子会吃饭了又开始大鱼大肉的伺候,实际上,给孩子“多”的,不一定对孩子好。如过量补钙,孩子吸收、消化不了,反而会造成钙沉积,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肾结石、胆道或者泌尿系统结石,而大鱼大肉的结果是导致肥胖儿。可见,大量进补的副作用反而会害了孩子。 改变方法:对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会吃辅食的孩子来说,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才有利孩子成长。如果真的担心孩子缺少某些元素,也一定要经过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 8、将孩子扔在床上不看管 害处:有些父母将不会走的孩子放在床上就走开了,以为宽大的床很安全,但实际上,却常常发生婴幼儿跌伤的事件。 改变方法:如果实在要离开一会,也尽量将孩子放在有栏杆的婴儿床或者手推车上,并且尽快回来,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9、生活没有规律

Read more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01] 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有一次期中考试她儿子发高烧,所以没有去参加考试。过后,她找到学校的各科任老师,向他们说明了原委,并要回了期中测试卷,准备让他儿子在家里考。 回到家里,她就考虑着如何让儿子在家里考这些期中考卷。她想:儿子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中等,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做,这次在家里考试,他会不会有偷看的念头呢?我是让他自己掐时间还是我自己监督他考试呢? 后来她又想:常听人说,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于是,她决定选择相信孩子。那个周天,她把考卷放到儿子面前,说:“现在是八点,考试时间是一个半小时,时钟在那儿,你自己看着,如果到点了,你就收卷吧。”说完,她就关上房门去做她的家务事了。 果然,九点半,儿子出来交给了她卷子,并一脸高兴地去玩了。她回他儿子房间,看见儿子的书包是静静躺在一个角落的,一点都没有动过的样子。看来,儿子一点都没有“作弊”。 她很高兴她的儿子,懂得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她儿子完全按照学校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一到就不再做题了,而且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 她选择相信孩子,孩子也表现得很努力,她不由地感叹:原来孩子是这样纯洁! 她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词告诉孩子这些糟糕的概念:考试是可以偷偷看书的,你是不值得信任的。 [02] 1961年,皮尔·保罗来到一所很差的小学当校长。他对这些整日游手好闲的学生们很是头疼,想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后来,皮尔·保罗发现这里的孩子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相,终于有了一点效果。 小罗尔斯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之一,他像这里的大多数学生一样,不爱学习、打群架、斗殴、吸烟,无所不能。 有一天,他又像平时一样从窗台跳到教室里去“上课”,伸着小手走向讲台,刚好被皮尔·保罗逮个正着。 始料不及的是,这次,皮尔·保罗轻轻地托起小罗尔斯的小手,凑到眼前端详了好久,然后笑眯眯地对他说:“不得了了!你这手!看,这么修长的小拇指,将来你肯定是纽约州的州长!” 小罗尔斯内心激动万分:不会吧,我以后会是纽约州的州长!我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跟过说过,我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船长,那次已足够让我遐想联翩了!这次竟然是纽约州的州长,是的,我一定要把它变为现实! 从那天起,罗尔斯像脱胎换骨一样,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不再不堪入耳,他开始每天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地来上学,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皮尔·保罗相信小罗尔斯会是将来的纽约州州长,虽然是个善意的欺骗,但罗尔斯相信了这句话,并坚持了下来,最后迅速升值,在五十一岁,他终于成了州长。 [03] 我有一个邻居叫小芳,她的孩子长得蛮可爱,还很聪明。 可是,小芳对她的孩子很不满意,一天到晚都听她在小区抱怨她的孩子。 有天早上,孩子起晚了,要迟到了,小芳就脱口而出:“这都几点了,还撅着屁股睡!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散呀,跟谁学的呢?”

