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事L在我旁边接听男友电话时,脸色突然从晴转阴,语气瞬间从好变差。以前我以为这种情况是两人在吵架,后来我知道这就是他们平时的说话方式。 我有点想不通,在工作中分寸得宜、情商颇高的女友L,在恋爱中,时而铁齿铜牙,时而聒噪埋怨,时而挖苦嘲讽,时而冷战沉默,反正能轻而易举地把话说成肇事现场。几个玩得来的同事没少劝她:话语里的负能量是会相互反弹的。 你铁齿他铜牙,拍拖到处充满争吵;你聒噪他埋怨,双方好感碾为齑粉; 你挖苦他嘲讽,强制拆迁彼此梦想;你冷战他沉默,两人彻底浓情转淡。 堂堂的苏联都能被冷战活生生地拖垮,更何况你俩的感情? 两个人好像在打恶语制成的乒乓球,你一句狠话打过去,他加大力度扣杀回来,如此反复,直到一方接不住后掀桌走人。彼此伤害有什么好玩的?年轻小情侣可能还不明显,我见过不少常年争吵、恶语相向的夫妇,外在状态就是相处关系的告密者:女的脸色蜡黄、皱纹深刻,男的因循苟且,麻木消沉。两个人之间的恶性沟通,势必会加速双方身心灵的折旧。 02 我身边就有一位桃花运很旺的妹子,她有句经典语录:能用说话搞定的事,干嘛要跟自己的身心过不去。深以为然,我也一直觉得,姑娘们要好好说话,尽量少发脾气。 发脾气,就像发行限量版的名牌包,发得越少越有价值越被惦记,天天发的只能是无人问津甚至避之不及的地摊货。有姑娘不服,没听过“懂事遭雷劈,骄纵有人疼”?没错,小作是情趣,大作太伤人。 有妻子反驳,不是说“家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但是,家绝对不是让人放肆的地方。有女人撇嘴,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行吗?天哪,你先拿刀子嘴伤人,再用豆腐心伤己,到底是为哪般? 日常相处中,摩擦和碰撞肯定会有,但一旦说出难听的话,事后需要自我反省,究竟是为了发泄自身不满,还是想真正解决问题。如果要发泄情绪,说气话只能被反发泄,负面情绪在你们争执的回合中逐渐增强,造成两败俱伤;如果要解决问题,就该注重沟通方式,把话说到点子上,你大声嚎叫,只会让说服力大打折扣。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异性缘好的姑娘都是说话高手。 03 我毕业去深圳找工作那阵,在叔叔婶婶家小住了一段时间,我叔常跟我说当年如何从众多追求者中追到我婶。婶婶的说话方式让我至今受益。 她一进门,我就感受到她随身喷洒的负氧离子,笑意盈盈,眼波流转,讲话的尾音常以广东地区女生的”喔”结束,说话像做慈善似的让人舒心。婶婶那些真诚到位的夸赞、含情脉脉的撒娇、包裹糖衣的批评、恰逢其时的幽默、有建设性的争执,都列进我的待学课表,其中,我急需恶补的是以下两点: 换词大法》比如,她当面称呼叔叔时,她不会说“你”,而是说“老公你”,显得很亲密;她讲话叔叔摆出一张困惑脸时,她不会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我说清了吗”,一点不压迫;叔叔朋友推荐的股票亏钱了,她没说“都怪你朋友”,而是说“我俩看走眼”,一种共进退的义气感迎面扑来。 此外,她还把“买房”说成“拥有共同的家”,把“供养孩子”说成“陪孩子成长”。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多虑了,对语言敏感的我觉得,她这种回避沉重压力、描摹美好蓝图的说话方式让人心生乐观。 预告机制》我目睹过婶婶发过几次脾气,最有借鉴价值的一点就是,她忍不住要发脾气之前,会给身边人以指令明晰的预告。有天,她因工作上的事回家生气,发怒之前直接告知我们要站在她这边,然后开始痛批公司小人,我和叔叔再没眼力劲儿,当下也能异口同声地声援她,五分钟后她就释然了。 有次叔叔惹她生气,她先点明叔叔的哪个行为踩到她的雷区,再直截了当地说“我生气了,你得哄到我开心为止”。我就远远地看着叔叔花式逗她开心,两人很快就冰释前嫌。 多少姑娘,不直接说“站在我这边”而是说“你来评评理”,别人评理时她又发飙;不坦言说“哄我开心”而是说“我没生气”,别人没哄时她又炸毛。如果你生气前说明原因、表达诉求,在乎你的人会体谅包容你,但你无理取闹、乱作一通、以点带面、迁怒亲家人,恐怕会衍生出其它的问题。 婶婶的说话方式潜移默化地配制了弱碱性的家庭氛围,叔叔和婶婶两个人处在一种良性循环里。互相赞美,结果双方都越赞越美。任何口吐恶言都要计件收费,任何惯性夸赞都会甜蜜积分。说话之道决定恋爱质量。 作者简介:梁爽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人生,唯有锻炼与读书不能辜负
人到了一个阶段,生活开始给你做减法。当灵魂升起,看着疲于奔波的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读而思 两个人,因为外在决定是否在一起,因为内在而决定在一起多久。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不要过分关注一个人的外表而忽视其内在的品质,但我们也应知道,几乎没有人会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还必须对自己外表负责。 不管长相如何,锻炼久了,减脂塑形,精力充沛,可以遇见全新的自己。 不论学历如何,读书多了,内心充实,精神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 把跑步坚持下来会发生什么? 1.越来越勤奋 跑步是一个从懒惰到勤奋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你摈弃越来越多的坏习惯,拖延症也会被治愈。每个坚持跑步一年以上的人,都不会是一个懒惰的人。 2.抗压能力越来越强 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跑步的人每天抽出1-2个小时会缓解一天大部分的压力,心情自然会舒畅。身体的强壮,品性的改变也会让一切压力变为浮云。 3.会早起 跑步的族群,不会睡懒觉。因为生活更规律,跑步的消耗会让睡眠更踏实高效,因此会养成早起的习惯。 4.魅力会增加 由于形体的改变,各种激素的分泌会让美丽值大大提升,因为跑步而得到的自信也会异于常人。 把读书坚持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刺激精神 研究表明保持精神亢奋可以减缓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错乱。因为保持你大脑的活跃和忙碌可以防止它失去能力。 2.减轻压力 无论你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或者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压力会消失不见。 3.提高记忆力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就必须分清出它们的任务,它们的背景,野心,历史以及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必须记住贯穿故事中多角的复杂情结。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器官,他能很轻松的记住这些东西。 4.增强分析能力 读书时读书后,我们总会动用自己的思维去评论。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分析能力,来界定它是不是一本好书,人物发展是不是且当,故事情节是不是顺畅。如果你有机会和其他人讨论那本书,你将能很清楚的表明自己的观点。
