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这种大城市开出租车,肯定充满许多有趣或奇怪的经验。出租车将乘客从这个地方载到那个地方,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要求。 一名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某日就接到一通奇怪的乘客叫车,这次的经验让他印象深刻,感慨许久,于是在网络上匿名分享这个经验。 我接到电话,要前往一个地址载客。到达地点后,我按了按喇叭,但没有人出来。我打了电话,但电话没有通,我开始有点不耐烦。 这是我下午准备接的最后一单,很快就要到休息时间了。我几乎已经放弃、准备直接开走。但最后想了想,还是留了下来。 我等了一会,下车按了门铃。不久后,我听到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说:“请等一下。” 我在门口等了一阵,大门才慢慢打开。我看见一个娇小的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猜她至少90岁了。她手上拿着一个小行李箱。 我向内瞄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公寓内的景象。那里看起来简直像没人居住,所有家具都盖上了布,四面墙光秃秃的,没有时钟、没有装饰、没有照片或画,什么都没有。 我只看到角落堆了一个箱子,里面都是老照片和纪念品。 “年轻人,可以麻烦你帮我把行李箱拿上车吗?” 老太太说。 我将行李放进后车厢后,然后回来扶着她的手臂,带她慢慢下楼走向车子。她感谢我的帮忙。 “应该的。” 我说,“我对乘客都像对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老太太笑了,“噢,你真的很好。” 她坐进车内,给了我一张地址,并要求我不要走市中心的路。 “但那样我们会一直绕道。” 我向她说。 “没关系,我不赶时间。” 她回答,“我要去的是安宁疗养院。” 她的话让我有些吃惊。 “安宁疗养院不就是老人等死的地方吗?” 我心里想。 “我没什么亲人。” 老太太继续说,“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那一瞬间,我决定关上里程表。“所以我应该怎么走?”
Read more人生要趁早把学费交了
今年年会,公司选择集体去泰国普吉岛旅行。我已经去过泰国很多次,所以这次去的目的很明确-考潜水证。 这是我第一次和那么多人一起出去旅行,因此有机会观察一下不同年龄人群的旅行方式。我发现,那些比较成熟的旅行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合理安排时间,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而大多数刚毕业的同事则会用各种当地旅游项目和购物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都拖着疲惫的身躯,或者拎着大包小包回酒店,然后第二天,天还没怎么亮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奔波。最后,问玩得怎么样时,他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累。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旅途中的故事时,她告诉我说,每次去迪拜,都会看到很多中国游客疯狂地购物,感觉这些东西都不要钱似的。她心想,这些人一定是第一次出国,上去一问,果不其然。她笑着和我说: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头几次出国的时候也是如此,看什么都想买,但是出去多了就不会了。 在普吉岛考潜水证总共需要3天时间,余下的时光,我便去咖啡馆看书,上酒店免费的泰语课,游游泳,打打台球,或者思考下一步工作以及个人发展相关的计划。坐在咖啡馆,惬意地喝着咖啡,看着路边行人时,我又想起了吴晓波在《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写的那段话“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立冬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单枞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我不禁感慨:此时此刻,我能如此悠闲地看书,喝咖啡,何尝不是用青春时的投资换来的呢?我不去购物,是因为我曾经也像这些刚出国的年轻同事们一样买了大堆东西,然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浪费,自己基本不用,慢慢地也就看清了人性中想要“拥有”的欲望。 我不选择出海体验项目,是因为在沙巴早已体验过,并且明白,若不懂得潜水,你是无法去体验和感受那个比水上风景美丽十倍的水下世界,还有那畅游在海底的乐趣。坐几个小时的车和船,甚至要经历晕车晕船的痛苦,只是为了看看碧水蓝天,并不是那么值得的一件事情。我不会把自己旅行的日程安排那么满,是因为我曾经也被安排得满满过,最后发现这种走马观花,赶着要在有限的时间看更多、玩更多,把自己累得半死的旅游真的没有太多意义,质量远比数量重要。但是,我是不会去给这些年轻同事建议,告诉他们如何玩才能更加轻松和快乐,因为这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我看来,理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用自己的方式,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这句话听上去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并不容易。