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应大学班主任邀请,跟几位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一次毕业前的交流会。期间,有学妹问了一个特有代表性的问题:现在的社会上,做什么工作更有前途? 看着那一张初露成熟却尚未退却稚嫩的脸,置身于熟悉却又陌生的教室里,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十年前的样子。那时的我,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记得那次,我接到了一家地产公司的面试通知,宿舍里的姐妹们就开始议论。当时跟我们同住的还有一位下届的学妹,她开口就说:“姐,地产行业有前途啊,听说那些卖房子的,开张能吃半年呢!” 学妹说得没错。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在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业务经理,前几年靠自己打拼,买了车和房。虽然也背着贷款,可白手起家的年轻人,能单枪匹马地凑够首付,在这个时代里也可以称之为英雄了。 我去那家公司面试的不是业务,是后勤助理,但工资也跟业绩挂钩。面试时,老板坦然告知,做这行压力大,尤其是业务员,做不出业绩的话,每个月就只能拿最少的底薪——1000块钱,能否生活下去都是个未知数。 最终,我没有选择房地产行业,而是去做了电子商务。那会儿,都说IT产业很赚钱,我们公司里拿高薪的人不少。我的两位部门主管,底薪和提成加起来每个月都有八九千,七八年前的这个工资,算是不低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供给他们高薪的,真不是那个主管头衔带来的职位工资,而是让人可望不可及的业绩。 就说我的主管潘sir吧,他负责的渠道,一个月能卖出700多台电脑。这样的大单,老板都不好意思用“提成”来给潘sir算,直接按利润的比例四六开,给了潘sir一个大头儿。当我听见新来的业务员窃窃私语抱怨钱少的时候,我都在默默摇头:只想要高薪,却不知道该用什么去换高薪的人,只有在原地羡慕别人的份儿。 可以说,我对工作和前途的认识,恰恰是从那时起开始转变的。 选择工作时,多数人都愿意挑那些体面点、薪资高的,觉着说出去有面子,看起来也更有前途。若是工作环境差点儿、公司规模小点儿,心思和兴趣就不大,好像这工作不如人,没发展。其实呢?工作哪儿有什么好与坏,真正有别的是我们的态度。 卖房子很辛苦,卖电脑也不易,特别是当稀少的底薪和每天联系客户的疲累不成正比的时候,多数人都觉着这差事没法做。可你也看到了,有些人在这件事上做得很用心,最终拿到了比底薪高出10倍的提成。你能说,卖房子、卖电脑没前途吗? 我要说,有没有前途,真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有学妹说,她是一个胆子特小的人,害怕面对挑战,就想求一份安稳的工作,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这问题很难回答,我只能说,任何的安稳都是相对的。选择考公务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是一条很不错的出路,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走进体制内以后,你打算怎么做? 朋友P毕业后进了电厂,工作很清闲,每天的工作任务有限,花两个小时就搞定了,剩余的时间随意安排,喝茶看报、上网聊天,没人刻意监督你。朋友P还是挺高兴的,轻轻松松就能拿工资,比起在私企里累死累活工作的兄弟,说自己幸福,一点儿也不为过。 前年,电厂效益不太好,裁掉了一批员工,P在办公室工作,虽然安全躲过了裁员的风暴,但工资却被降了。他曾以为光明无限的生活,顿时来了一场乌云压顶。P生活在三线城市,如今到手的工资不足3000元。P也是一个有才情的人,问我能否介绍一些编辑给他认识,也想试着在业余时间写写稿子。结果,稿子是接到了,却又告诉我,习惯了懒散的状态,突然有了压力,还真的有点不适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你问我,做什么工作有前途?我想说的是,做什么工作都有前途,关键看你怎么去做。私企打拼也好,体制内生存也罢,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着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像看韩剧、吃爆米花一样美好,它单调与否、有前途与否,完全取决于你做它时的心境和态度。 日出日落,朝朝暮暮,你内心所秉持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你的思想是更开阔,还是更狭隘;你的人生会更出彩,还是一塌糊涂。一切,由你掌控。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年轻时,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原地踏步
