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看不起你时,你该怎么做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真的没得救了。木心说过,生命的悲哀是衰老死亡,在这之前,谁也别看不起谁。 论坛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求助帖子:“别人看不起我,我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看不起你、刁难你,而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让人有话可说。 先讲个寓言笑话: 一个财主遇到一个穷人,财主对穷人说:”我这么有钱,你怎么不尊重我呢?” 穷人回答:”你有钱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重你呢?” 财主说:”我把我的财产分给你一半,你会尊重我吗?” 穷人回答:”你把财产分给我一半,我就和你一样了,为什么要尊重你?” 财主又说了:”那我把财产全部给你呢?” 穷人说:”那我就更不会尊重你了,因为我是富人,你是穷人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向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拥有让人信服的条件,包括特质、素养、情操和意志等。 行事不顺的人通常很敏感,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因此而患得患失。其实,面对别人的不友善,我们最该做的,就是打开体内的应急按钮,调动所有的防毒软件,全面修护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把无聊的闲言闲语和猜忌都扔掉,只留下能激励自己的箴言。 汉代名将韩信发迹之前,曾经流浪街头,并几次想要以死自我了断。一个在河边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可怜他,每天都省下一碗饭给他,一连供养了他几十天。韩信填饱了肚子后,忍不住慷慨激昂起来,对老太太说,将来自己一定会重重报答她的恩德。 老太太一听,勃然大怒,训斥道:”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句话大意就是说,你一个堂堂男子汉不能自立,我只是可怜你身为公子而为你准备餐食,哪里可能去妄想得到什么回报,你如此豪言,真是可笑至极! 老太太的一番话,可以说是相当地刚硬绝情!一个贫苦无助的老太太,却对着七尺男儿说出如此训言,对于韩信来说简直是羞辱到了极点。然而,也正是这当头一棒,把一直沉陷于迷惘中的韩信拉了回来,让他开始有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意愿。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若是一个人缺乏斗志,只会夸口而没有真正的实力,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怎么可能回报和馈赠他人呢?况且,那时候的韩信理应是羞愧难当的,怎么反而好意思冲着老太太允诺呢? 于是韩信由这番刺激中清醒过来,开始奋发向上,历经艰险困苦,终于成为汉代功名显赫的大将军,最后也实现了对老太太的重谢。我们不禁庆幸,要是老太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人,只是对韩信说些不关痛痒的”你要上进”、”你要努力”之类的话,那么当时那个浪荡的韩信会那么快找到人生的坐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出发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被人嘲讽是非常难堪的事情,但因为无法回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有效地消化,成为一个激发你开拓新局面、扭转逆势的开端。 哲学家蒙田说:”若结果是痛苦的,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 一个人处于弱势时,千万不要去回忆那些曾经的风光,也不要抱怨世道的不公平,更不要沦为可怜的气球人(处处受气,处处求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失败的原因,把过去的一切打包,成为一个丰富的经验库,然后才能没有任何负担地大步前进。而沿途的重要工作就是,重拾自己的优势和信心,让别人看到你的光亮! 传说宋代名士苏轼游玩莫干山的时候,进入山腰的一座道观进香。道士见他穿着十分朴素,心想他应该是一个普通百姓,于是就异常冷漠地招呼说:”坐!”然后吩咐童子,”茶!” 苏轼落座喝茶,和道士很随意地交谈了几句。几番言语,道士发现来客气度不凡,马上请苏轼进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然后又吩咐童子,”敬茶!” 苏轼继续和道士攀谈,口中妙语连珠,讲得道士啧啧赞叹不已,忍不住打听起来客的名字。苏轼微笑着说:”小官是杭州通判苏子瞻。”道士闻言立即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并态度恭顺地说:”请上座!”再次吩咐童子,”敬香茶!” 最后,苏轼准备告辞了,道士请求留下墨宝。苏轼思忖片刻,联想起道士的种种态度,于是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借以讽刺道士趋炎附势。 聪明的人都知道,证明一个人的价值,绝对不在于几个人的言语。苏轼有相当的阅历和涵养,当他遭受别人的轻视时,并没有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是很自然地按照着自己的计划,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去在意别人的态度。而那个势利的道士,最后终于领略到了苏轼掩盖不住的才华,继而感到羞愧。

Read more

职场白领们的21个人生困惑你有吗?

