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能做大的企业占绝对的少数,大多数的企业都会死在小规模的阶段,或者永远长不大,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十种做不大的老板 第一种:没有大梦想的老板 》安于现状 ▶不想做出大成就的老板,安于现状,对竞争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机会不敏感。商界往往是大野心的老板做成了大公司,安于现状的老板最后不得不因业绩不良而关门或换行。 第二种:没有创业规划的老板 》 没有规划 ▶这种老板不善于对自己的事业做中长期规划,往往在经营中浪费很多的资源,或者让人才流失,或者让资源闲置,所以他们的经营成本很高。 第三种:不重视人才的老板 》 轻视人才 ▶对任何公司而言,人才比资金比资产都重要,有了人才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没有人才一切免谈。老板最能干的公司往往都做不大,老板不太能干的公司,往往能做得很大。刘邦和项羽就是最好的例子,刘邦不能干,所以他重用萧、韩、张三杰,项羽很能干,所以手下能人都留不住,都跑到刘邦那去了。 第四种:完全自己摸索,从不向明师请教的老板 》不请教 ▶完全自己摸索的老板,在经营中就会要用很多的失败做代价,走了很多的弯路。从而造成要么信心不足,要么资源被浪费后没有创业资金,要么就是视野很小,看不到机会和危机。善于向明师请教的人,总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因为他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所以能看得更远! 第五种:观念保守思维不开放的老板 》 思维保守 ▶看看中国发展的轨迹,越是开放的地方,越是发展得快,越是观念落后的地方,越是贫穷。思维不开放的老板,总是自己拒绝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第六种:恃己之能从不学习的老板 ▶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的老板,都是一些取得成就的老板;从不参加培训的老板,肯定公司业绩不良。为什么?不学习观念就要落后,思维就要保守。 第七种:畏首畏尾顾虑太多的老板 ▶风险与机会是均等的,从不敢冒险的老板,肯定是要失去很多机会的。世界上的两大公司,都是在风险的浪尖上走过来的。果敢的企业家总是这样想“万一我不做万一我不投资丧失了机会怎么办”,他们想的是“万一成功了”;有些老板总是这样想“万一我做了万一我投资了失败了怎么办”,他们想的是“万一失败了”,所以不做就没有失败,但更没有机会成功! 第八种:心思太细专做小事的老板 ▶把时间都花在小事上的老板,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考虑公司发展的大事。有些老板,充其量只是自己的业务员,因为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跑业务上;有些老板是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上哪里,却从不考虑如何才能不出问题。这些老板都很累,业绩却不良;反过来看,那些只专注于公司发展大事的老板,把小事放心地交给员工做,员工既有了用武之地,就会长期留下来,老板自己反而很轻松。 第九种:埋头经营从不做宣传的老板 》
Read more管理没有“下不为例”,否则后患无穷!
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是个细活,必须要拿捏好管理的松紧尺度,管理过松会造成员工的工作状态散漫的局面,管理过度又会扼杀员工们的激情,松紧之间体现的就是管理者的技术及境界,但是一定要切记,不能对员工说“下不为例”,不然后果很麻烦。 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许多企业管理者喜欢用“下不为例”来处理员工和下级触犯制度和规定的情况,并美其名曰人性化管理,有的管理者甚至喜欢在大会上或在公共场所,宣布对员工和下级“下不为例”的处理决定,用来显示自己宽大为怀的管理风格。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处理方式遗患无穷。 制度化建设一直是许多企业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所始终坚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中,许多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却流于形式,大量的制度被束之高阁,员工面对制度依然故我。有的专家和管理者把这种现象归罪于中国人制度意识不强,员工素质强等等。当然企业推进制度化建设不力,固然中间有文化等因素的存在,但是殊不知“下不为例”也是造成企业制度化建设无法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 那么下不为例对企业管理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下不为例”首先伤害的就是制度的权威性 企业制度一旦推出,就具备一定的刚性,触犯者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才可能让触犯者得到教训,认识到制度的严肃性,同时对那些对准备触犯制度抱侥幸心理的员工引以为戒,坚持执行制度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大家自觉遵守制度的习惯。但是下不为例却使制度失去了权威性,没有了权威的制度自然难以有效进行执行。 不过有的管理者就会说了,下不为例只是针对初犯者,但是对于继续触犯者,则按制度给予处罚,并不是没有说否认制度的权威性啊。其实正是这种思想害了这些管理者,这是因为企业的制度不可能只是一种,既然这种制度可以下不为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制度都可以下不为例,如果所有的制度都要下不为例,那么制度的权威性怎么还会有? 