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8招,你迟早被下属干掉!

导读:做管理,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管理方式。有的管理者会得心应手,而也有的管理者会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做管理既不能照本宣科,但也是有迹可循。到底如何才能做好管理,当好领导者呢?本文总结了“领导要诀30 字”。 关于“领导要诀30 字”,人们理性上很容易认同,因为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敬业、乐业工作氛围,但在感性上却不容易落实,因为这与人们的习惯做法有点相悖,须通过持续的逆本能理性修炼,才可慢慢地将其转变成为人们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直觉行动。 七字诀:“对不起,是我错了” 领导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下属才会指出领导的不足,企业也才有可能回避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在这方面,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最大,过去的成功会使这类企业的领导更为盲目甚至过度自信。 现实中多见“老板生病,员工吃药”。过度甚至盲目自信的领导,一般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出了问题总会从别人那里找原因。这既不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也加大决策失误的几率,更不利于企业内坏消息的及时上报,严重的会累及企业的生存。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领导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一个从不认错的领导,将不会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从而也就使他失去了通过他人提示学习改进的机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领导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试错迭代的创新学习氛围。 中国谚语说,聪明人从错误中学习,更聪明的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有些人看到别人犯错,觉得是别人傻,而自己比较聪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不必吸取别人犯错的教训。犯错需付代价,承认错误会丢面子,勇于承认错误,需要理性修炼。 例如,某公司决定购并一家企业,当时有人质疑,该公司总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家的错误,我们不会重犯”。事后表明,购并彻底失败,他回过头来说:“企业发展的有些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头撞南墙,终获教训,该公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企业或人生过程走的都是不可逆的单程路,在每一阶段该做点什么,所遇的决策实际上都是一次性经历,也就是无经验可循。德国谚语说,经验是愚者之师,理性是贤者之师。这是为什么呢?只有破除经验主义,人才会有敬畏心,心态开放,谨慎前行。 六字诀:“你有什么建议” 广开言路,吸纳好建议,以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创新思想来源。身为企业领导,经常对下属作指示、提建议,无意之中就会变得更喜欢说而不太注意听,甚至在企业内部召开征求意见的诸葛亮会时,也倾向于搞一言堂。 对此,下属心中自然清楚,领导其实只想作报告,发表他自己的看法,绝对不想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得出结论,自己讲了也没用,提了建议领导也根本不会听,长此以往,就是真的有了什么好想法时,也不愿对领导谈,而只是被动接受领导的各种指派。 这样,就更使领导认为,员工只是自己心目中的“听话”工具,并由此主观武断地认为下属无能,提不出什么好建议,企业根本没有什么人才。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问题的根源还在领导自己的身上,不妨从主动征求下属想法切入,试着做些改变。 五字诀:“就照你的办” 注意倾听下属的建议,不能只做姿态,重要的是在听到好想时,能够真心积极地给予回应。领导肯定了下属提出的想法,支持下属按自己的想法实施,可给下属带来成就感,激发出创意激情,进一步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可以提升下属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工作时更具主动投入精神,这会反过来推动领导自身意图的贯彻。让每个员工觉得,企业的成功与自己提出的建议相关,可提升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这一点,正好是许多企业家所追求的管理至境。 四字诀:“我们一起……” 在领导的肯定下,员工按照自己的建议,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预料之外的困难,此时,领导要与员工站到一条战壕中,以“我们一起”的姿态,给予及时的支持、鼓励与帮助。 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领导袖手旁观,认为谁提出方案,就该由谁负责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该追究方案提出者事先考虑不周的责任,那就很容易在员工心中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如此一来,企业中自然就没人会主动提什么建议了。 经常采用类似“我们一起……”的说法或做法,而不是强调“你自己去……”“我自己来……”等,给人机会,给人信任,给人支持,还有额外的好处,就可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团队合作氛围,将领导自己从事必躬亲中解放出来。 三字诀:“干得好” 对于下属完成的工作,要及时给予正面反馈。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他人,特别是领导的及时认可。有人认为,认可是最强有力的工具,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所以,领导应该学会如何毫不拖延地认可员工的卓越表现。 适当认可员工的努力与能力,不仅对该员工本人是一种激励,对于组织来说,还可以起到将优秀员工的默会性知识与技能在组织内传播,从而带来员工整体技能与素质提升的作用。显然,这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就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Read more

