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再远,也走不出你的心

办公室里有一个背包客,叫意莲。她最大的爱好除了旅游就是在朋友圈里晒自拍照,今天在西藏,明天在丽江,照片上基本看不到美丽的风景,因为那张硕大的脸占满了整张照片。她常常说,我们不要旅游,要旅行,要懂得在风景中找回自己。照片发出超过一个小时,只有一条她自己的评论,上面写着:统一回复大家,我在白云的故乡。后来我把这些消息给王爷看,王爷问我,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生活?我说,茶余饭后找点话题罢了。王爷说,把别人的生活作为话题的同时,你的零零碎碎也可能正在成为别人饭桌上的 “下酒菜”。王爷的话让我立马住了口,但是私下每每看见意莲乐此不疲地晒自拍照,我还是忍不住想吐槽几句。 刚入公司那会儿,无意中和王爷说起旅游的事,知道她去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好奇外面世界到底有多大,到底是不是那么美好。王爷说,上大学的时候,她特别迷文艺片,总想着浪迹天涯,仗剑四方,想着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个他。现在说来,会做那种鸳鸯蝴蝶梦还是因为那个时候太闲了,总觉得去的地方多了,回来就有和身边的人攀谈的资本,甚至在别人扯谎吹嘘的时候,冷不丁地甩出一句真相噎死他。渐渐地,真的去了很多地方,才发现,其实每个地方都一样。那些曾经痴迷幻想的远方,其实也不过是另一个可以生活的世界,有楼房、有超市、有汽车、有人、有爱、有故事,回头来看,换汤不换药。 王爷说她大学的时候去一次香港就像去了一次外太空一样,好像一回到学校,自己就不同了,可以傲视群雄了,可以趾高气扬了,可以光宗耀祖了。其实你越是嘚瑟越是掉价,大家只会当着面装出羡慕的样子说,啊,好厉害,香港很棒吧?私下其实根本只会对她嗤之以鼻,说那谁谁谁不过是去一趟香港,就好像见过了全世界一样,旅游的钱不是亲爹给的就是干爹给的,没什么了不起。 这些话最后当然传到了王爷耳朵里,一开始王爷自然很生气,想着自己旅行的钱都是靠一边打工一边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哪里来那么多亲爹、干爹疼自己。原本打算好好和对方理论一番,但回头仔细想想,要不是自己到处炫耀,又有谁会出言不逊来伤害你呢?开心的事自然要和大家分享,但是分享过度,就是自我标榜。你再开心,过得再好,说到底,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既然是戏,就控制不了观众的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所以说,其实不管你是在炫耀还是在看别人炫耀,都不是件好事,不是伤害了他人就是伤害了自己,得不偿失。年轻的时候,总想要别人看见自己的好,等到长大了,才明白,真正的幸福,是学会欣赏别人的美好。 王爷说,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想去看看远方,当然,有部分人是真的希望得到远方静谧的洗礼,然而剩下的大部分人不是为了凑热闹,就是为了炫耀。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原本应该是自己心中最难忘的回忆,最后却成为大众口中竞相炫耀的话题。不是非要给旅行冠上神圣的含义,只是我觉得,旅行说到底,只是为了自己。 而这样的情况,其实不止意莲一个人,公司里的人或多或少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都忍不住要和其他人扯扯自己的阅历。今天去香港买了包,明天去日本买了电饭煲,最近用的化妆品都是在英国逛街的时候买的;女儿要是不在国外念书,肯定是不行的,国内情况太差了……回家后却在责怪老公、怪罪孩子:你不努力,我就过不上好的生活;你不刻苦,长大了就去捡破烂吧。“别人家的” 已经如何如何,而我还没有去过新马泰,还没有游过港澳台,没有去欧洲看看,这辈子怎么甘心呢?等到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看过这几个地方,别人已经在冰岛住过好几次了,看极光已经跟看黄浦江一样频繁。于是,除了继续追赶他人,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 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那么多资本可以到处游行。有工作、有家庭,时间完全被消耗殆尽;即使出了国,语言也达不到可以交流的程度,跟团什么的,也就是去看看满世界华人为什么这么多,到处都是中国人在血拼。其实,走在国外的街道上,除了空气新鲜点,我并不觉得和国内有什么区别,但大多数人觉得,不走远一点就不是旅游。 旅游成了攀比,就像精神奢侈品。 记得有一次,组内同事一起吃午饭,有人突然问起意莲,说,你上次好像去过香格里拉,怎么样啊,说来听听。最后意莲支支吾吾,只回答说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很蓝,人不多,环境很美,具体怎么美,已经不太记得了。她随手去翻照片,才发现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脸,也分不出哪里是丽江,哪里是香格里拉。最后扯着嘴笑笑说,哎呀,你下次自己去一次就知道了,这种事要自己体会。 对于意莲这样的旅行方式,王爷只是淡淡一笑。王爷问我:“周,去一个地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我装作很有学问的样子说:“人嘛,除了生活,还要有远方和诗。” 王爷终于忍俊不禁,说:“那个 ‘远方’ 你还真是看重得不得了啊。是不是一定要去过马尔代夫才叫看过海?在三亚的沙滩上躺一躺,看的都是小水沟?如果只是在佘山转转,是不是要被耻笑在小山丘上吹风?要是在中山公园看一下午的书,是不是要被耻笑不如在家睡大觉?所以,我们的旅行一定要在方圆几百里之外才叫旅行,去个青浦朱家角只能算下乡吗?” 最后王爷说:“周,有时候我觉得,其实走得远不远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是否走出了自己的心,见识了前所未有的新东西。” 周末的时候,我和王爷在静安寺某家私人小影院重温《东邪西毒》,欧阳锋的经典台词又一次提醒我们:为什么人总想要攀越眼前的山,走过去才发现山后并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王爷说:“那不是山,那是心。你以为山的那边真的不如山的这边吗?其实王家卫在骗你,明明攀山越岭的途中看见了那么多不同的风景,又怎么会是同样的心境呢?” 五一之前,我和王爷原本计划去一次台湾,因为正巧想去见某个辞职去了台湾的同事,又凑巧想去台北夜市吃吃东西。但是最终我们的计划流产了,因为我突然接到上级的任务,又找不到其他人接手,自然没有我休假的时间。我以为王爷会生气,想着前几天她还在用手机查攻略,地图上满满的都是标注,我觉得王爷简直可以去做旅游作家。正因如此,我才想着当我把不能去台湾的消息告诉她时,她会不会立马掀桌,把攻略扔在我脑袋上。可真正当我说出口的时候,王爷只是简单地“噢”了一声,然后说:“那周末就去船厂路附近转转吧,那里也挺好。” “你……你不生气吗?” 王爷眨了眨眼睛,说:“我为什么要生气?” “计划……不是被打乱了吗?” 王爷笑:“我们又不是非去台湾不可,不过是没有机会见亚玲了,大不了下次咯。如果想吃东西,就趁晚上去吃小龙虾好了;如果要到处兜兜风,徐汇滨江也并不差啊。” “你真这么想?”

