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以后都会当上大老板?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把坏学生归类为【屁孩】【麻烦制造者】。很多父母甚至只愿对用功读书的孩子好,而忽略了早早就被学校停学的坏孩子。到底这群你们口中认为的屁孩,麻烦制造者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他们的一辈子是否就这样毁了呢? Nonono!不知大家可否发现,当你成功读完大学时 拿着一张用不少钱读回来的文凭在努力工作时 有一天你们举办了同学会,在同学会上当年很厉害读书的同学 都在炫耀自己在那间大公司工作,有人甚至可以工作一年去欧洲旅行 但当问到那位当年已停学的同学近况时 竟然发现他已经是一名很成功的老板了! 在你毕业工作后,他已经是一位老板了… 为什么他比我还成功? 这句话是当你听到他成为老板后的第一个想法 他是不是贩毒啊?他是不是做了大哥啊? 其实都不是。 以下8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通常坏孩子以后都会当上大老板…..第7个太中肯了! 1. 他们脸皮够厚 是的,中学时总不会缺乏一群时常在乱喊乱叫甚至以为公开被老师鞭打是很有型的一件事的同学,这些坏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脸皮很厚。从古至今做生意首要条件并不是要你几有钱,而是看你脸皮有多厚!你看现在大马那群在网上连歌也不会唱的红人,有哪一个不发达?有哪一个不赚大钱的?全都是因为他们脸皮够厚,不怕你们批评,只怕你们不看而已,所以说,脸皮厚才是王道! 2. 他们就算跌倒了,也输的起! 是的,无可否认很多坏学生在停学后都会立刻去找工作做,而以当时他们的年纪来说,他们在工作时都会被长辈刁难甚至责骂,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事情都必须忍,因为他们被炒鱿鱼后都很难再找工作。所以当他们自己出来创业后,都不会因为跌倒了而哭,而是会更加坚强去试第二次。 3. 他们存钱的时间比我们长! 当你读完大学,那位坏学生已经是供着房子了,当你工作半年后准备买一辆新车时那位坏同学已经准备开店当老板了。当你为还政府钱而烦恼时那位坏同学在烦恼着分店应该开在哪里。 你觉得不公平吗?不!别人用了5年时间在辛苦存钱,他只是起步比你找而已,如果你也想这样的话从今天开始就好好存钱规划你的人生吧! 4. 他们做过很多工作,会知道什么行业以后会火红!

