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送您一束康乃馨

时间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在我成长的每一寸光阴中,母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回首过去,想起了我蹒跚走步时妈妈关爱的眼神;想起了每一个上学、放学时妈妈风雨无阻的身影;想起了生病时,病床旁妈妈那憔悴的面容;想起了熬夜备考时,妈妈送来的暖暖的热茶;想起了取得成绩时,妈妈眼中激动的泪花;想起了每一次挫折后,妈妈关心的话语;想起了每一次远行归来,妈妈欣悦的笑容与鬓边平添的白发。“送你一束康乃馨,献上儿女的一片心,养育之恩天高地厚,辛苦了我的母亲 ……”,妈妈,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唱这首歌给您听。 妈妈,您是我生命中的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春天的温暖。小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疯丫头,非常调皮。7岁那年,我和小朋友一起在院子里尽情的蹦呀、跳呀,一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口袋里的铅笔扎进了眼睛上方,伤口上沾满了灰尘,望着流出的血,我吓得叫了起来:“妈,好疼啊”,我呼唤着妈妈。您从里屋跑出来,先是一惊,然后 抱起我飞一般的跑向了卫生所。当大夫给我包扎好以后,说:“没有大碍”。妈妈您长长地吁了口气,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妈妈,在我最软弱的时候,您就是力量! 得意的时候,妈妈您不一定能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您那谆谆教诲总能让我不再迷失自己。失意的时候,妈妈一定能在我的身边。您的鼓励及安慰,总能让我在逆境中找到自我。妈妈,您对我的爱总是默默地流露,就像品味咖啡那样,需要用心去体会。初三那年,我参加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备战的那几天回来很晚。妈妈总是为我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您担心我着急上火、担心我饿肚子、担心我发挥不好。每天学到很晚回到家,妈妈您都会深情的望我一眼,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然后装作很镇静的样子,淡淡的说:“快吃吧,一会儿菜凉了”。高考前,您不断的鼓励我、安慰我。考试那两天,您在学校外边静静的等待着我,全程陪伴!您一定是担心我考不好,您一定是在默默的为我加油,妈妈,您当时一定比我还紧张吧! 妈妈一直站在我生命的至高点,为我默默地指引着人生的道路。前年冬天我们一起看杨澜访采访崔琦的视频,崔琦是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谈到自己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衣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出外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 他到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咱们母女俩屏住呼吸等待着崔琦回答。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我会养活他们。”当我们听到这么动人的回答的时候,您起身说去拿两个苹果,我看到您悄悄的擦了擦眼角。您一定是被感动了!放心吧,妈妈!这么多年我和弟弟在外求学,直至工作了也没能在您身边,我们一定会让您老有所依! 看着您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逐日渐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妈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请收下这束康乃馨吧! 文/第一文库网 作者/史媛媛 图/pinkpetals.com.my

Read more

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学会这一招,一治一个准!