如果公司的员工都在想办法触犯一次制度来赢得一次下不为例的“宽大处理”,那么谁还会考虑制度的权威性呢?所以,如果管理者真想下不为例,那么就把下不为例直接写进制度里,显然没有哪个管理者会这么做的。 “下不为例”会破坏制度的公平性 企业在推进制度建设过程中,就需要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否则制度让大家认为是对人不对事的游戏,那么就很难让大家对制度信服,从而不去遵守。 尽管管理者认为下不为例是自己对首犯者的“法外开恩”,不处理者会对自己感激,而且自己的警告也可以对其他员工产生警戒作用。但是殊不知,这样做已经破坏了制度的公平性,大家会认为凭什么他能下不为例,我不能下不为例。 而且管理者原来的初衷也难以达到,那就是那些被下不为例者开始会认为管理者对自己照顾,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优越感,既然这次可以下不为例,说不定下次还可以“法外开恩”,于是这些人就会首先成为继续破坏制度的“勇士”,这样反而会让管理者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处理吧,这些人的感激就会变成怨恨,不处理吧,其他员工就无法管理了。而对于其他员工来讲,既然制度不公平,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去遵守制度呢。 “下不为例”会损坏管理者的权威和信誉 我曾参加一个公司的销售会议,在会议上该部门的销售副总宣布对其中一个销售经理由于触犯制度的处罚决定,但是刚宣布完,那个经理马上就表示抗议,当时我们一下子就愣住了。 销售副总马上发火道“这是公司的制度,你触犯了就应该受到处罚,你怎么会有意见?”销售经理马上就大声说“触犯制度被处罚,我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上月王经理也触犯了同样的制度,为什么你没有处罚他,这次我触犯了,就要处罚我,你不是在看人下菜碟吗?难道你们是亲戚?” 销售副总接着说:“上个月制度才宣布时间不长,王经理是制度宣布后第一个触犯制度的,我已经说过了,念王经理是制度推出后首犯的,所以我说下不为例,今后谁再触犯,一定按制度进行处罚,难道我的话你当时没有听到吗?”销售经理显得好像情绪更加激动了:“那王经理第一次触犯制度就可以不处罚,我这次也是第一次触犯,凭什么他首犯就不处罚,我首犯就得处罚,反正处罚结果我不接受,要么大家都处罚,要么大家首犯都不能进行处罚。” 会议在两人争吵中不得不宣布散会,本身准备在会议上还要研究的一些议题也无法进行下去了。 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尽管那个销售经理的问题处理方式有问题,但是问题的起因却在销售副总的身上,他的下不为例让他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所以,看似下不为例是管理者认为一种可行的管理手段,但是处理不当会严重损坏管理者的权威和信誉。它会直接导致管理者所推行的制度和所说的话,被员工和下级打上问号,从而导致大家不再信任管理者,使管理者的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下去。 “下不为例”会在企业形成大家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毒文化 在一个企业中,不管你承不承认,总是存在文化的,而且这种文化还会影响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日常行为,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可怕的是,这种环境对员工的影响还存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发生的。 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员工在一个管理比较规范、制度执行的比较彻底的企业里,会自觉去遵守企业的制度,但是到了一个管理比较混乱、大家都不把制度当作一回事的企业里,时间长了也会变成一个不把制度当回事的员工。 所以“下不为例”一旦成为公司的一种文化现象,就会养成下级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形成下不为例的习惯,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形成大家都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现象,于是企业的毒文化也就产生了。 因此,当我们的管理者还在为员工没有制度意识、执行力不强、管理工作难做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下不为例的管理者。其实有时管理工作并不复杂,那就是世上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文/毛小明
Read more老板只做三件事:融资、用人、喝茶
如今大凡老板一类的人员,都是忙忙碌碌,终日不见人影。更有甚者,将公司内外的大小事务全部纳于自己“掌控”之下。殊不知,真正的大企业家都是很“闲”的。因为他们只做三件大事:筹资、用人与喝茶。 企业家第一该做的事情是融资 如今突然死亡的企业,不论大小,多数原因是死于资金断流。所以企业家第一该做的事情是:融资。 融资不单是指筹备企业成立之初的启动资金,还包括为企业发展筹集备用资金。如应对紧急事件的备用金,到期帐款准备金,战略转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等等。筹资的渠道各种各样,包括个人举债、银行贷款、私募基金、风险资本、发行股票债券、吸纳新的战略投资者等。 而能否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则是考验企业家本领的关键。所以,企业家平时修炼、社交应该多往这些方面靠近,形成自己的圈,也许打高尔夫是你最佳选择。当今社会的大企业家,都是顶尖级的资本玩家。 