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花钱的教养方法

虽然大家都同意:「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但是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不景气与企业裁员,当许多人开始为明天的生活忧虑时,对于孩子教育费用的支出难免愁上加愁了! 其实对于孩子从学龄前一直到中学,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费资源可以提供孩子的学习需求,甚至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与参与上,也不见得一定要花钱,只要家长多用点心,不花钱的教养方式反而可能有最好的效果呢!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调查研究报告,发现一个人自我评价高低的来源,是根植于幼年时父母陪伴时间的多寡而定。所谓自我评价的意思是不管外在的成就高或低,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价值的人的自我认定,通常这也是一个人快乐与幸福感的来源。 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花很多时间陪伴着孩子共同游戏、共同分享、共同学习,那种孩子潜意识中会有「我是有价值的,因为父母在乎我。」但是父母若整天忙着做生意,把孩子丢给外佣或保母,一年到头跟孩子没有多少次交心的谈话,那么孩子即便理智上知道父母忙着赚钱没办法陪我是为了我好,但是潜意识里却会烙印下:「一定是我不好,所以不值得父母亲花时间在我身上。」 这种童年的欠缺会形成一辈子心理上的黑洞,我想有许多人永远不满足地在追求金钱与浮泛的虚名,或许都是在填补这种内心的渴望吧?因此,当父母因为不景气或少了加班应酬而多了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反而是非常好的弥补机会。孩子的学习分为课本知识学科以及课外活动与人格生命态度等两大领域。 以上课的科目而言,若是我们没有钱让孩子补习、请家教或上才艺班,该怎么办?尤其有人说,城乡差距的关系,若是孩子碰到不尽责或没有能力的老师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年,从政府到各个民间公益团体都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许多影音教材的制作。我们可以上网进入教育资料馆网站,里面从幼儿、小学、国中到高中职,每个学科,每个章节除了文字教材之外,还有邀请最棒的老师录制了生动的教学影片,除了可以点进去线上学习之外,甚至开放下载放在自己的媒介上随时随地研读。 教育部网站里也有许多很棒的资料库可以使用。记得以前曾经到教育部参加一个会议,讨论该如何使用与推广中小学的题库教材。这是政府为了顾虑经济情况不佳的家庭,没有钱买坊间出版社出的测验卷,于是教育部花了不少经费邀请老师针对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分册分章节出测验卷,这些资料除了放在线上供大家免费下载之外(国民中学学习资源网),开会就在讨论若没有能力买电脑或买纸来列印的家庭,该怎么把资源送到这些需要的人手中。 我自己也知道住在我社区里有几位年轻朋友,号召了一些他在大学时勤于当家教的同学,录制了许多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影片,提供没钱上补习班的人免费线上学习。 像这样的免费资源只要家长有心,一定可以找到非常多且适合孩子的教材。若是家里没钱买电脑或没钱上网,这也没有关系,所有公立图书馆与文化中心,都有许多电脑可以免费供孩子使用。 对了,千万不要忽略了图书馆,图书馆除了书之外,还有影片,以及许多坊间不容易租到的纪录片或教学片,当然,这一切资源与服务都是免费的。 另外,除了这种课内的学习之外,透过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真实的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参加活动,基于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当然会收钱,但是,在台湾,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几乎每个周末假日都有数不清的免费活动。包括各地的文化中心,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每年至少有数十个机构或单位,基于达到亲近民众的形象与任务,都必须办举许多活动,而且因为「绩效」的评估,各部门无不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民众参加。 除此之外,数以万计的民间社团或者企业与基金会,也都会定期举办免费的推广活动,而且往往这些免费的活动都是该组织重要的标竿型宣传,所以邀请的讲师与活动带领人反而都是最顶尖的,就像线上学习的免费教材讲师都是该领域最棒的人才一样,其实是因为这些公共资源,都是政府或公益团体投入大量成本所设置的。 就像这些年我曾经担任过不少政府计画案的评审,看到那些委办的案子起码都得花上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做了教材教案后就是挂在网站上供民众免费使用,身为纳税人的我们,若没有好好利用,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另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团队合作与价值观的建立,往往在追求知识与课业成绩之余被我们忽略掉了。通常我们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各种社团,或担任公益团体的小志工,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以及合作完成一些任务与挑战。用这种方式进行这些非常重要的学习,也几乎是用不到什么钱的。 我们必须面对社会朝向M型化发展的现实,但是我们有信心即便没钱,也可以给孩子最恰当的教养方式,家长当然要多用点心,但是这样的用心绝对是非常值得的。 文/李伟文 图来自:wallcoo.net

