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家小孩爱赖床! 「妈妈牌人肉闹钟」完全没用? 每天早上不管是闹钟响,还是声嘶力竭地叫他起床几百次,孩子就是起不来。如果他七点半没起床,我也没办法准备出门工作,实在很烦恼。到底要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己起床的习惯呢? 抱着「孩子应该做不到」的想法,别一直紧迫盯人! 站在妈妈的立场,希望孩子早上能七点半准时起床。然而每天站在厨房大喊:「快起床!时间到了!」「上学会迟到!」重复五、六次后,孩子依然继续赖床。 妈妈每天都面对这种状况,难免会心浮气躁。不过,孩子偶尔会在妈妈叫了三次后就起床,难得比平时早个十分钟,七点二十分就醒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称赞小孩。 掌握赞美时机的诀窍是,不要期望「孩子能轻易养成自动起床的习惯」,而要先做好心理准备:「自动起床本来就不容易,我的孩子现在大概还做不到吧」。父母「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过高的期待」!某些教育学者可能会说:「父母怎么可以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父母应当期望孩子能做得更好啊!」 受此想法影响的父母会觉得:「没错!就是这样!我应该相信孩子。」导致他们无法给孩子「阶段性进步的赞美」,变成只会一味谴责孩子「为什么做不到?」 设定「阶段性」目标,用赞美代替谴责 心中预想「我家的孩子做不到」,当他超出预期办到了,父母便能由衷赞美孩子。所以别期待孩子「十分钟能做完这件事」,而是「做完这件事大概得花三十分钟」,尽可能把标准降低。 这么一来,当孩子费时十五分钟就完成,爸妈一定能出自真心极力赞美他「你真棒!这么快就完成了!」如果期待孩子「十分钟」能做完,就会变成「怎么搞的?还多花了五分钟才做完。」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设定一个「宽松的容许范围」,教养时就能保有从容的心情。好比练习跳高时,横竿都是一点一点慢慢加高的。如果跳高选手一时状况不佳,横竿高度比实力稍微低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掌握以上诀窍,就能减少为人父母的焦虑,不会一直苦恼于孩子「为什么做不到?」、「明明一再提醒,就是讲不听」的问题。 作者:奥田健次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父母是否相爱,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着整个家庭!
为何夫妻是否相爱那么重要?你有看过破碎家庭里的孩子快乐吗? 当家庭有了新的成员,宝宝就成了父母的重心,夫妻的感情也被遮盖 家庭中不可忽略的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环境中就显得更为可贵。 不仅因为这是我们情感的归宿,还因为夫妻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家庭和睦的一切根源。 婚姻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核心 爱子女的重心常常不经意间就掩盖了我们的其他情感,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纷纷压倒了夫妻关系,我们都忽略了能陪我们人生最长久的那个人。 甚至忘了,只有更努力地经营夫妻感情,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道理很浅显,大家都懂,可是做到的人却不多。很多夫妻双方逃避处理婚姻问题,夫妻关系冷淡。 夫妻感情失落,他们不自觉就会通过孩子来表达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家庭关系就会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父母相愛小孩會更加懂得去爱 有句话说的不错:“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夫妻间的欣赏是珍贵的感情滋润剂,不仅滋润了孩子,同样也会让他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当一位母亲得到丈夫的关爱时,女性的魅力自然散发出来妈妈夸赞爸爸的了不起,爸爸自然就成了孩子最亲近的守护神,成了学习的好榜样。 这样和悦的家庭关系,渐渐形成一个积极阳光的氛围。这样的孩子不仅乐观向上,也明白这种爱的表达,学会欣赏生活,赞美他人。 父母相爱才能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就像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看到自己父母的甜蜜,心里也会滋生出莫名的喜悦和满足一样。 夫妻恩爱,会让我们的孩子共同感受来自父母的爱,这就像在房屋里编织了一个温柔的巢。 这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勇敢,学会独立克服困难和恐惧。因为他会明白在自己身后那个家庭,是一个美满和幸福的依靠。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内心是安稳并充满自信的。 父母相爱更有利于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家庭,就像是孩子学习社会的镜子,夫妻之间的相处,也是在给孩子上潜移默化的“修养课”。 相敬如宾的夫妻,孩子自然也会彬彬有礼,富有爱心、乐观自信。孩子长大后,由内而外养成的气质和言行举止,都会散发着积极和友好,更容易受人亲近和尊重。 而冷淡的夫妻关系,多伴随着吵闹、冷战,甚至会破口大骂。而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孩子那些仇恨情绪、暴力倾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些孩子不安的家庭关系,才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幸福的家庭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Read more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01] 女孩L,大学四年,恋爱两年半。 