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65个技巧性回答(一)

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你自己? 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企业才会相信。企业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企业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2、你觉得你个性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回答提示:沉着冷静、条理清楚、立场坚定、顽强向上、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适应能力和幽默感、乐观和友爱。我在北大青鸟经过一到两年的培训及项目实战,加上实习工作,使我适合这份工作。 3、说说你最大的缺点? 回答提示:这个问题企业问的概率很大,通常不希望听到直接回答的缺点是什么等,如果求职者说自己小心眼、爱忌妒人、非常懒、脾气大、工作效率低,企业肯定不会录用你。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有的人以为这样回答会显得自己比较出色,但事实上,他已经岌岌可危了。企业喜欢求职者从自己的优点说起,中间加一些小缺点,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突出优点的部分,企业喜欢聪明的求职者。 4、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回答提示:是否毕业于名牌院校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力完成您交给我的工作,我在XXX接受过培训,掌握的技能完全可以胜任贵公司现在工作,而且我比一些名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强,我想我更适合贵公司这个职位。而且其实并非名校就受企业喜欢,更多的是你在学校学到的东西。 5、你对加班的看法? 回答提示:实际上好多公司问这个问题,并不证明一定要加班,只是想测试你是否愿意为公司奉献。 回答样本:如果是工作需要我会义不容辞加班,我现在单身,没有任何家庭负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同时,我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6、你对薪资的要求? 回答提示:如果你对薪酬的要求太低,那显然贬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对薪酬的要求太高,那又会显得你分量过重,公司受用不起。一些雇主通常都事先对求聘的职位定下开支预算,因而他们第一次提出的价钱往往是他们所能给予的最高价钱,他们问你只不过想证实一下这笔钱是否足以引起你对该工作的兴趣。 回答样本一:我对工资没有硬性要求,我相信贵公司在处理我的问题上会友善合理。我注重的是找对工作机会,所以只要条件公平,我则不会计较太多。 回答样本二:我受过系统的软件编程的训练,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而且我本人也对编程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希望公司能根据我的情况和市场标准的水平,给我合理的薪水。 回答样本三:如果你必须自己说出具体数目,请不要说一个宽泛的范围,那样你将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数字。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这样表明你已经对当今的人才市场作了调查,知道像自己这样学历的雇员有什么样的价值。 7、在五年的时间内,你的职业规划? 回答提示:这是每一个应聘者都不希望被问到的问题,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被问到,比较多的答案是“管理者”。但是近几年来,许多公司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技术途径。这些工作地位往往被称作“顾问”、“参议技师”或“高级软件工程师”等等。当然,说出其他一些你感兴趣的职位也是可以的,比如产品销售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等一些与你的专业有相关背景的工作。要知道,考官总是喜欢有进取心的应聘者,此时如果说“不知道”,或许就会使你丧失一个好机会。最普通的回答应该是“我准备在技术领域有所作为”或“我希望能按照公司的管理思路发展”。 8、你朋友对你的评价? 回答提示:想从侧面了解一下你的性格及与人相处的问题。 回答样本一: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因为,我一旦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会轻易许诺。 回答样本二:我觉的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与不同的人都可以友好相处。在我与人相处时,我总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9、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回答提示:企业的这个问题看上去可有可无,其实很关键,企业不喜欢说“没问题”的人,因为其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企业不喜欢求职者问个人福利之类的问题,如果有人这样问:贵公司对新入公司的员工有没有什么培训项目,我可以参加吗?或者说贵公司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企业将很欢迎,因为体现出你对学习的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你的上进心。 10、如果通过这次面试我们单位录用了你,但工作一段时间却发现你根本不适合这个职位,你怎么办?

