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疯传的“螃蟹效应”,竟然是这个意思…

动物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大都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总有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这时底下的螃蟹会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 同样,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突围”。 “螃蟹效应”反映了一种很特殊的职场现象。在我们的团队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利益的冲突或者观念的差异而形成自然的小团体利益或价值观念,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组织成员目光短浅,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相互拆台,进而整个团队会逐渐地丧失前进的动力,如此,便会出现1+1<2,而且随着“1”增加到N个,最终的能量“和数”会远小于N,使团队失去生命力,企业做不强。 被“钳”住的门店业绩 李超是一名新上任的药店“掌门人”。该门店是公司旗下规模较大的分店之一,店员众多,位置优越,但药店的经营效益却不容乐观,而且更要命的是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一些重要岗位的店员走马灯似地更迭,总部为此感到忧心忡忡。于是,有着多年门店管理经验的李超“临危受命”,被空降过来开展“整风运动”。甫一上任,他就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工作,经分析,李超发现团队绩效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店员的能力弱,也不是药店的制度缺失,而是由于店员之间的彼此“拆台”、互不配合行为造成的。比如前不久,李超准备推行一项社区用药需求调查活动,要求每个柜组草拟方案。经过比对,最终他采用了A柜组提交的方案,并要求其他柜组执行同一方案。然而出现的结果却是,除了A柜组之外,其他柜组都软磨硬泡,以各种理由抵制该方案的实施。 李超为此很纳闷,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配合工作?甚至还对那些提合理化建议的部门或个人“同仇敌忾”?经多方了解,他才终于明白。原来,大家不配合的原因是因为害怕A柜组因此而“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劳动薪酬,于是才出现了“你方搭台,我便拆台”的“明争暗斗”,谁也不愿意看到对方“平步青云”,跑到自己的头上去。 都是“螃蟹心理”惹的祸 “螃蟹心理”对药店管理的负面影响客观存在。案例中,李超所负责的团队,正是因为团队成员之间有这种“螃蟹心理”,才最终造成了柜组之间的相互不配合、甚至“拆台”的行为,这样的“内耗”,不仅会削弱团队的战斗力,而且会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而紧张。如果管理者对该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认知不够,那么很可能会给自己的团队带进“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 一是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对立。以本案例为例,其他柜组之所以对A组的合理化建议不能认同,并有潜在的抵触心理,其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对立造成了“谁也不愿意看到对方平步青云”心理的产生,因此工作难以协调配合,“拆台行为”由此引发。 二是降低了团队成员的执行力。因为不愿意认同别人的工作建议或者其他观点,并以各种理由抵制正确观点的实施,会给企业目标或任务的执行带来巨大阻力。如果是一项好的建议,由于不能被及时执行,药店将付出很大代价。 三是造成高级人才的流失。但凡那些有学识、有经验、有能力的店员,当然不愿意在一个相互“拆台”、相互抵触的门店环境中工作,他们会因为不满意这样的工作环境而选择义无返顾地跳槽。如案例中李超所执掌的门店,“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一些重要岗位的店员走马灯似地更迭”,正是由于人才对于工作环境的不满而造成流失,必须警惕。 三招甩掉“螃蟹心理” 打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店员之间彼此“拆台”,互不配合工作,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缺失造成的,也就是说管理者未能建设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使得团队成员放弃个人成见,以企业利益为重。因此,当你的团队出现“螃蟹心理”的时候,你的当务之急就是及时干预,着手打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培养店员的协作精神。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室外拓展训练等,使得店员最终明白:“人”字一撇一捺,靠得就是相互支撑,有了相互支撑,才可能形成协作,使团队形成一种合力,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树立统一的企业发展目标 目标相同,脚步才会一致。如果店员之间所坚持的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就很容易出现“踏错步”的情况。遗憾的是,在很多门店中,管理者要么没有制定详尽的企业发展目标,要么是制定了但没有对店员公布(或误认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是领导是事情,和店员无关)。这是企业管理的大忌。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创业早期团队有明确的远景目标,团队成员的目标能达成一致,形成合力,获得成功。而在守业期,则会因为缺少相同的企业发展目标而形成“窝里斗”的局面,大家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牵制。因此,只有树立了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并让每个店员知道这个目标,才能使得他们减少“窝里斗”。 让权力和责任实现对等 你的团队里为什会出现“螃蟹效应”?你的店员为什么不能“容忍”身边的“同事”先“爬”出来? 究其原因是:责任和义务的不对等造成的。行使权利只嫌小,履行义务只嫌重。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负多大的责任,应该让你的团队成员把权力视作一种责任,而不是地位的象征。谁爬到前面,谁就要有能力和有责任引领团队走出困境,这样才能使团队的其他成员相互推着朝前走。如果其中一位员工爬出篓子后,却不想承担引领者的责任,其他的“螃蟹”是不会信服的,这样他们必然拖其后腿,让其爬不上去。 来源/商业学府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怎样才会被升职:你需要知道的三大秘密