也许现在的你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包围,事业陷入危机之中,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往何处去。其实,每个人的事业生涯都是从一个又一个的转折当中,找到新的定位与机会。不论现实的环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站在未来的角度,思索当下的困境,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的低迷、恐怖攻击的威胁、传染病的流行……我们的周遭无时无刻不发生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事件。不论生活或是工作,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茫然,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新一期的《高速企业》杂志(Fast Company)归纳了现代工作者面临的21道难题,并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提供第一手的解答,帮助你走出困惑,自信踏出你的下一步。 重新思索成功的意义 1. 我该放弃梦想吗? 今天的你还是一家全球企业的专业经理人,过了明天,可能就成了等待领取救济金的失业人。工作职场的环境已经有了180度的转变。 机会无限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工作者面对的是选择有限的环境。景气持续低迷不仅瘦了荷包,信心更是跌落谷底。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与不安全感。 是否该压抑自己的企图心?是否该降低期望?该放弃理想,还是坚持下去?「受迫于外在的压力而降低理想,只会让自己距离成功越来越遥远,」畅销书《该如何改变我的生活?》(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作者波.布朗森(Po Bronson)说道。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选择停下脚步,等待环境的好转,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永远被困在原地。 你真正该问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幸福感,而不是拥有多可观的财富或是多傲人的工作头衔。如果你的长远理想可以为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外在环境的好与坏就不应是阻碍,而是必须克服的挑战。 「如果这就是你所要的,即使赚不了大钱,你仍觉得自己是成功的。」知名的领导力发展顾问马歇尔.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说道。 2. 过去我希望成为明星员工,但现在是否最好保持低调? 「愈是困难的环境,表现愈突出的人愈有机会,」《人人都是明星职员》(How to

Read more

家庭教育知识必知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我们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 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情。有很多家长对于学校应做的事,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而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 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孩子成长的六个核心精神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良好习惯” 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八个工具 第一个工具是“无条件的爱” 第二个工具是“鼓励”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 第五个工具是“理解” 第六个工具是“陪伴” 第七个工具是“批评” 第八个工具是“制定规则”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家庭教育成功的总思路——引发孩子成长的动力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家庭教育方法

Read more

咸鱼也可以有梦,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

为了激励自己业余积极创作,我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许多朋友给我点“赞”,有位女孩子却跟我唱“反调”:弱弱的说,我觉得咸鱼挺有梦想的,不然怎么就咸鱼翻身了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把我又带回自己寻梦之旅的源头。19岁那年,高中辍学的我来到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将我磨得几乎没有了棱角与梦想,每每满身疲惫地躺到床上的时候,总是想: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吧,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性格内向……有人说“乞食嘛也会有出头天”(就是乞丐也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我在低矮的工棚里仰望,却似乎看不到前方的光明。 一日,我在夜市的书摊上淘到一本写作的书,如获至宝。下班之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第二天下班之后,准备“再度赴约”去书中遨游。在床头翻找了好一阵子,却没有找到这本心爱的写作指南。 和我同住的师傅看我翻箱倒柜,说:别找了,那本书被我藏起来了。有那么勤奋,早就上大学了,现在还用来这里打工?!安心打工,赚钱养家要紧! 因为他是长辈,又是我的师傅,如此苦口婆心,我只能一边担心着那本省吃俭用买来的书的命运,一边反问自己,莫非真像师傅所说,我这样的咸鱼,原本就不该“心高”? 或许是源于对梦想的执着,又或许是年少轻狂的叛逆心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阅读与写作,只是更多时候转为地下了,比如到工地附近的路灯下或者公园里面的广场上——夜晚来临,我就寻找有灯光的地方,偷偷地揣上纸笔或者是街边淘来的书,坚持读写。 半年后,我的坚持逐渐有了小小收获,每当得知文章刊登的消息,我都欣喜若狂,哪怕它只是一块“豆腐干”——一则简短的资讯而已。 然而,我的文学热情却经常遭遇来自身边的尴尬。曾经,我把刊有自己文章的样报拿给工友看,想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结果几日后想要回报纸时,才知道它早已被工友当了厕纸;另一次,一位热心的工友帮我“炫耀”一本刊有我散文习作的《黄河文学》,结果这本杂志被工友们“哄抢”而去。 几天流转,这本回到我手中刊物已被摧残得面目全非……那时的我是又心疼又无奈,只好苦笑,这怪不得这些工友,生活的粗糙让他们无暇顾及这些细节,而我,也只能坚持自己的“另类”,用文学给自己取暖,让精神层面不再荒芜。 也许是我蜗牛般的勤奋终于等来了机会之神的眷顾,2005年的那个夏天,挥汗如雨的我正在简易木梯上面安装天花板时,接到了一位中学老师打来的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去北京发展,虽然那个时候还并不知道“文案策划”是做什么的,只是听说可以用电脑,从事的又是文字相关的工作,我就已经兴奋不已了。 从南到北,一路辗转走到现在,我已从一个初级文案成功向营销总监转身,业余仍然坚持创作,已出了自己的散文集《漂泊是条青春的河》……虽然写作已不是谋生的初级需求,但是我依然告诉自己不要忘记走过的每个艰苦的日子,要感恩写作。 工作之余,在窗口俯瞰北京站熙熙攘攘的人流时,我总会生出一些感慨,偶然间,我想到了“咸鱼”一称的由来——据说以前的香港是渔港,渔民出海打鱼没有什么先进设备,更没有冰,也就没有冰鲜鱼。但渔民们又想多捕鱼,于是他们会把先捕上来的鱼用大量的盐腌着,不让鱼发臭。 等渔民回港时,鱼已被腌制多时,就跟木乃伊似的。假如渔民在捡这些鱼的时候,突然发现其中一条是活的,而且还能蹦起来,人们把这叫做“咸鱼翻生”,这条生命力极强的“咸鱼”也通常会被赋予美好兆头的象征,寓意生活会360度大转弯。 是啊,咸鱼也可以有梦!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即便你感觉困顿无奈、生活无望的时候,也请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论!只要有梦,就要一点一滴勇敢去追。其实很多时候,成功也需要“峰回路转”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成功人士给年轻人的3条忠告