Read more

为什么老二会比老大精?原来根源在这里…

这次小长假带困困去了趟表姐家。 早就听说表姐家的老二比老大机灵,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才两岁多的弟弟就喜欢“欺负”哥哥,抢哥哥的玩具,抢哥哥的零食,吃饭时,弟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哥哥却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前,一副“斯文”模样,要等着妈妈给他往碗里夹菜,有时还要喂几口才跟得上大家的进度。 出去玩的时候,弟弟在草地上狂奔、打滚,哥哥只喜欢拉着表姐的手,在一旁观望。 我很奇怪,便问表姐,你这养老二的画风和养老大完全不一样啊! 想当初,你养儿子何其精贵:抱孩子前必须用消毒液洗手;孩子洗澡水的水温必须经过水温卡测试,精准到40度;孩子衣服脏了一点就马上去洗,生怕有细菌;追着喂饭,定时吃水果,24小时高质量陪伴,整个一个标准孩奴。舅妈看不惯你带孩子太细致,你们母女经常起冲突。如今却怎么把老二这般放养?这要是以前,看到老大在草地上打滚,你早就拖他起来回家换衣服了。 表姐说,其实养过一个孩子,就不觉得第二个会怎么样了。真所谓是,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 当初养老大的时候,我买了很多育儿书给自己,怎么搭辅食,怎么开发智力,怎么应对他的各种敏感期,各种早教卡买了一大堆,自己都快成半个心理专家了。 但是生了老二,基本都是放养状态,水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渴了就自己去喝,扔一堆玩具,让他自己随便玩,也不像以前扶着老大那样让他练习走路,感觉老二自己爬着爬着就会走了。更没有刻意地教过老二认字、数数,让他跟着哥哥混日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说话。 但是,特别让人惊讶的是,老二的各种软技能比老大还强。 比如,老大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不喂他他都不好好吃饭,而老二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剥鸡蛋了。老大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只会哭着来找妈妈,而老二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摆平,抢起哥哥的玩具“毫不怯场”。哥哥和弟弟在一起时,常常不是哥哥保护弟弟,而是弟弟来照顾哥哥,弟弟甚至帮哥哥穿鞋,每次哥哥闹情绪,弟弟反过来给哥哥擦眼泪。哥哥以前见了生人,会拼命往妈妈背后躲,而弟弟却会用不太清楚的口齿大方地和邻居打招呼…… 总之,不论是独立程度还是智商情商,弟弟都好像比哥哥更胜一筹。 除了老二和老大的差别,困妈还发现,表姐的状态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以前她全职在家带老大,整天围着孩子转,自己不修边幅,不接触社会,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而现在,虽然多了一个孩子,却感觉她容光焕发,轻松愉悦,完全不是以前那副苦大仇深的尊容了。 表姐说,生了老二才知道,带孩子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兮兮,更没有必要放弃自我,投入全部的精力。而且,孩子越娇贵、越精养,后续的麻烦就越多。比如老大因为小时候吃蔬菜时,表姐总是用辅食剪帮他剪碎,现在他遇到稍硬一点的东西自己都吃不下去,而老二完全不会有此担心,因为他现在就可以自己啃黄瓜和桃子了。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都说老二比老大精,也许正是因为被成“猪”来养,所以他们才在放养的过程中自然get了诸多技能,自己去探索、去受挫、去成长,不但长成了一个小机灵鬼,也让父母特别省心。 其实,养孩子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却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投放了太多的精力,各种殚精竭虑、各种谨小慎微,不但苦了自己,也扼杀了很多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 以前有人跟我说,特别担心教育不好孩子,怕他走弯路,怕他三观不正,怕他以后不能幸福。她问我,需要看些什么书,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为人父母,当然需要不断地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活出鲜活的自己,精彩的自己。正所谓,富养孩子前先富养你自己,你快乐孩子自然阳光,你三观正,孩子自然不走弯路,你的家庭气氛融洽,孩子自然幸福快乐。 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格外严格,不论从饮食起居还是教育学习,都事必躬亲、严加把控,孩子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困扰多多。而我对困困一直属于粗养,看到她各种技能都还达标,每天没心没肺笑得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幸运地收获了一个省心的孩子。现在看来,也许正是因为我不太“惯着”她,不太控制她,她才如此独立,而且具有幸福感。 所以,生命本来就自成宇宙,我们做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额外做什么,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 文来自: 妈妈育儿必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真正让你更值钱的,是你20%的时间

想让自己有更长远的发展,尤其是在职场中,那就必须让自己有某种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你的核心价值,是你区别于其他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并不是从日常工作中得来的,而是在工作之余获得的。 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大多数人都是职场螺丝钉,在公司这个庞大系统里做着重复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于是总收到这样的提问:“如何摆脱这个困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才?” 我的回答是,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要努力让自己有一些特别的经历。 就像前段时间我发过一个朋友圈,大意是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件事情,你觉得做了很有价值,但因为公司的业务结构,老板的喜好或客户的关系导致你不能继续做这件事,那我的建议是尽量挤出时间来把这事独立完成。 哪怕这件事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者一个简单的猜想,甚至完成度只有50%,只要你坚信有意义,那就做出来。 因为这才是让你和别人形成差异的地方,也是让你能够脱颖而出的最快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先讲个故事。 一直以来,Google公司内部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叫20%原则。 公司鼓励员工每天拿出20%的时间来,去钻研那些自己喜欢的课题。这些课题可以和手头的工作有关,也可以毫无关系。 一开始这只是小团队里几个工程师的主意,后来发现,这20%的时间居然创造了一大批后来颇为流行的产品。 例如语音服务Google Now, Google新闻,Google地图上的交通信息等,它们都是20%时间的产物。 于是就有人去研究,为什么20%的时间里可以创造出这么多小而美的好产品,而剩下的80%时间却很难。 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因为80%的时间是属于公司的系统。大家都是一个链条上的零件,为了少数几个大项目在运转。每个人都要遵循老板的意见,多数服从少数。 看似团队庞大完整,但其实都是跟着上面的指挥在走,并没有多少个人发挥的空间,自然你的独特性就无从体现。 而剩下的20%时间则完全把思考和创意的权力交给员工,员工有任何机灵古怪的点子都可以提出来。 但如果你要把它们实现,首先你得先自己做出产品原型,然后想办法说服其他同事对你的项目感兴趣,最后邀请他们加入。 想谁都能想,真正做出来才算本事。 好在公司也会提供条件帮到你,剩下的事情就要靠你利用业余时间去钻研完成。 这个制度其实很棒,它给到我们一个启示: 想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才,你也要找到自己的“20%时间”。 虽然不是每家公司都像Google那样,拥有庞大的内部资源和体系,能够支持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但你可以在日常繁复的工作中,找到一些兴奋的闪光点。

