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样说话,我保证,孩子肯定会很懂事(建议永久保存)

当孩子做事磨蹭、不想理我们或者反抗我们的时候,妈妈你要这样说话,孩子才会懂事听话。 >>>> 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 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 不这样说:还不回你的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困就不想睡觉。也许我想看电视,也许想做有趣的事儿,我还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你们规定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体的生物钟定好了,我会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选择我喜欢的做,然后顺理成章地睡觉去了。不过,我有病的时候可能还是例外啊。 >>>> 2、当孩子做事磨蹭 ✔ 这样说: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走了,你现在穿好衣服,还是把衣服拿着?你要带什么包?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 不这样说:你还在那儿磨蹭?我们要晚了,赶快吧,听见了没有!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没有意识到我在磨蹭,特别是在玩我喜欢的玩具时,我没有时间概念啊。如果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顺着你的督促做选择。 >>>> 3、当孩子说“不”的时候 ✔ 这样说:好的,你可以说“不”,但是,我需要听听你说“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可以吧,说出来吧。 ——尊敬的、正面的引导 ✖ 不这样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是对你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说“不”时,我在尝试我的独立性,想证明我在长大,也许,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导,也许,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在学习不惧怕别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Read more

如何带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聪明的爸妈这么教!(超实用)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孩子。如果一个小孩儿跟大人说话有问有答很有礼貌、能在饭桌前安安静静坐着把饭吃好再自己把盘子收了、坐电梯会在一侧等里面的人出来再进去并且在电梯里全程安静……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个小孩儿很成熟很有礼貌。 但矛盾的是,很多家长潜意识里又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就会跟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还可能会压抑个性甚至会吃亏。所以他们有时候会鼓励或默许自己孩子某种大大咧咧能争能抢的气质,行动鲁莽说话不客气的孩子被误认为是能力强、敢于表达。 其实那只是没教养而已,跟个性没半毛钱关系。而且这种没教养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终生。 那什么是教养呢?教养就是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就是对尊重和边界深刻理解之后的一种分寸感。有了这种分寸感,大家都会感觉很合理很舒服;没有这种分寸感,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烦恼。 一、声音 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一开始就要教一件事儿:正确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内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开大会,怎么大声都没关系。在室内的时候就用对方能听见的音量就好了。室内包括家里、教室里、楼道里、车上(公交车或自己家车都算上)、电梯里等等。餐厅、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在自己家的车里也要降低音量?因为小空间的大吵大闹会让人心烦意乱,也会影响司机开车。 看电影不要说话,实在要说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声说。 电梯里有别人的时候不鼓励聊大天儿,因为别人不愿意听你家的事儿。需要交谈也要尽量小声、简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电梯不是游乐场。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叫别人的时候要自己走过去叫,不能隔着屋子扯着嗓门儿喊别人过来,有什么话过去说。我有时候忘了,他们还会提醒我。 周末你们起得早,我们还想再睡会儿呢。爸妈卧室门没开之前不能在外面大吵大闹,不能练琴。 住公寓就不要在家里拍球了,楼下邻居受不了。 虽然说了室内要小声,但饭桌上当着别人的面互相咬耳朵是不好的,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们在背后说什么,会觉得被隔离、不舒服。其实小孩儿都喜欢这么做,暂时无所谓,但与其大了再改不如现在教给他们。 二、耐心、谦让、礼貌的举止 从小要学会给别人一点儿耐心和谦让。不挤、不抢、排队。轮到自己再玩儿。玩儿的时候如果后面有人排队,玩儿一会儿就要让给别人,不能自己霸着玩儿个没完没了虽然别人也说不出你什么来。 大人交谈或打电话的时候要安静等在一边或走开,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试图打断,不紧急的事儿等一会儿再说,紧急的事儿要先说一声“excuse me”/“打扰一下”。 要扶住门让后面的人通过;电梯来的时候让到一侧,让里面的人出来以后你再进去;进电梯以后如果外面还有人没进来要为人家按住开门键(而不是关门键)。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来熟地乱跑,要由主人带着参观,一般也不主动提出来要参观。别看见什么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当外人儿。用别人家卫生间要问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卫生间?”人家肯定让你用,还会指给你适合的那一个。别人给的零食要问过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着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过道里。自己东西掉了要马上捡起来,别人东西掉了帮着捡;公共场合不钻桌子,即使是榻榻米那么诱人的桌肚子也不能钻,虽然你是小孩儿。 三、有礼貌地说话 跟人好好说话,正面沟通,避免使用嘲讽、诘问、挑衅、毫不客气的语气,不能用反问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别人跟你说话或问问题要回应。 从小不逼着孩子叫人,而是给TA做正式的介绍:“某某,这是我儿子/女儿,这是某某叔叔,say hi/你好”。 活学活用“请”、“谢谢”、“对不起”。“请”是“魔法词”,说了别人才会帮你,不说就得不到帮助。有些小孩儿说话特别“冲”,喜欢用命令的口气,比如“我要/要吃这个”“给我拿内个”,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像得了圣旨一样赶快去办。其实这句话正确的展开方式是”我能不能吃这个?”“请帮我拿一下内个”。而且得到以后必须要说”谢谢“。 需要绕过别人的时候说一声“借过”或“对不起让一下”,不能硬往上挤。