Read more

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令人讨厌的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休息时间在你家楼上喧哗,吵得你无法入眠;他们在小区跳广场舞,声音大得扰民;他们开车不打转向灯快速插到你的车道,你只好踩急刹;他们说话不顾别人的感受,呛得你半天说不出话……他们不是坏人,只是没有同理心,似乎没想过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麻烦和影响。 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人?我想你肯定讨厌这样的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正在不知不觉中将你的孩子养育成这样的人呢? 我们在外的时候很容易就碰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在羽毛球馆打球,一个6、7岁的小男孩在各场子里乱窜,好几次差点被别人的球拍打到,逼得大家只好停下来等他跑过去。如此折腾几次后,打球的人们大喊:这是谁家孩子?管管啊!”小孩爸爸就在其中一个场子打球,听到大家喊只是抬头看看,然后没有下文了。 和亲戚去医院看望另一个生病的亲戚,她儿子发现病床可以升降,大感兴趣,反复把病床摇上去摇下来,她在旁边微笑着看着儿子,并不制止。直到病人家属耐着性子阻止他“你不能这么摇,阿姨会疼的”,孩子才不情愿地停下来。出门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制止儿子,她却不解地反问:“不是要给孩子自由,保护孩子好奇心么?”刹那间我冷汗直冒…… 这是天大的误解!没有边界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纵!你的孩子倒是“自由”了,别人呢? 有的家长倒是想管孩子,但是管不住。一次在商场里的儿童乐园的沙堡中陪孩子玩沙子,一个小男孩不断从高处向我们扬起沙子,我制止了这个小男孩几次,但是他置若罔闻依然是没有停止这种行为。她的妈妈也喊了几次:别朝小朋友扬沙子啊。没有用,他依然继续。同去的朋友感慨道:肆意妄为,谁都喊不住,现在这样的小孩不少啊。 在说这样的话题时,大家总是深有感触吧! 菲妈说,到朋友家去做客,正好碰到楼下邻居上来投诉,说孩子太吵了。这个过程中朋友家儿子发出的动静确实太大。朋友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个邻居太挑剔了,隔三差五来投诉,不用理她!我又不能把孩子的手脚绑住,有本事你住我楼上去! 我很不认同她的看法,孩子当然不可以绑住,但是我们要以行动和语言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否则即使孩子长大了没有这个噪音扰民行为,也会有其他不考虑别人只顾自己的行为。即使不从邻里和睦角度出发,单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则。但因为是去做客,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是建议她买个垫子铺一下减少噪音。 比如在家里,我们住的是七楼,孩子在家里玩的时候拿着棒子去敲打暖气片,我立刻走过去制止她。我说你敲打暖气片,楼下每一家的暖气片都会叮叮当当的响,你影响了别人可不是一个礼貌的孩子。孩子说:“那天来修暖气的叔叔就是这样敲打的!”我告诉她:“叔叔敲打暖气片,是因为工作需要,你敲打就不对了。”孩子听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再也没有去敲打过。也许大家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孩子的特质,该被允许和原谅。但是我是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不正确的行为应该及时的去纠正孩子。 看到这里,你是否在这些家长身上看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曾对孩子不合适的行为没有及时严加管教?亦或你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就会好?亦或你管教了,但是孩子不听你的,而你似乎有些无能为力? 孩子需要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他不冒犯不妨碍别人;孩子需要被尊重,但同时他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发展出同理心,学会识别并照顾别人的感受,孩子才不会成为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令人生厌的人。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孩子起床拖拉磨蹭? 妈妈学会这个方法,一治一个准!