Read more

国学常识100题,给孩子收下来(含答案)

本文总结了100个关于国学常识的知识点,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然后考考孩子,给孩子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把它做成游戏,在家里搞一个”国学常识大赛”,让孩子和父母轮流当选手与评委,并设立奖项激励……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地记忆国学知识。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Read more

你是熬夜努力,还是熬夜装逼

01 熬夜成了一种瘾‍ 某位媒体人下班途中猝死,报道着重指出他常常熬夜加班。媒体人们心有戚戚焉。 熬夜导致过劳死,这几年屡见不鲜。 昨晚和闺蜜见面,她劝了我好几遍:少熬夜。少熬夜。少熬夜…… 这话已经成了一句口号。 天天喊着要做,却从未落实过。 熬夜的危害,人尽皆知。听过许多道理,熬夜还是继续。 对有些人来说,熬夜是因为真的忙碌;而对有些人来说,熬夜成了一种庸碌。 比如我。我每天半夜十二点推送公众号,之后和异地恋男友聊一聊,一两点在朋友圈分享个文章链接,以表明自己还没睡。 不知何时,熬夜也成了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之一。 十二点刷朋友圈,你会看到一两句,“终于下班了”; 凌晨一点刷朋友圈,你会看到几句感慨:“这个点还不睡的,只有广告狗了吧。” 不,朋友圈里没睡的,除了广告狗,还有公号狗,还有创业狗,还有设计狗,还有考试狗,还有打游戏的单身狗…… 熬夜的理由数不胜数。每一个都冠冕堂皇。 熬夜成了一种惯性,一种瘾。 02 熬夜造成努力的幻觉 熬夜常常和拼命和努力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我们宣扬熬夜。 从那个传闻中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到田小姐标榜自己长期缺觉导致蓝色大脑,都让我们产生幻觉,熬夜就等同于努力,缺觉就等同于拼命。 其实,很多时候,你之所以熬夜,是为了假装努力和感动自己。你只看到自己努力,以为熬夜就很了不起,却忽略了自己曾自暴自弃。 熬到很晚,复习到十二点,加班到第二天,还不忘发个朋友圈。 复习一定要拖到考前一晚,工作一定要拖到deadline,最后一刻才开始赶,你早干嘛去了。 你有时间刷朋友圈,有时间跟朋友聊天,有时间看电影追剧,有时间玩手机游戏,就是要拖到半夜才去工作学习。还安慰自己,这是因为努力。 你不是努力,你只是效率低下而已。

Read more

管好自己的嘴,全都为你好

为每天造的口业忏悔 1) 不要评价别人的好坏,因为他们并不影向你吃饭。 2) 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3) 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那和你没有一点关系 4) 不要评价别人的学问,因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 5) 不要评价任何人,哪怕是你最看不起的人。 6) 不要胡乱花钱,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业。 7) 不要趾高气扬,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势。 8) 不要太过张扬,要明白没有一个人会比你更弱小。总之,做人要低调一点。 9) 不要依靠别人,因为生活沉重,谁都想活得轻松。 10) 不要伤害别人,因果迟早都会来。 11) 做人不要解释,是智者的选择。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向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向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别低估任何人 ,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12)