Read more

别让下班前5分钟,毁掉了你的晋升之路

工作了一天,下班前5分钟每个人都归心似箭,期盼着走出办公室,和家人朋友相聚的那一刻,开启珍贵的晚间生活时光。 如果你觉得这5分钟和一天当中的其他时间没任何区别,甚至还觉得这5分钟就基本等同于下班,就大错特错,太过小看这几分钟的重要性,因为: 随便对待这5分钟,那么你的工作状态也基本上是得过且过,领导眼中的你不过如此; 认真对待这5分钟,表明你对工作有清晰的规划和想法,领导眼中的你则有如冉冉升起的新星。 或许你会说,太夸张了吧,真的如此吗? 别急,看看下面这几种人,你熟悉吗? 01 低效又盲目的忙碌 有一次还有几分钟下班时,我从会议室开完会走出来,就听到旁边座位上有人慌里慌张地说:“哎呀,我给小马的邮件才写了一半,他说让我下班前回给他,可是我要真写完再发出去,肯定误了班车,不行先这么着吧,明天再说,应该也不是什么急活!” 我抬眼一看,说话的是技术部小严,只见他说完便将摊在桌子上的一堆资料七扭八歪地塞进文件架里,拎起书包就走,一路小跑,椅子被远远地推开,摇晃着。 虽然我不了解小严,但是偶然间目睹了这一幕,也能猜到他平时的工作表现大概也是这般手忙脚乱,思绪混乱。 小马请小严在下班前回复邮件,是个时间要求很明确的任务,而小严却在下班的几分钟前才想起来,并匆忙开始做,怎么会按时按质完成呢? 就算小严拖到第二天早上再回复邮件,可能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不能及时完成任务,不仅会给其他人造成困扰,更会对自己的职场口碑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实很不划算。原因如下: 表明小严自己对待工作随意,不认真 显示小严对同事的不尊重 如果不能准时完成,一定要提前知会对方,赢得对方理解。 小严自己的工作安排也可能被打乱 第二天早上说不定又有其他新的紧急任务派给小严。小严极有可能因此将对小马的回复再一次推迟甚至彻底遗忘。 小严要花费更多时间完成这件事 工作具有连续性,经过一个晚上,人的思路被打断,更会产生变化,因此第二天接着写前一天剩下一半的邮件,需要重新恢复思路,熟悉语境,无异于花费更多时间重写。 后来我听说小严申请升职,被经理和HR婉拒,主要原因就是他经常丢三落四,工作计划性比较差。 每个人一天都要完成各种大任务和小任务,哪些是今天必须完成的,必须在今天几点完成的,心里都要有个数,记录在本子上或是电脑上提醒自己都是很不错的管理方式。 心里没数,缺乏时间观念和计划性,工作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像小严一样,忙到下班还没做完,看上去忙忙碌碌,实则低效又盲目。 如此这般,将“忙死了”天天挂在口头上的小严们,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升职加薪呢? 02