昨天开学第一天,睿睿放学回家,不一会儿就把老师留的一点作业做完,然后让我带着去邻居家找乐乐玩。 刚进乐乐家,就听到乐乐妈又在里面吼乐乐:“你能不能专心一点?写作业就写作业,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你什么时候能写完啊?我告诉你,你写不完就别吃饭了!” 乐乐妈吼完,看到我带着睿睿来了,就问睿睿:“乐乐现在还不能跟你玩呢,他作业还没写完呢,你的写完了吗?” 睿睿得意的说道:“阿姨,我已经写完了。” 乐乐妈一听,双眼放起了光,赶紧凑过来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啊?赶紧教教我啊。你看我们家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做作业就没消停过,小动作不断,效率特别低,可愁死我了。” 其实像乐乐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家长都曾为孩子做作业磨蹭发过愁,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做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 为什么同样一份作业,有的孩子半小时就做完了,而有的孩子却要花两个小时才完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效率,而高效率的来源是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 比如,在一张含有30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30的数字打乱顺序后写在表格里,然后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30,要边读边指出数字,家长在一边计时。 一般情况下,7-8岁的孩子按顺序找完30个数字的时间是35-55秒;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30-35秒,而一些反应比较快的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像这样,让孩子每天训练一遍,表格里的数字可以经常变换,相信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这种方式简单有趣,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这个方法,不仅能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做题速度。 除了做益智游戏,还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等。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可过长,但可以逐渐延长练习时间,重点是要每天坚持练。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应该干什么 给孩子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从硬件条件说起,房间的光线应该充足,如果使用台灯,一定不能刺激孩子的眼睛;另外,用来学习的桌子也要干净整洁,配合桌子的椅子要高低适中……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孩子,那就别怪孩子坐不住了。当然,大多数家长是一定能做得到的。 另外,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不要孩子在房间写作业,而你在外面看电视或讲电话,还很大声音,这让孩子怎么专心学习?尤其是一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学习内容,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更是学不下去。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说好听一点是陪着孩子写作业,实际上却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写。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或者字迹不工整了,就马上出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哪里错了,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和检查的机会。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总是屡错不改,还会忍不住在一旁指责:“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样做不对,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榆木疙瘩。”本来孩子学习时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结果被家长这么一“盯”,整个人都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生怕哪里做的不对,被家长批评。 久而久之,孩子写作业时的关注点不再是学习,而是家长什么时候会离开?甚至会在脑子里幻想家长会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出去。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又怎么能写好作业?于是被家长一顿埋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不要以为陪孩子写作业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实际上却恰恰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尽量不要在旁边看着,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如果实在不放心,那就拿本书坐在远处自己看,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气氛。当孩子遇到难题时,自然会主动找你解决的。 文/imamaclub.tw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是爱孩子本身,还是爱孩子的表现?