求职需知的8个的重点

现在找工作越来越难,找到工作的人又说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跳槽了,在频繁的跳槽中,自己越来越迷茫,在不断的找工作中,处处碰壁,又开始了抱怨,那么在职场就业中自己如何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呢?自己又该如何适应工作呢? 1、端正心态: 找工作人,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以前没有从事过工作的人,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也不要说自己一定要找一个多么好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工资必须多少多少,必须达到自己的要求,对工作挑肥拣瘦的,不然自己就不会去做的,这样的想法都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更别说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2、理解适合: 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犯一个毛病,就是思想认识上就理解错了,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实没有工作适合自己,应该是自己适合工作,就像人必须适应环境一样,不能环境适应你,在思想上就应该转变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会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喜欢很重要。 3、了解自己: 想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份工作,就必须对自己了解,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清楚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喜欢了,自然就会工作起来比较顺心,轻松开心一点。 4、工作需求: 想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必须有这份工作的需求,自己特别需要这份工作,需要这份工作的工资,需要工作来养活自己,进行日常的开销,特别需要工作的人,会感觉工作是多么的重要,自然不会去挑剔工作的好与坏了,会感觉工作都适合自己的,如果有没有工作对自己日常生活开销没有多大影响,把工作作为一项业余活动了,自然会很挑剔的。 5、降低要求: 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喜欢的一份工作,就要告诉自己要降低要求,适合不适合更多情况下取决于工资的高低,工资特别高,特别诱人,自己自然不会放弃,哪怕是累点,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先找到工作再说,不要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还想找一份适合的工作,那是很难的。 6、懂得珍惜: 找到一份工作,先不要说自己适合不适合,只有工作了才知道,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自己的工资在不断的上涨,职位也在提升,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汇报,就会发现自己是适合这份工作中,所以在工作中保持一份进取之心,不懒惰,肯付出汗水,勤奋努力工作,就会发现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样的,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要懂得珍惜,有一颗珍惜之心才会喜欢这份工作。 7、搞好人际关系: 找到工作后,一定要和同事和领导搞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影响自己对工作的激情,也会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和态度,如果和同事领导关系都不好,自然会压力比较大,感觉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会产生消极的工作思想,进入到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处理好和同事的领导的关系也是工作适合不适合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 8、不要频繁跳槽: 有一份工作就要知足了,不要频繁的跳槽,换工作,总是说工作不适合自己,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频繁的跳槽会让自己陷入到困惑之中的,也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己高学历高水平,却拿不到高工资,就抱怨领导不慧眼识珠,这种心理都要不得,是金子自然会发光,坚持积极的工作表现自己,自然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工作自然也会回报自己的。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为何加班的总是你?7个Tips教你摆脱加班噩耗