Read more生活中10句伤人的话 换个说法 一切都会不同
1、“完了,完了,麻烦大了!” 此话一听就让人感觉出了大乱子, 可能还等不及别人了解情况,你就传递了恐慌情绪。 如果换句说法是不是更好呢? 比如: “不巧,好像出了点状况。” 2、“这个我不行,我处理不了……” 当领导或同事有事情交办, 不管能否办到都不要首先表现出抵抗, 否则,容易让人怀疑你的能力和诚意。 如果换句说法是不是更好呢比如: “我马上办,有问题再说。” 3、“就他能耐,好像地球少他不转。” 要有团队精神,善于发现同事的优点,多赞扬多鼓励。 如果换句说法是不是更好呢比如: “小王主意真多,这回可帮大忙了。” 4、“看在朋友的面子,帮帮我!” 同事相互间的合作很重要,但不要用交情做筹码, 人只会给认可自己能力的人帮助。 如果换句说法是不是更好呢比如: “这回得靠你了,没你还真不行。” 5、“不知道,你问别人吧。” 不是什么你都能知道,但也不可以藉此而推脱。 如果换句说法是不是更好呢比如: “不好意思,我先问问,待会告诉你好么”
Read more成功孩子背后的父母,都具有这15个特质
研究发现,其实成功孩子的背后父母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值得很多家长借鉴深思。 一、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和这些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这些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 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决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 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这些父母接触中,我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存在。 二、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决不会轻易改变的。 比如,改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 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决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三、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纵观这些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父母之间很少发生争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温暖和依靠。 母亲往往在家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在乎穿多贵的衣服,用多贵的东西,关键在于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举止稳重,朴素低调。 父母都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对问题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执,举止稳重,谈吐优雅,不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很少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关心但绝不溺爱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关心,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断然拒绝,而决不后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不会姑息迁就。 六、父母配合默契。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个唱红脸的一个必须要唱白脸,父母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指责,这是大忌,曾亲眼见过,一个孩子不听母亲的话,和母亲发生争执,做父亲严厉斥责他这种行为,孩子歪着头不服,父亲过去就踹了一脚。孩子掉泪,但父亲并没有妥协。严肃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当的。 做母亲的马上给他说道理,两个人配合默契。很快孩子不再固执已见。 七、工作认真,踏实。 父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纵观这些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踏实,兢兢业业。在单位上干得也很出色。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八、定时定点关注孩子的学习。 每天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并且能定时定点,孩子做完作业,要检查一遍,有时间陪着孩子读书,即使自己不读书,也会陪在孩子身边。 我看到他们家里都有自己的书桌,每天有一段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作业读书时间,父母都会放低说话的声音或关闭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
Read more你还在追着孩子喂饭吗?