Read more

这样批评下属,他们心服口服

导读:“爱骂人”的领导是坏领导,“老好人”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吗?在下属看来,摊上个好好先生似的领导可能是最满意不过的。但是,作为领导,不“骂人”难以立足!当然,如何骂人能既不失威望又俘获人心,才是领导者应该提升的内功。不分场合发臭脾气,就别怪下属说你是傻X。 领导为什么要批评下属 人其实是一种很迟钝的动物。他能感受到的,往往不是你对他有多好,而是“你这一次对他”比起“你平时对他”,好了多少。 在职场上,尽管大多数时候都在提倡赏识和鼓励。但一味赏识、鼓励,只会把这个阈值越拉越高,久而久之,领导的正面激励,就很难再让下属感受到落差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好人式的领导,领导的下属并不怎么买账;反而那些素来严厉的领导,关键时只需要一个微笑、一句肯定,就能让下属感激不已,奋力向前。 相比一个从不批评人的领导,一个会批评人的领导在给员工称赞、鼓励时,往往更能给员工更大的激励感。他们的称赞,在员工心中反而会更珍贵、效果更大。这就是所谓的“落差善意”。提供“落差善意”,让你的激励更有效果,这就是领导会批评人的第一重好处。 其二,批评能让部下对这份工作产生更大的认同感和积极性。试想一下,如果领导对下属从来只有嘉奖,那么,他就很容易将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在你对于他的激励这个外部条件之上。换言之,你鼓励,他积极;你不鼓励,他可能就变得不那么积极。 难道骂他一顿就能提升他的积极性了吗?没错! 当下属被批评之后,短期来看,他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外部激励的消失而降低,他可能会很郁闷。可是,很少有人因为挨了老板一顿骂就要辞职。在他心里,他会开始为自己继续在这干下去找一个理由。比如,需要养家糊口啊,这里有更好的发展啊,等等。这个时候,来自外部的激励消失了,他找到的理由一定是自己内在的诉求。这样一来,他就将工作积极性的基础,由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了更稳定的内在的驱动力。 这种机制在心理学中被叫做“自我一致性”理论,指的是人总是倾向于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保持一致。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总是想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来自上级的批评责备,则会让员工开始从内部去寻找和确认自己待在这个工作中的理由。 那些夸出来的好员工,你不夸,也许他就歇着了。有着内在驱动力的下属,即使没有外部的激励,也会主动地工作,也更能够承担压力和挑战。 这就是会批评人的主管,比起从不批评人的主管,所得到的第二重好处。所以,批评下属是必要的。但是,批评人的重度和频次,千万要拿捏好分寸。 千万不要又陷入另一个误区:由着性子来,觉得自己是领导,想着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下属都得听着。 事实会是什么样呢?被批评的下属有时候会嬉皮笑脸,有时候会怀恨在心,有时候觉得“领导就是在发脾气,这阵过去了就好。”总之,并没有达到批评人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也是不少领导在面对批评下属的痛点:说轻了不能触及灵魂,说重了容易有抵触情绪;不发脾气下属记不住,发脾气下属又以为领导只是在发泄。 领导应该怎样批评下属 批评人也是要有策略的,你是领导也不能太任性,不然真的没效果。 领导批评人,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责人先责己 批评之所以起不到效果,很多时候是因为批评者启动了被批评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你说他这里不好,他心里嘀咕“那你那里也不对呀”,表面上你把他训得跟孙子似的,其实这孙子心里一直在数落你的不是。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一个道理,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自己教,一定得找外面的先生来教。为什么?因为你在家的样子,你儿子清清楚楚,你板起脸,拿圣贤之道训他,他嘴上不说,心里琢磨会“那你也不怎么圣贤嘛”。 领导训下属也是一样。说真的,事情办砸了,上级也有脱不开的责任。如果不先澄清自己的责任,怎么让下属心服口服? 举个例子。战国时期,孙武帮吴王练兵,先拿宫女做实验。让宫女排兵布阵这不是笑话吗?果然,孙武讲了半天,没人听他的。这时候他作为领导是怎么做的呢?他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就是说“大家这样嘻嘻哈哈,想必是我没有说清楚,这是我作为将官的错”。那好,我再仔细给你们讲一遍。 这就叫做责人先责己。 重申规则后,再操练,宫女还是不认真,孙武就讲了第二句话:“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刚才已经跟你们讲清楚了,现在还不听话,那就是你们的问题了”。队长带头不听话,孙武责令把两个队长拖出去砍了,吴王亲自来求情也没用。