导语:没有多少人是喜欢加班的,但加班总是无可避免地 “沾” 上来。一直在埋头苦干的你,想要为什么加班的总是你吗?爱美小编为你探究职场心理,7个Tips让你从此摆脱加班噩耗! 对于许多上班族而言,加班就是家常便饭。每天一整天都是围着工作转,回到家就扑床上,醒来就到公司,每日两点一线,生活一点新意都无,还有什么人生可言?于是人不得不开始为加班苦恼。班加那么多,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加班总是你呢?老板要求,公司文化常被痛骂,可知其实最苦的根源还是由于你自己?! 之所以会加班,其实和你的工作量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帮你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量。如果你每天都超量工作、承担了许多责任外的事,而主管却没意识到这一点,你可以去找他谈谈,明确地说出你现在的工作量和期待。(当然,在这之前,你得知道自己能承担的工作量是多少。)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或能自由掌控时间,一定要把计划提前做好。比如,你今天要做完的事有 4 件,那就把它们一一写下来,并规定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时间。记得留一些时间间隙,以便从容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这其实就是时间管理了。 对很多人来说,工作的真正动机是恐惧,换句话说,是害怕失业。你是否觉得自己缺少选择——如果不做这份工作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出于这个原因你做着这份不感兴趣的工作,即便每天要加班,也尽力去完成。如果你在工作中充满了恐惧,你真的该找找原因了。工作是用来实现自我价值,不是用来吓人的。试着给自己设定一个边界,提升效率,如果实在不行,就去找一份不让你这么恐惧的工作。 有些公司似乎有不成文的规定,老板从来是加班到深夜的,因此员工加班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下班一到点就走的员工基本上属于不尽职的员工。如果你 “不幸” 在这样的公司中工作,那么你也会不自觉的加班。试想,下班的时间,人家都还在办公桌前或正襟危坐,或忙忙碌碌,稍有点 “政治觉悟” 的人怎能袖手旁观,扬长而去?于是,要下班了,大家都耗着,你不走,我也不走,谁也不愿意迈出第一步。节假日呢,干脆也到班上去度过,那怕是在那里打牌呢,也会落得 “爱班如家” 的美誉。在这种公司,真是想不加班也难。 有时候你是否会有越是不想加班,反而要拼命加班的情况呢?面对这样放入情况,就要学会正确对待加班了。加班这个问题从原则上来说,没啥不好。如果加班没有伤害到他人,而你又能从工作中得到很强的自我满足感,那长时间的工作就不是什么坏事儿。不要过分地被 “工作生活要平衡” 的观点给绑架了,只要你高兴,不平衡也行。不过如果加班开始侵害健康,让你身心俱疲,自我厌恶感增强,那就得去探究这背后的原因了。 如果你是在一个人均消费高的大都市,却领着半死不活的薪水,那么想在城市里生活下去,就不会那么容易啦!加班如果有薪水,那么无疑就是一根救命草!所以就让工作满满的塞满自己的生活。不过如果每次都接受了超额了工作,这意味着你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没有加班费,过日子就过不成,但是为了加班费,就不过日子也是另一种损失! 想要摆脱加班的命运,怎么 “破”? 加班加个没完,精彩人生是享受不了的。所以想要摆脱加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之所以要加班,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自己的工作效率有关。所以当你需要全神贯注时,把手机反扣、调到静音模式吧,不要让源源不断的信息打扰你。总是去看手机会拖慢工作节奏,还容易返工。如果你要长期完成高负荷的工作,唯一的秘诀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找到自己每天效率最高效的那几个小时,用工作填满它。 上面说到摆脱加班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效率。不过还有哪些小诀窍可以帮助你?一起往下看吧。 1、制定计划 每日为自己指定一个工作计划,做一个工作列表,把每日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另外相似的工作最好排在一起,便于思维,先处理紧急的工作,在处理重要的工作,最后处理简单、缓慢的工作。指定工作计划每日的工作才有方向,才不走冤枉路,马装车好不如方向对,没有方向瞎忙活,才努力也是枉然。

Read more

做好5件事老板更加器重你

职场中大家哦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得到老板的认可。但是要如何做才能得到老板的重用呢? 1、不管坐什么位置,都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进入社会工作十年到十五年左右,会有一种“上下卡住”的闭塞感与无力感。因为,这个阶段的上班族虽然拥有一定的资历与经验,工作也得心应手,但上面有比自己更资深的前辈压着,身边有随时想超越你的同辈,下面又有一群“年轻就是本钱”、娴熟科技的新时代员工虎视眈眈。那么,该从哪方面打造个人竞争力?外语能力与使用网络的能力,在现今最为重要。 2、永远做得比老板要求的更多一点 只晓得“做好份内工作”的员工,等着被淘汰。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有许多比你更积极的人,懂得永远要比老板要求做的更多。你必须超越上司对你的期待,让他对你产生惊喜。别只等着上司传授经验、带领你成长,事实上,你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提出能够推动公司往前进的漂亮点子。 3、当个“用人达人型”主管 当你是员工时,你必须力求个人表现,以符合上司的要求;然而,当你成为上司,你的价值就不再来自个人成绩,而是来自整个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你必须了解部门中每个员工的特质,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避免犯同样的错。因此,你要让自己成为知人善任的“用人达人”,带动整个部门的整体成绩,进而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4、随时拓展人脉并懂得维系 别以为只有负责某些职务的人需要人脉,事实上,不管你处于什么位置,人脉关系永远会带给你更多意想不到的益处。拓展人脉,处处是机会。除了特定活动的场合之外,从飞机上的邻座到网际网络,再加上善用“朋友的朋友”,都是好管道。人脉建立不难,重点在维系。建议最少一年一次,跟连络簿、好友名单上的每一个人聊一下近况,保持住彼此的关系,让对方一听到你的名字就记起你。 5、勇敢迈向“绕道型”人生 一般人的人生,大抵不脱“求学→毕业→就职→结婚→升官→退休”的固定模式,踏着传统上最多人走过的足迹。然而如果你还年轻,不妨跳脱这样的模式,勇敢走一段“绕道”的人生。多结交来自全球各国的朋友,开拓自己的视野与国际观。这样,当你踏入职场,也许起步会比别人晚一点,但开阔的心胸与观照全球的视野,会让你比别人更加速进步,也拥有更多机会。绕道的人生,途中的各种经历与美好风景,都会成为你冲刺的丰沛能量。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保证可以永续经营。把视野往外看,也会发现外面的机会愈来愈多。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6个历史小故事,道尽人才管理的精髓