怎样才会被升职呢? 大多数人都认为,擅长于本职工作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的。 几周前,我在飞机上认识了一位女子,她对我说她将会被升职。这是一次长途飞行,而我又是一个其他人愿意倾诉自己秘密给我听的人。这位女子很专心也很聪明,她对我讲了她的角色、她的团队以及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但我认为她不会在当前职位得到提升。 为什么呢?因为当我问她有关她单位的客户情况以及他们的市场定位时,她毫无头绪。她知道自己的角色作用,但她并不完全了解其身处企业的实际业务。 如果你想进步,你就得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你就得对自己所处机构生存的世界有了解。 在咨询实践中,我所看到的职业生涯停滞不前的人,都是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工作或作用。其实,你是顶尖的IT人士,甚至是获利最高的工厂经理,这跟提职是没有关系的。无论是抱负满满的刚入行新手,还是想要有新突破的高管,自己就必须得了解所在机构的三件事: 1.市场 对市场的了解,不仅仅只限于能够说出最大的三个竞争对手名字。无论你在何位置,都必须了解你所处的行业。事物是如何变化的?技术对你们企业的影响几何?你们企业未来1年或10年将会面临的一些挑战是什么?为了加深对市场的了解,就得努力地让自己去学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加入领英群,阅读新闻,与同行交流,特别是 与那些不是你们部门或机构的同行交流。未来领导人需要对企业的市场位置有着全面的了解,所以你需要对新发展保持最新的了解。 2.财务 自家企业是如何挣钱的?营业成本是多少?如果是在一家赢利企业就业,那么其利润边际是多少?如果是在一家非赢利企业就业,那么从哪可以获得资金?企业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这些数据的影响。了解这些数据是做好你的角色的关键,让你做好准备迈开下一步。如果所在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大量这类信息。如果不是,那么就得提问,并开始去了解这个过程,从而明白自己所在企业是如何挣钱、挣多少钱以及从何处挣得。 3.客户 即使你不用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对了解自家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你的机构是为公众服务的,你还是有客户的。要深深地潜入客户世界,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挑战是什么?你的企业怎样做才能融入那个世界?如果可以,你应该直接到现场与客户对话。如果不可以,那么你就应该找一个直接面对客户的同事,就具体事情提问。对客户的事业和生活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做出战略决策。 对所在机构的全面了解,对市场情况的了解,有助你在关键时候加分。它能让其他领导人看到,你是清醒的,有战略头脑的,而且愿意付出努力。 如果你想向上升职,那就赶紧跳出自身角色去思考问题,全面了解所处企业的整体业务范围。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1.许多人宁愿做“低效勤奋者”也不愿意深度思考 以下这个故事,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执行力的问题。 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 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 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 袋土豆。” 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去做同一件事。 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兰·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观察我们身边不少看似勤奋的人,却混得不行,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低效勤奋者”。 “低效勤奋者”有两个特征:不愿深入思考,釆取低级思考。这就导致他们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长慢。 “低效勤奋者”之所以不愿深入思考与釆取低级思考,是因为这些人不会深度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 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 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2.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深度思考,首先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大多数人从学校开始,就习惯了被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计划牵着鼻子走;到了工作单位后,被上级的指令与监督驱使着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本文开头故事中的李四就是这么一个人。