Read more

如何正确责骂孩子

有一天我看到我太太骂外孙,虽然我听不懂她在骂什么,但是可以看到她很生气的表情,手中拿着鸡毛撢子作势要打外孙。我对太太说:「外孙很聪明,有不好的行为用讲的就好了,何必骂他、打他?」我太太回答说:「他很皮」。我说:「他很皮也是你骂出来的!打骂的方式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教育孩子最好是避免使用责骂的方式。任何人包括儿童或成人受到责骂,通常都会有三种反应方式:反击对方、否认犯行、将犯行合理化。 我曾经对二十岁到六十岁数百位的大学生做过情境测验,我先说出情境,情境的末尾是:你收到好友来信,并被好友在信中痛骂了一番。我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一封回覆信。因为回信时间短,内容通常是真实反应。 学生回覆信的内容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妙趣横生,但都归类为三种: 一是反击:钟鼎山林,各有天性,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这种方式年纪大的用得多)。 二是否认:老兄好久不见,我现在已经不当老师,改行当调查局员,那天是和一位同事去旅馆调查一个案件,您的想像力太丰富了。 (这样的反应各年龄层都有)。 三是合理化:唉,老兄您有所不知,没有爱情的婚姻味同嚼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有不得已的苦衷。 (年轻的大学生多使用之)。 所以小朋友迟到通常会说:家里闹钟坏了或者是爸爸的车轮胎破了,以合理化其行为。 这三种反应方式都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当然更谈不上改善行为。不好的责骂方式,不仅效果不彰,它还会造成孩子心灵的的创伤,甚至比用打的方式还来得严重,棒打只是伤在肉体,但是责骂却会造成心灵的永久性的创伤。因此,管教孩子尽可能不要使用责骂的方式。话虽如此,任何儿童都会有不正确的行为,为人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实际上无可避免地会使用责骂的方式。因此如何正确责骂孩子是父母必须学习的课题。 以下几个原则供父母参考: 第一:父母责骂孩子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心情。 不要在被孩子惹毛了才破口大骂。人一生气就无法冷静思考,这时候往往口无遮拦,任何伤害孩子心灵的话都说得出口。相反的,如果父母心情冷静、头脑清晰,这时候表现应该是温和教育孩子,不是责骂孩子。 第二:责骂孩子之前,好好思考一下,你所责骂孩子的事情,能否改善? 如果责骂的事情,孩子本身想要改善也无能为力,那么,此时父母最好三缄其口。例如骂孩子「矮冬瓜」「呆瓜」,孩子根本无法改善,他再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身高或智商。还有骂女儿皮肤黑,像黑肉鸡,她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使皮肤变白,这种责骂只是徒增心灵的伤害,却于事无补。 第三:具体说出要孩子改正的行为,不要使用形容词。 (例如:你这坏蛋;你这无可救药的孩子)责骂孩子。形容词是抽象的,孩子不容易理解父母真正的要求是什么?你要他改善什么行为? 第四:责骂孩子时最好不要口出恶言,而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改善,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 例如避免骂孩子「头发乱七八糟,好像贵宾狗一样」,而是指导或告诉孩子:「去把头发梳理整齐。」 第五:责骂孩子时最好在口气上显得平和温柔。 一般而言,语言可以分为主体语言和副语言。主体语言是指你所说出的话,副语言是指说话时的阴、阳、上、下;快慢急徐;高亢暴躁,轻柔温驯,更包括表情、动作、姿势。副语言有时候会改变主体语言的意义。例如:一位女孩子对男友撒娇说:「你给我走开!」,和生气时说的同一句话,彼此的意义却是天南地北;父母对孩子大声说:「下次小心不要再把盘子弄破了。」,这和口气平和地说同一句话,孩子的感受也会完全不同。大声地说,孩子感受到被责骂;轻声细语地说,孩子会理解这是父母的教导,当然孩子的反应也截然不同。 第六:如果可能与孩子同罪。 也就是当你指正孩子某个行为不好时,如果能够加上爸爸(妈妈)以前也是如此,这样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比较小,同时觉得爸爸可以改善,我也能,增进孩子改过的决心。例如你要孩子不要抽烟,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以前也是老烟枪(当然说的要是真话,如果自己没有,也可以举别人的例子,如名人等),后来医生要我戒烟,我就决心不抽烟。