大多数企业对于识人、招人、用人、留人等人才管理问题甚是烦恼。其实,古今中外,对人才管理的问题都颇有研究与智慧沉淀。在我国古代,很多君王便是很重视人才管理的问题。以下几个古代的故事,相信会让你在人才管理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 1、识才: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 所谓识才,不只是看看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么简单,而要从小的方面推断大的方面,从今天的行为推断以后的行为,得出用人策略。 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丞相,忠心耿耿。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汉景帝说:“既然丞相不习惯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结束。”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里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道:“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的年轻气盛呢。”汉景帝依此推断,周亚夫如果辅佐太子,肯定会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弃了他做太子辅政大臣的打算。 2、引才: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雎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 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吗?”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的。”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指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辅佐秦昭王成就了霸业,而秦昭王千百年来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3、用才:神偷请战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就是无计可施。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齐军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企业老板们要清楚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千万不能夹杂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干将。 4、激才:墨子苦心激励耕柱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却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感觉很没面子。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恼火地问:“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答:“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 激励人才是一种艺术,激励无定法,只有合适的激励才能产生期望的效果。墨子的激励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但可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鉴。 5、育才:纪渻子训鸡喻育才 一般情况下,人才到岗之后须进行培训,即育才。育才是企业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没有持续竞争力。 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渻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派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周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周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周宣王又问:“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渻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周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其实,我们的育才也正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只有企业专心培育人才,并且培育到一定程度,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6、留才: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因此,引才难,留才也难,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难于上青天。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Read more

为什么总推卸责任的人,才是好老板?

