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毒舌不是幽默,是没教养

前天我一个同事去拍婚纱照,昨天选片后顺便就把拷贝了一份回来。她一进办公室,大家就把她围起来,吵着要看。因为没做任何后期处理,一开始她怎么都不肯。我们按捺不住好奇,磨了她好久,她拗不过,总算愿意打开给我们看。胖子看了几张,说:你怎么拍得这么富态啊,第一次发现,你的脸长得真像老了之后的斯琴高娃啊。 说完他就哈哈大笑起来。众人大窘。胖子一贯“毒舌”,他一开口,我们就知道大事不好。果然准新娘一听完,就站起来把显示器关掉,拿起键盘啪地一声摔在桌上说:不看啦不看啦,都上班去。 胖子抓抓头,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他跟我说:我只是想搞一下气氛而已,她怎么说给脸就给脸呢?我心想,调节什么气氛呀!新娘只是你的一个普通同事,连朋友都算不上。人家又何时拿你胖子的身材嘲弄过?你却当着全公司人面前说人家富态、说人家像什么老了之后的斯琴高娃。 你的毒舌不是幽默,是没教养。当然我没有把这句话告诉他。他也依然还沉浸在自己的幽默中洋洋自得,自然也是听不进去的。 记得初中一班主任,二十来岁,瘦瘦的,戴一个无框眼镜,为人尖酸刻薄。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只冲着一个目的:全方位地刺激你,以期激发你的斗志,把学习提高起来。 那时候我班有个女生,刚开始成绩还不错,后来一直往下掉,与此同时体重还蹭蹭地往上涨,有一阵子看她总是愁眉不展。终于有一次她把一个很简单的题都回答错了,引来了班主任的嘲笑:我一个先进教师,硬是被你逼成了一个饲养员。 他一说完,全班顿时哄堂大笑。有的人笑得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而那个女生把头深深埋进课本,脸红到耳根,一直到放学我们都离开了她还是趴在桌子那。 班主任这句犀利的讽刺被同学们传诵了大半年,毕竟毒舌也是要有水平的,越犀利的话语伤害越深。大半年后这个女生就跳楼了,虽然被及时救了过来,但她再也没有回我们学校。 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并让我体会到:你永远不知道一句话对别人的毒性有多大。 我有一个朋友A,也是这种风格。你永远无法从他嘴里听到一句赞扬人的话,无论男女,他张口必损人。 他嘴下的男的,没有一个不丑,没有一个不挫。全部都有难言之隐,永远性生活不协调。看到的女生,不是胖,就是黑,要么秃,或者骚。当面就来,劈头盖脸,毫不手下留情。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和这种人做上朋友的。有一次另外一个朋友B带新交上的女朋友来一起吃饭。饭桌上A就调侃起来了,说:B长这么丑,以后孩子像他可就惨了,至少要像我这样,英俊帅气。 我的天啊,这种话他也敢讲。我都来不及劝阻,A总是这样一再突破底限。我了解B,他可不是省油的灯,当即就拿起了手上的瓷碗,向A的头上砸去。然后他们两个就扭打起来,我拉都拉不开。 有一次我问A,为什么嘴巴总是要这么贱? 他说:因为这样有趣啊,你不觉得我很幽默吗?你不觉得大家说话都礼礼貌貌的一点意思也没有吗。又不是见家长,要客套干嘛。我说不一定要客套啊,起码要给人基本的颜面。 A笑了,说,那是不熟的朋友吧,真哥们真姐妹要那些虚的干嘛,人要有真性情,如果几句调侃都接受不了,那也不算什么真朋友,这样的朋友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反正我是无所谓。 于是A继续在喷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上黑天,下黑地,中间还要黑空气。他觉得他简直是生活圈里的吴宗宪,幽默得不行。 真正的幽默和毒舌,绝不会在正经场合拿别人的天生缺陷随意开玩笑,然后还自以为是幽默风趣。 我以前有个女朋友,风格就像迷你版的A。 她平常总嘲笑我,说我走路像熊,吃东西像脱粒机,喝水像牛,皮肤像浮雕等等,尤其是穿衣,怎么搭配怎么不对,让她来选,她就来一句朽木不可雕也。有一天我心情不好,被她这么一刺激,终于忍无可忍了,问他说话就不能客观点吗,两个人之间非得搞得这么冲吗,哪像情侣之间啊。没想到她一下子惊到了:你不觉得这样挺有意思吗?难道要像作政府报告那样对话吗?那样多没意思啊,多没有情趣,唉!你也是太无趣了。后来我们分手了,我不知道我这种无趣占了分手原因中多大的比例。 后来我遇到了A,就感觉他是上天派给我的毒舌培养师,把我这样一个彬彬有礼的少年硬生生带进了暗黑的泥沼。。似乎只要他一进入我的方圆一百米以内,我的毒舌基因就瞬间被激活了,眼睛里像燃烧着熊熊烈火,成为一个好战份子,逮着一个生物就想一个劲地喷,直到喷到爽。 年后我们组织了一个的聚会,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女性朋友过来。 那个女性朋友皮肤有些黑,A看到了就笑着对那个朋友说:哥们,你带了个非洲的国际友人过来,怎么也不介绍一下。 朋友听了后一脸惊讶。当时我的毒舌基因也似乎砰地一下被激活了,发现那个女的两边的两个男的刚好比较白以后,就指着他们仨接了一句说:你眼睛瞎啦吗,这里哪有什么非洲国际友人,明明是一匹斑马好不! 那女的听完,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拎着包就走了出去,那个朋友也跟着追了出去。场面上的气氛一下子僵掉了。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说一句话,菜还没完上完,就有两个说吃饱了要走。