企业家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用人 企业的用人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其具体内容包括:识人、知人、选人、组人、育人、用人、励人、留人、放人九个方面。 识人: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人才,其中重要的一条渠道就是猎头; 知人:就是了解人才的长短优劣及个人意愿,做到心中有数; 选人:就是选择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避免错位与浪费; 组人:就是组建团队,让优势互补的人才发挥1大于2的效应; 育人:主要是弥补人才的不足,同时也培训员工的道德观念; 用人:主要是用人的长处,有时为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也可以用人的短处; 励人:就是激励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包括激发潜能; 留人:指留住人才,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留人,二流的企业靠人留人,三流的企业靠钱留人,要想真正留住人才,企业家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放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不适合公司发展的人该放走,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有时也要放走,让人才离开公司后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企业家第三件大事就是喝茶 所谓的喝茶就是布局,就是指企业家要了解宏观大势,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企业家要判断公司是否需要转型和变革,确定公司该进入和放弃的领域。这样的布局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需要企业家长期积聚相关信息,洞悉时局,深刻理解并把握市场,才能描绘出公司未来的宏伟蓝图。这样的决策,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全军覆没,公司多年努力的心血将付之一旦。如此重要的事情,企业家不能不全力以赴。 企业家最该做的这三件大事同样重要,都是企业家最需要做的,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企业家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仔细权衡,做到张弛有度,步步为营。如果这三件大事企业家都能够做好了,那企业家就基本“无事可做”了,这样的企业也必将耸立于世界知名企业之林。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一个亿与一块钱,你选择哪个?(深度好文)
两个挑水工人的命运: 有两位名叫帕瓦罗和布鲁诺的贫困年轻人,被村里雇佣来将附近河里的水挑到村广场的大水缸里,村里按一分钱一桶的价格结算给他们!一天最少能挑100桶,收入高达1元,这已经是村里富人的收入水平了! 帕瓦罗坚信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工作,收入高,更能过上好日子。于是,周一到周五他辛苦地工作,周六周日悠闲地休息,如此过了两年他住上了小洋楼,还拥有了几头奶牛! 布鲁诺在得到这份工作后,欣喜之余却多了一份担忧,看着挑水带来的满手血泡,他开始担心年老后怎么办?于是,他萌生了一种想法:修一条管道到村里,这样自己就不用挑水了,而且享用不尽! 于是,布鲁诺开始了辛苦的工作,白天挑水,晚上抽时间挖管道,周六、周日也不休息,继续挖管道。因为把挣到的钱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挖管道上了,以致于五年后他还是一贫如洗。 这时帕瓦罗投来了讥讽的眼光,好好的工作不做,非得去折腾!不过,这时的帕瓦罗与布鲁诺因为长期负重担水,身体已经不如以前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布鲁诺的管道成功地挖通了!河里的水顺着管道源源不断地流进村子的水渠里,村子源源不断地有新鲜水供应了,村民欢呼,附近其他村子都搬到这个村来,村子顿时繁荣起来。 布鲁诺不用再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源源不断的流入。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未去玩时,水在流入;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布鲁诺口袋里的钱也越多。而管道却迫使帕瓦罗失去了工作! 亲爱的朋友,看到这里,你可曾想过也要给自己挖一条管道吗?继续向下看: 一个亿与一块钱,你选择哪个? 一个年轻的乞丐向上帝乞求财富,上帝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一次性地给他一个亿;另一个是第一天给他一元钱,然后每天都在前一天的基础上翻倍给他,总计拿100天。他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当然,如何他选择第一种,他能一次性变成亿元富翁;如果他选择第二种呢? 我们来简单算算: 第一天拿1块;第二天拿两块;第三天拿4块;第四天拿8块;第五天拿16块;第六天拿32块;第七天拿64块;第八天拿128块;第九天拿256块;第十天拿512块…… 当第100天的时候拿多少呢?请你再算算!!然后再请您算算他一共拿了多少呢?结果是惊人。 这警示我们:对待任何一个新事物请一定要全面的认识,在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事物的本质之前,请不要先下结论!否则,我们将永远失去一些机会!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创业前期最困难的三件事是什么?你能解决好吗?
