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婚姻中最怂的时候就是没人帮你带孩子。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有老人帮忙,可如果老人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跟自己差异很大的话,也许会更怂!诚然,老人带孩子有很多好处,但若你家老人属于以下类型,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务必慎重,要多多与老人交流沟通。 我们针对的不是老人,而是他们带娃的这些行为。当然了,如果父母自己也有以下行为,请多加注意。 1. 怕孩子淘,宅在家里 年纪大跑不动,咱还是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吧! 如此后果: ▶ 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宅在家中,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病。 ▶ 没有足够光照,缺乏维生素D,影响长高。 ▶ 听力不好的老人,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得过高,时间长了都会损伤孩子的听力。 ▶ 总待在家里缺少跟外人的接触,导致怕生、内向,长大后不懂与人交流和沟通。 2. 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 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 如此后果: ▶ 给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但对健康无益,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 零食不受控制,孩子吃饭没有胃口,到了餐点不肯正常吃饭。 ▶ 一旦孩子发现“哭了就能吃到好吃的”,就会懂得以哭闹发脾气来要挟家长达到满足个人欲望,变得更加任性。 3.
Read more【家长成长】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 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最重要的原因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我们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忌妒和不安全感 家中的长辈有时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难免唏嘘,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看似小事但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也经常拒绝他人的拥抱,但他不会有压力,因为他知道,虽然不给抱,但他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宝宝还记得子宫里的事?赶紧问孩子,你会吓到!
日本妇产科医生池川明对年龄平均4岁的1,620名幼儿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33%(534人)幼儿有胎内记忆,另外有21%(335人)还保留着诞生过程的记忆。他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完成的著作《在云彩上看到妈妈时》和《妈妈,我是为你而来的》。 日本福岛大学的副教授饭田史产,曾经出版一本书《生存意义的创造》,书中介绍有 53%的小孩有胎内记忆,41%的小孩则拥有出生记忆。台湾一家出版社将书中79位妈妈们所叙述的内容整理出版了一本名《我记得哟!在妈妈肚子里的那段时间》的书。 他们两位的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学龄前儿童对出生前的记忆的真实叙述。书中记载的故事,读起来像神话故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医学实例。 天使带着在天上排队找妈妈! 池川明医生表示这些统计数字之外的孩子,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而是他们的父母没有问过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每位妈妈都问问自己的孩子,也许都会从天真的孩子们那里听到令你暖心的话语。 池川明表示,很多孩子都说,他们出生之前在柔软的云彩上面,与天使和仙子们一起生活,并在全世界找寻他们认为无人能够代替的最优女性作为人世间的妈妈,然后离开舒适的天上,飞到妈妈的肚子里去。而且,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就已经有了感情、感觉,还能做判断,还能跟妈妈沟通,而胎儿所经历的这一切,他们出生后都能够记住。 池川明在书中记录了一个孩子的回忆:很多仙女一起进入妈妈的肚子里面,然后大约5个仙女回去天上,剩下的仙女就将他的身体做成人类的模样,等鼻子、眼睛、耳朵都生成后,就可以出生了。 有个10岁的小女孩说,在云彩上往下看的时候,看到妈妈很温柔,就决定飞入妈妈的肚子里。 ++++++++++++++++++++++++ 这是与妈妈连接的地方! 有个3岁的孩子摸着自己的肚脐说:这是与妈妈连接的地方。 问一个2岁的小女孩,她在妈妈肚子里看到什么,她双手抱着膝盖蹲着说:好像坐在浴缸里。有一个小孩说:「我是为了跟妈妈说我最喜欢她,才生下来的。」 小男孩优也说出自己出生时的情景。优说在妈妈的肚子里面虽然很黑,但很温暖,还可以游来游去,好想早点出来看看妈妈。出生前,有人告诉他说,可以出去了。本来想第一时间看到妈妈,但却被放入进玻璃盒子。 有个妈妈在怀胎7个月时,她即将去世的父亲替未出生的宝宝取了一个名字。孩子长到5、6岁左右,有一天,手指着外公的遗照,非常惊讶地对妈妈说,我的名字是这个爷爷给起的吧! 