Read more

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精辟!)

天下本来无事,管的人多了,便成了事。少管一些闲事,还生活一些清净。 人生有四大多管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烫死猪。 烂泥躺得好好的你非要把人家扶上墙,朽木腐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人家翻一翻,死猪死得好好的你非拿开水烫人家。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 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 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是分内之事不管,他人私事非邀请不管,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是修养。 01.  多管闲事,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还只是其次。 多管闲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以为聪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点点。 历史上最有才华,最多管闲事,死的最可惜的人莫过于杨修了。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想进兵,怕马超拒守。想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有人入帐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结果,曹操以妄测圣意、扰乱军心之名,将他杀了。 曹操若想明说,“收兵”二字自己不会说么?杨修恃才放旷,才自作聪明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难道不是多管闲事之祸? 02.  与杨修不同,唐代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人,非要事不管,从不将闲语放在心上。  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听到有人指名道姓地骂他是畜牲,他假装没听见,直接走了过去。  他的随从实在忍不住,就说:“老爷,别人骂你,你没听见吗?”  娄师德说:“他是骂别人吧,你听错了。”  随从说:“他明明叫着您的名字辱骂,怎么会听错呢?”  娄师德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骂另一个娄师德。” 这时,那人越骂越凶,随从忍无可忍,又说:“老爷,那个人又在指着骂您是畜牲,连禽兽都不如……”  娄师德打断他的话说:“他骂了我一句,你又对我重复一遍,你不是也在骂我吗?不要多管闲事。”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世上多的是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与其被琐事扰得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不如开阔眼界、修养身心,不管闲事的人,心中总比别人更多一分春意。

