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恩怨,都是因为关系太好引起的!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 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分开后,可以死都不见面。因为彼此太好的缘故了。 弘一大师在晚年时,写了一首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这样的关系,能够维持的久。如果一直浓浓的,两人浓如蜜,就是要分开的时候。 老子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如果一直感情升温,一定会退温的,这是宇宙的规律。 人和人适当的,就要保持距离,对人且说三分话,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距离体现在说话上,真的要少说话,话多了,都是废话,没有任何用处的。不管是夫妻之间也好,还是家庭中也好,适当的要保持距离,有了距离,才有感情。 见过一句话,为什么佛陀旁边曾经出现了像善星比丘,提婆达多一样的叛徒呢。因为太近了,靠的太近了,看不到对方的功德,观察不到对方的法身,所以他们看不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却看到佛陀的十四种丑态。 靠的太近了,缺少了一种恭敬心,看不到对方的功德了。 感情好了,往往产生贪着心,而这种贪着心,就是将来我们恨对方的根源。没有爱,也就是没有了恨。 人和人关系,真的很有趣的,没有一种恭敬心,真的很难维持下去,夫妻之间也是如此的。我们讲要恩威并施,又要恩,又要有威德。这样才能维持好。 万行师父讲过一句话,当你真的见到佛陀时,你连成佛的心都没有了。因为佛陀是那么的平实,那么的普通。所以你见到了,我们觉得佛也不过如此。又如何能想着成佛呢。但是真正有功德的人,也是很平实的,我们没有福报时,往往就看不到对方的功德。 人和人的相处,真的是一种艺术,或者是一生中很重要的学问的。 要学好一点,真的不容易。我觉得有点很重要,首先要抱着一种无所求的心理,不要去求对方,无欲则刚嘛,不求于对方,然后多多的为对方做事情,这样子关系就慢慢的好了。 很多人关系越搞越糟糕,是因为向对方所求的太多了。这就是造成翻脸的原因。 君子之交,淡如水啊。让我们平平淡淡的生活吧,不需要太多的好来好去的。同时别人给我们任何东西,我们都要感恩,唯有感恩,关系才能持久,夫妻之间没有感恩,两人就是讨债鬼,互相讨债,两讨债鬼在一起生活,能开心吗? 人和人之间没有感恩,对方好,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还债,还完了,就完了。再想要对方对自己好,再也不可能了。这也是因果的定律。 见得人越多,越相信人和人的感情,真的是靠缘分在维持着,这个缘分说的好听一点,就做恩,说的难听一点叫做债,互相有缘,互相还,互相报恩,或者互相还债。仅此而已。 互相还完了。还完了,就解脱了。所以人啊,别人对我们好一点的时候,要感恩,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报恩,缘分是很短暂的。不然对方还完了,就结束了,他的任务就是还了。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一个或者几个巨大的任务来的。任务完了,他就走了。人和人的缘分也是一个任务。仅此而已。如果淡淡的交往,下辈子还能很好的继续的。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当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全球统计前五名

第一名: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的大好时光总是流逝得那么快。而在青春岁月里,又常常碰到那么多的诱惑甚至陷阱,当你猛然醒悟时,也许白发早生,才发现自己竟然一事无成。 多数人都遵循着一种从众的生活态度,别人学习他也学习,别人工作他也工作,别人娱乐他也娱乐,自然的,别人得到什么,他也不可能得到更多。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需要付出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在你年轻的时候。所以,趁着你还有时间、有精力、有体力去努力的时候,赶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吧,然后开始百折不挠地按照这个计划去一步步推进,你终究会获得成功。 第二名: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三个大学生被同时分配到某机关工作,一年后,其中一个由于不甘心整天看主管的脸色过日子而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去了,另外两位没有动心,依旧安稳地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又一年后,另外一个学生决定辞职下海创业开店,剩下那个依然没有动心,看着自己的两个同学在工厂和餐厅里拼搏,他甚至得意于自己的安稳生活。 若干年后,三人相聚,到企业去的那位同学早巳经成为一家工厂的厂长,开餐饮店的那位成了千万富翁,而留在机关的那位却依旧在领导的呵斥声中消磨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大好时光”。 许多人在选择职业或去创业时,考虑的第一因素就是稳定的收入和安稳舒适的生活,而不太愿意去面对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机会。没有了压力,自然就缺乏了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埋没了潜力。 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的延续,许多人为了孩子可以倾尽所有,并忍受一切伤痛和委屈。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能只是父母单方面的良好愿望,对于儿女而言,他们也许只是想做一个简单快乐的凡夫俗子。于是,许多父母采取了强制、监督甚至棍棒等方式来逼迫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线路发展。可到最后,多数父母却不得不在面对现实时感到失望,只有极少数所谓的“成功者”例外,但他们却也在感叹孩子这些年过得太苦,丝毫没有享受到童年、少年应有的快乐与阳光。 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感情方面的事情,永远是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才知道珍贵。人类永远发明不出的两种物质,一是忘情水,二是后悔药。年轻的时候不去珍惜、体谅和理解,待到年老时,后悔已经来不及。 第五名:45%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许多人在60岁前用身体去换取一切,在60岁以后又用一切去换取身体的健康。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要,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纵有千万家产又如何? 我们之所以羡慕年轻,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可以随时后悔、随时改进,而一旦步入老年,许多事情就无法改变了。所以,趁着年轻,就应该努力地学习、加倍地快乐,不要让自己到年老体衰的时候再去叹息万事成蹉跎。 以下是老人的心里话,看看: 孩子,当我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现在我需要照顾了,就如你小的时候,我照顾你那样,请对我多一些耐心。 当我老了,手经常发抖,吃饭时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别嫌弃我,对我多一些耐心,就如你小时候,吃饭也经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一样。 当我老了,走路蹒跚行动不便,也想出去晒晒太阳,就如你小时候,我用小车推着你出去晒太阳一样。 当我老了,说话时常忘记了说到哪里,于是我把话再从头说一遍,请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好好想想,然后把我没有说完的话再继续说完。其实我谈论什么并不重要,请多一些耐心待我。 当我老了,每当夜晚,我一遍又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时,希望你不要打断我的思路,就像你小时候,我给你讲上百遍小白兔的故事,直到你微笑着进入梦乡。 老人的一生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过了,老来希望儿女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烦躁对待他们。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慢慢变老的,也会像老人一样,希望儿女们对我们好的。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一直听说“上善若水”,原来是这个意思