有个孩子说,在自己出生前已安排好将来弟弟的人选。他说,在云彩上面,弟弟排在他后面。在天上,除了这个妈妈外,还有一、两个妈妈作候补,但因那个候补妈妈已经有了孩子,所以在与弟弟商量后,就选择了现在这个妈妈。 +++++++++++++++++++++ 一名6岁的男孩叫作小龙,他还能记得出生前如何排队挑选母亲,以及出生前在天上的详细情景。 小龙跟医生说:「妈妈看上去很寂寞,我觉得我来了妈妈就不会寂寞,所以就选择去妈妈的地方。」 医生:什么时候开始选择妈妈的? 小龙:是需要排队的,有很多小天使(小朋友),一团团的人,一个仙女飞来了,就可以带着小天使去了。所以需要等,等待很长时间,一直等到仙女回来。轮番排队,到我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妈妈。 医生:怎样选择妈妈的? 小龙:与仙女一起在天上往下看,找到的。觉得妈妈最好,于是飞到妈妈那里了。 医生:决定选择妈妈后,还要回去天上吗? 小龙:就直接飞到妈妈肚子里去,就可以了。
Read more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 “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那我怎么到你肚子里的啊。” “那你先说你是怎么种花生的呢?” “我把花生米放在花盆土里,花生就长出来了” “是啊,当初爸爸也给了妈妈一颗种子,并种在妈妈肚子里,后来就长出了你。花生米就相当于爸爸给的种子,土壤相当于妈妈的肚子,长出的花生就相当于你。” 关于做人 “妈妈,为什么你总说要先学会做人?” “孩子,还记得你搭积木时,为什么越高越容易倒吗?” “不知道” “因为根基不牢固,搭的越高,压力就越大,倒的就越快。做人就相当于搭积木,人做不好,你走的再远,也会像积木一样最终倒下。而做人要善良、诚信、大气,懂得尊重、有担当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就相当于一块块积木,优秀品质越多,你才能有机会搭的越高,否则你连积木都没有几块,怎么谈得上搭的高呢?” 关于交往 “妈妈,强强打我” “为什么啊?” “他说我这次没给他东西” “那你以前为什么给他东西” “我想有小朋友玩” “你看,孩子,当你总是给别人东西时,别人就习惯从你这里得到,并觉得这是你应该给的。而有一次你没东西可给时,别人就会不习惯,就觉得你很不好,所以就打你了。而你应该明白,交朋友是靠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别人成为你的朋友,比如你学下棋,就会交到棋友,你会讲故事,就会遇到爱听故事的小朋友,只有你的学的本领足够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交到一样爱好的朋友,而不是靠拿自己的东西换取朋友,靠用东西换的朋友也不是真正的朋友。” 关于主见 “孩子,老师说的话你都听吗?” “听啊” “那如果红灯时老师说,赶紧过马路,你过吗?” “我不过” “为什么啊” “因为红灯应该停啊”
Read more爸妈只是夸我聪明,但没有告诉我努力是什么?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 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没说过,至少也听过。 与之抗衡的经典神句还有不少: “他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马虎。” “都会,但是就是考不出来。” …… 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学霸。每逢期末尤其是考试结束后,这些话的出现频率之高,恐怕超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句不痛不痒的话是毒药,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满足了多少家长。请看孩子长大之后的感言: “我就是被这句话从小说到大,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傻逼!千万不要再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啊!” “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爸妈天天都这么说,导致她现在逢人便说:‘我就是不想学习,不然肯定比我姐厉害,我姐那么笨都考上大学了’。天知道考大学根本不是靠聪明,如果我父母不这么说,也许她也不会自我感觉这么良好。” “我弟就是我爸妈眼中聪明但是不学的,我就是不聪明但是傻学的。现在我弟的薪水恰好等于我每月上缴的个人所得税。” 1、我孩子特聪明,就是贪玩 家长在说这话时感情则是复杂的。有期许,有无奈,有自我安慰,甚至夹杂着自豪和骄傲。言外之意是:我孩子聪明,只是贪玩,等我孩子好好学习了,肯定比你孩子学习好。 一位老师坦言:“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它是安慰家长的不二选择,夸你家遗传好、聪明,实则是满满的无奈,只是担心家长把这话当真。” 无论如何,它暴露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职——你家孩子是聪明,但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兴趣抹杀的一干二净?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态度搞得不端不正? 一个聪明的孩子没学好,相当程度上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都有惰性,需要引导和监督,而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家长,根本没有花心思了解孩子的内心状况,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也不甚了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学习不用心之果,一定有家长教育不称职之因。