Read more

职场上,光优秀不够,你还必须无可替代

行走职场江湖,若没有一两个技能傍身,随时都有被“干掉”的危险。在组织中,最核心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而是那个无可替代的。 伟大的法国蜘蛛王路易十一酷爱占星术,他豢养了一名宫廷占星师,并且对他佩服万分。有一天,这名占星师预言宫中一名贵妃会在8天内死亡。当预言实现时,路易吓坏了。路易国王认为如果不是占星师谋杀了贵妃来证明他的准确性,那就是他太精通此道了。占星师的法力威胁到了路易本人。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这名占星师都得死。 一天晚上,路易令占星师到他位于城堡高处的房间,在占星师到来之前,国王告诉仆人,当他发出信号的时候,就把占星师给抓起来,从窗户丢出到百尺之下的地面。 这名占星师不久就到了,但是就在发出暗号之前,路国王决定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声称了解占星术而且能知道他人的命运,那么你告诉我你的命运将会如何,你能活多久?” “我会在陛下驾崩3天前去世。”占星师回答道。占星术的命保住了,而且在他的有生之年蜘蛛王不仅全力保护占星师,慷慨地赏赐他很多东西,还请高明的宫廷医师来照顾他的身体健康。直到路易国王死了以后,这名占星师又活了好几年。 这个经典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你要想对他人拥有权力,你就要想办法让对方依附你,不能离开你,一旦离开你,他就要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很大的损失。 能力强~你走了,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你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要出人头地的最大障碍就是能否找到得力的赞助商。米开朗琪罗的赞助商是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在米开朗琪罗为教皇修建大理石墓碑的时候,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米开朗琪罗愤然离开了罗马。令大家惊讶的是,教皇非但没有生气,还以他特有的高傲方式乞求这位艺术家留下来。因为教皇知道米开朗琪罗可以找到另外的赞助商,但他却无法找到另外一位米开朗琪罗了。 有谁能够做到像米开朗琪罗这样牛的“专业人士”呢?找了一个强大的雇主,还可以耍脾气,问题是耍了脾气,雇主还要主动出来圆场。 其实,这样的状态你也可以做到,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你需要有出类拔萃的技能,不一定是顶尖的技能,但却是独有的,你能够很好地满足对方的需要,却几乎没有人能够替代你。二是你可以很快地找到第二个下家,你不担心对方炒你的鱿鱼,在许多人看来你是一个“稀缺货”,你可以和别人讨价还价。 美国著名公众演讲家和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格林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终极权力”,意思是让别人如你所愿去行事,不需要逼迫或伤害他人,而且对方也乐意这样做。 权力必须是独有的,要想在职场中立足,要想让上司依附你,就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有人愿意为你的“本领”付钱。没有看家本领,就是一个可以让人随时摒弃的“大路货”。他可以用你,也可以不用你,因为有很多人在排着队等待着替换你。 平台大~你走了,组织的运转可能会出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像米开朗琪罗那样出色的专业技能的,这样的情况就无法建立依附关系了吗?不是的,你同样可以创造这样的机会。 亨利·基辛格在尼克松白宫多次大换血中始终保有一席之地,并非由于他是尼克松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外交官,也不是因为这两个人关系水乳交融,更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政治理念,基辛格之所以屹立不倒,完全是因为他涉足政府机构内太多的工作领域;除掉他会导致整个组织的混乱和无序。 这就是一个人的“权力平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平台,支撑这个平台的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你的关系和你的名声,而不仅仅是你的能力。为什么有的人能力很强却鲜有表现呢?表面上看是缺少机会,实质上是属于自己的平台太小,没有施展能力的空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搭建自己的平台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你要能够依据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业绩来,业绩越突出越好,这是可以为自己作的最好的广告;二是有很好的关系,不仅上司信任你、欣赏你,同事,下属也敬佩你、服气你,尤其是和一些掌握重要权力的人物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关键时刻有人为你推荐、为你说话,包括为你承担责任;三是有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行事规则,不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让人感觉到你的强势,你的力量,你的坚持。 什么是本事?本事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我可以没有你那样出色的能力,但我可以影响那些有出色能力的人为我做事,我可以没有你那么高的权势和地位,但我可以做一些你想做却做不了的事。这就是本事。 米开朗琪罗的力量是个人性的,靠的是他艺术家这门绝活,成为教皇离不开的人,这是能力;基辛格的力量是社会化的,靠是他政治家的谋略和远见,他让自己涉足政府内部非常多的部门和领域,编织了强大的人际网络,成为尼克松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是他的本事。 一个人在职场中那么努力,就是要做强自己,做得和别人不一样,让他人需要你,离不开你。就如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的那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初入职场“五要”,“五不要”