Read more

最高明的管理艺术:永远别让“闹钟”响起来

守时是一种礼貌和修养,更是一个组织工作执行力的象征。但在工作中,很多员工习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死心,总是卡着最后期限交任务,并美其名曰: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样的员工让管理者很是头疼,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督促员工抓紧工作,高效的完成任务呢? 我以前工作的老板,有一套很特殊的“闹钟”管理哲学,可以将荣耀归属给员工,并给我们很大很大的“成就感”。怎么说呢?比方说,有一次,老板交待我们部门做一件事,他说,等到他处理完这个月报税的事,就会和我们开会。 “老板到底什么时候要看?”我们私下问部门主管。 “就是处理完报税之后就会看。”部门主管只是重复老板的话,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老板什么时候要找他开会。 于是,我们一整个部门,神经紧绷,今天一整天努力做、努力做,因为不知道老板何时会与我们开会。 结果,今天没有开会。 隔天,老板经过我们部门座位,抓我们其中一位同事,微笑的问:“你们一定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事实上,我们还有一大段还没做完,老板这样一问,我们吓一跳!同事慌张的说:“还好,还在做最后的处理!” “好,等我处理完报税的事,就来开会。”老板说。 结果,那一天我们又比前一天更努力的做,下班前已经几乎做完了。做完的那一刻,整个部门都很高兴,还去吃一顿小小庆功宴。 隔天,老板再次经过我们部门座位,我们同事迫不及待的准备开口和老板说,我们已经做完了!但,还没开口,老板先问话了。“那个东西……,”老板说:“你们这么优秀,一定会做得很美观!我好期待!” “呃……,”我回答:“是的,谢谢称赞,我们一定会做得很棒的!” 于是,这一天,我们又努力的去修文件的美观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没问题,等到第三天结束,这个作品,已经非常的棒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实在太强了”,三天可以做到这么棒的程度! 到了第四天。终于,老板找我们部门进去开会。当场,老板只是眯着眼。“嗯,你们做得不错,果然是一群好头脑的年轻人。”老板笑咪咪的说:“还没做完吧?” 还没做完?喔天!我们其实已经做完了。不过,看到老板如此相信且器重我们,我们连忙说,是的,还有一些要加强,这是第一版,我们很快就会出第二版!于是我们回去,又做了三天。重覆的修改,一次又一次。后来,这个专案总共做了2个月。比当初我们所猜想要“交卷”的日子,还迟了20倍的时间。怎么会这样,真糟糕! 不过,有趣的来了。后来因另有机会而跳到另一公司,我才知道,当初那个专案,其实是有高达“三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位老板的领导下,我们部门不但只做了两个月即“提早”就此专案完成,而且做得非常非常的完美! 最重要的是,从头到尾,我们都没有感受到我们被时间给“逼着走”。我们好像真的是一个很强的部门,我们头顶发光、充满荣耀,很厉害的样子。而我们做的那个作品,真的也被拿到全球总公司被当作样板。那个作品,成了我们部门每一个人在那间公司工作期间最大的成就! 无论期间发生什么事,我们最后只记得,我们这个部门“主动”在短短两个月就完成,我们“主动”做得如此美观,我们“主动”做到如此滴水不漏………我们是一个超强的部门! 但,幕后的功臣是谁?虽然我们都觉得是“自己主动”的成果,但不得不说,那个老板,他奇特的管理方式,让我们做出自己都赞叹的作品。 那时候我就有一个领悟:比较差的领导者,不断的设定各种“闹钟”,底下的员工,几月几日必须做什么、几月几日几点几分又必须完成什么。完成之后,也就只是“完成”。而比较强的领导者,则“永远不让闹钟响”。没有闹钟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做更好、做更好。其实本来就有闹钟,只是老板从来不让它响。 以前曾听过一位父亲分享他如何叫孩子起床,很有意思:“闹钟响了,再睡五分钟!”爸爸说。但,五分钟还没到,闹钟都还没响第二次,这位爸爸又到床边,提醒一下小孩。“还有四分钟喔!”小孩翻了一翻身,哀哀叫。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走到床边。“还有三分钟喔!”然后又走到床边。“还有两分钟!”其实,这时候,五分钟早就到了,但闹钟没有响。因为,这位爸爸故意让它永远不会响!“还有一分钟又30秒!”这时候,孩子已经自己起床了! 这位爸爸说,闹钟不响,在孩子的心中,他是“自己”起床的,而不是“闹钟逼他”起床的。这样做,让孩子养成以后事先做完、主动做完、而且得到成就感的“自动好习惯”。于是,孩子一直觉得,他是一个“自动自发”的好小孩!在每一次痛苦的起床中,其实孩子起床之后,更确认自己是一个自动的好小孩。这股自信,会陪着他,走到人生的后面。 永远不让闹钟响,让每个参与者感受到,是自己主动去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别人逼。这个管理方式,是最上乘的艺术,只是,有几个老板会懂? 来源/第一职场网