毕业一年后,和男友开始谈婚论嫁。男友家在一个省会城市,据说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而L家在小县城,爸爸妈妈都是普通工人。 说到订婚,L平日沉默寡言的爸爸建议,一定要去男孩家里小住几天,看看男孩和家人的相处状态。还说爸爸妈妈不会替她的婚姻做主,只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男友家一百六十多平的房子,在那个省会城市,至少也价值小三百万,四室两厅,生二胎、三代同住也没问题。 但待了一天,L就感觉不对劲:四五十平米的客厅,窗帘上打着补丁;男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课本、试卷,摆了半个房间;用了十几年的粥锅,锅盖坏了,缠几根花花绿绿的绳子继续用。 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男友的妈妈,张口闭口就是过去如何如何。而对于一切自己不曾接触的新事物,比如微信,比如手机照相,比如微波炉,总是一句话: 我哪儿学的会! L跟男友说,你耐心把他们教会,就不用老替他们操作了吧?男朋友的态度是随他们去。 看着男友对爸爸妈妈言听计从,L突然想到,恋爱几年来,对于专业之外的事情,男友也是从不关心的。 让L做出分手决定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某次去厨房,男友的妈妈竟然拿着自己老公破洞的内裤擦厨房灶台! L当时觉得心里很堵。她自己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整洁卫生是必须的,穿的用的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面些。之前男友经常把袜子随意扔到茶几上、饭桌上,L说过好多次都没有效果。这件事让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生家庭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啊。 因为内裤擦灶台这事,L很认真地和男朋友谈,因为他们俩结婚的话,和公婆免不了会住在一起,所以生活习惯挺重要的。结果,男朋友来了一句:“内衣也是洗干净的,没你们县城的人讲究多。” 一句话,让她寒了心—— 一旦走入婚姻,可怕的并不是同公婆如何如何,夹在中间的老公如何处理媳妇和亲妈之间的磨擦,才是日子幸福与否的关键。 [02] 一个朋友,结婚纪念日领了离婚证。聊起原因,她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理由担得起离婚。 她努力想,最后说:“也许是三观不合吧。” 比如她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恋爱时老公还能偶尔陪她;但婚后她提起来去电影院,老公总说在家下载来看就行了。 比如,她喜欢一家人每周至少一次外出吃饭,老公总倡导勤俭节约,觉得太浪费钱。 不管上学时还是工作后,每年她都在工作之外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学烘焙、考驾照、学插花、练习简笔画等,每个都学得像模像样。 而男友毕业后基本停止了成长。自己不成长,还觉得老婆瞎折腾,直到前些日子被迫下岗。 倒是在外人看来极不对等的H夫妇,却过成了夫妻典范。 H父母都是医生,典型的中产家庭。H老公出身偏远地区的农民家庭,家境一般。 第一次去男友家,H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她有自己的主见,也明白父母的阅历有自己抵达不了的地方。此行需要先坐飞机、后倒汽车再坐农用三轮车,他们一行四人下了汽车后,临时得知三轮车坏在了路上。
Read more孩子发烧,该怎么做
发烧把小孩脑子烧坏是因为小孩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可怎样才能分辨得出小孩是处于哪种情况: 直肠温度在38℃以上,口温在37.3℃以上,耳温在38℃以上,腋下在37.2℃以上,这种被称为发热。高热大多是指39℃或39.5℃以上。41℃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有时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对于宝宝来说,尽量选择腋下测量温度,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选择直肠测温。 孩子发烧你该怎么办 一、发烧的原因: 1.感染: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其他疾病感染导致 2.穿的太多:由于孩子本身调节自身体温的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太紧或者温度太高,都有可能导致发烧 3.接种疫苗:孩子接种疫苗后有时会有低烧的正常反应 4.出牙:虽然出牙有时候会导致低烧,但一般不会超过37.8℃ 孩子发烧你该怎么办 二、低于38.5℃,尝试物理退烧 1.不要急于退烧,保证孩子液体的入量,尤其是水的摄入 2.物理降温方法:冷湿毛巾擦浴全身,尤其是大血管走形的位置,如: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擦至皮肤发红为止。 洗热水澡,洗后及时用毛巾包好。 头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放置在腋下。颈部两侧,腹股沟以及额部。 孩子发烧你该怎么办 三、应对孩子发烧家长们万万不能做的事情: 1.服用阿司匹林:在去看医生之前,一定不能随意给孩子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少见但是致命的雷氏综合症。选择合适的退烧药,才能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降低温度。儿童用的退烧药主要是布洛芬类和扑热息痛类。前者主要是美林,退热起效慢,但退高热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后者主要是泰诺,泰诺林,百服宁等,退热速度快,但控温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无论选用哪种药,一定要根据体重选择正确剂量。 2.捂汗:应该少穿一些衣服,盖比较薄的被子,而不是给孩子穿上厚重的衣服和被子来试图捂汗,那样只能导致孩子体温更加上升 3.房间不要见风:孩子的房间温度保持适中,不要一直关着门,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温度对发烧的孩子很重要。 4.洗冷水澡或者冰敷身体降温: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会通过打颤等方式制造更多的热量,导致体温上升而不是下降。 5.酒精擦拭降温:用酒精给孩子擦,可能导致酒精从皮肤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 6. 发烧不能看电视:保持孩子好的心情才是尽快康复的最佳方法,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常,那么即使发烧也可以看动画片。 7.不烧了就去上学:学校是孩子之间发生传染的主要场所,孩子烧退了之后24小时没有反复,再去上学。 8.多吃点才能好:不要强迫孩子吃那些你认为有营养但是他不喜欢的东西,生病的时候饮食清淡,对肠胃压力也会小。