Read more

为什么对最亲的人反而没教养?

那些对外人还有所顾忌的话,会肆无忌惮的跟家人说,这不是坦诚,而是不管不顾的伤害;那些不敢在外面发的脾气,可以肆意撒在家人身上,这不是真性情,而是真自私;那些对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到家人这都省了,这不是舍弃了繁文缛节,而是真的缺了爱。 包括教养,我们谈的也是在公众场合怎么有教养,对别人怎么有善意,出国怎么有礼貌,我们是不是应该花时间想想,我们对父母,对妻子,对孩子,对这辈子最牵挂我们的人,对这辈子我们最在意的人,如何表达出教养? 按说既然是最亲近的人,应该最有教养才对,可恰恰相反,很多人不会表达跟亲人的教养,或者不屑于表达,觉得这样就“生分了”,就有距离感了。所以,你看那些平时把“请”,“谢谢”,“麻烦你”挂嘴边的人,不见得跟亲人说这些。 这种客套没有倒也罢了,可很多时候,如果不注意教养问题,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带给亲人伤害。一个女孩跟我抱怨过,说他的男朋友从来不重视她,一堆人在,他从来都是照顾别人。比如有一次约人谈事,对方也是个女孩,他男朋友就能想起来问问人家渴不渴,就想不起来问问她。 于是他们大吵了一架,女孩觉得自己被冷落,可能也有点吃醋的意思。男孩也很生气,觉得女孩不识大体。他男朋友的话堵得她特别生气,“既然是一家人,咱们要一起照顾别人才对,为什么我还要花时间照顾你呢?” 不管谁“有理”,这种看似理直气壮的辩解的确伤害了别人。人都是感情的动物,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男孩这样理性“识大体”。 我另外见过一对最后分手的情侣,两个人分手也是因为不小心的伤害。比如,女孩跟男孩讲今天遇到了一个多么差劲的人,男孩的反应永远都是,那你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件事里的责任,不应该一味的怪别人。男孩说的没错啊,从这些事里吸取教训,下次就可以避免同类事的发生,可对女孩来说,她本身受了委屈,根本不需要什么讲道理,最需要被安慰的时候又被劈头盖脸教育一番,感觉是很差的。 我问这个女孩,这个男孩平时对别人呢?她说他特别会安慰人,唯独不会安慰最亲的人。觉得跟别人讲的都是客套,跟最亲的人才是讲真话。 这些所谓的“善意”,“无隔阂”,“真话”原来是这么锋利的刀子,虽然有“不见外”,“自己人”护体,但杀伤力好像大了十倍。 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善于处理跟亲人关系的人,尤其是对父母,好像总是缺乏耐心。每次跟父母打电话,当他们又重复那些“要注意身体”,“别心疼钱”之类的话时,我要么是应付答两句,要么是直接打断。也许这些话我真的耳朵听出来茧子了,可我也明白,敷衍或者打断他们会让他们很不好受。 老人越老越变得像个孩子,但他们又不是孩子,他们的行为定型了,他们的习惯也养成了。你很难像教孩子一样,教他们这样那样,所以当他们做的不合你意的时候,你难免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而又因为你跟他们太熟悉了,任何的批评不满都可以随口而出。反思起来,这真的是很可怕的。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中年人带着年迈的父母,可能还有另外一些是邻居家老人。中年人对其他的老人都还挺客气的,有问必答,对自己家的父母,满是不耐烦,“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别再跟我提看孙子的事了。”我正好坐在旁边,看到老人像犯了错一样,转头看向车窗外,不敢再吭声。 我看到这一幕,心里都难受,可也许那个中年人每天这样教训习惯了,便不知了。可能他也没有想到,在这些老伙伴面前,这两个老人一定也觉得特别没面子。 我们打着“爱之深,恨之切”的幌子,其实变成了“爱之深,伤之切”。如果这样,真的这就大大偏离了教养的本意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很多年前,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作者:刘主编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最高的教养,就是尽量不让别人难堪

