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一、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贵重的家产 父母总希望可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这其中最宝贵的,并不是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 但是在萧何坚决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 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 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 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二、世间第一等事,还是读书 古往今来,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的。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没有随身携带书籍,在简陋的草棚里,和儿子一起默书抄书,乐此不疲。 王阳明被贬龙场,本是毒瘴之地挣扎求生,他却依然不忘研习《易经》。 曾国藩半生戎马,行军途中哪怕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看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打开一本好书,我们可以获取各种不曾懂得的知识,了解不同的见闻,甚至可以聆听智者的人生感悟。 它能开阔人的眼界,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

Read more

五个影响你一生的哲理故事

一、一双鞋 在印度马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有一座坟墓,墓主人叫甘地。 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他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不小心一只脚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 一些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甘地被当地人尊称为“圣雄”。 是啊,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想到那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他不是圣人是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这样做,世界一定会像春天般温暖! 二、财富修养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三、当机立断 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声称,影响他一生的最大教训发生在他6岁时。 有一天,王安走在树下,突然有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从里面滚出来一只小麻雀。他很喜欢它,于是连同鸟巢一起带回了家。他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他只好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到门后,然后急步走进屋内,请求妈妈的允许。 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正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 从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作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四、爱情巫师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头牛作聘礼娶走的。在当地,这是最高规格的聘礼了。第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时候,却一直没有人肯出九头牛来娶,原因是她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后来一个远方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来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过了几年,酋长去看自己远嫁他乡的三女儿。没想到,女儿变成了一个气质超俗的漂亮女人,而且能亲自下厨做美味佳肴来款待他,酋长很震惊,偷偷地问女婿:“难道你是巫师吗?你是怎么把她调教成这样的?”女婿说:“我没有调教她,我只是始终坚信你的女儿值九头牛,所以她就一直按照九头牛的标准来做了,就这么简单。” 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神奇,尤其在婚姻关系中。如果你每天试着发自内心地赞美你的爱人,而不是诉苦或抱怨,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对方也在悄悄地改变——而且正是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 五、不生气的秘诀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问:“阿公!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Read more

人生总有遗憾,顺其自然

人生难免会有遗憾。然而,有过遗憾的人,必定是感觉到深切的痛苦的人,这样的人也必定真实地活过,付出过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过至真至纯的情感,令人心动和感慨。 错过的一切如同错过的时光一样,无法找回,只是错过一点点,就会错过太多,或许还会错过一辈子,留下终身的遗憾,有时我们本可以轻易地拥有,然而却让它悄然溜走了。其实一个人快不快乐完全在乎他自己,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生,其实一切都是守衡的。 就像世上有穷人,就有富人;有快乐就有忧伤;有晴天就有阴天;拥有当中就有失去,缺失当中也会获取。何必去追求那种完美呢。要学会自己找快乐,没有必要活得太累。有时侯要学会遗忘,快乐的空间越多,烦恼的空间就越少啊! 其实做人很难,做一个不让人非议的人更难。如果你工作出色,事业有成,有人会嫉妒你。你比别人富有,或者是比别人过得好,还会有人嫉妒你。反过来说你没有成就或者是过得不好,也会有人笑话你。穷也有人说,是富也有人说,有能力也有人说,没有能力也会有人说。我想不管怎么说,都不要去在乎和计较它。 当然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也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问题是要看你怎么去面对。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有个平常的心,对于名利和金钱不要看得太重,也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应该抱着得之淡燃,失之泰然的态度。 人不要活得太累人,每个人都会面临工作、事业、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和谐,还有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经营去妥善的处理。 要想面面俱到,或者是恰到好处,其实真的好难。不管是哪样你处理不好,都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不快。有的时候, 我们真的幻想时光可以重来一次, 那样的话就可以重新选择一切,面对相同的时间里发生的相同的故事不会再重蹈覆辙,不会再走这样的心路。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遗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少一点遗憾,尤其希望两个真心相爱的人能幸福长久地生活在一起。 别再对你的人生说没空:该说的话要说,该做的事要做,该回报亲情的时候就要义无反顾地回报,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要知道,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不想有太多遗憾。更希望你不是我的遗憾…… 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咸;有一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有一种缘份,叫天长地久;有一个群体,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的就是好心情。 所有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乐事、苦事,都是一件事,事情总有因有果,人与事、事与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所以,人应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风雨坎坷人生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事情都来的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缺陷,且让一切顺其自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累了把心靠岸,错了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从中感悟顺其自然的心境,岂不是更美!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暖和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每一个瞬间,试着去做,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中的成败得失,全凭把握,纵使历经所有的艰辛苦难,始终要保持一种心境——-顺其自然 图:pexels.com

