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揭秘 ,现在年轻人为何很难管理?

是年轻人难管,还是企业和主管真的不懂这一代?《最后吃才是真领导》作者西奈克,谈论年轻人职场问题的几个视频,在网路上引发热烈回响。他如何剖析这一代年轻人“难搞”的原因? 美国人称他们是千禧世代,中国叫他们“80后、90后”,全球各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职场主力。 但这个族群始终脱离不了“草莓族”“妈宝”等标签,被认为不好用、不耐操、爱跳槽、难管理。 今年年初,知名作家西奈克(Simon Sinek,畅销书《先问,为什么?》、《最后吃才是真领导》作者) 谈论年轻人职场问题的几个视频,在网络引起热烈回响,赞同和反驳都有。 “这是个自信不足、不懂得跟人互动、缺乏应对压力的能力,又很没耐心的世代”他观察“把他们放到不关心员工成长的企业环境中,结果肯定不好”。 从父母教养、科技上瘾、追求即时满足,到工作环境,西奈克逐一分析这代年轻人“难搞”的原因,他总结“面对这个世代,企业不能抱怨”“是我们亏欠了他们”。以下是他去年底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说的重点整理: 每次演讲或开会,一定有人举手问我年轻人的问题,显然大家都觉得,这个世代有够夸张,很难管理。他们被形容为视一切为理所当然、自我中心、懒惰的一代,我认为这是个很不公平的标签。 领导人应该要理解。碰上这个他们,我们却只是一味指控他们的不好,却不能够理解他们。 许多公司干脆不再谈领导,直接问年轻人要什么?年轻人说,我们要懒骨头沙发、免费食物、自由的工作时间……。想要的都给了,结果,他们依旧难搞。 我认为有四个因素,造就了今天的年轻人:父母的教养、新科技、缺乏耐心,以及工作环境。 首先,这一代年轻人都是教养策略失败下的产物,从小就被父母不断灌输,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当他们毕了业开始工作,很快就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那么特别,不能想要什么有什么,老爸老妈也无法帮你升官。许多年轻人的自我形象整个崩溃,自信开始动摇。跟以往的年代相比,他们成了低自尊、低自信的一代。 原来我没有那么特别 他们也是从小用Instagram、脸书、Snapchat长大的一代,很会「过滤」真实的自己,只呈现他们想要外人看到的一面,所以他们看起来都很厉害,一副「问我吧,我很了不起」的架式。事实上,他们并没有 答案,心中充满不确定却又不想让人知道。 研究证明,人们使用手机、社群媒体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也就是当你达成目标、打赢比赛时,脑内产生的快感。当我们的手机响起,不管是来电、短信或通知铃声,脑部就开始分泌这种化学物质。 所以,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喜欢传十个短信给十个朋友,「嗨!」「嗨!」「嗨!」「嗨!」(笑声),只为了得到一个回复,让我们开心。 事实上,多巴胺也正是我们抽烟、喝酒、赌博时,让我们感到兴奋的物质,非常容易使人上瘾。我们对抽烟、喝酒和赌博设有年龄限制,但对社群媒体和手机却完全不设防,这非常危险。 很多酗酒者都是在青少年时期,意外发现喝酒带来的快感,可以帮他们度过成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从此上瘾。如今,整个年轻世代换成了藉由社群媒体和手机,得到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感。 所有的上瘾症,都会导致人际关系崩坏。也就是说,这个世代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学会与人互动──我们需要这种能力来应对往后人生中的各种压力。 结果,真的碰到压力时,这些年轻人不懂得如何跟人求助,而是沉迷于行动装置和社群媒体。很多人的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有多少追踪者、多少个赞,要是有人取消追踪,就会深受打击。好多年轻人都跟我说,他们的友谊都很肤浅,因为他们不晓得如何建立深度、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第三,他们成长在一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想买东西?上网络,隔天就到货。想看电影?直接上网看。你甚至不必苦等每周一集的电视剧,追剧啊,一次全看完。就连想要约会,手机也可以帮你配对,你甚至不必学习如何与陌生人社交。问题在于,这些年轻人把即时满足的概念,套用在所有领域,包括职场和人际关系。我曾跟一些非常聪明、充满理想、工作也认真的小伙子聊天,“做得怎么样?”“我有点想辞职”“为什么?”“在这里无法发挥影响。”“可是你才来八个月。”(笑声) 这就好像是,他们站在山脚下,抬头便看得到山顶,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影响,不管它指的是什么。他们没看到的是眼前这座山,我不在乎你用什么方式上去,但你就是得花功夫上去。

