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让孩子感到幸福的 5 件事

幸福是什么呢?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柳博米尔斯基(SonjaLyubomirsky) 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收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幸福就真实存在。 确实如此,我们在剑桥的跨国研究表明,相比赚更多的钱、取得更高的成就,家庭关系融洽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研究还发现,下面简单的五件事会让孩子(和家人)感到很多的幸福,而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你,为你的孩子做到了吗? 1、和孩子一起睡! 陪孩子一起睡,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他们安全感,因为他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注。当孩子知道他可以依靠父母,可以在真爱中长大时,他的心里自然是幸福的。 2、和家人一起吃饭! 美国很多大型研究表示,家人聚餐时间能显著提高孩子的人生幸福感以及在校学习表现,并显著提高孩子心理健康。当我们坚持按照计划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变成一种仪式。坚持仪式的好处,就是让感情深入到内心深处,让幸福持久,而吃饭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仪式。 3、玩一些简单的家庭游戏! 家庭游戏,就是有爸爸、妈妈(还可以有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一起玩。可以是堆积木,可以是一起舞蹈,可以是躲猫猫,也可以是一起蹦跳…… 好的家庭游戏设计,让孩子更聪明,也更擅于社交! 4、和孩子一起看一本书! 你可以把孩子怀抱在胸前,在温馨的读书时间里,和孩子一起成长。最适合的时间是睡觉之前。 5、和孩子一起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 无所事事的亲子时光就是很多时候被大人看起来无聊透顶的、但孩子却沉浸其中的时间。比如,孩子在反复搭几块积木、推倒,再搭起来;或者只是研究一块布头,就研究半天;再或者,只是玩水,从一只盆子把水舀到另外一只盆子里。还有时候,是什么也不做,孩子就腻歪在你旁边,爬一爬,坐一坐,离开一会儿,又在你身边腻歪上一会儿。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时间。孩子们就是在貌似无意义的动作中认识世界、建构自我。这种琐细时光,还会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滋养:爸妈就在我身边,他们允许我去探索,我可以走的稍微远点,但不担心有危险,因为我知道爸妈就在我身后。 如果太忙,那么请你至少把周末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在爸妈眼里,他是多么重要,他是多么可爱,这让他有很好的自我认同感,而对自己满意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你会发现,当你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幸福就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候,大人的幸福和孩子的幸福是可以完全融合的,可以用心灵去感受到的。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幸福感是可以延续的,如果孩子童年时就能够拥有幸福感,并习得一些获取幸福的方法,那么,在多年后,孩子独立了,也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延续幸福。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给所有家长的20条备忘录,别忘了孩子很快就会长大!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2.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好坏和对错。 4. 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渺小,这只会让我假装出一副和我实际年龄不符的傻样。 5. 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提醒效果会更好。 6. 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削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7. 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的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8. 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很多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经历来学习。 9. 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我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而已。 10. 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 11. 别在匆忙中对我许诺。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12. 我现在还不能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虽然有时我看起来挺聪明的。 13. 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4. 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一,这样会让我疑惑,进而失去对你的信任。 15. 当我问你问题的时候,请别敷衍我或者拒绝我,否则我将停止发问,转向别处寻求答案。 16. 我害怕的时候,不要觉得我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我当时有多恐惧。 17. 别对我暗示你永远正确、无懈可击,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那对我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18. 别以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19. 别忘记我喜欢亲自尝试,而不是被你告知结果。 20. 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这样的父母,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原谅!