Read more

聊微信几大禁忌,一定要看看

禁忌1:不招惹是非 带有明显政治激进色彩的内容和图片不发为好,这样,可使你远离是非。 禁忌2:不能低俗 过分低级庸俗的内容和图片不宜啭发,因为你的作品是你自身品味的客观反映。 禁忌3:不能咒人 不可强制别人啭发你的作品,比如:啭了将走大运、发大财,不啭将会如何如何……这是微信交流中的大忌。 禁忌4:不能泄露他人隐私 不能随意发表未经他(她)人同意、带有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和图片,这涉及人权和肖像权,也是行规。 禁忌5:在朋友圈内不要常发个人生活琐碎和烦恼的事 偶尔还好,天天在朋友圈传递这样的负能量,这既影响朋友们的情绪,浪费朋友们的时间,也会暴露了个人隐私。 禁忌6:涉及国家和工作单位机密不要乱发 哪怕一对一发也不妥,信息网络时代都有被记录和泄密的可能。 禁忌7:别让微信绑架你的生活 再好的东西也是双刃剑,把握好尺度才能让微信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绝不能成为低头一族,影响工作生活和健康。 俗话说的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 你坐在我对面却在低头玩手机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上班族,这10种姿势要避免

久坐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如肌肉痉挛、椎间盘损伤等;您在工作时面对电脑屏幕的姿势更要尤其小心,因为长时间固定的、重复的姿势都可能导致劳肌损伤。 法国《妇女报》告诉您上班族应当避免的10种姿势。 1:坐姿使用电脑,背部不接触椅背。若需要仔细查看屏幕或座椅高度不适时,您可能还会弓身向前。 原因:当您背部不接触椅背时,多块肌肉便收缩,稳固并支撑您的躯干和头部,造成过度紧张、疲劳、背部和颈部疼痛。 2:用肩膀和耳朵夹着手机、听筒接电话。 原因:这种姿势使您头和肩膀都保持一种不自然的姿势,在这种姿势下,斜方肌过度收缩,会给背部造成巨大的压力。 解决方法:戴耳机,让您的头部保持自然,斜方肌放松。 3:使用电脑时头部后仰。 原因:为了维持头部高度,颈部肌肉将会非常紧张,造成颈部疼痛。 解决方法:将您的电脑高度调低,椅子高度调高,直到脖子不需要后仰。 4:使用电脑时头部前倾。 原因:头部重量约占全身重量的9%,头部前倾时颈部和上背部的肌肉都会非常紧张,造成颈部和背部疼痛。 解决方法:将屏幕或办公桌升高。 5:打字、握鼠标的手与小臂不成一条直线。 原因:这样打字、使用鼠标,时间久了很有可能造成您的手劳肌损伤。 解决方法:打字时手与小臂成一条直线;将鼠标靠近键盘使用,使握鼠标的手与小臂成一条直线。如果需要,您还可以使用带有护腕的鼠标垫 6:肘部与键盘和鼠标不在同一高度。 原因:可能造成肩部、背部、脖子的劳肌损伤。 解决方法:肘部保持90°弯曲,小臂保持水平。将您小臂的支撑物调整到与肘部同一高度,若调整不好,就干脆不要支撑物。 7:脚没有平放在地上。 原因:这种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可能造成腿部肌肉疼痛。 解决方法:调整座椅高度,直到脚能放在地面上。或者加一个可调节的脚垫,避免腿部发麻。 8:将要阅读的纸质文件放在屏幕两侧。 原因:这会使您不断转动头部,可能造成颈部疼痛。 解决方法:将文件放在屏幕和键盘中间。