很多妈妈都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一顿饭没一个小时结束不了,又费心又费体力。 孩子真的是不爱吃饭吗?其实不然,多半是家长纵容的结果。 上周去同事家玩,同事的儿子刚满2岁,我们吃饭的时候,同事让孩子的奶奶看着孩子,说是孩子在桌上容易捣乱,让奶奶带着孩子在一边的小桌子上吃点就行了。 显然小家伙不满意这个安排,用不吃饭来抵抗,奶奶不断得哄着:「来,我们学个小花猫吃一口,小花猫怎么吃饭呢?」 「来,我妈再学一个小老虎吃一口,真乖!」 一顿饭下来,估计把能学的动物都学了一个遍,但是下一顿怎么办呢? 所以孩子越喂,越哄着,越不好好吃饭,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就要让孩子享受到吃饭的快乐。 养成好的吃饭习惯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就要注意。 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要添加调味剂,果汁等味道好的饮品也要让宝宝少喝,以免孩子喝了好喝的果汁反而不喜欢吃奶了。 当宝宝能够握勺子,开始尝试自己吃饭的时候,早一点宝宝大约9到10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尝试抓勺子了,一般来讲1岁左右宝宝就开始自己吃饭了。 当宝宝开始尝试自己吃饭的时候,妈妈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并且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来对待,到了吃饭的时间,把宝宝餐椅放在餐桌旁边,让宝宝跟大人一起吃饭。 给孩子前面的小碗、小盘子里布菜,让孩子享受跟家人一起吃饭的乐趣。 孩子虽小,但是跟大人一起吃饭,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融入家庭中,而不是被特殊对待,那些总是追着孩子喂饭的反而没有让孩子跟大人一起吃饭的效果好。 妈妈们不用担心孩子会把饭弄到身上、脸上,无非就是多换一身衣服,多洗一次手脸,相比让孩子好好吃饭,这些事儿都不算麻烦。 另外,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吃孩子不爱吃的东西,有时候家长越是强迫孩子反而越不爱吃,我们成人都不喜欢别人强迫自己,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孩子不爱吃青菜,妈妈可以尝试做青菜饼,青菜面,这些办法总比强迫孩子吃要好。 或者,妈妈可以在阳台种几株青菜,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等青菜成熟后,孩子肯定不用唠叨就会主动去吃青菜了。 偶尔孩子吃的少一些,家长也无需大惊小怪,因为每个人都有胃口不太好的时候,或许是这天没怎么活动,耗费的精力比较少,不太饿,又或许,今天消化不太好,想少吃一些。这都无可厚非,别因为这个责备孩子,只要不是经常性的不爱吃饭都没关系的。 总之呢,对待孩子吃饭这件事儿上,家长一定要用心,但是不可过于担心,循序渐进,让孩子享受吃饭的乐趣,孩子就会爱上吃饭了。 作者:木棉麻麻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老板最不该说的十句蠢话!