睿妈导读:暴力语言会成为伤人的凶器。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阴影,最终导致孩子从自卑的极端走向另一个爆发的极端——自残或犯罪。 【1】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睿妈的老家。 强子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望子成龙。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够争气,考上名牌大学,走出农村。为此,他们对强子的要求一直非常严厉,孩子有丁点儿行差踏错,他们便觉得无法饶恕,对孩子各种指责。 从小,强子听过最多的话,不是父母的温言软语,而是数之不尽的谩骂和讽刺。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是不是猪脑子?】 【这次考试比上次下降了三个名次,你不觉得丢人吗?】 【我们砸锅卖铁,拼死拼活地供你读书,你还想着穿想着玩,你怎么不去死?】 终于,念高三的强子,承受不住学业和父母的双重压力,在一个寒冬的夜里,跳井自杀。村里人找到他时,人已经没有了呼吸,水井旁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他的衣服,还有一封用石头压住的遗书。 他在遗书里写道,因为父母经常性的语言暴力,感觉自己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一个不值得活着的人。对父母的谩骂,他已经无力忍受。如果死是唯一让自己解脱的办法,那就一死了之吧。 强子走了以后,他母亲受了刺激,疯了,逢人就说:“我们家强子可聪明了,每次考试都考第一”“我们家强子上了一个好大学,在城里安了家,很快就接我去城里了……”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男孩的妈妈生病卧床不起,爸爸酗酒严重,总是骂男孩是废物。男孩初中辍学去了一家工厂打工,车间主任和男孩爸爸一个脾气,稍有不顺心便骂他是废物。 主任的责骂,勾起了男孩关于父亲的痛苦回忆。内心的导火索被点燃,男孩忍无可忍。他自己做了一把弩,想也不想地射了主任一箭,导致主任瘫痪。男孩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进了监狱。在监狱里,他说:“‘废物’这俩字,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调查,发现他们六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家庭里都遭受过密集而惨烈的语言暴力攻击,他们的父母经常谩骂他们。这辈子,他们都不想原谅自己的父母。 【2】相信很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中对自己的孩子说过下面的话: 【“你怎么那么笨?你是猪脑子吗?”】 【“真是废物,是个人都比你强!”】 【“就知道吃!”】 【“就你这个德行,老了也指望不上你!”】 【“你有什么用!找个东西都找不到!是不是眼瞎!”】 这些充满了负能量和人身攻击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语言暴力”。也许一部分父父母并不觉得这是一种伤害,在他们看来,这么骂孩子是恨铁不成钢,是为了他们好,别人家的孩子还懒得骂呢!况且,谁家孩子没有被骂过,都是这么长大的,没啥。 强子的父母一开始也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他们说对孩子的指责都是为了他好,为了刺激他,激起他的斗志,为什么孩子就是不理解,想不开? 心理学家库利说:“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孩子不像成年人,他们没有成熟的三观,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大人的责骂,也许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孩子的世界是很纯粹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你骂他们是废物,他们可能真的以为自己是废物,而且一辈子都会这么暗示自己;你骂他怎么不去死,他们就真的认为爸爸妈妈痛恨自己,厌恶自己,然后真的去死。 强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辱骂中,以为自己毫无是处,以为自己在父母眼中犹如垃圾。最终,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在最该生如夏花的年龄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也给了父母最残忍的惩罚——无尽的思念和悔恨。 睿妈的童年也有过被父母指着鼻子责骂的经历,因为摔碎了刚洗好的西瓜被母亲吼“你还能干点什么?”,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被父亲骂“没出息”。所幸的是,父母很爱我,这些责骂,在他们深厚的爱面前,不值得一提。

Read more

【家长成长】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 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最重要的原因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我们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忌妒和不安全感 家中的长辈有时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难免唏嘘,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看似小事但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也经常拒绝他人的拥抱,但他不会有压力,因为他知道,虽然不给抱,但他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毁掉你的孩子?

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有这样几条: 01.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02. 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03.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 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04. 和孩子说话一定要命令式的口吻。 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05. 切不可给孩子自由。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06. 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07. 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於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文 | 郑渊洁