Read more

当朋友难过时,请不要随便对他说这十句话

我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做什么,所以这些话是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地将这些话说给我的朋友,这不能能安慰他们,反而是令人感觉到隔膜。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观点——凡事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用烂了的十句话抛出去,不懂得如何安慰的话,宁可沉默就好了。 1、你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在我们的语境中,“改变自己”的潜台词,往往是劝说别人变得忍让屈服。请不要劝说你的朋友忍让屈服,你要支持他变得强大起来,需要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原则,仅仅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已,他仍然可以做原来的自己,不需要去改变别人,只是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而已。 2、社会就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 对别人说这句话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个社会哪样?你认识中的社会和别人认识中的社会一样吗? 3、不要抱怨,抱怨又解决不了问题 与这句话类似的还有“有抱怨的时间不如去做blabla……”“有抱怨的时间你早就巴拉巴拉……”“有本事不要在这里抱怨,去巴拉巴拉……”。 抱怨其实是一种不太受周围人欢迎的行为,特别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们会本能地逃避负面情绪,并且阻止他人情绪的表达。 然而,在你的朋友向你诉说自己的痛苦或者悲伤时,请不要对他们说“不要抱怨”,他们只是想要有个人倾诉而已,他们需要的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有人能包容他们的负面情绪而已。 4、少抱怨,多感恩 抱怨该抱怨的、感恩该感恩的就可以了,尊重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不值得感恩的人感恩,是种什么心态? 5、比起谁谁谁,你已经很幸福了 我从不认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来的。 他们总会找到比你更惨的人。来证明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有比你惨的人,你就觉得自己幸福了,某种程度上不是一种好的心态。 你嚼着窝头,回头一看还有吃不上饭的,你就觉得窝头啃着挺香,你不去想想怎么能让自己吃上白面? 你买不起鞋,回头一看还有人没有脚,你就满足了?你不去努力挣钱给自己买鞋? 这几年,劝人要知足的越来越多,鼓励人有追求的却越来越少。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幸福还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为世上断腿的人多,就不允许崴了脚的人哼哼。谢绝比较谁更惨,谢绝“你这样已经算是很幸福”。人幸福不幸福的标准是自己的,不是比较出来的。 尤其是不要在朋友郁闷的时候,再跑过来说我当年多惨多惨你现在这个算什么。 6、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用“凡事”取代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用一个“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求你凡事对内归因,就像是这十句话的共同特点那样,是对对方错误的有意迁就和回避。矛盾的起因,该谁的就是谁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别人的,方式就只能是把别人的错误压在自己头上。 这一点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很多父母尤其喜欢把矛盾的责任全部推给孩子,把自己情绪的起因全部推给孩子。 凡事向内归因,对心理产生的压力是巨大的,承担太多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过错。如果形成了对内归因的习惯,外界的伤害会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后果。 不回避自己的责任,但“原因”该谁的就是谁的,我们没有“多”找自己原因的义务。

Read more

你知道什么叫“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吗?

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大家都以为说的是: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糟粕。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但是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长大后情路坎坷,都是爸妈的错?