注意初入职场“五要”,“五不要” 一、“要” 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入职场,同事们都会对你展现友善和友好,这是同事之间要互相帮助体现团结友爱的职场明规则,因此,你可以和某些人刻意保持距离,但表面上还是应该和单位不同层级的同事建立起热情和友善的关系,哪怕对方只是一位勤杂工。当然,凡事给别人留发挥的空间也是在给自己留下发挥的空间。 二、“不要” 参与任何的派系争斗 有种说法,职场如江湖,每个人都在争当“老大”,因而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也会形成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这些人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好象是积极进取有超强的事业心,其实,胜者为王败为寇,跟错了领导跑错了派系犹如女人嫁错了老公,绝对可以让自己毫无立足之地,因此,初涉职场的人还是别掺和保持中立比较好。 三、“要” 勤学好问 工作伊始,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许多工作不上手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向同事请教是推助你尽快进步的最优方法。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只会导致自己的工作做不好,甚至还给别的同事造成工作上的困扰,严重时还会可能给你所在的单位造成经济上或社会声誉上的损失。职场中有团队意识的职场新人才是最受欢迎的。另外,当你虚心向同事请教、让对方给你一点工作上的指点的时侯,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让同事产生成就感,你对他的感谢,甚至表达出的钦佩等都会让他对你也产生好感。 四、“不要” 与同事发生金钱往来 虽然说同事是每天都朝夕相处的,但所谓人心隔肚皮。职场人际的复杂使得职场断然与学校不同,而再亲密的同事关系也与同学关系不同。在事业上已经暗藏着许许多多切身利益的交汇点,因此,尽量不要再与同事发生经济上甚至是直接金钱上的往来,尤其是向同事借钱会涉及到你自己的隐私问题,尤其是你相当隐私的事情是不希望成为同事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五、“要” 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 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用耳朵多去聆听、多与别人进行沟通都是让你真正快速进步的方法。许多职场潜规则也要求职场新人初入职场要多用脑子去听话,多用眼神进行沟通。实践证明,但凡事业成功都靠的就是“六分勤奋三分机遇和一分贵人相助”,因此,身处职场,多用脑子少说话,尤其是需要用嘴巴进行沟通时多用用脑子真的至关重要。 六、“不要” 锋芒毕露 初入职场,大多职场新人都满怀抱负,一身冲劲和干劲。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对于那些肯吃苦有超强能力的人来说,锋芒毕露绝对不是好事也会招来“杀生之祸”。虽然职场明规则提倡每一个人都要以事业为重。而真正以事业为重并成为单位业务骨干的人,大多得到的是受排挤被打压的结局。 七、“要” 注意积累实力 职场中,有个道理是通用的:具备实力才具有话语权。在职场,累积权力的基础就在于如何尽快让自己累积起足够的专业实力。尤其是初入职场的职场人,如何尽快成长为一个让领导放心的、能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是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脱颖而出、赢得上司青睐的关键,也是决定着自己能否事业有成和出人头地的关键所在。 八、“不要” 出现政治性错误 不是只有从政的人才需要政治挂帅,其实在你事业的道路上政治是无所不在的,因此,要避免出现政治性的错误很重要。比如,表现出对你不懂业务上司的蔑视或不屑一顾,越级报告,或是不看场合随意打断老板的笑话或公开质疑上司的管理理念等等,要知道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这些不明智的举动绝对会葬送你的事业前途。

Read more

遇到糟糕的老板,你该怎么办?