你让人感到舒服的程度,能决定你最终可以到达的高度。 有教养的人让人如沐春风,没教养的人让人如鲠在喉。 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程度,显示了他的教养程度。 所谓教养,就是对人温和。就是做事的时候,很自然的不让别人产生压力,就是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很舒服。 小时候看《天龙八部》,总是喜欢里面乔峰的风度,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对待坏人不假颜色,对待当权者不会卑躬屈膝。 而那些所谓的翩翩君子如岳不群之流,则道貌岸然,一肚子阴谋算计,虚情假意。 但注定,我们过不了那种所谓快意恩仇的日子,生活并不是江湖。 慢慢的我们学着收起情绪,保持微笑,难免忍气吞声,更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要费心对付。 我们会发现,不让人难堪的教养,比直来直往的真性情更难。 有些人以率真自居,其实不过是没教养。 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他们说话之前总是先加一句:我脾气直啊,你别在意。我说话就这样你多包涵。 然后不留一点余地,就开始了他的说教。 如果一个人是在给别人说他人出现的问题,然后给予意见那是率真。 但假如是一直数落别人的不是,那就是没教养。 直率当然是很好的一种品格,但在保持直率的同时,时刻把别人放在心上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一个人的教养,全在细节处: 把你说的“不对”统统改成“对”。不要轻易否定他人,肯定对方的观点,再给出不同的见解。 你可以偶尔和朋友开个玩笑,但绝不可拿他喜欢的东西开玩笑。 看破,但不点破,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发现对方说错话或者说谎,不要当面拆穿。 这些事都不难,难的是面面俱到,用智慧去解他人心意,用真诚与善良之心与他人交往,这便是教养。 有些人觉得,时刻保持良好的修养的人,很虚伪。如果是这样,那这种修养并不是真正的有修养。 英国王室在伦敦为印度当地的领袖举办一场宴会,宴会进行的很顺利。 当最后一道餐点结束时,侍者为每人端来一盘洗手水,精巧的银盘装着清澈的凉水。 印度客人不由分说,端起盘子,咕噜咕噜全喝光,一旁作陪的贵族见此大吃一惊。 但只见宴会主人英皇太子仍旧谈笑风生并于不经意之间也端起洗手水,一饮而尽。众位公爵见状也纷纷端起洗手水喝掉。