Read more

5个理由为什么钱要给女人管

一、有利于男人更加集中精力赚钱 我有个朋友向来就是只顾赚钱,不顾管钱的。家里有多少存款,有没有钱买盐,本人一概不知,只是有个原则,那就是赚来的钱全都交由妻子打理,即只管钱不管出。如此模式多年下来,倒是婚姻和谐,并没有出过大问题。 说心里话,男人赚钱本来就是一件拼命的事,劳心劳力,晚上还睡不好,能赚来够一家人花销的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还要再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这钱该怎么花和分配,那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所以,男人娶妻,一定要娶对人,要娶到一个懂得持家,贤惠精明的女人。否则,纵有万贯家财,累死也白搭。 二、平衡夫妻间的平等地位 男人赚钱不让女人去赚,管钱和花钱又没有女人什么事,那么你拿什么让女人有安全感,并且让她在家中感觉到有女主人的平等地位?显然,如此失衡的夫妻关系,对家庭幸福和长远的和谐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不妨让我们转变一下观念,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于女人,一来可以如上文所说,男人可以省心省力,一心赚钱; 二来女人也可以找到一点自己在家庭中主人感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平衡心态,让参与真正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 三、有利于家庭财产的凝聚 男人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说句老实话,很多男人从来没有携家过日子的头脑,每每手中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想到哪,做到哪,既可以一个星期不顾个人的身体,一分钱都不花,也可以一天花光所有的钱,不顾后面日子的死活。 这也是为什么要把财政大权交给妻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了,但男人在聚财方面的能力却确实不得不诚服于女人了。 四、方便女人掌握男人的动向 当然,女人管钱关键还得她们自己主动争取。话语权和控制权没有人不想的,有了钱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女人管好了钱才能充分掌握男人的动向,并且某种程度上知道他在事业中处于什么境况,需不需要帮助和鼓励。如果钱多了,事业顺畅了,又是不是要给他敲敲警钟,让他清醒下头脑,等等。 五、只有管好钱,才能抓牢风筝的线 试想想,男人的钱和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了女人手上,你男人还能怎么变坏,又能变多坏。就算是变坏了,作为女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是一种女人在婚姻必须得到的利益保障。