导读:现在的社会中你要是遇到优秀的上级,那么这将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将把你也带领成为优秀的员工。但是要是碰上糟糕的上级的话,也许会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不幸。那么该如何面对这样糟糕的上级呢? 我和陈胖认识的时候,27岁的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大区总经理。那时他年少得志,春风得意。我也不错,在一家外企做销售经理,是公司冉冉上升的明日之星。 我们都以为会在各自企业里待上一辈子。 但是几年后,陈胖公司的组织架构发生调整,新上任的领导个性鲜明,独断专行。陈胖最终因为三观不合,离开了公司自行创业。 我对他当时的行为不太理解,我一直和各任领导相处得很好。所以我主观地认为,怎么会有糟糕的领导,一定是他情商太低,不懂得和领导相处。 直到我怀孕后,一切发生了180度的变化。领导将我调岗到后勤部门,又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了降薪,所有曾经承诺的奖励在我休产假期间,全部飞灰湮灭。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但是控制不了环境。我们可以保证自己做好,但是却无法避免遇到差劲的领导。 漫长的职场生涯中,遇到糟糕老板的几率相当高。我也经常在后台收到很多小伙伴咨询,如何和性格古怪的老板相处。 伟大的老板可以让你的人生发光,而一个坏老板却会让你愤怒和受伤,其杀伤力足以扼杀你的灵魂,让你一蹶不振。 糟糕的老板定义十分宽泛,也许是能力有限,也许品德有缺陷,也许喜怒无常,也许仗势欺人,也许言而无信。最重要一点,这个人和你合不来,或者让你处境艰难。 让我讲一个小磊的故事。 小磊是一名大学毕业3年的职场小白。加入公司后,他一直勤勤恳恳,虽然工作上有些粗心,但努力还是有目共睹。有一天,原本和他平级的同事被晋升成了他的主管。这个同事能力一般,但是由于在公司资历较久,所以得到晋升。 新官上任3把火。主管开始对小磊的工作处处鸡蛋里挑骨头。小磊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更加用心工作。 几个月过后,主管突然找到小磊,提出让他转岗的要求。理由是那个职位没人做,希望小磊过去负责。但是,那个职位工作复杂程度不大,小磊过去后得按照市场平均工资进行,言下之意就是大幅降薪。如果小磊不同意的话,只能走人。而且也由不得小磊不答应了,因为他的后继人选已经到岗了。 很明显,小磊遇见了一位不讲道理的上级。 如果和小磊一样,不幸在职场中遭遇了一位让人讨厌的上级,你该怎么办? 第一步,铭记一个重要概念:无论你遇到多么糟糕的老板,你都不能把自己当成是受害者。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就是任由负面情绪泛滥地表现。也许下列行为会让你进一步理解: 感到愤怒,采取失控报复的行为; 感到沮丧,以泪洗面自暴自弃; 感到绝望,主动选择出局。 我问小磊,你打算怎么做呢? 他说,我太难受了,决定还是辞职吧。我不想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下去了。显然,这就是一种受害者心态。 当然小磊也不是一定要留下来,如果有更好的去路当然可以另谋高就。但是以逃避的方式来结束问题,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面对不公平,小磊应该做的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Read more

工作中 “化敌为友”,只需这3步!