Read more

什么样的人值得你深交

1:既能共苦,又能同甘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共苦往往容易,而同甘有时却很难。多少共同创业者反目,不是因为不能一块吃苦,而是经受不住成功后利益分配的考验。能在利益面前依然保持平和理智的内心,并与你分享的人,值得交往。 2:不嫉妒你的优点,又能提醒你的缺点 你有优点,真心为你感到骄傲;你有缺点,不会因此而嫌弃你,而是真诚地提醒你改善。 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即使不改善也依然会与你交往。这样的人,是个与人为善的人,值得交往。 3:有孝心,有大义 有孝心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大的恩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很难想象这个人在危急时刻不会戳你一刀。 孝敬父母不是做在表面,而是能用长期的行动关心父母、陪伴父母,在关键时刻能把父母放在第一位。 4:正直真诚 做人正直,不藏私心,甚至有时候为了正直会得罪你,说明这种人的内心是有分寸有原则的。 今天能为了正直得罪你,明天才有可能为了你们的友谊不惜一切保护你。遇到正直真诚的人,不要被他们冰冷的表面吓跑,这种人值得交往。 5:人格独立,内心强大 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改变态度。 这样的人,假使你有一天落魄了,一定会伸出一只手拉你一把;如果你有一天发达了,他依然会指出你的不足,防止你飘起来。这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值得交往。 6:心有灵犀,无需多言 无需过多的语言,也能理解你,说明跟你有相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跟这样的朋友交往,你会觉得很轻松,即使产生矛盾也能轻易化解。 最后,如果你想要交到值得深交的朋友,首先你得成为值得深交的人。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选另一半的标准,只要这三样

因为生来就是个很普通的人, 所以每一次努力,都得竭尽全力, 一点点的进步,都会欢欣鼓舞, 只想做个在自己的世界发光的普通人。 让你的心渐渐变冷变硬的, 往往是那个曾和你最亲密的人。 有些人像报纸, 他们的故事全写在脸上, 有些人像收音机, 关着的时候是个死物, 可是如果找对了开关, 选对了台,他们会喋喋不休, 直到你把他们关上,或是电池耗光。 选爱人不需要太多标准, 只要三样: 不骗你,不伤害你,陪着你。 如何遇见不要紧, 要紧的是,如何告别。 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 当回忆时,心里仍旧生出温暖, 那终究是一场“善缘”。 不懂时,别乱说; 懂得时,别多说。 心乱时,慢慢说; 没话时,就别说。

Read more

你可以选择60分的恋人,但要嫁给100分的婚姻

如果,爱情是场测试题,从相识到恋爱,好感从0分递增,结婚时会膨胀至最大值100分。 但恋爱时的你们都不是你们,只交付给对方美好。 结婚后的你们是真实的自己,会交换彼此的缺点。 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陪你共度余生, 可现实的情况是:五天六吵七荤八素,容我思考片刻。 如果有时光机给你的婚姻状态打分,你想知道是多少分吗? 第1年,100分 ☆他把钱包留给她,看着她乐呵呵的小财迷样子:以后我的工资都归你管,挣的钱都给你花。 ★她下班带回家一束满天星,笑嘻嘻的拿给他求表扬:看,和你买的蓝色窗帘多搭配呀。他配合着:媳妇真有眼光,好看! ☆没有好看的电视,看老公在玩游戏,眼巴巴的上前:我也想玩。他把手机扔过来,随便玩。 ★洗完澡,有个毛巾扔到她头上:快擦一擦,一会儿着凉了。她瘪嘴不想动,他认命似的帮她擦。 ☆晚上吃完饭,他按住她,主动去刷碗:你歇着,男女分工,干活不累! ★周末去乡下婆婆家,她在田地里玩的像个小孩:咱们多回来陪陪妈吧,这里也好玩。 婚姻初始,爱情是加法,一半的我加一半的你,构成一个圆满的家。你们深信这是一场娇妻佳婿的美良缘,带着生猛的心,不惧岁月悠长,爱和心上人走在阳光灿烂的街上,想跟他去四季瞧一瞧。 第3年,90分 ☆他看了下银行账户,把卡要了过来:你不会算账,让我理财,能多攒点,换套大房子。 ★她回家看到空寂的房间,连饭都不想做,窝在沙发上吃泡面,老公最近都在应酬,卧室里的灯坏了两个周,换了盏新的,他一直没发现! ☆她想下楼遛弯,老公沉迷农药无法自拔:你去吧,我这走不开。她无奈一个人散步去了。 ★她带着湿淋淋的头发走出来,想让他帮忙擦。但老公已经躺床上睡着了,连领带都没摘。 ☆晚上她懒得动想让他帮忙,他说:先放着,一会儿刷。结果两个小时后碗还在桌子上,他看电视看得正嗨。她叹了口气,默默地去刷碗了。 ★和闺蜜去看情人节电影,闺蜜打趣:我这个孤家寡人非得拉着你来看电影,打扰你们二人世界了。她陪着笑脸,心里不是滋味。上次和老公姐姐发生点口角,这周他一个人回家了。 婚姻像一家银行,你贷出生活日常,利息就是出现喜怒哀乐的不平衡。三年是个重要节点,生活激情褪去,更多的是平淡。你们懒得从细节里找出生活情趣,你们懂得:想保全生活,就得学会妥协。 第4年,80分 ☆卡交给了老公,有次网购买了一套护肤品,老公收到扣费短信,嫌贵,抱怨她不知道节省。她开始减少网购次数,精打细算只买必需品。 ★她下班带回一束包装精美的花,他忍不住唠叨:你太浪费了,几百块钱就这样花出去了,直接买假花摆上。她拿着花不知所措。