正如一位老师所吐槽的: 该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们在麻将桌上大杀四方! 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你们在街上顾盼生姿! 该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的时候,你们在酒场上吆五喝六! 然后,孩子开始不学习了,开始逃课了,开始厌学了。你们就突然觉得,咱家的乖宝宝怎么了? 然后,你们就认为,一定是宝宝暂时不想学了,只要他想学了,那么聪明的宝宝一定能学好! 2、孩子说:爸妈只是夸我聪明但是没有告诉我努力是什么? 勤奋是极难培养、极易丢失的能力,需要时时刻刻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作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任由惰性日复一天地滋长,那么在这场交锋中,勤奋很有可能落败。 很多“聪明而不用心”的孩子后来发现,努力原来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
Read more教子良方─ ─如何与孩子交谈
现代父母都很忙,和幼儿交谈是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交流能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和与他人良好的关系,也会让幼儿生活得更愉快,在以后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都能保持良好的感觉。 亲子交谈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发育的重要里程碑。幼儿的社交能力、智力发展都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语言发育迟缓能导致幼儿自我封闭,学习困难等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学习语言是个自动的过程,其实不然,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学习语言。 听父母说话和父母对他们说话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当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型被大量重复后,这种被动式的接受语言(Receptive language) 就会逐渐转变成为幼儿的活动语言(Active vocabulary),即幼儿可以使用的语言。研究表示,一个孩子在能够说一个字之前要至少听到这个字500遍以上。这意味着父母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听到谈话。 另外,在与幼儿的交谈中,父母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表达自己想法的辞汇和句子,纠正错误和扩大他们的辞汇量, 解释他们还不明白的词语,会极大的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 亲子交谈有助于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家长们就和孩子建立一个密切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会寻求您的帮助。作为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比较敏感。与父母关系密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较少出现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 家长应认真听孩子说的话,那是他们的思想、意见和感情的表达过程。有时尽管不太清晰准确,但却包含很多资讯。在此过程中能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品性和成长的过程。 平等、平和与充满鼓励性的对话能让孩子更相信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建立更多的自信,有助于您修正他们不好的行为,传递着爱和关心。在矛盾发生时的对话更能传达一个有力的资讯,就是问题或矛盾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是可以解决的。 亲子交谈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孩子 这个世界对于弱小的孩子们来说,复杂而又充满挑战。许多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甚至让孩子们有些担心和害怕。家长们可以在谈话中了解到孩子的一些疑问和不解,然后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给他们听。 记得有一次,我先生的车被别人误撞,一边的车门凹下去一大块。儿子每次看到爸爸的车都会问「爸爸的车怎么了?」,每次我都简单的解释一下原因,然后我告诉儿子,车说:「太痛了,以后开车一定要小心呀,不让就会把我碰伤的。」孩子记住了,经常提醒我开车要小心,不要开的太快,「车会痛的」他说。可怕的车祸在孩子的心里没有留下阴影,反而提醒他做事要小心,否则就会有不必要的损失。 有时家长们突然觉的自己孩子的情绪变得很糟糕,烦躁、发怒、不安、哭闹。排除一些外在的因素如累了、口渴或饥饿等原因外,也可能是在幼稚园或其他地方发生过什么让孩子不高兴的事情。如果您能慢慢的问问孩子,也许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创造每一个机会 孩子们很忙,家长们也很忙。也许很难找一个机会坐下来和孩子好好的交流一下。