在“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三定律笼罩的职场后宫,不管乐不乐意,你都难以避免被卷入是非漩涡中,主动挑起争端或是被动卷入战事,并不能完全由你主宰。 在这纷繁复杂的关系中,你总会碰到一个或者更多视你为“眼中钉”的同事,你干什么他都看不顺眼,横挑鼻子竖挑眼。 有的公开挑战挤兑你,有的背后布阵埋雷,一不小心你就可能掉进坑里,被炸个“灰飞烟灭”。 不管是新入职,还是老员工,有时真的是暗箭难防,被打的措手不及,稀里糊涂吃了败仗,却毫无还手之力。 我自己就曾亲身经历了一次遭遇敌手却最终化解的真实故事。 ******** 新加入公司,你的“敌人”早已存在 多年前,我加入一家新公司,负责一个业务流程改造项目,旨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项目推动。 作为一名新员工,如果贸然直接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但是如果什么都不说,领导肯定也不满意,也违背了他们请我来的初衷。 有些老员工在公司工作了10年以上,或多或少会带着有色眼镜看新来的人。认为你啥都不懂,还指手画脚,或者认为你也许干不了几天,就会灰溜溜滚蛋。 从开会时大家不太积极的参与和茫然的眼神中,完全可以察觉到这一切。背后我也的确听到了这样的议论,很明显,我遇到了暗地里的“敌人”。 对我来说,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快意恩仇,直接跟老板告状,说某某人不支持公司改进流程的工作,不积极配合,然后让老板对那个人大骂一顿。 但是这么做的弊端非常多,首先会让老板处于为难处境,毕竟都是他的直接下属;其次被老板骂了之后,他们表面会表示支持,其实心里一定把你恨透了,对你日后的工作开展会更加不利,不再公开反对并非意味着就不会改头换面成其他形式来反对你。 莎士比亚曾忠告人们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只会烧伤你自己。” 仔细琢磨后,我还是觉得先不向老板反映问题,决定展开一场“化敌为友”的攻心战,3步走起! 第1步 知道“敌人”是谁,找到矛盾点 有时候这个敌人就在明处,因为每次开会你提的建议,他总是极力反对,不仅在同事面前,在领导面前也绝不含糊。 但有时候这个敌人在暗处,他不会公开反对你,但是当你推动项目,开展工作,需要他支持时,他总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搪塞,或者联合其他同事拖你的后腿。最终使项目延误,你无法如期完成工作, 无论“敌人”在明处还是暗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将他们甄别出来,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然后我们就可以仔细分析“敌我”双方的矛盾点和他们反对你的真实原因。主要原因可以包括: 你的出现会构成对他们升职或加薪的威胁 你的出现会改变现状,引起他们所处舒适区的震荡,因为他们觉得你的新提案,会对目前的位置或利益形成威胁 就是对你不服气,觉得你能力和经验并不如他们,却有可能拿着更高的薪水,位于更高的位置 我当时就属于第二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公司工作了11年的Steven就是和我那个较劲的“敌人”。

Read more

职场不需要眼泪: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很多时候,职场是残酷的。因为在职场不看苦劳,只看功劳。 看到一个案例,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新来的实习生被老板骂了,愤而教起老板做人。老板批评他的设计太土了,色彩不够强烈,没有辨识度,让他重新改。 他发飙了: 你为什么说话要这么难听这么直?这样很影响我的情绪!你明明可以说,你哪里哪里做得很棒,只需要修改一点点就完美了,这样我就会愉快地去修改了…… 老板也怒了: 我给你工资,不是让你来教我说话的艺术的。爱做做,不爱走! 实习生说,走就走。于是他就走人了。 其实,在职场被骂是很正常的,上司说话直也是很正常的——在职场最重要的就是效率。 职场从来都不是温馨有爱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不是为了互相宠溺,搞什么爱的供养,而是为了创造价值,为公司赚更多的钱。不要渴望公司给你温暖。 所以,当被骂的时候,请收起你的玻璃心。 身处职场,不要过度在意情绪本身,而是想想对方指出了你什么问题,赶紧去提高就好了。 职场新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东西,只有学到真本事,你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还有一些新人把职场当学校,总等着有人来教自己,帮自己划重点。大哥,公司是给你发钱的,学校是向你收费的,所以请收起你在学校里的那一套,在职场中,是没有人会怜悯你的眼泪的。 那么在严酷的职场竞争中,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一、结果导向 在职场,过程不需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老板来说,他不在乎你做事情的过程,他只会在意你是否完成了这件事情,在领导者看来,对于没有结果的事情,就是什么都没有。哪怕是差一点和差很多,在任务目标前面,都是一样的。 结果导向怎么做?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需要在什么时间达到怎样的成果? 在目前情况看,能达成吗? 如果不能,怎么样才能达成? 如果不知道怎样才能达成,谁可能知道? 二、不断自我否定,思辨大于执行

Read more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1.许多人宁愿做“低效勤奋者”也不愿意深度思考 以下这个故事,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执行力的问题。 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 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 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 袋土豆。” 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去做同一件事。 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兰·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观察我们身边不少看似勤奋的人,却混得不行,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低效勤奋者”。 “低效勤奋者”有两个特征:不愿深入思考,釆取低级思考。这就导致他们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长慢。 “低效勤奋者”之所以不愿深入思考与釆取低级思考,是因为这些人不会深度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 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 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2.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深度思考,首先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大多数人从学校开始,就习惯了被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计划牵着鼻子走;到了工作单位后,被上级的指令与监督驱使着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本文开头故事中的李四就是这么一个人。

Read more

到底是老板为你打工,还是你为老板打工?