Read more

年轻人,请尽快丢掉这几种幼稚的职场心理

本科毕业的侄女参加工作三年了,隔三差五找我吐苦水:我踏踏实实做好份内工作,遇到困难自己克服从不麻烦别人,遇事儿不跟人争,实心实意跟每个人相处,可我老觉得大家跟我若即若离,真想离开那个地方,我好歹本科毕业,办公室一个技校毕业连电脑都不会用的老女人奖金却比我高…… 看着侄女漂亮清秀的脸挂满了沮丧,我脑子里一遍一遍浮现着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幼稚的我…… 真心的想把自己走过的弯路摔倒过的坑儿告诉年轻人:请尽快丢掉这些幼稚的职场心理。 ******** 踏踏实实的做具体工作 踏踏实实地做具体工作,这没错。但只会这样做就错了,因为这永远都是新手初入职场的工作方式,仅靠这个,你永远成不了高手。 如果你甘心一辈子本本分分只当个菜鸟这样也行,可我告诉你,如果你只会踏踏实实干好自己份内之事,对工作相关业务不闻不问,干到最后,你连菜鸟都不是! 职场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总在原地打转,只懂一项技能,迟早会被人取代。 初入职场难免胆怯,总觉得我先干好份内之事,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细,别人的工作范围最好不要插手,以免让人误解。 错! 年轻人,一定要乘着年轻有精力多学点技能,业务员要知晓财务方面的知识,财务人员要关心法律法规,即便是文印室的打印员也要清楚公司相关各室的职责,以便在打印文件时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任何一个公司的业务都有关联性,你一定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留意相关业务,某一天某一岗位突遇空缺,你有能力随时补缺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明的伙计都是靠着嘴勤眼勤手勤学艺,最后成了掌柜的眼里不可或缺的帮手。 ******** 凡事不求人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保留着学生的谨慎和清高,自尊心强,不愿示弱。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愿低头求教于人,如果身边的同事没你文化水平高,你更是从心里瞧不起他。 别! 这种幼稚的心理会让你曲高和寡,落个孤家寡人处处碰壁。要尽快的脱掉学生的稚气,让自己融入新的氛围。 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是脱节的。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不像学校的考试有标准答案,你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策划的方案被否决不是你能力不行,最终的答案可能更多关乎的是领导的习惯和看法。 这时候你这个新来的就得请教有经验的老员工,他们的提醒会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更何况你的谦虚请教能让对方感到被认可被尊重,同时也满足了人人好为人师的欲望 。 ******** 默默无闻能忍能让 默默无闻是一种情怀,在功利的大环境下很难得。但是年轻的你要记住:你的默默奉献时间久了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天不佑此类人,生活不助此类人,时代更难容下此类人。现实会告诉你,你太单纯了!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刚上班时总觉得没资本张扬,干点活儿没必要大张旗鼓,坚信埋头苦干,总有一天成绩会证明一切。 错!