首先你得知道人生到底有哪些选择,其次你要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最后你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来抵抗诱惑和被周围人同化的压力来守护真实的自己。因此,拥有足够的经历是迈向理想生活的第一步。这有点像去自助餐厅: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被琳琅满目的食物所诱惑,什么都想尝一下,直到把自己吃撑才离开。去得多了,尝试得多了,就会知道什么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最后,你能够忽略那些不想要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悠闲地享受食物给你带来的乐趣。 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试错阶段才会慢慢了解自己,这种试错成本是不可避免的。我在美国念MBA时选择的方向是金融,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甚至都把CFA一级考完,结果发现金融并不适合自己,最后选择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对于之前MBA的选择,我不但不后悔,还挺感激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念MBA之前,金融对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我很渴望知道金融到底学的是什么,整个行业又是在做什么。如果不去学习的话,这个心结可能会跟随我一辈子,甚至成为终身的遗憾。学完之后,我了解到金融不适合我,也就没有遗憾了。也许,很多时候的尝试只是为了明白,这其实并不适合自己,但正如这句话所说的一样:失败总比遗憾好。 我现在经常会收到一些年轻订阅用户的留言和邮件,要我帮忙解答一些工作、感情相关的疑惑。这样的消息和邮件,我一般都不回复,因为我也没有答案。每个人的选择和对人生的理解都不一样,这和过去经历了什么有关,经历越多,选择就越成熟。我做的选择不一定适合你,即使我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可能更有利,你若没有相应的经历也无法理解。 学会独立,就是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选择题必须自己去做,没有人比你更加了解自己,别人绝对无法代替。因此,不要害怕选错,也不要期待你做的选择是最合适的。在年轻的时候,你可能得走很多弯路,这是你人生交学费的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越早完成越好,二十多岁的时候,你拥有大把试错资本,因为成本不高;到了三十多岁,成家立业了,才突然觉悟,那就有点点晚了,因为这时的你不仅仅只是对自己负责,而得要对整个家庭负责。 二十几岁的时候,千万不要花精力和时间去犹豫和纠结什么选择是最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有想法就大胆地去尝试:感受不同的生活,多尝试工作类型,多读书,多旅行,多谈恋爱,多结交朋友,把这些该交的学费都交了。如此一来,三十岁以后,你才有可能从容不迫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尽管你现在可能看不到。很多人羡慕我现在的状态,可是知道吗,你们看到的只是现在的我,却看不到我背后经历的痛苦。从上大学开始,到开始工作,再到出国留学, 最后选择回国,我都是在迷茫和困惑中度过。这十年,我一路折腾,在内心经历了许多无人理解的痛苦。我曾经也不停地问上天,为什么要让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不顺?现在我才明白,所有的痛苦都是我宝贵的财富。没有过去十年的痛苦,哪有现在的我? 步入三十岁,我才发现这是个美好的人生阶段,少了很多浮华和躁动,取而代之的是淡定和从容。正如吴晓波所言,达到这样的状态是有代价和成本的,而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来自二十岁时的“投资”。 文/Susan Kuang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如果你缺少一份快乐的工作
一个人首先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然后才谈得上快乐工作。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年轻人工作得不快乐,他们生活中也会有快乐,但快乐和工作是分开的。 那么工作和快乐是什么关系呢?工作本身不快乐,工作对于快乐的贡献是,通过工作可以挣到钱,然后用这个钱在工作之外、在业余时间去买快乐,去消费和娱乐,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关系。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是违背人性的。 从人性来说,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应该是快乐的最重要源泉,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在生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这是人生的莫大快乐。人不只是在娱乐的时候快乐,工作的快乐远胜于娱乐的快乐,人之为人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是在工作中感受到的。 