有朋友和我沟通,说他最近找工作在网上投很多简历,结果还是石沉大海了。 我看了一下他的简历。他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去一家建筑公司,一呆就是6年。 简历上他简简单单的写了上一家公司名称,自己的职位,而这6年的时间,所做的工作岗位和取得的成绩都没有写上去。简历的排版也很乱,完全不像一个在职场6年的人写出来的,他想面试的是策划类的岗位。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给他面试的机会吗? 这个社会是很现实和残酷的,如果自己的年龄增长了,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没得到增长,还是像刚毕业那会,职场上没有人会给你机会。 那么我们在20多岁时应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1、选择能让你成长的工作,而不是稳定和安逸的工作 职场上,我遇到很多的年轻人,有些人在职场中,走着走着就迷茫了,然后随随便便的找了一份安稳、安逸的工作,工作没人带,也学不到更多的东西。 职场上二十多岁的年纪,是我们为职场之路打根基的年龄,如果这个时候不把根基打牢,不努力的成长,那么到30,40岁时,是否会依旧无所事事? 职场暂时的稳定安逸,未来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稳定安逸的生活,只有你去努力成长,才有可能有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未来! 2、计划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不是没有方向的乱撞 职场上,二十多岁时,你有试错的时间和成本,你可以各个工作都试下,追寻自己喜欢的工作和领域。 可是,到了三四十岁时,你将不再拥有试错的时间和成本。没有人、没有公司会为你的试错而买单。 所以,在我们二十多岁年轻时,就要做好职业规划,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3、提高自己的视野,多学习,而不是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 职场、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视野,多学习,多读书。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 当你做会计的工作时,你可以学学理财、投资;当你学文案策划的工作时,你可以学学网络运营。 当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做的很好的情况下,多学习其他的领域和知识,开阔视野。没准哪一天,你的副业能够成为你的主业。 20多岁的时候,努力的提升自己,别让自己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后悔当初不努力!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家长花钱时,这个动作竟让孩子一生卑微!

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在传统的教育里,我们在孩子面前说“粒粒皆辛苦”,说“不要乱花钱”,说“我们养家好辛苦”……其实这些并不能让孩子内心更加富足,品行更好,也无法让他们生活得愉快。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生活质量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 一位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他的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 妈妈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见过几个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出生于中国最贫乏的年代,父母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顿肉,也愿意叫上孩子和朋友们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 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三代财富才够培养出贵族,而是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所以说,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 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浪费。 例如曾经总被父母说不要浪费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最后都过期浪费。 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那么孩子未来很可能收入一般,赚钱上“不思进取”,却又同时物欲难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盲目囤积。 一位妈妈观察发现,给女儿买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说要爱惜,不要弄坏或浪费,基本上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当初买它们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费。 还有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教育儿子不要浪费颜料,结果儿子只用画笔画画,不用颜料。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大人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如果父母持续不断以正确为理由强加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也就变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压抑,制约在所谓的“正确人生道理”中。 是否孩子的欲望都要满足? 有人问,是不是孩子的欲望都要百分百满足? 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Read more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之声,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灵,但书本给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读书为的就是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不上学,你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