Read more

越算计,越不幸(深度好文)

做个真正聪明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太能算计的人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 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者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是痛苦的。 爱计较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 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布满了冲突。 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 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只对某一件事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如此积累便是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 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 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成为算计者挥之不去的念头,象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生命变得没有彩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越聪明越好,越聪明越显得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小事糊涂者,轻权势、少功利、无烦恼,则终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则朽木不可雕也。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聪明的人表面愚拙糊涂,实则内心清楚明白,这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处事艺术吗? 图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有个窝,有个伴,有点钱,这一生足矣

有个朋友,有个知己,有个窝,有个伴,有点钱。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忘记烦恼。 健康第一,活得糊涂一点,活得潇洒一点,活得快乐一点。 健康做为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最重要的准则之一,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家庭,财富,名利,快乐,幸福将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健康与我们的生活同行,健康与我们的生命同行,健康与我们的一切同行。 健康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知道珍惜,健康的时候,我们总感到时间过的很快,健康的时喉,我们总说自己年轻等等再说。什么东西失去了,往往才明白它的珍贵,就如健康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糊涂一点,让自己的心随风而动,随雨而下,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这也是做人的一种聪明吧。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是这个道理吧。 潇洒一点,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人拿得起,做事放得下。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有付出就有回报,鱼和熊不能兼掌的。有时你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自己要想明白一些,不要太苛求自己,生命总有它的轮回,上帝是公平的,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垂青。 人生苦短,就好好的潇洒走一回吧。快乐一点,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自己的人生,过去的就让它永远的成为过去吧,希望总在未来,做人就快乐一点,让心自由的飞翔,忘记所有的痛与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忘记年龄,不要让自己的年龄成为自己变老的理由,不管我们多老,只要有一个好的心理,只要我们自己不觉得老,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忘记名利,名利是身外之外,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一份名,也有自己的一份利,遇到不开心的事,总以为上帝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其实我一直以为,简单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忘记怨恨,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爱恨,也不可能没有矛盾,但只要你好好的想想,那个人值得你恨吗?那个人值得你爱吗?那个人值得你去怨吗?我只能告诉你,没必要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去憎恨一个不值得的人? 恨别人,恨一个不值得的人,是一种最愚蠢的事。有个知己,在寂寞的时候,可以找个人说话,在烦恼的时候,让心歇歇脚,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份纯净的湖泊。 有个朋友,财富不是一个人一生的朋友,而朋友有时则是你一生的财富,人人都希望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怜的,但有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很难的,朋友不在多而在精,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道理吧。 记住新生活准则: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知足的人!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活着的层次