Read more请停止强迫孩子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十五岁的小明早上起来吃完饭准备出门去学校。妈妈见小明只穿了一件内衣和外套,就要小明加一件毛衣。小明却认为就这样穿最合适,妈妈却坚持说:“你看我都穿了毛衣的,你不穿毛衣是要感冒的… …” 为此,两人争执不休,最后小明屈服了,按照妈妈的要求加穿了一件毛衣,但心中闷闷不乐,出门的时候使劲把门带上,发出“嘭”的巨大响声。妈妈在后面跟了一句:“哼,犟牛!” 呵呵,到底谁是犟牛? 尽管这只是很短的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插曲,其中却有许多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常常要关注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和再平常不过的交往模式,正是那些不被我们注意、不断重复的平常模式,却在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我把以上例子中的心理现象叫做“侵入式关怀”。这个小插曲很典型——这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对方好的名义,在不能理解对方真实感受和需要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的身上,并要求对方接受和实施其想法的一个心理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其实是母亲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母亲有一种心理能量要投在小明的身上,那就是关怀和被孩子需要的能量形式,而小明却是不想接受这种能量的,他想表达的是自主——我自己在这个年龄知道如何照顾自己。而当母亲的这种能量最终表达成功,心里就产生一种能量释放后的畅快感。当母亲不相信孩子能够打点好自己的时候,一些孩子也对此认同——我是不能照顾好自己的。 此外,母亲也把自己的“身体虚弱,容易感冒”这样一个东西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事实上,孩子的体质和人到中年的母亲的体质肯定是不同的,孩子的激素分泌日新月异,身体有着很强的变化性和适应性。我记得有一年在长城看到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场面:在白雪皑皑的长城上,我穿的是羽绒服,有几个八、九岁穿短衣短裤的男孩子在长城上活蹦乱跳。好奇的我上前打听,才得知他们来自日本… …虽然我并不主张每个孩子都应该这样如法炮制,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到孩子们的潜力。 在这个互动中,母亲有一个替代孩子成长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他(她)在学习如何管理自己,像小明这样大的孩子是完全可以管理自己穿衣这方面的问题的。即使有不合适的时候,成年人也要让他们自己学会调整,从而更好地去管理自己。 另一个方面就是心理边界的问题。母亲和孩子这样不断互动结果是,孩子学会了如何压制自己,不让自己说“不”,泛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带进成年的生活,去顺应他人的要求,不断顺应的结果就是不再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甚至很难说“不”,让自己的心理边界被侵犯。我们不是要让孩子去做自己吗?但我们许多父母的行为却背道而驰。 建议是如何变成控制的?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提出一个建议,接下来就不再穷追对方是否执行了,这就是建议;但如果对此建议穷追不放,喋喋不休,一直到你执行了那个建议为止,那么建议就已经变成了控制! 其实孩子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穿衣服有可能是合适的,也有可能是不合适的。一位聪明的母亲在多次这样的侵入式关怀后,改变了自己的做法,有一次在她对女儿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后,就不再吱声了,让女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穿衣服,结果女儿在下午放学后感冒,回到家后对妈妈说你早上的说法是对的,现在的天气是要穿毛衣的。第二天早上,不用妈妈说,一起床就自己把毛衣加上了。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一件事,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调整自己,他们会在自己的经历中成长,成长的种子就在他们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挫折之中。 我们在亲子教育中常常建议父母要“放手”,每年给孩子5%的放权,到孩子20岁的时候正好把自主的权力完全交给孩子。但许多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这样,有的甚至是父母和孩子的粘连形成了获益,边界模糊。 看来,成长,是一个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来面对的人生课题!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孩子的床边故事,应该由爸爸来说最好!