Read more

99%的女人,最容易在婚姻里犯这两个错

这几日,春光甚好,早春的花卉开了一处又一处,和着暖暖的春风,撩拨得人心里痒痒的,这样的季节,若是呆在家里不动,似乎太可惜了,于是,有朋友提议说婺源的油菜花开得很是不错,不如周末大家自驾游去玩两天吧! 这个约定是我们早很就有的,当时的口号是:忘记有娃,忘记老公,这是一个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聚会。如果带了老公和娃,吵吵闹闹的,就无法说些体己话了,更无法随心所欲地玩耍了。 很快,朋友们就立刻响应了,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去,而我,也打算将翡翠和写作暂时放一放,出去透透风,自然,我是打算遵守约定,不带家属的。 轮到朋友F表态了,她支支吾吾地问:可不可以带老公和孩子一起去啊? 我们心里都是抗拒的,NONO心直口快地说:当时不是都说好了吗?不带老公和孩子,这就是一个女人之间的聚会,几年不过一次,就两天而已,也不算很过分是吧? F说:我知道啊,可是如果我自己去了,他们两个怎么办呢? NONO继续说:什么怎么办啊?周末让你老公带着孩子过啊,你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又不是等着哺乳,我还两个孩子呢,都比你家的小,那天就打算让他们父子三人自己过了。 F说:我们家的情况不一样啊,我要是走了,我老公连袜子都找不到,他照顾孩子我也不放心啊! NONO郁闷地说:他会这样还不是拜你所赐啊!我真是搞不明白,这到底是你老公还是大儿子啊!难道你不在他还会饿死吗? 我发私信给NONO,叫她别再说了,就算F勉强跟我们去了,她心里也是放不下老公的,玩也玩不尽兴,不如算了。 F还在提议,不如改成家庭聚会算了,大家无人响应她,因为对我们而言,家庭聚会的机会比比皆是,但是和未婚时的朋友们一起出游,寻找从前岁月的机会,却是越来越难得了。 事实上,我们也不太待见F家的“妻宝式”老公,如果勉强一起去了,也是画面违和。 最后,F选择了在家陪老公孩子,我倒是松了一口气,NONO却不太高兴,忍不住跟我说:我就是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要活成这样?我们结婚难道是为了给男人当妈吗?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样样都得伺候周到?她累不累啊? 我知道F会累,但她是累并快乐着,当她说老公和孩子离不开自己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种厌烦,而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也许这一点,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我知道,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恰恰是很多在婚姻里当妈的女人的原动力。 这种角色错位的婚姻,在我们社会真的是比比皆是,而最可悲的是,很多女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比如一个女人要和男人结婚了,婆婆总会说把儿子交给她了,叮嘱媳妇以后要好好照顾她的儿子,而媳妇往往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老公,做一个贤妻良母,于是,所谓的妻子,其实是母亲接力棒的转移而已。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很多女人希望嫁一个类似自己父亲的男人。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你可以和“左先生”恋爱,但一定要嫁给“右先生”,我看了看右先生的标准,说直白点,那不就是对父亲的要求吗?甚至说,很多父亲也做不到这样啊! 后来反对的文章也不少,大多都是你有资格挑选左先生右先生吗?却很少有人提出对右先生这个人设的疑问。 当时也有不少姑娘问我,喜不喜欢右先生,实话实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右先生的人设,如果在我十几岁时,我可能会喜欢这样宠我无边的男人,但在我现在这个年纪,我一定不会选择这样的男人。 因为所谓的右先生虽然在生活中照顾得面面俱到,但伴随着的危害却是剪掉了你的翅膀,阻碍了你的成长,温水煮青蛙式地把你慢慢地变成一个巨婴,你没机会自己去经历挫折,进而成长; 你没机会去体验真正的人生,那种付出与得到的感受;你没机会去接触真实的社会,永远都活在对方为你营造的海市蜃楼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如果有一天,他厌倦了你,你需要独立面对一切时,等着你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比常人更痛苦的成长蜕变之路,还有一条是彻底沦落的堕落之路。 左先生右先生的梗刚刚落幕,又出来了一种共鸣:一定要嫁给一个把你当女儿宠的男人。这些文章得到了很多女性的认同,其实也就不难看出,很多姑娘潜意识里是拒绝成长的,她们把自己的定位设在小女孩上,需要娇宠,需要照顾。 记得当时一位姐姐看完,笑着跟我说:我咋觉得我们国家的女孩子,不是喜欢给男人当妈就是喜欢给男人当女儿呢? 我也有同感,似乎很少人意识到,在婚姻里,你真正应该做好的是一个妻子,是一个已经成年、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的女人。

Read more

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看后大悟)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做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 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 文/陈安之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养育孩子,绝对不打不骂很难实现,当情绪激动时该怎么办?