艺术家就是这样,创作本身是最大的快乐。各行各业的优秀者也是这样,主要的快乐是在工作中获得的。在工作中获得快乐,这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人都有老天赋予的精神能力,都应该享受这种快乐。当然,只有真正喜欢这个工作,工作才会成为快乐,仅仅为谋生而做的工作是不快乐的。 比如说我的工作是写作,但是如果我只把写作当作一个谋生手段,从写作本身中感受不到快乐,那我和别的打工仔就没有什么两样。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应该有这样一件事情,你真正喜欢它,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享受,这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的青年人说,他是为生计所迫做现在这份工作的,所以不快乐。 我说这不可悲,可悲的是什么?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你快乐的工作,不是说你找不到,而是你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 你说你不喜欢现在这个职业,那好,我就假定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选什么职业,你觉得做什么工作你是快乐的?恐怕很多人会想不出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最后,选的往往是薪金高一点儿的工作,仍然是为了谋生谋得好一点而已。 前几年有一个机构做过调查,调查青年人的就业意向,有很多指标,绝大多数人放在首位的就是薪金,薪金高的职业最受追捧。 现在公务员成了热门,因为大形势是国进民退,民营企业凋敝,公务员又成了铁饭碗,从个人来说,考虑的还是谋生。只有待遇、薪金、利益的外在标准,没有兴趣、能力、理想的内在标准,这一点没有变。 为什么许多人没有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我认为问题就出在价值观。不求优秀,只求成功,而成功又只是用外在标准衡量,结果一定是不快乐,不成功当然非常不快乐,成功了也只是薪金、利益带来的肤浅的快乐,工作本身仍然是不快乐的。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生命的完整, 在于宽恕、容忍、等待与爱。 聚散离合本是人生难免。 人生的路上, 谁也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难免一时分开一时重逢, 我们得想开点, 人生其实是美好的, 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去享受人生。 人生,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风唤雨的能力, 而是淡看风云的胸怀。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看得淡才能放得下。 背负太多,就会活得很累, 放下即是解脱。 淡看人生荣辱得失,一切均如过眼烟云, 去留无痕,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纷扰喧嚣的红尘,心更要简单明约, 懂得享受,懂得生活。 世态本就炎凉,无需去迎合; 人情多有冷暖,勿去在意是非。 荣辱与成败,不足为耻, 可耻的正是自己的软弱,不敢去面对。
Read more看完这个故事,相信你不会再轻易指责任何人
接到手术电话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换上手术服。男孩的父亲失控地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接到电话就马上赶来了,您冷静一下。” “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了,回答道:“我会默诵《圣经》上的一句话:‘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男孩的父亲愤愤的说:“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 “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已经历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 一个真正的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别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一个从“现象”中,就能得知自己怎么解脱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自我修养的人。想想我们,经历的心路历程的苦,才能知道他人的苦。想想我们,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伤感和苦楚,就知道他人的生活里其实也有一样的内容,也一样在人生的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想想我们,是怎样从坎坷中走过的,就知道别人是怎样从坎坷和磨难中走过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何等的境界,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善待他人、体谅他人,便能在这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 文|李向东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写给和我一样曾经一无所有的人