哲人说:人活着有两件事, 忙着生或者忙着死。 其实,人活着的方式并不是一样的, 应该有三个层次:活着——体面地活着——明白地活着。 第一个层次:活着。 这是一般层面上的生活或者生存。这种活着,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是终日为满足吃穿用度而忙碌奔波。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养家糊口,每日担心衣食之累。纯粹为了存活下去而算计而忙碌。忙碌的结果是勉强果腹,甚至温饱是一种追求和奢望,小康就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了。 他们在企业的转型改制的过程中,他们下岗了,买断了,失业了,自谋职业了。 别无长项,只能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没有怨言也不敢有怨言,不去反抗甚至不懂反抗,他们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活着”的这个群体是社会构成的基础,他们处于金字塔底部,所占比例最大。 他们如工蜂如蚂蚁如棋子,茫茫无数,辛勤耕耘,默默无闻,任人摆布。 他们不是“人才”而是“人力”,不是“劳心者”而是“劳力者”。 在社会结构上,他们往往有也五八,没有也四十,有没有都一样,不为人注意,也不想为人注意。他们极其容易被遗忘。但是,他们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没有他们,整个社会便会陷入瘫痪,甚至灭亡。 第二种情况: 是不为生计担忧忙碌,甚至可以说物质生活优越。但他们只是生理上的活着,或只是一种事实存在。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什么爱好都没有,什么都不感兴趣,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这些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混一天是一天,活一天赚一天,今天不问明天事;他们苟延残喘,没心没肺,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无谓。 这些人往往自诩为“新潮”、“前卫”、“与世界接轨”,他们之中有些人极其容易沦为生事的根源,家庭的拖累,社会的渣滓。 第二个层次:体面地活着。 体面是什么? 体面是光荣,光彩,荣耀;体面是不卑不亢,得体大方,气质高贵。 体面是不邋遢,不寒碜,不寒酸,不丢人,不尴尬,不委琐。 体面不是衣着光鲜,不是雍容富贵,不是虚荣浮华,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 体面是一种感觉,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

Read more

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 每一次遇见,都是一个心愿, 也许,前世有未了的情缘, 所以,此生才能得以见面, 所有的遇见,皆是因为相欠。 一次遇见,可能要等上千年, 是前世五百次回眸的结果, 是几世修行才换来的福缘, 缘深缘浅,在于欠债多少。 欠得多,相伴的时间多一点, 欠得少,相处的时间少一点。 人生短短数载 一辈子能遇见的人能有多少? 别在意有些人, 在你的生命中有来有走, 擦肩而过的人,前世和你两不相欠, 陪在身边的人,其实为了还债而来。 前世,你的记忆已抹去, 来世,你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只有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在冥冥注定中,被牵引。 若信,请重视你身边的每一次相遇; 若爱,请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份感情。 今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偿还。 和亲人之间,把亲情弥补; 和朋友之间,把友情偿还;

Read more

我快四十岁了,那又怎样?