Read more

家有四个小老师

人们都说教好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身为四个孩子的母亲,我却深深地体会,孩子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老师,因为他们一切良好品格都来自于本性的纯真、坦诚、善良和宽容,是真、善、忍的自然展现,但我们做父母的有谁舍得放下自己积累的经验、观念和权威,用心体会孩子们无所不在的「教诲」呢? 最小的3岁宝宝出生后第二天我抱他回家,换尿片前我决定让他上洗手间,他爸爸笑我,才出生一天的孩子怎么会知道上洗手间呢?宝宝证实了他完全懂得怎么配合妈妈,从那天开始,除了尿湿,他从来没有弄脏过自己的身体,一定要等人带他上洗手间。他并不是特例,他的两个哥哥都有这么「优异」的表现。宝宝的行为让我学会为人要懂得谦卑。 5岁儿子听说有人口渴了,在一旁玩耍的他,以非常快的速度打开冰箱拿饮料,结果饮料洒在地上,正手忙脚乱做家事的我不加思索地开口教训他的莽撞,他用一双清澈见底的眼睛,无辜又紧张地盯着我,探究的眼神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粗暴。 小三是家里的热心人,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和帮忙,他的无私和热情让我自惭形秽。而作为大人,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好,忙于各种事务时,只知道把他们的热心当作是添乱,却不能真心体会孩子的无私与热情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 有一次,我正赶着要出门,二儿子却慢吞吞地帮小三收拾玩具,我嫌他动作太慢耽误了我的「大事情」,于是口不择言地数落他的种种不是。他仍然不慌不忙地按自己的速度完成事情。生活中这一幕总在重演,我一次又一次急得跳脚,二儿子却好像从来不记得我的恶语伤人,总是笑咪咪地说:「我最喜欢妈妈。」 我本来把这件事归为性格使然,在四个孩子中,他显得不够聪明,最为和顺沉静又老实平凡,在孩子们发生矛盾时,他总是最能忍受不公平和委屈自己的人,而且从不记仇。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正是他柔和能忍的个性,润滑调节家里孩子们的关系,默默地「帮」了我很多忙,我却用世俗功利的眼光来评价他,着急他不够聪明、敏捷,会吃亏,我为自己的言行感到万分的羞愧。 而进入青春期的大儿子,开始出现了种种叛逆言行,让我大感紧张。整天盯着他,心想他怎么不像小时候那么懂事、那么听话和那么爱帮助妈妈了,结果矛盾越来越多,真是让我焦头烂额。 后来我从矛盾和困难中查找自己有什么问题。发觉原来我整天数落他的毛病全是我自己的大问题呢!他曾经付出那么多的心力帮我带弟弟们,可我却从没觉得自己应该真诚地感谢他,对他的纯真、热心、体谅他人也不懂得赞美和学习,现在孩子不就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帮我回归孩子般的纯真本性吗?当我真诚地向大儿子道歉,并开始改正自己时,孩子也就不再搞叛逆了。 因为有四位小「老师」整天围绕在身边,从他们身上,我真正懂得了纯真的无价,也开始理解为什么成长的过程往往就是失去纯真的过程。如果大人都能从孩子身上学到无私、热情、助人、宽容、忍让,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我们会不会拥有新生宝宝神奇的领悟能力和神灵无所不在的呵护呀! 文/坷贝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家庭教育一定要了解的30件事

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 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 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 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 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 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 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 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 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5. 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培养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 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Read more