也许,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处在这个尴尬的年纪,内心表现的都很迷茫,浮躁,焦虑,徘徊,甚至恐惧。面对身边的人,不知道该如何为之相处,面对周围的环境,可以说出来恶心到连自己看着餐桌上的盛宴都难以下咽,面对自己的事业,只能带着乌托邦的那些天真理论。一直深处碰壁着,至于其它的,想想都感觉到害怕。所以逃避,成了自己对于未来的长久伴随者。 毕业前,我有过许多梦想。我想去游遍他方的每一个山川古城,只要能吸引到我眼球的地方,都想独自一个人去看看。我想过,等我工作稳定,赚钱,买车,买房,拥有这些物质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对于现实的欲望。我想过,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和她谈一场疯狂的恋爱,为她穿上最美的婚纱,然后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然后安稳的享受幸福。我想过,要孝敬父母,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帮他们去完成他们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我想过,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给他们带去正能量,带去一丝心底的温暖。我想的很简单,但是前方的复杂,迷离,一直在阻挡着我,但是没关系,我相信的是自己,你能做到。 毕业后,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七点回家,一直劳心于自己的工作,挤在拥挤的公交车里,看着一个个陌生的人头,从缝隙中腾出一丝空气,让自己使劲的呼吸。每到月底,拿着薪资,去买件衣服,吃个美餐,犒劳自己。我一直住在一个单间里,没有勇气去旅行,更不用说,恋爱,买房,买车,帮助别人。 但顿时,我醒悟了。一定要努力去接近那些让现在的自己不敢去接近的梦想。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曾经一无所有的人。 1.想抓住更好的机会,那就是主动。 敢想者与不敢想的人,是来自两个极端的人群,前者要比后者生活的更为充实,而且敢想的人永远在推动着自己在进步,他们往往会说出一些连大伙们听起来都为之惊呆了的事情。 有想法的人精神上永远不会落伍,因为精神财富就足以喂饱他们,但是除此之外,你必须得行动起来,这样才会创造出属于你最大的财富。 不管你看待这个世界有多丑陋,有多坑脏,但是上天对待每一个人,我想都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你的,你不珍惜,那是另外一回事。 并不是你没有机会。一个这样的对比:一个人用26年的时间读完上千本书,游遍了26个国家,精通了26个国家的语言,而让他有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而另一个人,大学四年,专业课经常逃课,要不上课睡觉,要不玩躲在宿舍把玩着游戏,堕落了四年。毕业后,迎来了有机会,没能力的日子,面对机会,只能眼睁睁的被别人拿走。 时间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包括性格,能力,修养,气质。所以你得主动起来,因为机会是给那些喜欢它的所准备着的,而在喜欢的前提下,你必须能够驾驭它。 2.你要相信世界是公平的 上班后,为了省下每天四元的公交费,要提前半小时起床,生怕昨晚调好的闹钟不响,所以都得醒来好几次看看时间,上班迟到虽说迟到不会扣钱,但是还是不要迟到的为好。早上挤在开往公司的公交上,一个人也不认识,所以会不当回事的与他人站在一起,看着外面的风景,想着心里思念的那个人,思考今天的工作该怎么完成,明天的工作该怎么安排。 不要去抱怨社会对你的不公平,你要想,当你走进麦当劳的那一瞬间,还有多少人跪在街上乞讨生活。当你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时,还有很多人,在风淋雨晒中扛起一块碎石墙板。其实,只要好好活着,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这已经是社会对你最大的公平。 3.适应你所有不曾适应的东西 一路走来,才发现,我一直在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没办法,那就去适应你那些不适应的东西吧。并且尽量做到喜欢上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是贵族。就算你生下来就是王子,就是千金,但这又如何?附属你身上的这一切都不是你的,也许有一天,它们都会离你而去。 小时候,家长问我们,送你去学校读书写字,好不好?你说,好。你以为学校很好玩,学校有那么多和你年龄相差不多的人。所以高高兴兴地就答应了。当上了一段时间后,你觉得总有老师在束缚着你的自由。你于是跑回家,跟着老爸老妈说,我不去学校了。他们问你怎么就不去了?你说不好玩。在老爸无任何理由的臭骂声下,你还是乖乖的去了学校,这一呆就是十几年。 长大后,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你又得奔往另一个成人空间,社会。当你幻想进入这个空间时,你觉得总算可以自由了。但是看着身边的人都忙着找工作,赚钱时,你傻了眼。原来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曾经幻想的那样,当你在被某领导臭骂一顿后,你还是拿着低微的工资过着平凡的日子。你开始顿悟了,原来家里总比学校美好,学校总比社会美好,童年总比成年美好。而为什么,在我们经历时,总觉得它是那样的不懈人情。其实,早点去适应你那些不适应的东西,总会是好的。 图/pexels
Read more这六种人容易遇到贵人!