之前在一本书中读过这样一句话:“趁年轻,大胆去犯错。” 这里的犯错,不是指你明知那样做是错的,还固执的去做。相反的,它是指,我们为了更好地进步而去折腾,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奔跑,即使犯错了,也比原地踏步要强。 当时,我的内心就好像被击中了,我反思了一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都因为害怕犯错、害怕折腾而失去了太多的机会,可是,我才二十几岁,我为什么要那么害怕错误呢? 我清楚的明白,那个害怕犯错的自己,并不是我想要的样子。 1.年轻时,千万别害怕犯错 高一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一名刚毕业两年的年轻漂亮姑娘,她,气质很出众,妆容精致,美极了。 我们都很爱上语文课,对于我们来说,上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因为她基本上一天换一套衣服,一周都不会重样的。这样养眼的老师,试问有哪个学生不喜欢。 在我们看来,她似乎特别爱美,比任何一位老师都爱美。 有一次作文课,主题是关于梦想。她提到了了很多名人的梦想,很多学生也争着说出自己的梦想。 当时,班上几个调皮的男生就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啊?” 她笑了笑说:“我的梦想是在三年后开一个精品服装店。” 同学们哄堂大笑,不以为意,这算是哪门子梦想? 那个时候的我,也一直以为老师是开玩笑的,教师的职业多好啊,又体面又能赢得尊重。有颜值又有才华的语文老师,为什么那么想不开要去开一个服装店呢? 很快我们就毕业了,大四那一年,高一时的班长组织同学聚会,我们那个班大部分人都到了,语文老师也在场,她比当年更优雅,更多了几分韵味。 我们一直以为她还在学校教书呢,然而同学聚会时才发现,在我们高中毕业的那一年,她辞职了,现在她的身份是一家精品服装店的老板。 姑且不谈她的年收入已经比当老师时多了好几倍,单单是她为梦想踏出一步的勇气就值得我们鼓掌。 在场的同学们都为了老师的勇气点赞,听说,当年,因为辞职开服装店的事老师一度和家里闹得很僵。 当时,老师的父母完全不能理解她的行为,不明白为什么她宁愿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而要涉足一无所知的服装行业。 最后,老师是这么说服她的父母的:“年轻不是挥霍的资本,但一定是我犯错、成长的资本。我不知道这条路对不对,但是我还是想要为了自己的梦想拼一拼,不想原地踏步一辈子。即使最后这条路选错了,但只要全力以赴了,错误定会为我带来的成长,那我还不是赚了吗。” 她还对父母说:“我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你们让我试一试,三年后,如果服装店倒闭了,我还可以回来当老师。” 后来,就有了这家人气火爆的精品服装店。 人生真的就是这样的,其实哪条路是对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选择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虽然会有坎坷,但只要努力,坚定地走下去,也一定会进步。 2.困难是有的,但也敌不过你的天赋和努力 同事彬姐的老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两年后跟着自家叔叔做钢材生意,如今他已经在IT行做了三年工程师,而且准备一直做下去。 每一份工作似乎都没有什么交集,跨度之大也令人咋舌。
Read more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了解了这些成长规律,父母心里就会踏实很多,更少一些焦虑。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1岁-培养安全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一岁时,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地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成长起来也会更顺利。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2岁-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 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3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启发他,潜能自然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等。 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尤其是增强他的逻辑观念。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同样也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4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她突然变得非常爱说话。请不要去嘲笑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瞎聊下去;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5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 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6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 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Read more当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值得所有母亲深思!