Read more

孩子偷钱,妈妈竟这样做,比打骂更有效!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过家里的钱,即使是最听话的孩子也可能做过这样的事情。孩子这种行为的背后,体现着“所有权”概念的缺乏。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偷钱之后该怎么处理,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点启发。 这天早上,新新妈发现口袋里少了100块钱,那本来是昨晚从ATM取出的1000元整款。新新妈数了数,还是少了100块。 新新爸也说:“真奇怪,这怎么可能不见了?我上次好像也丢了50块钱,还以为是你拿了。” 这下子新新妈有些怀疑了:难道是新新偷了钱?古话曾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唉,要是真的是孩子偷钱,可怎么办?新新妈决定等新新放学时好好观察他。 果然到了傍晚,新新妈就看到,新新带着几个同学走向便利店。新新妈在玻璃门边一瞧,这孩子竟然在“大方”地请客,在结账时拿出了一张醒目的百元大钞——那的确就是自己早上丢失的100块。 等到小伙伴们离开了,新新妈就走上去,笑着说:“新新,走,妈妈带你去便利店买零食。” 新新眼神一闪,有些紧张地看着妈妈,以为妈妈发现自己偷钱,准备“收拾”他呢!没想到新新妈牵着孩子的手,在便利店里挑选起来:“棉花糖吃吗?葡萄干好像也不错,巧克力也给你买点吧。” 等新新怀里都抱满了零食后,新新妈才蹲下来问新新:“今天妈妈发现口袋里少了100块钱,是不是宝贝你拿了?” 新新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拿的,妈妈,对不起。” 新新妈摸摸孩子的头说:“如果妈妈给你的零花钱少了,就跟妈妈说。别自己从爸爸妈妈的口袋里拿钱,好吗?” “好!” 从那天以后,新新妈给孩子涨了零花钱,而孩子新新再也没有偷偷拿过钱。有时候爸爸不小心把钱搁在茶几上,新新还会贴心地帮爸爸收进房间,还嘱咐爸爸注意保管钱财。 正是由于这位理智妈妈的小举动,才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爱拿钱”的毛病。新新妈甚至这么说: 小孩子可能没有“偷钱”的概念。他们的内心需求是受外在影响的,总会想尽办法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却不懂得这是成人所理解的“小偷”。 爸妈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的行为不对,不如先关注孩子到底有什么理由拿钱。他们的内心并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坏,别轻易把孩子推向负面的评价。 当孩子偷偷拿家人的钱时,爸爸妈妈不妨这么做: > 保持冷静,了解孩子背后的想法 有些爸妈曾说自己看到孩子“偷钱”后,就气得把孩子狠揍一顿,要孩子许诺不再犯,结果孩子反而跟家长斗智斗勇,“偷钱”的小动作越来越多。 说到底,作为父母,不要轻易把孩子这种行为等同于大人的偷窃行为,以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更不愿意听爸妈的话了。 这个时候,爸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冷静下来,问问自己,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花?还是想引起爸妈注意?是希望爸妈关心他,还是故意跟爸妈作对? > 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外部世界产生欲望,当孩子发现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当然无法抗拒这种好处,而希望能拿到越多钱越好。 爸妈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比如像例子中的新新妈就时时和孩子保持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如果想要,就要问别人能不能给我们,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我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好吗?”