Read more

只有好领袖才会教你的 九大职场提醒(建议收藏)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尽管生命无常,生活起伏,人生充满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有不少的东西是完全可以把握的,那就是我们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的心态会使你一生贫苦和不幸。 心态不只是影响工作,而且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好,即使目前的工作不是很理想,也能够心满意足,心平气和。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带来好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好,并引导我们逐步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对工作心不在焉,或者心烦意乱,这种消极的心态就会带来不愉快甚至是恶劣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必然很差。能够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人生的智慧,更是生存的策略。这个世界,这个工作,这个岗位,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的。既然你已经从事了这个工作,就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责任。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在会议上,一个停留在心灵舒适区域的人会消极的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而敢于打破这个舒适区域的人,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的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注意:永远不要等待别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当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会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新来的同事不久就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而后者则大方客气的自我介绍,并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关系。 在聚会上,前者总是等待别人发言,并喜欢私下里评论对方的言语;如果这个桌子上没有人发言,那直到用餐结束,也没有人认识你。而后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饭的开始介绍和闲谈,这看起来很困难,有时候会有失面子,但往往你会发现,对方是多么希望能和你说几句话。 以上只是很小的几个例子,但是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园中的“随意性”从身边赶走,尽早的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开始做好和这个社会交流的准备。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会……”;“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放在嘴边 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 我十分痛恨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我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同样,以下这些言辞也会让人觉得厌恶至极: “到时候有人会把那些东西都准备好” “大概是明天” “明天或者后天客户会过来拜访” “好像他说……” 一般是人都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第一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好像什么事情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似的。说实话大学里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一个人要么是在课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课之后是混的。两个都没有带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神经病。所以,就因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园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校园也容易让人单纯。所以学生社团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现在回想起学校里做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卖力的,但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感觉到什么是效率。 当你进入了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之后,你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学校里养成的这种习惯。如果上级问你什么时候能实施你给他的承诺,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你没有回答,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当然,这样的回答往往在学校社团,学生会工作中是常见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刚刚出世不久,老鼠妈妈问小老鼠:你现在能看见了吗? 小老鼠说:能。 老鼠妈妈说:那你能看到那块红薯吗?小老鼠说:是的。老鼠妈妈说:那是一块石头,这说明你不但还看不见东西,你连嗅觉都还没有。 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一样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可能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几个: 1.你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你没有责任心,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3.你应付上级。 4.你不敢说真话。

Read more

人,为什么一定要工作?