创业并不是一件易事,在你所看到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背后,往往有成千上万个中途而废壮志未酬的失败者的故事。创业初期最难的三件事—找方向、找人和找钱,所有最难的事都只能靠你自己。 一,找方向 对任何创业者,现在都是最好的时代,拿到A轮的条件也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简单。但在我看来,只有一小部分人想明白了他们真的想要做什么,大部分人只是为创业而创业、为机会而创业,而这样的创业多数难以成功。要想创业成功,靠的既不是模式团队、也不是聪明毅力,而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对挖掘和实现产品价值的兴奋和喜悦。 创业不见得一定非常苦逼,但一定是一个充满了挫败感的过程。很多时候打败创业者的,表面上可能是资金、团队出了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创业者不断面对挫败的时候气馁了。这时候往往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方向出了问题、团队水平不够、资金不够充裕,再加上来自于周围的质疑和否定,很容易让人中途放弃。 去年看过一个选择自己创业方向或者职业方向的好方法。找个安静的地方,拿出几张白纸,逐条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这么一直写一直写,坚持写下去,什么时候写到你突然哭了,那么就去做这件事。 二,找人 我开始也是一个人,个人经历和体会供你参考。总原则是,一点一点来,让他人看到希望,就能滚动了: 1 先自己把产品项目做出来 2 拿项目计划去吸引朋友或投资 当时朋友说有钱才能滚动,于是我去找钱,并告诉投资人说已经有人了,于是钱来了。此时朋友因其他原因还不能加入,于是我去找其他的同学,说已经有资金,其他同学就进来了。就这样,团队合伙人一个一个加入。很庆幸现在的合伙人团队,很合拍,为心动的产品努力中。如果实在找不到合伙人,可以先招聘一个,两个人也是团队,有团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 想起传说中一个扯蛋但有点意思的故事: 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的儿子:“我已经选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儿子回答说:“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杰克说道:”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儿子欢呼起来:“哇!那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跟比尔·盖茨说:“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比尔说:“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杰克又说道:”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比尔大吃一惊:”哇!那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去找世界银行的总裁,杰克叫道:“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总裁说:“我们已经有几十位副总裁,够多了!”杰克说:“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喔!”总裁叫道:“哇!那这样的话……” 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公司与人的关系已经从单纯的资本雇佣关系转向共创、共享、共担的合伙联盟关系,合伙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创业阶段组建合伙人团队是最关键的事情,创始人不可能大规模的采用公开人才筛选的方式去找到合伙人,创始人面对茫茫人海最困惑的就是去哪里找合伙人,我们可以先从同学、同事、同志、同行、同乡中去寻找。 三,找钱 随着经济形势向好和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各类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创业期间如何“找钱”成了横亘在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优质项目可考虑风险投资。拿着一纸方案,通过一番演讲就拿到大额风投:这种常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情景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中。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创业者拿到风险投资的关键在于能否让投资者相信这个项目未来能够赚钱,最好还能够“赚大钱”,所谓:“真正缺的不是钱,而是好项目。”如果这些项目最终能够得到市场认可,风险投资家能得到的收益就相当可观了。 刚创业的小公司,自己一定要投钱进,自己都不投钱,你怎么说服投资人认为你的项目就一定好?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指望别人相信你?所以说,第一阶段一定是自己创业投资,自己的钱要投进去;第二阶段,你得拿出成绩单出来,让风投看到你的成绩单他们才会相信你;第三阶段才去找银行;第四阶段就应该到货币市场了。 创业初期最难的这三件事只能靠创始人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来救你,与其指望别人来救你,不如抓紧时间自救。天助自助者,如果你自己都不竭尽全力,别人更不会伸出援手。 文:深度创业 |
Read more潘石屹:观察过近30年成功的企业家后,我做的4点思考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先生在创业近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观察成功的企业家身上都有哪些特质,并不断反思、借鉴、学习。 第一个思考:创始人分两种 在商场打拼这么多年,我看过许多人,也经历过许多事。 我认为创业者分为两类: 第一类创业者是生意人。 通常,他们嗅觉非常敏感,市场上什么地方有钱,什么地方可以赚到钱,他们就顺着什么地方走。中国绝大多数的小商小贩都具备这样一个能力。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一个的小商小贩组织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机制,让整个资源及物流都能够被合理地利用起来。 第二类创业者则是能够在闻到金钱气息的基础上,怀抱一个较高的理想,即「我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 听起来,「创造价值」对商人或企业家来说有点虚。不过其实创业者提供好的服务和好的产品就是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他们往往把做出精益求精的产品作为人生中最大的追求,并且对产品的关注超过了利润。 另外,我觉得这种创业者身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总是试图寻找到市场运作背后的逻辑,因为如果寻找不到市场运作背后的逻辑,他们便会慌乱。 第二个思考:合伙人 说完创始人,接下来我也想谈谈如何与合伙人相处的问题。我发现合伙人之间的不信任是许多创业者在创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 1、与朋友一起创业,最重要的是信任。 比如,当初我跟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五个朋友一起创业时,我们没有会计、出纳,更没有审计,于是他们五个便把所有的钱都交给我管。在我们一起创业的4、5年的时间里,我没有多占过1分钱,哪怕是多出一张出租车票都没有私自报销。 