Read more

生活容不下虚假,你混日子,日子也会混你

生活容不下半点虚假,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没有金刚钻,硬要揽瓷器活,结果只能是既耽误了时间,浪费了材料,还两边不讨好,遭人白眼。 人当然要有雄心壮志,但更要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如果没有丰满的理想,满足于眼前酒足饭饱的安逸生活,很容易滑向堕落的深渊,一辈子懒洋洋地荒废过去,一事无成。不过,这样的生活,习惯了也可能觉得安详。 但是,一个人如果不能认清并正视骨感的现实,整天活在对理想的憧憬里,凌空蹈虚,不务正业,不仅会一事无成,还会在自以为壮志未酬的叹气声里,度过自怨自艾的一生,永远不快乐。 生活容不下虚假,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靠实打实的本领,才能在生活的惊涛骇浪里真正站住脚跟。靠运气,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一时侥幸赢来的,也会被有实力的后来者夺走。 雄心壮志,要以自知之明为前提。无论什么雄心壮志,实现了,才会有万众瞩目的伟岸;如果止于每天喉咙里的呐喊和脑袋里的空想,只能是换来空洞的回声,沦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生活容不下虚假,因为生活是由每一个真实的今天构成的。幸福的真谛,是一个个微小心愿的达成。摩天大楼,也是一砖一瓦盖成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坚固,才能保证大楼即使在风雨飘摇中也屹立不倒。 梦想,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才能抵达。真实地过好每一天,才能与生活握手言和。 每一天都要在生活的土壤里落到实处之后,才能开花结果,长成枝繁叶茂的人生。没有学会走,就不要急着跑,不然拉伤了肌肉,可能几个月都动弹不得。 既然生活容不下虚假,我们就要努力活得真实。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比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更重要。一味地好高骛远,做着不切实际的幻梦,还自以为高人一等、怀才不遇,是最可悲的。 人不快乐的根源,是欲望太多,而能力太小。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凡是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走稳了眼前的这一步,才能打造更强大的自己,摘到更大的苹果。眼高手低,是给自己徒增烦恼。 耐得住平凡,才能蜕变成不平凡。当你是一个小兵的时候,就要身姿挺拔地站好每一班岗。这样,才会有慢慢地坐上将军宝座的可能。 抱持一颗平常心,把寻常百姓家东升西落的小日子,都过出多姿多彩的滋味,才是真正地生活着,才有看得见也摸得着的远方。 生活容不下虚假,把幻梦抛诸脑后,把目光聚焦到眼前,认清自己的实力,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做一只勤勉的蜗牛,才能拥抱一个不虚此行的人生。 图:pexels.com

Read more

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别再说“我都是为了你”!

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就是“别再说我都是为你好”了。当你觉得自己牺牲了,委屈了,你不快乐,接受你付出的人或许也并不快乐。别再总是为我别人想了,请你先问自己你到底要的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练习说:“这些都是为了我自己好!” 在爱情里,男孩女孩有时候会因为爱而开始牺牲奉献,在亲情里,父母也总是牺牲自己的一些什么,只为让孩子过得更好而拼命努力着,但“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一旦在冲突发生时脱口而出,往往让听的人心里乘载着无比的重量,何权峰老师说:“我努力要让别人快乐,可是如果我不快乐,我又怎能让他们快乐呢?我们无法给予他人自己没有的东西。”牺牲与爱,不能相提并论?让我们看看他怎么说。 人们总认为,牺牲与关爱是同一回事,所以许多人付出关爱的方式就是不断牺牲自己、迁就他人,以为爱就是要为对方牺牲。然而,如果我们没有照顾好自己,那会怎样呢? 有一位婚姻不幸福的母亲,因为不希望女儿被贴上“单亲家庭”的标签,所以一直隐忍着没有离婚。然而,女儿长大后却非常叛逆,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做母亲的自然觉得很委屈,有一次母女又发生冲突,她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女儿说:“我都是为了妳,才不跟妳爸爸离婚;我都是为了妳,才一直陷在这段不快乐的婚姻里……我为了妳牺牲这么多,妳为什么还不知好歹?” “这些都我看在眼里……”女儿回答:“但是,您知道吗?您的‘牺牲’,让我从小到大都必须忍受一天到晚吵吵闹闹的父母;您的‘牺牲’,让我永远看不到妈妈的笑容,回忆里只有以泪洗面的母亲……我知道您很爱我,但我更希望您先学会爱自己,否则您的爱只会让我觉得好累、好重!” 爱,绝不是牺牲,因为,爱会产生满满的喜悦,而牺牲则是蓄积横溢的哀怨。牺牲愈多,怨恨必然愈多。道理很简单,当你不断为某人牺牲,自然会不自觉地把期待放在对方身上,希望对方多关心你一点、多爱你一点,如果对方不符你的期望,愤怒、不满和怨恨也于焉而生。 想想,我努力要让别人快乐,可是如果我不快乐,我又怎能让他们快乐呢?我们无法给予他人自己没有的东西。若我没有热情,我只能给你冷漠;如果我不曾欢笑,我只能教你颓丧。如果我自己活不好,我其实没有余力对别人好,对别人来说,我只是个压力源而已。 套句林肯的话:“你无法把自己变成穷人而去帮助穷人。” 我们无法在把自己弄得惨兮兮时却为别人带来幸福。那么,该怎么做?爱你自己是你所能做最要紧的事。熄灭的灯,既不能照亮四周,也无法点燃另一盏灯。如果你想照亮任何东西,先决条件就是:先点燃自己――如果我想要别人一见我就笑,我必须先有微笑的能力。 同样的,如果想让别人对我们好一点,就应该鼓励他们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他们对自己好,才会对我们好。而且,当他们愈能享受自己的快乐,就愈有能力分享快乐给我们。 ▲有人一辈子都委屈自己,牺牲自己的快乐,然而周遭却没有人因此而更快乐;他们牺牲享受,却没有人觉得享受,何必呢?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懂得转弯,当然无处不欢》