很多妈妈反映:自从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早上起床就成为一天中最紧张也最不愉快的时刻了。宝宝们总是早上睡不醒不肯起床。 如果妈妈们强行把迷迷糊糊的宝宝拽起来,宝宝还会闹情绪,穿衣服、梳辫子、洗脸、上厕所时还会各种磨蹭,再加上路上堵车,往往到幼儿园时已经迟到了,妈妈们也会因此上班迟到。如果妈妈因此批评孩子,把孩子批评哭了,还得做安抚工作,早上反而变得更加忙乱。 其实,让孩子快快乐乐起床,也没有那么难: 01|播放固定的叫早音乐 让孩子自己选一首或者几首他喜欢的音乐作为固定的叫早音乐,并告诉他:“这个音乐是专门叫宝宝起床的,宝宝听了这个音乐就该起床上幼儿园了。”家长提前15分钟播放,每隔5分钟加大一点音量,同时打开窗帘或开一盏小灯,一边附耳轻声地叫孩子的名字,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这个音乐产生起床的条件反射。家长根据孩子的觉醒状况在15分钟基础之上延长或者缩短时间。 02|为孩子做“被动早操” 如果孩子赖床,家长既不要拉拽,也不要摇头、拍脸,活动孩子的手腕和脚腕是比较有益和有效的。家长边轻轻地叫孩子,边旋转孩子的手腕,先向内旋转10次,再向外旋转10次,然后换另一只手腕,内外各旋转10次,接着分别按相同的方向与次数旋转双脚。旋转关节部位可使血液循环顺畅,帮助孩子的头脑自然清醒。在夏秋季早上不易着凉的季节里,轻轻地按摩孩子的脊椎两边,也容易让孩子轻松觉醒。 03|轻轻挠孩子的痒痒肉 大多数孩子都有痒痒肉,例如手心、脚心或者腋窝,这是孩子敏感、容易兴奋的部位,家长轻轻地挠孩子的痒痒肉,也有助于孩子的觉醒。 04|利用卡通偶像激励孩子起床 三四岁的孩子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他会觉得万事万物都像他一样有意愿、有生命,所以家长拿孩子喜欢的卡通偶像激励他起床也是有效的。例如很多孩子都喜欢天线宝宝,家长就用它与孩子比赛,看谁起床快,看谁先到幼儿园。宝宝处在浅睡状态的时候,轻轻地在宝宝耳边说:“天线宝宝已经醒了,你再不起床就要落后了,落后就得当小弟弟,你不愿意快点起床当小哥哥吗?” 05|早睡才能早起 早睡决定早起,睡眠时间得到满足,孩子才能轻松起床。但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玩得很晚才睡觉,造成第二天的贪睡。所以,家长尤其是年轻的父母,要节制晚上看电视的时间或者娱乐或者加班的时间,为孩子营造安心睡眠的环境,做早睡早起的好榜样。同时睡前运动量过大或者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睡觉,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这样早睡也不会轻松早起。 06|节假日保持规律的作息 有的孩子并非每天都赖床,主要发生在星期一或者节假日之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原因在于双休日和节假日没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这种情况在父母平时不带孩子的家庭更加普遍。因为平常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也没有时间陪孩子玩,所以节假日就疯玩一通,第二天孩子适应不了生活气氛的突然变化,抵触情绪强,不愿意起床。 可见,爸爸妈妈要至少提前半天结束节假日的气氛,将假期的心情收好,再去调整孩子的心态,与孩子一起安安静静地读读书,散散步,做些运动量和兴奋度小的活动,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为第二天按时起床入园做心理准备。 07|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孩子上幼儿园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孩子就会觉得每天可上也可不上幼儿园,所以每天早上可以按时也可以不按时起床。尤其有老人或者阿姨帮助带孩子的家庭,不要由着孩子的性子,想上幼儿园就上,不想上就不上;或者家长由着自己的性子,方便就送孩子上幼儿园,不方便就不送。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像尊重大人上班的考勤一样,鼓励孩子天天入园。 08|教育孩子入园不迟到 不迟到的人不但时间观念强,而且责任心也强。迟到属于抽象的时间概念,小孩子还不理解晚于八点就是迟到,但是他知道其他小朋友都到了,早饭也吃完了,这时候才上幼儿园就是晚了,就是迟到了。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迟到的宝宝是妈妈和老师喜欢的宝宝,应该争取做一个天天不迟到的宝宝。久而久之,这样能提高孩子快乐起床的意识与动机。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教育调皮的孩子

内容摘要:缺点较多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多是不良环境和不良教育的结果,只要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恰当的方法。教育改正调皮孩子的行为往往比一般孩子花费更多的精力,需要更长时间进行跟踪教育,直到孩子改掉不良的性格、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止。 关键词:调皮的孩子。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除了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之外,因为家庭条件与教育条件的不同,所以在生理、心理方面也会出现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在性格、行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现的孩子,一般称为调皮孩子。 大学的空闲时间都会去找兼职做,而作为师范专业的我们最常做的兼职就是家教。 往往调皮难以管教的孩子比较需要作业辅导老师,在我这一年的家教过程中碰到了3个调皮孩子,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头痛的不良表现,如任性、固执、爱发脾气、说谎捣蛋、打人等。以至于在某段时间里我看到小孩子就害怕。家长也屡次问我怎么办怎么办,我曾请教过学前教育的同学再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些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比如,有兄妹两已经小学二年级了,可是吃饭时习惯性用手抓,后来发现其父母是北方人有时候会用手抓东西吃。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调皮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更认真调查了解孩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耐心细致的进行教育。 一、因材施教 一百个人一百个性格,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针对孩子的爱好及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适时引导教育。比如,当孩子闹脾气不肯说话将自己锁在房间时, 很多家长会采取臵之不理的解决方法,但这样的做法很可能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觉得家长并不在乎他,多次下来会因此而更加叛逆。这时候或许应该对孩子进行劝说,让其说出发脾气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从、接受你的教育。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热爱、了解、关心,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赖,是他从心里接受你的教育。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为孩子,每一个都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赞同,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激励,特别是那些被大家定格为调皮大王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然而老师往往把焦点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从而让调皮的孩子备受冷落。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那些好动、破坏班级纪律的孩子往往在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优点。发掘他们的长处。而不应该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常常恨铁不成钢,不讲情的训斥、挖苦和讽刺,将他们与别的孩子比较。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和对立情绪。对孩子的微笑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对他们的缺点提出要求和希望,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点。 教育学家周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货,对调皮的孩子我们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孩子将会勾画出彩色的未来。 文章转载自第一文库网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培养子女注意力并不难