今天早上照镜子的时候,我发现发间有一根白发。头发根是白的,发梢是黑的。我怔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把它拔下来。是从去年还是今年开始,我的头上逐渐有了白发,偶尔会发现一根,藏在密密的发丝中。起初我一定会把它们拔下来,现在已经逐渐放任不管。 “我36岁那年开始长白头发,当时特别不能接受,我还以为是你爸成天气我气出来的呢。”婆婆在一旁似是宽慰地对我念叨。等下,36岁?我有点怔住了,我今年三十几岁?不知道从哪天起,我不能脱口说出自己的年纪。被人问起,总要用今年的年份再减去出生时的年份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单位新进的同事,每个都比我小,先是84年85年,再是88年89年,然后是90后。最近新入职的一个姑娘是93年出生,我大她整整一轮。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偶尔和大学同学或中学同学联络,说到好久不见:“咱们有几年没见面了,五六年了吧?不对不对,快十年了。” 天呐,十年?人生一共有几个十年呢? 那天,一个快三十岁的姑娘问我,你有年龄上的恐慌吗?她很不能接受自己马上三十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我的确有过恐慌的。孩子一岁时,我尚在家做全职妈妈,带孩子之余写写网络小说。直到某一天,我仓皇地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35岁了,着实吓了一跳,然后决定不能继续在家混日子了,果断出去找工作。到如今,虽然忙碌,却觉得非常充实,很欣慰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 一个往四十岁奔走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匆匆忙忙,要上班,要写作,想读书、想运动、想学东西,然而,大部分下班后的时间终归还是要用来陪孩子。总感觉时间有限,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像只上紧了发条的小闹钟。 我认识很多正往四十岁奔跑的人,有的是企业中层,有的在创业,有的在家全职写作,个个恨不得三头六臂、手脚并用。他们忙碌而充实,偶尔可能也会惊讶,天呐,我快要四十岁了吗?可是,也只是惊讶那么一下下。这并不会乱了他们的步调,他们照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十年前,一个叫芸宝宝的姑娘和我聊天。那时,我们都二十岁出头,偶尔谈论将来,芸宝宝说,我不敢想象自己四十岁时的样子,那得多老?现在,我很欣慰地看到她正在往四十岁的门槛上悠然迈进,带孩子、做烘焙,闲暇之余还做手工,日子过得很精彩。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十年前,如果让我突然老去十岁,我大概自杀的心都有了,然而,36岁还是不知不觉地来了。 正如张爱玲所说: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好像真的是一眨眼,我成为了一个往四十岁奔跑的女人。和身边大多数快四十岁的人一样,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年龄,也努力活出这个年龄的精彩。 快四十岁的人,吃饭开始关注健康,少盐少油,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快四十岁的人,开始明白家人和小孩儿,比事业成功更重要;快四十岁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希望自己有一颗平静快乐的心…… 快四十岁的人,也可以在下雨的时候抱着小孩儿拼命跑,依然很有活力;快四十岁的人,也可以一跃跳上台阶,风风火火如小姑娘小伙子;快四十岁的人,也可能因为一个笑话,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是的,我快四十岁了。现在的我不再惧怕岁月,不再害怕苍老,我只想活得更精彩,希望举手投足间,自带优雅风情。张学友在《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中唱到,“四十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 一个同样跨过了三十岁门槛的朋友说:“总有一天你会老,到了老花眼的程度,但依然可以很迷人。”朋友还说,容貌会衰老,但美丽会生出新的样子。美丽,不一定只体现在容貌或体形上,也可以是一个人说话的样子、认真工作的表情,甚至积极生活的态度。 是的,我快四十岁了,我头上有了白发,但是,那又怎么样? 文/李清浅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睡前小故事 : 鸽子搬家

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去掉自己身上的气味。 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 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与团队格格不入,问题来自于自己! 有些人会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是认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无法理解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像这样的人,必须试着认清自己,试着认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 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领导能力不是天生的,人们完全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获得这种能力。因此,领导者要想成功地改变员工,首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领导特质。 对领导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领导者拥有这种管理能力,不是为了控制和命令员工,而是为了支持、帮助员工的发展与成长。 在这变幻莫测的全球竞争时代,公司高层与其苦苦追寻“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不如将眼光放远,锁定员工的才智与热情,这是公司取之不尽的宝藏,公司必须找到适当的途径将他们释放出来。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管理从控制员工,转向为相信员工潜力、鼓舞员工热情。 图:pexels.com

Read more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 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 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别人,人人都不达事宜。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挑人过错,自己也有不完美;责人短处,自身也有缺陷。 一味步步紧逼人,不会让别人走上绝路,而会让自己无路可退。眼睛总盯人是非,不会让人颜面尽失,而会让自己颜面扫地。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 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态常伴让自己,处处祥和。 不要以自己的判断去评论一个人,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波及其他人。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尊重他人的选择。人不能霸道,霸道无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则困。 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 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 有所觉悟会从自身找问题,没有觉悟只会把箭射向别人。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 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对待伴侣需要包容,对待朋友需要宽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会为小事而一争高下。 朋友对你说了慌,应考虑他是否有难处。 他人给你带来麻烦,应换位淡定面对。 看事不要武断,做事不要赶尽。 智慧不生烦恼,慈悲没有敌人。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这颗心;真正的慈悲,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里。 拥有海一样的胸怀,才能有海一样的人生;拥有海一样的宁静,才能镇得住波涛汹涌。做人如海,有跌宕起伏,有波澜不惊。 心宽故能受,海宽故能宽。如果你有水的清澈,就不惧猜疑。如果你有水的胸怀,就不畏流言。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