Read more

8个可能会葬送掉你前途的“小”错误

人无完人,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犯一些小错误。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小错误是会被上司和同事容忍的,即便是犯了,也无伤大雅,过去就算了,而且对我们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也不会有多大的阻碍和伤害。 但在工作中易犯的一些小错误中,有一些其实是掩藏在‌‌“小‌‌”错误中的大错误,其实是不能犯的,犯了,就可能会触犯职场上的一些禁忌或是踩到地雷,可能会对你的职场成长造成影响,有些甚至可能会导致你被判NG,删除出局。 下面我就这些很多人易犯的8种‌‌“小错误‌‌”做个小总结,供您参考。 1、说谎 一个组织有序运行,同事之间得以互相信任和默契合作,即便是有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保障,也还是需要建立在‌‌“诚信‌‌”和‌‌“道德‌‌”这类的条件之上的。所以,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诚信‌‌”和可靠在工作中,是衡量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指标。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但其实这仅止于朋友和亲人之间。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感情和处理技巧,是一种大家之间互相可以理解的行为。 但在工作中,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不可以有。 如果你希望能在职场上走得长远,就一定要展现真实的自己,无论是你的形象,还是你的能力,都要靠你一点一滴真实而可靠的工作方式和具体的工作事例塑造出来。尤其是想获得上司的信任、客户的信任的时候,你就更加需要真实和真诚。这些东西是装不出来的,你总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真实的自己。 我有位同事很聪明,做事效率不错,能力也挺强,但是,遗憾的是,他的效率和所谓的能力,都是靠不诚实的方式做到的。为了在客户和上司面前显得他能干,他常常说谎。客户要一些测量数据,他能很快地给予回应,上司要一份报告,他也可以快速写出来。 可是,那些给客户的数据,并非是他在现场测量出来的,而是坐在电脑前编出来的,而那些给客户的报告,大多数时候,他也不是从现场调查来的,而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从同事那里零零星星搜罗来的,自己即不上现场,更不严谨追踪和验证,只是将搜罗来的各种琐碎信息,加上自己的想象,捏造加工出来一堆新的数据应付。 他自以为很聪明,认为自己的KPI考核数据很好看,可是,却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客户都在投诉他,上司对他的印象也很恶劣,他给客户的是不是真实的数据,客户其实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那时候,我工作还没多久,上司在一次客户的投诉之后暴怒,开除了他,让我这个才来没多久还没有多少基础的人接替他的工作。上司给我鼓励的话是:‌‌“不懂可以学,能力差可以练,但绝对不能撒谎,在工作中撒谎,将使得很多数据无法追踪,无法验证,会误大事,是一种绝对不可以被饶恕的行为。‌‌” 这句话,我从参加工作起,一直牢牢记到现在。 2、八卦 我们一定都有这种经验,在开会、聚餐时,大家本来是东拉西扯,但聊着聊着,就可能会聊起某位同事的八卦。而八卦的内容,又与这位同事所做过的糗事和错事有关。 这种事看起来好像是些小事,大家也许并无恶意,但却绝非聪明的人应该干的事。因为,但凡八卦,必有演绎,但凡传说,必会臆测。也许话题起于某次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可能往往会结于一些对错与是非,乃至‌‌“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感叹。 言多必失,话多定错。不是给别人造成不便,就是给自己带来不测。 所以,在工作中,远离爱八卦者,永远是上上之选。所谓我们在楼上八卦,楼下的人也在八卦楼上,因为喜欢八卦的人,永远无法知道别人会在背后如何说自己。爱聊同事是非的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单。 3、到处抱怨 很少有上司喜欢爱抱怨的下属,也很少会有同事喜欢爱抱怨的搭档。 在工作中,即便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也不要抱怨,抱怨工作,抱怨别人,其实就是在告诉上司,他有多不喜欢你的工作,告诉他的同事,他有多不喜欢互相配合和工作,因此,之后让别人对他留下的,只有糟糕的印象,他们只会越来越疏远他。 通常,一个爱抱怨的人,带来的往往是负面的情绪。如果是团队合作,他带来的,往往也是负能量,只会消耗团队的付出,而难以给团队带来正面的东西和收获。那也就意味着,当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无论是团队,还是某个同事个人,都会选择放弃他,而不是努力带上他。 想想看,一个团队和同事都不愿意在有机会的时候带上的人,能会有好的发展前途吗? 4、太情绪化