很多老板把自己的公司当作“孩子”一样对待,事事操心,几乎工作中的每项工作都要亲自去管。看似是负责,实际上却是严重的阻碍了公司的发展,还把自己累的够呛。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聪明的老板都会授权,而不会授权的老板,只能自己干到死! 一个老板给我诉苦。他的企业是做工艺瓷器制造的,有近十年的历史,一年有几千万的营业额,将近200个员工。前些年公司发展很快,但最近两三年不知为什么,怎么努力也上不去了。 不仅如此,作为老板的他越来越忙了。产品的设计要他亲自去抓,不然就出不来好产品。产品的销售也要他亲自管,不然销售不但升不了,还会下降。生产也离不开他,因为自己不在现场管理,就会出质量问题。他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从忙乱和救火中解脱出来,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的公司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 我对他说,其实他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他自己成了公司的瓶颈。他做的越多,别人对他的依赖就越多。他越能干,他下面的人就越不能干。他越操心,下面的人就越不操心。 一个聪明老板要做的,是不断地“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操起心来,让别人多干事情,让别人变得能干起来。如果他把自己的责任推了卸了,如果他通过“推卸责任”让别人成长了,他的公司自然就会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上来。 我猜测,这位老总对我说的话半信半疑,因为他之所以自己操心,多干,就是因为周围的人不操心,不多干,不能干。怎么可以让这些不愿干,不能干的人干这些事呢?这样做公司不是会乱掉吗?年会上我们没有时间继续讨论,但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许能帮助很多和他有同样困惑的老板朋友。 老板为什么找不到能够承担起责任的员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很多老板在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员工。这是老板不能相信员工,不能放心授权,不能“推卸责任”让自己轻松的最重要原因。 老板是企业里最好管理的人。老板往往给自己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做事投入的程度,还是做事效率效果。假定优秀的标准是90分,老板往往要求自己达到110分,甚至130分。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员工,老板就会觉得几乎没有一个员工能够合乎标准,即使是公司内最好的员工也是如此。 因为没有人能达到我们的标准,我们对下面的人就不放心。我们越不放心,自己就做得越多。当然我们自己做得越多,就会经验越多,在一件事上也会做得越好。但我们做得越好,我们和员工之间的距离就越大,我们就更加无法放心地让员工做这件事情。这样我们就掉入了一个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 但即使老板自己能做到130分,能超越优秀,一个人的企业也只能做130分的事情。如果我们意识到一个企业无法复制象老板一样的人,如果我们学会接受能做到70分的员工,如果我们有10个这样可用的员工,企业能够做到的就是10×70=700分的事情! 所以老板要想打破自己130分的瓶颈,我们必须学会接受70分的员工并且找到一条充分利用他们能力的途径。 管理的坏消息是,130分的老板无法复制。但管理的好消息是,70分的员工几乎可以无限复制。如果我们不追求130分的完美,而是给现在只有60分能力员工尝试的机会,他们很可能成长到80分甚至100分水平。员工很像象弹簧,老板强他就弱,老板弱他就强。打破恶性循环唯一的办法,是我们不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员工。 老板通常是多面手,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什么需要学习,我们就去学习什么。不知不觉中老板变成了公司里最厉害的产品经理,研发经理,销售经理,客服经理,质量管理经理,生产管理经理,采购经理,人事经理,财务经理,技术经理,培训经理等等。但当我们要求员工象我们一样成为多面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想把责任卸给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老板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断把揽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一一卸掉,但不是卸给和自己一样的多面手,而是卸给越来越多的部门经理和某个专业方面的员工。