你们家的小孩是不是也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的时候非常拖沓,在课堂注意力差,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就跑掉了,小动作非常多? 很多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上课的时候,常常摸摸这儿、动动那儿,连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大人们常常为之烦恼和困惑。其实,人的注意力不是天生的。造成注意力低有很多原因,如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常常同时做两件甚至三件以上的事情。 在一般情况下,3岁孩子对有目的的活动的注意可持续3—5分钟,4岁孩子可持续10分钟,五六岁孩子可持续15-20分钟左右。 那么怎样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呢?其实并不难,试着从这些方面着手: 1) 尽可能要求孩子只做一件事情,在孩子努力完成这件事情好,家长要表扬一下。如果一件事情要花1个小时才能做完,那么可以试着让孩子20分钟休息一次,分3次完成。不过在完全做完这件事情之前,不要让孩子作别的。平时也不要让孩子频繁换活动。 2) 孩子做事情时,养成他们的责任感,可以给孩子设立目标。如告诉孩子,在整理好房间之后,全家一起去骑车,这样孩子就更愿意完成整理房间的任务。 3)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拿出你的耐心。对孩子尽可能少用否定语言。尽量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让孩子知道他是最棒的,不要轻易放弃正在做的事情。 4) 原谅、容忍孩子的行为,观察他的改变,对他的要求一次不要太多。 5) 让孩子玩一些游戏,如拼图,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短期记忆能力。 6) 可以考虑用计时器。用计时器的好处是,孩子们能看到时间。开始的时候,可以设置5分钟,慢慢增加到10分钟。或者采用其他计时的方法,如看看3首歌的时间,你能将多少玩具放在柜子里。 7) 家长可设计一日活动安排表,且要儿童知道每日作息时间与功课安排,什么时候做什么,每天让他看看,以强化他遵守时间安排,也让其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安排最好有运动时间,让孩子发泄精力以满足他好动的习惯。 8) 不要干扰孩子做事。父母经常意识不到,孩子做事的时候,需要安静。动不动就打扰,是对孩子专心做事的一种破坏。 9) 家长要做个好榜样。可以对孩子说:「我要去回覆几个邮件,等邮件回覆完了,再去做饭」,让孩子们看到家长是有条不紊的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一件事情的。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教你的孩子克服困难的10个方法

人生之路没有坦途,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是会遇到一些坎坷和阻碍,当克服了这些困难后,就又是新的开始。事实上,这些坎坷和阻碍不仅让你的职业生涯会更充实,也会让你的个人生活经历更丰富多彩。 不幸的是,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困难都是别人去解决,或者根本不值得去处理。结果就是太多的年轻人没有学到如何克服困难的技巧就走入社会了。 不论你愿意面对与否,那些阻碍依然存在。孩子们需要懂得克服困难的技巧。而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为孩子们提供指导,帮助年轻人实现人生理想,获得成功。 以下是10个教你的孩子们克服困难的方法 1、当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们大多是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以谈判和交涉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可以最终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2、培养他们好的素养:比如好的动机、自信心、坚韧的毅力、信念、有个性、深入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在家里玩解决问题的游戏:比如寻物游戏、棋盘游戏、猜字谜。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白困难是丰富人生经历、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让孩子明白「童年」和「不相关」之间的区别:这一点很重要。太多家长既不教会孩子有责任感,也不给予他们一定的期望。有两件事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当我们对孩子没有期望的时候,那我们从孩子那里也不会得到期望,孩子们就只会引发争端而不是化解问题。孩子如果不被允许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那么他们就会去到处惹麻烦。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家庭的一员,他们就会为家里做些有益的事。 5、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给孩子制造一些他们能够解决的困难,教他们如何准备思考,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在获得成功后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成就了件大事似的为他们自豪。让孩子们参与到策划全家出游的活动中,为假期做具体安排工作,以及为其他的家庭聚会安排后勤服务。 6、不要让他们有轻易放弃的想法:如果孩子在指导下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家长就不要出手相助。相反,家长只需在一边旁敲侧击的鼓励他们「坚持就是胜利」就行,这比承认失败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7、孩子经历挫折时,家长要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困难太大,孩子不堪重负时,放任孩子不管并不会有任何益处。这时,你是否能重新引导他们,使他们迈向成功,而后自己又悄然退去?当困难不能轻松的解决时,你能否现实的面对问题并和他们进行商讨? 8、在全家一起吃饭的时侯,安排一些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话题和孩子们讨论。你可以问:「孩子们,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我现在有个麻烦,谁能给点建议?」或者「我们决定要减少10%的家庭预算,一起讨论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目标实现?」 9、与你的孩子一起做义工:加入社区里类似「身残志坚」的团体,参与社区或者教会的活动项目中,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成为团体的领导者。 10、找到平衡:有些时候如果困难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可以让孩子们寻求帮助。我们自己有时无法解决自己的困难,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申请高中时都需要得到帮助,而另一部分家长则不需要。不要让你的孩子混淆了固执和坚韧与毅力的概念。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