有不少同学都觉得,不是只有靠上学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我能做兼职还能去摆摊……但现实却是,很多人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了。 下面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对高考以及读书的一些看法,他的观念,希望大家都好好看看,以此共勉!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财富还是智慧? 经验还是人脉? 这些你都有吗?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你读一万年书,也拼不过一个韩寒,但是他不上学,却比我们学的还要凶猛。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这是非常事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 但是孩子们不这么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将来肯定也能干出个样子来,不一定会比那些考大学的同学混的差。 孩子,你是哪来的自信?不考试,不上学,你还有多少东西可拼?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虽然很多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合理,一考定终身,让孩子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创造力。 可是,正是考试,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很多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环。 每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无例外的认为,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不管上的什么大学,后来找了什么工作,是高考让自己看到了更大的可能,也是高考让自己一直相信,努力了总会有一定的回报。 诚然,那些高考失败或者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也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相对于上大学的几率,要小太多。 如果有考试这样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去试试,非要绕远路呢? 看不上考试,你的优势在哪里? 有的孩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认为即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是综合素质还是你的见识? 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考试都考不好,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行!

Read more

你的收入在高,不要忘记曾经帮过你的人

领导打死也不说的五条职场规则!! 1.你的收入在高,不要忘记曾经帮过你的人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人来必须教你一些知识和经验,你的贵人教你的时候,也花费了他的时间,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 所以你要去感恩你生活中帮助你的的人,因为你感恩每一个人。你的运气就会越来越好。领导打死也不说的五条职场规则 2.用自己实际出来的事情来证明你一颗责任心 从你这里办的事情,当交给下一道工序的时候,必须保证完成无误。好比生产产品时,第一道工序不过关,那么久没有办法进行下一道工序 3.做事情有自己的计划和套路。但是不能固执自己的意见,听从他人的意见 职场中,就拍是你的员工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固执自己的想法,不去听从他人的意见。当你的员工有这样的人,往往做事情都会缺一瞥领导打死也不说的五条职场规则 4.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自己的负能量 人在愤怒的时候,自己的理智几乎是为零的。那么在职场中,一定要去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首先从调控自己的情绪开始领导打死也不说的五条职场规则 5.绝对不能和你的上司发生冲突 你和你的领导发生了不通的理解和想法,那么就要去私下去讨论,谁都有脾气,但是在职场中你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别把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1 你活得光鲜亮丽,父母却在低声下气。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陪一个弟弟在日本北海道旅行。我问他玩得是不是开心。他告诉我,他和弟弟不是一路人,所以旅途并不是很愉快。 他细细跟我讲道,弟弟缠着爸妈要去日本玩,他妈不放心,便邀请我朋友跟着弟弟过去。 别把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他的弟弟,家境不算富裕,刚上大学,也没有能力自己赚钱,却有着挥金如土的本事。就拿一件小事来讲吧,日本物价很贵,一片哈密瓜要30元人民币左右。 朋友问我:“你能够认同自己还不能挣钱,家里也不是很有钱,眼都不眨只是因为口渴了,不肯买水却一口气吃了三片哈密瓜的小孩吗?” 这孩子,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2 身边这样的人,挺多的。 我另外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她嫌单位盒饭难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馆子,下午还必定订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外送。和她一起出去逛街,她总会拉着我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 和她旅游,她对景区里各式物价虚高的食物和纪念品,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臭豆腐不算好吃,她尝了一块,吐出来,嫌恶地皱皱眉,扔了。 我都不敢劝她花钱别太大手大脚。每次试图奉劝她,她都不服气地斜着眼,搬出她的那两句名言,理直气壮地开腔。 第一句,“女孩子,要富养。” 第二句,“出来玩,就一定要开心,别太在乎钱。” 似乎我要是劝她适当地节约,倒显得我太抠门、太小气了。 我本以为她必定家境殷实,直到有一次去她家里。她住在城郊的民房里,老旧潮湿,又窄又小,从一楼上二楼,要从一个很陡峭的楼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着她高中时的校服外套,坐在家里拣菜。她问奶奶怎么不去打牌,老人家说道:这两天输了几十块钱,今天不高兴去了。 我借用他们家卫生间,奶奶不忘嘱咐我,要用桶里盛的洗过拖把的水冲,别按按钮,水一冲哗啦啦的,浪费钱。 正是这样节俭的老人,却把自己靠卖菜一块一块攒来的积蓄,尽数交给孙女,任由孙女挥霍。 中午和她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她爸表态,不指望她赚钱养家,她赚的那点工资,给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后来,那位朋友约我假期一起去旅游,向我提起冬天上下班很冷,她准备买车,家里人也同意给她买。听到这些,我都只能笑笑,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 3 有句笑话这样说,“我视金钱如粪土,爸妈视我如化粪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