Read more

破坏免疫力的10大魔鬼

1、缺少睡眠 缺少睡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降低抗击病菌的“杀手细胞”数量。芝加哥大学研究发现,与每晚睡7.5—8.5小时的人相比,每晚只睡4个小时的人,体内抵御流感的抗体减少50%。 2、压抑情绪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发现,夫妻就婚姻问题展开建设性讨论,有助于改善血压、心率和白血球数量,提升免疫力。所以,别把问题藏心底。 3、不爱喝水 充分饮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使感冒病毒难以迅速繁殖,增强免疫。建议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饮40毫升水计算,儿童需饮更多的水。 4、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与吸烟一样有害全身健康,降低免疫。 5、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有可能破坏肠道先天免疫力,这也是引起耐抗生素细菌感染的原因。 6、以车代步 研究发现,以车代步不爱运动的人与经常快走的人相比,4个月内请病假的时间会长两倍。专家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白血球数量,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7、社交圈子小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社交圈子越小,就越容易生病。在18—55岁的成人中,至少有6个朋友的人比朋友少的人抗感冒的能力强4倍。专家建议,经常与朋友联络,忙时给朋友发条短信是防感冒的新方法。 8、夫妻冷淡 肌肤触摸是夫妻间的润滑剂。在身体接触时,体温微微升高,心跳稍加快,体内也随之释放出许多传感素,它能起到抑制抑郁,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9、生活中缺少歌唱 唱歌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力。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专家对唱诗班成员排练前后的血液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排练之后,这些歌手免疫系统中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A和抗压力激素——氢化可的松的浓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10、缺少幽默感 洛玛连达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看滑稽视频1小时可显著提高免疫力。因为大笑有助于降低应激激素,增加或激活某些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力。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很多大道理,却做不到,书读得太多,践行得太少。」这也是前半句。 后半句是:所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为你知道的不够多——你没能从心智模式、思维习惯、适用情境等各个方面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一件事情。你没有理解到极致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到呢?这也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这也是一个极其流行的答案了,每个人都说「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够多、也不够深,才让我们无法在思想中融会贯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无法前行。 就像,你知道自己应该早起,需要早起。然后你订了一个5点起床的计划,无法执行。于是你很难过。一个透彻地知道早起的人,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自己的睡眠习惯,了解自己的常态睡眠方式,然后深刻地了解自己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把起床时间慢慢向前拨,更重要的是配合分析自己24小时中的精力状况,饮食、运动和情绪状况,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又能保证精力充沛的5点起床方案。想一想,这中间需要投入多少知识,和多少努力,才能做到? 相反地,每当我们责怪自己不能「践行」,或是「执行力」不佳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掉入了「用蛮干代替策略」的思维模式。须知,大多数相对复杂的事情,都得靠顺着性子的策略来,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蛮干就能成。对,任何需要比较复杂的认知系统的事情,都不是靠「执行力」实现的。当你觉得自己执行力不足的时候,一定要反过来思考——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后面两步叫做:取势(认识客观规律)、优术(优化执行方式)。在「知道」这件事情上,别偷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