他们不像我们要求的那么完美和全面,但他们最终能做得比我们好得多,因为他们有一个任何老板都无法拥有的优势,那就是在一件事情上时间的投入。 老板永远不能推卸的是自己的“政治”责任,那就是保证公司的生存,给公司明确发展方向。除此之外,所有的责任老板都应该逐步推卸给自己的管理者和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有空间,企业才有发展,老板才有活路。 文/宋新宇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有效的执行个人计划?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开年之际,为自己做各种年度计划。很多人都有拖延症,自己也不例外。还好不是拖延症重度患者,因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分阶段执行,无论多么艰难,付上多大代价,必须完成。 世上万事,所有的计划无外乎:脱单、脱贫、脱脂、脱无趣、脱空虚… 通常情况下,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美好,但执行起来的时候就很枯燥乏味,也并非能一步到位。 仔细想来,但凡能刺激眼球或感官的事件都不算枯燥。如,看电影,唱K,跳舞,听歌等,这类事情较容易坚持,因为充满了趣味娱乐性。然而,不知你是否有发现,经常热衷这种娱乐的朋友们,一旦活动结束回家后,心中留下的却是一片空虚,时常回到了无限的孤寂中(心中极富思想的人除外)。似乎这种娱乐性的活动能带来的刺激只能存留片刻。 相反,有一些事情显得相对枯燥很多,尤其需要重复的动作,如背单词、写代码、写作、读书、跑步等等。这类事情比起上面的相对比较难坚持,因为确实听上去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你会发现,在经历过枯燥的痛苦之后,就会看到令人兴奋的景色(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似乎这类枯燥的事务背后,让人看到更多积极阳光的一面,并能产生正面持续的效果。 根据本人非常有限的经验,使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吸引人,并有动力能坚持下来,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原则:1、一定要有积极意义和产生本质的改变;2、找到并想象在结束枯燥期后的美好结果;3、所有的量都需要被分解为可量化可执行的最小单位。试想以下几种情况: 背单词 人世间最枯燥无聊的事之一,莫过于背单词了,但在你拿下红宝书 GMAT 或 GRE 单词后(貌似大概1万多个单词),就能打开另一个比中文更广更大的世界。让你通晓除中文以外的丰富宝藏,包括学术上、商业上、文史上、科研上、专业上的资料等等。 而且自从你认识和懂得了这么多单词后,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有效口语训练,基本就能靠自己畅通无阻的闯荡世界了,包括不仅限于,学习、旅行、参加各种论坛会议等等。 注明:1、本质的变化:你可能痛苦的专注了两三年时间,但却掌握了一门语言;2、美好的结果:可以自由出行,不受束缚,无需翻译,大后半辈子的世界和眼界从此无限广阔;3、最小执行量:一天可分解为30~100+ 个单词,因人而异。 写代码 虽然写代码是一件非常非常枯燥无味的事,但想象一下,很多时候,你的1000条或10000条真实有效的代码,就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或成为一个技术大咖,因此找到合伙人,甚至有可能拿到投资,成立自己的公司,事业就此发生改变。 抑或你写的代码能向你心爱的女生/男生,表达别人无法完成的浪漫爱意。以上这些都是你的一技之长,独门绝活,无人能夺去(谁要是把丹先生教会了,请吃大餐…)。 注明:1、本质的变化:专注的写代码,提高代码质量,确保最短时间写出优质代码源;2、美好的结果:成为技术大咖,找到合伙人,拿到投资或求爱成功;3、最小执行量:一天可写有效代码300~1000+ 条,因人而异。 写作 写作既是一件费脑又显得枯燥的事,而且需要一个人很安静。长期写作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会使人屏蔽浮躁从而变得沉稳,并且开始富有洞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除此以外,长期写作有可能意外获得一批友好的读者朋友(如各位小耳朵们),甚至成为专栏作者或有将文章集积成书的可能(今年下半年丹先生将会正式出书)。一切都出乎意料,也未曾想过,但结果却是水到渠成。要相信,量变终究会发生质变。只要你比别人多一点点耐心,一点点就够了。 注明:1、本质的变化: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语言和表达能力。远离浮躁,变得沉稳;2、美好的结果:意外的读者收获,成为专栏作者或未来出书的可能;3、最小执行量:一天可分解为写500~1000+ 个字,因人而异。