一直听说“上善若水”,原来是这个意思…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 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0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02.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03.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04.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05.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06.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07.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上善若水是一句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就想水的品性一样,泽破万物而不争名利。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01.

Read more

看透,便是最好的人生

人,总是被心情左右着,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生活,总是被梦想包围着,有多大的梦想,就有多大的希望。 人生,总有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在失落的情怀里,唏嘘感慨;也总有一些轻易就得到的东西,却不懂得如何去珍惜。 总是在明白之后,才懂得失去的太多,而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 总是在懂得之后,才知道拥有的太多,以至于活得太累,而失去了生活原有的美好。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不要浪费时间。在时间面前,没有人能赢得过它,因为它从未等过任何人。 昨天再精彩,已经成为过去;今天再忙碌,别忘享受幸福;明天再渺茫,总会存有希望。 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值得回忆的人或事。遇到了,就应该珍惜,因为该来的一定会来;错过了,也不必懊悔,因为该去的时候谁也留不住。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因为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做人别太执着,要懂得掌握好分寸;做事别太绝,要给人留有余地。 学会忘记痛苦,并感谢每一位曾经给过你痛苦的人。因为正是他们,才让你学会在那些艰难的境遇里,拥有生命中的每一次坚强。 人生总是快乐与烦恼并存,所谓心情,源于自己的心境。既然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为何不让快乐多些,让烦恼少些。 拥有一颗平常心,看花开花谢皆喜,赏朝霞落日不悲。我温暖,阳光尚在;我快乐,生活尚好。 生活,不是你想要多少,就会给你多少,要懂得知足。 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的人会有意想不到的福报。 对一些人或事,尽量多些体谅,少些误会;多些宽容,少些计较。 做正直的人,让心地多些善良 ,让生活少些虚伪;做正确的事,让人生多些风采,让命运少些无奈。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凡事看淡一点,遇事想开一点,累了,就抬抬头,看看天空的太阳,给自己的心一个舒适、温暖的拥抱。 学会微笑,用微笑面对人生的一切,让微笑赢得世间所有的美好。 草木枯容有时可待,人之华年却无再续。万物皆嗔,我亦闲庭信步。世上本无谓得失,终是一心贪念。倘若看透,便是最好的人生。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活着的层次