亲爱的,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一定要工作?你现在的工作对你的人生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工作是为了什么?我的工作对我来说,有何意义? 到了四十岁,许多人开始对自己从事了几乎20年的工作,开始反思。 上半年有一次在读涂涂老师的研究所论文时,看到一段话我很有感觉。涂涂老师说,她以前在公司做行销,每一年帮公司卖出非常多的产品,因为业绩好,所以职位蒸蒸日上。 可是,有一天,她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很茫然:我帮公司卖了这许多产品,除了赚取所需的金钱之外,到底意义何在?就算卖出更多的产品,这跟我自己的人生有何关系?难道我的一生,就是为了卖这样产品而活吗?于是,她决定辞职,重新为自己的生命找定位,开始往“探索自然”这个方向走,人生有了180度的大转变。 我其实也差不多。我以前很喜欢电视、媒体,对于做节目兴趣盎然,转入报社后,对于采访、接触不同的人物也有高昂的好奇心,将跑新闻、拿到独家视为挑战。每次跑到别人跑不到的新闻,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可是,慢慢的,年岁渐长、生了孩子之后,我发现,我关注的事情不一样了。我越来越不爱看电视、不关心新出来的偶像、也对八卦消息渐失兴趣。我开始觉得,谁跟谁交往、或是谁有了什么丑闻,与我何干?难道我的下半辈子,都要浪费在这些我没兴趣的人身上吗? 再加上,孩子需要我回家。于是,在考虑过现实层面的许可后,我辞掉了影剧记者的工作,尝试看看人生有没有别的可能。 最近,我和阿宏因为工作问题而有所争执,于是,我再度反思“工作”的问题。我想,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都很容易回答: 人为什么要工作? 答案不外乎三种。 一、赚钱维持基本生活(或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二、制造人生的成就感。 三、与兴趣结合。 人为了什么而工作? 答案也不外乎下列几项: 一、为了自己与家人。 二、为了钱。 三、为了社会眼光。 四、为了得到成就感。 五、为了兴趣与理想抱负。 不过,最后一个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回答了: 我的工作对我这一生有何意义? 对于帮公司卖产品的员工来说,除了赚钱,卖这个产品的意义就是“帮老板赚钱”。如果,这个产品是大众所需的话,那么意义可以说是“帮助大家容易取得产品”,有“服务”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个产品并不是大家所需的话,那么努力推销产品的意义为何呢?就有点难解释了。 而我以前当影剧记者的价值,仔细思考一下,唯一的解释,应该就是“可以为某些观众带来些许娱乐效果”吧! 在认真检视工作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之后,我想应该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过去的工作都在浪费生命吧?就像我一样。

Read more

公司来了个傻员工,改变了所有聪明的员工!

公司来了个新员工,有点土,但很听话。其它员工都把所有得工作堆给他做,新员工不介意……默默地帮他们都完成。主管看到他勤快,叫他帮忙跟着做很多事情,可他一点都不介意,可他帮主管做事都是义务的…… 终于有一天,领导要开分公司、主管要去新公司管理。主管居然跟领导提升了那位新员工,其它老员工都在议论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员工都比她做得久…为什么就要那位新员工去管理呢? 主管给他们答案是——因为他不怕吃亏,却默默地把主管所做的事情都学到了。而老员工却怕吃亏,每天还是做着自己的事情,能偷懒就偷懒……最后……老员工们都没话可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你任何事情都去计较,你一辈子也只能是一个服务员, 没有任何人会给你钱去让你学习的。只要心态好、能吃亏、就一定会发光。 而有些稍微苦点就觉得不值得,就不想做、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人上人,要知道你现在所做得一切都是在为你的将来铺路、也许短期内你是比别人辛苦。可将来你一定比那些怕多做事的人、比那些拿一份工资做一份事情的人容易成功。终有一天你会觉得你所做得都是值得的。 无论你到哪里,怕吃亏,怕吃苦,你一辈子都只能拿普通店员的工资,看着其它同事升为主管,羡慕别人比自己工资高。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的成果。 没有谁一来就是成功人士的,你现在的心态决定你的未来! 人生路上,并不拥挤!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不懂拒绝的人,迟早要学会狠下心肠