公司表面上是老板的,实则是大家的,其实公司不过是一个追求成功的平台!以老板的眼光和态度投入工作,创造最大价值,迟早有一天,你是公司最重要的那个人! 三个经典故事改变你的职场生涯 故事一:你的心过门了吗? 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盖头,羞答答的新娘正低头看着地上,忽然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 第二天早上,新郎还在酣睡,新娘起床看到老鼠在吃大米,一声怒喝:该死的老鼠!敢偷吃我家大米!"嗖"一只鞋飞过去,新郎惊醒,不禁莞尔一笑。 此故事没别的意思,只想问问那些新进的员工甚至是一些干了两年、三年的老员工,当初你为何选这个工作?既已选了这个工作,为何身体过了门心态却不过门呢?往往新来的人很容易发现公司的问题,因为旁观者清。问题是你是用嘲笑、牢骚、忿然、指责的方式呢,还是以主人的心态来了解并积极地去改正这些缺点和漏洞? 问问自己,我们的心真正过门了吗? 故事二: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处充满危机的年代。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 故事三:沙砾与黄金 一队商人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突然空中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抓一把沙砾放在口袋里吧,它会成为金子。”有人听了不屑一顾,根本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抓了一把放在袋里。有人全信,尽可能地抓了一把又一把沙砾放在大袋里,他们继续上路,没带沙砾的走得很轻松,而带了的走得很沉重。 很多天过去了,他们走出了沙漠,抓了沙砾的人打开口袋欣喜地发现那些粗糙沉重的沙砾都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 我曾想了很多次,一直未想出这故事寓意所在。慢慢明白,在漫长的人生中,时间、责任就像是地上的沙砾,惟有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将这些普通粗糙的沙砾变成可贵的金子。不紧紧抓住机遇的人、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固然轻松潇洒,但他们生命长河会黯淡粗糙,他们始终发不出金子般灿烂的光辉。 问问自己,今天我们抓了多少沙砾? 其实人生最怕一个"混"字!抱着混的心态,看似偷巧、轻松、没压力,然而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混没了青春,混尽了精力,混掉了激情,混失了口碑,到头来混得黄粱梦美一场空! 在任何一个企业工作,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你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工,给自己累积经验和财富,老板只提供平台让你去展现你的人生价值,展现你的事业机会。 学会尊重这个平台,尊重你的老板,尊重你的同事。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伤害大家的利益。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最近疯传的“螃蟹效应”,竟然是这个意思…