所以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和孩子随时进行简单的交流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办法。这样的好处在于孩子觉的您总是开放的,随时欢迎与他们交谈,您喜欢和他们说话。 比如,在一起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就电视节目作为交谈的起点,您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些刚刚看到的内容,引导孩子学习其中正面的事物。此外,在车里就餐时,睡觉前的故事时间或散步时,都是您可以用来和孩子聊天的好机会。 注意谈话的方式 家长朋友们如果能接受孩子,他个人的一切,无论其优点或缺点,会让亲子交流变得更容易。一个被父母接受的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相反,命令、讽刺、挖苦、责备和长篇大论式的谈话方式会把孩子推的更远。 如丹丹告诉妈妈「妈妈,我害怕一个人睡。」 妈妈A说:「真不像话,这么大了还像一个BABY一样,没有什么可怕的。」 妈妈B说:「我知道你害怕,我会把夜灯打开,门也打开。」
Read more家庭教育知识必知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我们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 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情。有很多家长对于学校应做的事,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而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 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孩子成长的六个核心精神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良好习惯” 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八个工具 第一个工具是“无条件的爱” 第二个工具是“鼓励”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 第五个工具是“理解” 第六个工具是“陪伴” 第七个工具是“批评” 第八个工具是“制定规则”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家庭教育成功的总思路——引发孩子成长的动力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家庭教育方法
Read more女人去世了,孩子打开她的存折,竟然发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品格形成的起点。母亲则是家里的园丁,她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家风,在言传身教中培育人品。 妈妈生前,桌子有一个抽屉一直是锁着的,钥匙放在她的衣兜里,谁也不知道里面放着什么“宝贝”。 妈妈去世后,二姐打开了这个抽屉。我们全都惊住了:里面没有一分钱,也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个小本子,前三页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她的每个子孙的出生日期,既有阳历,也有阴历,甚至精确到出生的几点几分。 这就是妈妈的“存折”,是妈妈的全部遗产! 妈妈生前总是说,她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孩子。妈妈用她的全部心血来教育孩子,用心教孩子做人做事,让我们懂得分享、责任与乐观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家有兄弟姐妹六个,我排行老五。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买冰棍只买六根,从来不给自己买,但她总会说:“给妈妈咬一口。”我总是排在后面,只盼妈妈咬一小口,最好一口都不咬。可是,妈妈每次都会咬一大口,我好心疼,可是慢慢习惯了,好吃的东西总是先给妈妈吃。妈妈要是不在家,也要问:“我妈呢?”好像妈妈没吃到,这东西就没那么好吃似的。 妈妈临终前,最想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北京的豆汁儿,一个是柿子。我跑遍京城,终于在隆福寺买到了豆汁儿,送到医院。妈妈很知足地说:“真好喝!”我可有成就感了。可是当时柿子还没下来。我大姐迫不得已买了两个橙子,妈妈尝了尝说:“这年头,柿子都变味了。” 一天上午,我去国家总督学刘斌家里送请柬。他的夫人从早市回来,买了一堆新鲜的小柿子。我高兴极了,要了六个,直奔医院。一进医院,就跑到妈妈身边说:“妈,柿子!真的柿子!”妈妈吃了两个,不住地点头:“这回味道对了!”当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三天后,妈妈走了。我心中没有留下遗憾,妈妈终于吃到了她小时候爱吃的东西。 妈妈这辈子养了六个儿女,带过好几个孙子孙女,个个都懂得分享。分享成了我们的家风。儿子小时候,我也把分享传给了他。无论吃什么,儿子总是想到我。 一次,幼儿园在“六一”儿童节开联欢会。孩子们表演完节目,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分了两块巧克力。儿子举着巧克力,跑到后面家长席找到我,拿出其中一块说:“妈妈,分你一块。”我说:“好!”马上张开嘴,儿子直接把巧克力放到我嘴里。我知足地说:“好吃,真甜!”儿子高兴地跑回座位。 坐在我旁边的妈妈羡慕地说:“瞧,你儿子多孝顺呀!你看我儿子,一个人把两块巧克力都吃了,瞧都不瞧我一眼。” “这是习惯,独享和分享可是从小培养的呀!”我笑着说。 儿子上五年级的一天,我在中国少年报社加班。儿子打来电话:“妈妈,你今天能不能早点回来?有好事!” “好!我一定早点回家!”