当老板已经是个苦差事了,可是如果你的员工认为你的行为像个傻瓜的话,就会难上加难。 1.”因为我这么说。” 虽然对于无法理解成年人逻辑的五岁儿童来说,这种说法可能会有用,可是在商业环境中,靠着你作为经理的权威做事真是一种懒惰而愚蠢的行为。 因为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而不是儿童,所以如果员工们能够理解老板做出某个决定的理由,就更有可能支持他们不赞成的决定。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 2.”照我说的做。” 很多老板认为他们应该比员工自己更了解他们的工作。结果是,这些老板规定了每件事该怎么做,并且坚持要求员工按照他们的要求完成工作。 可是,老板们只是管理员工,而不是管理这些员工完成的工作。一位老板应该告诉员工该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即使在指导工作的时候,老板也应该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聪明的老板会说:”让我们试试你的方法。” 3.”这个谣言不是真的。” 老板们常常觉得只要否认一个传言的真实性就能将其平息。可是,任何一个有一点点常识的人都会意识到如果传言完全是无中生有,那么老板就不会这么在意。 尽管如此,老板们不断地试图平息谣言,特别是当他们的公司走上下坡路了之后更是如此。下面就是一个例子。当老板否认公司走上下坡路的谣言的时候,聪明的员工就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了。 聪明的老板会:什么也不说。 4.”你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只要老板们想要让别人少拿报酬的时候就会这么说。最好的例子就是没有薪水的实习,不过老板们也会用这种说辞诱惑经验丰富的员工。 让我们假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那么如果有人是第一次担任首席执行官,受命管理一家已经成型的企业,是不是也应该是零报酬?毕竟他们不是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么?而且这些经验可以用于下一份工作。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们会根据你的价值付给你薪水,而且你也会学到一些东西。” 5.”我们唯贤是举。” 很多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都声称得到提拔的总是最聪明的员工。可是,只要匆匆一瞥,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的中等规模的企业中,”彼得原理”都是通行法则。 除此之外,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只要顶级管理者中的女性不到一半,谈什么用人唯贤就非常可笑。毕竟,在四十年前,进大学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多。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们会竭尽全力聘用并且提拔最好的人。” 6.”我们希望你们对公司保持忠诚。” 很多老板相信员工愿意留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即使他们已经在别的什么地方获得了更好的职位也是如此。特别是在雇主花了钱对员工进行了专业技能的培训之后更是如此。 可是,说到忠诚,应该是双方面的。如果企业能够保证提供终身职位的话,也许对企业保持忠诚还有点意义。可是,现在员工们都知道他们可能被外包取代,为什么还要对企业保持忠诚呢?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会继续按照你的价值付给你薪水。”
Read more老板,请不要再做员工的保姆了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应该牢记的话。有很多管理者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员工的难题一律包办,不给他们独立思考以及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后果不敢设想。领导者管理员工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这篇文章会带给你答案。 管理者的角色是“造钟”而不是“报时”。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大多数人都会看看表告诉我一个时间,这就叫报时。那什么叫造钟呢?如果有人问你几点了,你可以告诉他,要想知道几点了,有几个办法: 第一,去买一块手表或者买一个挂钟自己看; 第二,自制一个沙漏; 第三,根据天空中太阳的位置推测时间等等。 从而启发问话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造钟”。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人来问我们问题,都这样回答人家,只是讲这样一个道理而已。 记得20年前我刚加入惠普的时候,有一次,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难题,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去找当时的市场部经理。我把事情陈述了一下,就问他,您看怎么办?这在其他企业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我的上司并没直接回答我。 他看了我一会儿,就反问我:“你说该怎么办?” 我一下子就懵了,心想:“我跑来问你,正是自己想不出来怎么办,你怎么给我顶回来了?” 于是我说,自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才来征求领导的意见。他让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想出什么建议或方法了再来找他。 我回去以后,一开始心里挺不舒服——这里的人怎么这样呢?我找他帮忙,他一句话不说就把我打发回来了。对他来说,这件事情肯定是很简单的事情,告诉我一声不就完了吗? 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挖空心思地想办法,结果还真想出来一个方案。第二天我又去找他,把我想出来的方案给他讲了一下。 他静静地听我说完,盯着我问道:“就这一个办法?”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又说:回去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多想几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经他这么一逼,我只好再回去仔细琢磨,还真的发现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当我拿着三个方案再度找他时,这一次他非常认真地接待了我,听我讲完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思路后,他帮我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完了以后,他对我说:“我只是帮助你分析方案的利弊,具体用哪个方案还是由你自己决策,我不替你下结论。这就是为什么你第一次、第二次来找我,我没有马上告诉你答案的原因,因为公司请你来,不是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这次对话给了我强烈的心理冲击。就人的本性来说,每个人都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自己,遇到自己的强项都有露一手的冲动,即使是很谦虚、很内向的人也不例外。 正是由于人的这种本性,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现这种能力的过程来换取成就感。因为我们过去衡量一个管理者的水平高低,是看这个人能不能办事,遇到难题能不能想出好办法去解决。 在这种标准下提升为管理者的人,都是个人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在指导下属时也习惯于亲自上阵。这样做解决问题的速度最快,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告诉员工答案,员工回去一试,果然见效,立竿见影。 但是,当员工再次出现问题时,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又跑来求助上司,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遇到难题找领导。管理者解决一个部下的问题很容易,如果有十个部下怎么办?如果每个部下都有问题的话,上司就成了救火队员。 况且,在很多国内企业里,还存在越级管理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司第一把手的部下(在跨国公司不是这样的,通常一个管理者所管理的人数不能超过15个人,而且不可越级管理),如果有100个带着问题来的下属,可想而知,老总的时间肯定不够用,甚至一天到晚不睡觉也应付不了,因为所有的事都等着他给答案。 这种情况在开始时老总可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感到焦头烂额,叫苦不迭了,而且老总会觉得部下都是无能之辈,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这与溺爱孩子的家长一样,当孩子长大了却什么也不会做的时候,不要责怪他们,是家长没有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包办了。在跨国公司里面,衡量一个管理者有没有本事,不是看他自己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看他能不能教会部下解决问题,让部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公司请任何一个员工来,绝不是为了让他天天坐在那儿等着上司布置工作,也不是上级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否则的话,企业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只有躯体没有脑袋、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思考的“机器人”。 我们所提倡的“造钟”,就是要教会员工做事情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跨国公司里,会“造钟”的管理者才算是好的管理者。一个问题,我教会你如何思考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员工就不会再回来问下一次了。 短期看,这样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明明5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却花了好几天时间。
Read more你是个「边缘人」吗?