不懂拒绝,其实是得了一种叫“不好意思”的病。过度友善的人,不忍或害怕拒绝别人,他们总是怀抱善意,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也不想让别人失望,然而,害怕拒绝,害怕让别人失望,也是一种自卑。 刚从复旦大学毕业一年的赵先生目前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他用了足足半小时倾诉自己的委屈:“我知道新人都要付出代价,比如对上司不能违抗,对同事有求必应,多做分外工作赢取人们好感,为今后立足打下基础。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我每天的事情都多到做不完,经常加班到凌晨,而别人却轻松得像个大闲人,这令我颇为费解。”“何时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这是赵先生最大的疑问。 赵先生和其他的职场新人一样,想当一名取悦者。他觉得只要学会取悦——在上司和同事面前表现得十分勤劳,为他们分担工作压力——就能够迅速争取到支持,获得一个立足之地。但问题在于,人们忽视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别人会习惯于你的付出,也习惯了“你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这一事实。当你某一天不想这样做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立刻不被欢迎了。 最可怕的是,你没那么不在乎,还你非要表演出另一副模样,而隐藏住内心的小心思,把他自己抬的高高的,上不去,下不来,最后,原本是别人的事,折磨的却是你自己。 本篇文章取于《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共读第 03天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 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 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8条职场潜规则,你不可不知

1、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场外提示: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2、莫和同事金钱往来 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是谁都可以当成借钱人。 场外提示:谁让这年头时兴本末倒置,欠账的是爷,赊账的是孙子呢!“同事”是以挣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革命战友,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暖,但终究不像朋友有着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了办公室这一亩三分地,还不是各自散去奔东西。 所以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错位或变味,就不要和同事借钱。 3、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因为少了一个“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 场外提示:都说言多必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没有失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涉及到具体人事的大实话,那后果真的堪比失言。 4、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 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说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场外提示: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着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千万别和他们过不去,实际上你也得罪不起。 5、CEO就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公司以维护股东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是在公司谁能看见股东,股东的利益只有靠CEO的个人意志来体现。具体说,董事长是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代表了大股东的利益。但有时候总经理也是股东的代表,那么董事长和总经理哪个更有实权,就看各人的道行和历史背景了。 场外提示: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必须明白这一点,公司的老板就是公司代表,听老板的,就是为公司服务,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为了公司利益,而与老板对着干。他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什么叫尊重资本,就是听老板的话。 6、老板不一定总会为公司着想 任何一个在位的老板,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在这个位子上做多久,为了这个目的,他当然会关心业绩指标和考核,但是保持公司的稳定,是坐稳位置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公司为了业务创新,而预计将出现核心人员的变动,或者冒一些不可确定的风险,进而被底下的副总利用,影响到自己的位置,他会第一个起来反对。当然,他会冠冕堂皇地做这一切,让任何人都觉得他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考虑。 但他考虑的其实只是自己的长远利益。如果没有长远的预期,那他要做的只是在现有位子上,如何扩大自己和管理层的福利,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好处,利用公司为自己捞取更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影响。然后,等公司要对付自己的时候,反过来给公司一刀。老板想到员工的利益了吗?告诉你吧,从来没有,也不会有,这是小职员的一相情愿的想法。 7、做100件小事不如做1件大事 虽然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公司出力,但是你需要明白,做100件人人能做的小事,并不如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更能为自己增加晋升的机会。因为那些小事,如复印啊,打字啊,倒水啊,谁都会做,你做了根本显示不出你来。(除非在一个特殊环境里,人人都不做而你做了,这才显示出价值来)。 只有做那些有影响力的,牵动很多人的大事情,才能突显出你的能力来。就是这样。老板也只有在这样的事情上才能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聪明的职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然后抱怨为什么得不到升迁。 场外提示:虽然小事永远是需要人来做的,但是你如果想要大发展,必须学会舍弃那些小事,而去专注于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一直努力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 8、对老板说句真话,胜过一大堆恭维 有时候,天天琢磨老板喜欢什么的人,未必能得到重用。为什么?因为在他那样一个位置上,见过的拍马屁的人太多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想从他那里得到点好处的人也太多了。所以,身为员工的你,有的时候,对某些业务和人,说出你自己的真心话,哪怕含有批评的意味,但是会让老板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Read more