孩子的床边故事 由爸爸来说最好! 精华简文孩子的床边故事 由爸爸来说最好! 亲爱的妈妈们,可以把说故事的工作交给爸爸了!哈佛大学研究也发现,父亲说床边故事,更能激发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时提升孩子展现更强的语言力,而且从两岁就要开始这样实行。 英国研究发现,床边故事,以十分钟内效果最好,而且内容有龙、巫婆、仙女、公主更能激发兴趣。哈佛大学研究也发现,父亲说床边故事,更能激发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时提升孩子展现更强的语言力,而且从两岁就要开始这样实行。这么重要的资讯,怎么可以不分享呢? 现代的爸爸已经和以前不一样,有越来越多爸爸会积极参与教养孩子;也有多项的研究证实爸爸参与教养,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态度、学校表现、自尊、同理心、生活技巧和社会竞争力等。 但你一定没想到,传统上都认为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好,研究却发现,爸爸更是孩子语言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推手! 即席发挥,更能激发想像力 我长年在推广亲子共读,因为觉得睡前床边故事对孩童的语言能力、认知发展、专注力提升,都有很大帮助。美国最新研究发现,连「是谁」讲故事都会有不同影响。研究指出,这是由于妈妈和爸爸说故事的方法有下列几点不一样:妈妈说故事,看了文字便开始说;爸爸说故事,经常是简单扫过文字、看了图片就开始说。 妈妈说故事会考量到孩子现在语言发展到什么程度,转成适合孩子的语言开始说;爸爸说故事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一定会贴切运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字汇(因为妈妈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孩子语言发展)。妈妈比较像老师,会问具体问题(这点跟我家的妈妈一样),也就是讨论内容是当场或书本可见之事物,我们称为「即时话语(immediate talk)」;而爸爸较常以抽象的说法询问,能开发孩子思考及想像力(跟我一样,我也都不照章节讲),也就是常讨论非书本或当场可见之事物,例如预测故事情节发展、说明解释与书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等等,我们称之为「非即时话语(non-immediate talk)」。研究显示,说故事时运用较多的「非即时话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越有帮助。 因此就上述这几点看来,爸爸说故事,对孩子的效果更好。 让女儿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 此外,说故事的「对象」也有不同的影响。除了父亲讲故事比母亲合适外,对「女儿」说床边故事也更具有正向的影响力,且应在孩子两岁前就开始讲故事给他们听。 研究发现,听父亲讲故事超过一年以上的女儿,在语言能力上有明显进步。这有可能是因为性别认同的效应,女孩看到男人说故事,在情感上的刺激效应会更大,所以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关于亲子共读,我最常被问的就是:「孩子老是跑来跑去」、「听个几页就没兴趣了!」,或「我是个不会说故事的妈妈,怎么办?」该怎么带孩子进入早期阅读的领域呢? 我认为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不会讲故事,既然是关起房门来说故事,就只有你跟孩子而已,场景轻松,应该卸下你平常管教的包袱,故事可以结合生活、游戏、音乐、图画及动作,模式很多,没有一套标准。加大你的声音、丰富你的手势及脸部表情,何必照着文字上的描述来教你的孩子? !