Read more

不要抱怨工资低,只是你不会谈加薪而已

很多人并不知道,薪水并不是一个自动电梯,到时就会上升一层,你安枕无忧就能享受这玩意儿。 事实上所有加薪,除了那种按CPI每年给你一点意思意思那种常规的,其他一律都是谈出来的。 不谈加薪,并不意味着你是个好员工。 因为只有有价值的人,才值得更高的薪水。加薪往往意味着一种置换,你拿更多的钱,老板拿你更高的劳动价值。你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我最近采访一个创业公司老板,他最害怕的事情,竟然不是投资人瞎比比,甚至不是投资人撤资,而是团队核心成员一脸凝重地跟他说:老板,我想跟你谈谈…… 因为,一个员工这么说的后面,一般就是跟你谈离职,要不就是谈加薪。老板他内心的小鼓鼓,已经七上八下。没想到,我们老是在老板门口徘徊不敢进去开口的事情,竟也是老板最害怕面对的情形。 老板为什么会害怕?其实,要不就是“他没钱”,要不就是“你不值”。两件都是不好开口的事儿。在一个“他没钱”的公司,你再辛苦拼搏,可能也是赚不了当下。没错,好老板谈钱,坏老板谈情怀。但前提也要好老板兜里有钱。 咪蒙要不是咪蒙,她的助理再好,也不会有五万工资。老实说,这个世界好老板有千千万,但是只有能带你打胜仗的老板才最终能实现你的高收入。当然,在将军还没打完这场仗之前,公司业绩不太好,还没赚到钱呢,谈加薪可能是个不大识趣甚至是毫无效果的事情。 所以,聪明的你,在这个时候应该跟老板谈贡献,谈期权,谈赚了钱之后的绩效分配,让老板对你的高瞻远瞩心怀感激,恨不得以后兜里有钱的时候,加十倍奉还给你。 反过来看,为什么一个人愿意拿着比市场更低的薪水跑到一个穷哐当的小公司呢?无非就是:一他已经没有选择。二他喜欢。 我的一个连续在创业公司做了8年的大学同学说,创业公司除了摸不到钱,其余都挺好。而从投行跑到创业公司“滴滴打车”的柳青,坐的是经济舱,住的是汉庭,奢侈品牌的包包为了不要刺激其他同事,都不敢带上班。没有高工资,却并不妨碍她过得激情洋溢,付出近乎变态的勤奋。 所以,如果你喜欢创业公司的自由和畅快,喜欢里面奋发图强的氛围和同事之间犹如战友的关系,也别太纠结薪水的问题。更多的时候不是生活亏待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这个生活。如果公司业绩不错,但每年让人尴尬的加薪幅度还是让你瞬间想去撞墙,那你就要考虑下是不是“你不值”。 所谓“不值”,不一定是你的工作不够认真,业绩不够喜人,或者是你的不够努力,加班不足。这些统统都不是理由。你值不值得,是由你的可替代性、你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你的靠谱程度决定的。 其实任何一个岗位,都有一个市场价,你如果想拿到高于市场价的东西,你必须体现出特别优异的能力。很残忍地说,你的工资,从理性上应该仅略高于换了你的成本。如果高很多,那一定是你在这家公司有无可替代的能力。 更残忍的是,世界根本不存在永远的无可替代。 “值不值”这三个字在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份掂量。 在正儿八经想加薪之前,你要对上面两点先有个明确的认知。不要对加薪这件事做过于不识趣的期待,或者做过于悲观的考虑。 “谈薪资” 01。 你值多少钱,老板心知肚明 薪酬这个东西在HR那可以说是个公开的秘密。哪怕哪个犯懒的HRD连基本的薪酬调研报告也不做,他至少也会在招人的时候对一个个候选人“目前薪酬”这一栏瞥了再瞥。 因此,薪酬是行业中一个不开口的秘密,你以为你在外面能拿到多少钱,老板会不知道吗? 一个人拿到的薪水大概就在市场价的30%以内波动。所以,一开口就说“那个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都拿到1万工资了”,完全是低估你对手的表现。本来想委婉一点开口的,你却变成了委婉一点给老板下马威,这怎么行呢? 02。 高工资意味着高付出