“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大概是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听说了这个育儿观念。是的,和所有初听此话的父母一样,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穷养儿子,就是要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多吃苦,让他有奋斗意识;富养女儿,就要为她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温柔、高贵的品质,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创造有品位有情调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按此方法,对自己的孩子施以影响,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来若干年后,当自己穷养的儿子遇到一个富养的女孩,会产生怎样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我家属于经济状况尚可的家庭。但我坚决奉行“男孩要穷养”的理念,几乎没给儿子买过昂贵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岁生日时破过一次例,给他买了一辆遥控小汽车。上了小学,我告诉他,我们家不缺钱,但这些钱是爸爸挣的,所以给你的零花钱不能乱花。如果要买课外书或是给同学买礼物,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就是洗个碗五毛钱,扫次地一块钱,等等。 应该说,我的教育还算是成功的。儿子不贪慕虚荣,接人待物相当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强,学习几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话说就是:姐,你这一辈子不上班,不挣钱,但你培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于春节期间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去年12月份,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约我春节去三亚度假,笑说两个孩子有些年没见了,趁机让他们培养培养感情。 当时我想,培养感情只是玩笑话,两家找个机会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说服了先生后,我们两家决定去三亚过春节。 因我空闲时间多,女友说由我来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说实话,三亚的好酒店确实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须住五星级吗?我征求儿子意见,儿子说干净舒服就行。于是,我决定了住四晚家庭旅馆,住两晚豪华酒店。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们在亚龙湾的家庭旅馆迎来女友一家。寒暄过后,小公主非常冷静地环视了一下房间,说:“我们怎么住这里呀?” 我笑着跟她解释说,这里非常干净,且离椰梦长廊很近,去沙滩也很方便。可小女孩不满地说:“这里没有waiter(服务生),没有游泳池,也没有早餐……”害得女友连忙打圆场。 其实我也没在意,心想家境优越、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点的。可儿子替老妈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说,要不是初次见面,他早就让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这才是开始,后面几天的情形几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两个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着太多的分歧:每去一个地方,儿子都想坐公交车,可女孩就是打的;儿子想去吃海鲜大排档,可女孩就是觉得不卫生……就算是一处海景,女孩子会发出“想要盖幢房子”的感叹,儿子却在一旁笑她太矫情。 幸好两家大人心态还好,认为孩子之间怄怄气是正常的。后来我跟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尽量听从她的意见。儿子还算听话,尽管心里有意见,但行为上还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后一天,两个孩子发生了口角。 那天,我们逛的景点叫天涯海角,附近有个超大的土特产专营店。我们想顺便买一点特产带回杭州。已经逛累的女孩子明显不想去,她说:“拎着这么些东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机场买更方便啊!”这话明显是针对我们说的,儿子有些不服气,说买不买是我们的事情,你有钱就去机场买! 无趣之下,女孩子认真又天真地说:你这样吝啬钱,小心以后找不到老婆哦! 儿子想也没想,回了她一句:你这样的娇气鬼,才没男人会娶你! 机场告别时,我跟儿子说,这一路过来,妈妈发现你有时候有失男子汉的风度,是不是应该向妹妹道一下歉?小女孩小嘴一撅,说:“口头的道歉太没诚意啦!你得买件礼物哄我开心才行!” 两家的旅行就在两个小孩之间的拌嘴加玩笑中结束了。 这次两家的家庭旅行中两个孩子的表现,令我感慨奉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弊端。拿我儿子来说,现在看来,他是一个勤俭、自律的男孩,但也随之附带了过分严谨、不懂适度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而女友富养的女孩子,虽然有眼界懂潮流,将来不会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蒙骗,但她同时也要直面自己因此而养成的骄娇二气,否则将来即使遇到心仪的男孩,其性格也会成为相处的障碍。 所以“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现在看来也许是没错的,但等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时,家长才会发现自己错了。 很多家长都对“富养女孩”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只要给她钱就可以了,这大错特错,这样的做法只能使女儿的虚荣心逐渐膨胀,她即使拥有高贵的气质,也是徒有其表而已,一旦涉及实质性的问题,这样的孩子最终还是会败下阵来。因此,“钱”绝不是“富养”的唯一内涵。对于父母的教育来说,“富养”富在家庭环境上。 家庭环境主要是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都有很大影响。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良好的精神环境可以熏陶孩子的性格。 富养的“富”,指的不止是金钱,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宋默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一书中说:“富养女孩,并非惯养女孩,而是要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她认为富养的真正内涵是“气质高贵”。富养的女孩见多识广,优雅聪慧,并且独立自主。
Read more这一年,我30岁,孩子3岁!