哲人说:人活着有两件事, 忙着生或者忙着死。 其实,人活着的方式并不是一样的, 应该有三个层次:活着——体面地活着——明白地活着。 第一个层次:活着。 这是一般层面上的生活或者生存。这种活着,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是终日为满足吃穿用度而忙碌奔波。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养家糊口,每日担心衣食之累。纯粹为了存活下去而算计而忙碌。忙碌的结果是勉强果腹,甚至温饱是一种追求和奢望,小康就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了。 他们在企业的转型改制的过程中,他们下岗了,买断了,失业了,自谋职业了。 别无长项,只能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没有怨言也不敢有怨言,不去反抗甚至不懂反抗,他们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活着”的这个群体是社会构成的基础,他们处于金字塔底部,所占比例最大。 他们如工蜂如蚂蚁如棋子,茫茫无数,辛勤耕耘,默默无闻,任人摆布。 他们不是“人才”而是“人力”,不是“劳心者”而是“劳力者”。 在社会结构上,他们往往有也五八,没有也四十,有没有都一样,不为人注意,也不想为人注意。他们极其容易被遗忘。但是,他们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没有他们,整个社会便会陷入瘫痪,甚至灭亡。 第二种情况: 是不为生计担忧忙碌,甚至可以说物质生活优越。但他们只是生理上的活着,或只是一种事实存在。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什么爱好都没有,什么都不感兴趣,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这些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混一天是一天,活一天赚一天,今天不问明天事;他们苟延残喘,没心没肺,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无谓。 这些人往往自诩为“新潮”、“前卫”、“与世界接轨”,他们之中有些人极其容易沦为生事的根源,家庭的拖累,社会的渣滓。 第二个层次:体面地活着。 体面是什么? 体面是光荣,光彩,荣耀;体面是不卑不亢,得体大方,气质高贵。 体面是不邋遢,不寒碜,不寒酸,不丢人,不尴尬,不委琐。 体面不是衣着光鲜,不是雍容富贵,不是虚荣浮华,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 体面是一种感觉,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

Read more

相处方式舒服,才能久处不厌

01 不管爱情又或者友情,想要走的长远,相处舒服最重要了。 我觉得我们能一直和一个朋友又或者喜欢的人相处不厌,并不一定是他们能给予我们一些帮助,或者让我们能在他们身上学点什么。而是跟他们在一起相处,一点也不觉得累,谈话也会非常轻松。 还记得以前一个公司里面,就有一个人缘特别好的同事。 他就像是全能的一样,懂公司的各种业务,业绩也非常优秀,而且还可以跟每个人都相处的很好。 平时在一起吃饭工作的时候也感觉他非常舒服。每次一起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有一些小细节让人觉得很舒心。 大家一起出去吃饭聚会的时候,每次冷场他都会让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或者一个笑话,又或者一个奇怪的举动。 有什么问题,也很乐意的帮助大家,可能已经成为了周围不可缺少的那个人。 还记得有一个让我感动好久的事情。 有次工作太忙了,事情多的都没时间吃饭。中午的时候,他要出去吃饭,我匆匆忙忙的让他帮带份饭。大概半小时左右,他就带了回来。然后还说,不知道我吃不吃辣椒,所以就让老板把辣椒单独装起来。 非常羡慕那些可以让别人感觉到舒服的人。他们懂得理解和包容,不管什么时候相遇,都觉得跟他相处的非常让人安心。 02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这段话很熟悉吧。 两个人能长时间相处,真正的魅力并不是初见时候的瞬间吸引,而是彼此熟悉后,还依然欣赏对方。 认识一对情侣,他们刚开始也是通过其他朋友认识的。一见钟情,顺其自然的就在一起了。 他们在一起后的好几年,每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依然是那种缠缠绵绵虐死方圆五米单身狗的样子。 男生说,在一起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很开心,也从没觉得过厌烦。 女生说,和他在一起,不管怎样都觉得相处很舒服,并不会讨厌对方什么,心里只想和他一起一直走下去。 相处的越久,反而越被对方吸引,一起吃过那么次的饭,看过那么多场电影,仍然不觉得一丝丝厌倦。 很多激情和浪漫的新鲜感都像是有期限的一样,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动了真情的。 03 有些人在一起,并不是相互的脾气相投,而是完全不同,却相互欣赏。 有些人在一起,不是因为多么的默契,而是在一起一点与不累,很轻松。 我最向往的一种相处模式,就是两人处在一个空间。 我知道你在,你知道我在,我们彼此专注着自己眼前的事,偶尔抬起头对上对方的眼神,悄然一笑,静谧安好。

Read more

20种生活大智慧,活着就是尘世炼心

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20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真切智慧。 1、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2、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3、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皮看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4、一点私心都不能留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5、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药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6、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7、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8、对朋友少指责、多鼓励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Read more

人生绝不能忘的十种恩!