Read more

工作倦怠 问题在企业,不是员工

员工工作倦怠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企业常将之视为人才管理或个人问题,而​​非组织的挑战;这并不正确。 在美国,工作倦怠引发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每年的医疗成本估计为1,250至1,900亿美元,而且那只是最显而易见的冲击。 工作倦怠会影响生产力、增加流动率、促使企业失去优秀人才,因此,它对企业带来的成本可能远高于医疗。 工作倦怠源于职场压力,领导层也必须认清他们在制造职场压力上的责任,例如工作负荷过高、工作保障不足、会议过多等。一旦领导层能从组织层级面对问题,就能使用组织层级的措施来处理它。 问题通常在组织,不是员工 我们在《时间、才能、活力》一书中指出,员工没能完全发挥生产力,问题通常是出在组织而非员工。 工作倦怠亦是如此;我们在观察高工作倦怠率的企业后,找出了3种最常见的肇因:过度协作、时间管理纪律不佳,以及倾向于让最优秀的员工负荷过量。这些因素不但让员工没有时间专心工作,也会压缩休息时间。 接下来就是领导者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问题1:过度团队合作 组织内部的决策者、决策节点过多,常常就会出现过度协作的问题,引来无止尽的会议。许多企业文化要求的协作程度,亦远远超过完成任务所需。这些组织和文化因素,会使工作时间破碎又零散;我们的研究发现,资深高层人员每天会收到200封以上的电子邮件,一般主管每周得花8小时寄送、阅读和回复各种电子讯息,而且许多讯息根本不该寄送给这些主管,或是不该由这些主管回答。 永不停歇的数位职场,亦是工作倦怠的驱动力之一。 优先事项实在太多,企业又认为,员工可以透过数位工具来多工作业,并咬牙完成大量工作。多工其实是在各项任务间来回切换,不但会快速消耗精力,也会影响生产力;这方面的研究相当多,例如,在某项任务中途切换至另一项任务,会让两项任务的完成时间都增加25%。 想处理过度协作问题,可以从调整组织架构和流程着手。方法之一就是观察组织中的决策节点数量;节点过多,代表组织具有不必要的复杂性;节点有如减速丘,会拖慢行动的速度,消耗组织的时间和精力。 企业也可以系统性地检视员工的工作内容,例如,判断会议是否必要、会议的频率、会议所需的时间,以及谁该参与会议。你也可以检视团队的组成;将优秀人才聚在同一个团队,并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这个团队,通常能带来更棒的成果。 除了正式的组织变动外,软性的介入亦有助减低工作倦怠的机会,例如利用敏捷原则来带动员工,让各个团队成员为成果负起责任。在敏捷原则之下,团队会聚焦于少数最关键的活动,并在新任务到来之时重新设定优先顺序;这让团队得以全心处理最重要的事项,并持续删去较不重要的任务。 此外,领导者也可以协助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强调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问题2:时间管理纪律不佳 今日,在大多数的大型组织之中,协作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工具、纪律和协作管理的进展,员工只能自己想办法管理时间,以减轻压力和工作倦怠。然而,员工对抗过量工作文化的能力相当有限,也只有少数员工有权取消没有必要的会议。 但企业领导者并非无计可施。第一步就是理解问题。 许多领导者喜欢衡量协作的利益,但衡量其成本的人并不多。目前已有不少工具,可以衡量员工的时间花在何处,以及那对工作怠倦和组织生产力的影响。 利用这些工具,就能找出哪些员工花费太多时间在开会、电子邮件或线上协作,并针对特定部门和职务推动变革,减少那些会影响生产力、导致工作怠倦的问题。 我们的数据显示,大多数领导者可以藉由推动更有纪律的时间管理,为员工省去至少20%的工作时间。这么做也能让员工取回时间的掌控权;我们发现,组织活力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就是给予员工自主之感。此举亦有助避免另一个压力来源:主管处处插手。 问题3:最优秀的员工负荷过量 企业常会高估数位生产工具的效用,而且极少检视自身的假设是否正确。最优秀的人才拥有需求最高的能力,也常会成为协作过量的最大受害者。在我们研究的其中一间公司,一般管理者每周得花一天的时间处理电子讯息、花两天的时间开会,能力优秀的管理者,则会花费更多时间。 分析工具可以衡量员工花费多少时间处理没有生产力的活动,也能衡量优秀管理者是否花费太多时间处理协作,让领导者得以采行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等措施,避免工作负荷过量和工作倦怠。