Read more妈妈让一下,这7件事让爸爸来做
1、爱妻子。 爸爸对妻子的态度,其实就是男孩对未来妻子的态度。父亲打骂妻子,小男孩看在眼里,耳濡目染,长大后和妻子有矛盾的时候,当他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会下意识举起自己的拳头。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是解决夫妻冲突的一种方式。 小女孩看在眼里,会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怀疑自己不值得爱,未来遇到渣男,被渣男虐,就不会主动躲开,甚至认为这是正常的。反之,爸爸宠爱尊重怜惜妈妈,女儿会打心眼里认可自己的女性角色,认为自己也是值得爱的,未来遇到不尊重怜惜自己的男人,就会远离。 2、陪孩子做运动。 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所以,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从举高高开始,爸爸就要陪孩子做运动。爸爸和妈妈不一样,女性的本质决定了她很少带孩子参加具有冒险性的活动,而爸爸能通过运动教给孩子勇敢、开朗的探索精神。 而且,有爸爸陪孩子一起运动、游戏。父亲强有力的臂膀会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心理会更健康,无论小时候或长大后,面对挫折或挑战,都会更有安全感,更积极勇敢。 3、让孩子赢一次。 无论棋类游戏,跑步,还是别的,爸爸一定要让孩子赢一次。甚至,隔一段时间就让孩子赢一次。 每个孩子的心中,爸爸都是英雄,是很强大的所在。如果在游戏中,赢了爸爸一次,他们会特别骄傲,树立起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很棒,打败一切的自信心。 有了这样的自信,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愿意尝试。比起连尝试都不敢的孩子,当然更容易成功,形成正向的反馈,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4、聊一聊性别。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西方东方,在所有的文化传统中,爸爸代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规则和要求,妈妈代表的是家庭的温暖。性别这件事情,由爸爸聊,对孩子更有说服力,爸爸的一句,顶妈妈的百句不止。如果是男孩,就告诉孩子,我们都是男人,和女孩不一样,我们的使命是照顾家庭,保护弱小。如果是女孩,就告诉孩子,你的性别和我不一样,你要像妈妈,做一个温暖、优秀、会保护自己的女子。 5、给孩子一个拥抱。 心理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统计了哈佛大学上千名学生的感受,结论是:来自爸爸的拥抱,带来的肯定和震撼,远远超过来自妈妈的。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肌肤饥渴,这早已是心理学的共识。中国的爸爸都不喜欢说爱,那就拥抱吧,你的拥抱,比来自妈妈的,更有用哦。 6、分享一次自己失败的经历。 别怕孩子会瞧不起自己,孩子知道爸爸也曾经失败过,会更爱爸爸,面对挫折挑战的时候,会更勇敢坚强。通过这样的分享,孩子和爸爸的关系也会更密切,你们的心会靠得更近。孩子会成长为一个诚实面对自己,能接受挫折,并为成功努力的人,会不知不觉变得阳光开朗,愿意和你分享秘密,而不是在上学后,成为一个报喜不报忧,伪装强大,实则虚弱,和你渐行渐远的孩子。 7、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 一般来说,母亲显得更家庭化,父亲则更社会化,孩子踏向社会的道路中,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自然应该多为孩子创造积极拓展性的体验机会,激发孩子的职业梦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新疆一位司机父亲,利用寒暑假,带孩子跑长途,顶风冒雪,翻越天山,结合艰难坎坷谈人生,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三个孩子不仅都考上博士,而且相互约定,不要家里一分钱,靠自己打工和奖学金读书学习。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一二年级不努力,三四年级拉开差距!爸妈千万要注意
导读 有的家长说:小学一年级孩子基本不用管,随便考考就能打95分,让孩子自己学就好了。其实不然,小学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点固然是小学阶段里最少的、最浅显的,孩子不用费特别大的力气就能学会。但是,孩子之间拉开的差距岂是试卷上的数字就能全部展现出来的?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小学六年,其实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三四年级:是孩子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收知识,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 五六年级: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我们发现,这时候我们口头上能教给他们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与条件,借助书本给孩子传递丰厚的知识。 由此可见,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了。一年级作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特点的形成。 一二年级,家长该帮会孩子抓什么呢? 1、抓学习态度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人,往往学什么都能学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牢。 家长“孩子随便学学就会,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是认真努力的还是敷衍应付的?在上学初始就树立的学习态度,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 开始上学是随便学学学习态度的孩子,在三年级及以后知识点更多更难的时候会自动转化成认真学学吗?不用思考,诸位家长也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一上学就要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的事,而不是仅仅因为能不能考到高分,选择随便学学还是认真学习。 一二年级知识点比较少,学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课外时间可以不用花特别多的功夫在学习上,多发展些其他兴趣。但学习态度必须端正,不能随便学学。 2、抓学习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的差距已经悄悄拉开。 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不注意好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慢慢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些可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此时盯紧一些,把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 如果家长此时偷懒,将来需要数倍的精力来弥补、修正、偿还。 所以此时家长要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等等。 学习习惯养成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三年级成绩调整和分流的结果。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一开始为孩子打好了地基,后面的工程才会稳固。一二年级不努力,等到三四年级,想把学习态度和习惯纠正过来就很难了,孩子会掉队,后悔就晚了!