长大后很多心理上的问题,没安全感、过度依赖、焦虑… 等等,都能够追溯到小时候与父母亲的关系。还在襁褓中的我们透过父母来了解这个世界,借此判断这个世界是否安全?会不会受到伤害?而在一岁的时候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就会根深蒂固影响此后一生的行为。本篇文章强调父母应该满足和回应孩子需求,让他们感觉被爱和理解。 孩子在婴儿时期与父母亲所形成的「依附类型」,将会决定他们有没有安全感,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甚至是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 的确,许多研究显示,孩子的依附类型会影响到他的同侪关系、影响他愿不愿意去探索和尝试、影响他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能不能创造良好的人际互动与亲密关系。这样听起来,依附关系真的很重要,但是很多父母都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依附关系?什么样才算是有安全感的孩子? 要介绍依附关系,就要提到两位心理学家──玛丽‧安沃斯和约翰‧鲍比。他们在1950 年代相遇,当时,美国社会崇尚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家约翰‧华生不断告诫父母:「不要拥抱、亲吻孩子,也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抱孩子,不然就会宠坏孩子。 」如果你是一位父母,这样的主张你应该并不陌生,在台湾,认同「百岁医师」(美国小儿科丹玛医师) 育儿方法的家长也是这样觉得──小孩哭时不能抱,不然孩子就会用哭声控制你。 但是,安沃斯和鲍比却不这么觉得。他们认为, 父母亲要回应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感到安全。而当孩子感到安全时,才会更独立、更愿意尝试与探索这个世界。安沃斯在当时观察了一些母亲与孩子,她也发现,那些最不黏人、最不常哭的孩子,反而是有位常常回应孩子的母亲。为了要验证理论与观察,安沃斯决定做一个实验。 母亲离开又回来,孩子会怎么反应? 这个实验称作「陌生情境」,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用双面镜观察妈妈和约一岁大的小孩的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母亲被告知要短暂的离开房间,然后再回来。安沃斯认为,孩子在妈妈离开房间时应该是会充满焦虑的 (事实上也证明,就算外表看起来很冷静的小孩,他们的心跳和压力贺尔蒙也显示他们是感受压力的)。研究人员想要知道,当母亲离开时孩子会怎么反应,还有更重要的,当妈妈再度回到房间时,小孩会怎么样与妈妈互动呢? 安沃斯在观察过许多妈妈与孩子的「陌生情境」后,依照孩子的反应分成三类型。第一型的孩子在妈妈离开时哭得很难过,但是在妈妈一回来后,孩子立刻去靠近母亲,并且很快的被安抚,停止哭泣,然后能够继续玩玩具,这一类型的孩子被称作有着「安全型」依附关系。 第二型的孩子在进到新房间时非常焦虑和黏人,不太愿意去探索新环境,在妈妈离开时他们很难过,妈妈回来后他们可能会去找母亲,但是无法被安抚,还是继续哭泣──这些孩子想要亲近妈妈,但又很害怕焦虑,被称为「焦虑矛盾型」。 第三型的孩子在妈妈离开房间时表现出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当妈妈回来后,他们也不会去靠近母亲,这类型的孩子称为 「逃避型」。不管是焦虑矛盾型或是逃避型,这些孩子都有着「不安全型」依附关系。 父母的对待方式,决定孩子的依附类型 陌生情境实验中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依附关系类型,是因为孩子天生气质不同所造成的吗?或许基因会有一些影响,不过,早在这些妈妈和孩子进到实验室之前,安沃斯已经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些孩子的家中观察亲子互动,所以,她能够归纳出,到底是什么样的母亲对待方式,让孩子在妈妈离开又回来后,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 婴儿出生后,藉由与身边的人的互动来理解这个世界,尤其是主要照顾孩子的人,像是父母亲。当婴儿不舒服或是饿了哭泣时,如果爸爸妈妈回应孩子的需求,像是将孩子抱起来安抚、喂孩子喝奶,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安全可以预测的─ ─ 他们了解,当我有需求时,会有人来回应我、帮助我,这就是形成安全型依附关系的孩子。所以,在实验中,当妈妈回到房间后,本来痛苦哭泣的孩子能够立刻亲近母亲并且被安抚,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妈妈能够满足我的需求,能够让我快乐。」 而根据安沃斯的家庭观察,这些有着安全型依附关系的孩子,果然有一位平常会回应孩子的妈妈。当孩子能够有一位让他安全依附的大人,这位大人就像是孩子的安全堡垒,让孩子更愿意往外踏出去探索这个世界,也能够从父母的安抚中学习如何调节情绪。 那么,是什么样的教养模式让孩子形成不安全型呢?

Read more

君子斗不过小人?

君子不是斗不过小人,只不过是级别不一样, 斗来有失身份: 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 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 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 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 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 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 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 君子顾及脸面, 小人不计影响; 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 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常见的小人类型: 1、擅长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 对别人尊重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素养,说一些普通人爱听的话、喜欢听的话也是为自己营造较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手段,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某个人有 “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 的爱好,你就应该特别留意了,起码你在他面前是绝对不能说其他人的坏话或是发谁谁的牢骚了,免得小人搬弄是非。 2、喜欢搬弄是非;或者造谣生事 喜欢搬弄是非者或是喜欢造谣生事的人,通常都会是另有目的另有阴谋的,这种人习惯于用这种贬低别人和污水化别人的手段来衬托出自己的优秀,或是设计好让比自己优秀的竞争对手陷入困境,失去领导或同事们的信任。如果你发觉身边某些人总习惯用“听说”来造句时,你就要特别留意了。 3、习惯挑拨离间,甚至暗箭伤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