动物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大都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总有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这时底下的螃蟹会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 同样,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突围”。 “螃蟹效应”反映了一种很特殊的职场现象。在我们的团队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利益的冲突或者观念的差异而形成自然的小团体利益或价值观念,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组织成员目光短浅,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相互拆台,进而整个团队会逐渐地丧失前进的动力,如此,便会出现1+1<2,而且随着“1”增加到N个,最终的能量“和数”会远小于N,使团队失去生命力,企业做不强。 被“钳”住的门店业绩 李超是一名新上任的药店“掌门人”。该门店是公司旗下规模较大的分店之一,店员众多,位置优越,但药店的经营效益却不容乐观,而且更要命的是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一些重要岗位的店员走马灯似地更迭,总部为此感到忧心忡忡。于是,有着多年门店管理经验的李超“临危受命”,被空降过来开展“整风运动”。甫一上任,他就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工作,经分析,李超发现团队绩效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店员的能力弱,也不是药店的制度缺失,而是由于店员之间的彼此“拆台”、互不配合行为造成的。比如前不久,李超准备推行一项社区用药需求调查活动,要求每个柜组草拟方案。经过比对,最终他采用了A柜组提交的方案,并要求其他柜组执行同一方案。然而出现的结果却是,除了A柜组之外,其他柜组都软磨硬泡,以各种理由抵制该方案的实施。 李超为此很纳闷,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配合工作?甚至还对那些提合理化建议的部门或个人“同仇敌忾”?经多方了解,他才终于明白。原来,大家不配合的原因是因为害怕A柜组因此而“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劳动薪酬,于是才出现了“你方搭台,我便拆台”的“明争暗斗”,谁也不愿意看到对方“平步青云”,跑到自己的头上去。 都是“螃蟹心理”惹的祸 “螃蟹心理”对药店管理的负面影响客观存在。案例中,李超所负责的团队,正是因为团队成员之间有这种“螃蟹心理”,才最终造成了柜组之间的相互不配合、甚至“拆台”的行为,这样的“内耗”,不仅会削弱团队的战斗力,而且会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而紧张。如果管理者对该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认知不够,那么很可能会给自己的团队带进“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 一是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对立。以本案例为例,其他柜组之所以对A组的合理化建议不能认同,并有潜在的抵触心理,其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对立造成了“谁也不愿意看到对方平步青云”心理的产生,因此工作难以协调配合,“拆台行为”由此引发。 二是降低了团队成员的执行力。因为不愿意认同别人的工作建议或者其他观点,并以各种理由抵制正确观点的实施,会给企业目标或任务的执行带来巨大阻力。如果是一项好的建议,由于不能被及时执行,药店将付出很大代价。 三是造成高级人才的流失。但凡那些有学识、有经验、有能力的店员,当然不愿意在一个相互“拆台”、相互抵触的门店环境中工作,他们会因为不满意这样的工作环境而选择义无返顾地跳槽。如案例中李超所执掌的门店,“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一些重要岗位的店员走马灯似地更迭”,正是由于人才对于工作环境的不满而造成流失,必须警惕。 三招甩掉“螃蟹心理” 打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店员之间彼此“拆台”,互不配合工作,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缺失造成的,也就是说管理者未能建设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使得团队成员放弃个人成见,以企业利益为重。因此,当你的团队出现“螃蟹心理”的时候,你的当务之急就是及时干预,着手打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培养店员的协作精神。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室外拓展训练等,使得店员最终明白:“人”字一撇一捺,靠得就是相互支撑,有了相互支撑,才可能形成协作,使团队形成一种合力,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树立统一的企业发展目标 目标相同,脚步才会一致。如果店员之间所坚持的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就很容易出现“踏错步”的情况。遗憾的是,在很多门店中,管理者要么没有制定详尽的企业发展目标,要么是制定了但没有对店员公布(或误认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是领导是事情,和店员无关)。这是企业管理的大忌。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创业早期团队有明确的远景目标,团队成员的目标能达成一致,形成合力,获得成功。而在守业期,则会因为缺少相同的企业发展目标而形成“窝里斗”的局面,大家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牵制。因此,只有树立了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并让每个店员知道这个目标,才能使得他们减少“窝里斗”。 让权力和责任实现对等 你的团队里为什会出现“螃蟹效应”?你的店员为什么不能“容忍”身边的“同事”先“爬”出来? 究其原因是:责任和义务的不对等造成的。行使权利只嫌小,履行义务只嫌重。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负多大的责任,应该让你的团队成员把权力视作一种责任,而不是地位的象征。谁爬到前面,谁就要有能力和有责任引领团队走出困境,这样才能使团队的其他成员相互推着朝前走。如果其中一位员工爬出篓子后,却不想承担引领者的责任,其他的“螃蟹”是不会信服的,这样他们必然拖其后腿,让其爬不上去。 来源/商业学府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