这一年:我30岁,孩子3岁 我周围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很多的我喜欢的娱乐活动!我有时候偶尔会觉得真是为这个小家伙操碎了心! 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 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我高兴地奔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想你了。” 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而我真的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这一年:我33岁,孩子6岁 正当年的我,工作压力很大,甚至连聚会的时间都很少!呵呵,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在他能上好学校的问题上了,总算踏实了。 孩子终于上小学了,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 上学回来的第一天,晚上要睡觉时,他告诉我"从今天开始,我要苦到六十岁啦! "他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 孩子已经对与我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喜欢每天去学校。 甚至,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这一年:我39岁,孩子12岁 这时工作对于我来说,完全驾轻就熟,家里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所以我总想着能够多陪陪孩子! 可孩子上初中了,开始上寄宿学校,一个月或几个月回一次家,才能见上一次面。 他们开始不再依赖我,甚至,喜欢和我对着干。 他们的脑子里想的是“我有我的生活!”“我要独立!”我想帮他们做点事情,他们说:“妈妈,我自己来吧。” 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这一年:我45岁,孩子18岁 工作上再有什么样的突破对我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了! 我就希望天天回家能听到孩子说“妈,晚上吃什么呀?”。 可我能等到的只是周末孩子给我来个电话说:妈,我钱花完了!再给我汇一些!可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希望孩子能经常给我来个这样的电话。 可这时,孩子离开家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 回来的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 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 从此,我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Read more让孩子提早认识这个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里,没有圣诞老公公、雪撬麋鹿没有小精灵,当然也没有牙仙子,这些都是让孩子们在“童稚”世界里多一份想像、多一份开心的奇想;藉由社会父母与周边商品的〝团结合作〞,让孩子们的奇幻达到更真实境界。 在亚洲也许我们必须对孩子们提供的〝精灵与仙子〞种类不如欧洲社会来的多,不过不管如何,在成长岁月里,总有一天孩子们会瞭解所有的缤纷幻想都是成人所拟构提供。当然,大部分的我们在长大之后也不会抱怨,反正那是一条成长必经之路,从童稚世界到现实社会的经历。 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建构一个〝在现实(残酷)与童稚(欢乐)〞之间,让孩子以健康的眼界来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 是的,真实世界里我们有喜怒哀乐,我们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不见得事事得体光彩,那么该怎么让孩子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 “分享情绪,不说谎。” 父母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识,我们提供甚么样的素材,他们就以这样的材料拼凑出一幅〝世界概观〞的图样。在我们小一点的时候,如果父母吵架,他们避免让孩子知道;如果家里经济状况出现紧迫情形,他们选择不说;爸爸妈妈工作上有压力或是受了委屈,他们不会把这样的负面情绪和孩子分享;为的就是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避风港给我们,所以他们主动把较为灰色、悲观以及负面的因子剔除。 我个人有不同看法,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以一个缓和、中性(不偏不倚)的步调下和我们共享所有的情绪以及家里所发生的大小事。比如说: 一、当爸爸和妈妈吵架时 当两位成人间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会大方在女儿面前〝讨论〞或者激动一点时的〝辩论〞;事后,最好在几小时内当两人情绪都平静下来时,跟女儿解释我们讨论或是争执的内容,不过这时候保持中性、不给予女儿〝哪一边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批评,是很重要的。让她知道,人与人之间有相左意见是常事、学习讨论的方法才是重点。这点对当父母亲的来说挺不容易,不过我们也是可以训练的呀。 二、让孩子知道家庭里的现况 做生意的家庭如果这一季生意下滑,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一分钱赚来不易,应该体恤父母的辛苦、并且懂得珍惜每份资源与收入。我的做法是:跟女儿解释大人们上班的原因和道理,我们付出时间精力来换取(赚取)薪水(收入),所以桌上的菜肴是“赚”来的、她玩具箱里的布偶积木也是薪水买来的,理当珍惜。不应该在得不到她想要的物品时而坐在地上大哭吵闹耍赖皮,或是浪费碗中的食物以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三、分享喜怒哀乐的情绪 某天,我在工作上受了挫折没有好点子,一时之间竟然就滴了泪,一旁玩耍的女儿看见了过来问我怎么哭了。我细细解释前因后果,让她知道有时候抒发情绪地落泪是健康的,不要老是把压力积在心里;再来,尽管身为妈妈的我也是有受挫的时候、不是最强的,但是我尽力想出办法来解决眼前窘境。女儿学会,我们都会面对挫折、感到懦弱,但是我们可以释放情绪、抒发压力,然后找到一个方法继续往前进。 当然,我们不必急着让孩子在第一时间马上认识这个险象环生的世界,但是以健康、中性的态度来让他们了解必且有心理准备,我想是必要的。温室里的花朵不只是肢体上的形容、也适用于描述一个过于单纯的孩子的心理状态,这是当父母的我们都不乐于见到的,不是吗?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千万不要夸孩子漂亮或者帅气,想知道为什么吗?