一、天地呵护之恩 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享度一生。应报天地之恩,爱护环境,天为顶地为席是情怀,更是责任。 二、父母养育之恩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精心喂养,呕心沥血,养育成人,望子成龙,极尽财力精力。父母大恩,终身当报。切莫做不孝子孙。 三、良师培养之恩 一个人所受教育,从启蒙开始,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如遇良师导引,终身受益或决定方向前程。恩师之恩,当衔环相报。 四、贵人提携之恩 千里马常在,伯乐不常有。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一两位赏识自己并给自己机会的贵人(上司、尊者等),将会少奋斗很多年。贵人之恩,没齿不忘。 五、智者指点之恩 人的一生有很多步路要走,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若有智者在关键时予以指点,让你或者茅塞顿开少钻牛角尖,或者悬崖勒马免入歧途。指点迷津之恩,当加倍相报。 六、危难救急之恩 人生在世,难免有些磕磕碰碰,遭遇急难之事、身处于绝境之时,友人或路人在危难之时显身手,使己绝处逢生,此恩莫大善焉! 七、绿叶烘托之恩 一个人的一生,多少会有那么几次独当一面的机会,赢得人生的辉煌。当你成为红花时,不要忘记身边和身后的那些绿叶的烘托之恩。 八、夫妻体贴之恩 夫妻共同经营家庭,生儿育女,赡老哺幼,同甘共苦。一日夫妻百日恩。 九、兄弟手足之恩 兄弟如手足,同是父母的血脉,同是父母的希望。兄弟情深,手足之恩。 十、知己相知之恩 茫茫人海中,如果有那么一位或几位懂你的发小、忘年交……能及时分享你的幸福,及时分担你的痛苦,人生因为知己而精彩,一定要心怀感恩,倍加珍惜。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谁是那个真正让你痛苦的人?

生活中,谁让你痛苦了?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以至于压垮了彼此。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都很会管先生,对公婆却从未主动关心。然而,一个家里有严重的婆媳问题,另一个家里却从未发生过,一家和乐。 深入探究,发现原来第一个婆婆对媳妇有预期的想法,她认为一个媳妇「就该怎样」,所以当期望和现实之间有落差,问题就来了。而第二个婆婆呢,她对媳妇并非没有期待,而是她懂得放下期待,所以问题也无从生起。 你想过吗?当你以平常心去对待一个人,你为什么会生气?是不是你没有从那个人身上得到预期的东西? 当你对一个人付出越多,你就怨得越多,为什么?是不是因为他们让你失望、他们辜负了你?如果你对他们没有任何期待,你还会怨恨他们吗?那是不可能的,你怎么可能去怨恨一个你不在乎的人呢? 你看过婆媳、夫妻、兄弟姐妹或亲戚朋友吗?他们彼此怨恨,甚至比任何陌生人都还严重。先生如果预期太太应该如何,那太太就会很累,而先生也会感到不满;亲戚朋友如果期待亲戚、朋友就该怎样,那彼此就很容易产生摩擦。婆媳间也一样,当期待有落差,战争就会引爆。 你何时会感激一个人?是当他做了你预期以外的事情,对吗? 当邻居煮东西请你吃,你会感激,如果是你太太、媳妇煮给你吃,你就不会觉得感激;同样的,你不认识的人帮你一点小忙,你会很感激,但如果是你的亲人帮你,你通常都不会感激。为什么? 也是因为期待。当你有预期,你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还会挑剔他们做得不够好。当你没有期待,你会感恩,因为那是「预期之外」的,对吗? 所以,我常开玩笑说,如果你想给一个人最残酷的惩罚,那就是让他变成你的亲人。 今日感情和亲情的问题会有那么多,就是因为有太多人对所爱的人有过多期待,就像作家博尔赫斯说的:「过度的希望,自然而然产生了极度的失望。」那也就是为什么爱会转变成恨;彼此相爱却又有那么多不满。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当你对某人感到不满,你的不满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因为他没有符合你的期望,或是因为他还是老样子,依旧没变,对吗? 然而,这个期望是谁订定的?这个失望的人又是谁? 如果你曾静下来想过,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 ── 原来这都是你自己创造的,你一直把期望投射到对方身上,这就是你一再不满的原因。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以至于压垮了彼此。 明白了吗?真正带给你痛苦的并不是那个人,而是你对那个人的期待,是那个期望带给你痛苦。 一旦放下期望,你的心就会平静,你将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期望下最大的受害者。 当你不期待,你就不会害怕,因为当你一无所求,你怕什么? 当你不期待,你就不会生气,因为当你不在乎,还有什么好气的? 当你不期待,你就不会失望,因为你没有任何期待,叉怎么可能失望? 当你放下期待,你们的问题就会消失,因为当你不再预期对方应该怎样,你便开始学会感恩,而当你懂得感恩,所有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没错,所有问题都因「期待」而纠结,因「感恩」而解放。

Read more

20个戳心小故事,你看懂了几个?

[01] 一位大妈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大妈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大妈就被踢出群了。 感悟: 知识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经验可以让你更快地解决问题。 [02]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有个记者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这个记者就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如果当时这个农民稍有迟疑,可能一个都救不了;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感悟: 很多事情根本没有错与对,也容不得你去细想错与对,如果过于犹豫或过于在乎别人的想法,你可能什么事也做不成。 [03]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感悟: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简单。只有擦去了自己心灵这扇窗子上的“灰尘”,才能更客观、更准确地看待外部世界,而不至于因自己眼不亮、心不明而使自己的认识扭曲。 [04]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感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