顾客说“我要退货”,看资深销售员怎么回答

面对顾客的投诉,相信每个店面都有自己的处理流程。但导购在处理投诉时是否按流程办事呢?其实不然,很多导购面对顾客的投诉时,应对的服务态度、语气及方式很容易激化顾客的不满情绪,把事情越闹越大。 情景1 导购:这不是我们商品的质量问题,我们不给退! 顾客:明明就是你们质量的问题,如果不是质量有问题,商品怎么可能出现这些状况。 导购:这是您自己的问题,我们退不了! 顾客:什么叫做我的问题,明明是你们商品质量的问题。 导购:退给我们,我们也卖不了! 顾客:能不能卖不是我的事,是你们的事。 【建议应对策略】 导购:这确实是因为……的问题所造成,真的很不好意思! 导购:站在您的角度我也理解您的心情,只是这确实是……造成的,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好意思! 情景2 导购:退是退不了,要么给你调换! 顾客:什么叫做退不了,我偏不换,我就要退。 导购:我们规定只能换不能退! 顾客:规定是你们家的事,跟我无关,反正我就是要换退。 【建议应对策略】 导购:在我可以负责的范围内我一定愿意给您最满意的处理,我再帮您选择几个样式您挑看看! 导购:只要有我能做到的部分,我一定让您满意,毕竟您花了钱,是吧!我来慢慢给您选,一定选到您满意为止! 情景3 导购:先生你这样说有点不讲理! 顾客:什么叫做不讲理,你凭什么教训我。 导购:先生您这样不讲道理我没法跟你谈! 顾客:没法跟我谈,那就找一个能跟我谈的过来,你别在这儿耽误我的事。 【建议应对策略】

Read more

老板都是苦出来的!太实在了!