我讲自己这个故事是想说,在创业的过程中,合伙人之间的信赖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也许,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智慧程度不同,不过「信任」是把大家联合在一起的前提,没有了「信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和良好的合作。 我看过很多失败的项目,他们失败通常不是因为项目本身有问题,也不是因为发展方向有问题,而是因为合伙人之间不够信任,钱分得不均匀,这实际上跟人性的自私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阅历和经验丰富的人,常常自己吃过很多亏,或者看到别人吃了很多亏,于是就很容易变得不相信别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吃亏上当,这在做事情中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你只看到吃亏上当,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就容易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便失去了信任带给你的力量。如果你防范别人,别人就会防范你,这样你就会把精力和聪明才智浪费到相互猜疑上去。我觉得在当今社会要想做成事情,一定要将胸怀敞开,相信别人,有时甚至要相信欺骗过你的人,这将给你带来巨大的力量。 2、夫妻一同创业,要正确看待分歧。 当年,我和我的妻子张欣一起创业时,条件特别艰苦。不光是外部环境,我跟她之间的关系也特别艰难。那时,我们讨论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是我说的她不听,她说的我也不听;在办公室里相互不听取对方意见,回家了也不听对方意见。最后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开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期间,我和张欣都开始反省。我觉得我们两个之间主要是因为各自的背景不同:她是在国外受的教育,曾在华尔街工作;而我则是从甘肃农村来的。因此,我们两个人其实是两个极端,一起处事就很容易发生矛盾。 其实我们俩谁也离不开谁,于是我们又走到了一起。后来,我们在一起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我们认为的缺点正好成为了合作的优点。比如,她对西方国家十分了解,而我却不甚了解;我对中国情况熟悉,她对中国情况的了解程度远不如我。 所以,夫妻或合作伙伴一起创业,能力及性格存在差异和互补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她会的东西你会,她不会的东西你也不会,这样就把事情耽误了。从我们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的家庭越来越好,公司也越办越好并成功上市。 第三个思考:商业模式要实现盈利 现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也获得了成功。我一直在向互联网企业学习,还曾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每个月要拜访10家互联网企业。 然而在拜访的时候,我却有些担心,因为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不关注具体的盈利问题。比如,我之前在拜访一家互联网企业时,问他们业绩怎么样,他们给我的回答是「快盈利了」。
Read more你的直销事业成功与否,一定取决于此…(值得收藏)
“做直销事业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的质疑,不是同行对手,不是价格太高,不是拒绝你的客户,不是公司制度,不是产品不好,最大的敌人是:你的抱怨!你的借口!你的态度!” 01/心态 “当你抱怨没有鞋的时候,还有人没有脚。当你抱怨一件事不好做时,他却件件事都能做好并做到极致” 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但没有脚,连双手都没有,但他却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担任着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的总裁,创办了自己的演讲经纪公司,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冲浪、打鼓、踢足球,高尔夫,飞机跳伞他样样皆能。他有一个健康美丽的妻子和2个可爱的孩子,年仅35岁,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着他们的人生。 他就是尼克·胡哲,一个没有四肢却演绎了无数生命奇迹的人。 尼克·胡哲曾说过:“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反思:身残志坚的他却能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那四肢健全的我们怎么有理由不让自己的去创造、去奋斗,在直销行业路上开辟出一条自己的路。 02/态度 曾经一个教授找了九个人作实验,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 九个人听了以后都走过去了。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这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是一潭深水,水里还有几条体型巨大的鳄鱼。九个人吓了一跳,庆幸刚才没掉下去。 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等了很久,也没人敢走。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诱导了半天,终于有三个人站起来,愿意尝试一下。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爬下了。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 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 反思:同一件事让具有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其结果是相反的。可见,心态对人的能力发挥有着巨大的作用。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 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是经营生活还是事业,任何时候,成功都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 干一份事业跟做一件小事也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的够好!干一份事业也是在磨练自己,只有做的更好的人才能成功!只有对待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能成功! 03/直销人该拥有的心态和态度 1、积极的心态 我们要积极地对待问题,要从心底里认为,只要我肯去讲述,就会有人对此感兴趣,进而会有人来了解,就会来从事,就一定会成功。 2、归零的心态 不管从事任何行业,都要从头开始,从零开始,要想在直销这个行业里,取得成功,就要保持空杯心态,从零开始,不要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3、学习的心态 无论进入哪一个行业,在进入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去慢慢领悟它,了解它,只要用心去学习,用心领悟,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Read more有什么比薪水还重要?