Read more

如何应对那个“总是喜欢否定你的人”

Lisa最近很不爽。因为单位人事变动,Lisa迎来了一位新领导。 工作两年来,Lisa在工作上尽职尽责。老领导所交办的事情,她总是尽全力去完成。在各种公开场合,老领导总是把Lisa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夸奖。 在老领导的眼中,Lisa是标准的三好员工。 然而,老领导的调任,仿佛要带走了Lisa身上的所有荣耀和光环。新领导上任之后,无论Lisa多么努力的表现自己,新领导对Lisa始终不冷不热。 更令Lisa感到痛苦的是,新领导好像总是喜欢通过频繁的否定Lisa,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一会儿批评Lisa在工作当中不注意一些小的细节,一会儿又指出了她在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挫折-攻击理论。该理论认为,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受到频繁否定之后的Lisa,在情绪上波动很大。一向做事稳重的她,开始做出一些低情商的举动来。 例如,在部门的例会上,Lisa开始公开和领导唱反调;领导在微信群里通知消息的时候,Lisa经常装作看不见,很少主动回复。除此之外,Lisa还经常会在背地里说领导的坏话,将领导妖魔化。 恩,你没看错,Lisa正在选择通过一种低情商的应对方式,来葬送自己的职业前程。 ******** 其实,Lisa的问题所在,就是她不知道在面对别人频繁否定的时候,应该采用哪种高情商的方式去应对。 这个问题其实挺具有典型性的。因为在职场上,总有一些人的身上会带有一种喜欢否定他人的倾向。 喜欢否定别人的人,往往具有一种完美主义的人格特质,他们总能快速定位对方身上的不完美之处,然后进行否定。 如果深入分析的话,你还会发现,那些喜欢否定别人的人,往往成长于一种权威式的家庭教育氛围当中,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比较严厉,喜欢否定自己的孩子。 虽然上述这些分析,不能马上帮你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但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会让你下一次面对一个喜欢否定你的人的时候,心里感到好受一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面对别人否定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找机会进行反击,进而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仅会让你让工作环境充满了负能量,消耗掉你大部分的工作热情。更加重要的是,整天盘算着怎么去复仇,会浪费你大量的宝贵时间。 要知道,时间可是最宝贵的资源。同样的时间,我们用来提升自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如果用在如何对付另外一个人身上,那么你就会亏大了,因为这将会构成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 其实,有谁不想在职场上能够遇到一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如果碰到了,那就好好珍惜吧。如果没有碰到,就把这当成是磨练自己情商的绝佳机会吧。 ********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面对别人的频繁否定,情商高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第一,告诉自己——也许对方并不是在仅仅针对你。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在和她沟通的过程中,我总是感觉特别吃力,因为她特别喜欢否定人。她的口头禅就是:“可是…”。 每次受到她的否定之后,我都会感觉很生气。于是,我总喜欢去和她辩论。但是,这种辩论往往会使我更加生气。后来,我忽然发现了一个真相,这个发现让我如释重负:就是那个喜欢否定我的朋友,她也会频繁去否定其他的人。 当下一次有人否定你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也许这个人并不是在仅仅针对我,这只是他的一种固定行为模式而已。”

Read more

为什么敢于跟上司说“NO”的人,才是好下属?