导语:我们希望孩子能将黑暗情绪驱赶到心里的隐蔽角落。但结果却是,孩子长大后不再跟自己的情绪连结,他们会活在否认中。要教养出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首先就在于包容孩子去体验他的所有经历,让孩子能彻底拥抱每个经验,不被我们所左右或控制。 你是爱孩子本人,还是爱孩子的表现? 我相信我们都知道这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我们习惯说「我了解」来表达对他人的同理心,然而真实的状况往往是我们「不了解」。即便我们曾经历过类似的处境,但只是类似而不是一模一样,你也无法完全体会他人独一无二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特质。 要强调的是,说出「我了解」这句话,其背后的意图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说「我了解」时,是因为我们想干涉对方的体验?或者这是「我永远支持你」的另一种说法?或是「无论你现在正在经历什么,我都全盘接受」的意思?其中的关键差异,就在于我们的出发点是自己的私心,还是真的与对方感同身受,并认同他们的本质。 这里我们所要谈的是「同理心」。同理心的核心关键,就是有能力去包容他人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所有经历,而我们只是在一旁单纯观照。因此,要教养出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首先就在于包容孩子去体验他的所有经历,让孩子能彻底拥抱每个经验,不被我们所左右或控制。 换句话说,同理心跟认可孩子的存在感有关,这也表示我们必须向孩子传达一个讯息:他们有权保有任何感受,不需我们的同意或反对。为人父母,不要把精力放在否认、塑造或改变孩子的感受上,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不仅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了,我们也注意到了他们话里的真正意思。 要发挥同理心,我们必须愿意暂时放下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能与孩子的感受共鸣。这可能很难做到,如果孩子正在经历某种煎熬的情绪化时刻,尤其是嫉妒、暴怒、内疚或怨恨等等黑暗情绪,更是父母难以消化的。 有一天,我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她要求去公园玩,我说不行,然后她又问我可不可以去图书馆,我又说不行。最后,她问我是不是可以去找其他小朋友玩,我再次给了她否定的回答。每一次我都跟她解释原因:我要准备晚餐,爹地快回来了,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她不高兴地嘟着嘴巴,然后开始闹脾气:「你是坏妈咪,每次都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我讨厌今天,烂透了。」 那一刻,我没有静静地当个观照者,包容孩子的感受,反而介入了我的感受。我先斥责她「自私」,然后又说她的行为「任性」,接着又想对她说要「心存感谢」一类的事。正当我准备说教时,心里突然生起一股愧疚感,我越是斥责她,就越感内疚,然后就越想要让孩子也觉得内疚。 当我终于清醒过来时,我问自己:「她的话为什么让我觉得受到威胁?我是否太过执着于要她心怀感谢,以至于剥夺了孩子真实的失望感觉?我本来可以在她冷静下来后教给她这些很棒的课题,但是我没给她机会冷静下来,反而选择让她觉得内疚,以减轻她叫我『坏妈咪』时被激起的无力感。」 我们惯常的做法就是在孩子被强烈情绪掌控时斥责他们,希望我们的介入,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神奇消失,我们就不必处理他们那原始的,甚至丑陋的一面,我们会劝告孩子「不能生气」、「不应该嫉妒」,或者「打起精神」、「不要沮丧」…… 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希望孩子能将黑暗情绪驱赶到心里的隐蔽角落。但结果却是,孩子长大后不再跟自己的情绪连结,他们会活在否认中。这些深埋的情绪会在青春期或多年之后,因为某个事件或某段关系而复活,届时我们那已经成年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不堪负荷这样的情绪,因为他们欠缺安然度过这些情绪的能力。 缺乏同理心,无法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等于是教导孩子在生活中畏惧及躲避这些情绪。 举例来说,我第一次带女儿去水上乐园,她看见有些游乐设施的坡道很陡后说:「我会怕。」我注意到自己的第一个反应是想着扫除她的恐惧:「别傻了,你没看见有那么多小朋友都在玩吗?」然后向她保证:「不会发生什么事的,因为我会跟你在一起。」我也听见好多父母都是这样告诉孩子的:「别怕,没什么好怕的。」 经过反思后,我克制了这样的反应,我很清楚,孩子不会因为我告诉她不要怕就真的勇敢起来。于是我告诉她:「当然你会觉得害怕,我也会。事实上,我怕死了,但重点就在这里,即便怕得发抖也要去冒险。」她懂了。于是我们两人都去排队等着玩,然后对自己说:「我好怕呀!我好怕呀!」我们不畏惧害怕的感觉,反而对这样的感觉兴致勃勃。我们滑下坡道,平安地从另一头出来,我也成功向孩子说明纵使害怕也要勇于冒险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必须教导孩子不要害怕、不要生气,或者不要悲伤,但是为什么孩子不该害怕,不该悲伤,不该真实地表达出他们的感受呢?为什么我们会要求孩子忽视自己的感受?驱赶情绪不是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反而是培养孩子安然度过这些情绪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在亲子一起体验的经历里,无论多么平凡无奇,我们都要鼓励孩子坦白地为自己真正的感觉发声,例如「我很难过,我的朋友不能来」、「我怕黑」,或是「这里很吵」等等。 接纳,是主动拥抱孩子的一切 接受,经常被视为一件被动的事,这是个天大的误会。「接受」不可能只是个理智上的决定,我们全副身心都必须投入才能办到。我想要强调的是,「接受」绝对不是一个不得不的被动行为,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下面的例子,可用来说明这种「接受」会如何进行。这是发生在约翰与艾丽斯夫妇,以及他们那个跟一般男孩不同的儿子杰克身上的故事。 杰克是个安静、充满文艺气息的孩子,对体育或吵闹的游戏一向不热中,他偏爱艺术、跳舞,从他年幼开始,父母就得忍受爱子被同侪围攻的情景。他们曾设想过儿子可能是同性恋,但他们并不想因为儿子的阴柔特质就贸然将他定型。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挣扎,想要他变得像大部分男孩一样,但他们仍将自己的忧心放在一旁,用心培养儿子的音乐与舞蹈爱好。他们在一旁默默观察、等待,而杰克也开始绽放自己「如其本然」的天性,成长为一个情感细腻、善良的男生。 约翰与艾丽斯夫妇打定主意,如果杰克真是个同性恋,他们也会让他完全去接受自己的性倾向。他生命中的这个面向,对夫妇两人而言并不重要,因为他们认为儿子的性倾向只不过是他丰富本质里的一个呈现而已。当杰克受到同侪伤害时,身为父母的他们能够为他做的,不是试着消除他的痛苦,而是陪他一起度过。 随着杰克渐渐长大,夫妇两人刻意为他打造了一个包括同志与非同志的朋友圈。他们想要他知道,当他准备好公开自己的性倾向时,将会有一群接受他的人在他身边。因此当杰克进入青春期,向他们坦承自己的性倾向的那天来到时,夫妇两人早已经了然于心,他们只是张开双臂接纳他。由于父母早在一开始便接受杰克「如其本然」的样子,杰克才能在没有任何条件、评断或内疚感的情况下滋养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得到全家人祝福礼赞的真实人生。 这也是一个不需要靠儿子来满足自己幻想或实现梦想的家庭,他们没有利用儿子来疗愈自己尚未愈合的伤口,或利用他来强化他们的自我。本质上,儿子就是全然不同于父母的个体。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创造出一个距离感,这种能力反而能帮我们培养出亲子之间最棒的亲密感。