社会科学家一直在试图确认哪些状况更有可能增强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他们的发现为选择职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金钱是很重要,但就像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及其他研究人员所证明的,它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可以把这看作一种思维试验。假设你必须在两个极其相似的世界之间做出选择,除了其中一个世界的人们收入高出许多之外,它们基本没什么差别。如果你在两个世界的收入分配区间中处于同样的位置——比如都是中等收入者——那你就有足够的理由选择更富裕的那个世界。毕竟,收入更高的社会多半也会有更洁净的空气和水,有更好的学校、噪音更小的环境、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长的预期寿命以及其他许多明显的益处。 不过,背景也很重要。如果你面临的选项一个是高收入社会中的薪资相对低的人,另一个是收入接近社会顶端但实际数额比前者更低,答案就相对没那么明确了。 如果实际的收入差别非常小,那么做一个更贫穷社会里的顶层收入者可能会更让人满意。你的房子绝对面积会更小,但因为它比你所在社会其他大多数人的房子大,所以你更有可能认为它足够大。 这里不只是说,更多的金钱不能直接地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社会科学研究也强调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形成差异的多种方式上,强调薪酬之外的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就像经济学家们早就知道的,当工作条件更具吸引力时,比如,自主权更大,有更好的学习机会,或更安全的工作场所,职位薪资往往更低。 职业满意度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你对雇主的使命是否认同。假设你在衡量两个撰写广告文案的工作机会:其中一个是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劝诫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另一个是烟草行业鼓励吸烟的宣传。 如果二者薪酬和其他工作条件都一样,你会选哪个?我曾经把这个问题抛给即将进入职场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大四学生,几乎90%的人表示他们会选择美国癌症协会那份工作。当我问支持烟草那份工作薪资高多少他们才会改变主意时,他们提出的薪资溢价平均高出80%。 这样的幅度有其道理。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他们以某种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或说至少没让世界变得更糟,每天晚上下班之时,他们感觉会更良好。 然而,单凭更多的道德满足感不足以支付房租。如果你能在人们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上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那你找到工作条件吸引人、薪资优厚的工作的几率可能就会更大。就像经济学家菲利普·库克(Philip Cook)和我曾经提出的,那些对自己所做的事极其擅长的人,会从该行业的总体收入中拿走相当大的份额,而相应地给其余的人留下更小的一部分,在几乎每个行业都是如此。寓意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显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及其共同作者曾估计,要在某项工作上具备真正的专长,需要成千上万小时的艰苦练习。这也是为什么在学生向我征询有关如何获得成功的建议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问他们有没有哪项活动让他们彻底地着迷过。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建议,他们要找的职业,应该包含和这种活动尽可能接近的事务,然后为之做准备,哪怕这职业通常不会带来很高的金钱回报。我会告诉他们不要担心钱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成为专家非常具有挑战性,除非热爱那份工作本身,否则你不太可能付出必要的努力。如果是你本身就热爱的事情,且不论是否会带来高薪,做这件事的过程就能令人有所收获。 研究幸福的文献认为,最能让人深刻地感到满足的心理状态之一是人们所说的“流动”。在这种状态下,人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中,以至忽略了时间的流逝。若能找到一份能够让你经历大量流动的工作,你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幸运的人之一。此外,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工作,随着岁月的流逝,你几乎肯定会获得该领域的专业技能。 