Read more

行动计划:如何让自己快速行动

有些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也许拥有一些伟大的梦想和抱负——但是有时你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自己是否能努力工作实现它们。 每个人不希望自己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拖延症患者”,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总有那么多理由和借口,如果你想快速行动,下面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您! 1、给自己营造竞争的氛围 我们总会有与别人竞争做某事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全神贯注,一分一秒也不会耽误。那个时候的一秒钟和你此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一秒钟有区别么?没有。决定两者截然不同结果的是你的心态。 当你与别人竞争时,你的心态是“我必须赢,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费”。而当你远离竞争,过上舒坦的生活时,你的心态是“我还可以更舒服一些,浪费这点时间用来休闲不算什么”。 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些倦怠时,回忆一下那种竞争时的心态,把自己调整到那个状态,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努力工作了。下面我有几种方法来调节心态: 告诉自己我可以控制我的大脑,我想要什么心态就有什么心态。 拿一个秒表放在自己面前,看看自己最短多长时间可以完成这样工作。 想象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另一个人在做与你相同的工作,你必须超过他。 2、从最小的地方开始 你说过要写一本500万字的小说,可问题是,你总是没有开始。每个周末,你允诺自己要花两个小时在写作上面……但是不论怎样,你总找不到时间和精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告诉我自己,我就先写上一句话吧。当我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就不止一句话了,也许我会写完一章,甚至更多。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拖啊拖啊,是因为我们有畏难情绪,一想到500万字,那么多,还不如先去看会电视。 但是一旦开始,所有情绪都会一扫而空,因为我们此刻正在做它。若是你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不如先做微小的一点,让自己开始,而不是等待。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听音乐 如果你经常锻炼,也许你已经明白音乐的重要性,它可以调动我们情绪。当你听到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歌曲时,你会更加努力地锻炼。工作也是这个原理,当你不想继续工作的时候,听一两首你喜欢的音乐,你会慢慢平静下来。 我们大脑有一个遗忘机制,就是它会把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忘记。如果你背单词的时候,听着你最喜欢的歌曲,就会减轻你的痛苦,单词也就能记住不少。 4、给自己一点小奖励 尽管完成任务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一些额外的奖励以促进我们完成工作。比如请自己吃一顿好吃的、给自己买个小东西。 当我不想学习而感到倦怠的时候,我会去篮球场打上几个小时篮球,然后洗个澡,感到很舒爽,这对我来说就是不错的奖励。第二天,我又会精力充沛的去努力工作了。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培养子女专注力的方法