导读:万科郁亮有一个原则是“执行董事长的话要过夜”——先放下考虑,再决定是否执行,如有不妥就直接提出来。而王石对此做法也很是认可。 领导者和下属间最理想的关系应当如此:领导者有能力指明发展方向,下属有能力对此提出批评和修正,最终以大家的意愿解决争执,继续前进。 什么样的下属是好下属?什么样的下属是坏下属?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别标准:当上司表现糟糕,或者做出糟糕的决定时,做下属的是逢迎拍马呢?还是抑制反对呢?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将决定你是一个坏下属,还是一个好下属。 01 坏下属,坏在逢“恶”上 下属的不称职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本身没有能力而产生不称职的行为;第二种是有能力却因为依附上司的不称职而导致不称职的行为。 这里,我们把具有第二种不称职行为的下属称为坏下属。 当年鲁定公问孔子:“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回答说,当你发布了一项错误的命令,而你的臣子没有敢违背的,“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世界知名领导力专家沃伦·本尼斯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大多数组织的悲剧之一就是,人们将任由领导者去犯错误,即使他们知道怎样做更正确。” 有许多领导之所以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也有很多就是败在了那些溜须拍马的下属手里,他们眼看着自己的上司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不知道站出来说一声,甚至还在旁边“摇旗呐喊”,这不仅害了上司,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帮凶”。 辽朝末代皇帝天柞帝天性喜欢打猎,有大臣屡屡上谏,让他感到十分不快。这时,有一个叫萧胡笃的见皇帝“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天柞皇帝“悦而从之”,就让他陪侍左右,而把那些反对自己打猎的大臣调离了京城。最终一个强大的辽朝被天柞帝给葬送掉了,萧胡笃也成为被人唾骂的奸臣。 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和普赖斯都在他们的文集中把查克·科尔森(白宫联格官)拉出来当作尼克松下台的真正罪魁祸首。这个人激起尼克松的愤怒、唆使总统猛击他的敌人,然后不通知别的工作人员就实施尼克松那些暴怒、糟糕的指示。正是在这个人谋划下,导致了“水门事件”的发生。“水门事件”的发生并非来自直尼克松的直接授意,却因此导致尼克松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 不知道纠正上司的错误,反而对此高唱赞歌,这不是“失职”的问题,而是“逢恶”的问题。就如孟子说过的一句话:“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我们可以因为能力问题不称职,却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辩善恶的坏下属。有时,在没有能力对上司的行为和决定做出什么改变的时候,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去逢迎拍马。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样做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正如芭芭拉·凯勒曼在《追随力》中谈到的:“对于追随者来说,沉默并非是金。沉默只代表两件事中的一件,哪件事都算不上什么高尚的美德。沉默只能说明追随者们要么退缩到了无知和冷漠的地步,要么就是已经意识到、了解到了实际情况,但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大胆地说出来。” 要做一个好的下属,就不要让自己保持沉默。 02 好下属,好在抑“恶”上 下属的称职也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有能力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务;二是有能力抑制和改变上司的糟糕行为和糟糕的决定。 我们把具有第二种表现形式的下属称之为好下属。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下属是那种能够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智慧去影响和改变上司的人,而不仅仅是去顺从自己的上司。正如约翰·加德纳所谈到的:“领导者和下属间最理想的关系应该是领导者有能力指明发展方向,下属有能力对此提出批评和修正,最终以大家的意愿解决争执,继续前进。” 郁亮有一个原则是“执行董事长的话要过夜”,先放下考虑,再决定是否执行,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就会直接向董事长王石提出来。王石也承认自己“跟郁亮经常会有不同意见。”而且王石不止一次地说:“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的某一个意见最后证明是错误的,而他们(郁亮及管理团队)是对的。”这也是王石最终确定郁亮为自己接班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称为优秀军人化身的乔治·马歇尔就以“对抗上级”而著名,在第一次面对潘兴上将的指责时就和他发生了尖锐的对抗,即使是面对更高层的总司令——罗斯福总统也是如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