老板都有一笔“血泪帐”。事实上,很多老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不如职员潇洒,甚至被人说“抠门”,“做什么都要算帐”。其实老板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花一笔钱,自然而然就会细算,经营本来都要精打细算,何况当了老板,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你都得扛着。 当一个老板,因为企业是自己的,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谁也不会因为你的生意不好就同情你,謙让你;该交的税要交,该付的工资不能不付,房租,水电,办公费等,一分也不能少,说穿了,大家都是在这个市场找饭吃,大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首先必须考虑自己,就像打麻将,既然你点炮时谁都不会可怜你,该你和牌,你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在严酷的环境中,人最强烈的本能就是生存;老板在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选择就是赢利。 生意场上只有一条出路—–赚钱! 作为老板,企业是你的,只要一天不关门,你就一天不能停止,到处找米下锅。今天有米,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有米,所以,老板即使赚了钱,也有危机感,没有赚钱,更是寝食不安,至于亏了本的,那彻骨的焦虑,外人怎么能够体验? 替人打工的,只要有本事,哪里找不到一碗饭吃?吃得饱就继续干,吃不饱,一走了之,炒你老板的鱿鱼。至于扔下来的是一个什么摊子,自有你老板收拾,管他屁事。 老板和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和责任心,永远都是没法相比的。 企业的效益来自严格管理,严格管理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认真而刻苦的老板—-你自己都喜欢睡懒觉,就别指望职员准时上班。 你不仅要吃苦在前,生意还得亲自去做。生意上的大忌是隔袋买猫,隔山买牛,这一个“隔”字,就是问题的根源,凡是你不能亲自了解,亲自控制的事,最终都会出乱子。 老板过日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人们看见老板开豪华车,出入宾馆酒楼,就觉得老板活得潇洒。其实他们既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大多数还是有强烈事业心的,吃苦耐劳,许多人甚至成为工作狂,哪有时间潇洒?他们确实比一般人更多地出入灯红酒绿,但是,多半为了应酬,与潇洒相去甚远。 老板建立一个自己的事业,就是建一座码头。俗话说,只要有码头,总有船来靠。船再大,始终是漂泊的,码头再小,也是踏实的。 鸬鹚从河里叼住一条鱼,鱼说:“你如果肚子饿,我宁愿让你吃 了. 可你辛苦半天,结果自己只能吃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被你的主人拿走了。而且你的主人在你捉鱼时怕你吃了,还用铁丝勒住你的喉咙,太残忍了!”鸬鹚听了,毫不 动心地说:“我不会上你的当!虽然我现在捉的鱼多,吃的很少,但到冬天,江河封冻,我捉不到鱼时,主人却照样饲养我,我才不至于饿死! 启示一:员工的忠诚度是企业长期培养出来的; 启示二:员工看到老板赚钱时不要光想去共同分享,因为在老板赔钱时你也不会去共同承担; 启示三:跳槽时要对企业心存感激,因为它肯定在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帮助过你。 百分之八十的老板都有胃炎、神经紧张、失眠、压抑、焦虑。老板都是以生命搏事业。 所以,对你的老板好一点。 老板就是一棵树,员工就是枝干。竞争再激烈,市场再难做,资金再紧张,狂风暴雨、老板们都坚持着屹立不倒,照顾着这树下的一家大小。树大树小,总能遮风避雨。树好树坏,总有个栖息的地方。 若说责任,谁的责任最重最大?风光背后是刀光剑影,权力背后是投资者的全副身家。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挨骂与被黑,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和朋友偶尔聊起成功者的素质,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眼光,有的说胆识,有的说执行力,有的说关系,有的说运气。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我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没意识到的,但我认为至关重要的素质,就是一颗面对咒骂和被黑的平常心。 互联网时代,所有小有成就的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挨骂和被黑。 就是不管你说什么,总有人找出各种你根本想象不到的,甚至明显漏洞百出的理由骂你。 我说的被骂不是批评,是真的加了许多恶毒脏话的咒骂。 虽然想想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也很可怜,但挨骂真的不是人人都受的了。 名人和成功人士真不容易啊,范冰冰说,,我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 比起普通人,名人和成功人士挨的骂更多,BAT的三位老板,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骂他们,真的不夸张。 其他成功企业家也一样,没有不挨骂的,所以成功的必经之路是有一颗面对挨骂和被黑的平常心。 如果不能平常视之,那真的很影响情绪,许多名人容易得抑郁症,甚至有些人因此自杀,和面对挨骂和被黑,无法缓解也有一定的关系。 前段时间一位因抑郁症自杀的男星,人们找出了之前许多黑粉诅咒他去死的评论,在情绪无法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时间久了真的就可能出现悲剧。 有人说,要是他能获得那样的地位和财富,被人骂算什么。 你既没有拥有过这样的地位和财富,也没有被几十上百万人骂过的经历,所以你现在都只是假设,觉得为了这些地位和财富,被人骂也无所谓,但真的当你被这么多人骂时,你也可能受不了,觉得还不如没这些财富和地位,当个普通人。 有位著名的电竞主播,一年收入几百上千万,他认为这是他应得的,因为他说每次解说都有无数人骂他,一般人哪受的了这个。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许多人只看到成功后的鲜花与掌声,却没看到成功路上的必须承受的挨骂和被黑,以及各种坎坷。 我想和那些正走在成功路上,挨了许多骂的朋友共勉,希望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各种负面声音左右和影响情绪,那些更成功的人,无一例外挨了更多的骂,吃了更多的苦,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最后说个好玩的事,要说赚钱,我真的很服马化腾,腾讯代理的游戏《地下城与勇士》靠挨骂每天赚400多万。 这款游戏共有25个大区,183个小区,一天24小时用刷喇叭辱骂腾讯共刷了184.464万次。服务器喇叭的定价为2.5Q币一个,腾讯因被玩家辱骂,一天就能赚461.116万元。连被骂都能赚钱,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据说以前盛大的热血传奇,也是这样,喇叭就是用来骂人的,有时候两派对骂,有时候骂盛大网络,喇叭5元一个,可以骂10次,估计一天靠挨骂也能赚不少钱。 如果不能改变人性,就利用它赚点钱。 文/深度创业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