那时,即便任何一个地方重视你工作的人都少之又少,你也可能发现自己的服务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这是因为,科技逐步扩大了业界翘楚在地域上所能影响到的范围。在规模足够大的买家群体中,即便对你的服务感兴趣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你也可能值一大笔钱。 当然,并不能保证你就会成为所选领域的佼佼者,也不能保证成为相关领域的佼佼者后,你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以便获得高额回报。但通过选择专注于做自己热爱的事,你便能享受占据自己人生相当一部分时间的工作,这样一来,你觉得幸福的时间就比多数人多得多了。
Read more做生意的人一定要看,无数老板疯狂转载
现在很多年轻的朋友想做生意、想快速赚钱、想赚大钱,但是却很茫然,很无助,不知所措。在这里给大家提点建议。做到以下这些包你发财!很好的道理。值得收藏哦! 第一章 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生意人要大方一点. 2.善举带来人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胸怀有多广,人气就有多旺 4.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 5.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6.先赚人心后赚钱 7.坦诚相见,才能心心相印. 第二章 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3.让一步换来和气,争一步惹来晦气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第三章 少抖机灵,多讲信誉. 1.做人要诚实,厚道一些不吃亏 2.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3.诚信是立业之本.
Read more名片上最值钱的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头衔
推荐语:真的“大神”可能从来不说自己过去的头衔和功绩,但你只要坐下来和他聊上十分钟,就能马上被他的真知灼见所深深吸引,心悦诚服。所以说,名片上最值钱的并不是什么头衔,而是你的名字。印一张名片只要几毛钱,而打造你的个人品牌,可能需要一辈子。 01、 前两天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故事。 他自己开了个广告公司,需要招一个客户服务总监。简历看了不少,挑中一个经验和背景都比较符合的候选人,而且人家还是89年。 广告这个行业,青春才是第一生产力。 结果面试的时候一塌糊涂,用朋友的话说是鸡同鸭讲。不仅专业知识东拼西凑,案例剖析也缺乏逻辑,更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对方还特别拽,“月薪少于三万免谈”。 我听了倒吸一口凉气。 后来朋友说,看那位候选人的简历,经手过的辉煌案例无数,呆过的公司都是大牌。顶着某某公司客户副总监的头衔志得意满,没想到一轮面试下来这么经不起推敲。 他后来好奇,去和行业相熟的朋友打听这位候选人的背景。才知道原来对方专业水平马马虎虎,做小朋友时参与过的案例通通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但他两年换了四份工作,每跳槽一次名片上的头衔就升一级。 “原来遇到一个头衔控,幸好没有把他招进来。”朋友感慨道。 02、 我也遇过不少这样的头衔控。不仅是广告行业,互联网,金融,投资,线上传媒,但凡现在发展都还不错的行业,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他们信奉一套“头衔至上”的职场哲学。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自己的名片: “投资总监”,“客户总监”,“合伙人”,“CEO”,“CMO”,“创始人”,“资深顾问” …… 无形之中眼花缭乱的头衔就筑起了一道装逼的围墙,堆砌出自己社交的资本。然而奇怪的是,越和他们深入聊下去越让人开始质疑他们的头衔名不符实。 我曾经和朋友去一个酒局,遇到一位自称是某公司(行业内Top 5)的创意总监。名片拿出来,斗大的“创意总监”四个字占据几乎名片30%的版面,让我一度怀疑是他自己印的。但朋友不懂这些,反而心生敬意,急不可耐地坐下来和大神推杯换盏,深入交流。 席间,这位大神从小米的发烧友概念说起,再论Apple 的饥饿营销,接着又说到NIKE 的奥运会传播战役,他激扬文字,逐一点评,仿佛都是亲身参与指导过一样。 但是不巧这些内容我越听越熟悉,越听越像我几天前看过的一篇行业评论文,里面举出的案例,说辞甚至讲述的顺序都和这位“大神”的叙述迷之契合。于是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没想到大神说: “还没来得及写,这些都是我刚才喝酒的时候想出来的。” 我赶紧找了个机会拉着朋友夺门而出。 还有一次,另一个朋友想给公司找一位高管,也不知道哪里的猎头帮他推荐了一个号称“中国营销界资深泰斗级”的大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