Read more

【育儿宝典】这么多早教方法,哪个才适合你家宝宝呢?

婴儿早教的方法 婴儿早教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为你归纳了4大点早教方法,妈妈们可结合自家宝宝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早教方法。 早教方法1、多讲童话故事 丰富宝宝幻想世界 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若宝宝幻想世界太窄是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因此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 早教方法2、多读多看多思考 从小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 早教方法3、语言教育愈早愈好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早教方法4、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婴儿早教的误区 作为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因此非常重视早教。但是早教也要讲究方法,若不注意就很容易掉入早教的误区,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下面归纳了3点早教误区: 误区1:过分依赖早教中心 现在的家长大都忙于工作,而年纪太小幼儿园不收,现在出现了早教中心,很多人就觉得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撒手不管,或者是觉得孩子在早教中心就没有自己什么事,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早教中心。 纠正:虽然都是玩,但早教中心并不是幼儿园。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这也能称得上是早教,之所以要来早教中心,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师有经验,可以弥补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但很多家长采取让邻居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早教中心的做法,自己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也就丧失了,同时孩子只有在早教中心锻炼这一两个小时,平时跟不上效果同样不明显。 误区2:早教效果价钱说了算 俗话说孩子的钱最好赚,现在岛城的众多早教中心不仅水平良莠不齐,收费更是千差万别,一节课收费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同的收费自然在很多的家长心目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贵的早教中心,效果会越好? 纠正:对于这种观点,就有部分早教中心管理者说,早教的收费的确有差别,而且收费也是参考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如果选早教中心最好别从价格上来做决定,现在很多早教中心装潢的富丽堂皇,以此来收取高昂的费用,这样的并不鲜见。选早教在关心其硬件配置的同时,还要留心他们的师资力量,以及品牌历史、知名度等。 误区3:早教是让孩子更聪明 在早教中心,一位家长的咨询的问题很简单,来这里会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吗?事实上,类似这位家长的问题,在机构接待的过程中遇到的并不少,很多家长更是直截了当的询问,早教中心能让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教不教唱歌、舞蹈这些内容。 纠正:对于早教的效果,家长往往会存在误区,例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和性格。至于会不会让孩子更聪明这个问题,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为他将来不管是在哪个层面工作,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和事业,为个人的创造和幸福打下基础,这是家庭早教之目的。 文/育儿宝典