有一位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之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 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三大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们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 2/3 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Read more真正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和霰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许多弹伤。而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开始愈合了。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米·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 有伤的地方,如果去探索,不是抱怨,就会收获。 困境是生命必然组成部分。 不管是谁、不管多有名、多有地位、多有钱、在别人眼里多能干、多光鲜,在内心都有对自己怀疑、不确定、不自信的时候,也都有过害怕、孤独、想退缩、想放弃、没有力量、没有办法、没有方向的时候,也都有深陷困境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例外。 有的人遇到困境,就被困住了;有的人,却越来越绽放。 人生最终的结果不同在于:在这些时刻如何选择,选择继续前行,还是选择举步不前,抱怨指责挖坑,最终自埋。 人生最好的老师不在课堂,在不如意中。 《超级演说家》中,有一位名叫崔万志的演讲者,他是一名脑瘫的患者,却通过自己的一次次的努力,在天猫创造了“一分钟卖掉了4000件旗袍”的奇迹,全网销量第一名。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说:“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只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饱受同学嘲笑和欺侮的他,如今成为一名世界演讲大师,书写了五本畅销著作,为全球带去希望和力量。并,现在是两位孩子的父亲。 只有你真正的认识并感受到:你所遭遇的一切苦难都是帮你带往更好、更幸福的阶梯,你的生命和生活才会发生根本改变。否则就会一直在痛苦、烦恼、抱怨和孤独中循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卡斯丁早上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特意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心疼至极,把儿子揍了一顿,大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两人猛烈地吵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却发现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里没人,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求助。 妻子心急地往家赶,却撞翻了路边水果摊,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了摊主。 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奖金,参加棒球赛的儿子,原本有望夺冠,却因早上的一顿被打,心情不好,发挥失常,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事件,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事件。 你嘴里的语言,在创造着你的人生。 如果不用指责和抱怨去解决问题,随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我们都有选择的能力。 抱怨,是未成熟的成年人的哭闹,是希望别人解决自己问题。 婴幼儿时,不能说话,所以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得到关注。而成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不带情绪的表达需求,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应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人要做成人的事。 不要要求任何人为你负责,你要为自己的生命负全部责任,不论在任何时候。
Read more哪种男生不招女生喜欢 避免这5点才会更有吸引力
想要变成吸引女生的男生类型,就得首先弄清楚不招女生喜欢的女生类型,只要避开这几点,想必再怎么也不会被嫌弃吧!话不多说,这就先来了解下吧! 对女生发脾气的男生 只有无能的男人,才会对女人发脾气。泡妞,讲究的是:淡定。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多彩,你喜欢的女人,也才能感受到在你身边的幸福。男人要有担当,事情做不好,就算了,对女人发脾气就更不是男人了。 对女生百般乞求的男生 有的男生追女生的时候,就像街边的乞丐一样,不断乞求女人给你爱。或者,乞丐在街边玩这种把戏,很多心善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后。但是,爱情不一样,女人是吸引来的,不是乞求来,这样只会让女人更看不起你,这样的带有怜悯之心的爱情也不可能的长久的。你们之间根本没有感情基础。 过于强势的男生 女人爱虚荣,男人爱逞强。大多数男生是很强势的,但是男生强势要选对时候,至于什么地方强势,大家心里都明白的。所以如果你经常去表现自己的强势,总是骂女人,吹牛逼,自以为是,只能让女人感觉你不自信。很多女生恋爱的目的就是想找一个有安全感的男生过一辈子,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不怕事但也不找事,能过且过的一种大度之心态。 追女孩手段卑鄙猥琐的男生 追一个女孩又不是什么非法的事,正大光明的去追,不恶意中伤对手,不跟女生玩小动作。你可以讨女人欢心,但你不能起色心,更不能忍不住动手动脚。做事情,不要用下半身去思考,这样你会输的。 跟女人辩解的男生 人都是会犯错,犯错了也会习惯性去辩解。所以女生在你犯错的时候和你争吵,就只是想要你表个态而已,所以当她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去辩解太多,否则就容易吵架。你只需要解释,哄哄她,这事很快就过去了。 图:pexels.com