「边缘人」可以指无法或者不愿意融入群体,游离于主流社会或主流价值标准以外,或者独自钻研着某个少人问津的领域,或其他自认为处于「边缘」地带的情况。 1.基本没人主动找我说话; 2.偶尔有人和我说话时,对方往往非常客气,甚至小心翼翼; 3.一切问题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不带情绪接受所有的观念和行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可以改变,无须产生情感; 4.时间自由度极高,因不参加集体活动,不遵守自认为无谓的规则,不需要迁就朋友; 5.得到的自由时间都在独处; 6.沉默寡言。除了偶尔的“谢谢”,“不好意思”,“多少钱”和上台演讲,几乎不说话。 7.认为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是骗人的把戏; 8.被父母长辈认为怪异,无数次被劝说“要开朗”,“要和小伙伴出去玩”。此时微笑点头,不再期待对内向者的理解; 9.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沙箱,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都是沙箱的一部分,观察就好,介入也无所谓,但希望自己不陷入到某种环境或主流价值观里面,能够保持独立; 10.厌恶和多人相处,但不畏惧。必要时会戴面具,变身另一种人。 来源:知乎
Read more今天会过去,明天会更好
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 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 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 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一份好的感情或友谊,不是追逐,而是相吸;不是纠缠,而是随意;不是游戏,而是珍惜。 浓淡相宜间,是灵魂的默契;远近相安间,是自由的呼吸,是距离的美丽。 可以肆意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因为心懂;可以朝夕相处,也可以久而不见。 走过的路,脚会记得;爱过的人,心会记得!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当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开始,放下所有一切。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 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成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女生由丑变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身边认识不少女生,每次和她们见面都会开启连珠炮似的吐槽模式: 哎呀本仙女这么有才华和内涵,男神为啥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哎呀原来他竟然喜欢隔壁的肤白貌美大长腿,肤浅!桑心! 哎呀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就没有人向我表白过? 哎呀这个世界怎么就我还散发着单身汪的清香? …… 然而每次我都想反问她们一句:你确定你喜欢的人会喜欢现在这个样子的你? 或者换个问法:如果换成你,你会喜欢上你自己吗? 不会化妆不懂穿搭每次出现都土里土气,不愿运动不想流汗只想在家抠脚刷手机…讲真,你是哪来的自信觉得男神会看上你? 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谁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内心的美丽。 我的朋友小她,曾经就是这样一个被男神拒绝N次的姑娘。那个时候的她,就像一只还未开化的丑小鸭,胖、土、糙,整天活在深深的自卑里,只知道傻傻地喜欢着那个人。 后来,她终于下定决心改变。先是泡在健身房里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130瘦到96,后来换了发型、修了眉毛,从零开始学化妆,还认认真真地研究起穿搭和时尚。现在的她,早就从不起眼的丑小鸭蜕变成了被追捧的白天鹅,视界更宽了,她也终于不再执着于当初的感情。 因为她发现,比被男神喜欢更开心的事情是,她终于认可和喜欢上了现在的自己。 所以呀,不要再抱怨为什么还遇不到对的人了。在他找到你之前,你要变成更好的你;在还没有人爱你的时候,你要学会好好地爱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