关于养育孩子,绝对不打不骂很难实现。脾气再好的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把心里的苦闷发泄出去。所以如果自己情绪激动,“熊孩子”又不知好歹惹祸时,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正视发脾气这件事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用在这里并不太恰当,但道理上相通的。想控制住脾气,首先要正视它,与坏情绪和解,承认每个人都会发脾气,而不是一味压抑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积压在心里的烦闷,如果不加引导,总会找个出口爆发出来。所以承认它的存在,是让情绪稳定的第一步。 直接告诉孩子自己心情不好,让他自己先玩一会 让孩子明白妈妈不是神,妈妈也会伤心、郁闷、流泪,这不丢人,早点让孩子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就能早一点知道人生百味,也更容易有同理心。 情绪稳定后,一定主动表示对孩子的亲近 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小孩子没办法判断爸爸妈妈不高兴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如果两个人争吵和孩子有关系,用适合的方式告诉他要改正;如果坏情绪和孩子没关系,一定明确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争吵,和他们无关。 如果孩子老生活在忐忑中,长大以后会畏手畏脚、小心翼翼,做什么都看别人脸色。 如果无端对孩子发脾气,一定要道歉 孩子虽小,但也渴望被平等对待。当他们犯错,我们往往要求他们道歉,而当我们做错,也应该大大方方给孩子道歉。对于大人的错误,孩子特别容易原谅。而大人的这种坦然和担当,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敢做敢当的榜样。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你们当初剪下我的翅膀,现在却要我飞

多少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吃苦的机会,到头来却埋怨孩子吃不了苦。 多少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到头来却埋怨孩子不做家事。 多少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辩解的机会,到头来却埋怨孩子不肯沟通。 多少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到头来却埋怨孩子太过依赖。 多少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活泼的机会,到头来却埋怨孩子过于沉闷。 多少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到头来却埋怨孩子畏缩不前。 所谓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想想现在的您,究竟是孩子的阻力,还是孩子的阻力呢? 教育理念虽然我们懂,但我们也常常忘记,更何况孩子也会常常忘记,需要提醒,耐心,不厌其烦的提醒是教育最好的良方。 我们互相提醒,勉力,人人都成为教育家。 也许在父母的眼里 你始终是个孩子 你说的话 他们总是听不进心里 但是他们会老 而你会长大 家是你要扛的 请对自己负责 在学习承担责任的过程 你会看见自己不同的一面。

Read more

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 !(深度好文)

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无一不是在解决前人遗留的巨大困难后得到的成果,不论是科学、经济、文化、还是政治上。 如果人类满足于已有认知,只做容易的事,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困难的事,往往是机会所在。 机会常常被认为是那些有利的条件和境遇,但从竞争的角度看,每一个困难的背后,都是一个重大的机会。因为困难的事情让大众止步,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不要再等待时机成熟,一件事如果有六成的把握就要去做,如果你等到有十成把握,那只能是上帝的事了。 记住,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到来。 做困难的事,你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困难是人生的财富。 当你回首往事,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终生难忘的、值得怀念的、人生的重要经历,都集中在那些曾经让你觉得困难的事情上。 实际上,这些困难是在增长你的见识,提高你的能力,磨练你的心智。正如一位将军所说“那些未能将我置之死地的事,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记住, 历史上的伟人都是在饱经困难和磨难之后,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总是想消除工作中的困难,避开困难的事。他们幻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可以平步青云,结果走的大多是一条弯路。 文/教你说话小诀窍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破冰——走出三个“舒适区”