你孩子有挑战或告状这种行为吗

宝宝的挑衅行为 男孩 孩子为什么挑战强者和权威? 孩子从4岁左右开始,就会慢慢地发现有些人身体比自己强壮,有些孩子在群体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优势,使得他们很羡慕。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也会有一些力量时,就会去试验这个力量。 一般情况下,在男孩子身上出现试验力量的情况较多一些,他们会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试起,慢慢地去挑衅哪些比小孩子再大一点的,然后再去挑战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接着最后去挑战哪些身体和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麻烦起来,每天与别的孩子发生不愉快,这会给他带来不良情绪,孩子好像觉得这段时间有这么多人对自己不好,跟自己产生冲突。他回家后会向家长诉苦,比如老师让他坐反思角,没有让别人坐;某某人老爱告状,老爱哭,讨厌死了;某某人老是欺负他…… 根据孩子的哭诉,家长可以看出来他试验力量的过程。 如果他在说老师罚他坐反思角,很可能是他在拿年龄比他小的孩子试验力量,一天无数次地去碰那个比他小的孩子几下,如:去动人家正在工作的材料,惹得那个小孩子总是哇哇大叫,老师就会提醒他,提醒无效就会让他去坐反思角。 如果他去惹同龄的孩子,一般他们都从挑战女孩开始,女孩大都会向老师告状;一般他就注意了这个女孩的的告状,印象深刻,回家见了亲人就会诉说别人告状给他带来的不愉快,会抱怨某人老爱哭,却没有注意自己是怎样把别人给惹哭的。这个年龄段男孩子还没有反思能力,所以还不能进行这种关系联接的思考。 女孩 女孩子在这种时候则可能出现用语言挑战别人,拉帮结伙利用阴谋孤立某人。这都是孩子在练习作为一个人的正常过程,当然也是苍天给我们了教机,让我们有机会面对孩子出现的人类不美好的一面,以便改造它。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告状说某某老欺负他,说明他在挑战权威了。挑战如果是成功的,他从此就会变得非常自信,非常有力量,也会替代原来的权威成为引领者;如果挑战失败,他会暂时等待,积蓄力量,继续挑战。这个时期的女孩跟男孩情况基本相似,但女孩更多的是在搞“儿童政治”,是语言和关系的斗争,而不是直接的力量竞争。 这是试验力量中最艰苦的时期,甚至家长也会受不了,不断地去找老师,要求老师干预。作为一个好幼儿园,在这种时候老师一定会细心地判断孩子是在试验力量还是在被群体欺负,所以不会让孩子因遭到群体欺负而受到伤害。但孩子如果是在挑战权威,老师要给他机会和时间,让他获得最终结果,并静观事态的变化,给予适当的帮助。 家长了解了4岁孩子的这种特征,知道孩子这时的不良情绪都来自成长的烦恼,家长静观事态变化就可以了。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对自己力量的肯定,也需要家长给孩子的行为一些指导,将孩子的设想和挑战的方式引向文明和智慧,缩小暴力和攻击的倾向。 平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平等地聊聊天,聊一聊往后孩子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跟孩子一起讨论针对那个问题的几个方案,这样会给孩子往后的发展带来信心。还可以给孩子提供更能够吸引孩子的工作,使孩子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工作会非常深入,而且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还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亲社会行为的故事,这对孩子也是有利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有忧愁,有受害感,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多数孩子会把幼儿园当家一样感到舒适和亲切,同伙伴也会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超越友谊的手足情感。这时闹矛盾的机会虽然也还有,却是很平常的冲突,如果家长不进行破坏性的帮助,孩子就会成长的有力量,皮实。人类其实需要这样的经验和成长。 提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化快得让父母常常无所适从。4岁左右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随着宝宝自我意识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和萌芽,宝宝会有很多新的行为表现。一些孩子可能会经常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打架,心中总是充满不满、委屈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专家认为,宝宝出现这种行为可能是正在挑衅强者和权威,试验自我的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子女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01 我有个阿姨,做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退休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请她辅导孩子。 有人托了几个不同的关系,再三来找,阿姨推不过说:“那我们试一次。带个最近考试的卷子,来分析一下。” 约定好的时间,是那个有些身价的父亲带着孩子过来,态度倒是谦恭,寒暄半天。开始上课,阿姨说:“卷子请拿出来。” 小姑娘开始翻书包,翻来翻去,耸耸肩说:“忘拿了,在教室座位里。” 这时候小姑娘才想起来,原来明天要交的作业,也是要改这张卷子。回头说:“老爸,我坐在教室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你去给我拿回来!” 老爸马上站起来,抬脚就走,走了一步想起来问:“明天还要交什么作业?快查查,我一起给你拿回来。” 这时阿姨说话了:“同学,你收好东西和你爸一起走吧。今天的课不上了。” 四年级的小姑娘非常惊讶,估计从来没有人跟她这么说过话。嘴一撅,头一扭,分明就是生气了。 姑娘的老爸赶快陪着笑说:“老师,学校不远,开车半小时,就能回来。我们一定下不为例。” 教了45年小学的老教师说:“学习,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聪明,也不是努力。而是学生要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不可推卸。看样子,她在家里,从来没有担当过自己的过失吧?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担当的孩子,找谁教也是教不来的。” 阿姨发难,并不是孩子忘了带卷子。谁没有“忘了”的时候?可是“忘了”总是一个疏忽,是一个造成了既定困扰的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既然错了,至少要有一个自我检讨的态度。 没有自我检讨,还有人倾力庇护,怎么会有进步? 中国家长是世界上最舍得花时间、最不计成本、最不惜余力培养孩子的家长。 为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碎尸万段,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家长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最包办包赔,专治专管的家长。 你的舐犊情深,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02 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是一家公司总经理。有一天秘书来报,某同事的妈妈来了,在外面等。 在法国,有同事的直系亲属不请自来,基本都是因为本人发生意外。他吓得冷汗就出来了,停了手头所有的工作,让人事部经理陪老太太进来。 老太太进来的时候,目测看着神态平和。他松了口气,估计事故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大家坐定,老太太开始说:“谢谢公司给囡囡这个机会。我家囡囡从小就是听话的好孩子,德智体美样样一流。初升高中,考大学,后来的研究生,都是自己考的,不需要家庭帮助。去年九月份入职公司,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个月都还能省出钱来孝敬家里……” 我朋友不会讲中文,靠翻译一句一句翻。谈了3分钟,老太太一直在唠家常。他看了看人事经理。人事都是人精,马上接上去问:“阿姨,请问你今天来,有什么问题呢?” 老太太说:“哦哦,今天来有两件事,第一呢,我家囡囡也来你们公司八个月了,一直没有涨工资。可是根据她的学历和能力,我和她爸爸认为公司应该给她涨工资。另外呢,她们部门的主管,已经怀孕了,再过几个月要休产假了,我们觉得囡囡比较适合这个位置……” “WHAT???” 看到老板一幅目瞪口呆的样子,人事经理主动站起来说,“阿姨,这个问题归我管,我来跟你谈。”