Read more

哪一年出生的孩子 天生聪明 旺父旺母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家庭,而孩子作为家庭的希望,常常被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父母多么艰辛,也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那么从生辰八字的角度看,哪些年份出生的孩子,天生聪明,旺父旺母,以后有大出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988年、2000年、2012年的龙宝宝 1988年、2000年、2012年出生的龙宝宝,天生就比别的孩子聪明,他们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上有祖辈余荫庇佑,六亲有助益,斗志昂扬,有勇有谋,一生事业顺利,钱库丰隆,成就非凡。而且他们天生顾家,注重亲情,对父母孝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1992年、2004年、2016年的猴宝宝 1992年、2004年、2016年出生的猴宝宝,天生精明,为人活跃,有勇有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觉力,善于捕捉市场动态,把握市场前沿,领先一步,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他们天生家族缘深厚,重视孝道,敬重父母,热爱妻子和家庭,一生财库丰隆,生活幸福,成就不凡。 1987年、1999年、2011年的兔宝宝 1987年、1999年、2011年出生的兔宝宝,性格温顺善良,善待父母和朋友,为人活泼,有灵性,他们智慧出众,才思敏捷,他们乐于助人,一生贵人朋友非常多,事业上也能得到贵人朋友的鼎力相助,事业发展顺利。更有“月神”庇佑其身,一生平步青云,成功成才。 虽据命理,这些宝宝都天生聪敏、旺父旺母,但后天的教育也不可马虎。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在精神上富有的好父母。当孩子感到迷茫,遇到挫折时,他们一定是引路人。 所以,不管孩子是什么生肖,生于什么年份,天下父母心,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来看看以下专家提供的 “好父母教育秘籍” 方法/步骤吧: * 良好的沟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子,即使他年纪真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作为家长,要及时有效的和孩子沟通,聆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展开后续的一系列教育。 * 尊重孩子。孩子是父母生的,没错。可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身体,她就是一个**的个体,作为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 * 有些事引导但不干涉。因为孩子是**的且有思想的,所以势必会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与家长产生分歧。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极力干涉,而是引导(只要不是道德和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就不要严厉干涉。),否则孩子以后会后悔的。 * 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父母。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在孩子面前,活的轻松一点。和他们做朋友,不偷看他们的日记,而是和他们互相诉说自己的心事。这样,长久下去孩子才会信任你,你才可以及时知道你想知道的信息。 * 永远积极阳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你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回家,影响家里人的情绪。在孩子面前,父母是他们的避风港,他们的心里不快还等着和你倾诉呢,结果你们自己就抱怨个不停。孩子就更觉的世界不美丽了。 * 最重要的除了沟通就是理解了。当孩子做了什么你觉得出格的事情,不要只想着责骂。自己先在房间想想你在那个年纪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以及推人,给予充分理解。 * 某些事情合理引导。中国教育改革了很久,但对于某些事情还是很保守。比如性,你要适当的和孩子解释,而不是一味回避,遮掩。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只能自己去发现了……

Read more

孩子胆小怯懦谁的错?

有些孩子天生大胆,有些孩子天生胆小,但更多的却是看到那些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被父母宠在手心里,遇到一点委屈碰到一点挫折就扑到父母的怀里哭泣,父母疼到心肝里,替他出头,安慰他,殊不知,越是这样,孩子越是胆怯怕事儿,而且遇事越发没有主见。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小男孩正专心致志地拼装玩具超人。当他把超人拼装好时,被一个大个子男孩一把抢去,并被推倒在地。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老师面前哭诉。 我以为老师定会调查事情的真相,再严厉地批评大个子男孩一顿,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 然而老师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挨打的男孩说:“不要哭,你去把属于你的东西要回来。” 于是这个小男孩就跑上去夺回自己的玩具,还跟大个子男孩打了一架。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他最后胜利了。我能看到小男孩拿回玩具时自信的笑容。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或者通过成人的干预,为孩子解决难题,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应该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信。家长们,不妨放手,像美国教师那样,仅仅是给孩子一句鼓励,让他自己要回属于他的东西,同时,注意让他使用正确的方式。 如今我也是一个1岁多孩子的妈妈,女儿从小就胆大,碰到什么人都不怕,遇到比她大的小朋友她也敢上去挑衅抢东西,有时候还把大朋友吓哭,大家都叫她小魔女。可是小魔女遇到了一个大魔女,那是邻居家的小女孩,比她大半岁,生得很高大,她们两个见面就抢东西,打架,女儿个子小,刚学会走路站都有点站不太稳,经常吃亏。 有一次在领居家又开始抢东西,女儿力气没那么大,一直处于弱势,她的东西一被抢就声音尖利的哭叫,并委屈的望着我,可我从来不帮她,只是鼓励她:“不怕,把你的东西抢回来”,女儿虽小,可是也能理解我的意思,感受到我的支持,她虽然还在哭,可是却勇敢的走上前去伸手抢她的东西,期间还被大魔妇女打了两下,女儿一点也不害怕,专注的抓着她的玩具,终于抢了回来,并且马上跑开,一上午两人就是这样拉拉扯扯的抢东西,哭、喊。可是女儿在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胆量。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不是怂恿孩子打架抢东西吗,这样的孩子攻击性太强,其实不是这样,只要家长掌握分寸,该争斗时要争斗,该谦让时也让孩子学会谦让,要让孩子勇往直前,自己做主,父母的怀抱不能成为他们退缩的天堂!   作者/袋鼠妈妈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我从来不拿你和别的妈妈做比较