朋友的儿子小强读小学五年级,脑子确实很聪明,可就是专注力不强,思想经常开小差,你说这他却想着那。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好喜新厌旧。 开家长会时,朋友很诚恳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专心,上课45分钟,有多半时间心不在焉,所以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比如,有次我在上数学课时,再三强调这是重点,请大家注意听,却发现他在玩小镜子。唉……”朋友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学习不专心。 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注力不强,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对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确实,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尤其青少年,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 一个白痴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都认为他这辈子完了。可谁想到他却极喜欢画画。老师和他的父母就让他在地上画,然后在地上铺上白纸,让他在纸上画,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让他尝试着用它们。这个白痴就一直抓着他的水笔,除了睡觉之外,都在不停地作画,没有人指导他,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和水笔。 10年后,他画的画被人拿到了展卖会,结果,意外地卖出去了,他得到了16英磅,而且被许多资深画家看好。他就这样一举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范辅乐,苏格兰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100多次,已卖出1000多幅作品,每幅的售价是2000美元。 他现在还是一个白痴,喜怒无常。但是,他手中握住笔,便成了一个天才的画家,他懂得渲染、布局,许多绘画手法让人匪夷所思。 现在许多人在感叹一个白痴竟然可以成为画家,但谁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他眼里没有其它的诱感和干扰,只有他的水笔,即使在吃饭的时候还握着它,有几个正常人能做到? 一个白痴画家,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专注、执着和坚持的巨大力量。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具体来说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方法一:视觉专注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照片,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等。不过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地变换,不然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兴趣了。 方法二:听觉专注力训练。给孩子讲故事,事先说好,故事讲完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相信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先做好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留心,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 方法三:动作专注力训练。即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方法四:混合型专注力训练。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动作结合起来,既训练了视觉和听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训练难度大,可以边说边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行动,让孩子表演出来等。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做人,一定要舍得

有人说,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人这一辈子,很多东西你越是舍不得,就越是得不到,甚至可能会失去更多。 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做人,一定要舍得! 舍得花钱 舍得花钱的人,往往格局更大,活得也更潇洒。 一个人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给自己买好看的衣服也好,买好的化妆品也好,亦或是买书、学一门课程和手艺也罢,其实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有所受益,只是现在还看不到而已。 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可谁也不知道明天要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一定要懂得享受生活。舍得花钱的人,会定期给自己安排一次旅行,会在客厅里摆上一座又软又舒服的沙发,会偶尔给自己买个名牌包包犒赏自己,活得愉悦而潇洒。 当然舍得花钱的人,往往都不会过得很差。因为虽然平时可能有点大手大脚,但是他也总在想着怎么用已有财产在合法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赚到更多钱,而不是抠门地守着眼前的那点钱生利息。 舍得花钱的人,收获的是更优质的生活质量。 舍得付出 舍得付出的人,往往内心更富有,心地更纯净。 人与人之间,贵在平等,除了父母对子女,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段关系能靠单方面的付出坚持一辈子。舍得付出的人,更懂如何去爱人。父母亲人有需要,他从来不推三阻四,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满足他们;朋友需要他帮忙,他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对方;即便是陌生人,需要他搭把手的时候;他也都真诚地去帮助别人。 舍得付出的人,可能吃过一些亏,受过一些伤害,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收到过任何回报,知恩图报也好,忘恩负义也罢,都不会影响他给予自己的善意和真诚。当然,生活不会亏待这样的人,舍得付出的人,一般都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舍得付出的人,收获的是更多的朋友。 舍得放手 舍得放手的人,往往想的更透彻,不会钻牛角尖不会执迷不悟。 强扭的瓜不甜,舍得放手的人,不会执着于一份无望的感情,让自己在泥潭里苦苦挣扎。他知道如果对方心里没有他,那么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其实就明白很多道理,却又往往做不到。而舍得放手的人,既明白道理,又能做得到。 人总归是要朝前看的,舍得放手的人,明白一味地执着于过去没有任何意义。过去的一切苦也好,甜也罢,所有的爱恨情仇最后都会随着时间像青烟一样散去。舍得放手的人,能早早解脱出来,去寻找新的人生,而放不下只会让自己痛苦地活在过去的迷障中。 舍得放手的人,收获的是更好的明天。 做人,一定要舍得。什么都不愿意放弃的人,最后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图:pexels.com

Read more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一、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贵重的家产 父母总希望可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这其中最宝贵的,并不是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 但是在萧何坚决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 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 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 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二、世间第一等事,还是读书 古往今来,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的。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没有随身携带书籍,在简陋的草棚里,和儿子一起默书抄书,乐此不疲。 王阳明被贬龙场,本是毒瘴之地挣扎求生,他却依然不忘研习《易经》。 曾国藩半生戎马,行军途中哪怕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看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打开一本好书,我们可以获取各种不曾懂得的知识,了解不同的见闻,甚至可以聆听智者的人生感悟。 它能开阔人的眼界,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