第一是认知舒适区,也即思想的舒适区。 不思进取,是活在思想舒适区的人的准确表达。无论现状以及未来很长一段可以预见的状况,躺在舒适区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不去多想,可能会美其名曰“稳打稳扎”。也有曾经突破而失败的人,像条件反射一般对外部世界保持距离。思想上的懒惰比行动上的懒惰更有害,好比有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认知或思想的舒适区,让人丧失斗志,失去自信。 要打破认知舒适区,首先要敢于打碎自己固有的观念,甚至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观。要敢于拒绝条件反射式的认知判断,在发现现有认知与现实世界不符,或者新的认知与原有认知有冲突时,必须敢于接受新的认知。 第二是心理舒适区,也可以说是感性舒适区。 我们经常会感到与某类人沟通有困难,因为经常找不到话题,害怕会因此尴尬。也常常躲避与某些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因为担心会“丢脸”,“没面子”。于是我们会想出很多方法,比如应该打电话的用发短信的方式,因为那样被拒绝的时候就没那么难受……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心中有这样的舒适区。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训练打破舒适区,坚持做不愿做、不会做的事情,事后不断的反馈给自己,就会彻底走出心理舒适区。 第三是身理舒适区,也可以说是行为舒适区。 想煅练身体的人,最难的是开始的那一天。因为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要被艰苦的煅练打破,身理会很不适应这种变化。可能会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调适,所以好的习惯太难建立,因为人的身体天生趋于懒惰、贪于物欲和权色。不自律的人,会时时被外界的诱惑影响,随时让自己追随天性中的身理舒适区,就是跟着感觉走,怎么样舒服怎么样来。 各种各样的舒适区限制了我们行动的脚步,被限制的行动又强化了舒适区的围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走出第一步!我还记得一位曾经的领导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有一双破冰之履!”只有敢于走出破冰的第一步,然后不断的重复,就能行成新的习惯——其实也是一种良性的舒适区。 作者/我演雕 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从暧昧进入恋爱关系?

在一段感情开始之前,总有一些暧昧不明的感觉,甜蜜中带有一点苦涩,通常也是最令人难忘的。但是,如何从暧昧进入到一段恋爱的关系里呢?这才是我们更想知道的答案呀。赶紧让我们借由塔罗看看该怎么行动起来吧。 测试规则:保持平静,默念“如何从暧昧进入恋爱关系?”,并从下列四张塔罗牌中凭第一直觉选出一张,选好后下对照分析找到答案。 选好了吗?那就赶紧来看看答案—— 选择1: 茫茫人海遇到一个自己钟意的对象并不容易,所以当机会到来时,一定要好好把握。你的性格热情外向积极主动,你习惯于在做事的时候掌握主导地位,感情也不例外。只要你锁定目标,不管是言语还是行动,大方直接地表达爱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的作风并不符合你,欲情故纵暧昧不清的戏码也不适合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体会到你的真心,相信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确定一段甜蜜关系,开始两个人的幸福。 选择2: 你的性格比较低调和顺,在人群当中并不是那么突出耀眼。你的闪光点需要时间去慢慢发现。11默默守护,然后用时间让对方习惯了生活里有你的点点滴滴。快乐的时候,低谷的时候,都有你不离不弃的陪伴,这就是最美丽的承诺。即使对方是一座冰山,也会被你的温暖融化。在浮躁的社会里,只为一朵花开而笑,只为一曲歌而泣,只为一个人而守候,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美丽的传奇故事。爱你所坚持的,坚持你所爱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选择3: 有些情感不只凭相爱就可以在一起,因为有些人喜欢在爱情关系里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你和你的心仪对象就属于其中之一。如果你一味的投入热情追追追,可能让对方觉得你乏味无趣。如果你只是默默陪伴,那只会让对方完全忽略你的付出。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若即若离,时而激情积极,时而以退为进,反而能引起对方的好奇心,想要窥探你的内心。男女的关系就像双人舞,舞步要配合节奏,进进退退更添情趣。 选择4: 你希望对方主动,习惯了独自等待。即使内心非常喜欢一个人,非常渴望和对方在一起,也不会有任何行动。你认为的甜言蜜语和挑逗暗示,可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因为你并不擅长这般表达方式。那就继续等待吧,也许你的他/她蓦然回首时,发现你就在灯火阑珊处。等待的时候也别闲着,不妨多留意他了解对方,客观地分析这个人是否适合你,好确定自己是爱上实实在在的对方,还是爱上自己幻想出来的公主或王子。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心好,命就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或长或短, 生活,每个人都在继续,或悲或欢。 世界很大,人心很杂,哪能不遇到小人? 红尘很深,人世浮华,哪能没有烦心事? 珍惜最真的情感,感受最近的幸福。 压抑了,换个环境深呼吸; 困惑了,换个角度静思考。 享受最美的心情,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 不抱怨,不言苦,不忧伤,不认输, 豁达人生,宽阔心怀,原谅错误,坦然生活, 没有鲜花;就轻嗅泥土的芬芳, 没有掌声,就享受独处的清宁。 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 俯身去做事,用心去做人!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