Read more

真正的教养是保护好自己

和朋友A吃饭,她说:“你有没有注意,每当你说起文字、电影、梦想和生活时,都满脸微笑,我觉得你特别阳光特别优雅,但当你偶尔说起讨厌的人和事时,表情就会变得有点凌厉。” 她接着又说:“你就不能时时保持最美的那种表情吗?” 臣妾做不到啊。当然向往那种时时优雅的状态,但在没有抵达那种境界前,我不想假装。而且,并不为此感到羞愧。 有一次和A一块打出租车。司机自己走错路,却抱怨我们一开始没说清楚,A不仅不辩解,还一直打圆场。结果那司机没完没了,我见状干脆地对他说:“师傅,错就错了,我们都没抱怨啥,你抱怨个什么劲儿?现在绕路回去就对了,又不会少你钱。”一句话就把他造没电,一路清净。下车后A一直反思,为什么当时她也很生气,却不敢这么硬气地跟人家说话。 A姑娘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现在热衷做类似灵修的事,认为人有负面情绪只有一个原因——自己的修为不够,哪怕明明是被欺负了。 ******** 事情真是这样吗? 我有个初中女同学,当年做过一件很轰动的事,就是赶在一家人娶媳妇时登门要账。主家觉得既没面子又太晦气,责骂轰赶,她就是不走,横眉怒目以一敌百。眼看着新娘子就要进门,主家没办法,赶紧从现收的份子钱里把欠她家的钱取出来给了她。围观者都说:“这谁家小姑娘?长大了还了得?” 我公司还有个男同事,是个不以“我这么英俊潇洒”开场就不会说话的逗比。一次,一位喜欢借酒闹事的前辈喝多了,闯进他的香闺撒酒疯,他眼睛眨都不眨,就薅住对方领子,直接把前辈掼到门外去了。 这两个人一点不优雅、不绅士、不和风细雨,简直是“好人”的反面教材,处理事情的姿态太难看了。 ******** 可是,这些事就像光盘一样,除了A面,还有B面呢。 欠钱那家人其实是女同学父亲的生前好友,当年借钱后,一直到她父亲去世都赖着不给。母亲一人拉扯他们兄妹三人,十分窘迫,她从小就跟着母亲,怯生生不知登过多少次门,看过多少这家人的冷脸,却年年讨要无果。这一年,母亲卧病在床,等钱治病,她和弟弟的学费生活费要开学了仍无着落,家里连下锅的米都没了。她是心一横,攥着拳头浑身发抖直奔那家去的。 而那位“潇洒哥”,曾给我讲过一件童年小事:那年他只有五六岁,自告奋勇替家里买早点。端着小锅乖乖地排,好不容易排到摊前,因为个子太小,老板隔着桌子看不到他,后面人就把他撵到一边去, 他只好跑到队伍后面再排一次,临到摊前又被哄开。如此反复排了N次后,在旁边终于有人替他说了句话后,他才买到早点。小男孩端着那一小锅豆腐脑一路哭着回去,整整一天都没说话,用他的话说,“从此性情大变”。 “你是怎么个大变法儿的呢?”我问他。 之后不久的一天,他跟姐姐一起坐公交,两个孩子很自觉地买了票,车上小姐姐靠着他睡着了。下一站有人上来,售票员指着他俩:“小孩起来!给人让座。”而那位新乘客,果真就站在他座位旁边等着。他小心翼翼把姐姐扶靠在车窗上,自己则爬到座位上站起来,站得和大人一般高,大声说:“凭啥让我让?我俩没买票?”一车人都笑了。那位乘客说:“算了算了,让这小子坐着吧!”也正是这件事,让他获取了一份珍贵的人生经验:面对无理要求,要果决干脆地回击,不让自己受不该受的委屈。 ******** 三毛写过一篇文章叫《西风不识相》,写她走过很多国家见过很多人吃过很多次亏后的感受:“这个世界上,有教养的人,在没有相同教养的社会里,反而得不着尊重。一个横蛮的人,反而可以建立威信,这真是黑白颠倒的怪现象。”我也是看到这句话后,决定不再遵循父母“吃亏是福”的叮咛,而是化做一只弄风白额大虎,变成跳涧金睛猛兽,专咬那些没教养的家伙。 所以说,像A那种一遇恶意就先自省自察的人,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是伪鸡汤喝多了,不自觉就给自己的逃避和懦弱贴了金。 不是所有的人都心地纯良。这社会鱼龙混杂,我们行走其间,眼前有时是优美文艺的旅游风光片,有时是遵循丛林法则的《动物世界》。要学会左手拿糖右手握棒,遇到好人发颗糖糖,遇到寻衅的恶人一顿猛敲。剑拔弩张甚至交手时的姿态,当然不可能好看,但打碎牙齿和血吞的优雅我宁可不要——实际上那不叫优雅,叫软弱。 不受没来由的窝囊气,敢为自己说话争取,逼急了和人拍桌子翻脸,摔书本吵架,也不能否定你是个好姑娘。 作者/百合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