1.有感恩之心的人 感恩心强的人,会使贵人感到帮助他有价值感。 感恩心强不能理解为口头上说谢谢,而是从内心深处感激他人。 假定你是一个牢骚满腹,思维负面,抱怨不停的人,贵人容易对你敬而远之,有意或者无意感到和你相处不舒服。 2.有事业心的人 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是人类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样的情操容易获得他人的赏识。 3.大气的人 大气的人胸怀宽广,所谓有容乃大,事业亦容易成功。贵人喜欢帮助大气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令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有获得感和价值感。 所以如果你斤斤计较,内心情绪容易波动,太要面子,抗挫折能力差,那么就不太容易遇到贵人。 4.创新能力强的人 创新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解决问题能力强,办法多、不怕困难、肯钻研,这容易引起贵人的兴趣,感觉这种人值得帮助。 5.行动力高的人 所谓行动力高就是有想法很快就付出行动,而不是左思右想,瞻前顾后,这类人事业容易成功,也容易获得贵人青睐。 6.开心的人 开心的人容易让别人开心,使人产生亲近感。同时,积极阳光的心态能感染他人和激励他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并获得帮助。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想上班了”
“不干了,马上,立刻!” 常常有人向我抱怨工作处境艰难,大家都像得了一种叫“不想上班”的病,不喜欢上班,不喜欢工作。 你有没有在清晨的被窝里,挖空心思想尽今天不去上班请假的借口?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挣扎着爬起来,机械地洗漱后,投进了滚滚的上班人潮。 又或者在踏进公司的时候,腾地冒出厌烦之心,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每个周一,我起码都有几十次念头,想从椅子上起身,走到老板办公室,告诉他我现在收拾东西就走,不干了,马上,立刻!” 深感自己有周一恐惧症的小筱,经常会和公司几个同龄同事在楼梯间站一会儿,透透气,吐槽上司和瞎指挥的老板。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这些网络语言高频出现在她们的交流里,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工作不想上班。 我们都想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可许多年轻人提起目前的工作,能够打出满意分数的还真的不多。不喜欢目前工作的理由各种各样:老板奇葩、公司管理一团乱麻、同事勾心斗角、前途渺茫、毫无意义、加班太多…… 以至于只能汇成一句口头禅:“不想上班了”,发泄一下对现状的各种不满。 实际上,更多是为了表达自己正陷于一种郁闷状态,需要倾诉,需要得到亲朋好友理解支持的隐性诉求。 “我们真的是不想上班吗?” “不想上班”,不用误会,常常说这句话的人,并非他们不想付出努力。相反,现在常见加班加点的就是这批人,多是年轻的90后员工。但哪些工作会让他们不想上班呢? 单调而重复的工作、毫无个人时间的工作、没有方向感的工作……实际上,每一代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遭遇相同的职业难题。然而,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工作却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为看重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 个人价值可不是单纯指一份薪水。追求个人价值感的人,会更看重一份工作干得开不开心,老板是否与自己三观相符,和团队的配合是不是默契,个人空间是否被尊重、理解等等。 这些无法被量化的东西,恰恰就是我们能不能爱上一份工作的软性指标。它们带着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不是流水作业的工作机器,而是个有血肉有情感的人。 因此,安稳无忧、碌碌无为、侵占个人时间的工作,都会被划分为对生命的极大损耗。为了避免继续耽搁自我,离职常常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真的是换个工作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小明一年内换了两三家公司,他无力地发现,上一秒可能绕开了上一家公司的瞎忙活,下一秒又遇到新公司老板乱指挥,原以为能少点同事之间的暗战,却又发现新公司奉行无报酬加班的潜规则。 小明发现自己似乎永远在不满的情绪中工作,恰恰就是这个发现让他醒悟过来,也许出问题的不是工作本身,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是得和别人发生协作关系,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工作的疏离感” 许多人都处于这种情况: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每天过得不开心,但又能怎么样呢?生活要继续,班还不是要上,循环往复,最后难免对工作这件事情产生了倦怠和疏离的感觉。 工作的疏离感,是从心理学上个人疏离感衍生而来,指由于和工作的原有设想期望值存在落差,不能主导工作,反而被工作支配和控制,从而让人产生了一系列主观消极的情绪。 小筱后来就发现了,和小群体一起吐槽,一时之间情绪是得到发泄了,可也让自己对工作更加不满了,情绪越发消极,犹如饮鸩止渴。 长期着眼于负面的信息,让她对公司和工作的感情慢慢变淡,离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直到某天她再也抑制不住冲动,提出离职。
Read more今天会过去,明天会更好
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 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 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 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一份好的感情或友谊,不是追逐,而是相吸;不是纠缠,而是随意;不是游戏,而是珍惜。 浓淡相宜间,是灵魂的默契;远近相安间,是自由的呼吸,是距离的美丽。 可以肆意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因为心懂;可以朝夕相处,也可以久而不见。 走过的路,脚会记得;爱过的人,心会记得!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当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开始,放下所有一切。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 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成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你浪费了多少能量去期望别人改变?