Read more什么时候开始,宝宝能吃肉食?
肉食难消化小宝宝能吃吗? 动物性食品,也就是肉类食品,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白中的赖氨酸含量很高,补充了植物性蛋白中赖氨酸不足的问题,而且肉类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高,是婴幼儿发育所必需的。肉类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E、K等较为丰富,还含有维生素B12、叶酸、泛酸等水溶性维生素,这些都是婴幼儿健康成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肉类中的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吸收和利用率很高。由此说来,肉类食品应当作为婴幼儿食物组成中重要的一味。 但是,在传统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生理特质顺应植物性食物的需要。肉类作为高脂肪、高蛋白食品,过量食用或偏食对中国人种有负面影响,表现为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在肥胖儿童中也有发生。所以给婴幼儿添加和制作肉类食品需要科学而合理。 妈妈不必过于小心,只要是经过国家食品安全检查合格的肉制品及鲜活鱼虾,就可以放心地给婴幼儿食。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吃? 从婴儿5-6个月起,在机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开始添加鱼、虾肉少许。鱼、虾肉的纤维成分较少,肉质鲜嫩,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婴幼儿消化道尚不健全的特点。而且鱼虾类脂肪酸中,EPA、DHA含量较高,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怎么样给宝宝吃? 刚开始时应从单个品种开始,少量添加,给婴儿吃要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鱼虾,剔除鱼刺和虾壳后烹调。烹调方法尽量简单,以清蒸为好,不要添加任何调味品。婴儿的味觉处在早期形成阶段,要让他体验食物的原有风味,不需要增加其他味道,以免掩盖食物的真实滋味。此外,婴儿的肾脏功能尚不健全,过量吃盐不利于婴儿健康。婴儿的牙齿尚未萌出,要将蒸熟的鱼、虾碾碎,用小勺喂婴儿吃。 一边喂一边观察! 观察有无过敏或其他不适。如果婴儿表现正常,可继续添加其他种类。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表情和反应,一般情况下健康的婴儿都喜欢吃鱼虾。家长要注意的是,即使婴儿食欲再好也不要过量喂食,以免消化不良或“伤胃”。观察婴儿的皮肤反应和排便情况,如果一切正常,可逐渐增加摄入量。如果婴儿拒绝食用,不要硬塞,先分析拒食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不要勉强宝宝! 注意:进食量由少到多,不要勉强孩子。如果孩子拒食,一定有理由,年轻妈妈应尽量找出原因。对体质较弱、有挑食习惯“难喂养”的婴儿要有耐心。妈妈不能看到其他婴儿已经能吃很多食物,而且长得壮,就加大饭量,逼迫孩子吃肉,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往往造成婴儿逆反和抵触情绪。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而且婴儿的饮食爱好受父母遗传等影响,具体应用时要掌握个体化原则。 寻找宝宝拒食原因妈妈正确应对: -是否纤维过粗过长。 -肉类应挑选肉质细嫩的部位,做的时候可以先整块炖烂,然后切碎连肉汤一起拌在主食里喂宝宝。 -过于油腻的肉类可以留少许肥腻部分,但是一定不能多,否则孩子容易倒胃口。 -口味偏好,给孩子的食品应该淡一些,挑选新鲜肉类,避免腥味,而且要少放调味品。 -孩子也有他的口味特点,妈妈不要用自己的喜好代替孩子的口味。 -广泛收集儿童菜谱,变换花样,调节食欲,吸引孩子就餐。 -有家庭排斥,妈妈应该避免家庭成员谈论食物的偏好,以免孩子在心理上拒绝某一种肉类。 -用餐环境,要在愉快、安详的就餐环境下用餐,让幼儿细嚼慢咽,慢慢享用,有利于消化吸收。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每天只用10分钟这样教导孩子,孩子就很优秀!
想让孩子优秀,光 “喊”、“骂”、“打” 是没有用的。越严管孩子,反而会得反效果。 家长都惯用指令方式跟小孩沟通,殊不知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以下就是专家提出,给现代家长的建议: 1. 激发思考 - 你觉得怎么做好?你有什么妙招? - 你该怎么做?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 如果你好好想,一定能想出好办法来。 -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 如果你想要……你觉得有几个办法? -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 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还是你自己想? - 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 孩子,真棒,这个办法想的真好。 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