这篇文章叫做《安的种子》,很早以前就看到过,一直记忆犹新,这次看到就拿他转出来给还没有看过的父母。 这个标题写的非常的棒,回想起来,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谁谁家的孩子考试比你好”,“谁谁家的已经钢琴10级了”,“谁谁家的这次考入了大学”,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话,我们可能料不到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换位思考,要是你的孩子经常冒出来这些话:“谁谁的妈妈做菜比饭店还好吃……”,“谁谁的爸爸是哪个公司的老板,一年赚100多万”,“谁谁的爸爸,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辆宝马”,“谁谁的家里,每年都要出去旅游3次”等等……末了再加一句“我的爸爸妈妈怎么这么没用?” 试问作为家长的你感受会如何? 希望父母能从小种下一棵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就好。虽然需要你的精心浇灌,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一样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独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 我们的孩子从来不拿自己妈妈和别人妈妈做比较。 也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看你…… 这句话最伤害孩子的心,每个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无论妈妈爱大吼大叫还是温柔体贴,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看到自己的妈妈,眼睛都会发亮,会跑过去张开双臂,迎接自己最爱的妈妈。孩子都可以做到这样,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做不到呢? 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约定一个鼓励的动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头,可以是一个拥抱,也可以是一个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只要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更正,随时随地,鼓励一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很重要。 《安的种子》是一本颇有禅意的绘本,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对本来说,种子是否会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个”!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导孩子要力争第一,孩子可能就会成为本。)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把种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Read more

假期请不要纵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

快放寒假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心情别提多开心了! 老师们也同样高兴!因为放长假对幼师来说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幼师通过安排旅行游玩或者充电学习,可以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期。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幼师又不喜欢放假。 寒假里,离开了有规律的幼儿园或学校环境,代为看护的大多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容易溺爱孩子,再加上还有一个春节,更是孩子容易放纵的时候。在不到一个月的假期时间,就会生出一些坏习惯,这着实令父母和老师们头痛。 很多幼师说,假期结束后,她们会渡过一两个月非常焦虑的时期,因为孩子们突然变得很难管、有些孩子甚至很长时间都改不掉假期养成的坏习惯。老师要花很长时间调整,非常折腾。你是否有同感呢?与其等假期过后再费老大的劲儿纠正,倒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这些坏习惯不能纵容 1. 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 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2. 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此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吃得太多,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3. 看电视玩手机ipad 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看电视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4.“宅”在家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 对策: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5. 两面派 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Read more

4大礼貌伤害孩子,父母应警惕!

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 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对宝宝的教导上呢? <1> 让大的让小的 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案例】 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 那么你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 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2> 逼孩子打招呼 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案例】 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就跟孩子说见到爷爷和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说都不肯叫。妈妈烦躁地说:快喊爷爷啊,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太不听话了。结果是妈妈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你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如果带孩子去朋友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们见面问好的话,这个聚会就会变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3> 碍于面子不会拒绝 对宝宝有害的分享行为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案例】 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玩,在一起玩的另一个小朋友的奶奶给他糖吃,糖拿出来了,孩子说什么都要。可是刚在家吃糖了,妈妈不愿意让他连着吃太多,而且很快就要到午餐时间了。可是老人家给孩子糖吃,她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让孩子吃了。那天中午孩子饭量明显减少。

Read more

把这10个气质传给孩子,胜过十栋房子

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优秀的父母亲,并不是给你的孩子留10亩地、10栋房子、10辆轿车、10个百万存款,而是言传身教给他们10个生命气质: 01. 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 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02. 常勤快地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 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 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 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03. 可以和任何人沟通。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04. 会写。 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05. 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 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06. 养成孩子严谨的性情。 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佼佼者。 07. 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反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