诚实地看看你的生命,写下现在你想去改变的人的名字,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板、某银行经理…… 然后,回顾你的生命,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个小时、日子、星期、月份,去期待别人改变,换回来的却只有失望和难过。因为没有人改变过,没有一个人如你期待的被改变。如果你把这些日子加起来,可能会是好几年的时间,你耗去你生命中的宝贵光阴,有改变过一个人吗? 唯一改变的那个可能是你! 想想近来令你手足无措的某人,闭上眼睛再次回忆当时的情形,感觉你自己回到那个时候,回忆你所处的地点和所有的细节,并且回忆你在那个片刻的感受——让自己重温那曾经生起过的感受,即使当时的你并没有察觉到这变化。 记起那个情境,注意你体内的变化:感受它带给你的紧张和紧绷——可能在你的胃、你的脖子和肩膀、你的前额、围绕着你的嘴巴和眼睛。查看一下你的呼吸——它是舒缓放松还是紧凑浅薄? 不要以你所看到的来判断你自己,只把它们记下来。问问自己: 这是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 它能滋养我吗? 它对我的身体有好处吗? 它使我感觉开放还是收缩、温暖还是寒冷、坚硬还是柔软? 我会希望我的好朋友有同样的感觉吗? 再去经验那个情境,看看当你在要求别人改变时,你是如何伤害着你自己。 你也伤害了别人,你令他们感到难堪。然后对方开始抵抗——纵使他们知道你是对的,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他们必定对抗到底。要他们屈服等于是要他们当上孩子的角色,被告知你知道的比他们的多、你很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或应该怎样,自我决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经验告诉你,你越尝试去改变别人,别人越加反抗你,这形成了恶性循环,然后你们两个都感到更糟。 试图改变他人犹如以头撞墙 不管怎样,当你问自己,改变他人真的是我的责任吗?这样尊重他们吗?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你的头脑会做出很合理化的解释:这是为了他们好: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对他们自己和别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他们才会进步……等等。 但是你的直觉,你的“感觉”,知道这样有点不太对头。你凭什么去评判别人?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吗?你自己很完美吗? 冲突背后是一个受伤的自我 让我们看着这些事实: 这个人有他自己无意识的理由,成为他们现在的样子,也许他们无意识的行为激怒了你,但那个反应是属于你的,是来自于你没有被满足的被爱、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看一看那张你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乐的清单,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爱,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关呢? 那是你自己的需求,只是你不切实际地希望别人去理解和满足。而真相是,其他的人是不可能满足你的需求的,而且,去满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吗? 你可以继续指责他们,投射你不切实际的期待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成为另一个他们不是的人。或者,你可以把更多的智慧运用在这种情况中。 与别人冲突的背后,是一个受了伤的自我。只要你明白到这一点,你就有机会看到你自己并问:“为什么我这么坚持要去改变这个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