Read more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 被这个“别人家小孩”一直打败的我们,如今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孩子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宿敌”,有一个也许见不到但是无处不在,从来都不曾有缺点的完美小孩——“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学历高、工作钱多又不累,还有一个完美的男/女朋友……网络上,众多网友吐槽“别人家的孩子”,可见深受其害。 总把别人家的小孩放在嘴边,其实是众多家长心中的一种投射,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完美,与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他们只好将内心的期待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只看到其他孩子身上的某一种优点,便将其放大,认为其他的孩子就如同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美,借以这种美好形象,来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让其意识到差距、懂得进步。 虽然众多父母希望给孩子找一个榜样,但是用这种对比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观念里总是需要和他人比,那么父母的眼中,总有更多更完美的孩子比自己优秀,孩子内心就会感觉“没希望”,因为做得再好,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客观向上的评价,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多数都是从身边人的评价开始的。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且关注自身的不断进步,孩子才能够感到被关注,才有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转念一想,也许你的孩子现在正是其他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他们成绩不突出,但是他们做事总是认真踏实,也许他们没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并愿意努力付出,只要你愿意去找,孩子身上总是有许多闪光点。由于你的忽略,你对“别人家小孩”的关注,忘了给自己孩子鼓励,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们会变得更加开心,更加自信。 完美的孩子并不存在,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有些父母身为成年人,却不能用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会将自己心中对孩子的完美期待无限放大,一旦孩子稍微不达标,就恨不得马上采取各种方式去操纵、去改造,对“别人家孩子”的赞美和肯定。 实际上正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冷暴力,家长通过试图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修正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能接收到正向的信息,虽然他们可能犯了错,但家长又何尝不是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了孩子的现状。 一次次提到“别人家孩子”的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否定,这种负面信息强加到孩子身上,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也会内心产生对“其他小孩”的怨恨,他们认为有了他人的存在就让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好,这种负面思维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犯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固执无端,希望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虽然内心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并不把与孩子的沟通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子女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成为众多家长的标准。 可实际上不平等的沟通对孩子是有害的,再多频繁的沟通都只能是徒劳。长久下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主意正、不好管”,孩子认为家长越来越“粗暴、不理解”,彼此都是由爱产生了怨恨、误解。 做家长的成人们,需要意识到你们的点滴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思想传递给孩子,就会被吸收,成为孩子的观念。你的表扬肯定要多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的积极关注,并且愿意帮助他改掉坏习惯,扬长避短。当孩子知道原来,家长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是权威又是理解自己的伙伴时,他才能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才能正面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然无论别人家的小孩多么优秀,他的存在将会是孩子的噩梦,是孩子极度抗拒的形象。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孩子的成长才是良性循环,接收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 图:pexels.com
Read more