Read more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人生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需要扎扎实实的靠自己。 找工作,谈何容易。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尘埃落定,有的还在执着坚持。签得价钱高的,嫌累嫌远,签得低的,怕不够花。昨天翻闲书,看到了对何经华的采访,觉得很好。 20多岁是一个让人迷茫的年纪。何经华当年也是矮矬穷。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数学。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壁。20多岁的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一无所有。20多岁的王石在大戈壁上当汽车兵。后来,他们都牛逼了。 所以我常常想,自己是不是活的太顺了,我们是不是太顺了。 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无知无力”,就是你知识不是很丰富身体也没长好的时候,你是小孩在念书。第三个阶段是“有知无力”,你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可是你年纪大了,老了做不动了。中间三十年,是你有知有力的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你应该要投资自己。什么叫投资自己?你有没有花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练功夫一样,先把马步练好。第一个十年你不要追求工资。 你今天的工资可能是三千块四千块,我说我现场加你两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你告诉我你的生活会改变吗?不会的,奔驰宝马你还是买不起,大房子你也买不起。 在第一个十年大家工资的差异是没有差异的,你的同学也许早你一年升个什么组长、什么经理,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第一个十年你要扎扎实实地投资自己。 当然,现在年轻人他会更多地看到自己以前的同班同学如何优秀,薪水有多高。 但人生要算总账。 从你学校毕业的第一天的第一毛钱,到你退休后领的最后一毛钱,总共加起来你能挣多少钱。 第一个十年走完了,如果你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部门主管。我说第一个十年是你这一辈子工资最微薄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是单身,你的这个收入也就能支撑你的生活所需。 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也结婚了,可能有个孩子,如果干得还不错,你能干到一个部门经理,你的收入勉勉强强还能支撑一个家庭要的。所以你还是不够,你上餐厅点菜的时候,你还做不到把价钱盖起来,你爱点什么点什么。你上超市买东西可以不要看价钱。 第二个十年你要学第二个东西,叫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处事的技巧,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前面两个十年如果你走得很扎实,你才有可能走到第三个十年。 第三个十年是什么,做到一个公司真正的大老总。第三个十年才是你财富积累的开始,那个时候你的收入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财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计较。 可是很不幸,绝大部分人走不到第三个十年。虽然咱们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同一个科系毕业的,上课的时候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十年十五年之后这两个同学的发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我也不是学校毕业第一天就干老总的。我干sales,就是马路上的基层销售人员。 我当时在美国干销售我是怎么干的,只要太阳还没有下山,外面是白天,我一定在外面跑。跑客户,找商机,做事情。等太阳下山了,客户下班了,我回办公室做几件事。第一把我今天一天跑下来的东西做一个总结,第二件事就是把我明天要去拜访的客户再做个总结,做准备。常常等我一抬头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了,我忽然想起我好像没吃晚饭,我忽然想起我好久没上厕所了。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一个口头禅,“我换工作了”,然后顺带告诉你,“我把老板给炒了”。 我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看简历,你知道我最先看什么?第一我不看名字,第二我不看学历,我先看他在每一份工作呆了多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更换太频繁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频繁更换工作的简历会给我几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一这个年轻人还不知道他要干些什么,所以他老换。另外,新到一个岗位大概有两三个月的蜜月期,反正你是新人,大家对你要求都不高。等干到半年九个月,你碰到第一批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发生困难了,最容易的决定是我不干了,然后美其名曰:“我把老板开了”。我看看这样的年轻人能开几个老板,他最后会把自己开了。因为到最后他的简历会没有地方去。 我相信这样子看简历的领导不止我一个人。如果前面的功夫不扎实,有些人可能运气不错,也做上老总的位置。可是你会坐不住,那个椅子上有油,你坐上去会滑下来。一个企业运作到最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光说大话就可以过得了关的。像我这一辈子我没有发过什么财,我常说我的运气是很差的。我抽奖常常抽到纪念奖,一半人中奖我都抽不到,只能扎扎实实靠自己挣工资。 文 |

Read more

职场中做个聪明的“懒蚂蚁”

“勤”与“懒”是相对的,“懒蚂蚁”们勤动的是脑,费的是心。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就是要做“懒蚂蚁”,而相对的普通员工―――勤劳蚂蚁呢?是否就不需要动脑操心,用不着做“懒蚂蚁”了呢? 勤劳蚂蚁们不需要为自己的位置而感到沮丧,因为作为一个企业,“懒蚂蚁”不能太多,毕竟企业是由80%的普通员工来支撑的。 对于不能成为管理者的勤劳蚂蚁,一个成功的“懒蚂蚁”企业家,都会懂得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更要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尽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 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在企业和团队中,其实也有类似于“懒蚂蚁”那样的员工存在。他们平时看起来非常悠闲,每周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似乎也非常短,但老板却愿意给他们开很高的薪水,并且对他们赞赏有加。 这些“懒蚂蚁”员工有些共同特点:他们擅长学习充电,用智慧去观察,去分析,去寻找市场中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善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规则并坚持原则;他们立足部门所辖业务,努力钻研业务,通过对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观念的学习,保持思路开阔,思想常新。 如果按照过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论,这些人可以说是有点多管闲事,超越了职权范围,威胁了领导权威。 但是在“懒蚂蚁”管理者眼中,这些人一边肩负起“勤劳蚂蚁”的职责,一边动着“懒蚂蚁”的脑筋,有这样的员工,老板当然会十分满意。 记住,无论勤蚂蚁、懒蚂蚁,解决问题就是好蚂蚁,能让更多人变成好蚂蚁,这是“懒蚂蚁”肩负的责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