虽然,口头答应了他,但当天报纸付印出了问题,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多。儿子已经睡觉了。 我妈一见到我就说:“你儿子没白疼!今天他和姥爷学做黄瓜片炒虾仁,炒得还不错。他炒完就给你打电话,催你回来吃。你没回来,他就把个头最大的虾都留给你了,把小的吃了。” 我的泪水涌了出来。那天,我伴着眼泪吃了儿子炒的虾,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虾。 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我经常能吃到他做的美食。孙子出生了,我每次见到他,都要说:“给奶奶!”他就会立刻把手里的东西给我。 妈妈走了,带着微笑走了。虽然,她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但她却留下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存,让我们懂得:幸福从分享开始。 读过这篇文字,深有感触。其实我们不少人,将父母的管教当成束缚,对父母的关怀觉得麻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这,抱怨那,并不理解父母对子女的苦心造就。下面的文字,送给抱怨父母的子女。 爱父母的 “五不怨” 01. 不抱怨父母的无能。 没有人是万能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们要感恩父母辛苦生、养了我们。不要抱怨说“爸爸应该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应该是怎样的妈妈”,应该真诚地说:“我接受,你们就是这样;我接受,是我选择了你们;我享受你们给予我的一切。” 02.
Read more【实用】孩子不爱喝水有妙招,妈妈必看
水是人体最必需要的组成成分,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喝水,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喝水。碰到一看见水瓶就将它打走或落荒而逃的小孩更是让妈妈、保姆们头痛。 下面介绍几个妙招,给父母、保姆参考参考~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一:让孩子无味的喝水变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如此不仅让孩子更喜欢上喝水,也可以增近亲子关系,增进感情。举个例子,这样跟宝宝说:“宝宝,来,妈妈喝水了哦,接着由你来喝!“嗯,宝宝好棒,妈妈又喝了一口了哦,接着到宝宝了哦!”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二:称赞和鼓励 当宝宝喝水时,用高分贝开心的语调跟宝宝说:”好棒哦!” “怎么这么厉害!” 给予足够的称赞和鼓励,宝宝会试着听话,得到父母的肯定。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三:换上有图案的水杯 孩子对于颜色鲜艳、图案又大又醒目的事物是很感兴趣,那妈妈们就可以给宝宝准备这样一个充满卡通色彩的水杯,最好是可以准备多几个不同图案的,那样宝宝换着水杯来喝水。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四:让白开水看起来不一样 怎么样让白开水看起来不一样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往里面添加一片苹果片或者是雪梨片,甚至加两粒枸杞,不仅让白开水看起来漂亮,而且喝起来还带点天然的中味道,又健康又可以解决宝宝不爱喝水的毛病。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五:父母是榜样 可以在孩子面前喝水,并同时作出夸张的动作,引起他的注意;然后拿起他的水杯,示意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喝水。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六:与动物一起喝水 什么叫和动物一起喝水呢?妈妈们要知道,孩子都喜欢那些小动物,那你就可以买一些动物的图贴在家里的墙上,给宝宝喝水的时候就对宝宝说:“先给猫猫喝一口,好了,再到宝宝喝一口了!”这一招会比和妈妈玩游戏更有效哦! 今天就在家试试,觉得有用的记得分享给朋友~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差的不只是未来!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1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2-3岁: 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3-4岁: 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4-5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5-6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6-7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7-12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8-13岁以上: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手,使其终身受益。 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体验越多,感受越深。 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替他去做。 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