Read more

影响一生的错误

在《一个影响深远的“正确”选择》中,我用近十年的时间认清了一个“正确”选择,它以貌似正确的面目出现,一直跟随着我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在不解、疑惑与探寻中,终于发现了藏在这个“正确”选择背后的代价!它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损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坏了我们母女关系。认识到这一切后,我开始重新选择,重新学习,努力修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最让我感谢的是,这个错误让我学会把自己的脚步放慢,每当自己认定一件事是正确的时候,都会用这个声音提醒自己:我的正确选择背后一定会让孩子背上代价,我清楚这个代价是什么吗?我要让孩子背上这样一个代价吗?在不断的提醒中,我陪伴孩子走到了小学毕业,一个人生重要的选择摆在我的面前:孩子要选中学了。 面对小升初这样一个重大的抉择,我该怎么办?最简单,最不负代价的办法就是我替孩子选,选一所既符合孩子学习情况,师资、生源又好的学校,把孩子送进去就OK了。按这一标准,我快速寻找与行动,孩子语文、数学成绩都不高。但她的英语十分突出,没有上过任何英语补习班的情况下,一年半她通过了剑桥少儿英语一、二、三级考试,成绩都是十三、四个盾。也就是说,她半年考一级,这在同龄孩子里很少见。小学五年级就通过了公共英语一级考试,成绩也很不错,如果不是怕孩子太辛苦我给予阻拦,她也会去参加公共英语二级考试的。 此外,她还参加过无数次市级的英语口语比赛,一直稳拿二、三等奖,在同级参赛选手里,她一直是最小的。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让她成为一类校的英语特长生。她的获奖证书与考级证书达到了一类校的录考资格。我为孩子报名时,除了顺利地拿到了一所一类校的录考通知书外,还了解到,这所学校在招考英语特长生时,以口语、听力为主,而我家小崽子的口语、听力极强,考十次口语、听力,要有六、七次是满分,那几次没有达到满分的情况,也与满分相差无几。在考口语、听力上,我对孩子极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为孩子报这所学校。 当这一决定在心里明确下来时,另一个声音提醒我:这么正确,这么好的选择背后的代价你想过吗?你清楚吗?这个选择真如你所想,就这么正确吗?可不要忘记,你认为的正确选择的背后可是要有代价的!这个决定过程都把控在我的手里,怎么想都是最好的选择,会有什么问题与代价呢?我苦苦思考。 不,有问题!当想到“这个决定过程都把控在我的手里”时,突然发现了问题:这是我在替孩子选择未来,她的路应该由她选择,我要做的应该是教给孩子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而不是替她选择,如果我替她选择,她就有权不为这个选择负责任,到时候吃大亏的还得是孩子。 我要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她选的跟我选的不一样怎么办?她选的没有我选择的好怎么?现在孩子太小,就要让她为自己的未来做选择,是不是太早了?一串串问题都跑到我的眼前,一会儿想让孩子自己选,一会儿又认为这样做太不负责任。突然一个声音告诉我:让孩子自己选择,无论选对、选错,对她来说都是成长;现在让她自己选择一点儿也不早,以后让她自己选时,我还会有理由说,那些选择太重大,还是不让她选择为好。我不让孩子选择,不是因为自己选择的正确,而是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信心。孩子的成长不应该追求一步到位,每步都正确,太正确的选择背后也会有太大的代价,这事你已经历过,无需再来一次…… 就这样在内心里打了无数次架之后,我决定让孩子自己选择她想上的初中。小崽子选择的与我有明显不同,她选择了一所二类校的特长班。虽然我心里很不满意,可是为了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没再说什么,这样孩子就走进了这所二类校的初中双语试验班。经过三年初中生活的验证,我认为孩子的选择比我的正确。小崽子在这所二类校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如果去了一类校,学习压力就会更大。如果不是孩子自己选择了这所学校,我想她在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时很可能会放弃。小崽子一直挺下来了,没有怨言,没有抱怨,只有承担与努力,这应该就是她为自己选择学校所付出的代价吧。 图来自:pexels.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